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回路循环流化床颗粒浓度及循环流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周星龙 程乐鸣 +3 位作者 张俊春 王勤辉 骆仲泱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4,共6页
在六回路循环流化床冷态实验台上,采用差压法和积料法分别测定床内的颗粒浓度分布和物料循环流率,实验研究运行参数对颗粒浓度分布和循环流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六回路CFB颗粒浓度分布与单回路CFB相似,沿炉膛高度呈下浓上稀的分布,... 在六回路循环流化床冷态实验台上,采用差压法和积料法分别测定床内的颗粒浓度分布和物料循环流率,实验研究运行参数对颗粒浓度分布和循环流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六回路CFB颗粒浓度分布与单回路CFB相似,沿炉膛高度呈下浓上稀的分布,炉膛出口区的颗粒浓度和速度决定了物料循环流率。当空截面气速增加时,炉膛出口区的颗粒浓度和速度均增大,六回路的循环流率大幅度增加。当二次风率小于30%时,对颗粒浓度和循环流率影响不大。颗粒浓度和循环流率随静止床高增加而增加。颗粒粒径增大时,密相区颗粒浓度增加,稀相区颗粒浓度减小,循环流率减小。基于炉膛出口区颗粒浓度和颗粒速度计算的循环流率理论值与实验数据比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六回路 颗粒浓度分布 循环流率
下载PDF
方截面循环悬浮床内构件对气固混合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翠苹 李定凯 +1 位作者 吕子安 程从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9-174,共6页
循环悬浮床内固相浓度很低,改善气固混合对增强接触反应、提高脱硫效率起着关键作用。今在过去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方形截面床内构件简单易实现的优点,在床中部安装对称构件,考察对称内构件对两相流动行为的影响。分别从方截面正向、斜向... 循环悬浮床内固相浓度很低,改善气固混合对增强接触反应、提高脱硫效率起着关键作用。今在过去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方形截面床内构件简单易实现的优点,在床中部安装对称构件,考察对称内构件对两相流动行为的影响。分别从方截面正向、斜向上的颗粒浓度分布,讨论了内构件对颗粒轴向返混、径向掺混及截面浓度的作用,分析了构件尺寸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较大尺寸的内构件在适当的表观气速时能够对改善流场中气固混合及提高截面浓度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悬浮床 内构件 颗粒浓度 轴向返混 径向掺混
下载PDF
方截面循环悬浮床内构件对气固混合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翠苹 李定凯 +1 位作者 杨建 吕子安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2-308,共7页
在冷态的方截面烟气脱硫循环悬浮床实验装置中,研究了上升床中部内构件不同安装方式对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结构的影响和气固混合行为的表现。通过实验得到了内构件在几种安装方式的床内轴向颗粒浓度分布和径向上颗粒浓度分布,发现内构件增... 在冷态的方截面烟气脱硫循环悬浮床实验装置中,研究了上升床中部内构件不同安装方式对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结构的影响和气固混合行为的表现。通过实验得到了内构件在几种安装方式的床内轴向颗粒浓度分布和径向上颗粒浓度分布,发现内构件增强了颗粒内循环。大小构件组合并上下交叉安装的方式对提高床密度,改善轴向和径向浓度均匀性发挥了较好作用。这对提高气固混和效率非常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悬浮床 内构件 颗粒浓度 气固混合
下载PDF
喷射凹凸棒土悬浊液对循环流化床燃煤PM_(2.5)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惠超 吴玮 +1 位作者 梁财 曾小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4408-4416,共9页
在循环流化床试验装置上考察尾部烟道喷射凹凸棒土悬浊液情况下燃煤细颗粒物(PM2.5)排放规律。具体为在燃烧温度为900℃,入炉煤粒径为0.6~1.5mm 的条件下,考察悬浊液流量、雾化空气与团聚剂悬浊液的质量比以及凹凸棒添加量等对PM2.... 在循环流化床试验装置上考察尾部烟道喷射凹凸棒土悬浊液情况下燃煤细颗粒物(PM2.5)排放规律。具体为在燃烧温度为900℃,入炉煤粒径为0.6~1.5mm 的条件下,考察悬浊液流量、雾化空气与团聚剂悬浊液的质量比以及凹凸棒添加量等对PM2.5的排放特性影响,同时对细颗粒物的微观形貌及元素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喷射凹凸棒土可以有效降低煤燃烧PM2.5的排放量。随着悬浊液流量和凹凸棒土添加量的增加,PM2.5数量密度和质量浓度均降低,颗粒粒径有从亚微米向超微米转移的趋势。增大雾化空气与团聚剂悬浊液的质量比有利于颗粒物团聚,也使得尾部烟气中PM2.5数量大幅减少。从 PM2.5的粒径分布、形貌分析和元素迁移规律可知,凹凸棒土促进了颗粒物团聚捕集,从而有利于减少PM2.5的排放,实现对其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凹凸棒土 悬浊液 颗粒团聚 PM2.5
下载PDF
循环悬浮床内气固两相流动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翠苹 杨烨 +1 位作者 李定凯 吕子安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0-205,共6页
