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肠肾轴”理论探讨CKD相关菌群变化及其在一体化管理当中的意义
1
作者 牟曾熠 李志明 +1 位作者 相学梅 李宜航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4期97-101,共5页
随着肠肾轴的理论提出,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来自CKD进展与肠道菌群改变之间的相互联系,这种相互联系深远地影响着CKD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是CKD一体化管理中的关键一环;文章着重从CKD相关菌群改变对CKD并发症及其在一体化管理中的意义... 随着肠肾轴的理论提出,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来自CKD进展与肠道菌群改变之间的相互联系,这种相互联系深远地影响着CKD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是CKD一体化管理中的关键一环;文章着重从CKD相关菌群改变对CKD并发症及其在一体化管理中的意义来阐述,从肠肾轴角度出发,为探寻CKD相关治疗新方法的研究和试验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肾轴 慢性肾脏病 肠道菌群 CKD一体化管理
下载PDF
基于“肠-肾轴”理论的慢性肾脏病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
2
作者 叶乃菁 罗璎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3期20-23,53,共5页
随着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针对慢性肾脏病发病的影响及预后因素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重点。肠源性尿毒症毒素是导致慢性肾脏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脏病的重要因素。随着“肠-肾轴”理论的提出,肠道菌群与慢性肾脏病之间的关系成为... 随着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针对慢性肾脏病发病的影响及预后因素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重点。肠源性尿毒症毒素是导致慢性肾脏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脏病的重要因素。随着“肠-肾轴”理论的提出,肠道菌群与慢性肾脏病之间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已知研究发现肠源性尿毒症毒素的蓄积,激活机体免疫应答,进而诱导全身微炎反应,最终加重肾脏微症状。这为“肠-肾轴”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医医家发现中药治疗慢性肾脏病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等优势。临床通过扶正祛邪、补虚泻实等方法延缓肾脏衰竭。因此强调脾肾之间的关系,重视从脾治肾,表现在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而减少肠源性尿毒症毒素以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本文综述“肠-肾轴”理论在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药理论及临床应用,为中医治疗慢性肾脏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肾轴 慢性肾脏病 肠道菌群 中医药
下载PDF
基于中医学“脾主九窍”与现代医学“肠-肾轴”理论探讨“慢性肾脏病治脾”思路
3
作者 熊友 宋立群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10期1855-1859,共5页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治疗日益得到国内外中西医学界的关注。中医学“脾主九窍”的理论和现代医学“肠-肾轴”理论,表明中医学之脾、肠道、肾脏三者在生理病理上存在密切关系。文章基于三者之间的关系,从中医经典...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治疗日益得到国内外中西医学界的关注。中医学“脾主九窍”的理论和现代医学“肠-肾轴”理论,表明中医学之脾、肠道、肾脏三者在生理病理上存在密切关系。文章基于三者之间的关系,从中医经典和现代循证医学依据出发,探讨从中焦脾胃入手解决慢性肾脏病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主九窍 肠-肾轴 慢性肾脏病 肠道菌群 李东垣
下载PDF
柔性辟谷技术对肥胖人群代谢指标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8
4
作者 张一铭 袁丽伟 +4 位作者 巩文静 郭亚芳 刘威 李玉杰 张成岗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9年第5期62-66,共5页
