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蕨(Stenoloma chusanum)水部位的体内抗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卢海啸 李家洲 +1 位作者 黄超宇 农秀珍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69-72,共4页
目的:研究乌蕨水部位的体内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小鼠CCl4损伤模型,观察乌蕨水部位的抗氧化作用,测定乌蕨对小鼠血液中SOD、GSH-PX酶活性、MDA含量的影响.结果:乌蕨可降低血清中MDA含量(P<0.01),提高小鼠的血清SOD酶(P<0.01)、全... 目的:研究乌蕨水部位的体内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小鼠CCl4损伤模型,观察乌蕨水部位的抗氧化作用,测定乌蕨对小鼠血液中SOD、GSH-PX酶活性、MDA含量的影响.结果:乌蕨可降低血清中MDA含量(P<0.01),提高小鼠的血清SOD酶(P<0.01)、全血GSH-PX酶的活力(P<0.05).结论:表明乌蕨水部位具有体内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蕨 水部位 抗氧化作用
下载PDF
基于血清药物化学的乌蕨效用成分研究
2
作者 黄斌 吴先昊 +4 位作者 赵诗云 李雪 胡燕珍 张媛媛 陈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5期55-60,共6页
目的:对乌蕨活性部位进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分析其体内入血成分。方法:采用UPLC-Q-TOF-MS/MS技术,通过对比浸膏、空白血清和含药血清的图谱差异,解析乌蕨活性部位浸膏经大鼠灌胃后血清中的原型成分和代谢产物。结果:从血清中鉴定了30个... 目的:对乌蕨活性部位进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分析其体内入血成分。方法:采用UPLC-Q-TOF-MS/MS技术,通过对比浸膏、空白血清和含药血清的图谱差异,解析乌蕨活性部位浸膏经大鼠灌胃后血清中的原型成分和代谢产物。结果:从血清中鉴定了30个吸收入血成分,其中3个为原型成分,27个为代谢产物。结论:该研究较为全面的阐释了乌蕨抗炎活性部位在大鼠血中的移行成分,为进一步研究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蕨 血清药物化学 抗炎 UPLC-Q-TOF-MS/MS
下载PDF
Molecular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promiscuous chalcone synthase from the fern species Stenoloma chusanum 被引量:1
3
作者 Rong Ni Meng Niu +7 位作者 Jie Fu Hui Tan Ting‐Ting Zhu Jing Zhang Hong‐Xiang Lou Peng Zhang Jian‐Xu Li Ai‐Xia Che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1935-1951,共17页
The key enzymes involved in the flavonoid biosynthesis pathway have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in seed plants,but relatively less in ferns.In this study,two 4-Coumarate:coenzyme A ligases(Sc4CL1 and Sc4CL2)and one novel... The key enzymes involved in the flavonoid biosynthesis pathway have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in seed plants,but relatively less in ferns.In this study,two 4-Coumarate:coenzyme A ligases(Sc4CL1 and Sc4CL2)and one novel chalcone synthase(ScCHS1)were functionally characterized by mining the Stenoloma chusanum transcriptome database.Recombinant Sc4CLs were able to esterify various hydroxycinnamic acids to corresponding acyl-coenzyme A(CoA).ScCHS1could catalyze p-coumaroyl-CoA,cinnamoyl-CoA,caffeoyl-CoA,and feruloyl-CoA to form naringenin,pinocembrin,eriodictyol,and homoeriodictyol,respectively.Moreover,enzymatic kinetics studies revealed that the optimal substrates of ScCHS1were feruloyl-CoA and caffeoyl-CoA,rather than p-coumaroyl-CoA,which was substantially different from the common CHSs.Crystallographic and sitedirected mutagenesis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the amino acid residues,Leu87,Leu97,Met165,and Ile200,located in the substrate-binding pocket near the B-ring of products,could exert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unique catalytic activity of ScCHS1.Furthermore,overexpression of ScCHS1 in tt4 mutants could partially rescue the mutant phenotypes.Finally,ScCHS1 and Sc4CL1 were used to synthesize flavanones and flavones with multi-substituted hydroxyl and methoxyl B-ring in Escherichia coli,which can effectively eliminate the need for the cytochrome P450 hydroxylation/O-methyltransferase from simple phenylpropanoid acids.In summary,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se important Stenoloma enzymes provides a springboard for the future production of various flavonoids in E.co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lcone synthase 4-Coumarate:coenzyme A ligases homoeriodictyol microbial production Stenoloma chusanum structure elucidation
