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旋髂浅动脉及其各主要分支为血管蒂的游离皮瓣在四肢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1
作者 陈楚 郭亮 +6 位作者 刘晖 蓝贤峰 林世备 吴昊 赖天 邹可安 吴学军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43-146,167,共5页
目的探讨以旋髂浅动脉及其各主要分支为血管蒂的游离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18年12月-2022年6月收治的25例四肢创面采用以旋髂浅动脉为血管蒂的游离皮瓣修复,并分析病例的临床解剖和应用。结果24例皮瓣成活,1例术后1 d发... 目的探讨以旋髂浅动脉及其各主要分支为血管蒂的游离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18年12月-2022年6月收治的25例四肢创面采用以旋髂浅动脉为血管蒂的游离皮瓣修复,并分析病例的临床解剖和应用。结果24例皮瓣成活,1例术后1 d发生动脉危象,探查后皮瓣坏死。9例因皮瓣外形臃肿,于术后3个月进行皮瓣整形。术中旋髂浅动脉的解剖结果:22例发源于股动脉,1例源于旋髂深动脉,2例源于股深动脉。25例均存在深、浅支,其中2例旋髂浅动脉的浅支和旋髂浅动脉的主干分别从源动脉发出(深、浅支不共干),其余深、浅支均共干。结论旋髂浅动脉主要分支为浅支、深支、降支,浅、深支恒定出现,降支存在少数缺如。三支分支均可做为皮瓣的血管蒂,但各具有其解剖及应用特点,在临床工作中,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髂浅动脉 分支 游离皮瓣 解剖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罕见异常起源的左回旋支急性闭塞1例
2
作者 李涛 程振业 +3 位作者 李学香 张俊杰 王鑫 张伟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12-115,共4页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是心血管疾病中罕见的临床表现。其中,左回旋支的异常起源占全部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0.022%~0.024%。而左回旋支异常起源合并急性闭塞的病例则更为罕见。术中及时制订有效的寻找异常开口的策略和方法对完成介入治疗非常...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是心血管疾病中罕见的临床表现。其中,左回旋支的异常起源占全部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0.022%~0.024%。而左回旋支异常起源合并急性闭塞的病例则更为罕见。术中及时制订有效的寻找异常开口的策略和方法对完成介入治疗非常重要。本病例报道1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罕见左回旋支异常起源于无冠窦且左回旋支急性闭塞导致心肌梗死。患者突发胸痛入院,心电图提示下壁、后壁ST段抬高。急行冠状动脉造影示仅见左主干及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血流分级Ⅲ级),而未见左回旋支。左右冠窦内均未发现左回旋支。于升主动脉根部非选择造影,最后于无冠窦内发现开口异常的左回旋支。本病例针对异常起源左回旋支常见部位、寻找异常开口的策略、方法及介入治疗等方面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回旋支异常起源 无冠窦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NSTEMI靶血管为左回旋支与右冠状动脉患者心电图特征的差异及意义
3
作者 韩星 杨亚攀 +1 位作者 申媛媛 范立华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4期2021-202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靶血管为左回旋支(LCX)与右冠状动脉(RCA)患者心电图特征的差异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88例靶血管为LCX NSTEMI患者(LCX组)与70例靶血管为RCA...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靶血管为左回旋支(LCX)与右冠状动脉(RCA)患者心电图特征的差异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88例靶血管为LCX NSTEMI患者(LCX组)与70例靶血管为RCA NSTEMI患者(RCA组)纳入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心电图特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心电图特征对靶血管定位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CA组患者STⅠ降低、STⅢ↑>STⅡ↑、(ΣSTV_(1)~V_(3)↓/ΣSTⅡ、Ⅲ、aVF↑)≤1、STV4R升高患者占比分别为80.00%、92.86%、92.86%、45.71%,明显高于LCX组的26.14%、38.64%、51.14%、6.82%,STⅠ等电线、STⅡ↑>STⅢ↑、STV4R降低、V_(7)~V_(9)导联QRS波终末扭曲患者占比分别为20.00%、5.71%、2.86%、5.71%,明显低于LCX组的70.45%、60.23%、31.82%、53.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心电图各特征联合鉴别诊断LCX和RCA靶血管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7(95%CI:0.850~0.947),其敏感度为94.25%,特异度为87.14%,优于各特征单独鉴别诊断价值(P<0.05)。结论心电图特征为STⅠ降低、STⅢ↑>STⅡ↑、(ΣSTV_(1)~V_(3)↓/ΣSTⅡ、Ⅲ、aVF↑)≤1、STV4R升高对判断NSTEMI靶血管为RCA具有一定价值,STⅠ等电线、STⅡ↑>STⅢ↑、STV4R降低、V_(7)~V_(9)导联QRS波终末扭曲对判断NSTEMI靶血管为LCX具有一定价值,联合应用可作为临床鉴别诊断LCX与RCA靶血管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靶血管 左回旋支 右冠状动脉 心电图
