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的疗效
1
作者 罗杰 杜展 +4 位作者 豆小文 李俭 陈明发 李曼妮 尹燕耀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3年第2期53-57,共5页
目的观察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HC)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后HBsAg清除率及血清学转换率。方法入组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深圳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肝病门诊的IHC 58例,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23例)... 目的观察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HC)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后HBsAg清除率及血清学转换率。方法入组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深圳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肝病门诊的IHC 58例,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皮下注射Peg-IFN-α-2a或Peg-IFN-α-2b 180μg/周,疗程为48周。对照组未给予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48周HBsAg清除率及血清学转换率,Logistic回归分析Peg-IFN-α治疗IHC发生HBsAg阴转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平均基线HBsAg水平分别为172.99U/ml和106.22U/ml。治疗48周,治疗组中40%(14/35)的IHC获得HBsAg清除,14.3%(5/35)患者获得HBsAg血清学转换,对照组中未观察到HBsAg的清除和血清学转换。治疗组HBsAg清除率和HBsAg血清学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基线HBsAg水平、12周HBsAg降幅及24周HBsAg降幅是影响Peg-IFN-α治疗IHC发生HBsAg清除的独立影响因素。Peg-IFN-α治疗期间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Peg-IFN-α治疗IHC安全有效,提高了IHC的HBsAg阴转率及血清学转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 慢性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Α 临床治愈
下载PDF
慢性HBsAg携带者及非活动性HBV感染状态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立洁 王泰龄 +7 位作者 王欣欣 孟忻 赵景民 宋晨朝 孙琳 张世杰 李俊强 金荣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37-339,共3页
目的观察临床诊断为慢性HBsAg携带者及病理诊断为非活动性HBV感染状态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总结慢性HBsAg携带者41例、非活动性HBV感染状态患者65例的临床资料,通过HE、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肝穿刺组织切片的病理变化... 目的观察临床诊断为慢性HBsAg携带者及病理诊断为非活动性HBV感染状态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总结慢性HBsAg携带者41例、非活动性HBV感染状态患者65例的临床资料,通过HE、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肝穿刺组织切片的病理变化。结果慢性HBsAg携带者41例无明显异常的症状体征,各项肝功能检查基本正常;但肝穿组织病理检查仅有10例无明显病变,30例为轻度慢性乙型肝炎,1例为静止性肝硬化。非活动性HBV感染状态患者65例中,少数患者有较轻的肝功能异常改变;病理检查无明显炎症和纤维化。结论慢性HBsAg携带者主要是一组以轻度慢性乙型肝炎表现为主的患者,非活动性HBV感染状态患者也仅有轻度的肝功能异常;慢性HBsAg携带者及非活动性HBV感染状态是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对同一类病变的不同诊断用词,对其诊断应结合临床和病理资料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hbsag携带者 非活动性HBV感染状态 病理 诊断
下载PDF
HBsAg携带者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学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万铁林 耿叔英 +3 位作者 王战会 周彬 侯金林 陈金军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17-19,22,共4页
目的了解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nactive HBsAg carrier,HBsAg-IaC)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e--CHB)病毒学特点的异同。方法对连续收集的HBsAg-IaC(n=187)和e--CHB(n=99)采用直接序列测定法检测G1896和核心基因启动子突变;结合聚合... 目的了解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nactive HBsAg carrier,HBsAg-IaC)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e--CHB)病毒学特点的异同。方法对连续收集的HBsAg-IaC(n=187)和e--CHB(n=99)采用直接序列测定法检测G1896和核心基因启动子突变;结合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判断HBV基因型。结果113例HBsAg-IaC者血清HBVDNA阳性,其中103份完成前C区测序。HBsAg-IaC群体中HBV基因B型比例高于e--CHB患者(84/113对46/99,P<0.001);HBsAg-IaC的G1896A突变比例高于e--CHB(69/103对39/99,P<0.001),但A1762/G1764突变株比例低于后者(38/103对65/99,P<0.001)。男性(OR=7.681,95%CI=2.693~20.992,P<0.001)、年龄超过40岁(OR=24.421,95%CI=5.187~114.969,P<0.001)、基因C型感染(OR=2.695,95%CI=1.240~5.859,P=0.012)以及A1762/G1764突变(OR=2.116,95%CI=1.012~4.425,P=0.046)是与e--CHB相关的危险因素。结论HBsAg-IaC在病毒学特征上与e--CHB明显不同;HBV基因C型感染、发生A1762/G1764突变、年龄大的男性HBsAg-IaC群体可能需要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HBV基因型 变异
