期刊文献+
共找到471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顾性分析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沈梦婕 陈科 +3 位作者 童珂雅 陈宏蕊 杨松玲 张孝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81-1187,共7页
目的:探讨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75例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和CMA结果。结果:(1)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异常检出率分别为5.84%和11.... 目的:探讨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75例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和CMA结果。结果:(1)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异常检出率分别为5.84%和11.68%,联合应用2种方法异常检出率为13.65%;(2)核型分析正常样本中,超声结构异常、超声软指标(ultrasound soft markers,USM)提示和超声未见异常病例,致病性和可能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检出率分别为3.03%、1.54%和1.10%。结论:在产前诊断中联合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可有效提高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尤其是超声结构异常人群。嵌合体病例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检测技术和样本。特殊微结构变异位点应当进行长期有效的病例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核型分析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产前诊断 基因组拷贝数变异
下载PDF
颈项透明层增厚伴或不伴结构畸形胎儿CMA产前诊断及随访结果
2
作者 栗倩 田亚楠 +3 位作者 李强 于鹏 徐姗姗 王立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7期72-78,共7页
目的分析颈项透明层(NT)增厚伴或不伴结构畸形胎儿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产前诊断结果及随访结果。方法对2019年1月—2023年1月诊治的NT增厚且接受介入性诊断的106例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NT厚度CMA产前诊断结果及结构畸... 目的分析颈项透明层(NT)增厚伴或不伴结构畸形胎儿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产前诊断结果及随访结果。方法对2019年1月—2023年1月诊治的NT增厚且接受介入性诊断的106例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NT厚度CMA产前诊断结果及结构畸形现状,并根据是否伴有结构畸形分为伴结构畸形和不伴结构畸形,统计CMA产前诊断结果,随访其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106例NT增厚胎儿中检出染色体异常21例(19.81%),检出结构畸形23例(21.70%)。不同NT厚度胎儿CMA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NT厚度胎儿结构畸形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T增厚伴结构畸形胎儿CMA异常检出率(65.22%,15/23)高于不伴结构畸形胎儿(7.23%,6/83)(P<0.01)。共有98例(92.45%)孕妇完成妊娠结局随访。NT增厚伴结构畸形胎儿引产率(52.17%,12/23)、儿科住院率(100.00%,8/8)、死胎率(13.04%,3/23)、早产率(75.00%,6/8)高于不伴结构畸形胎儿[4.00%(3/75)、30.56%(22/72)、0、2.78%(2/72)],活产率(34.78%,8/23)低于不伴结构畸形胎儿(96.00%,72/75)(P<0.01)。结论NT增厚伴结构畸形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及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增加,建议同时行CMA检查,有利于发现染色体数目异常、微小缺失、微小重复等异常现象,为临床遗传咨询及处理提供相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项透明层 先天畸形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产前诊断 染色体畸变 胎儿疾病 妊娠结局
下载PDF
CMA技术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产前诊断唐氏综合征价值
3
作者 吕安平 谭晓兰 唐永红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9期2177-2181,共5页