目的:依托医院营养科测评柔性辟谷技术对肥胖与相关慢病的改善效果。方法:按照肥胖与相关慢病遴选标准招募志愿者,在营养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连续7d的柔性辟谷干预。在柔性辟谷期间及前后不同时间点,对志愿者理化指标进行检测记录,基于... 目的:依托医院营养科测评柔性辟谷技术对肥胖与相关慢病的改善效果。方法:按照肥胖与相关慢病遴选标准招募志愿者,在营养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连续7d的柔性辟谷干预。在柔性辟谷期间及前后不同时间点,对志愿者理化指标进行检测记录,基于自身对照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记录主观受试反馈。结果:柔性辟谷干预后,电解质及肝肾功能正常,志愿者的体重、血压、空腹血糖、血脂指标均显著下降,表现出趋于改善的效果。结论:柔性辟谷技术减重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肥胖人群的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且安全性测评结果良好,有望成为肥胖人群改善慢病指征的一种方案,为后续将柔性辟谷技术纳入临床专家共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辟谷 肥胖 肠道菌群 菌心说 慢病防控 专家共识
下载PDF
基于肠肾轴概念从肾-肺-大肠轴谈孙伟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经验 被引量:23
5
作者 陈翀 孙伟 《西部中医药》 2019年第5期74-77,共4页
基于西医肠肾轴概念从中医脏腑理论谈孙伟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孙伟教授早在肠肾轴提出前已应用“补益肺肾,活血清利法”论治慢性肾脏病,为临床治疗慢性肾脏病指出了新方向。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肠肾轴 肾-肺-大肠轴 补益肺肾 活血清利法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医学遗传学2.0:导致人类慢病的主因可能首先是人体共生微生物基因异常,其次才是人类基因异常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成岗 《生物信息学》 2020年第2期65-75,共11页
当前慢病高发的现实对“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的实现提出了巨大挑战。虽然众多医疗机构和政府管理部门付出巨大努力,然而如果仍然沿袭现有慢病防控模式和医疗改革理念,恐怕很难在近期内实现慢病防控的突破,迫切需要引入新思路,才有可... 当前慢病高发的现实对“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的实现提出了巨大挑战。虽然众多医疗机构和政府管理部门付出巨大努力,然而如果仍然沿袭现有慢病防控模式和医疗改革理念,恐怕很难在近期内实现慢病防控的突破,迫切需要引入新思路,才有可能破解慢病高发这个难题。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大量报道人体共生微生物尤其是肠道菌群与人体多种慢病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甚至因果性的研究进展,以及在此启发下我们实验室通过大量研究发现“饥饿源于菌群”,结合诸多文献报道证明通过调控肠道菌群微生态可改善多种慢病,为“慢病源于菌群”提供了重要依据,从而提出“医学遗传学2.0”(Medical genetics 2.0,MG2.0)的概念,其核心思想是将复杂性疾病(主要指慢病)的致病因素优先归因于人体共生微生物尤其是肠道菌群基因组异常,而人类基因组异常则是跟随前者发生顺应性改变的结果,即人体共生微生物基因组异常是慢病的主要矛盾,人类自身的基因组异常是慢病的次要矛盾,两套基因组通过联立交互作用,最终导致人体慢病持续发展。如果只是通过纠正人类基因组异常,而忽视了纠正菌群基因组异常,则难以从根本上治疗慢病,因为异常的菌群基因组仍然会持续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在慢病防控方面,建议医学遗传学领域的研究重点可向肠道菌群等人体共生微生物领域进行深化,广泛开展以人体共生微生物尤其是肠道菌群基因组为主、人类基因组为辅的人菌双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建立不同慢病的菌群图谱(含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以及生命组学等相关研究),并研究纠正异常菌群图谱的方法(含靶向肠道菌群的新药研发),为慢病防控找到新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 人体共生微生物 肠道菌群 饥饿源于菌群 慢病源于菌群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医学遗传学2.0
下载PDF
89例2~5期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肠道菌群特点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邹卫 肖晓芬 +4 位作者 王晓慧 李静 周焕 张新 何泳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2年第9期742-747,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肠道菌群特点,为“肠-肾轴”理论防治CKD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武汉市第五医院就诊的CKD2~5期非透析患者89例,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患者肠道菌群,...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肠道菌群特点,为“肠-肾轴”理论防治CKD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武汉市第五医院就诊的CKD2~5期非透析患者89例,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患者肠道菌群,并应用Qiime软件分析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定义为某肠道菌群中细菌门丰度水平最高的门为优势门,比较不同CKD分期中优势门的差异。