下载PDF
胸腺五肽联合乙肝疫苗对HBsAg低滴度慢性无症状携带者疗效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贺兴鄂 王文龙 +1 位作者 田沂 雷建华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325-327,共3页
目的观察胸腺五肽联合乙肝疫苗对HBsAg低滴度慢性无症状携带者的疗效。方法将低HBsAg滴度(<20ng/ml)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治疗组分为A组HBsAg滴度<500ng/ml(n=29)、A1组500ng/ml<HBsAg滴度<20ng/ml(n=14);将对照组分为相应... 目的观察胸腺五肽联合乙肝疫苗对HBsAg低滴度慢性无症状携带者的疗效。方法将低HBsAg滴度(<20ng/ml)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治疗组分为A组HBsAg滴度<500ng/ml(n=29)、A1组500ng/ml<HBsAg滴度<20ng/ml(n=14);将对照组分为相应的B组(n=23)和B1组(n=20)。治疗组采用胸腺五肽注射液1mg肌肉注射,初始20日为1次/d,继后为隔日1次,疗程140天,并予乙肝疫苗40μg,上臂三角肌皮下注射,每月1次,疗程4个月。对照组口服维生素等药物护肝治疗。应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TRF)定量检测治疗前后患者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滴度变化。结果用TRF法检测,A组HBsAg有14例(483%)<05ng/ml,HBsAb有17例(586%)>10mIU/ml;对照B组只有2例(2/23,87%)感染者同时出现HBsAg<05ng/ml和HBsAb>10mIU/ml。治疗后A组与B组HBsAg和HBsAb滴度相比较,P值均<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A1和B1组HBsAg和HBsAb滴度相比较,P值均>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胸腺五肽联合乙肝疫苗对HBsAg滴度<500ng/ml的慢性无症状携带者,有明显降低HBsAg和升高HBsAb滴度的作用,有部分感染者可清除乙肝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度 HB 胸腺五肽 乙肝疫苗 无症状携带者 慢性 联合 结论 显著性 意义
下载PDF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和非活动期HBsAg携带状态的Pre-S1抗原阳性率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马宁 韩辉 +2 位作者 陈焕永 李庆刚 邵凤娟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1-343,共3页
目的探讨Pre-S1抗原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发生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例和非活动期HBsAg携带状态病例各45例作为研究组,并以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和免疫耐受期病例各20例分别作为其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法(ELI... 目的探讨Pre-S1抗原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发生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例和非活动期HBsAg携带状态病例各45例作为研究组,并以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和免疫耐受期病例各20例分别作为其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Pre-S1抗原,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DNA。结果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与非活动期HBsAg携带状态组Pre-S1抗原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χ2=4.121,P=0.035)。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Pre-S1抗原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χ2=2.921,P=0.083)。非活动期HBsAg携带状态组与免疫耐受组Pre-S1抗原检测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6.573,P=0.009)。结论 Pre-S1抗原可作为观察非活动期HBsAg携带状态是否稳定的监测指标,如出现Pre-S1抗原阳性提示非活动期HBsAg携带状态易发展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HBEAG阴性 Pre—S1抗原 非活动期hbsag携带状态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短期治疗HBsAg水平极低的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赵海东 陈灵峰 +1 位作者 林巧欣 李艺芳 《肝脏》 2020年第9期937-939,共3页
