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abetic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Non-invasive assessment of cardiovascular risk 被引量:1
1
作者 Nejc Piko Sebastjan Bevc +3 位作者 Robert Ekart Tadej Petreski Nina Vodošek Hojs Radovan Hojs 《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 SCIE 2021年第7期975-996,共22页
The prevalence and burde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chronic kidney disease on global health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s already heavy and still rising.Diabetes mellitus by itself is linked to adverse cardiovascula... The prevalence and burde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chronic kidney disease on global health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s already heavy and still rising.Diabetes mellitus by itself is linked to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and the presence of concomitant chronic kidney disease further amplifies cardiovascular risk.The culmination of traditional(male gender,smoking,advanced age,obesity,arterial hypertension and dyslipidemia)and non-traditional risk factors(anemia,inflammation,proteinuria,volume overload,mineral metabolism abnormalities,oxidative stress,etc.)contributes to advanced atherosclerosis and increased cardiovascular risk.To decrease th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f these patients due to cardiovascular causes,timely and efficient cardiovascular risk assessment is of huge importance.Cardiovascular risk assessment can be based on laboratory parameters,imaging techniques,arterial stiffness parameters,ankle-brachial index and 24 h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s.Newer methods include epigenetic markers,soluble adhesion molecules,cytokines and markers of oxidative stress.In this review,the authors present several non-invasive methods of cardiovascular risk assessment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and chronic kidney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betes mellitus Diabetes complications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THEROGENESIS ATHEROSCLEROSIS cardiovascular risk
下载PDF
Antihypertensive prescribing patterns in non-dialysis dependent chronic kidney disease:Findings from the Salford Kidney Study
2
作者 Rajkumar Chinnadurai Henry H L Wu +4 位作者 Jones Abuomar Sharmilee Rengarajan David I New Darren Green Philip A Kalra 《World Journal of Nephrology》 2023年第5期168-181,共14页
BACKGROUND Hypertension is commonly observed in patients living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Finding an optimal treatment regime remains challenging due to the complex bidirectional cause-and-effect relationship b... BACKGROUND Hypertension is commonly observed in patients living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Finding an optimal treatment regime remains challenging due to the complex bidirectional cause-and-eff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hypertension and CKD.There remains variability in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 practices.AIM To analyze data from the Salford Kidney Study database in relation to antihypertensive prescribing patterns amongst CKD patients.METHODS The Salford Kidney Study is an ongoing prospective study that has been recruiting CKD patients since 2002.All patients are followed up annually,and their medical records including the list of medications are updated until they reach study endpoints[starting on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or reaching 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expressed as mL/min/1.73 m2≤10 mL/min/1.73 m2,or the last follow-up date,or data lock on December 31,2021,or death].Data on antihypertensive prescription practices in correspondence to baseline eGFR,urine albumin-creatinine ratio,primary CKD aetiology,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ere evaluated.Associations between patients who were prescribed three or more antihypertensive agents and their clinical outcomes were studied