目的:探究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在唐氏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2月-2023年12月在本院行羊水穿刺的产前检查高风险孕妇122例临床资料,以胎儿游离DNA检测技术为金标准,对比染色体核型分析、CMA... 目的:探究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在唐氏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2月-2023年12月在本院行羊水穿刺的产前检查高风险孕妇122例临床资料,以胎儿游离DNA检测技术为金标准,对比染色体核型分析、CMA及CMA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唐氏综合征的准确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染色体核型分析、CMA及CMA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诊断唐氏综合征效能,对比不同产前诊断高风险指征孕妇的染色体核型分析、CMA检测结果,观察染色体异常核型检测结果。结果:122例行羊水穿刺的产前检查高风险孕妇中共检出胎儿唐氏综合征14例,总检出率为11.5%;核型分析检测准确率92.6%(113/122),曲线下面积(AUC)为0.808,诊断敏感度64.3%、特异度96.3%;CMA准确率94.3%(115/122),AUC为0.843,诊断敏感度71.4%、特异度97.2%;两项联合检测准确率99.2%(121/122),AUC为0.964,诊断敏感度92.9%、特异度100.0%。核型分析与CMA联合检测的诊断准确率与AUC均高于核型分析、CMA单一检测(P<0.05)。核型分析、CMA及两项联合检测在超声胎儿颈项透明层(NT)增厚孕妇中分别检出2例、1例、2例胎儿唐氏综合征,在高龄(>35岁)孕妇中分别检出0例、1例、2例胎儿唐氏综合征,在无创产前检测(NIPT)异常孕妇中分别检出5例、5例、6例胎儿唐氏综合征,在唐氏综合征高风险孕妇中分别检出2例、2例、3例胎儿唐氏综合征;染色体核型检测异常包括数目异常7例、结构异常2例。结论:CMA联合核型分析诊断唐氏综合征准确性、敏感性最佳,对于临床产前诊断唐氏综合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风险孕妇 产前诊断 唐氏综合征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染色体核型分析 胎儿游离DNA检测 诊断效能
下载PDF
基于核型分析和CMA的产前诊断中胎儿染色体疾病的早期预测方法研究
4
作者 黄少云 《智慧健康》 2024年第6期56-59,63,共5页
目的 研究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 CMA)在产科产前诊断中对胎儿染色体疾病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于本院产科行产前检查,并接受羊水穿刺术的孕妇431例,对其核型及CM... 目的 研究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 CMA)在产科产前诊断中对胎儿染色体疾病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于本院产科行产前检查,并接受羊水穿刺术的孕妇431例,对其核型及CMA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研究的431例孕妇均穿刺成功并完成细胞培养,成功率100%。术后对孕妇随访,有39例孕妇因电话自动拦截、拒绝、停机、号码错误而失访,1例孕妇术后见发烧,1例孕妇完成检查后当日见阴道出血,于本院住院后无碍,1例孕妇术后3日见红,不良事件发生率0.77%。本次研究中未见流产病例。431例检查结果中,有38例提示染色体异常,检出率8.82%;其中数目异常9例,占23.68%;结构异常29例,占76.32%。进一步分析可知,异常主要集中于12、13、14、15、18、21号染色体及X、Y染色体上。异常类型包括标准型(21-三体型)、易位型、微结构异常型等。夫妻一方染色体异常共4例,检测出胎儿染色体异常1例,异常检出率25%。本次研究中年龄≥35岁的孕妇72人,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1例,检出率1.39%。结论 核型分析联合CMA技术能提升异常检出率,明确致病片段来源,为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型分析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染色体疾病 产前诊断
下载PDF
颈项透明层增厚胎儿的绒毛染色体及微阵列结果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建珍 林铿 +5 位作者 许碧秋 孟祥荣 李熹翀 鞠爱萍 覃燕龄 陈鸿桢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3期553-556,共4页
目的 探讨核型分析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在颈项透明层(NT)增厚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价NT增厚在产前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孕11~13+6周在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筛查NT增厚(NT≥2.5 mm)胎儿137例,... 目的 探讨核型分析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在颈项透明层(NT)增厚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价NT增厚在产前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孕11~13+6周在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筛查NT增厚(NT≥2.5 mm)胎儿137例,经胎盘绒毛穿刺,行“核型分析+CMA”检测,按NT值和临床指征分组,分别分为2.5~2.9 mm、3.0~3.9 mm、4.0~4.9 mm、NT≥5.0 mm组和孤立性NT增厚组、非孤立性NT增厚组,分析各组核型分析和CMA结果。结果 核型分析检出率为10.95%(15/137),CMA检出率为16.79%(23/137),CMA联合核型分析异常检出率为18.25%(25/137)。2.5~2.9 mm、3.0~3.9 mm、4.0~4.9 mm、NT≥5.0 mm组的检出率分别为7.89%(3/38)、8.20%(5/61)、33.33%(7/21)、52.94%(9/17),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4,P<0.05)。孤立性NT增厚组和非孤立性NT增厚组的检出率分别为12.24%(12/98)和26.67%(1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P<0.05)。结论 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CMA技术能提高NT增厚胎儿异常检出率,染色体异常发生率随NT值增高及合并其他超声异常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项透明层厚度 核型分析 染色体微阵列 产前诊断
