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se of the impedance threshold device i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Theano D Demestiha Ioannis N Pantazopoulos Theodoros T Xanthos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0年第2期19-26,共8页
Although approximately one million sudden cardiac deaths occur yearly in the US and Europe,cardiac arrest (CA)remains a clinical condition still characterized by a poor prognosis.In an effort to improve the cardio- pu... Although approximately one million sudden cardiac deaths occur yearly in the US and Europe,cardiac arrest (CA)remains a clinical condition still characterized by a poor prognosis.In an effort to improve the 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technique,the 2005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Guidelines for CPR gave the impedance threshold device(ITD)a Class IIa recommendation.The AHA recommendation means that there is strong evidence to demonstrate that ITD enhances circulation,improves hemodynamics and increases the likelihood of resuscitation in patients in CA.During standard CPR,venous blood return to the heart relies on the natural elastic recoil of the chest which creates a transient decrease in intrathoracic pressure.The ITD further decreases intrathoracic pressure by preventing respiratory gases from entering the lungs during the decompression phase of CPR. Thus,although ITD is placed into the respiratory circuit it works as a circulatory enhancer device that provides its therapeutic benefit with each chest decompression. The ease of use of this device,its ability to be incor- porated into a mask and other airway devices,the absence of device-related adverse effects and few requirements in additional training,suggest that ITD may be a favorable new device for improving CPR efficiency.Since the literature is short of studies with clinically meaningful outcomes such as neurological outcome and long term survival,further evidence is still nee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ORONARY PERFUSION pressure Impedance threshold device 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Survival
下载PDF
深圳推广实施UDI促“三医联动”新发展的实践思考
2
作者 孙勇 《中国医药导刊》 2024年第5期489-493,共5页
自2019年以来,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推广应用工作正在全国范围内分阶段、分步骤实施。深圳市先行先试,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要求落实相关工作,在UDI政策、标准、技术和应用等多个层面进行了探索,以标准先行、行业宣贯、企业培训... 自2019年以来,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推广应用工作正在全国范围内分阶段、分步骤实施。深圳市先行先试,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要求落实相关工作,在UDI政策、标准、技术和应用等多个层面进行了探索,以标准先行、行业宣贯、企业培训、平台应用全方位建设医疗器械追溯体系,UDI的推广实施已取得实质性成效。深圳市形成“一个平台支撑,两个端口发力,三个部门联动,四个标准指引”的工作模式,搭建全省首个UDI追溯平台并于2021年10月14日正式上线启用,以UDI编码为关键信息,采集医疗器械的生产、流通和临床使用信息,为落地实施UDI工作提供技术支撑、精准监管和智慧监管。