by Cox regression analysis.Kaplan-Meier analysis demonstrated differences in survival probabilities.RESULTS Three thousand two hundred and thirty non-dialysis-dependent CKD patients with data collected between October 2002 and December 2019 were included.The median age was 65 years.A greater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ere taking three or more antihypertensive agents with advancing CKD stages(53%of eGFR≤15 mL/min/1.73 m2 vs 26%of eGFR≥60 mL/min/1.73 m2,P<0.001).An increased number of patients receiving more classes of antihypertensive agents was observed as the urine albumin-creatinine ratio category increased(category A3:62%vs category A1:40%,P<0.001),with the upward trends particularly noticeable in the number of individuals prescribed renin angiotensin system blockers.The prescription of three or more antihypertensive agents was associated with all-cause mortality,independent of blood pressure control(hazard ratio:1.15;95%confidence interval:1.04-1.27,P=0.006).Kaplan-Meier analysis illustr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urvival outcomes between patients with three or more and those with less than three antihypertensive agents prescribed(log-rank,P<0.001).CONCLUSION Antihypertensive prescribing patterns in the Salford Kidney Study based on CKD stage were consistent with expectations from the current United Kingdom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 guideline algorithm.Outcomes were poorer in patients with poor blood pressure control despite being on multiple antihypertensive agents.Continued research is required to bridge remaining variations in hypertension treatment practices worldw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TENSIO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ntihypertensive agents Prescribing patterns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Renin angiotensin system blockers
下载PDF
以互动达标理论为指导的延续性护理结合家属赋权理论干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及疾病感知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朱琳 杨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以互动达标理论为指导的延续性护理结合家属赋权理论干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及疾病感知压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以互动达标理论为指导的延续性护理结合家属赋权理论干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及疾病感知压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以互动达标理论为指导的延续性护理结合家属赋权理论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疾病沟通能力、病情应急处理能力、服药管理能力、饮食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疾病感知压力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病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病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互动达标理论为指导的延续性护理结合家属赋权理论干预可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疾病感知压力,提高病情控制率,降低复发风险,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互动达标理论为指导的延续性护理 家属赋权理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 疾病自我管理能力 疾病感知压力
下载PDF
胃癌前病变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颖 矫健鹏 +3 位作者 徐晶钰 刘煊 王晓炜 岳小强 《现代中医药》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中医药在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诊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进行PLGC相关实验研究的前提。文章从模型动物选择、胃癌前病变疾病模型和病证结合模型三方面,对近年来PLGC病证结合模型的... 中医药在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诊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进行PLGC相关实验研究的前提。文章从模型动物选择、胃癌前病变疾病模型和病证结合模型三方面,对近年来PLGC病证结合模型的制备方法进行了归纳分析,介绍了脾胃虚弱、胃阴不足、肝胃气滞、脾胃湿热和胃络瘀血5个常见PLGC病证结合模型的造模方法,并对当前模型制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思考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动物模型 病证结合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藿朴夏苓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原发性肝癌异病同治机理
5
作者 周一婷 卢雨蓓 +1 位作者 李小燕 董洪克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33-42,共10页
