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含水量对探地雷达探测植物根系构型精度的影响
1
作者 王勃 张建军 +5 位作者 赖宗锐 赵炯昌 胡亚伟 杨周 李阳 卫朝阳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6-466,共11页
根系是评价植被生态服务功能的关键基础要素,但快速、精确、无损确定根系的测量技术和方法是目前生态系统评估中的瓶颈。探地雷达是一种高效无损的地球物理学技术,可以在无损状态下获取土壤中的根系信息。但是探地雷达检测和识别根系的... 根系是评价植被生态服务功能的关键基础要素,但快速、精确、无损确定根系的测量技术和方法是目前生态系统评估中的瓶颈。探地雷达是一种高效无损的地球物理学技术,可以在无损状态下获取土壤中的根系信息。但是探地雷达检测和识别根系的精度受土壤含水量、根系含水量、根径大小、根系埋藏深度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其在野外根系探测中适用性受限,为了探究土壤含水量对探地雷达探测根系精度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野外预埋根系的控制实验,根据探地雷达波速、振幅和根点反射系数的变化,分析了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根点识别率及根点距离均方根误差。结果表明:(1)根系探测中,探地雷达波速和振幅是判断土壤含水量变化的重要参数;(2)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大,探地雷达波速减小,雷达振幅趋于平缓;(3)不同土层深度上随着根系直径的增大,探地雷达波速增大,雷达振幅趋于激烈;(4)根点识别率与土壤含水量成负相关(P<0.05),土壤含水量为15%~25%时探地雷达对活根的识别效果最佳。本研究表明探地雷达可以作为植物根系生物量无损和快速测定、评估的方法,但在利用探地雷达测定土壤中根系时,应在土壤含水量相对较低的时间段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根系 土壤含水量 无损探测 晋西黄土区
下载PDF
日光温室长期施肥条件下耕层土壤计量化学变化特征
2
作者 刘平 李丽君 +3 位作者 霍晓兰 马琳杰 惠薇 马琦琦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61-66,共6页
【目的】施肥是保持设施蔬菜地土地生产力的重要措施,但长期高量水肥条件下土壤中碳、氮和磷的化学计量特征并不清楚。【方法】本试验采用室外调查采样结合化验分析的方法,研究褐土区蔬菜保护地不同年限(5、15、20、30a)和大田土壤主要... 【目的】施肥是保持设施蔬菜地土地生产力的重要措施,但长期高量水肥条件下土壤中碳、氮和磷的化学计量特征并不清楚。【方法】本试验采用室外调查采样结合化验分析的方法,研究褐土区蔬菜保护地不同年限(5、15、20、30a)和大田土壤主要养分碳、氮和磷的化学计量特征。【结果】(1)不同种植年限随着年限增加土壤表层有机质量先增加后降低并趋于稳定,15 a时有机质量达到最大值,比大田增加99.4%;土壤全氮量和全磷量随年限增加整体变化趋势类似有机质量,各年限土壤全氮量和全磷量分别是大田的1.4~2.6倍和1.7~4.5倍,全氮量15 a达最高,而20 a种植年限的全磷量最高。(2)与大田相比,不同种植年限土壤C∶N、N∶P和C∶P化学计量比均随年限增加而递减并趋于稳定,变化分别在8.7~10.3、1.2~1.6和7.7~15.6范围内。土壤表层C、N、P量的增加速度排序为P>N>C,表现为化学计量比C∶P变异最大,N∶P次之,C∶N变异较小。【结论】尽管大棚内肥料投入较高,但目前该褐土区域土壤C∶N、C∶P和N∶P化学计量比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相对稳定。从长远来看,针对本研究设施蔬菜地磷的持续快速积累而碳相对不足的问题,应采取降低磷肥施用量、控制氮肥、增施有机肥尤其是C∶N比高的有机肥等措施,以阻控C∶P进一步下降,维持C∶N和N∶P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长期施肥 化学计量比 不同种植年限 山西褐土区
下载PDF
山西省3种典型作物主产区土壤微量元素特征分析
3
作者 刘洋 李廷亮 +2 位作者 栗丽 张晋丰 陈婷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47,共8页
【目的】探明研究区耕层土壤微量元素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试验分别在山西省小麦、玉米和谷子种植区,各选择作物种植面积最大的3个代表性县域,在每个县域选取100个采样点,分析其耕层土壤微量元素(Fe、Mn、Zn、Se)量,及其与pH... 【目的】探明研究区耕层土壤微量元素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试验分别在山西省小麦、玉米和谷子种植区,各选择作物种植面积最大的3个代表性县域,在每个县域选取100个采样点,分析其耕层土壤微量元素(Fe、Mn、Zn、Se)量,及其与pH、有机质、土壤类型和种植制度的关系。【结果】研究区耕层土壤Fe、Mn、Zn和Se分别为30.42 g/kg、626.55 mg/kg、78.06 mg/kg和0.283 mg/kg。