该平台现已通过数据接口等方式采集了来自深圳400余家制造商的8万多种产品(UDI-DIs),深圳30余家甲级三级医院的100余万条临床患者使用信息。目前,深圳市正以UDI追溯平台作为推动UDI实施工作的实际“抓手”,有序扩大UDI实施企业范围,增加医疗机构试点,丰富数据对接方式。本研究总结了深圳市UDI推广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和方法,梳理了深圳市推广UDI实施的成效做法,旨在以推广UDI工作为契机,形成推动“三医联动”应用示范效应和可复制的经验总结,为全面实现深圳市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精准追溯和深圳市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 深圳市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追溯平台 三医联动 全生命周期监管 数据对接
下载PDF
微创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的体外循环管理1例报告
3
作者 李天宝 徐鹭鹭 +5 位作者 张力 孟擎擎 梁杰贤 吴敏 黄劲松 周成斌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4期305-307,共3页
左心室辅助装置(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LVAD)是救治终末期心衰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1-2]。传统LVAD植入术需要在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心脏停跳下完成手术。随着微创心脏外科的发展及第三代心室辅助装置(ve... 左心室辅助装置(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LVAD)是救治终末期心衰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1-2]。传统LVAD植入术需要在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心脏停跳下完成手术。随着微创心脏外科的发展及第三代心室辅助装置(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VAD)的小型化,导致新的植入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同微创LVAD植入手术相配合的ECC技术也随之相应的有所变化。现总结1例微创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的ECC管理经验,以供临床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心脏外科 左心室辅助装置 体外循环
下载PDF
基于阻抗优化的电缆环流抑制装置参数设计
4
作者 陈晓儒 黄龙毅 +3 位作者 杨明嘉 赖胜杰 池梓斌 夏成军 《电气传动》 2024年第4期89-96,共8页
针对现有高压电缆金属护套环流抑制装置投入和退出缺乏灵活性,确定抑制阻抗数值时未考虑护套感应电压超标、功率损耗过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能根据现场情况对护套环流抑制阻抗进行动态投入或退出的环流抑制装置。首先,阐述了该抑制装置... 针对现有高压电缆金属护套环流抑制装置投入和退出缺乏灵活性,确定抑制阻抗数值时未考虑护套感应电压超标、功率损耗过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能根据现场情况对护套环流抑制阻抗进行动态投入或退出的环流抑制装置。首先,阐述了该抑制装置的结构和动作流程;接着分析了抑制阻抗分别为纯电阻、纯电感和电阻电感组合三种类型时护套环流、感应电压和护套损耗的变化特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优化模型求解满足护套环流和感应电压要求时使功率损耗最小的最佳阻抗值,基于最佳阻抗值对晶闸管等元件的参数进行配置。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得到满足工程要求的电缆抑制阻抗最优值,实现良好的环流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电缆 护套环流 抑制装置 最佳阻抗 优化模型 参数配置
下载PDF
陆海机抽油气井的井下循环开启装置研究
5
作者 王俊峰 刘金海 +3 位作者 王璐瑶 窦树霞 余焱群 尚尊轩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4年第2期34-37,共4页
有杆泵排采是陆海油气井生产的主流工艺技术,但是埋泵、卡泵时有发生。基于不动管柱实现作业之间切换的理念,开发了井下循环开启装置。井下循环开启装置采用全机械结构设计,能更广泛地适应油气井复杂的生产和作业工况;通过滑套旋转机构... 有杆泵排采是陆海油气井生产的主流工艺技术,但是埋泵、卡泵时有发生。基于不动管柱实现作业之间切换的理念,开发了井下循环开启装置。井下循环开启装置采用全机械结构设计,能更广泛地适应油气井复杂的生产和作业工况;通过滑套旋转机构实现井筒空间启闭间的切换,采用立柱锁死机构实现井底封井的目的;生产作业时极值工况下总水头损失0.818m,损失较小,表明流道通畅,结构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抽油气井 井下工具 循环开启装置 滑套旋转机构
下载PDF
有轨电车地面充电装置内循环散热系统优化方案
6
作者 陈修强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0-202,211,共4页