结果(1)细菌门特征:前4个细菌门为厚壁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占整个肠道菌群水平的98.89%。CKD3期、4期、5期中以厚壁菌门为优势门的比例均高于CKD2期,以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为优势门的比例均低于CKD2期。其中厚壁菌门为优势门的CKD5期与CKD2期比较及放线菌门为优势门的CKD3期与CKD2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前10个细菌属分别为双歧杆菌属、拟杆菌属、粪杆菌属、链球菌属、埃希菌-志贺菌属、巨单胞菌属、罕见小球菌属、瘤胃球菌属、罗斯菌属、阴沟杆菌属。CKD2期双歧杆菌属丰度较CKD3期、4期、5期高,CKD2期、3期和4期粪杆菌属、埃希菌-志贺菌属、罕见小球菌属、瘤胃球菌属、阴沟杆菌属丰度较CKD5期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D非透析患者肠道菌群仍以厚壁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为肠道优势菌群。但随着肾功能下降,CKD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部分有益菌减少及有害菌增多,值得临床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肠道菌群 肠-肾轴 16SrRNA测序
下载PDF
创建“健康智库”促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成岗 巩文静 +2 位作者 李志慧 高大文 高艳 《科技风》 2019年第28期213-215,共3页
目的/意义:慢病防控已成为我国的迫切需求,急需来自于医学界、营养学界和健康管理领域的“医疗智库”和“健康智库”的有效支撑,如何构建一流智库解决慢病防控这一重大民生问题已迫在眉睫。方法/过程:针对基础医学理论和临床医学实践的... 目的/意义:慢病防控已成为我国的迫切需求,急需来自于医学界、营养学界和健康管理领域的“医疗智库”和“健康智库”的有效支撑,如何构建一流智库解决慢病防控这一重大民生问题已迫在眉睫。方法/过程:针对基础医学理论和临床医学实践的大量文献进行分析,通过深度剖析当前慢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发现未能找到慢病起源是导致难以创建高质量健康智库的关键所在;相应地,基于大量研究所发现的“慢病源于菌群”则为创建健康智库提供了基础、创造了条件。结果/结论:在针对慢病防控相关大量文献深度挖掘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实验室的相关研究,最终发现“慢病源于菌群”并形成“菌心说”学说和“医学3.0”的新观点,为创建高质量、一流的“健康智库”提供了参考思路,有利于促进“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卫生 大健康 医疗改革 智库 慢病源于菌群 饥饿源于菌群 菌心说 菌心学说 柔性辟谷 医学3.0 健康自信 健康中国
下载PDF
医学3.0与健康管理2.0将促进健康中国战略的早日实现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成岗 巩文静 +2 位作者 李志慧 高大文 高艳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8年第12期108-124,共17页
以学术争鸣和观点述评的方式系统介绍医学3.0与健康管理2.0的观点和内容,通过对近年来因慢病导致死亡的数量远远超过战争所带来的死亡人数的分析和思考,指出慢病防控几乎是人类输得最惨的一场战争。通过对慢病防控这场战争进行反思和总... 以学术争鸣和观点述评的方式系统介绍医学3.0与健康管理2.0的观点和内容,通过对近年来因慢病导致死亡的数量远远超过战争所带来的死亡人数的分析和思考,指出慢病防控几乎是人类输得最惨的一场战争。通过对慢病防控这场战争进行反思和总结,结合国内外医学领域(含中医和西医)相关研究,指出以往对慢病起源及其发生发展过程出现的认识不足和失误以及相应的防控策略出现的方向性、战略性错误是导致慢病失控的关键因素,为此,需要重新全面认识慢病起源,并将慢病起源指向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失衡所导致的肠道菌群紊乱这个关键点,其中的核心观点即"菌心说"学说认为,肠道菌群而并非大脑摄食中枢是驱动人体产生饥饿感,从而进行摄食的关键原因。为此,基于"饥饿源于菌群"与"慢病源于(肠道菌群向人体传递饥饿感而胁迫人体被动)摄食"所形成的"慢病源于菌群"的新观点,为将中医(医学1.0)和西医(医学2.0)升级到医学3.0阶段提供了科学依据,并顺应性地提出了健康管理2.0的新思路。由于近年来基于该新思路的技术方案已在肥胖、"三高"、荨麻疹、痛经等多种慢病(症状)的改善中陆续得到验证,因此进一步指出可将人体通过"一分为三"的辩证思维方式,理解为与人的三大功能(生物学功能、心理学功能、社会学功能)相对应的"两膜三区"新结构,即血脑屏障(BBB-1)和血菌屏障(BBB-2)这两个生物膜系统以及人体(肉体)、菌群(菌心)和人脑(认知)三个区域,其中肉体以人类基因组操作系统(OS/1)为代码运行,发挥为菌心和人脑提供能量(血糖)的作用,作为支撑菌心和人脑的支撑平台而存在,菌心以人体共生微生物尤其是肠道菌群基因组操作系统(OS/2)为代码运行,赋予人体饥饿感、人体对不同种类食物和数量的客观偏好性以及欲望、情商等依赖于物质的心理相关事件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人脑则以人类(区别于动物)所特有的语言、文字、符号及其逻辑等以操作系统(OS/3)为代码运行,赋予人类通过思维活动完成对客观世界以及主观世界的认识,从而形成人类的思想、精神、意志、信仰等高级表型和外在表现。由此可见,医学3.0不仅为慢病起源提供了新的认识论和慢病防控的方法论参考,而且对于如何认识人本身,进而认识到自然界的有序性以及人必须按照自然界的有序性而规范自己的言行,从而为确保身心健康提供了参考思路,期待在通过讨论和辩论进行深入论证和实践检验的基础上,促进这些新观点为人、医学以及社会的定义提供新的认识,加速促进健康中国战略的早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 慢病起源 慢病防控 慢病失控 菌心学说 摄食 按时吃饭 按需吃饭 肠道菌群优先原则 医学3.0 健康管理2.0 两膜三区 血脑屏障 血菌屏障 运动处方 营养处方 教育处方 医学巨婴 医学批判 有序性 失序性 模拟医学 仿真医学