在截面尺寸为400 mm400 mm的方形截面循环悬浮床冷态实验台架上,以空气为流化介质,平均粒径40 祄的玻璃粉为循环物料,采用双光路光纤密度探头,测量了颗粒浓度随床底部进气结构、顶部结构和内构件等几何结构的不同而变化的规律;在改变表... 在截面尺寸为400 mm400 mm的方形截面循环悬浮床冷态实验台架上,以空气为流化介质,平均粒径40 祄的玻璃粉为循环物料,采用双光路光纤密度探头,测量了颗粒浓度随床底部进气结构、顶部结构和内构件等几何结构的不同而变化的规律;在改变表观气速和循环流率等操作参数的情况下测量了床内颗粒浓度的分布;根据部分测量结果分析了这些因素对边角处颗粒回流效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优化几何结构和选取合理的操作参数都可以提高烟气脱硫循环悬浮床内气固接触反应的脱硫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悬浮床 气固两相流 优化 实验研究 进气结构 顶部帽腔 内构件 操作参数 烟气脱硫
下载PDF
方形截面循环悬浮床内边角效应的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翠苹 李定凯 吕子安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6-62,共7页
 边角效应是方形或矩形截面的循环悬浮床内气固流动结构的重要特点之一。对于烟气脱硫循环悬浮床,减小边壁颗粒层厚度,使床内颗粒径向分布趋向均匀,会有利于气固接触反应,提高脱硫效率。在方形截面循环悬浮床冷态试验台架上,以空气为...  边角效应是方形或矩形截面的循环悬浮床内气固流动结构的重要特点之一。对于烟气脱硫循环悬浮床,减小边壁颗粒层厚度,使床内颗粒径向分布趋向均匀,会有利于气固接触反应,提高脱硫效率。在方形截面循环悬浮床冷态试验台架上,以空气为流化介质,平均粒径40μm的玻璃珠为循环物料,采用双光路光纤浓度测量系统测定了不同轴向高度截面上的径向颗粒浓度分布,分析了床内构件、表观气速和循环流率对边角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对选择操作条件,尤其是合适的循环流率,以及进一步探索改善床内气固流动结构的方向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悬浮床 边角效应 表观气速 循环流率 边壁颗粒层
下载PDF
水煤浆流化-悬浮燃烧锅炉应用床下点火技术的运行特性 被引量:1
7
作者 马玉峰 姜秀民 +1 位作者 万志鹏 秦裕琨 《节能技术》 CAS 2007年第1期3-6,共4页
流化床锅炉的点火方式大致分为床上静态点火、床上流态化点火和床下热烟气流态化点火三种方式。本文所开发的非水冷风室床下热烟气流态化点火方式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燃料消耗少和启动迅速等优点,在水煤浆流化-悬浮燃烧锅炉的启动... 流化床锅炉的点火方式大致分为床上静态点火、床上流态化点火和床下热烟气流态化点火三种方式。本文所开发的非水冷风室床下热烟气流态化点火方式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燃料消耗少和启动迅速等优点,在水煤浆流化-悬浮燃烧锅炉的启动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本文总结了胜利油田10余台水煤浆流化-悬浮燃烧锅炉在启动过程中采用非水冷风室床下热烟气点火技术的运行经验,并探讨了该技术在流化床锅炉启动过程中的应用前景,对同类型锅炉的运行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煤浆 流化床锅炉 流化-悬浮燃烧 床下点火 启动
下载PDF
外循环悬浮床反应器在煤直接液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杨葛灵 兰建华 +1 位作者 王国栋 章序文 《化工装备技术》 CAS 2011年第4期12-14,共3页
对外循环悬浮床反应器在煤液化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循环悬浮床的结构和应用形式,分析了物料在反应器各部分的状态。对循环悬浮床反应器在煤直接液化应用中的问题和前景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煤液化 悬浮床反应器 强制循环 流体力学 多相反应
下载PDF
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4
9
作者 柳青 《广东化工》 CAS 2011年第9期74-75,86,共3页
对国内常见的排放控制技术进行了介绍,针对当前几种成熟的半干法烟气脱硫工艺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它们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出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适合于场地有限的旧电厂改造以及对它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关键词 半干法 循环流化床 喷雾干燥法 气体悬浮吸收法 炉内喷钙脱硫尾部增湿活化法 NID法
下载PDF
气固相法氯化聚氯乙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靖志国 熊新阳 《中国氯碱》 CAS 2013年第9期14-17,共4页
介绍了氯化聚氯乙烯(CPVC)的生产工艺和国内外的生产现状,重点阐述了气固相法合成氯化聚氯乙烯的热引发氯化、光引发氯化和等离子体引发氯化工艺的研究。
关键词 氯化聚氯乙烯 溶剂法 水相悬浮法 气固相法 等离子体 循环流化床反应器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炉膛颗粒浓度分布和循环流率实验研究
11
作者 周棋 刘行磊 +3 位作者 李维成 吴朝刚 岳鹏飞 宋刚 《东方电气评论》 2019年第2期30-34,共5页
在高度为10m循环流化床冷态试验台上,采用差压法和积料法分别测定流化床炉膛颗粒浓度分布和物料循环流率,研究不同颗粒物料、在不同气流速度炉内颗粒浓度分布特性和循环流率规律。研究表明循环流化床颗粒浓度沿炉膛高度方向呈现先急剧... 在高度为10m循环流化床冷态试验台上,采用差压法和积料法分别测定流化床炉膛颗粒浓度分布和物料循环流率,研究不同颗粒物料、在不同气流速度炉内颗粒浓度分布特性和循环流率规律。研究表明循环流化床颗粒浓度沿炉膛高度方向呈现先急剧降低后缓慢减小的规律。对于一定的颗粒物料,炉膛气流速度(截面速度)决定了炉膛稀相区区域物料浓度和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固体物料循环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钛铁矿载氧体 循环灰 颗粒浓度分布 循环流率
下载PDF