[目的]为解决现有有轨电车地面充电装置存在外壳防护性能不稳定、散热系统装置复杂、散热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有轨电车地面充电装置内循环散热系统。[方法]介绍了地面充电装置的组成及散热原理,分析了其散热效率低的原因;针对密闭... [目的]为解决现有有轨电车地面充电装置存在外壳防护性能不稳定、散热系统装置复杂、散热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有轨电车地面充电装置内循环散热系统。[方法]介绍了地面充电装置的组成及散热原理,分析了其散热效率低的原因;针对密闭柜体整体内循环的散热系统,介绍了内循环散热系统优化方案,利用FLOTHERM仿真软件对原方案与优化方案散热系统的风速及温升情况进行对比,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及结论]基于空调冷却整体内循环的散热系统无法有效解决大功率高热损耗集中发热器件的散热问题,这与制冷系统的制冷量大小无关,而与散热系统的风道回路有关。所提内循环散热系统优化方案在空调出风口、电抗器及空调回风口之间形成闭环风道回路,大幅降低了大功率集中发热器件的温升,有效提升了散热系统的散热性能,优化后充电装置中的电抗器温升降低约20.1%。所提优化方案能够满足内循环散热系统的温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轨电车 充电装置 内循环散热系统
下载PDF
焦化企业循环氨水余热利用的工程实践
7
作者 赵栓柱 戴成武 闻晓今 《煤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46-48,73,共4页
针对迁安中化采用蒸汽作为采暖热源存在的暖气组温度高、风险大,蒸汽浪费等问题,进行了循环氨水余热利用项目改造,通过设计循环氨水采暖换热器,采用采暖水闭式循环,增加自动监测及补水系统等措施,用循环氨水替代原有蒸汽供部分区域采暖... 针对迁安中化采用蒸汽作为采暖热源存在的暖气组温度高、风险大,蒸汽浪费等问题,进行了循环氨水余热利用项目改造,通过设计循环氨水采暖换热器,采用采暖水闭式循环,增加自动监测及补水系统等措施,用循环氨水替代原有蒸汽供部分区域采暖,提高了采暖的安全性,实现了节能减排,每年节约蒸汽费用129.6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循环氨水 蒸汽 余热利用 换热器 循环泵 补充水装置
下载PDF
非隔离型低压柔性互联装置的低频地线环流产生机理及抑制策略
8
作者 袁宇波 刘瑞煌 +3 位作者 史明明 雷家兴 刘利国 张宸宇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965-3973,I0101,共10页
柔性互联装置是实现低压配电网潮流优化和新能源高效消纳的关键装备,有必要去除隔离变压器以提高效率和功率密度。但实际运行中面临严重的地线环流问题,恶化装置电能质量和安全稳定运行能力。为此,建立了低压配电网直接接地和变流器调... 柔性互联装置是实现低压配电网潮流优化和新能源高效消纳的关键装备,有必要去除隔离变压器以提高效率和功率密度。但实际运行中面临严重的地线环流问题,恶化装置电能质量和安全稳定运行能力。为此,建立了低压配电网直接接地和变流器调制算法影响下非隔离型柔性互联装置地线环流分析数学模型,揭示了变流器共模电压注入、电网运行工况差异产生基波和三次谐波地线环流的机理。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种闭环抑制方法,通过比例–多模谐振控制器对地线环流进行闭环控制,并通过改进的载波调制算法在逆变侧各桥臂中注入附加的共模电压信号,以维持双侧变流器的共模电压平衡,进而消除低频地线环流。控制器在环的半实物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控制策略后,不同电网工况下非隔离型柔性互联装置的低频地线环流均得到充分抑制,有效提升了装置的电能质量和运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互联装置 无隔离变压器 地线环流 共模电压 三相四桥臂变流器
下载PDF
循环水泵出口管道伸缩节不当设置情况剖析
9
作者 徐衍丰 《化工与医药工程》 CAS 2024年第4期54-58,共5页
循环水泵是一种以机械方式实现的流体输送装置,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循环水的输送、加压、循环和过滤等工作。循环水泵进出口管道上设置柔性装置来吸收沉降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布置方式,其中以非金属膨胀节或套筒式伸缩节最为常见,但是伸... 循环水泵是一种以机械方式实现的流体输送装置,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循环水的输送、加压、循环和过滤等工作。循环水泵进出口管道上设置柔性装置来吸收沉降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布置方式,其中以非金属膨胀节或套筒式伸缩节最为常见,但是伸缩节不当设置经常会对装置安全运行产生影响,甚至发生事故。文章针对某石化装置现场循环水泵出口管道伸缩节不当设置发生的问题进行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泵 伸缩节 石化装置
下载PDF
循环氢压缩机干气密封带液现象分析及应对措施
10
作者 程欣浩 《化工管理》 2024年第2期120-123,共4页
干气密封带液现象是在加氢装置循环氢压缩机中经常出现的故障之一。这一现象已经成为制约循环氢压缩机长周期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由于干气密封系统的昂贵价格以及循环氢压缩机在加氢装置中的关键性,减少和避免带液现象对于保护干气密... 干气密封带液现象是在加氢装置循环氢压缩机中经常出现的故障之一。这一现象已经成为制约循环氢压缩机长周期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由于干气密封系统的昂贵价格以及循环氢压缩机在加氢装置中的关键性,减少和避免带液现象对于保护干气密封尤为关键。文章旨在通过对带液故障产生原因的详细分析,提出能够改善此类问题的一些解决方案。文章将分析加氢装置中的工艺条件和操作参数,探究带液现象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原因,提出了相对应的一系列应对措施,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和控制带液现象,保护干气密封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氢压缩机 干气密封 加氢装置 带液
