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ression of oncoproteins c-fos and c jun in hypertrophic scars and chronic dermal ulcers and their regulation of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1
作者 付小兵 蒋礼先 +3 位作者 孙同柱 杨银辉 顾小曼 盛志勇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8期69-73,109,共6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ncoprotein expression of c-fos and c-jun in hypertrophic scars and chronic dermal ulcers and their regulation of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 Methods Tissues of...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ncoprotein expression of c-fos and c-jun in hypertrophic scars and chronic dermal ulcers and their regulation of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 Methods Tissues of hypertrophic scars (n=8), chronic dermal ulcers (n=8) and normal skin (n=5) were taken from 21 patients with burns and chronic dermal ulcers in operation. The ABC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was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gene product expression of c-fos, c-jun and bFGF in the above tissues. Results In normal skin, both c-fos and c-jun protein expression and bFGF protein expression were observed. The signals of both oncoproteins were localized mainly in subcutaneous fibroblasts, but, positive expression of the bFGF protein was mainly in keratinocytes. In hypertrophic scars, positive expression of both oncoproteins could be found mainly in fibroblasts, but bFGF was mainly in fibroblasts and endothelial cells. In chronic dermal ulcers, endothelial cells, some of inflammatory cells and fibroblasts were positive for both of oncoproteins, but the expression of bFGF was only seen in fibroblasts and endothelial cells.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both oncoproteins and bFGF exists, and the regulating action between protooncogenes and bFGF is a major course in wound healing. The different expressions of c-fos and c-jun gene produc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e bFGF action, thus affecting wound hea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mor gene · oncoprotein · basic fibroblas t growth factor · chronic dermal ulcer · hypertrophic scar ·t issue repair
原文传递
Recombinant bovin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accelerates wound healing in patients with burns, donor sites and chronic dermal ulcers 被引量:26
2
作者 付小兵 沈祖尧 +4 位作者 陈玉林 谢君鹤 郭振荣 张明良 盛志勇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4期79-83,96,共6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recombinant bovin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bFGF) on accelerating healing of burn wounds, donor sites and chronic dermal ulcers in multicenters Methods One thousand and 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recombinant bovin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bFGF) on accelerating healing of burn wounds, donor sites and chronic dermal ulcers in multicenters Methods One thousand and twenty four patients with burns, donor sites and chronic dermal ulcers were recruited for this prospective and multicenter clinical trial and another 641 patients with the similar wounds were used as controls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burn group, donor site group, and chronic dermal ulcer group In the burn group, 654 patients with superficial second degree burns( superficial Ⅱ ) or deep second degree burns( deep Ⅱ ) were treated topically with either recombinant bovin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bFGF plus vehicle, rbFGF 150 ?AU/cm 2/day, 330 patients) or placebo (vehicle without rbFGF, 324 patients) In the donor site group, 509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rbFGF and 317 patients with placebo in a similar way as described elsewhere In the chronic dermal ulcer group, 