各种植区土壤微量元素量总体表现为:小麦种植区>玉米种植区>谷子种植区,尽管3个种植区土壤微量元素整体处于中等(或适量)及以上水平,但同时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微量元素缺乏,研究区整体Fe缺乏比例最大,谷子种植区整体微量元素缺乏比例最大。不同土壤类型中,石质土、潮土、粗骨土、褐土和红黏土的微量元素量,显著高于棕壤、黄绵土、栗褐土和风沙土(P<0.05),其中石质土微量元素量最高,棕壤和风沙土量最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H与4种微量元素均极显著负相关,有机质与4种微量元素均极显著正相关。种植制度、土壤类型、pH和有机质4种影响因素对土壤含Se量的综合解释率最高,为47.9%;含Mn量变化仅受土壤类型和有机质影响,其综合解释率为8.1%。【结论】尽管现阶段山西省主要粮食作物种植区耕层土壤Fe、Mn、Zn和Se的4种微量元素总体处于中等(适量)及以上水平,但仍然需要注重对Fe的补充,以及提升谷子种植区整体养分量。土壤含Se量受环境变化影响最大,而Mn在土壤中的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主要粮食作物 耕层土壤 微量元素 含量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径流含沙量随坡长变化的试验研究
4
作者 李阳 张建军 +3 位作者 于洋 胡亚伟 赵宇辉 马心怡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8-155,共8页
【目的】坡长是影响坡面径流形成及土壤侵蚀过程的重要因子。本研究以晋西黄土区坡面不同坡长处的含沙量为研究对象,旨在探明坡面径流含沙量随坡长的变化规律,阐明坡长因素对坡面侵蚀过程的影响。【方法】分别在5°和20°的坡... 【目的】坡长是影响坡面径流形成及土壤侵蚀过程的重要因子。本研究以晋西黄土区坡面不同坡长处的含沙量为研究对象,旨在探明坡面径流含沙量随坡长的变化规律,阐明坡长因素对坡面侵蚀过程的影响。【方法】分别在5°和20°的坡面采用7.5和10.0 L/(min·m)的单宽流量开展放水冲刷试验,测定0~5 m坡长内不同位置的径流含沙量和土壤剥蚀速率。【结果】(1)径流含沙量随坡长增加逐渐增大,且在较大坡度与流量条件下增加更快。此外,坡度和流量条件的增大会提高坡面径流含沙量。(2)土壤剥蚀速率随坡长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出现峰值的位置随着流量和坡度条件的增大向坡顶方向移动。土壤剥蚀速率随着坡度和流量条件的增加而增大。(3)S型曲线能很好地拟合各条件下径流含沙量与坡长的关系,决定系数R^(2)≥0.96。曲线模型中的3个参数能很好地反映坡面侵蚀特征,分别为最大含沙量随坡度与流量条件的增大而增大,侵蚀最快的位置随坡度与流量条件的增大而减小,含沙量变化速率随流量与坡度的增大而增大。(4)基于S型曲线过程理论与试验计算值,若以60 mm/h强度的降雨为防范对象,建议5°条件下的植被工程护坡措施与坡顶间距不应超过426 cm,20°条件下的植被工程护坡措施与坡顶间距不应超过313 cm;若以90 mm/h强度的降雨为防范对象,建议5°条件下的植被工程护坡措施与坡顶间距不应超过366 cm,20°条件下的植被工程护坡措施与坡顶间距不应超过283 cm。【结论】本研究基于坡面侵蚀理论过程与冲刷试验结果提出并模拟了泥沙含量随坡长呈现出缓慢增加-快速增加-缓慢增加至饱和的S型曲线增长过程,根据曲线的特征提出了晋西黄土区护坡措施的布设方式。这有助于深入理解坡面侵蚀机理,为晋西黄土区坡面侵蚀模型参数估算与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含沙量 土壤剥蚀速率 坡长 S型曲线 晋西黄土区
下载PDF
山西褐土肥力监测现状及对策建议
5
作者 张丽 贾彬良 赵耀巍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第12期60-62,共3页
褐土是山西省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一个土类,对山西粮食生产影响很大。通过探讨常规施肥条件下褐土耕地质量定位监测点肥力现状,在摸清褐土耕地质量家底及变化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褐土肥力培育对策建议,对于提升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发展... 褐土是山西省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一个土类,对山西粮食生产影响很大。通过探讨常规施肥条件下褐土耕地质量定位监测点肥力现状,在摸清褐土耕地质量家底及变化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褐土肥力培育对策建议,对于提升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土 土壤肥力 现状 对策 山西省
下载PDF
晋北黄土丘陵区不同人工植被对水土流失和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6
作者 王青杵 王改玲 +2 位作者 石生新 庄丽 孙泰森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1-74,79,共5页