下载PDF
水压试验集成设备的开发研制
11
作者 孙秋艳 王行洲 +1 位作者 王浩 闫伟 《机电工程技术》 2024年第6期52-55,共4页
水冷式电力电子产品以去离子水为冷却介质,产品多应用于高电压场合,对产品流道洁净度、密封性要求高;产品内部核心散热器模块内存在密布毛细流道,压力试验过程中的残留水结冰膨胀容易造成流道破裂导致散热器渗水,影响产品使用安全。对... 水冷式电力电子产品以去离子水为冷却介质,产品多应用于高电压场合,对产品流道洁净度、密封性要求高;产品内部核心散热器模块内存在密布毛细流道,压力试验过程中的残留水结冰膨胀容易造成流道破裂导致散热器渗水,影响产品使用安全。对水压试验设备在运行中出现的管路内残留水结冰导致管路无法使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原因为管道残留水无法排空。为此开发研制了一款水压试验集成设备,并进行试验验证,解决了流道和管路系统内部杂质的清洗问题和水压试验后管路系统残留水排空的问题。通过调研水压试验过程和试验项目参数,开发研制对应配置要求、系统组成的装置,压力试验设备主要由循环水系统、吹扫系统等组成,循环水系统可以供给待测品进行冲洗,吹扫系统主要用于保压后的排水。整体的试验过程主要分冲洗-保压-泄压-吹扫,试验具有动压测试功能,可对待测品进行动压测试。通过试验前后的数据对比,水压试验集成设备解决了流道和管路系统内部杂质的清洗问题,同时解决了水压试验后管路系统残留水排空的问题,满足了水冷产品的试验需求,试验效率提升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设备 水压试验 水循环管路 进气管路
下载PDF
空分氮循环压缩机组控制研究
12
作者 王元品 杨跃 张瑞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153-158,共6页
为解决空分氮循环压缩机组运行波动过程中的问题,介绍了横河CENTUM CS3000集散控制系统、Tricon TS3000系统平台对林德空分C1461机组的控制及防喘振;结合控制系统、现场仪表及执行单元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措施,通过技术改造,全面解决了稳... 为解决空分氮循环压缩机组运行波动过程中的问题,介绍了横河CENTUM CS3000集散控制系统、Tricon TS3000系统平台对林德空分C1461机组的控制及防喘振;结合控制系统、现场仪表及执行单元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措施,通过技术改造,全面解决了稳定性问题,为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对同类型装置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分装置 氮循环压缩机 集散控制系统 压缩机综合控制 防喘振控制
下载PDF
反循环灌注桩卵石层大粒径石钻进施工技术
13
作者 张立国 《建筑技术开发》 2024年第3期43-45,共3页
南京江北新区研创园芯片之城科创基地项目一期01~09地块钻孔灌注桩施工,根据现场地质特性,设计出一种即可切削钻进,又可将较大卵石收纳清出桩孔的替换反循环常规钻头的新型改良钻头,有效解决了反循环钻机在穿越卵石层钻进及清渣困难、... 南京江北新区研创园芯片之城科创基地项目一期01~09地块钻孔灌注桩施工,根据现场地质特性,设计出一种即可切削钻进,又可将较大卵石收纳清出桩孔的替换反循环常规钻头的新型改良钻头,有效解决了反循环钻机在穿越卵石层钻进及清渣困难、大卵石卡钻等问题,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了施工质量,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技术在厚大卵石地层桩机钻进、清渣施工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循环钻进技术 灌注桩 大粒石掏渣装置
下载PDF
老年脑出血患者空气波气压治疗仪治疗作用及对四肢血液循环的影响
14
作者 姚梦丝 梁精敏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7期79-81,共3页
目的 探讨空气波气压治疗仪对老年脑出血(CH)治疗效果及四肢血液循环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68例老年CH患者,奇偶数均分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用药物治疗,观察组用空气波气压治疗仪(AWPTI)。分析上下肢血流动... 目的 探讨空气波气压治疗仪对老年脑出血(CH)治疗效果及四肢血液循环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68例老年CH患者,奇偶数均分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用药物治疗,观察组用空气波气压治疗仪(AWPTI)。分析上下肢血流动力学、脑血管功能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上下肢血流动力学、脑血管流速、脑血管流量、神经传导速度均比对照组高(P <0.05);血管外周阻力、动态阻力、炎性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均比对照组低(P <0.05)。结论 对老年CH患者行AWPTI治疗,可改变肢体血流动力学,调节炎症状态,促进血脑屏障修复,保护脑血管及神经功能,减少血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波气压治疗仪 老年脑出血 四肢血液循环 脑血管功能 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一种改进自循环与过滤型PVC垂直绿化装置