藿朴夏苓汤出自《医原》,能宣通气机,清热利湿,本应用于夏热暑湿,因其用药温平,体质虚弱者亦可耐受,历年来,各位医者广泛应用于湿热因素的各类疾病,尤其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因其是发病缓慢,迁延难愈... 藿朴夏苓汤出自《医原》,能宣通气机,清热利湿,本应用于夏热暑湿,因其用药温平,体质虚弱者亦可耐受,历年来,各位医者广泛应用于湿热因素的各类疾病,尤其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因其是发病缓慢,迁延难愈的癌前病变,故有较高的治疗价值。另外,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 PLC)失代偿期出现的腹水、呕吐、黄疸等消化系统症状也切合本方主治范围。异病同治理论是指拥有相同病机的不同疾病,都可以用同一种方法治疗,方随证立,证型相同,自然可以用同一个方剂治疗。因此,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藿朴夏苓汤治疗CAG和PLC的机制异同,预测了藿朴夏苓汤治疗CAG和PLC的作用机制,发现藿朴夏苓汤可能通过调控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 (Akt Serine/Threonine Kinase 1,AKT1)、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TP53)、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IL-1B、前列腺素氧化环化酶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起到治疗作用,提示藿朴夏苓汤治疗CAG和PLC的共同作用机制可能是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炎症,提高免疫,都涉及到癌症,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为进一步实验验证指明方向,体现异病同治的科学性,为深度挖掘传统医学经典方剂在临床上的潜力提供动力,验证异病同治理论在现代临床思维中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慢性萎缩性胃炎 原发性肝癌 藿朴夏苓汤 异病同治
下载PDF
基于络病理论加味香砂六君子汤联合四联法治疗脾虚湿盛证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
6
作者 宁曹 庞浇安 +3 位作者 叶桂源 谭熙 刘春丽 文丽君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5期80-86,共7页
目的:基于络病理论观察加味香砂六君子汤联合四联法治疗脾虚湿盛证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探讨其部分作用机制,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将11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四联疗法联... 目的:基于络病理论观察加味香砂六君子汤联合四联法治疗脾虚湿盛证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探讨其部分作用机制,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将11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四联疗法联合安慰剂治疗,观察组给予加味香砂六君子汤联合四联疗法,连续治疗4周。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PRO生存质量评分、汉密尔顿(HAMA)焦虑状态评分、内镜评分、胃黏膜病理评分以及测定生长激素(GH)、胃泌素(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免疫炎性状态(IL-6、CRP、TNF-α)含量,并记录临床有效率、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4%,对照组82.2%(χ^(2)=12.34,P<0.05);Hp根除率观察组98.3%,对照组85.7%(χ^(2)=5.92,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5.2%,对照组12.3%(χ^(2)=1.11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PRO生存质量评分、汉密尔顿(HAMA)焦虑状态评分、内镜评分、胃黏膜病理评分以及PGⅡ、IL-6、TNF-α、CRP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G-17、GH、PGⅠ、PGR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香砂六君子汤联合四联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在缓解中医证候积分、PRO生存质量评分、汉密尔顿(HAMA)焦虑状态评分、内镜评分、胃黏膜病理评分以及临床有效率、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临床效果,其机制可能与调节PGⅠ、PGⅡ、G-17、GH和IL-6、TNF-α、CRP表达,减轻胃黏膜炎性损伤、保护胃黏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加味香砂六君子汤 络病理论
下载PDF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莪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丽 冯佳琪 +1 位作者 陈静 吕文良 《山东中医杂志》 2023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络病病机具有久病入络、久痛入络、多瘀多滞、易入难出、易积成形的特点,慢性萎缩性胃炎与络病相似,病机为脾虚络瘀,故可归属于胃络病。莪术具有“辛以走窜,引经通络”“温以消积,缓攻宿疾”的功效特点,专攻“气中血滞”,恰合慢性萎缩... 络病病机具有久病入络、久痛入络、多瘀多滞、易入难出、易积成形的特点,慢性萎缩性胃炎与络病相似,病机为脾虚络瘀,故可归属于胃络病。莪术具有“辛以走窜,引经通络”“温以消积,缓攻宿疾”的功效特点,专攻“气中血滞”,恰合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络瘀之病机,故以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获良效。临床与黄芪、木香、黄芩、蒲公英等药配伍,更能增强通络之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病理论 莪术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络病 脾虚络瘀 配伍
下载PDF
迟莉丽基于“既病防变”理论分期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彤 王帅 《山东中医杂志》 2023年第6期633-636,共4页
迟莉丽教授认为脾气亏虚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之本,久病及肾;湿热邪毒为其致病之标,瘀毒阻络贯穿疾病始终,情志失调在疾病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治疗上主张分期(早期、中期、晚期)论治,基于“既病防变”理论,针对不同时期的病机特点... 迟莉丽教授认为脾气亏虚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之本,久病及肾;湿热邪毒为其致病之标,瘀毒阻络贯穿疾病始终,情志失调在疾病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治疗上主张分期(早期、中期、晚期)论治,基于“既病防变”理论,针对不同时期的病机特点确定相应治则,以求及早阻断疾病演变和进展:早期清热祛湿为主,兼以行气化瘀,中期健脾补气与活血化瘀并重,晚期重视脾肾同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炎癌转化 既病防变 分期论治 脾气亏虚 湿热邪毒 情志失调 迟莉丽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寒热错杂证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赵玉舒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3期148-150,共3页