以设在山西省阳高县的大型径流观测场为依托,研究晋北黄土丘陵区不同人工植被对水土流失和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条、沙棘、油松植被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蓄水能力为84.8%~95.9%,保土能力为95.2%~99.7%;植被生长的第3年和第4... 以设在山西省阳高县的大型径流观测场为依托,研究晋北黄土丘陵区不同人工植被对水土流失和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条、沙棘、油松植被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蓄水能力为84.8%~95.9%,保土能力为95.2%~99.7%;植被生长的第3年和第4年,荒坡区和苜蓿区的蓄水保土能力急剧增强,第4年蓄水能力分别达82.8%和91.2%,保土能力达97.0%和98.0%;不同植被区4-9月土壤水分变异系数为7.0%~19.1%,其中油松区变异系数最大,其次为沙棘、苜蓿和柠条区,荒坡区和裸坡区变异较小,不同植被区土壤水分亏缺率为23.98%~52.66%,亏缺顺序为柠条区>苜蓿区>油松区>沙棘区>荒坡区>裸坡区。可见,植被提高了土壤水分的变异及亏缺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土壤水分 人工植被 晋北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晋中东山地区褐土土壤水分特征的测定与应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钟兆站 赵聚宝 +1 位作者 薛军红 梅旭荣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6,共6页
利用压力膜方法测定晋中东山地区褐土的土壤水分,并分析了土壤水分及其能态特征。结果表明:本区土壤水吸力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呈明显的幂函数关系,可以用幂函数方程模拟;土壤的当量孔径分布大致随土壤水吸力的增加而减小;土壤的结构... 利用压力膜方法测定晋中东山地区褐土的土壤水分,并分析了土壤水分及其能态特征。结果表明:本区土壤水吸力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呈明显的幂函数关系,可以用幂函数方程模拟;土壤的当量孔径分布大致随土壤水吸力的增加而减小;土壤的结构性能良好,通气孔隙、毛管孔隙、无效孔隙的当量孔径分布分别占土壤总孔隙度的18.3%、51.2%和30.5%,尤其是毛管孔隙的分布占土壤总孔隙度的一半以上;土壤的比水容量随吸力的增大而迅速减小.当吸力为0.1×10 ̄5~0.3×10 ̄5pa时,其比水容量的量级为10 ̄(-1)[m1/(10 ̄5pa·g)],而当吸力达3×10 ̄5~15×10 ̄5pa时,其比水容量的量级下降了100倍,为10 ̄(-3)[ml/(10 ̄5Pa·g)]。表层土壤水分对于作物吸收利用比心土层和底土层更为有效,但深层土壤的持水性能比表层士壤要好。为此,必须提高作物对土壤深层储水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中 褐土 土壤水分 当量孔径 比水容量
下载PDF
山西省土石山区典型防护林土壤抗蚀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张东旭 程金花 +5 位作者 张友焱 张洪江 周泽福 孙艳红 王月东 刘宇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4-27,31,共5页
选择山西省中阳县车鸣峪林场4种典型防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水崩解试验测定土壤抗蚀指数并对其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防护林土壤抗蚀性能存在明显差异,土壤抗蚀指数表现为: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白桦纯... 选择山西省中阳县车鸣峪林场4种典型防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水崩解试验测定土壤抗蚀指数并对其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防护林土壤抗蚀性能存在明显差异,土壤抗蚀指数表现为: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白桦纯林〉落叶松纯林〉辽东栎纯林。土壤抗蚀指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表现为0-20cm土层抗蚀指数是20-40cm土层的2~5倍。土壤抗蚀指数随浸水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呈三次多项式函数关系。土壤抗蚀性指数与容重、粒径〉0.25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其基本理化性质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山区 防护林 土壤抗蚀性 山西省
下载PDF