15
作者 章浩龙 汪思齐 +2 位作者 沓志芹 邓田健 陈嘉辉 《中国高新科技》 2024年第10期141-143,共3页
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人们见证了城市热岛效应、雾霾和内涝等多种环境问题的出现。面对这些日益加剧的城市问题,人们对城市生活的环境品质产生了更深的关注,从而使“森林城市”成为热议的话题。都市绿意是都市居民追求的健康生活环境... 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人们见证了城市热岛效应、雾霾和内涝等多种环境问题的出现。面对这些日益加剧的城市问题,人们对城市生活的环境品质产生了更深的关注,从而使“森林城市”成为热议的话题。都市绿意是都市居民追求的健康生活环境的关键,它不仅能提供宜人的生态氛围,还能实现建筑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例如:墙面绿化、河岸植被、立交绿地、阳台、绿色屋顶和室内植物等。当前,为了解决以上这些生态环境修复、城市人均用地紧缩等问题,为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人的居住空间,垂直绿化受到广泛关注。文章进行改进设计,提出一种改进自循环与过滤型PVC垂直绿化装置,能够过滤植物和土壤带来的淤塞问题,改善植物生长环境,对垂直绿化领域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绿化 生态环境 自循环 过滤 装置
下载PDF
水汽液化回收装置在柔性直流换流站阀外冷水自动化控制研究
16
作者 丁杰峰 成川 佘明锐 《自动化与仪表》 2024年第6期35-39,共5页
柔性直流换流站阀外冷水温度,直接影响换流站的电能转换效果,为此,该文提出水汽液化回收装置在柔性直流换流站阀外冷水自动化控制方法。主循环泵将换流阀内升温的冷却水传输至冷却塔的换热盘管内,采用喷淋泵将喷淋池内水体喷洒至换热盘... 柔性直流换流站阀外冷水温度,直接影响换流站的电能转换效果,为此,该文提出水汽液化回收装置在柔性直流换流站阀外冷水自动化控制方法。主循环泵将换流阀内升温的冷却水传输至冷却塔的换热盘管内,采用喷淋泵将喷淋池内水体喷洒至换热盘管表面,利用水汽液化回收装置,回收蒸发形成的水汽,通过主循环泵将降温后的冷却水传输至换流阀内,形成阀外冷水自动化循环控制。实验证明,该方法可有效自动化控制换流阀进水温度,且超调量较小,可有效降低喷淋水量,节约水资源,同时能够有效控制主循环泵的自动切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液化 回收装置 柔性直流换流站 阀外冷水 自动化控制 主循环泵
下载PDF
丙烯腈装置换热器泄漏对循环水系统的影响及处理方法
17
作者 江丽艳 刘喆 刘向毅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24年第8期58-62,共5页
为了给循环水系统的管理提供数据、积累经验,减少换热器泄漏对系统的影响,针对丙烯腈装置换热器物料泄漏对循环水系统运行造成的不利影响、水质变化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实践证明,生产装置有机物料泄漏对循环水系统的影... 为了给循环水系统的管理提供数据、积累经验,减少换热器泄漏对系统的影响,针对丙烯腈装置换热器物料泄漏对循环水系统运行造成的不利影响、水质变化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实践证明,生产装置有机物料泄漏对循环水系统的影响最大,微生物难以控制,二种非氧化杀菌剂交替使用、氧化性杀菌剂漂白水和弱氧化溴基杀菌剂威克溴配合使用,杀菌效果良好。因常规手段查漏困难,故引进先进的查漏技术和仪器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装置 泄漏 循环水系统 处理方法
下载PDF
A titanium dioxide nanorod array as a high-affinity nano-bio interface of a microfluidic device for efficient capture of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被引量:3
18
作者 Jichuan Qiu Kun Zhao +7 位作者 Linlin Li Xin Yu Weibo Guo Shu Wang Xiaodi Zhang Caofeng Pan Zhong Lin Wang Hong Liu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3期776-784,共9页
Nanomaterials show promising opportunities to address clinical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capture of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 via the high surface area-to-volume ratio and high affinity for biological cell... Nanomaterials show promising opportunities to address clinical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capture of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 via the high surface area-to-volume ratio and high affinity for biological cells. However, how to apply these nanomaterials as a nano-bio interface in a microfluidic