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鲀形目三种鱼的染色体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金星 赵小凡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3年第4期345-346,共2页
关键词 染色体组型 Tun形目 鱼纲 染色体
下载PDF
绿鳍马面鲀微卫星标记开发及在丝背细鳞鲀中的通用性检测
2
作者 王九龙 徐文刚 +3 位作者 杨沛 杨婕 杜荣斌 刘立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9-108,共10页
为充分挖掘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modestus)基因组资源,开发可用于群体遗传学研究的分子标记,本研究利用NCBI数据库中公布的绿鳍马面鲀全基因组序列筛查微卫星位点并在野生群体中验证,在85个选取的位点中筛选得到30个新的多态性较高... 为充分挖掘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modestus)基因组资源,开发可用于群体遗传学研究的分子标记,本研究利用NCBI数据库中公布的绿鳍马面鲀全基因组序列筛查微卫星位点并在野生群体中验证,在85个选取的位点中筛选得到30个新的多态性较高的微卫星标记。每个微卫星标记的等位基因数为4~16,平均为8.5个;观测杂合度范围为0.207~0.916,平均值为0.685;期望杂合度范围为0.315~0.971,平均值为0.756;多态信息含量范围为0.301~0.898,平均值为0.716,其中属于高度多态的位点有26个,占总位点数的86.67%;经过Bonferroni校正后,有7个位点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将30个绿鳍马面鲀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在丝背细鳞鲀(Stephanolepis cirrhifer)中进行通用性检测,其中13个位点成功扩增,9个位点具有多态性。本研究开发的微卫星标记可用于绿鳍马面鲀及相关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QTL定位以及系统进化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modestus) 丝背细鳞鲀(Stephanolepis cirrhifer) 微卫星标记 通用性
下载PDF
丝背细鳞鲀外部形态特征
3
作者 刘琨 张乐乐 +4 位作者 刘刚 陈四清 边力 孟乾 刘长琳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89-398,共10页
以黄海捕捞的丝背细鳞鲀(Stephanolepis cirrhifer)为实验样本,共100尾,体全长7.00~14.50 cm,体重7.96~136.54 g。对其外部形态进行观察绘图描述,分析其鱼体侧面和头部、第二背鳍鳍条和鳞片的形态特征。对可量性状与可数性状进行测量和... 以黄海捕捞的丝背细鳞鲀(Stephanolepis cirrhifer)为实验样本,共100尾,体全长7.00~14.50 cm,体重7.96~136.54 g。对其外部形态进行观察绘图描述,分析其鱼体侧面和头部、第二背鳍鳍条和鳞片的形态特征。对可量性状与可数性状进行测量和线性回归分析。对背鳍鳍条、尾鳍鳍条、臀鳍鳍条和胸鳍鳍条数量进行统计。观察发现,(1)体表被形态多样的绒状鳞片,鳞片为形似盾鳞的骨鳞,由基板和骨质凸起组成;腹鳍棘与腹部之间具有一可收缩的皮质三角形结构,体表布满黑色条纹与黑色斑点,以眼部为中心向外延伸出6条主侧线(背侧线、框上线、框下线、前鳃盖线、下颌线、上颞线)为其外部形态的明显特征。(2)线性相关性最好的是全长(TL)/体长(SL),其比值变动范围最小,雌雄差异小,相关方程为:SL=0.8239TL﹣0.0471(R2=0.9763);线性相关性最差的是头长/吻长,其比值不仅变动最大,而且雌雄的差异最大。(3)体长(SL)与体重(W)的关系为:W=2.3743e0.2803SL(R2=0.96);雄性:W=2.5406e0.2737SL(R2=0.96),雌性:W=2.0328e0.2954SL(R2=0.95)。(4)鱼鳍鳍条数量:第一背鳍为两根背鳍棘,第二背鳍30~34;臀鳍29~34;胸鳍12;尾鳍13;腹鳍为一个腹鳍棘。雌雄第二背鳍的第二根鳍条长度存在差异,雄性长度比雌性长约1/6~1/5。丝背细鳞鲀在黄海的出现,说明该鱼种洄游分布范围已经扩大到黄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背细鳞鲀 外部形态 可量性状 可数性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