185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rbFGF and the controls were themselves Photography, histological evaluation and clinical examination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results of wound healing Results All of superficial second degree burns, deep second degree burns and the donor sites treated with recombinant bovin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had an accelerated rate of granulation tissue formation and epidermal regeneration as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controls Superficial second degree burns and deep second degree burns treated with recombinant bovin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healed in 9 89±2 45 and 17 04±4 56 days, respectively, whereas the average healing time in those receiving placebo was 12 35±2 74 and 21 21±4 88 days The donor sites treated with rbFGF or placebo healed in 10 68±4 55 and 14 74±6 46 days, respectively All chronic dermal ulcers except 12 patients treated with rbFGF healed within 6 weeks Histological evaluation of punch biopsy specimens from the burn wounds, donor sites and chronic dermal ulcers seven days after treatment supported the impression of accelerated wound healing after rbFGF treatment Conclusions rbFGF is effective in shortening the wound healing time and improving the wound healing quality Accelerating wound healing is of clinical benefit in reducing the length of hospitalization, costs and emotional burden of the pati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rn chronic dermal ulcer wound healing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原文传递
富血小板血浆局部注射联合血小板凝胶覆盖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忠兴 武凤莲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局部注射联合血小板凝胶(Autologous platelet-richgel,APG)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Dermal chronic ulcer,DCU)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2年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13例DCU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局部注射联合血小板凝胶(Autologous platelet-richgel,APG)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Dermal chronic ulcer,DCU)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2年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13例DCU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n=58)和对照组(n=55),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APG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PRP局部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情况、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血清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血清透明质酸(HA)]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感染控制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RP、TNF-α和IL-1β水平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VEGF、EPO和HA水平均升高(P<0.05),且联合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17%,对照组为10.9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P局部注射联合APG治疗DCU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创面炎症,提高血清生长因子水平,促进创面愈合,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局部注射 血小板凝胶 慢性难愈性创面 炎症反应 生长因子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在溃疡与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创面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36
4
作者 付小兵 孙同柱 +3 位作者 杨银辉 蒋礼先 顾小曼 盛志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271-274,共4页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与转化生长因子 - β(TGF- β)在溃疡和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特征以及与修复结果的关系。方法  2 1例标本包括体表慢性溃疡 8例、增生性瘢痕 8例和正常皮肤5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常规病...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与转化生长因子 - β(TGF- β)在溃疡和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特征以及与修复结果的关系。方法  2 1例标本包括体表慢性溃疡 8例、增生性瘢痕 8例和正常皮肤5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常规病理技术确定两种生长因子在溃疡和增生性瘢痕的定位与表达量。结果  b FGF和TGF- β在正常皮肤中有少量表达 ,主要位于表皮基底细胞胞浆和细胞外基质。此外 ,b FGF还见于真皮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等。在溃疡组织 b FGF与 TGF- β表达量明显增加 ,其中 b FGF的阳性信号主要见于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而 TGF- β则仅见于炎性细胞。在增生性瘢痕 TGF- β的表达为阴性 ,而 b FGF则仍呈现出较高的表达量。结论 在高浓度生长因子环境下创面修复延迟可能和生长因子与其受体结合障碍有关。研究结果还提示 b FGF参与了瘢痕发生的全过程 ,TGF- β则主要作用于瘢痕形成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溃疡 增生性瘢痕 BFGF TGF-β 创面修复