device for efficient CTC capture with high specificity remains a challenge. In the present work, we first found that a titanium dioxide (TiO2) nanorod array that can be conveniently prepared on multiple kinds of substrates has high affinity for tumor cells. Then, the TiO2 nanorod array was vertically grown on the surface of a microchannel with hexagonally patterned Si micropillars via a hydrothermal reaction, forming a new kind of a micro-nano 3D hierarchically structured microfluidic device. The vertically grown TiO2 nanorod array was used as a sensitive nano-bio interface of this 3D hierarchically structured microfluidic device, which showed high efficiency of CTC capture (76.7% ± 7.1%) in an artificial whole-blood sam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nanorod array circulating tumor cell microfluidic device nano-bio interface 3D hierarchical structure
原文传递
Utilizing a microfluidic device to enrich and fluorescently detect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19
作者 Ya-Nan Chang Mingyi Zhang +3 位作者 Juan Li Kui Chen Weihong Gu Gengmei Xing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7期453-455,共3页
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are cancer cells that have propagated from primary tumor sites,spreading into the bloodstream as the cellular origin of fatal metastasis,and to secondary tumor sites.Capturing and analyzin... 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are cancer cells that have propagated from primary tumor sites,spreading into the bloodstream as the cellular origin of fatal metastasis,and to secondary tumor sites.Capturing and analyzing CTCs is a kind of‘‘liquid biopsy'of the tumor that provides information about cancer changes over time and tailoring treatment[1].CTC enrichment and detection remains technologically challenging due to their extremely low concent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DS CELL LINE MCF Utilizing a microfluidic device to enrich and fluorescently detect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原文传递
管道式微孔增氧装置的增氧性能研究
20
作者 管崇武 单建军 +2 位作者 宋红桥 吴凡 陈石 《渔业现代化》 CSCD 2023年第2期25-31,共7页
为了评价不同进气量和进气压力对管道式微孔增氧装置增氧性能的影响,参照SC/T 6051—2011《溶氧装置性能试验方法》中的标准测试方法,在3个进气压力条件下开展不同进气量的室内清水增氧试验。结果显示:在相同进气量条件下,降低进气压力... 为了评价不同进气量和进气压力对管道式微孔增氧装置增氧性能的影响,参照SC/T 6051—2011《溶氧装置性能试验方法》中的标准测试方法,在3个进气压力条件下开展不同进气量的室内清水增氧试验。结果显示:在相同进气量条件下,降低进气压力可取得较好的增氧性能;在相同进气压力条件下,装置的氧质量转移系数和增氧能力随着进气量增大而增大,氧利用率和动力效率则呈下降趋势,但在进气压力为0.2 MPa时,其氧利用率和动力效率下降幅度较缓。综合考虑增氧能力和运行能耗等因素,装置的进气参数可设置为进气压力0.2 MPa、进气量0.064~0.081m^(3)/h,在该条件下增氧能力达到29.79~34.36 g/h,氧利用率达到29.83%~32.32%,动力效率达到7.67~8.31 kg/(kW·h)。研究表明,进气量对装置的增氧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合理控制进气量对于提高增氧性能、降低增氧装置能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式微孔增氧装置 增氧性能 进气量 氧利用率 循环水养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