基于栽植沙枣的晋北盐碱地土壤改良处理组合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王慧 解文斌 +2 位作者 刘宁 姚延梼 张嘉融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81-287,共7页
以晋北盐碱地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设计下的机械穴状整地方式栽植沙枣,并在栽植穴内施用3个水平的黑矾、糠醛渣和脱硫石膏3种土壤改良剂,组合使用炉灰渣和河卵石2种隔离层材料以及石块和砂2种覆盖层材料,通过连续2a监测沙枣幼苗的生长存... 以晋北盐碱地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设计下的机械穴状整地方式栽植沙枣,并在栽植穴内施用3个水平的黑矾、糠醛渣和脱硫石膏3种土壤改良剂,组合使用炉灰渣和河卵石2种隔离层材料以及石块和砂2种覆盖层材料,通过连续2a监测沙枣幼苗的生长存活以及栽植穴内土壤的理化性质,并计算隶属函数值,以选择最佳的土壤综合改良处理组合。结果表明:(1)土壤改良处理组合显著影响了沙枣幼苗的存活和相对生长,其中隔离层炉灰渣+0.25kg黑矾混合原位盐碱土+覆盖层石块和隔离层炉灰渣+0.50kg黑矾混合盐碱土+覆盖层砂的2种处理组合下的沙枣全部存活且苗高(分别为6.53cm和7.29cm)和地径(分别为0.43cm和0.37cm)相对生长量显著高于对照。(2)与对照相比,大部分土壤改良处理组合下栽植穴内的土壤含水量有所下降,土壤电导率在以黑矾和糠醛渣为土壤改良剂的处理组合中显著下降,土壤pH值则在以黑矾和脱硫石膏为土壤改良剂的处理组合中显著下降。(3)综合考虑所栽植沙枣幼苗的表现和栽植穴内土壤的理化性质,通过计算隶属度值,初步得出隔离层炉灰渣、中间层0.25kg黑矾混合盐碱土和覆盖层石块的土壤改良处理组合在有效降低土壤盐碱度的同时最有利于沙枣的生长和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北盐碱地 沙枣 土壤改良剂 处理组合
下载PDF
晋北地区不同种植年限设施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5
10
作者 湛润生 岳新丽 +2 位作者 韩志平 杨文 戎婷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3-137,共5页
以农田、露天菜地为对照,研究了山西阳高连作1、4、7、11、14、17a设施栽培土壤pH值、养分含量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与农田相比,设施栽培菜地土壤pH值降低、养分含量升高,差异达显著水平。随种植年限增加,设施内0~20cm、20~4... 以农田、露天菜地为对照,研究了山西阳高连作1、4、7、11、14、17a设施栽培土壤pH值、养分含量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与农田相比,设施栽培菜地土壤pH值降低、养分含量升高,差异达显著水平。随种植年限增加,设施内0~20cm、20~40cm土层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依据设施菜地土壤养分含量标准,阳高设施土壤pH值、有机质、速效钾含量处于适宜水平,碱解氮含量较高,有效磷严重超标。相关分析表明,土壤pH值与速效钾含量间呈显著负相关,各土壤养分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当地设施蔬菜生产中的不合理施肥,已导致土壤化学性状发生明显变化,今后应推广科学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北地区 设施栽培 种植年限 土壤养分
下载PDF
晋北干旱区盐碱地柽柳形态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慧 刘宁 +2 位作者 刘金龙 姚延梼 王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48,共12页
【目的】研究困难立地植被地上和地下部分对环境胁迫的响应,探讨植物叶、根形态对不良环境的适应策略,是逆境生理生态学研究的有效途径,可为困难立地造林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0年生柽柳Tamarix chinensis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 【目的】研究困难立地植被地上和地下部分对环境胁迫的响应,探讨植物叶、根形态对不良环境的适应策略,是逆境生理生态学研究的有效途径,可为困难立地造林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0年生柽柳Tamarix chinensis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比叶面积(SLA)、细根比根面积(SRA)和比根长(SRL),并对0~60 cm不同土壤层次的全N、全P、速效K、Na、Mg、Ca、Zn、Fe、Cu等营养元素进行含量测定,研究盐碱地植物柽柳地上及地下部分形态特征及其与盐碱地土壤养分垂直分布格局的相关性。