下载PDF
106例胎儿颈项透明层增厚的超声与遗传学产前诊断结果对照分析
6
作者 王咏梅 吴云 +1 位作者 吴丽君 张沁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76-1081,共6页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提示胎儿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增厚的临床价值,并对比遗传学产前诊断结果。方法:对106例胎儿NT增厚的超声与遗传学产前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所有胎儿均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其中有4例进行了全外显子测...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提示胎儿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增厚的临床价值,并对比遗传学产前诊断结果。方法:对106例胎儿NT增厚的超声与遗传学产前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所有胎儿均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其中有4例进行了全外显子测序,1例行SMN1基因检测),并跟踪妊娠结局。结果:共发现44例(41.51%)遗传学异常,2例临床意义不明性拷贝数变异。遗传学异常中共包含39例染色体异常(34例非整倍体异常和5例为致病性拷贝数变异)及5例基因异常(均为致病性或可能致病性变异)。随着NT厚度的增加,遗传学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升高。44例遗传学异常胎儿中有38例(86.36%)合并其他超声异常,其中鼻骨发育不良占比最高。结论:发现胎儿NT增厚应首先考虑染色体异常尤其是非整倍体异常。NT增厚还与拷贝数变异及某些单基因遗传病有关。对于染色体微阵列阴性的NT增厚胎儿,可结合超声及家族史等综合考虑行全外显子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项透明层 产前超声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全外显子组测序
下载PDF
羊水产前诊断胎儿性染色体异常362例分析
7
作者 王芳 任慧颖 +1 位作者 梁思颖 李朔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611-614,共4页
目的分析产前诊断胎儿性染色体异常结果,探讨无创产前检测(NIPT)、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染色体核型分析、微阵列芯片技术(CMA)等联合应用的优势。方法收集2018-2022年于我中心行孕中期羊膜腔穿刺术的孕妇资料,对性染色体异常的结果... 目的分析产前诊断胎儿性染色体异常结果,探讨无创产前检测(NIPT)、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染色体核型分析、微阵列芯片技术(CMA)等联合应用的优势。方法收集2018-2022年于我中心行孕中期羊膜腔穿刺术的孕妇资料,对性染色体异常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行羊水分析15224例,检出性染色体异常362例(2.4%),包括非整倍体异常305例(84.3%)与结构异常(含嵌合异常)57例(15.7%)。不同产前诊断指征孕妇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NIPT提示性染色体异常孕妇的检出率为48.37%。47,XXY的检出率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P<0.05)。多种技术联合应用将复杂异常检出率由2.1%提高到了2.4%。结论NIPT检测对于筛查胎儿性染色体异常具有显著意义。羊水产前诊断性染色体异常主要为数目及嵌合体异常,其中47,XXY与年龄因素显著相关。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FISH及CMA检测有助于复杂性染色体异常的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诊断 羊水 性染色体畸变 核型分析 原位杂交 荧光 微阵列分析
下载PDF
扬州市某医院早期自然流产胚胎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8
作者 张敏 胡苏玮 +2 位作者 孙安萍 童鸣 李茜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8期78-82,共5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在早期自然流产中的病因学诊断价值,并研究流产物染色体异常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扬州市妇幼保健院确诊的432例患者的早期自然...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在早期自然流产中的病因学诊断价值,并研究流产物染色体异常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扬州市妇幼保健院确诊的432例患者的早期自然流产胚胎CMA结果,并分析不同胎停孕周与染色体数目异常和拷贝数异常之间的关联性。结果CMA成功检测428例,共有270例检出染色体异常,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212例,拷贝数异常53例和单亲二倍体5例。在染色体异常中染色体三体数目异常占比较大,其中又以16号染色体三体最为常见;拷贝数异常中检测出31例致病性和可能致病性拷贝数异常,22例临床意义不明的拷贝数异常。染色体数目异常在不同胎停孕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拷贝数异常检出率在孕10~11+6周时最高。结论CMA可明确早期自然流产的病因学诊断,其不仅可检测染色体数目异常,还可检出拷贝数异常甚至染色体微缺失综合征、染色体微重复综合征;本研究中引起自然流产最主要的原因是染色体数目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流产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染色体数目异常 拷贝数异常