下载PDF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难愈性溃疡组织中的表达特征 被引量:18
5
作者 陈伟 付小兵 +4 位作者 孙同柱 孙晓庆 孙鹏 赵志力 盛志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600-602,共3页
目的 :探讨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EGF)及其受体 (EGFR)在正常皮肤、溃疡边缘和溃疡组织中的分布、表达特征及其与溃疡形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常规病理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这两种蛋白在 8例难治性皮肤溃疡患者 8份不同类型的皮肤溃... 目的 :探讨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EGF)及其受体 (EGFR)在正常皮肤、溃疡边缘和溃疡组织中的分布、表达特征及其与溃疡形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常规病理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这两种蛋白在 8例难治性皮肤溃疡患者 8份不同类型的皮肤溃疡组织及其对应溃疡边缘和周围正常皮肤组织中的定位及表达量的变化规律。结果 :在正常皮肤中 ,EGF主要存在于表皮细胞、真皮成纤维细胞、毛囊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胞浆和胞外基质中 ;而 EGFR的阳性信号则分布于这些细胞的细胞膜和胞浆中。从正常皮肤经溃疡边缘到溃疡中心 ,EGF及其受体的蛋白表达呈降低趋势 ,在溃疡组织中 ,EGF和 EGFR呈弱阳性表达 ,两种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降低至正常皮肤的 (7.1± 5 .2 ) %和 (8.8± 5 .5 ) % ,呈非常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1)。结论 :溃疡创面难愈性修复可能与 EGF及其受体蛋白表达下降 ,细胞因子与受体结合发生障碍 ,修复信号不能正常传递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受体 难愈性皮肤溃疡
下载PDF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和受体在皮肤溃疡中表达特征及其对溃疡形成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伟 付小兵 +3 位作者 孙同柱 杨银辉 赵志力 盛志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9期515-517,F003,共4页
目的 :观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DGF)的两个亚基 (A、B)和两种受体 (PDGFRα和 PDGFRβ)在正常皮肤、溃疡边缘和溃疡组织中的分布、表达特征及其与溃疡形成的关系。方法 :2 4份被测标本来自 8例不同类型的溃疡患者 ,取其溃疡皮肤组织 ... 目的 :观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DGF)的两个亚基 (A、B)和两种受体 (PDGFRα和 PDGFRβ)在正常皮肤、溃疡边缘和溃疡组织中的分布、表达特征及其与溃疡形成的关系。方法 :2 4份被测标本来自 8例不同类型的溃疡患者 ,取其溃疡皮肤组织 8份、对应的溃疡边缘组织 8份及正常皮肤组织 8例。用常规病理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确定这 4种蛋白在不同组织中的定位和表达量的变化规律。结果 :在正常皮肤组织中 ,PDGF A和 PDGF B的阳性颗粒主要见于表皮基底层细胞和内皮细胞中 ,两个亚基的阳性细胞率分别为(15 .2± 5 .6 ) %和 (2 2 .4± 7.4 ) % ;PDGFRα存在于表皮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细胞膜上 ,该受体表达较多 ,阳性表达率为 (36 .7± 4 .3) % ;PDGFRβ在正常皮肤中表达较弱 (15 .3± 4 .8) % ,蛋白颗粒主要集中于表皮基底层细胞膜上。从正常皮肤组织经溃疡边缘到溃疡中心 ,PDGF A和 PDGF B的蛋白表达呈升高趋势。在溃疡组织中 ,PDGF A和 PDGF B蛋白主要分布于角质形成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胞质内 ,两者的阳性细胞率分别升至为正常皮肤的 1.4 1倍和 1.13倍。 PDGFRα主要分布于表皮基底层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细胞膜上 ,而含有 PDGFRβ阳性颗粒的细胞主要为表皮生发层细胞。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 ,α和β型受体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形成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 难愈性皮肤溃疡 皮肤组织 发病机制
下载PDF
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患者血清瘦素及其可溶性瘦素受体变化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曹瑛 薛耀明 +1 位作者 高方 李晨钟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234-237,共4页
目的研究血清瘦素(LEP)及可溶性瘦素受体(sLR)与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DU)的关系。方法检测2型糖尿病(DM)和DU患者血清LEP和sLR水平,以正常人血清作对照(NC),比较各组LEP和sLR差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DU组与DM组的LEP和sLR水平无显著差... 目的研究血清瘦素(LEP)及可溶性瘦素受体(sLR)与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DU)的关系。方法检测2型糖尿病(DM)和DU患者血清LEP和sLR水平,以正常人血清作对照(NC),比较各组LEP和sLR差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DU组与DM组的LEP和sLR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组LEP水平明显升高,sLR水平明显下降(均P<0.01);相关分析显示:DU组患者血清LEP水平与入院时溃疡存在时间无相关关系(P>0.05);以有无慢性皮肤溃疡为应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史、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是其危险因素。结论LEP及其受体异常可能与慢性皮肤溃疡的发生有关;但血清LEP及sLR水平不是预测溃疡发生的危险因素,病史、FBG、HbA1 c的升高可以增加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发生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慢性皮肤溃疡 血清 瘦素 可溶性瘦素受体