【结果】1)在晋北干旱区重度盐碱胁迫下的柽柳SLA显著高于轻度和中度胁迫(F=3.301,P=0.041);SRA在重度盐碱胁迫下高于轻度和中度胁迫,与轻度胁迫差异显著(F=0.154,P=0.015);SRL在不同盐碱胁迫等级下无显著差异(F=0.808,P=0.632),但在重度盐碱胁迫下其值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胁迫。2)土壤全N含量表现为浅层高于深层,且重度胁迫盐碱含量明显低于轻度胁迫,全P、Cu含量在不同盐碱胁迫及不同土壤深度差异均不显著,速效K、Fe含量在不同盐碱胁迫下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分布格局,Na含量在不同盐碱胁迫下差异显著,Mg、Ca、Fe含量在15~60 cm土壤表现出重度盐碱胁迫高于轻度和中度盐碱胁迫土壤,Zn含量在不同盐碱胁迫间差异不显著。3)不同的土壤营养元素对柽柳叶、根形态特征的作用机制不同,土壤速效K与柽柳SLA、SRA和SRL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Zn与柽柳SRA、SRL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土壤全P和Fe含量与SRL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其中以30~45 cm土壤养分含量与柽柳形态特征的关系最为密切,此土壤深度全N含量与SLA、SRA和SRL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38,0.019,0.006)。【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树种立地适应性评价、该区域植被恢复以及生态环境改善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北干旱区盐碱地 柽柳 形态特征 土壤养分 垂直分布格局
下载PDF
苹果花生间作系统土壤水分动态及主要竞争区域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丹 毕华兴 +3 位作者 许华森 蔡智才 常译方 陈玥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9-94,共6页
以晋西黄土区典型苹果-花生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间作系统界面土壤水分动态变化以及土壤水分的主要竞争区域,旨在提高该地区果农间作系统降水生产力、土壤水分利用效率。采用烘干称重法对苹果树行(行距为5 m)距苹果树不同距离处0~60... 以晋西黄土区典型苹果-花生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间作系统界面土壤水分动态变化以及土壤水分的主要竞争区域,旨在提高该地区果农间作系统降水生产力、土壤水分利用效率。采用烘干称重法对苹果树行(行距为5 m)距苹果树不同距离处0~60 cm土层的土壤水分含量进行监测,利用移动窗口法对土壤水分的主要竞争区域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花生的苗期、开花期、结荚期和成熟期,土壤水分含量较低,均未超过20%,且各时期土壤水分含量差异显著,苗期和成熟期土壤水分含量高于开花期和结荚期,开花期土壤水分含量最低;以距苹果树南北两侧各2.5 m为分界线,距离果树越远,土壤水分含量先降低再升高,最低点在距树行1.2 m左右;在花生各生育期,与花生单作比较,间作系统土壤水分皆呈现出负效应,分别是-25.16%、-20.26%、^(-1)2.97%和^(-1)1.13%;苹果-花生间作系统苗期的主要竞争区域是距树南侧0.8~2 m和距树北侧0.8~1.8 m,竞争宽度2.2 m;花生开花期的主要竞争区域为距树南侧0.8~1.8 m和距树北侧1~2 m,结荚期和成熟期土壤水分的主要竞争宽度最小,为1.8 m,主要竞争区域分别是距树南侧0.8~1.8 m、距树北侧0.8~1.6 m和距树南侧0.8~1.6 m、距树北侧0.8~1.8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西黄土区 苹果-花生间作系统 土壤水分 主要竞争区域
下载PDF
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刺槐人工林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宁 毕华兴 +3 位作者 郭孟霞 孔凌霄 侯贵荣 常译方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13-219,共7页
为明确在干旱缺水地区,植被对深层土壤水分的过度消耗以及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在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选取林分密度1 300株/hm^2的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裸地为对照,利用Enviro-SMART土壤水分监测系统(FDR)和热扩散探针(TDP)技术对当地刺... 