目的研究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寒热错杂证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84例寒热错杂证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 目的研究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寒热错杂证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84例寒热错杂证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寒热错杂证慢性萎缩性胃炎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升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寒热错杂证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赵祺 吕培华 +5 位作者 吴红林 李勇 汤明珠 屈豪 袁露 徐阳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9期23-25,共3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腹部隐痛、痞满、嗳气、嘈杂、反酸等症状为主的消化系统疾病。本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目前尚未彻底阐明其病因,临床上也没有特效药物。近几年的研究发现,中药及中药联合西医疗法可以缓解胃黏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腹部隐痛、痞满、嗳气、嘈杂、反酸等症状为主的消化系统疾病。本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目前尚未彻底阐明其病因,临床上也没有特效药物。近几年的研究发现,中药及中药联合西医疗法可以缓解胃黏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并可减缓甚至逆转胃黏膜萎缩。为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生活质量,许多医家都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并认为本病的治疗应从病机、病因等方面着手。本文就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西医结合 病因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久病入络理论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
11
作者 柳冬兵 徐甦 刘加新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19期206-209,共4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胃癌最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萎缩程度与年龄及癌变风险呈正相关。徐甦教授基于久病入络理论,认为老年CAG核心病机为气虚络瘀,治疗当以健脾益气、活血通络为主,以期延缓逆转萎缩、肠化进程,防治癌变,并在此基础上创制...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胃癌最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萎缩程度与年龄及癌变风险呈正相关。徐甦教授基于久病入络理论,认为老年CAG核心病机为气虚络瘀,治疗当以健脾益气、活血通络为主,以期延缓逆转萎缩、肠化进程,防治癌变,并在此基础上创制健脾愈萎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久病入络 益气活血通络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中医证型与Hp感染、COX-2、p53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1
12
作者 朱日 骆峻 +3 位作者 朱长乐 徐陆周 孙国庆 李惠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20-523,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不同中医证型与Hp感染、COX-2、p53表达的相关性,找出其中的联系与规律。方法将2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病例按《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中医证候分类,将其病理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肝胃...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不同中医证型与Hp感染、COX-2、p53表达的相关性,找出其中的联系与规律。方法将2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病例按《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中医证候分类,将其病理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肝胃不和、脾气虚弱、脾胃湿热3组Hp总阳性率分别为32.08%、55.07%、55.10%,脾胃湿热、脾胃虚弱组显著高于肝胃不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COX-2表达率分别为75.47%、84.05%、71.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脾胃虚弱组显著高于肝胃不和组,P<0.05;3组p53表达率分别为41.51%、59.42%、4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虚弱组显著高于肝胃不和组与脾胃湿热组。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中脾胃虚弱证是一个应予以特别重视的证型,尤其是同时见有Hp感染、COX-2、p53高表达时,应及时对该证进行干预,以防其向突变、恶化方向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 HP感染 COX-2 P53 中医证型
下载PDF
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证病结合模型的脏器组织病理观察 被引量:9
13
作者 邹世洁 邹外一 +2 位作者 陈小野 佟彤 王震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983-986,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证病结合模型实验35、51周的部分脏器组织病理。方法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AG组、脾虚CAG组、肝郁CAG组和肾虚CAG组。CAG造模采用脱氧胆酸钠和阿司匹林水溶液交替饮用加免疫损伤法,脾虚造模采用... 目的观察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证病结合模型实验35、51周的部分脏器组织病理。方法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AG组、脾虚CAG组、肝郁CAG组和肾虚CAG组。CAG造模采用脱氧胆酸钠和阿司匹林水溶液交替饮用加免疫损伤法,脾虚造模采用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肝郁造模采用钳夹激怒加肾上腺素注射法,肾虚造模采用MTU饮用法。总造模时间35周或51周。观察心、肺、肝、脾、肾、胸腺、十二指肠、空肠、气管、颌下腺等脏器的组织病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脏器组织病理均有明显的萎缩性改变;变性(坏死)改变方面以肾虚CAG组最为明显;炎症改变以肾虚CAG组较为明显;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方面,以脾虚CAG组和肾虚CAG组最为明显;脾虚CAG组和肝郁CAG组有一定的体液免疫功能下降表现。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脏器组织病理改变的严重程度依次是:肾虚CAG组>肝郁CAG组和脾虚CAG组>CAG组。结论本实验重视慢性造模的证病结合模型脏器组织病理的观察,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证病结合模型 大鼠 脏器组织病理