下载PDF
无创产前检测在胎儿性染色体异常筛查中的应用
9
作者 黄萍华 唐萍 +4 位作者 周赤燕 高丹苑 黄轶敏 王建国 祝建军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147-1150,共4页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检测(NIPT)在胎儿性染色体异常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行NIPT提示性染色体异常且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73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分析并比对NIPT与介入性产前诊断结果,同时分析N...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检测(NIPT)在胎儿性染色体异常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行NIPT提示性染色体异常且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73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分析并比对NIPT与介入性产前诊断结果,同时分析NIPT与介入性产前诊断结果不一致情况。结果73例孕妇中,NIPT诊断性染色体增多34例,性染色体减少39例。71例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孕妇中,33例核型异常。65例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的孕妇中,37例芯片结果异常。在NIPT提示性染色体增多的孕妇中,染色体核型分析与NIPT结果阳性符合率为69.70%;染色体微阵列分析与NIPT结果阳性符合率为70.00%。在NIPT提示性染色体减少的孕妇中,染色体核型分析与NIPT结果阳性符合率为23.68%,染色体微阵列分析与NIPT结果阳性符合率为20.00%。在NIPT提示性染色体异常的孕妇中,有1例染色体核型分析异常但与NIPT结果不一致,9例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异常但与NIPT结果不一致。在63例同时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的孕妇中,26例与NIPT结果一致,37例与NIPT结果不一致(包括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均为阴性23例、染色体核型分析阴性但染色体微阵列分析阳性8例、染色体微阵列分析阴性但染色体核型分析阳性4例、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为染色体异常但结果不一致2例)。结论NIPT可作为胎儿性染色体异常的筛查方法,对于NIPT检出阳性者建议进一步行介入性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产前检测 性染色体异常 染色体核型分析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下载PDF
特纳综合征患者额外小标记染色体的鉴定与分析
10
作者 陈元元 杨斌 洪礼义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19-522,共4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对特纳综合征(TS)患者额外小标记染色体(sSMC)的鉴定与分析,并预测sSMC的染色体核型。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经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为TS的5例患...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对特纳综合征(TS)患者额外小标记染色体(sSMC)的鉴定与分析,并预测sSMC的染色体核型。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经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为TS的5例患儿,使用FISH和CMA技术对sSMC的来源与结构组成进行分析。结果FISH结果提示5例TS患者的sSMC均被鉴定出来,其中2例sSMC来源于Y染色体,3例来源于X染色体,并且所有患儿均存在染色体嵌合现象。CMA结果提示5例患儿均存在异常的染色体拷贝数变异,其中2例患儿存在Y染色体片段的扩增,2例患儿存在X染色体的片段缺失,1例患儿存在整条X染色体缺失。结合染色体核型分析、FISH和CMA结果,除1例染色体低比例嵌合者外,其他4例患儿均可预测出该sSMC的染色体核型。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FISH和CMA技术联合可以准确预测出sSMC的核型,但在染色体嵌合水平较低时无法预测出sSMC的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纳综合征 荧光原位杂交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染色体核型分析 额外小标记染色体
下载PDF
308例高危妊娠产前诊断CMA技术发现不明确拷贝数变异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31
11