下载PDF
双侧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联合移植修复巨大胸壁缺损
4
作者 于峻懿 宋达疆 +7 位作者 李赞 周波 吕春柳 唐园园 易亮 罗振华 张锐 杨丽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5-559,共5页
目的总结双侧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联合移植修复肿瘤根治术后遗留大面积胸壁全层缺损的疗效和经验。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使用双侧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联合钛合金支架或骨水泥重建完成22例胸壁全层重建术,患者胸壁缺损面积为300~700... 目的总结双侧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联合移植修复肿瘤根治术后遗留大面积胸壁全层缺损的疗效和经验。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使用双侧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联合钛合金支架或骨水泥重建完成22例胸壁全层重建术,患者胸壁缺损面积为300~700 cm^(2)(中位面积360 cm^(2)),共设计切取44块肌皮瓣,其中皮肤面积(173.55±67.78)cm^(2),肌瓣面积(158.68±94.93)cm^(2)。将皮瓣转移至胸壁缺损处,动脉行端-端吻合,根据可用受区动脉数量,采取外增压或内增压的方式重建2块肌皮瓣动脉血运。吻合静脉时,根据血管蒂及受区静脉数量与形态,采取不同的吻合策略。结果肌皮瓣全部存活,其中1块肌皮瓣远端部分坏死,清创后创面愈合。双侧大腿供区伤口全部顺利愈合,遗留线性瘢痕。术后随访6~36月,平均(18.27±8.62)月,所有患者未见局部复发,1例乳腺癌患者出现骨转移。重建胸壁质地良好,患者呼吸无明显异常,双下肢肌力、关节活动正常,患者满意度高。结论双侧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联合移植能很好地覆盖胸壁缺损,根据不同的血管解剖特点切取肌皮瓣能最大程度保护供区功能,是行胸壁重建术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肌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血管吻合 胸壁修复
下载PDF
回旋支急性闭塞心电图表现及相关临床表现和病变血管特点
5
作者 文传辉 刘阳贵 +2 位作者 李北方 刘飞 李勇 《广州医药》 2024年第3期279-283,共5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回旋支急性闭塞的心电图表现及相关临床表现和病变血管特点。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3年6月在鹤壁市人民医院诊治的回旋支闭塞引起急性心肌梗死46例,检测与调查患者的心电图表现、相关临床表现、病变血管特点,随访患者的... 目的探讨与分析回旋支急性闭塞的心电图表现及相关临床表现和病变血管特点。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3年6月在鹤壁市人民医院诊治的回旋支闭塞引起急性心肌梗死46例,检测与调查患者的心电图表现、相关临床表现、病变血管特点,随访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在46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判断为近中段闭塞23例(近中段组),远段闭塞23例(远段组)。近中段组与远段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中段组的心电图特征中的ST V1~V3压低、STⅡ、Ⅲ、aVF抬高、STⅡ、Ⅲ、aVF压低、TV2>TV5、STⅠ~aVL压低、STⅠ~aVL抬高、ST V7~V9抬高等占比分别为60.87%、47.83%、8.70%、43.48%、69.57%、17.39%、60.87%,远段组的占比分别为4.35%、82.61%、0%、17.39%、30.43%、8.70%、60.87%;近中段组与远段组心电图表现有相似处及各自特征。所有患者随访至2023年8月1日,近中段组与远段组的平均随访时间为(32.69±4.20)个月与(32.92±3.28)个月,近中段组与远段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心电图对近中段回旋支急性闭塞患者的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793(95%CI:0.678~0.914,P=0.000),灵敏度为78.22%,特异度为81.91%。结论心电图在急性梗死患者的应用能辅助判定梗死相关动脉回旋支状况,可辅助判断患者的梗死部位,对患者的预后评估也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回旋支急性闭塞 急性心肌梗死 病变血管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下载PDF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比较
6