为明确在干旱缺水地区,植被对深层土壤水分的过度消耗以及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在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选取林分密度1 300株/hm^2的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裸地为对照,利用Enviro-SMART土壤水分监测系统(FDR)和热扩散探针(TDP)技术对当地刺槐人工林地0—150 cm范围内各土层体积含水量与树干液流量进行长期连续定位观测,采用土壤有效水与单株刺槐耗水量的比值来衡量研究区刺槐人工林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结果表明:(1)月降水量和月土壤储水量是决定刺槐人工林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的主要环境因子,且二者与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之间均呈现显著的正比例关系(P<0.05)。(2)根据构建的刺槐人工林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模型,计算出当地林龄为19年的刺槐人工林0—150 cm土层深度的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为1 224株/hm^2,稍小于研究区实际林分密度(1 300株/hm^2),为保证当地刺槐人工林分耗水深度控制在0—150 cm土层范围内,同时也为促进当地林分生产力处于最优水平,建议在今后的营林造林过程中将刺槐人工林密度控制在当地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范围之内,在减少林地深层水分消耗、调整林地土壤水资源平衡的同时,促进当地林业产业的合理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 刺槐 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 合理密度
下载PDF
采煤沉陷区土壤成分变化研究——以潞安集团王庄煤矿为例 被引量:8
14
作者 朱宗泽 陈志超 郝成元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46,69,共3页
煤炭开采导致地表大面积沉陷、土壤肥力下降,从而影响耕地生产能力。通过对潞安集团王庄煤矿采煤沉陷区沉陷3年、6年的土壤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得出以下两点主要结论:①土壤养分有从沉陷地顶部向底部汇集的趋势,沉陷3年的沉陷地顶部... 煤炭开采导致地表大面积沉陷、土壤肥力下降,从而影响耕地生产能力。通过对潞安集团王庄煤矿采煤沉陷区沉陷3年、6年的土壤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得出以下两点主要结论:①土壤养分有从沉陷地顶部向底部汇集的趋势,沉陷3年的沉陷地顶部和底部的土壤养分差别较大,而沉陷6年的沉陷地顶部和底部土壤养分差别不大;②沉陷3年的土壤和沉陷6年的土壤的pH值虽无大的变化,但其底部、中部、顶部电导率却存在显著差异,即沉陷地底部土壤有盐化趋势。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状等相应的土地整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成分 土壤肥力 采煤沉陷区 王庄煤矿 潞安矿区 山西省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核桃-谷子间作系统水肥影响域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丹 毕华兴 +2 位作者 许华森 常译方 蔡智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0-155,共6页
为了定量判定晋西黄土区果农间作系统水肥主要竞争区域,以核桃-谷子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土壤水分和土壤养分进行定位监测,采用移动窗口法定量判定间作系统中土壤水分和土壤养分的影响域。结果显示:当窗口宽度为2时,移动窗口法能有效... 为了定量判定晋西黄土区果农间作系统水肥主要竞争区域,以核桃-谷子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土壤水分和土壤养分进行定位监测,采用移动窗口法定量判定间作系统中土壤水分和土壤养分的影响域。结果显示:当窗口宽度为2时,移动窗口法能有效地判定出土壤水分和土壤养分的影响域。40-100 cm土层,距树行不同距离处的土壤水分和土壤养分含量相异性较小,难以判定影响域;综合0-40 cm、0-100 cm土层的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水分的影响域范围是距树南侧1.75 m到距树北侧1.25 m,影响宽度为3 m,即主要竞争区域为距树南侧1.75m到距树北侧1.25 m;不同的土壤养分指标影响域的范围不同,综合考虑土壤养分的四个不同指标(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及其在0-40 cm、0-100 cm两个土层的分布情况,土壤养分的影响域是距树南侧2.25 m到距树北侧2.25 m,影响宽度为4.5 m,即主要竞争区域为距树南侧2.25 m到距树北侧2.25 m。建议在土壤水分和土壤养分的主要竞争区域,采取改变垄沟、起垄覆膜、选择性施肥等措施,缓解核桃、谷子之间的竞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当地农民经济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谷子间作系统 土壤水分 土壤养分 影响域 主要竞争区域 晋西黄土区