目的观察HBsAg水平极低的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nactive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carriers,IHC经短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 IFNα-2b)治疗后的HBsAg清除率。方法自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共38例IHC就诊于厦门长庚医院,既往未进... 目的观察HBsAg水平极低的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nactive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carriers,IHC经短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 IFNα-2b)治疗后的HBsAg清除率。方法自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共38例IHC就诊于厦门长庚医院,既往未进行抗病毒治疗,且HBsAg水平均小于15 IU/mL。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为Peg IFNα治疗组(12例)或对照组(26例)。治疗组皮下注射Peg IFNα-2b180μg/周,疗程为24周。对照组未给予抗病毒治疗,中位随访55.7(25.3,79.2)周。运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HBsAg的清除率和血清学转换率的差异,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基线特征、Peg IFNα-2b治疗与HBsAg清除间的相关性。结果 24周时,PegIFNα治疗组中83.3%(10/12)IHC获得HBsAg清除,41.6%(5/12)获得HBsAg血清学转换,对照组中有7.7%(2/26)IHC获得HBsAg清除,无一例发生HBsAg血清学转换,Peg IFNα治疗组的HBsAg清除率和HBsAg血清学转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eg IFNα-2b治疗可增加IHC的HBsAg清除率(OR=60.00,95%CI:7.39~487.14)。结论 Peg IFNα-2b短期治疗HBsAg水平极低的IHC可以提高HBsAg清除率和HBsAg血清学转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 聚乙二醇干扰素Α 慢性乙型肝炎 hbsag水平极低 hbsag清除 临床治愈
下载PDF
慢性肝病问卷在乙肝病毒携带者中的初步试用 被引量:7
7
作者 郭新峰 朱泉 +4 位作者 吕渭辉 李建婷 周大桥 童光东 贺劲松 《吉林医学》 CAS 2010年第11期1472-1474,共3页
目的:初步评价Younossi的慢性肝病问卷(CLDQ)试用于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生存质量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采用CLDQ对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调查。结果:共108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完成调查。研究结果显示CLDQ内部一致性信度较高,与其他研究一... 目的:初步评价Younossi的慢性肝病问卷(CLDQ)试用于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生存质量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采用CLDQ对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调查。结果:共108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完成调查。研究结果显示CLDQ内部一致性信度较高,与其他研究一致;特征根大于1的公因子有6个,能解释总方差的66.89%;结构效度分析未与原量表设计完全一致。结论:CLDQ用于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生存质量评价时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但仍需改进,并对其用于此部分人群时的修改提供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病问卷 乙肝病毒携带者
下载PDF
HBeAg阴性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临床、肝脏病理、血清学检查五年回访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卫 陆忠华 +4 位作者 邓俊 裴豪 朱银芳 丁虹 黄利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07-108,共2页
目的了解HBeAg阴性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转归。方法对52例HBeAg阴性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了为期5年的临床症状、肝活检及血清学检查的动态观察研究。结果5年间,52例HBeAg阴性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有12例出现临床显性发病,约占总数的23... 目的了解HBeAg阴性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转归。方法对52例HBeAg阴性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了为期5年的临床症状、肝活检及血清学检查的动态观察研究。结果5年间,52例HBeAg阴性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有12例出现临床显性发病,约占总数的23.1%。其中13例行2次肝活检,原肝组织正常者几年内相对稳定,病理很少变化,原有病理改变者不易恢复。HBsAg年转阴率为1.2%。结论HBeAg阴性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肝脏病理极大多数有异常,临床是否发病与肝脏炎症分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eAg阴性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肝活检 肝脏病理
下载PDF