作者 华振 荆银磊 +1 位作者 戴炜 赵卓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0期1638-1642,共5页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移植分别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94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移植分别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94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A组47例接受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其中男24例、女23例,年龄(53.26±11.52)岁,创面范围4.2 cm×5.4 cm~8.3 cm×10.2 cm,病变部位分布为足背15例、足踝18例、足跟14例;B组47例接受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移植,其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51.34±10.89)岁,创面范围3.5 cm×4.5 cm~7.5 cm×9.5 cm,病变部位分布为足背17例、足踝16例、足跟14例;两组术前均行封闭负压引流清创。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创面愈合情况、创面生长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皮瓣感觉功能、行走能力[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评估]。采用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结果治疗后6个月,A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97.87%(46/47)比87.23%(4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9,P=0.049);A组创面愈合时间(28.98±4.49)d、住院时间(18.98±5.36)d、肉芽组织形成时间(21.58±4.22)d,均短于B组的(31.38±4.76)d、(22.38±6.42)d、(23.65±4.5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后1个月创面VEGF(113.13±12.82)ng/L、bFGF(70.08±6.87)ng/L、TGF-β1(9.08±0.91)μg/L,均高于B组的(102.35±13.11)ng/L、(65.33±6.37)ng/L、(8.09±0.83)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皮瓣外观总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2,P=0.399),A组皮瓣感觉功能正常率高于B组[61.7%(29/47)比40.42%(1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7,P=0.039);A组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情况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513,P=0.033)。结论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优于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移植,创面愈合速度快,较大程度地恢复了患者的肢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组织瓣 移植 封闭负压引流
下载PDF
旋股外侧血管升支臀中肌支的解剖学观测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振光 张发惠 +3 位作者 徐达传 谭金海 郑和平 陶圣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08-409,共2页
目的 :为切取旋股外侧动脉升支含双营养支的髂骨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6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 ,重点观测旋股外侧动脉升支臀中肌支的走行、分支和分布。结果 :臀中肌支入肌点距髂前上棘平面下方约 5cm ,入肌... 目的 :为切取旋股外侧动脉升支含双营养支的髂骨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6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 ,重点观测旋股外侧动脉升支臀中肌支的走行、分支和分布。结果 :臀中肌支入肌点距髂前上棘平面下方约 5cm ,入肌后臀中肌支主干与纵轴呈 35°~ 40°夹角行向髂骨后上方 ,沿途分出诸升支以第一升支为优势支。结论 :设计旋股外侧动脉升支含双营养支髂骨瓣的改良术式 ,具有手术操作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解剖学 骨瓣 旋股外侧动脉升支 髂嵴支 臀中肌支
下载PDF
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修复股骨头、颈的解剖及其应用 被引量:31
8
作者 陈振光 罗维富 +7 位作者 彭建强 余国荣 蔡林 窦忠新 陈秀清 张发惠 徐达传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33-235,共3页
通过60侧解剖标本观测了供应大转子后部的应供来源.我们设计了以旋股内侧动脉深支或臀下动脉吻合支为血管蒂的大转子骨瓣转位植骨以修复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已施行20例均取得良好的近期效果.
