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研究羚珠散抗小儿易感病毒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怡 熊建新 +5 位作者 夏扬 张亚云 翟云良 包明月 朱琳 上官秋苓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3年第5期1077-1087,共11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羚珠散抗小儿易感病毒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ID数据库查找羚珠散的化学成分,利用TCMSP、Pub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SEA和STITCH数据获得羚珠散活性化合物的作用靶点;通过Gene...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羚珠散抗小儿易感病毒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ID数据库查找羚珠散的化学成分,利用TCMSP、Pub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SEA和STITCH数据获得羚珠散活性化合物的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得相关病毒性疾病靶点,取交集后得到共有靶点,即为羚珠散抗小儿易感病毒的潜在作用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基于degree值筛选重要靶点。利用DAVID平台对重要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Cytoscape软件进行化合物–靶点网络拓扑分析,获得羚珠散抗小儿易感病毒的关键化合物和核心靶点。采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筛选出的关键靶点和核心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获得91个活性化合物以及184个药物–疾病交集靶点,经筛选获得羚珠散抗小儿易感病毒15个核心化合物(桉油烯醇、桉脂素、丁香烯、乙酸龙脑酯等)以及3个核心靶点[C反应蛋白(CRP)、趋化因子2(CCL2)、血红素加氧酶1(HMOX1)]。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羚珠散抗小儿易感病毒可能主要通过调控肿瘤坏死因子(TNF)、Toll样受体、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叉头框蛋白O(FoxO)及T细胞受体等多种信号通路发挥治疗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羚珠散抗易感病毒中10个核心化合物和核心靶点均有良好的结合能力,证明了网络药理学筛选结果的可靠性。结论羚珠散可通过桉油烯醇、桉脂素、丁香烯、乙酸龙脑酯等主要活性成分,结合CRP、CCL2、HMOX1等核心靶点来调控机体多种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相关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抗小儿易感病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羚珠散 小儿易感病毒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桉油烯醇 桉脂素 丁香烯 乙酸龙脑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