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3种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9
作者 田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9年第17期1411-1412,共2页
目的观察3种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HBV)感染者血清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HBV感染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清IL-6、IL-8及TNF-α的水平。结果慢性HBV携带者和慢性乙肝患者组血清IL-6、IL-8... 目的观察3种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HBV)感染者血清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HBV感染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清IL-6、IL-8及TNF-α的水平。结果慢性HBV携带者和慢性乙肝患者组血清IL-6、IL-8和TNF-α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HBV携带者和慢性乙肝患者血清IL-6、IL-8含量高于非活动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活动HBsAg携带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6、IL-8和TNF-α含量变化与肝炎病变程度及病毒复制状况密切相关,其在血清中的水平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及病毒复制状况,动态监测其含量对临床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活动hbsag携带者 慢性HBV携带者 慢性乙型肝炎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聚肌胞与刺五加伍用对乙肝感染者的疗效观察
10
作者 杨思齐 余炳雯 +3 位作者 胡秋霞 朱师晦 陈小琳 徐新为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4期53-57,共5页
用小剂量干扰素诱导剂>PolyI:C及免疫刺激剂刺五加配伍,治疗慢性乙肝感染者32例(慢迁肝12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20例),同时以26例(慢迁肝11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15例)作为治疗对照。三个月后,治疗组病例血清HBsAg滴度显著下降,而对照... 用小剂量干扰素诱导剂>PolyI:C及免疫刺激剂刺五加配伍,治疗慢性乙肝感染者32例(慢迁肝12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20例),同时以26例(慢迁肝11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15例)作为治疗对照。三个月后,治疗组病例血清HBsAg滴度显著下降,而对照组则反见滴度上升,两组比较HBsAg滴度下降率分别为59.38%及7.69%(P<0.0001)。治疗组无滴度上升者,对照组有30.77%的病例滴度上升(P<0.001)。此外,治疗组肝功能絮状试验有明显好转,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中的HBsAg滴度降低,可能间接反映出降低了的病人及携带者的传染性,值得进一步研究提高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肌胞 刺五加 乙型肝炎 药物疗法 疗效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非活动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疗效预测 被引量:7
11
作者 周淋淋 秦波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4-378,共5页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非活动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inactive HBsAg carrier,IHC)的临床结局,探讨此类慢性乙肝特殊人群临床治愈的可能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2019年门诊IHC...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非活动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inactive HBsAg carrier,IHC)的临床结局,探讨此类慢性乙肝特殊人群临床治愈的可能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2019年门诊IHC 107例。其中30例IHC未接受治疗干预作为对照组,77例IHC给予Peg-IFNα-2b作为治疗组,疗程不超过96周。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HBsAg清除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评估相关因素对HBsAg清除的预测价值。结果共107例患者纳入研究。治疗48周,治疗组HBsAg清除率、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4.7%(19/77)、9.1%(7/77);治疗96周,分别上升为40.3%(31/77)、19.5%(15/77)。对照组在治疗48周及96周HBsAg清除率、血清学转换率均为0(0/30)。治疗组HBsAg清除率、血清学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HBsAg水平、治疗第12周HBsAg下降值、治疗第13~36周HBsAg下降值、治疗第4周丙氨酸转氨酶(ALT)等因素可能是治疗后HBsAg清除的关键指标(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以上因素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9、0.868、0.855、0.783,且临界值分别为基线HBsAg <1.96 lg IU/mL、第12周HBsAg下降>0.70 lg IU/mL、第13~36周HBsAg下降>1.20 lg IU/mL、第4周ALT>40.5 U/L。结论用Peg-IFNα-2b治疗IHC可清除部分患者HBsAg,甚至达到HBsAg血清学转换的目的,且基线低水平HBsAg、治疗第12周及第13~36周HBsAg显著下降、第4周ALT升高预示着HBsAg清除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清除 非活动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 聚乙二醇干扰素