关键词 大转子 骨瓣 股骨头 解割
下载PDF
孤立性回旋支病变的临床特点及介入治疗 被引量:2
9
作者 袁晋青 李卫菊 +10 位作者 张芬芳 高润霖 陈纪林 杨跃进 陈珏 尤士杰 吴元 吴永建 姚民 秦学文 乔树宾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4年第4期265-267,共3页
目的 分析孤立性回旋支病变的临床、介入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  6 3例确诊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患者为本院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收入院 ,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病例。其中心肌梗死 36例 ,最小年龄 37岁 ,最大年龄 7... 目的 分析孤立性回旋支病变的临床、介入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  6 3例确诊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患者为本院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收入院 ,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病例。其中心肌梗死 36例 ,最小年龄 37岁 ,最大年龄 74岁 ,平均年龄 (5 7± 11)岁 ,男性 5 5例 ,女性 8例。 5 3例患者完成随访。结果  (1)冠脉及左心室造影 :6 3例患者共有 6 7处明显狭窄病变 ,近段狭窄 14处 ,中段狭窄 36处 ,远段狭窄 7处 ,钝缘支狭窄 10处 ,其中 11处狭窄为完全闭塞 ,15处狭窄为次全闭塞 (95 %~ 99% )。左心室功能正常者 34例 (5 4 % ) ,异常者 2 9例(46 % ) ,但平均EF正常 (71%± 12 % )。 (2 )心电图特征 :在回旋支病变所导致的Q波或非Q波心肌梗死患者中 ,病理性Q波及ST T异常最常出现在下后壁及下壁。在下后壁、前侧壁及高侧壁梗死患者中 ,以回旋支中段狭窄或闭塞最常见。 (3)介入治疗 :6 3例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 ,B型病变 (74 % )明显多于A、C型病变。平均支架直径 (3.12±0 .4 2 )mm ,平均支架长度 (15 .8± 4 .14 )mm。住院期间无并发症发生。 (4)随访 :随访时间 12~ 35个月 ,平均随访(2 0 .8± 5 .0 )个月。造影随访 6例均无再狭窄。 1例猝死 (1.9% ) ,2例发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 ,3例术后心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窄 患者 介入治疗 病变 心肌梗死 随访 孤立性 后壁 正常 心绞痛
下载PDF
股前外侧分叶肌皮瓣的应用解剖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会仁 刘德群 +4 位作者 刘小坡 王国强 项力源 刘志旺 于占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91-493,共3页
目的:为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分叶肌皮瓣的设计与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8例成人16侧下肢标本,解剖观测了旋股外侧动脉起点及主干口径,降支的外侧支、内侧支的起始位置及起始点至入肌前血管长度和股神经的分支伴行情况。结果... 目的:为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分叶肌皮瓣的设计与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8例成人16侧下肢标本,解剖观测了旋股外侧动脉起点及主干口径,降支的外侧支、内侧支的起始位置及起始点至入肌前血管长度和股神经的分支伴行情况。结果:14侧旋股外侧动脉起始处距腹股沟韧带中点(5.3±0.8)cm,口径为(5.8±0.9)mm,内、外侧支起始点距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起始点距离为(5.4±1.5)cm,外侧支入肌点距分支点距离(4.8±0.8)cm,内侧支入肌点距分支点起始处(10.2±2.6)cm;2侧内、外侧支共干起自股深动脉。股外侧肌神经全程伴同名血管走行分支。结论:①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分支可以用于设计成为分叶肌皮瓣;②可以按需要选择不同血管分支以调节各瓣间的距离(叶间距),肌瓣切取后剩余股外侧肌仍保留动力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股外侧动脉 降支 肌皮瓣 股外侧肌 应用解剖
下载PDF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骨膜支为蒂的股骨中上段骨膜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8
11
作者 赵德伟 鲍士枕 +9 位作者 王铁男 高和实 孙强 张朝阳 王卫明 李旭霞 范治伟 崔旭 郭哲 曲立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6-127,共2页