下载PDF
心血管合并症对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及死亡率影响的1年随访观察 被引量:17
14
作者 丁薇 赵伟 +1 位作者 李仰瑞 赵云峰 《临床肺科杂志》 2016年第5期777-781,共5页
目的探讨心血管合并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1年内急性加重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入选600例C级、D级慢阻肺患者,其中无心血管合并症慢阻肺患者(A组)167例,合并心血管疾病慢阻肺患者(B组)433例(其中心力衰竭亚组98例... 目的探讨心血管合并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1年内急性加重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入选600例C级、D级慢阻肺患者,其中无心血管合并症慢阻肺患者(A组)167例,合并心血管疾病慢阻肺患者(B组)433例(其中心力衰竭亚组98例、冠心病亚组142例、心律失常亚组115例、高血压亚组78例),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随访期间每3月复查肺功能、动脉血气、心脏彩超、血清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结果 B组患者1年内平均急性加重次数[(4.51±0.75)次]明显多于A组患者[(2.68±0.45)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1年内死亡率为8.8%,明显高于A组患者的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心力衰竭亚组、冠心病亚组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及死亡率均明显高于A组及B组心律失常亚组、高血压亚组(P均<0.05)。随访1年后,A组患者及B组各亚组患者FEV1均明显下降(P<0.05);B组心力衰竭亚组患者血清BNP浓度、Pa CO2、肺动脉收缩压明显升高、而左室EF值、Pa O2明显下降(P<0.05);B组冠心病亚组患者血BNP浓度明显升高(P<0.05);B组高血压亚组患者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变化。结论心血管合并症明显增加慢阻肺患者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及死亡率,心力衰竭、冠心病是导致慢阻肺患者死亡率升高、急性加重次数增加的两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心血管合并症 急性加重 死亡率
下载PDF
心血管合并症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仰瑞 熊伟 +2 位作者 赵伟 丁薇 赵云峰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4年第6期400-402,405,共4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血管合并症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急性加重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入选823例老年COPD患者,其中无心血管合并症COPD患者(A组)195例,合并心血管疾病COPD...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血管合并症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急性加重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入选823例老年COPD患者,其中无心血管合并症COPD患者(A组)195例,合并心血管疾病COPD患者(B组)628例(心力衰竭156例、冠心病175例、心律失常126例、高血压病171例),随访周期为1年或患者死亡,随访期间总死亡人数为70人.结果 A组COPD患者与B组COPD患者1年内平均急性加重次数分别(1.48±0.35)次、(2.41±0.4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死亡率分别为2.6%、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4个亚组COPD患者的1年内平均急性加重次数、1年内患者死亡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A组COPD重度、极重度患者相比较,1年内平均急性加重次数分别为(1.25±0.27)次、(1.70±0.29)次(P<0.05),1年内死亡率分别为2.8%、5.2%(P<0.05);B组合并心力衰竭COPD重度、极重度患者相比较,1年内平均急性加重次数分别为(1.87±0.32)次、(4.45±0.86)次(P<0.05),1年内死亡率分别为10.5%、19.5% (P<0.05);B组合并冠心病COPD重度、极重度患者相比较,1年内平均急性加重次数分别为(1.56+0.31)次、(2.99±0.40)次(P<0.05),1年内死亡率分别为8.0%、18.0%(P<0.05);B组合并心律失常COPD重度、极重度患者相比较,1年内平均急性加重次数分别为(1.46±0.26)次、(2.60+0.37)次(P<0.05),1年内死亡率分别为5.1%、11.1% (P<0.05);B组合并高血压COPD重度、极重度患者相比较,1年内平均急性加重次数分别为(1.27±0.27)次、(2.45±0.33)次(P<0.05),1年内死亡率分别为3.6%、7.6%(P<0.05).结论 心血管合并症明显增加老年COPD患者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及死亡率,极重度COPD患者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及死亡率均高于重度COPD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心血管合并症 死亡率
下载PDF
唾液成分与消化道疾病相关性研究及中医药防治思路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洪 李海文 刘凤斌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60-465,共6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与环境因素导致进行性胃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与胃癌发病率成正相关。唾液是人体重要的外分泌液之一,其成分与血清相关,同时参与消化食物。该文总结、回顾唾液成分与慢...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与环境因素导致进行性胃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与胃癌发病率成正相关。唾液是人体重要的外分泌液之一,其成分与血清相关,同时参与消化食物。该文总结、回顾唾液成分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消化道疾病、中医脾虚证相关的临床研究进展,以期进一步研究唾液成分变化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影响,并提出中医药防治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唾液 消化道疾病 脾虚证
下载PDF