原文传递
基于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优选乌蕨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
4
作者 王若乔 袁丰华 +2 位作者 罗娟娟 廖梅香 温慧玲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488-494,共7页
目的: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优选乌蕨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醇浓度、液料比、超声提取温度作为考察因素,乌蕨总黄酮的提取量作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优化乌蕨总黄酮提取工艺。结果:超声提取乌蕨总黄... 目的: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优选乌蕨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醇浓度、液料比、超声提取温度作为考察因素,乌蕨总黄酮的提取量作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优化乌蕨总黄酮提取工艺。结果:超声提取乌蕨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乙醇浓度34%,液料比30∶1(mL·g^(-1)),超声提取温度72℃,超声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响应面预测值为46.132 mg·g^(-1),实测值为46.052 mg·g^(-1),RSD=1.61%。结论:基于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方法实用可靠,效果较好,可以应用于乌蕨总黄酮的提取中,为乌蕨总黄酮的提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蕨 总黄酮 超声波 响应面优化 提取工艺
下载PDF
乌蕨药理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吕麟(综述) 李子仪 +3 位作者 伍倩 王怡佳 程少文 姚江凌(审校)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14期2104-2109,共6页
乌蕨是一种民间中草药,主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烫火伤等,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抗炎、抗菌、抗氧化、护肝、降血糖等药理作用,因此,素有“万能解毒药”之美称。本文就乌蕨的生物形态,清热解毒、抗炎、抗菌、护肝、降血糖的药理作用,有... 乌蕨是一种民间中草药,主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烫火伤等,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抗炎、抗菌、抗氧化、护肝、降血糖等药理作用,因此,素有“万能解毒药”之美称。本文就乌蕨的生物形态,清热解毒、抗炎、抗菌、护肝、降血糖的药理作用,有效的化学成分,临床的应用以及毒理分析进行综述,以便更加全面和深入了解乌蕨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蕨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毒理
下载PDF
乌韭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任冰如 夏冰 +2 位作者 李维林 吴菊兰 张涵庆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研究乌韭Stenoloma chusanum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聚酰胺、Lichroprep RP-18、Sephadex LH20等对乌韭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根据化学方法和波谱数据(ESI-MS、1H-NMR、13C-NMR、DEPT、HSQC、HMBC)对分离所得的化合物进行结... 目的研究乌韭Stenoloma chusanum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聚酰胺、Lichroprep RP-18、Sephadex LH20等对乌韭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根据化学方法和波谱数据(ESI-MS、1H-NMR、13C-NMR、DEPT、HSQC、HMBC)对分离所得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荭草苷(orientin,Ⅰ)、荭草苷-2″-O-β-D-吡喃葡萄糖苷(orientin-2″-O-β-D-glucopyranoside,Ⅱ)、牡荆素(vitexin,Ⅲ)、芹菜素(apigenin,Ⅳ)、丁香酸(syringic acid,Ⅴ)、香草酸(vanillic acid,Ⅵ)和龙胆酸(gentisic acid,Ⅶ)。结论化合物Ⅰ、Ⅱ、Ⅳ、Ⅵ、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韭 化学成分 荭草苷 龙胆酸
下载PDF
HPLC法测定乌韭的荭草苷和牡荆素含量 被引量:9
7
作者 任冰如 夏冰 +2 位作者 李维林 吴菊兰 张涵庆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7年第5期103-106,共4页