下载PDF
基于肠肾轴理论探讨中药序贯式结肠透析对CKD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然 张雪琴 +4 位作者 张晓艳 郭鸿 郭阿霞 孙茹 牛春兰 《光明中医》 2022年第10期1774-1777,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序贯式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脏病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中药序贯式结肠透析组。观察大鼠的体质量、饮水量等一般情况指标;测定肾功能、血清IS与PCS的变化。结果与... 目的探讨中药序贯式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脏病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中药序贯式结肠透析组。观察大鼠的体质量、饮水量等一般情况指标;测定肾功能、血清IS与PCS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血清中SCr、BUN、U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Ucr、Ccr水平显著增高,PCS、IS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中药序贯式结肠组大鼠血清中SCr、BUN、UA水平均显著升高,PCS、IS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会使大鼠肠道菌群失调,代谢毒素增多;中药序贯式结肠透析延缓CKD大鼠肾衰进展的机制可能与其调节CKD大鼠肠道菌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中药序贯式结肠透析 肠肾轴 肠道菌群 实验研究
下载PDF
短链脂肪酸调节慢性肝病发病与转归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金倩倩 廖书生 +2 位作者 秦越 窦晓光 张翀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8-272,共5页
短链脂肪酸是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作为主要能量来源为肠上皮细胞供能;同时作为重要的信号分子,通过受体依赖及非依赖的途径调控多种细胞炎症反应及增殖稳态。短链脂肪酸调控肠-肝轴,并借此直接作用于肝脏,参与包括酒精性肝病、代谢相关... 短链脂肪酸是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作为主要能量来源为肠上皮细胞供能;同时作为重要的信号分子,通过受体依赖及非依赖的途径调控多种细胞炎症反应及增殖稳态。短链脂肪酸调控肠-肝轴,并借此直接作用于肝脏,参与包括酒精性肝病、代谢相关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纤维化、肝细胞癌在内多种肝脏疾病的发病及转归;此外短链脂肪酸可抑制HBV DNA复制。现就短链脂肪酸在慢性肝脏疾病发病及转归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脂肪酸 肠道菌群 肠-肝轴 慢性肝病
原文传递
玉屏风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肺泡灌洗液代谢组学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12
作者 刘海叶 骆姗 +4 位作者 贾智玲 董文军 王媛媛 王杰鹏 于文涛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116-2124,共9页
目的从“肺-肠轴”角度探讨玉屏风颗粒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3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罗红霉素组、玉屏风颗粒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气管滴注脂多糖(LPS)联合烟熏法制备COPD大鼠模... 目的从“肺-肠轴”角度探讨玉屏风颗粒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3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罗红霉素组、玉屏风颗粒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气管滴注脂多糖(LPS)联合烟熏法制备COPD大鼠模型,持续12周。造模第5~12周,罗红霉素组和玉屏风颗粒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31.5 mg/(kg·d)、1.575 g/(kg·d)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10 ml/(kg·d)生理盐水。末次给药后24 h取材。