下载PDF
发挥中西医长处,通过中西医比较学,开拓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新思维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嘉善 邹嘉玉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1-4,共4页
慢性乙肝的研究进展迅速,但它的理论依然是不完善的,导致治疗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如果充分汲取中西医学的长处,通过比较学原理,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慢性乙肝比较治疗学,有可能将慢性乙肝的治疗效果提高一步。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比较医学治疗学 慢性HBV携带者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 肝纤维化特点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β_2微球蛋白水平的检测
13
作者 王文芳 王文奇 《泰山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173-174,共2页
检测76例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β2微球蛋白,发现无症状表面抗原携带者血清β2微球蛋白升高不明显(P>0.05),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明显升高(P<0.0l)。提示检测血清β2微球蛋白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检测76例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β2微球蛋白,发现无症状表面抗原携带者血清β2微球蛋白升高不明显(P>0.05),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明显升高(P<0.0l)。提示检测血清β2微球蛋白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慢性乙肝患者肝脏损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球蛋白 乙型肝炎 检测
下载PDF
江苏省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代谢性疾病危险因素对乙型肝炎再活动影响的队列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建芳 姜洁 +9 位作者 杨丽 钱姣 王涵 陈海明 刘红建 宋词 徐昕 朱凤才 朱立国 翟祥军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01-1308,共8页
目的分析代谢性疾病危险因素等对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HC)发生乙型肝炎(乙肝)再活动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规范慢性HBV感染者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10年建立的江苏省慢性HBV感染者队列,通过2012-2020年的6次随访,分析IHC发生乙肝... 目的分析代谢性疾病危险因素等对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HC)发生乙型肝炎(乙肝)再活动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规范慢性HBV感染者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10年建立的江苏省慢性HBV感染者队列,通过2012-2020年的6次随访,分析IHC发生乙肝再活动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超重、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危险因素对乙肝再活动的影响。结果2527例IHC随访至2020年,共随访17730人年,平均随访时间为7.0人年,共发生乙肝再活动98例,累积发生率3.9%,发病密度为5.53/1000人年;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基线HBV DNA是IHC发生乙肝再活动的独立危险因素,与≥60岁年龄组相比,40~49岁组(aHR=2.16,95%CI:1.20~3.90)及20~29岁组(aHR=5.48,95%CI:2.07~14.48)发生乙肝再活动的风险显著升高;与基线时HBV DNA<100 IU/ml者相比,存在低病毒水平者(HBV DNA=100~1999 IU/ml)发生乙肝再活动的风险显著升高(aHR=1.67,95%CI:1.11~2.52);按照年龄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50岁年龄组中,暴露于≥2个代谢性疾病危险因素者发生乙肝再活动的风险显著高于无代谢性疾病危险因素者(aHR=2.73,95%CI:1.08~6.96)。结论江苏省社区人群中IHC仍有发生乙肝再活动的风险,尤其是青壮年和低病毒活动水平的IHC;对于≥50岁且合并≥2个代谢性疾病危险因素的IHC,发生乙肝再活动的风险显著升高。对这部分人群应加强监测和管理,对于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者应及时启动治疗,降低疾病进展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代谢性疾病 队列研究 非活动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 乙型肝炎再活动
原文传递
农村社区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HBV再激活发生率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雪 吕静静 +5 位作者 颜丙玉 冯艺 窦璇 刘甲野 徐爱强 张丽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553-1558,共6页