建立乌韭地上部分荭草苷和牡荆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检测不同产地乌韭中两种黄酮苷的含量,对乌韭资源进行评价。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Gemini C18色谱柱,乙腈/1%磷酸溶液(体积比15:85)为流动... 建立乌韭地上部分荭草苷和牡荆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检测不同产地乌韭中两种黄酮苷的含量,对乌韭资源进行评价。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Gemini C18色谱柱,乙腈/1%磷酸溶液(体积比15:85)为流动相,流速1mL/min,检测波长340nm。荭草苷在0.025~0.148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100.61%,相对标准偏差(RSD)2.18%;牡荆素在0.035—0.207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99.77%,RSD2.37%。云南丘北所产乌韭的荭草苷和牡荆素质量分数都是最高,分别达到0.1166%和0.1457%,移栽到南京地区1年后荭草苷含量下降,牡荆素含量增高。以荭草苷和牡荆素含量为指标,云南丘北所产乌韭是较好的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韭 荭草苷 牡荆素
下载PDF
乌蕨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张春椿 熊耀康 +2 位作者 顾芳芳 黑秀明 张龙 《中国药业》 CAS 2008年第2期42-43,共2页
目的筛选乌蕨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乙醇浓度、溶剂倍数、提取时间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并与水煎法、乙醇温浸法比较。结果乌蕨的乙醇回流提取法效果最好。结论乌蕨中总... 目的筛选乌蕨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乙醇浓度、溶剂倍数、提取时间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并与水煎法、乙醇温浸法比较。结果乌蕨的乙醇回流提取法效果最好。结论乌蕨中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15倍量65%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蕨 总黄酮 正交设计 提取工艺
下载PDF
乌蕨总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吴晓宁 余陈欢 徐静红 《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3期292-294,共3页
目的研究乌蕨总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乌蕨总黄酮对羟自由基、脂质过氧化的清除能力、总还原力和总抗氧化作用,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考察了乌蕨总黄酮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乌蕨总黄酮具有较... 目的研究乌蕨总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乌蕨总黄酮对羟自由基、脂质过氧化的清除能力、总还原力和总抗氧化作用,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考察了乌蕨总黄酮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乌蕨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自由基清除能力和一定的还原力,可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且抗氧化作用与乌蕨总黄酮含量呈正相关。结论乌蕨总黄酮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可能是其抗氧化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蕨 总黄酮 抗氧化
下载PDF
乌蕨醇提取物对1型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明 王恒 +3 位作者 赵鸿宾 余跃生 段萍 范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077-2081,共5页
为探讨乌蕨醇提取物对1型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本研究以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导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1型糖尿病模型组、乌蕨醇提取物低剂量组(30 mg/kg)和高剂量组(60 mg/kg)。分别用生理盐... 为探讨乌蕨醇提取物对1型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本研究以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导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1型糖尿病模型组、乌蕨醇提取物低剂量组(30 mg/kg)和高剂量组(60 mg/kg)。分别用生理盐水及乌蕨醇提取物每天灌胃1次,连续28 d,灌胃容积为20 m L/kg。结果证明,乌蕨醇提取物可减缓STZ致1型糖尿病大鼠体重的负增长,降低空腹血糖水平(P <0. 05);升高胰岛素及葡萄糖激酶(GCK)含量;降低醛糖还原酶(AR)含量(P <0. 05)。同时,胰腺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乌蕨提取物高、低剂量组糖尿病大鼠的胰岛数目较1型糖尿病模型组显著增多,胰岛及外分泌腺萎缩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提示乌蕨提取物可显著降低STZ致1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空腹血糖水平,其降糖作用可能与升高糖尿病大鼠血清葡萄糖激酶含量和降低AR含量、改善糖尿病大鼠胰岛损伤、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蕨 1型糖尿病 降血糖
下载PDF
大叶金花草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及结构分析 被引量:22
11