作者 蒋宇林 戚庆炜 +7 位作者 孟华 周希亚 郝娜 徐钟慧 白俊杰 欧阳云淑 张一休 刘俊涛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863-868,共6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在高危妊娠产前诊断中的应用,观察其中临床意义不明的染色体拷贝数变异(VOUS)结果构成及相关特性,分析将该技术广泛应用于产前染色体病诊断临床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1日期间于...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在高危妊娠产前诊断中的应用,观察其中临床意义不明的染色体拷贝数变异(VOUS)结果构成及相关特性,分析将该技术广泛应用于产前染色体病诊断临床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1日期间于北京协和医院就诊并接受产前诊断,同时进行CMA及核型分析检测的孕妇308例,对其CMA检测的结果进行分类分析并与核型分析相比较,分析其中不明确意义结果的构成以及相关特性。结果所有入组病例中88.0%为各种胎儿结构异常、软指标异常、胎儿生长受限及胎儿水肿。全基因组检测未发现明确染色体拷贝数改变(CNV)或明确多态性改变的病例217例,占70.5%;发现明确致病性染色体数目或片段异常共44例,占14.3%。其中发现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21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6例,染色体致病性CNV结果17例。此外发现不明意义的CNV诊断结果47例,占总病例数的15.3%。其中致病性判读为偏良性的23例,临床意义不明为21例,含符合报告标准的杂合性缺失(LOH)1例,偏致病性的3例。进一步分析各种VOUS病例的片段大小分布及判读依据类型。与核型分析的异常阳性率10.7%比较,全基因染色体芯片诊断明确致病性的染色体异常阳性率为14.2%,诊断阳性率提升3.5%。结论全基因组染色体芯片对于超声发现胎儿结构异常的遗传诊断能力较核型分析有较大的提升,但同时也会有VOUS病例增加遗传咨询的难度。目前国内产前诊断VOUS结果的比例较高,这与本地化数据库不完善,缺乏国内具体的芯片结果判读标准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诊断 染色体拷贝数变异 高危妊娠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胎儿超声结构异常
下载PDF
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检测在颈部透明层增厚胎儿产前诊断中的价值
12
作者 孔凤琳 詹秀云 +3 位作者 洪玉霞 廖平英 孙曼 周丽英 《当代医学》 2024年第6期106-110,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CNV-seq)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检测在颈部透明层(NT)增厚胎儿产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九江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早孕期产前检查的120例胎儿NT厚度≥2.5mm孕妇的临床资料,... 目的对比分析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CNV-seq)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检测在颈部透明层(NT)增厚胎儿产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九江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早孕期产前检查的120例胎儿NT厚度≥2.5mm孕妇的临床资料,以随访确诊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NV-seq和CMA检测结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对出生缺陷的检测效能。结果随访确诊结果显示,120例胎儿NT厚度≥2.5mm孕妇中,致病性染色体异常22例,非致病性98例。CNV-seq检测结合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致病性染色体异常21例,非致病性99例;CMA检测结合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致病性染色体异常14例,非致病性106例。CNV-seq检测结合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灵敏度、准确率均高于CMA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NV-seq检测、CMA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8、0.792,CNV-seq检测的诊断效能较高。结论CNV-seq检测结合染色体核型分析较CMA检测结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在NT增厚胎儿产前诊断中的灵敏度和准确率更高,价格相对低廉,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染色体核型分析 颈部透明层增厚 产前诊断 准确性
下载PDF
QF-PCR与CMA技术在稽留流产及细胞学检查中的联合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罗桂香 李磊 +2 位作者 肖鸽飞 陈晓薇 李恋湘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11期1421-1425,共5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芯片技术(CMA)和定量荧光PCR技术(QF-PCR)在稽留流产物及羊水细胞遗传学检查中的应用价值与方法学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0年2月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169份稽留流产的绒毛组织及产前诊断中心进行...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芯片技术(CMA)和定量荧光PCR技术(QF-PCR)在稽留流产物及羊水细胞遗传学检查中的应用价值与方法学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0年2月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169份稽留流产的绒毛组织及产前诊断中心进行孕中期羊膜腔穿刺的224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所有孕妇同时接受QF-PCR及CMA两种方法进行病因诊断,比较两种技术在非整倍体数目异常及结构异常诊断中的符合度。