目的 :提供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骨膜支骨膜瓣转位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股骨干中下段骨不连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3 2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标本上 ,对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骨膜支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进行解剖学观测 ;2侧新... 目的 :提供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骨膜支骨膜瓣转位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股骨干中下段骨不连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3 2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标本上 ,对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骨膜支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进行解剖学观测 ;2侧新鲜标本注入墨汁观察骨膜支的供血范围。结果 :88%的降支发自旋股外侧动脉 ,其骨膜支于降支起始 4.0± 1.1cm处发出 ,外径 1.2± 0 .5mm ,长 7.1± 1.8cm ,经股内侧肌与股中间肌之间或穿股中间肌 ,分布于股骨中上段前内侧骨膜。结论 :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骨膜支为蒂的骨膜瓣 ,可顺行修复股骨头颈骨折 ,逆行修复股骨中下段骨不连、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膜支 骨膜瓣 股骨颈骨折 骨不连
下载PDF
心脏血管三角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饶利兵 田海文 +4 位作者 余清平 王淼 李莉 向长和 谢正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7年第5期721-724,727,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血管三角的形态学特点,为心脏手术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取正常成人心脏60例,10%甲醛溶液固定;取新鲜成人心脏10例,制作出心脏的血管铸型标本。定点解剖显示左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的形态、位置、数目、直径及角度,心大静脉的... 目的:探讨心脏血管三角的形态学特点,为心脏手术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取正常成人心脏60例,10%甲醛溶液固定;取新鲜成人心脏10例,制作出心脏的血管铸型标本。定点解剖显示左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的形态、位置、数目、直径及角度,心大静脉的形态、位置,进行观测。比较前室间支、左旋支与心大静脉围成的三角的特点。结果:左冠状动脉起始处与终末处的外径分别为4.18±1.36mm、4.79±1.53mm,主干长度8.99±1.26mm;左旋支、前室间支起始处的外径分别为3.30±1.02mm、3.31±1.03mm;左冠状动脉分别与前室间支、左旋支形成的夹角为173°±5.3°,117°±4.6°。对角支起于心血管三角的上角,有1-3支不等,其起始处的外径为1.78±0.32mm,长度为20.12±0.42mm。心大静脉与前室间动脉、左旋支呈深、浅相交,静脉行于动脉表面占56%、静脉行于动脉深面占44%。心大静脉、前室间支、左旋支两两相交形成心血管三角的三角与三边,其夹角分别为41.97°±11.9°, 65.05°±14.5°,70.17°±16.5°,前室间支的起始处与心大静脉相交处的距离23.04±5.36mm,旋支的起始处与心大静脉相交处的距离15.24±4.23mm,心大静脉横跨前室间支与左旋支的距离为26.28±6.31mm。结论:前室间支、左旋支与心大静脉在左心室前上部围成一闭合、开放、半闭合半开放、山峰四型血管三角。三血管以不同的角度两两相交,三角形的形状可分为A、B、C类。三角形内有数目不等的对角支及左心室前支,对角支分为Ⅰ、Ⅱ、Ⅲ型。左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应充分考虑心血管三角的形态特点,尽可能避免血管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冠状动脉 前室间支 左旋支 对角支 心大静脉 心血管三角
下载PDF
旋股外侧动脉横支联合臀中肌支大转子骨(膜)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0
13
作者 赵德伟 张耀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4-236,244,共4页