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改变情况。正常组、模型组及玉屏风颗粒组大鼠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HPLC-QTOFMS)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差异性代谢物;16S rDNA测序技术检测肠道菌群的差异菌属,并将差异性代谢物和差异菌属进行关联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小支气管壁杯状细胞增多,支气管壁平滑肌层消失,可见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罗红霉素组肺泡间质轻微水肿,炎性细胞明显减少;玉屏风颗粒组未见明显肺泡间质水肿,伴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BALF差异性代谢物筛选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12种物质上调,19种物质下调;与模型组比较,玉屏风颗粒组中37种物质上调,43种物质下调。KEGG分析共得出2条代谢通路,分别是甘油磷脂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代谢;与模型组比较,玉屏风颗粒组胆碱、乙酰胆碱、甘油-3-磷酸、甘油磷酸胆碱、棕榈酸、花生四烯酸呈上升趋势;硬脂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呈下降趋势(P<0.05)。肠道菌群结果显示,正常组和模型组有80种差异物种,模型组和玉屏风颗粒组有65种差异物种;与模型组比较,玉屏风颗粒组相对丰度水平前五位的物种中普雷沃菌属_9、Ruminococcaceae_UCG-005、Ruminiclostridium_6水平升高,乳杆菌属、拟杆菌属水平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组vs正常组,花生四烯酸与Oribacterium呈负相关(r=-0.753,P<0.01);玉屏风颗粒组vs模型组,硬脂酸与拟杆菌属(r=0.788)、分枝杆菌属(r=0.826)、[Eubacterium]_ruminantium_group(r=0.770)均呈正相关(P<0.01);花生酸与Roseiarcus(r=-0.779)、甘油-3-磷酸与脱硫弧菌属(r=-0.758)、花生四烯酸与Oribacterium(r=-0.753)、棕榈酸与Pseudolabrys(r=-0.750)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玉屏风颗粒可影响COPD模型大鼠BALF代谢产物和肠道微生物的菌群结构,调节“肺-肠轴”平衡可能是其防治COPD的可能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玉屏风颗粒 肺-肠轴 代谢组学 肠道菌群
原文传递
补肺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虚证大鼠肺-肠轴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沈俊希 朱星 +10 位作者 陈云志 刘怀全 褚璨灿 张钰 苏钢 李文 徐昌君 童平珍 余欣然 杨光勇 邓颖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7-56,共10页
目的:研究补肺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气虚证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中药调控肠道菌群进而恢复肺-肠轴平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2只,即空白组、模型组、粪菌移植(FMT)组、地塞米松组及补肺汤低、中、高剂量... 目的:研究补肺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气虚证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中药调控肠道菌群进而恢复肺-肠轴平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2只,即空白组、模型组、粪菌移植(FMT)组、地塞米松组及补肺汤低、中、高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香烟和锯末烟熏联合气管内滴入脂多糖(LPS)的方法建立COPD肺气虚证大鼠模型。补肺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补肺汤药液(3.645、7.29、14.58 g·kg^(-1)),FMT组给予粪菌液灌肠(10 mL·kg^(-1)),地塞米松组给予醋酸地塞米松片混悬液灌胃(0.135 mg·kg^(-1)),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量蒸馏水,连续干预28 d后收集新鲜粪便,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取肺脏及结肠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肺组织结构重度异常,肺泡萎缩塌陷,伴随炎症细胞重度浸润;与模型组比较,补肺汤高剂量组损伤程度明显改善,肺泡结构基本正常,炎症细胞浸润减少。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结肠组织结构重度异常,黏膜层上皮细胞糜烂脱落,炎症细胞数量增多,黏膜下层水肿,间隙增大;与模型组比较,补肺汤中、高剂量组损伤程度明显改善,黏膜层上皮细胞排列整齐紧密,未见明显变性,黏膜层仅少量炎症细胞浸润。