结果CMA分析169例流产绒毛,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119例(70.4%),其中数目异常为107例(89.9%),结构异常12例(10.1%),其中13、18、21三体及性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在QF-PCR中检出率为100%,224例羊水细胞中QF-PCR检出21三体39例,18三体6例,13三体1例,46,XO 6例,47,XXX 4例,47,XXY 13例,47,XYY 4例,1例疑为45,XO嵌合体。检出5种常见染色体异常74例(33.0%)。以上病例均在CMA成功检出,CMA检出微变异150例(67.0%),7例拷贝数纯合状态(CNV AOH),2例无法有效识别异源性单亲二倍体(hetero UPD),检出率为99.1%。结论QF-PCR技术可快速诊断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数目异常,可有效检出45,XO及47,XXY等性染色体拷贝数异常,检出率达到100%。但其存在局限性,只能检出大于20%的嵌合体,对于染色体存在的结构异常无法检出。CMA技术对小片段CNV的检测具有更高的检出能力,为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依据并对夫妻双方再生育进行遗传风险评估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定量荧光PCR 稽留流产 嵌合体 非整倍体
下载PDF
携带环状染色体患儿9例细胞遗传学诊断及临床特征分析
14
作者 王安娣 杨斌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650-656,共7页
目的探讨环状染色体综合征患儿细胞遗传学特点及临床表型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并进行外周血染色核型分析发现的9例环状染色体患儿,收集其基本临床信息及病史资料,并对3例患者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目的探讨环状染色体综合征患儿细胞遗传学特点及临床表型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并进行外周血染色核型分析发现的9例环状染色体患儿,收集其基本临床信息及病史资料,并对3例患者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和2例全外显子测序分析(WES)结果进行分析。结果9例环状染色体患儿中,3例r(X),1例r(5),1例r(6),2例r(14)和2例r(22),其中除了1例r(14)患儿没有发现嵌合现象,其余8例环状染色体患儿均可见染色体嵌合现象。5例环状染色体患儿全基因组相关检测均发现有不同程度的染色体末端缺失。环状染色体综合征常见临床表现包括生长发育迟缓、智力障碍和面容异常等,其中部分环状染色体可导致一些特异性临床表现,如r(X)导致性腺发育不良及甲状腺功能异常,r(5)导致猫叫综合征以及r(22)导致肌张力低下。结论环状染色体的表型与基因型具有相关性和高度异质性,通常存在动态嵌合现象,其染色体末端均存在缺失,环状染色体综合征患儿可出现非特异性和特异性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染色体 染色体核型分析 基因型-表型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全外显子测序分析
下载PDF
无创产前检测在筛查胎儿染色体拷贝数变异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5
作者 彭圆 黄晓莉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4年第2期86-93,共8页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检测(NIPT)技术在产前筛查胎儿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s)中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7月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进行NIPT检测,结果提示可能为胎儿CNVs的224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对其中171例孕妇进行了羊...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检测(NIPT)技术在产前筛查胎儿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s)中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7月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进行NIPT检测,结果提示可能为胎儿CNVs的224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对其中171例孕妇进行了羊水穿刺及进一步的产前诊断[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获得胎儿羊水样本171例。对比分析羊水染色体核型及CMA结果与NIPT结果,并进行随访。结果根据CNVs不同类型分组,微缺失组占所有CNVs的54.02%(121/224),微重复组占所有CNVs的39.73%(89/224),微缺失合并微重复组占所有CNVs的6.25%(14/224);微缺失组、微重复组、微缺失合并微重复组羊水穿刺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6.67%、50.70%、80.00%,三组间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12,P>0.05)。根据CNVs不同片段分组,>10Mb组占所有CNVs的18.75%(42/224),5~10Mb组占所有CNVs的20.54%(46/224),<5Mb组占所有CNVs的60.71%(136/224);>10Mb组、5~10Mb组、<5Mb组羊水穿刺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6.76%、60.00%、53.54%,三组间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5,P>0.05)。在经过羊水穿刺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确诊的95例胎儿CNVs中,致病性CNVs占33.68%(32/95),可能致病性CNVs占21.05%(20/95),意义不明确CNVs占41.05%(39/95),可能良性CNVs占4.21%(4/95),无良性CNVs病例。对NIPT提示可能为胎儿CNVs的224例孕妇进行电话或者门诊随访,随访率为86.16%(193/224);但接受羊水穿刺的孕妇随访率为100.00%。在致病性CNVs中选择继续妊娠的孕妇共5例,有3例经对父母进行CMA验证发现CNVs来自母源,有2例拒绝验证,5例新生儿中均未见明显异常表型。在可能致病性CNVs中选择继续妊娠的孕妇共10例,有3例经对父母进行CMA验证发现CNVs分别来自父源、母源、新发突变,有7例拒绝验证。结论应用NIPT对胎儿CNVs进行初步筛查有效且可行,对于NIPT提示可能为胎儿CNVs的孕妇,必须建议其进行规范的超声筛查及侵入性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产前检测 染色体拷贝数变异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阳性预测值 产前诊断