下载PDF
晋西北地区水土保持措施有效保存面积核实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斌 冉大川 +1 位作者 罗全华 刘勇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3-38,共6页
利用河龙区间晋西北地区8 条一级入黄支流的资料,以及1985 年山西省成数抽样调查资料、1989 年土地详查资料、1996 年土地变更调查资料和1997 年在研究区域内采用二阶等距抽样调查得到的数据,结合三川河流域国家一、二期重点治理验收资... 利用河龙区间晋西北地区8 条一级入黄支流的资料,以及1985 年山西省成数抽样调查资料、1989 年土地详查资料、1996 年土地变更调查资料和1997 年在研究区域内采用二阶等距抽样调查得到的数据,结合三川河流域国家一、二期重点治理验收资料,分析确定了晋西北地区水土保持措施的核实率、有效保存面积及分布情况,为大面积计算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洪减沙效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西北地区 水土保持措施 有效保有面积 土地变更调查资料 二阶等距抽样调查
下载PDF
晋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流域不同植被土壤蓄水能力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贾志清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33,共5页
在对晋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川河流域土壤蓄水量进行评价和计算的基础上,分析了流域内不同植被条件下以及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土壤蓄水能力。结果表明:该流域内林草的土壤蓄水能力最好,农地居中,裸地最差,尤其以阴坡乔木树种的蓄水能力最好;... 在对晋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川河流域土壤蓄水量进行评价和计算的基础上,分析了流域内不同植被条件下以及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土壤蓄水能力。结果表明:该流域内林草的土壤蓄水能力最好,农地居中,裸地最差,尤其以阴坡乔木树种的蓄水能力最好;立地条件不同,土壤蓄水能力不同;通过对不同降水年份的流域土壤储水量进行分析,表明丰水年的储水量比平水年增加9.2%,干旱年比平水年减少21.3%,在相同降水年份内治理后的储水量是治理前的1.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土壤蓄水能力 晋西北
下载PDF
山西工业区的土壤汞污染对策 被引量:2
18
作者 许桂兰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年第10期129-130,137,共3页
阐述了土壤汞污染物的含量及分布,讨论了土壤汞污染的危害,指出除了进一步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和工业结构、减少工业污染源和直接排污量外,无论是从投资成本还是管理等多方面考虑,对工业区采用植物修复技术是较好的选择。
关键词 土壤汞污染 植物修复技术 工业区 山西省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保育土壤功能评价 被引量:13
19
作者 兰道云 毕华兴 +4 位作者 赵丹阳 王宁 云慧雅 王珊珊 崔艳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9-196,共8页
研究晋西黄土区不同密度油松林保育土壤功能变化规律及差异性,评价其保育土壤功能,以加强林分管理和生态恢复建设。以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4种不同密度(925,1325,1750,2250株/hm^(2))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容重、孔隙度等物理性... 研究晋西黄土区不同密度油松林保育土壤功能变化规律及差异性,评价其保育土壤功能,以加强林分管理和生态恢复建设。