目的:进一步为临床应用大转子骨(膜)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基础及手术方式。方法:在52侧经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重点对旋股外侧动脉横支、升支的臀中肌支走行、分布及臀中肌的形态、血供来源进行解剖学观测。结果:旋股外侧... 目的:进一步为临床应用大转子骨(膜)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基础及手术方式。方法:在52侧经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重点对旋股外侧动脉横支、升支的臀中肌支走行、分布及臀中肌的形态、血供来源进行解剖学观测。结果:旋股外侧动脉横支起始点外径(2.5±0.8)mm,其上行支分布于大转子前外侧部,供血范围4.0cm×2.0cm×3.5cm,下行支分布于股骨前外侧的骨膜,供血范围9.7cm×4.6cm。臀中肌支起点至入肌点的距离为(3.5±0.8)cm,血管在近臀中肌止点处有小动脉穿出至大转子上部和外侧面。臀中肌由多条血管供血,诸血管肌支在肌肉内形成丰富的血管吻合网。结论:可设计旋股外侧动脉横支联合升支的臀中肌支为蒂大转子骨(膜)瓣,移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颈骨折、股骨中上段缺损的手术方式,并具有血供可靠、操作简便、术式灵活多样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股外侧动脉横支 臀中肌支 大转子 骨瓣 骨膜瓣
下载PDF
大鼠冠心病心肌梗死模型制备的新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世田 庞路路 +5 位作者 冯悦 宁晚玲 黄岑汉 王露瑶 黄小珊 唐汉庆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79-182,共4页
目的通过结扎大鼠左心室回旋支末梢血管,探索一种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新方法。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模型组(80只),大鼠经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麻醉后,颈部行气管切开插管术,呼吸机维持呼吸。对照组只开胸不结扎;模... 目的通过结扎大鼠左心室回旋支末梢血管,探索一种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新方法。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模型组(80只),大鼠经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麻醉后,颈部行气管切开插管术,呼吸机维持呼吸。对照组只开胸不结扎;模型组开胸结扎左心室回旋支末梢血管,术后笼中饲养4周,观察大鼠形态、行为学、呼吸改变,心电图、梗死心肌表现,组织病理学HE切片,并对其成活率进行统计,描述模型制作成功的标准。结果经过上述方法造模后,模型组大鼠形态、行为学、呼吸改变符合冠心病心力衰竭特征,心电图表现符合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动态演变过程,梗死心肌表现符合心肌梗死室壁瘤特征,组织病理HE染色示心肌坏死符合冠心病心肌梗死特征。且术后成活率(即造模成功率)达到83.75%,各项指标符合临床冠心病心肌梗死标准。结论结扎大鼠左心室回旋支末梢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方法简单、稳定快速,造模成功率高、可控性好,与临床冠心病心肌梗死相似度高,是一种理想的造模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心肌梗死 模型 动物 左心室回旋支
下载PDF
旋股外侧动脉横支为蒂大转子骨—骨膜瓣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林欣 唐英汉 +1 位作者 陶树清 邵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94-96,共3页
通过30侧下肢解剖标本观测了旋股外侧动脉横支的起始,走行及其对股骨大转子的血供关系。结果证实,旋股外侧动脉横支对大转子下部,股骨上端前外侧10cm×5cm面积骨膜均有血管分布,以横支为蒂,可设计成骨瓣、骨一骨膜瓣... 通过30侧下肢解剖标本观测了旋股外侧动脉横支的起始,走行及其对股骨大转子的血供关系。结果证实,旋股外侧动脉横支对大转子下部,股骨上端前外侧10cm×5cm面积骨膜均有血管分布,以横支为蒂,可设计成骨瓣、骨一骨膜瓣或单纯骨膜瓣,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股外侧动脉 大转子骨 骨瓣 动脉横支
下载PDF
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和血管束治疗小儿股骨头坏死的解剖与应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范启申 郭德亮 +7 位作者 李庆喜 魏海温 苗开喜 任志勇 曹斌 刘亚国 徐达传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29-231,253,共3页
在41例成人尸体上观察了旋髂深血管的起始和外径,依据旋髂深血管的髂骨支和腹壁肌支的局部解剖学,设计了以旋髂深血管为蒂的髂骨瓣和血管束联合移植治疗小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新术式.临床应用17例获得满意效果.文中介绍了解剖学要点及... 在41例成人尸体上观察了旋髂深血管的起始和外径,依据旋髂深血管的髂骨支和腹壁肌支的局部解剖学,设计了以旋髂深血管为蒂的髂骨瓣和血管束联合移植治疗小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新术式.临床应用17例获得满意效果.文中介绍了解剖学要点及手术方法,并对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髂深血管 股骨头坏死 腹壁肌支
下载PDF
股前外侧逆行岛状皮瓣供血动脉层次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17