作者 罗娅君 肖新峰 王照丽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8-72,共5页
采用热水提取法从大叶金花草中提取大叶金花草多糖,用酶法和Seveg法去除蛋白质,H2O2脱色,经DEAE-纤维素(Cl-)柱层析纯化后,纸层析和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证实为单一组分,并用凝胶色谱法、薄层层析、乙酰化GC-MS、紫外光谱和红外光... 采用热水提取法从大叶金花草中提取大叶金花草多糖,用酶法和Seveg法去除蛋白质,H2O2脱色,经DEAE-纤维素(Cl-)柱层析纯化后,纸层析和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证实为单一组分,并用凝胶色谱法、薄层层析、乙酰化GC-MS、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等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研究。大叶金花草多糖平均分子质量为8.6×104u,由阿拉伯糖、葡萄糖和糖醛酸组成,在260和280nm处有多糖无核酸和蛋白质的吸收峰。大叶金花草多糖是含有β-吡喃葡萄糖的非蛋白类单一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金花草 多糖 分离纯化 结构分析
下载PDF
不同产地乌韭地上部分总黄酮含量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菊兰 任冰如 +2 位作者 李维林 汪洪江 张涵庆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77-78,共2页
Contents of total flavonoids in above-ground part of Stenoloma chusanum(L.) Ching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production regions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otal flavonoid content in above-ground part of S.chu... Contents of total flavonoids in above-ground part of Stenoloma chusanum(L.) Ching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production regions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otal flavonoid content in above-ground part of S.chusanum collected from Qiubei of Yunnan Province was the highest,reached to 127.461 mg·g-1,and could keep the high content after transplanted to Nanjing of Jiangsu Province.The total flavonoid content in leaf blade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leaf stalk.It is suggested that S.chusanum from Qiubei is an excellent resources and the leaf blade of S.chusanum should be used main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韭 总黄酮 含量测定
下载PDF
乌蕨对砷和铵的解毒作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杨敬格 周俐 刘铭勋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46-48,共3页
观察了乌蕨的4种提取物对小鼠砷和氯化铵急性中毒的解毒作用。结果表明:乌蕨提取物B及C能明显降低小鼠的死亡率,提取物C尚可使小鼠对砷耐受量提高,使其LD_(50)从31.1±4.3mg/kg提高到38.2±5.9mg/kg。4种提取物对小鼠NH_4Cl中... 观察了乌蕨的4种提取物对小鼠砷和氯化铵急性中毒的解毒作用。结果表明:乌蕨提取物B及C能明显降低小鼠的死亡率,提取物C尚可使小鼠对砷耐受量提高,使其LD_(50)从31.1±4.3mg/kg提高到38.2±5.9mg/kg。4种提取物对小鼠NH_4Cl中毒虽可降低其死亡率,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蕨 氯化铵 解毒 小鼠
下载PDF
乌蕨不同部位总黄酮和元素的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吴晓宁 张春椿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587-588,共2页
[目的]比较乌蕨全草、根、茎、叶等不同部位总黄酮和元素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部位总黄酮的含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法)测定不同部位元素的含量。[结果]乌蕨全草、根、茎、叶等不同部... [目的]比较乌蕨全草、根、茎、叶等不同部位总黄酮和元素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部位总黄酮的含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法)测定不同部位元素的含量。[结果]乌蕨全草、根、茎、叶等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分别11.89%、4.47%、3.46%和11.75%,不同药用部位元素的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乌蕨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和多种元素,具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蕨 不同部位 总黄酮 元素
下载PDF
乌蕨不同提取物体外抑菌作用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吴晓宁 张春椿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6期1267-1268,共2页
目的:比较乌蕨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乌蕨醇提物、水提物抑菌作用明显强于其乙酸乙酯提物、丙酮提物、正丁醇提物。结论:各提取物均有一定抑菌作用,乌蕨可进一步开发利用。