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肺组织TNF-α、IL-8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肺汤低、中、高剂量组肺组织TNF-α、IL-8含量显著降低(P<0.01)。补肺汤明显调节模型大鼠的物种数量及Alpha、Beta多样性,纠正肠道菌群回归正常丰度与多样性,正向调节COPD肺气虚证模型大鼠的4种差异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等)与13种差异菌属(苏黎世杆菌属、乳杆菌属、厌氧螺菌属、肠单胞球菌属等),并下调2种碳水化合物代谢通路功能,包括磷酸戊糖途径(非氧化分支)Ⅰ和还原型戊糖磷酸循环。结论:补肺汤可调整肠道菌群物种丰度和多样性,影响代谢通路功能,修复肺及结肠组织结构,调节炎性因子水平,进而改善COPD肺气虚证,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炎症相关的肠道菌群而恢复COPD肺气虚证肺-肠轴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16S rRNA 补肺汤 肠道菌群 肺-肠轴 经典名方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肺-脾-肠”的中医模式探讨COPD微生态失调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晓虹 王培屹 +2 位作者 张诗晓 陶旺 孙杰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0-177,共8页
随着高通量微生物16S核糖体RNA(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的进步,呼吸道、肠道菌群的研究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目前研究已经发现肠道菌群与肺部囊性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肺部感染等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其... 随着高通量微生物16S核糖体RNA(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的进步,呼吸道、肠道菌群的研究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目前研究已经发现肠道菌群与肺部囊性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肺部感染等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其中COPD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两者的因果关系尚未被阐明。临床上COPD发病过程通常伴随着厌食、腹胀、便秘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及营养不良的表现,这与肠道菌群失衡密切相关。现代医学认为肠道微生态群主要通过“共同黏膜免疫系统”参与宿主营养能量代谢、免疫防御机制等参与疾病的过程,同时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也可通过远端器官的免疫调节,介导肺部免疫受损,引起肺肠微生态失调,影响COPD的发生发展。COPD在中医上属于“肺胀”范畴,COPD微生态失调的病机与肺、脾、肠密切相关,尤其在水谷精微物质的运化、抵御外邪方面与现代医学关于COPD肠道菌群紊乱的部分机制阐述颇有相通之处。深刻挖掘中医基础理论发现,从肺与大肠相表里,脾与小肠相通,肺脾太阴同气相求这3个方面可以更好地诠释COPD微生态失调的中医内涵。该文借鉴现代医学关于肺肠道菌群的部分研究成果,探讨其与COPD微生态失调的中医内涵的关联。笔者认为基于“肺-脾-肠”的中医模式可以为COPD微生态失调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探索通过调控肺肠道菌群微生态失衡进一步防治CO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肠道菌群 微生态 肺-脾-肠 肺-肠轴
原文传递
理肺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肠道菌群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9
15
作者 孔艳华 史琦 +4 位作者 阎玥 李春雷 何博 王铁柱 李友林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41-343,共3页
目的:考察理肺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肠道菌群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烟雾刺激+气管内滴注脂多糖(LPS)和臭氧暴露的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分别以合生元、理肺汤灌胃,采集大鼠新鲜粪便,以选择性培养基培养为基础的活菌计... 目的:考察理肺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肠道菌群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烟雾刺激+气管内滴注脂多糖(LPS)和臭氧暴露的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分别以合生元、理肺汤灌胃,采集大鼠新鲜粪便,以选择性培养基培养为基础的活菌计数法进行肠杆菌、肠球菌、乳杆菌、双歧杆菌培养与计数。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白介素-16(IL-16),白介素-17(IL-17),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合生元组和理肺汤组均增加了大鼠体内共生菌,抑制了条件致病菌的繁殖。与模型组相比,IL-16、IL-17、CRP在正常组、合生元组及理肺汤组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理肺汤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结构,拮抗炎性反应,达到治疗COPD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肺汤 肠道菌群 慢性阻塞性肺病 炎性反应