目的了解农村社区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HC)中HBV再激活的发生强度和特征。方法分别于2018、2020年对济南市章丘区农村社区人群体检中发现的IHC进行随访调查,比较2次随访结果,分析基于社区人群的IHC的HBV再激活发生率和分布特征。结果42... 目的了解农村社区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HC)中HBV再激活的发生强度和特征。方法分别于2018、2020年对济南市章丘区农村社区人群体检中发现的IHC进行随访调查,比较2次随访结果,分析基于社区人群的IHC的HBV再激活发生率和分布特征。结果424名IHC完成了2次随访,发现HBV再激活者47例,累积再激活发生率为11.08%,发病密度为5.46/100人年;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及肝病家族史和慢性病史与HBV再激活不相关(P>0.05),基线HBV DNA载量与再激活相关(P<0.05),当HBV DNA基线水平≥1000 IU/ml时,累积再激活发生率可达18.92%。发生再激活后,ALT平均水平较基线升高且异常率增加,再激活者肝功能趋于异常。4例(8.51%)再激活者发生肝炎,其中1例(2.13%)为黄疸型肝炎。结论济南市农村社区IHC中HBV再激活发生率较高;大部分再激活者处于无症状或轻度再激活状态;应加强对IHC的随访并密切监测其ALT和HBV DNA水平变化,并适时采取正规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非活动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 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
原文传递
低水平HBsAg表达的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Pre-S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童 宋蕊 +5 位作者 李倩 戴玉柱 车飞虎 周华君 孙长贵 成军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SCD 2019年第2期93-100,共8页
目的探讨低水平HBsAg表达的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Asymptomatic chronic HBV carriers,ASCs)Pre-S基因序列特征及持续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解放军第九〇三医... 目的探讨低水平HBsAg表达的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Asymptomatic chronic HBV carriers,ASCs)Pre-S基因序列特征及持续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解放军第九〇三医院的654份ASCs血清标本和临床资料,根据HBsAg水平分为低水平HBsAg组(≤10 IU/mL)和高水平HBsAg组(>10 IU/mL),并且在与低水平HBsAg组年龄匹配的基础上,从高水平组血清标本中随机抽样100份,对138例低水平HBsAg患者和100例高水平HBsAg患者进行Pre-S/S基因组扩增与测序,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基因亚型,以高水平HBsAg组的HBV Pre-S基因成功测序结果为基础建立中国东部地区ASCs主要基因型的Pre-S基因参考序列,并对低水平HBsAg组的ASCs Pre-S基因序列进行对比分析。采用SPSS 12.01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38例低水平HBsAg组Pre-S/S成功测序63例,其中B基因型52例,C基因型11例;100例高水平HBsAg组标本中Pre-S/S成功测序94例,其中B基因型48例,C基因型46例。通过序列比较分析发现,B基因型中,低水平HBsAg组Pre-S蛋白共发现81个氨基酸突变位点,其中有意义突变4个,分别为Pre-S1区F56I/V、T76A/N/P,Pre-S2区P15L/S/T、Y21T/F/H/N;高水平HBsAg组Pre-S蛋白发现47个氨基酸突变位点,其中有意义突变3个,为Pre-S1区L34F、V49A和P59S/L;B基因型中低水平HBsAg组的Pre-S蛋白氨基酸突变位点总数高于高水平HBsA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008,P<0.05)。C基因型中,低水平HBsAg组Pre-S蛋白发现19个氨基酸突变位点,其中有意义突变3个,分别为Pre-S1区W66V/G和A79V,Pre-S2区V32A;高水平HBsAg组Pre-S蛋白发现39个氨基酸突变位点,其中有意义突变2个,为Pre-S1区A79V和Pre-S2区T49I;C基因型中Pre-S蛋白氨基酸突变位点总数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71,P<0.05)。结论ASCs Pre-S基因存在有意义的突变,这些突变可能与低水平HBsAg持续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 低水平hbsag Pre-S基因参考序列
原文传递
多抗甲素口服液治疗慢性表面抗原携带者的疗效观察
17
作者 熊汇慈 王锦蓉 刘丽 《华西医讯》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80-282,共3页
作者用多抗甲素口服液10mg一日二次,共三月,治疗44例慢性表面抗原携带者,初步证明具有改善HBV血清学标记的近期效果,其中HBeAg、HBVDNA、抗-HBcIgM、抗-HBc、HBsAg及PHSA的阴转率分别为22.72%、15.78%、14.7%、11.36%、11.36%及10... 作者用多抗甲素口服液10mg一日二次,共三月,治疗44例慢性表面抗原携带者,初步证明具有改善HBV血清学标记的近期效果,其中HBeAg、HBVDNA、抗-HBcIgM、抗-HBc、HBsAg及PHSA的阴转率分别为22.72%、15.78%、14.7%、11.36%、11.36%及10%,抗-HBe阴转率为13.6%。对多数患者有改善临床症状作用,对出血倾向具明显改善疗效,且有升高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作用。副作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sag 多抗甲素口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