穴位埋线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素荷 黄德裕 +4 位作者 唐纯志 黄康柏 刘芳 黄春荣 陈淑贤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346-349,440,共5页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模型大鼠胃黏膜的影响。【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埋线组、针刺组,后3组采用20 mmol/L去氧胆酸钠、0.5~1.0 g/L氨水、0.5 g/L吲哚美辛和体积分数40%酒精等综合...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模型大鼠胃黏膜的影响。【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埋线组、针刺组,后3组采用20 mmol/L去氧胆酸钠、0.5~1.0 g/L氨水、0.5 g/L吲哚美辛和体积分数40%酒精等综合方法复制大鼠CAG模型。埋线组选取足三里、中脘、胃俞穴进行穴位埋线,每2周治疗1次;针刺组取穴同埋线组,每天治疗1次,2组共治疗12周。治疗结束后观察穴位埋线对模型大鼠体质量、胃液量、胃液游离酸、总酸度、总酸排量的影响,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胃黏膜的病理形态。【结果】治疗结束后,空白对照组、针刺组、埋线组体质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针刺组和埋线组的胃液量、游离酸度、总酸度及总酸排量均高于模型组(P<0.05);针刺组和埋线组胃黏膜病理形态均有明显改善。【结论】穴位埋线疗法对CAG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能促进胃液分泌、改善胃黏膜病理形态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缩性胃炎 慢性/针灸疗法 胃黏膜/病理学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足三里 中脘 胃俞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8
作者 冷秀梅 魏睦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1901-1906,共6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作为胃癌前期疾病的一种,其研究与治疗都备受瞩目.尤其是动物模型的造模,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本文首先探讨了实验动物的选择,认为主要用来造模的实验动物为Wistar大鼠和SD大鼠,但其...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作为胃癌前期疾病的一种,其研究与治疗都备受瞩目.尤其是动物模型的造模,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本文首先探讨了实验动物的选择,认为主要用来造模的实验动物为Wistar大鼠和SD大鼠,但其年龄、性别的选择尚不统一,许多学者认为这些因素可能对实验造成影响.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一种常见致病因素,虽然可成功造模,但造模时间较长且病理改变不稳定.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氨水、脱氧胆酸钠、水杨酸钠等均是目前常用的造模物质,其单独及联合使用均能成功造模,然而其剂量及灌胃时间等尚没有统一标准.此外,还介绍了中医病证结合的造模方法,提出证候与客观评价指标等转换问题.本文总结了复制CAG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有助于使CAG实验动物模型的复制更加严谨、规范和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实验动物模型 病证结合
下载PDF
荣胃阻癌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韩国征 蔡钢 +1 位作者 边文贵 宋建华 《河北中医》 2008年第9期910-913,共4页
目的观察荣胃阻癌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CAG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4例予荣胃阻癌方,每次250 g,每日2次口服。对照组48例予胃复春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2组均1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 目的观察荣胃阻癌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CAG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4例予荣胃阻癌方,每次250 g,每日2次口服。对照组48例予胃复春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2组均1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症状、胃镜及病理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31%,对照组总有效率81.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胃镜及病理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荣胃阻癌方治疗CAG癌前病变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前状态 慢性病 胃炎 萎缩性 并发症 胃肿瘤 汤剂 中药疗法
下载PDF
穴位埋线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Toll样受体4和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璐 李素荷 +3 位作者 钟国新 樊永磊 张璇 黄志毅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第8期47-50,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Toll样受体(TLR4)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自然恢复组、埋线组,每组15只。除正常对照组外,...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Toll样受体(TLR4)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自然恢复组、埋线组,每组15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自由饮用100 mg/L MNNG配合饥饱失常法复制大鼠CAG模型。造模12周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处死,自然恢复组只抓取不治疗,埋线组选取中脘、胃俞、足三里进行穴位埋线,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8周。治疗结束后观察各组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组化检测TLR4、NF-κB的表达。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大鼠胃黏膜组织中TLR4、NF-κB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1);②与模型组比较,自然恢复组大鼠胃黏膜组织中TLR4、NF-κB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模型组比较,埋线组TLR4、NF-κB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或P<0.01);④与自然恢复组比较,埋线组TLR4、NF-κB蛋白表达减少(P<0.05);⑤光镜、电镜观察各组之间也具有显著性区别。结论:穴位埋线可以下调TLR4、NF-κB表达,改善胃黏膜组织损伤,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发挥胃黏膜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TOLL样受体4 核因子-ΚB 穴位埋线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