下载PDF
补益气血方剂对大鼠慢性难愈性创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34
8
作者 阙华发 邢捷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8年第10期1049-1053,共5页
目的:探讨补益气血方剂四君子汤、四物汤和八珍汤对慢性难愈性创面大鼠创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微血管数(microvessel count,MVC)的影响。方法:在90只雄性SD大鼠背部制造全层皮肤缺损开放性创... 目的:探讨补益气血方剂四君子汤、四物汤和八珍汤对慢性难愈性创面大鼠创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微血管数(microvessel count,MVC)的影响。方法:在90只雄性SD大鼠背部制造全层皮肤缺损开放性创面。除正常对照组外,大鼠肌肉注射醋酸氢化可的松建立难愈性创面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四君子汤组、四物汤组和八珍汤组。观察创面愈合时间;通过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等技术,观察各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中VEGF表达情况和MVC。结果:模型组创面愈合时间较正常组明显延长(P<0.01),各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比模型组缩短(P<0.01,P<0.05),四物汤组和八珍汤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四君子汤组延长(P<0.05)。模型组VEGF表达和MVC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各治疗组VEGF表达和MVC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P<0.05),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四物汤组和八珍汤组VEGF表达和MVC低于四君子汤组(P<0.05,P<0.01),四物汤组和八珍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益气血方剂能明显促进慢性难愈性创面大鼠的创面愈合,其机制可能与上调VEGF表达水平,诱导血管新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难愈性创面 创面修复 补益气血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大鼠
下载PDF
湿性敷料结合高能窄谱光子治疗慢性难愈创面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得时 何淑敏 韩小雪 《现代临床护理》 2014年第4期28-30,共3页
目的观察湿性敷料与高能窄谱光子治疗慢性难愈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慢性难愈创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湿性敷料与高能窄谱光子处理创面,对照组采用湿性敷料处理创面。治疗14 d... 目的观察湿性敷料与高能窄谱光子治疗慢性难愈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慢性难愈创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湿性敷料与高能窄谱光子处理创面,对照组采用湿性敷料处理创面。治疗14 d、21d后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情况。结果治疗21d后,实验组患者创面面积较对照组明显缩小,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湿性敷料与高能窄谱光子联合应用治疗慢性难愈创面能有效清除坏死组织,调节创面愈合的微环境,促进肉芽生长及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愈创面 高能窄谱光子 湿性敷料 伤口 愈合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难愈性溃疡组织中的表达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伟 付小兵 +3 位作者 孙同柱 杨银辉 赵志力 盛志勇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20期3027-3028,I002,共3页
目的探讨IGF-Ⅰ与其受体两亚基(α,β)在正常皮肤和溃疡中的分布和表达特征。方法溃疡8例和正常皮肤8例用免疫组化方法确定3种蛋白定位和表达量。结果在溃疡组织中,与正常皮肤相比IGF-Ⅰ表达虽有所升高,但增加不显著(P>0.05),蛋白定... 目的探讨IGF-Ⅰ与其受体两亚基(α,β)在正常皮肤和溃疡中的分布和表达特征。方法溃疡8例和正常皮肤8例用免疫组化方法确定3种蛋白定位和表达量。结果在溃疡组织中,与正常皮肤相比IGF-Ⅰ表达虽有所升高,但增加不显著(P>0.05),蛋白定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含有IGF-ⅠRα和IGF-Ⅰβ蛋白的阳性细胞主要为部分表皮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两种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降至正常皮肤的43.9%和50.0%(P<0.05)。结论在IGF-Ⅰ因子高浓度环境中,溃疡创面难愈性修复可能与IGF-Rα和IGF-Ⅰβ蛋白表达下降,引起因子与受体结合发生障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受体 难愈性溃疡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艾条熏蒸治疗皮肤慢性溃疡的护理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鲁萍 宋慧君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5年第11期2295-2296,共2页
[目的]探讨艾条熏蒸治疗皮肤慢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皮肤慢性溃疡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疮面给予常规的清创换药治疗,观察组疮面给予清创加艾条熏蒸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75.0%,总有效率为96.... [目的]探讨艾条熏蒸治疗皮肤慢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皮肤慢性溃疡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疮面给予常规的清创换药治疗,观察组疮面给予清创加艾条熏蒸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75.0%,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愈率为40.0%,总有效率为71.7%。两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治愈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在常规清创基础上加用艾条熏蒸治疗皮肤慢性溃疡效果优于常规清创换药治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条熏蒸 皮肤慢性溃疡 疗效