原文传递
COPD肠道功能障碍及中医治法 被引量:9
16
作者 滕俊 柴欣楼 +5 位作者 王琦 姜云宁 赵艳芬 刘亚倩 王羽嘉 张永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6-202,共7页
在中国,目前约有1亿人群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同时,COPD作为一种多系统疾病,除了影响患者肌肉骨骼、心血管、肾脏和免疫系统的功能,肠道功能障碍也是其肺外表现之一。从中医角度分析,COPD成疾后,肺脏痰、瘀、毒、虚并聚,肺失宣... 在中国,目前约有1亿人群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同时,COPD作为一种多系统疾病,除了影响患者肌肉骨骼、心血管、肾脏和免疫系统的功能,肠道功能障碍也是其肺外表现之一。从中医角度分析,COPD成疾后,肺脏痰、瘀、毒、虚并聚,肺失宣发肃降之能,进而导致机体气机升降失衡、津液输布失常、血瘀毒邪留滞,脏病及腑,肠腑因此受累。现代医学发现,肺、肠具有共同起源,并且生理构造相似;在病理情况下,可能通过共同黏膜免疫系统,导致在肺、肠出现相似的免疫因子和炎症表现。同时,研究证实肠道菌群与肺之间也存在紧密联系,即"肺-肠轴"。这些理论部分说明了COPD引发肠道损伤的机制。COPD肠道功能障碍的具体表现为①菌群紊乱,表现为肠道革兰阴性杆菌丰度的增加,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产生短链脂肪酸的菌属繁殖受抑制;②肠道屏障损伤,以肠道上皮紧密连接性破坏、肠道通透性增加、黏液层变薄为主要表现;③肠道动力障碍,多表现为体质量减轻和营养不良。目前,对于COPD患者的肠道功能障碍,中医方面的相关论述及针对性治疗方法大多零散、未成系统。本文以异病同治思想为指导原则,拟通过借鉴中医药在肠道菌群紊乱、炎症性肠病等方面的治疗经验,归纳总结出COPD肠道功能障碍的病因病机,并拟出以调气祛湿、通腑通络为其基本治法,以期为COPD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肠道菌群 肺-肠轴 肺合大肠 肠道功能障碍 治则治法 异病同治
原文传递
脑内慢性炎症及肠-脑轴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顺芬 徐武华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76-1180,共5页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脑轴全面全程参与了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生和发展,并可能是AD患者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tau病理和慢性炎症的重要源头。本文现从胃肠道层面、脑内炎症层面和肠道菌群层面探讨其在AD防治中的可能靶点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肠-脑轴 肠道菌群 神经胶质细胞 慢性炎症
原文传递
基于饥饿源于菌群的新发现将引发慢病防控突破性进展 被引量:22
18
作者 张成岗 巩文静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43-48,共6页
当前持续高发的慢病严重影响社会发展,迫切需要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虽然近年来生命科学和传统医学及当代医学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当前的慢病高发现状反过来提示人们,必须采用全新的、甚至是颠覆性思维模式重新思考慢病的病因学问题,方... 当前持续高发的慢病严重影响社会发展,迫切需要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虽然近年来生命科学和传统医学及当代医学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当前的慢病高发现状反过来提示人们,必须采用全新的、甚至是颠覆性思维模式重新思考慢病的病因学问题,方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慢病防控难题。在长期从事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测试与体验,陆续形成了饥饿源于菌群及慢病源于菌群的系列新发现,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菌心说学说(简称菌心学说)及其相应技术。本文系统阐述菌心学说的观点,以及基于该观点形成的慢病起源的新认识,同时提出有效的慢病防控方案。以往中医主张"天人合一",西医主张"人类基因异常导致慢病",在菌心学说框架下所形成的肠道菌群异常(通过导致人类基因异常)而导致慢病的新医学体系,恰好对应了医学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版本(中医对应于"医学1.0"版本,西医对应于"医学2.0"版本,新医学对应于"医学3.0"版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心说 饥饿源于菌群 慢病源于菌群 慢病防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