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BsAg携带者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学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4
1
作者 万铁林 耿叔英 +3 位作者 王战会 周彬 侯金林 陈金军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17-19,22,共4页
目的了解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nactive HBsAg carrier,HBsAg-IaC)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e--CHB)病毒学特点的异同。方法对连续收集的HBsAg-IaC(n=187)和e--CHB(n=99)采用直接序列测定法检测G1896和核心基因启动子突变;结合聚合... 目的了解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nactive HBsAg carrier,HBsAg-IaC)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e--CHB)病毒学特点的异同。方法对连续收集的HBsAg-IaC(n=187)和e--CHB(n=99)采用直接序列测定法检测G1896和核心基因启动子突变;结合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判断HBV基因型。结果113例HBsAg-IaC者血清HBVDNA阳性,其中103份完成前C区测序。HBsAg-IaC群体中HBV基因B型比例高于e--CHB患者(84/113对46/99,P<0.001);HBsAg-IaC的G1896A突变比例高于e--CHB(69/103对39/99,P<0.001),但A1762/G1764突变株比例低于后者(38/103对65/99,P<0.001)。男性(OR=7.681,95%CI=2.693~20.992,P<0.001)、年龄超过40岁(OR=24.421,95%CI=5.187~114.969,P<0.001)、基因C型感染(OR=2.695,95%CI=1.240~5.859,P=0.012)以及A1762/G1764突变(OR=2.116,95%CI=1.012~4.425,P=0.046)是与e--CHB相关的危险因素。结论HBsAg-IaC在病毒学特征上与e--CHB明显不同;HBV基因C型感染、发生A1762/G1764突变、年龄大的男性HBsAg-IaC群体可能需要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HBV基因型 变异
下载PDF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和非活动期HBsAg携带状态的Pre-S1抗原阳性率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宁 韩辉 +2 位作者 陈焕永 李庆刚 邵凤娟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1-343,共3页
目的探讨Pre-S1抗原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发生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例和非活动期HBsAg携带状态病例各45例作为研究组,并以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和免疫耐受期病例各20例分别作为其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法(ELI... 目的探讨Pre-S1抗原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发生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例和非活动期HBsAg携带状态病例各45例作为研究组,并以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和免疫耐受期病例各20例分别作为其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Pre-S1抗原,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DNA。结果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与非活动期HBsAg携带状态组Pre-S1抗原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χ2=4.121,P=0.035)。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Pre-S1抗原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χ2=2.921,P=0.083)。非活动期HBsAg携带状态组与免疫耐受组Pre-S1抗原检测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6.573,P=0.009)。结论 Pre-S1抗原可作为观察非活动期HBsAg携带状态是否稳定的监测指标,如出现Pre-S1抗原阳性提示非活动期HBsAg携带状态易发展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HBEAG阴性 Pre—S1抗原 非活动期hbsag携带状态
下载PDF
胸腺五肽联合乙肝疫苗对HBsAg低滴度慢性无症状携带者疗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贺兴鄂 王文龙 +1 位作者 田沂 雷建华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325-327,共3页
目的观察胸腺五肽联合乙肝疫苗对HBsAg低滴度慢性无症状携带者的疗效。方法将低HBsAg滴度(<20ng/ml)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治疗组分为A组HBsAg滴度<500ng/ml(n=29)、A1组500ng/ml<HBsAg滴度<20ng/ml(n=14);将对照组分为相应... 目的观察胸腺五肽联合乙肝疫苗对HBsAg低滴度慢性无症状携带者的疗效。方法将低HBsAg滴度(<20ng/ml)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治疗组分为A组HBsAg滴度<500ng/ml(n=29)、A1组500ng/ml<HBsAg滴度<20ng/ml(n=14);将对照组分为相应的B组(n=23)和B1组(n=20)。治疗组采用胸腺五肽注射液1mg肌肉注射,初始20日为1次/d,继后为隔日1次,疗程140天,并予乙肝疫苗40μg,上臂三角肌皮下注射,每月1次,疗程4个月。对照组口服维生素等药物护肝治疗。应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TRF)定量检测治疗前后患者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滴度变化。结果用TRF法检测,A组HBsAg有14例(483%)<05ng/ml,HBsAb有17例(586%)>10mIU/ml;对照B组只有2例(2/23,87%)感染者同时出现HBsAg<05ng/ml和HBsAb>10mIU/ml。治疗后A组与B组HBsAg和HBsAb滴度相比较,P值均<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A1和B1组HBsAg和HBsAb滴度相比较,P值均>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胸腺五肽联合乙肝疫苗对HBsAg滴度<500ng/ml的慢性无症状携带者,有明显降低HBsAg和升高HBsAb滴度的作用,有部分感染者可清除乙肝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度 HB 胸腺五肽 乙肝疫苗 无症状携带者 慢性 联合 结论 显著性 意义
下载PDF
HBeAg阴性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临床、肝脏病理、血清学检查五年回访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卫 陆忠华 +4 位作者 邓俊 裴豪 朱银芳 丁虹 黄利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07-108,共2页