以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4种不同密度(925,1325,1750,2250株/hm^(2))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容重、孔隙度等物理性质、有机质等化学性质以及坡面径流泥沙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确定了12项评价指标,采用熵权法(EWM)对各密度油松林地的保育土壤功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4种林分密度的油松人工林,土壤容重、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全氮、全磷、氨氮、硝氮和速效磷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2)林分密度变化会不同程度地改变油松林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养分和径流泥沙量等12项指标,其中土壤容重、径流量、泥沙量均随林分密度增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硝氮、速效磷,随林分密度增大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3)不同密度油松林地的土壤物理结构、土壤肥力和产流产沙均随密度变化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随着林分密度增大,土壤结构改良状况和土壤肥力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径流泥沙量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地趋势;(4)对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保育土壤功能评价表明,4种密度油松林中,随着油松林林分密度的增加,保育土壤功能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密度为1750株/hm^(2)的油松林地保育土壤功能相对较好。从保育土壤角度出发,建议将1750株/hm^(2)作为晋西黄土区油松人工林经营密度,该密度油松林能较好保持水土,改善林地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育土壤 熵权法 不同密度 油松人工林 晋西黄土区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退耕年限对土壤孔隙度等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俊廷 张建军 +1 位作者 孙若修 李梁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4-103,共10页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退耕年限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探讨退耕还林工程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作用。【方法】以晋西黄土区不同退耕年限的荒草地、纯林地、混交林地为研究对象、以农地为对照,通过野外调查,研究了退耕年限对土壤密度、...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退耕年限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探讨退耕还林工程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作用。【方法】以晋西黄土区不同退耕年限的荒草地、纯林地、混交林地为研究对象、以农地为对照,通过野外调查,研究了退耕年限对土壤密度、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等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退耕地土壤密度随土层深度的加深显著增加,0~60 cm土层平均密度分别为:农地(1.38 g/cm^3)>荒草地(1.27 g/cm^3)>纯林地(1.20 g/cm^3)>混交林地(1.18 g/cm^3),退耕还林后纯林地、混交林地与农地、草地的土壤密度差异显著(P <0.05);土壤密度随退耕年限的增加逐渐减小,退耕23年后基本稳定在1.16 g/cm^3,退耕还林对表层土壤密度的改良效果最好,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这种改良效果逐渐减弱。土壤总孔隙度随退耕年限的增加呈波动性增加,并逐渐趋于稳定。表层(0~20 cm)孔隙度最大(50.8%~57.6%),且在退耕5~10年内孔隙度变化最大,退耕25年后孔隙度基本稳定在55.61%左右。0~60 cm土层的孔隙度为混交林地(53.67%)>林地(52.87%)>农地(47.82%)>荒草地(45.97%)。退耕后形成的纯林地、混交林地与农地、草地的孔隙度差异显著(P <0.05),纯林地与混交林地孔隙度差异不显著(P> 0.05)。土壤毛管孔隙度随退耕年限的增加呈显著增加趋势。混交林地、纯林地毛管孔隙度分别为51.21%和50.37%,与农地的毛管孔隙度(45.62%)显著差异。【结论】退耕还林工程能明显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且混交林对土壤改良效果好于纯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西黄土区 退耕年限 物理性质 土层深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