关键词 乌蕨 体外抑菌作用
下载PDF
大孔树脂吸附乌蕨总黄酮的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晓宁 余陈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3期648-649,共2页
目的:研究乌蕨总黄酮在大孔树脂上的吸附特性及热力学性质。方法:采用静态法,考察HPD系列和XAD系列共12种大孔吸附树脂对乌蕨总黄酮的吸附及解析特性,确定最佳吸附树脂。根据不同等温吸附模型Langmuir及Freundlich方程分别对实验数据进... 目的:研究乌蕨总黄酮在大孔树脂上的吸附特性及热力学性质。方法:采用静态法,考察HPD系列和XAD系列共12种大孔吸附树脂对乌蕨总黄酮的吸附及解析特性,确定最佳吸附树脂。根据不同等温吸附模型Langmuir及Freundlich方程分别对实验数据进行线性回归,通过相关系数的分析评价模型的适用性,并计算吸附过程热力学参数。结果:HPD300的吸附效果最好。其吸附焓变ΔH>0,吸附熵变ΔS和吸附自由能ΔG均小于零。结论:HPD300吸附乌蕨总黄酮的过程为放热过程,低温有利于吸附;同时,吸附过程为非自发过程,范德华力克服放热过程吸附主动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蕨 总黄酮 大孔树脂 热力学
下载PDF
乌蕨的化学成分及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7
作者 岳银 杨加竹 陈业高 《广州化工》 CAS 2013年第17期41-43,共3页
乌蕨为鳞始蕨科乌蕨属植物,是一种民间中草药。现代研究表明乌蕨含有黄酮、酚类、挥发油、甾体和多糖等成分,其提取物或单体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菌、抗氧化、抗炎、保肝、止血、解毒等作用。为促进进一步研究,本文对乌蕨的化学成分及活... 乌蕨为鳞始蕨科乌蕨属植物,是一种民间中草药。现代研究表明乌蕨含有黄酮、酚类、挥发油、甾体和多糖等成分,其提取物或单体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菌、抗氧化、抗炎、保肝、止血、解毒等作用。为促进进一步研究,本文对乌蕨的化学成分及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蕨 化学成分 活性
下载PDF
乌蕨孢子繁殖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国珍 李策宏 +1 位作者 谷海燕 余道平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0年第12期1062-1064,F0002,共4页
研究了乌蕨(Stenoloma chusanum(L.)Ching)孢子无菌繁殖和常规繁殖方法。结果表明,乌蕨孢子在1/4MS培养基培养时的萌发率最高,达85.3%;在1/2MS培养基中的配子体成苗率最高,达85.9%;1/2MS培养基是培养优质孢子体苗的最佳培养基;河沙与草... 研究了乌蕨(Stenoloma chusanum(L.)Ching)孢子无菌繁殖和常规繁殖方法。结果表明,乌蕨孢子在1/4MS培养基培养时的萌发率最高,达85.3%;在1/2MS培养基中的配子体成苗率最高,达85.9%;1/2MS培养基是培养优质孢子体苗的最佳培养基;河沙与草炭土体积比为1∶1的混合基质是播种孢子的理想基质,孢子萌发率和配子体成苗率分别达到82.6%和73.4%;无菌繁殖和常规繁殖所得的幼孢子体苗移栽成活率均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蕨 孢子 无菌培养 常规繁殖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乌蕨中牡荆苷的含量 被引量:4
19
作者 凌宏斌 李鹏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建立测定乌蕨中牡荆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DIONEX-C18柱(4.6mm×250mm,5μm),以乙腈∶甲醇∶0.2%冰醋酸水溶液(23∶77)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70nm。结果牡荆苷在0.009-0.180mg/mL浓度范围内... 目的建立测定乌蕨中牡荆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DIONEX-C18柱(4.6mm×250mm,5μm),以乙腈∶甲醇∶0.2%冰醋酸水溶液(23∶77)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70nm。结果牡荆苷在0.009-0.180mg/mL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0%,RSD小于2.0%。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乌蕨中牡荆苷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蕨 牡荆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药用植物乌蕨配子体发育的观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郭治友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61-964,共4页
药用植物乌蕨(Stenoloma chusanum(L.)Ching)配子体发育周期短而迅速,是一种研究蕨类配子体世代的生理生态和分子生物学等特征的理想试验材料。本文采用原生境腐殖土培养方法对乌蕨的孢子进行人工培养,观察并记录其孢子萌发和配子... 药用植物乌蕨(Stenoloma chusanum(L.)Ching)配子体发育周期短而迅速,是一种研究蕨类配子体世代的生理生态和分子生物学等特征的理想试验材料。本文采用原生境腐殖土培养方法对乌蕨的孢子进行人工培养,观察并记录其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的过程。结果表明:乌蕨孢子呈黄色,单裂缝,二面体形;孢子萌发为书带蕨型(Vittaria-type)。丝状体4~6个细胞,有时具二叉分枝。片状体为长楔形,达6-8个细胞宽。成熟的原叶体为对称心形,裸露,发育为槲蕨型(Drynaria-type),并且具备一定的营养繁殖能力。原叶体上的假根为单细胞且不含叶绿体。精子器为盖裂开放,颈卵器短而直立。利用孢子培养的方法对乌蕨种苗进行人工繁殖,将为保护性开发利用这一重要药用资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蕨类 乌蕨 孢子萌发 孢子繁殖 配子体发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