目的了解HBeAg阴性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转归。方法对52例HBeAg阴性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了为期5年的临床症状、肝活检及血清学检查的动态观察研究。结果5年间,52例HBeAg阴性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有12例出现临床显性发病,约占总数的23... 目的了解HBeAg阴性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转归。方法对52例HBeAg阴性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了为期5年的临床症状、肝活检及血清学检查的动态观察研究。结果5年间,52例HBeAg阴性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有12例出现临床显性发病,约占总数的23.1%。其中13例行2次肝活检,原肝组织正常者几年内相对稳定,病理很少变化,原有病理改变者不易恢复。HBsAg年转阴率为1.2%。结论HBeAg阴性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肝脏病理极大多数有异常,临床是否发病与肝脏炎症分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eAg阴性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肝活检 肝脏病理
下载PDF
聚肌胞与刺五加伍用对乙肝感染者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杨思齐 余炳雯 +3 位作者 胡秋霞 朱师晦 陈小琳 徐新为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4期53-57,共5页
用小剂量干扰素诱导剂>PolyI:C及免疫刺激剂刺五加配伍,治疗慢性乙肝感染者32例(慢迁肝12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20例),同时以26例(慢迁肝11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15例)作为治疗对照。三个月后,治疗组病例血清HBsAg滴度显著下降,而对照... 用小剂量干扰素诱导剂>PolyI:C及免疫刺激剂刺五加配伍,治疗慢性乙肝感染者32例(慢迁肝12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20例),同时以26例(慢迁肝11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15例)作为治疗对照。三个月后,治疗组病例血清HBsAg滴度显著下降,而对照组则反见滴度上升,两组比较HBsAg滴度下降率分别为59.38%及7.69%(P<0.0001)。治疗组无滴度上升者,对照组有30.77%的病例滴度上升(P<0.001)。此外,治疗组肝功能絮状试验有明显好转,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中的HBsAg滴度降低,可能间接反映出降低了的病人及携带者的传染性,值得进一步研究提高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肌胞 刺五加 乙型肝炎 药物疗法 疗效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β_2微球蛋白水平的检测
6
作者 王文芳 王文奇 《泰山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173-174,共2页
检测76例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β2微球蛋白,发现无症状表面抗原携带者血清β2微球蛋白升高不明显(P>0.05),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明显升高(P<0.0l)。提示检测血清β2微球蛋白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检测76例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β2微球蛋白,发现无症状表面抗原携带者血清β2微球蛋白升高不明显(P>0.05),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明显升高(P<0.0l)。提示检测血清β2微球蛋白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慢性乙肝患者肝脏损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球蛋白 乙型肝炎 检测
下载PDF
低水平HBsAg表达的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Pre-S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童 宋蕊 +5 位作者 李倩 戴玉柱 车飞虎 周华君 孙长贵 成军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SCD 2019年第2期93-100,共8页
目的探讨低水平HBsAg表达的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Asymptomatic chronic HBV carriers,ASCs)Pre-S基因序列特征及持续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解放军第九〇三医... 目的探讨低水平HBsAg表达的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Asymptomatic chronic HBV carriers,ASCs)Pre-S基因序列特征及持续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解放军第九〇三医院的654份ASCs血清标本和临床资料,根据HBsAg水平分为低水平HBsAg组(≤10 IU/mL)和高水平HBsAg组(>10 IU/mL),并且在与低水平HBsAg组年龄匹配的基础上,从高水平组血清标本中随机抽样100份,对138例低水平HBsAg患者和100例高水平HBsAg患者进行Pre-S/S基因组扩增与测序,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基因亚型,以高水平HBsAg组的HBV Pre-S基因成功测序结果为基础建立中国东部地区ASCs主要基因型的Pre-S基因参考序列,并对低水平HBsAg组的ASCs Pre-S基因序列进行对比分析。采用SPSS 12.01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38例低水平HBsAg组Pre-S/S成功测序63例,其中B基因型52例,C基因型11例;100例高水平HBsAg组标本中Pre-S/S成功测序94例,其中B基因型48例,C基因型46例。通过序列比较分析发现,B基因型中,低水平HBsAg组Pre-S蛋白共发现81个氨基酸突变位点,其中有意义突变4个,分别为Pre-S1区F56I/V、T76A/N/P,Pre-S2区P15L/S/T、Y21T/F/H/N;高水平HBsAg组Pre-S蛋白发现47个氨基酸突变位点,其中有意义突变3个,为Pre-S1区L34F、V49A和P59S/L;B基因型中低水平HBsAg组的Pre-S蛋白氨基酸突变位点总数高于高水平HBsA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008,P<0.05)。C基因型中,低水平HBsAg组Pre-S蛋白发现19个氨基酸突变位点,其中有意义突变3个,分别为Pre-S1区W66V/G和A79V,Pre-S2区V32A;高水平HBsAg组Pre-S蛋白发现39个氨基酸突变位点,其中有意义突变2个,为Pre-S1区A79V和Pre-S2区T49I;C基因型中Pre-S蛋白氨基酸突变位点总数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71,P<0.05)。结论ASCs Pre-S基因存在有意义的突变,这些突变可能与低水平HBsAg持续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 低水平hbsag Pre-S基因参考序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