下载PDF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在580例胎儿超声异常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6
作者 林堃 黄洁香 +3 位作者 胡聪颖 黄敏君 林荔 陈明桥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06-212,共7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MA)在不同种类胎儿超声异常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2月因胎儿超声检查异常在产前诊断中心同时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检测的580例羊水样本的检测结果,随访CMA阳性...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MA)在不同种类胎儿超声异常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2月因胎儿超声检查异常在产前诊断中心同时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检测的580例羊水样本的检测结果,随访CMA阳性病例的妊娠结局。结果580例中,CMA检测阳性90例,阳性率15.5%,较染色体核型分析的阳性率(34例,5.9%)提高了9.6%(χ^(2)=28.3,P<0.001)。580例中,超声结构异常167例,其中CMA检测阳性25例(阳性率15.0%),腹部异常以及呼吸、骨骼、神经和心血管等系统异常的阳性率分别为33.3%、29.4%、16.7%、16.7%和14.3%;超声非结构异常413例,其中CMA检测阳性65例(阳性率15.7%),多发软指标异常、孤立软指标中的脉络丛囊肿和颈项透明层(NT)增厚阳性率依次为23.9%、20.0%和18.6%。随访90例CMA阳性病例的妊娠结局,其中正常活产42例,引产36例,胎停2例,出生后异常5例,未出生5例。结论在胎儿超声异常的产前诊断中,CMA技术可弥补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的局限性;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存在孤立/多发结构异常或超声软指标异常时,推荐行CMA检测;临床意义不明的拷贝数变异需要结合本地随访结局数据并查阅最新文献进行遗传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超声异常 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
下载PDF
染色体微阵列技术在孕期羊水过多遗传病因诊断中的应用
17
作者 王俊育 陈文莉 +2 位作者 吴荣泉 江矞颖 庄建龙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84-389,共6页
目的:利用染色体微阵列技术(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分析羊水过多的遗传病因。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3年4月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产前超声提示羊水过多的病例共112例。所有纳入研究病例均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 目的:利用染色体微阵列技术(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分析羊水过多的遗传病因。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3年4月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产前超声提示羊水过多的病例共112例。所有纳入研究病例均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CMA检测。并根据超声检测结果进行分组研究,其中单纯性羊水过多组共16例,羊水过多合并超声结构异常组27例,羊水过多合并超声软指标异常组69例。结果:染色体核型分析共检出4例染色体非整倍体、1例非整倍体染色体嵌合和1例染色体结构异常嵌合,异常检出率为5.36%(6/112)。CMA分析检出了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的所有染色体变异,同时检出4例致病性或可能致病性拷贝数变异,额外检出率为3.57%(4/112)。此外,单纯性羊水过多组、合并超声软指标异常组和合并超声结构异常组间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1)。结论:羊水过多可能与胎儿染色体异常有关,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CMA技术有益于检出更多致病性拷贝数变异。因此,羊水过多胎儿的遗传病因分析及预后评估中建议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CMA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水过多 染色体 微阵列分析 核型分析 DNA拷贝数变异
下载PDF
核型正常产前诊断中染色体微阵列的应用分析
18
作者 曾丹 范舒舒 +2 位作者 徐静 苗淑红 江玫玫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4年第11期85-91,共7页