The Impact of Bed Temperature on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 between Fluidized Bed and Vertical Rifled Tubes 被引量:1
12
作者 Artur Blaszczuk Wojciech Nowak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5期476-483,共8页
In the present work,the heat transfer study focuses on assessment of the impact of bed temperature on the local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 between a fluidized bed and vertical rifled tubes(38mm-O.D.) in a commercial... In the present work,the heat transfer study focuses on assessment of the impact of bed temperature on the local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 between a fluidized bed and vertical rifled tubes(38mm-O.D.) in a commercial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 boiler.Heat transfer behavior in a 1296t/h supercritical CFB furnace has been analyzed for Geldart B particle with Sauter mean diameter of 0.219 and 0.246 mm.The heat transfer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for the active heat transfer surface in the form of membrane tube with a longitudinal fin at the tube crest under the 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CFB boiler.A heat transfer analysis of CFB boiler with detailed consideration of the bed-to-wall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heat transfer mechanisms inside furnace chamber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mechanistic heat transfer model based on cluster renewal approach.The predicted values of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are compared with empirical correlation for CFB units in large-sca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uster renewal approach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bed temperature suspension density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原文传递
75t/h 水冷方型分离器循环流化床燃烧室浓度分布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建胜 吕俊复 +6 位作者 金晓钟 张继锋 陆肖马 刘青 邢兴 白泉 岳光溪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1-14,共4页
针对75t/h水冷方型分离器循环流化床锅炉,利用自行设计的测试方法进行了炉内燃烧室不同位置的局部固体悬浮浓度的测量,确定了燃烧室近壁区沿高度方向及截面方向物料浓度分布,分析了测量结果,并根据测量结果,发展了炉内局部物... 针对75t/h水冷方型分离器循环流化床锅炉,利用自行设计的测试方法进行了炉内燃烧室不同位置的局部固体悬浮浓度的测量,确定了燃烧室近壁区沿高度方向及截面方向物料浓度分布,分析了测量结果,并根据测量结果,发展了炉内局部物料浓度的计算模型。这个模型对于该炉的容量放大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伦床锅炉 固体悬浮浓度 浓度分布 燃烧室
原文传递
循环流化床锅炉变工况下的传热系数计算 被引量:6
14
作者 马素霞 杨献勇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04-707,共4页
为了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变工况下传热计算的精度,克服现有的关于炉内平均传热系数模型的不确定性,针对75 t/h循环流化床锅炉,依据在大量变工况试验的基础上所获得的不同负荷下沿炉膛高度的固体物料浓度分布,建立了变工况下分三区计算的... 为了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变工况下传热计算的精度,克服现有的关于炉内平均传热系数模型的不确定性,针对75 t/h循环流化床锅炉,依据在大量变工况试验的基础上所获得的不同负荷下沿炉膛高度的固体物料浓度分布,建立了变工况下分三区计算的传热模型。该传热模型正确反映了炉膛上部过渡区和稀相区平均固体物料浓度随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主导因素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依据三区传热模型计算的各区温度与试验运行值在各个工况下都吻合较好,该结果为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动态特性研究和仿真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床锅炉 变工况 传热系数 物料浓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