下载PDF
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宋珊珊 李大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16期194-196,共3页
慢性难愈性创面治疗难度大、医疗费用高、临床疗效不佳,中医药专家认为慢性难愈性创面属于中医“疮疡”“脱疽”“臁疮”等范畴,有祛腐、敛疮、生肌功效的中药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理论基础详实,临床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形成湿性创... 慢性难愈性创面治疗难度大、医疗费用高、临床疗效不佳,中医药专家认为慢性难愈性创面属于中医“疮疡”“脱疽”“臁疮”等范畴,有祛腐、敛疮、生肌功效的中药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理论基础详实,临床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形成湿性创面、调控创面相关炎性因子表达、控制创面炎性反应有关。此外,使用中药时将药物剂量控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范围内,不超长使用外用制剂,可有效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慢性难愈性创面 疮疡 脱疽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聚己双胍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井维斌 宋增美 +2 位作者 张景华 刘振宝 田枫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23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并观察应用普朗特液体伤口敷料(主要成分为聚己双胍)在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中的疗效及体会。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7年1月我院烧伤科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应用普朗特液体伤... 目的探讨并观察应用普朗特液体伤口敷料(主要成分为聚己双胍)在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中的疗效及体会。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7年1月我院烧伤科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应用普朗特液体伤口敷料清洁换药,对照组应用0.1%氯己定清洁换药。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10天后的创面感染状况,并且采用毫米方格纸法记录创面处理前及处理后10天创面面积变化,并计算创面愈合率。结果实验组有效控制创面细菌感染为92.5%,对照组为77.5%;实验组创面愈合率为(45±12)%,对照组创面愈合率为(25±6)%,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己双胍杀菌效果明显优于氯己定,创面感染控制后,创面愈合速度明显增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难愈性创面 感染 细菌生物膜 聚集双胍
下载PDF
回阳生肌脂质体凝胶促进慢性皮肤溃疡愈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董建勋 路广林 +2 位作者 张美吉 李卫敏 李健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52-755,793,共5页
目的观察新型制剂回阳生肌脂质体凝胶促进慢性皮肤溃疡愈合的药效,探讨"回阳生肌"外用药治疗中医阴证疮疡的初步药理机制。方法SD大鼠80只随机分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传统回阳生肌膏治疗组和回阳生肌脂质体凝胶治疗组。采... 目的观察新型制剂回阳生肌脂质体凝胶促进慢性皮肤溃疡愈合的药效,探讨"回阳生肌"外用药治疗中医阴证疮疡的初步药理机制。方法SD大鼠80只随机分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传统回阳生肌膏治疗组和回阳生肌脂质体凝胶治疗组。采用"激素干预—皮肤缺损—细菌感染"复合因素叠加法制备慢性皮肤溃疡大鼠模型。实验观察大鼠一般生活行为,检测创面分泌物溶菌酶含量,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栓素B2(TXB2)含量及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表现出中医临床"阴证"的基本证候特征。与模型组比较,传统回阳生肌膏及其脂质体凝胶治疗组创面分泌物溶菌酶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血清中TNF-α和TXB2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或P<0.01);创面肉芽组织增多,胶原合成旺盛,皮肤结构趋于完整。结论新型制剂回阳生肌脂质体凝胶在抗菌、消炎、促进胶原合成及创面愈合方面均表现出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阳生肌脂质体凝胶 慢性皮肤溃疡 外治法 大鼠
原文传递
慢性难愈性创面细菌感染与耐药性监测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峰 郝岱峰 +2 位作者 冯光 李涛 张新健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5101-5103,共3页
目的调查分析慢性难愈性创面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4月住院的70例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临床资料,对创面分泌物中分离培养的病原菌经细菌自动生化分析仪(VITEK)进行鉴定,采用纸片... 目的调查分析慢性难愈性创面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4月住院的70例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临床资料,对创面分泌物中分离培养的病原菌经细菌自动生化分析仪(VITEK)进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作抗菌药物耐药试验。结果共分离病原菌79株,革兰阳性菌24株占30.4%,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21.5%;革兰阴性菌54株占68.4%,主要以铜绿假单胞菌25.3%、大肠埃希菌16.5%为主;革兰阴性菌耐药较严重,但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以上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5.0%、0、20.0%、10.0%;革兰阳性菌的耐药性较低,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为35.3%。结论在充分了解慢性创面病原菌感染与耐药性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并结合清创等外科手段,是控制慢性难愈性创面感染的必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难愈性创面 病原菌 分布 耐药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