目的 探讨染色体微阵列(CMA)在核型正常的羊水产前诊断中染色体微缺失或微重复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行羊膜腔介入性产前诊断的877例羊水标本,进行核型及CMA检测,以核型正常的794... 目的 探讨染色体微阵列(CMA)在核型正常的羊水产前诊断中染色体微缺失或微重复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行羊膜腔介入性产前诊断的877例羊水标本,进行核型及CMA检测,以核型正常的794例羊水标本为研究对象,对CMA检测的异常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794例核型正常的标本中,CMA检测异常35例,产前诊断指征中,胎儿超声异常13例,占37.14%(13/35);血清学筛查高风险10例,占28.57%(10/35);高龄妊娠6例,占17.14%(6/35);无创产前检测(NIPT)提示异常3例,不良孕产史3例。CMA检测较核型分析额外检出4.41%(35/794)的异常标本;其中,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NVs)17例,检出率为2.14%(17/794),临床意义不明CNVs 12例,检出率为1.51%(12/794),纯合区域(ROH)异常6例,检出率为0.76%(6/794)。在17例致病性CNVs中,检出的CNVs片段范围在147.00kb~4.30Mb,检出5种已知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分别为16p11.2微重复综合征、16p13.11微缺失综合征、肾囊肿和糖尿病(RCAD)综合征、22q11.21微重复综合征、DiGeorge综合征。在12例临床意义不明CNVs中,检出的CNVs片段范围在369.00kb~5.70Mb,对7例胎儿的父母进行了外周血CMA验证,其中4例(编号18、编号19、编号23、编号29)遗传自表型正常的母亲,2例(编号22、编号28)遗传自表型正常的父亲,1例(编号20)考虑为新发病例。在6例ROH异常的CNVs中,检出的CNVs片段范围在21.80~83.00Mb,对2例胎儿的父母进行了外周血CMA验证,其中1例(编号32)排除了20号染色体单亲二倍体(UPD)的可能,1例(编号33)仅对母亲进行了CMA验证,其结果显示正常,考虑为父源性。结论 CMA检测可以检出核型分析难以测查的微缺失、微重复、单亲二倍体及杂合性缺失等基因组失衡现象,是产前诊断核型分析的有效补充检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诊断 染色体核型 染色体微阵列 微缺失/微重复
下载PDF
一个罕见的家族性NOR异位无遗传学及表型异常
19
作者 刘倩倩 贾婷 +3 位作者 李存玺 刘家恩 窦肇华 胡华莹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55-160,共6页
目的对携带核仁组织区异位的生育障碍女患者家系及其胎儿进行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分析,探讨其致病性。方法针对生育障碍患者的染色体核型检查,发现一例染色体核型为46,XX,der(15)ins(15;?)(q22.3;?)的女性,对其本人、家系成员以及胎... 目的对携带核仁组织区异位的生育障碍女患者家系及其胎儿进行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分析,探讨其致病性。方法针对生育障碍患者的染色体核型检查,发现一例染色体核型为46,XX,der(15)ins(15;?)(q22.3;?)的女性,对其本人、家系成员以及胎儿,应用高分辨染色体核型分析、核仁组织区AgNO3染色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做变异来源追踪及影响分析。结果先证者的未知插入片段性质为核仁组织区,遗传自其有正常生育能力的母亲,核仁组织区异位未导致基因拷贝数异常。结论在本研究家系中,15q22.3区域核仁组织区异位未导致基因拷贝数变异及临床表型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仁组织区 AgNO3染色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下载PDF
羊水原位培养法联合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20
作者 向文秀 钱罡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85-89,共5页
目的评估羊水原位培养法联合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在产前诊断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3年2月于怀化市妇幼保健院因不同产前诊断指征而行羊水穿刺术的3133例孕妇,比较羊水原位培养法和CMA法... 目的评估羊水原位培养法联合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在产前诊断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3年2月于怀化市妇幼保健院因不同产前诊断指征而行羊水穿刺术的3133例孕妇,比较羊水原位培养法和CMA法在胎儿染色体异常方面的检出率和差异。结果在3133例样本中,双指征组的异常检出率均较单指征组分别增加0.95%(羊水原位培养法)和2.36%(CMA);两种技术联合检测共检出796例异常(检出率25.41%),其中羊水原位培养法检出300例(9.58%),CMA法检出706例(22.53%)。两者均能检出145例非整倍体异常和31例染色体结构异常,但CMA另增加检出169例提示致病或可能致病的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杂合性缺失(LOH)、杂合性不存在(AOH)/纯合区域(ROH)及单亲体二倍体异常(UPD),而羊水原位培养法增加检出11例染色体结构异常。两者联合检出嵌合体23例(0.73%)。结论羊水原位培养法与CMA技术互为补充,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可为产前遗传咨询提供更详细准确的信息,有助于孕妇决策是否终止妊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异常 产前诊断 羊水原位培养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染色体核型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