作者 丁红梅 唐茂林 +5 位作者 谭建国 苏波 何慧 谭双香 王泽军 卢书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8-200,共3页
目的:为股前外侧带感觉神经逆行岛状皮瓣的设计提供动脉层次关系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54侧下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末端与膝周围动脉吻合的层次关系及股外侧皮神经的血供来源。结果:①在浅筋膜层内,股外侧皮神经的血供来... 目的:为股前外侧带感觉神经逆行岛状皮瓣的设计提供动脉层次关系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54侧下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末端与膝周围动脉吻合的层次关系及股外侧皮神经的血供来源。结果:①在浅筋膜层内,股外侧皮神经的血供来源是多源性,分节段的,这些营养血管互相吻合成网穿过皮下组织达皮肤。②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末端在膝关节上方的深筋膜层与膝周围动脉的吻合有三个类型。结论:以股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或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截取股前外侧带感觉神经逆行岛状皮瓣可用于膝周软组织缺损或膝下截肢创面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外侧皮神经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岛状皮瓣 外科皮瓣
下载PDF
逆行股前外侧岛状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39
18
作者 张功林 葛宝丰 +1 位作者 姜世平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38-141,共4页
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解剖学研究基础上,为配合逆行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在10侧灌注乳胶标本和8侧下肢动脉铸型标本上,解剖观察了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与膝关节周围动脉的吻合;降支末端与膝上外动... 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解剖学研究基础上,为配合逆行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在10侧灌注乳胶标本和8侧下肢动脉铸型标本上,解剖观察了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与膝关节周围动脉的吻合;降支末端与膝上外动脉和其他膝周动脉有吻合。依据解剖基础,应用逆行岛状皮瓣或肌皮瓣修复14例膝周围软组织缺损,皮瓣全部成活,疗效良好。文中讨论了皮瓣设计、切取方法和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 岛状皮瓣 膝上外动脉
下载PDF
以旋髂深血管或腹壁主要升支为蒂腹膜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4
19
作者 洪志坚 曹文建 +1 位作者 邱大学 陈一飞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65-167,共3页
在12具灌注红色乳胶和墨汁的成人尸体的显微解剖发现,旋髂深动脉的腹壁主要升支为腹前外侧壁层腹膜的主要营养血管。腹壁主要升支大多起于旋髂深动脉的腹股沟段,走行于腹内斜肌和腹模肌之间,并向深面发支营养壁层腹膜。腹壁主要升... 在12具灌注红色乳胶和墨汁的成人尸体的显微解剖发现,旋髂深动脉的腹壁主要升支为腹前外侧壁层腹膜的主要营养血管。腹壁主要升支大多起于旋髂深动脉的腹股沟段,走行于腹内斜肌和腹模肌之间,并向深面发支营养壁层腹膜。腹壁主要升支起始处动脉口径1.4±0.4mm,伴行静脉口径2.0±0.6mm,长为9.0±3.4cm。结果提示:以旅髂深动脉或腹壁主要升支为蒂可形成腹膜组织瓣,可局部转位或游离移植用于修复尿道、输尿管、肝外胆道和中等口径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瓣 旋髂深动脉 腹壁主要升支
下载PDF
腓骨头血供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崇敬 陈尔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7年第3期159-161,190,共4页
在30例成人、10例儿童、2例胎儿尸体下肢上,对腓骨头血供进行应用解剖学研究。胫前返动脉,旋腓骨支和膝下外侧动脉在腓骨头外形成动脉吻合网。腓骨滋养动脉上升支供养腓骨头内松质骨。研究结果认为:在成人作腓骨头移植时可以腓动脉为蒂... 在30例成人、10例儿童、2例胎儿尸体下肢上,对腓骨头血供进行应用解剖学研究。胫前返动脉,旋腓骨支和膝下外侧动脉在腓骨头外形成动脉吻合网。腓骨滋养动脉上升支供养腓骨头内松质骨。研究结果认为:在成人作腓骨头移植时可以腓动脉为蒂:若在儿童作腓骨头移植时,除了吻合腓血管外,最好同时吻合膝下外侧动脉,以充分保证骨骺的血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头 旋腓骨支 膝下外侧动脉 腓骨滋养动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