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6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volution of the Ci Poetry of the Song Dynasty
1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1997年第5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The Evolution of the Ci Poetry of the Song dynasty
下载PDF
中国楚辞研究范式的开创与定型——从贾谊到王逸
2
作者 汤洪 李丹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69-76,共8页
汉代是千年楚辞学的开创期,为后世楚辞学提供了基本研究范式。这一时期的楚辞研究主要有三条路径:一是从贾谊到贾逵,评价屈原或抑或扬的论争,影响后世两千余年的评屈格局;二是从刘安到王逸,他们奠定了《楚辞》注疏之学的主流道路;三是... 汉代是千年楚辞学的开创期,为后世楚辞学提供了基本研究范式。这一时期的楚辞研究主要有三条路径:一是从贾谊到贾逵,评价屈原或抑或扬的论争,影响后世两千余年的评屈格局;二是从刘安到王逸,他们奠定了《楚辞》注疏之学的主流道路;三是从司马迁到刘向,他们开启《楚辞》文献分类整理之路。梳理汉代楚辞学的开创与定型之路,是进一步探究楚辞学发展与演变脉络的第一步,亦是楚辞学史研究的重要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楚辞 刘安 王逸
下载PDF
清初“三月十九日”诗的艺术特质
3
作者 张毓洲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90,共10页
在清初遗民诗界,以“三月十九日”这个敏感的明亡忌日为题的诗歌创作逐渐形成了惯例,这是明清之际诗歌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这些作品是遗民们不同年度的同题之作,体式上以律诗、组诗见长,呈现出幽怨沉郁的格调。同时,这些诗作内容丰... 在清初遗民诗界,以“三月十九日”这个敏感的明亡忌日为题的诗歌创作逐渐形成了惯例,这是明清之际诗歌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这些作品是遗民们不同年度的同题之作,体式上以律诗、组诗见长,呈现出幽怨沉郁的格调。同时,这些诗作内容丰富,表达了易代后诗人复杂痛苦的矛盾心情和内心感受,既深化、开拓了同题类诗歌的题材内容,又在创作上表现出多方面的特质,丰富了传统诗歌创作的艺术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遗民 “三月十九日”诗 艺术特质
下载PDF
《草堂诗余》在明代的改编重刊与词学阐释
4
作者 陈水云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146,共11页
明代中后期有一股改编重刊《草堂诗余》的浓厚风气,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适应它从歌词作品集向文学作品集的转变,还藉此形塑了一个分类、储存、加工古今词作的知识空间。围绕《草堂诗余》的改编重刊,明代中后期形成了采用不同策略(或分类,... 明代中后期有一股改编重刊《草堂诗余》的浓厚风气,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适应它从歌词作品集向文学作品集的转变,还藉此形塑了一个分类、储存、加工古今词作的知识空间。围绕《草堂诗余》的改编重刊,明代中后期形成了采用不同策略(或分类,或分调)的词学阐释群体,他们通过选词、考调、校勘、笺注、评点等方式,构筑了一个个不同的集词选、词谱、词评于一体的唐宋词阐释系统,对文本施加或预设其特有的阐释意图,或溯源诗乐传统以尊体,或揭示言情特质以别体。《草堂诗余》在明代的改编重刊不但为唐宋词在明代的传播作了突出贡献,而且也为词学知识体系的建构打下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词学 草堂诗余 阐释群体 知识体系
下载PDF
《鼓吹新编》与清初遗民文化和文学
5
作者 邓晓东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0-160,共11页
《鼓吹新编》是程棅、施禋在清初辑录时人七言律诗的选本。尽管程、施二人未见于各种明遗民录,但他们入清后的隐者身份、多遗民朋友、行为和心态符合遗民特征等足证两人当是明遗民。《鼓吹新编》奉明代为正朔,为明代诸帝(包括南明诸王)... 《鼓吹新编》是程棅、施禋在清初辑录时人七言律诗的选本。尽管程、施二人未见于各种明遗民录,但他们入清后的隐者身份、多遗民朋友、行为和心态符合遗民特征等足证两人当是明遗民。《鼓吹新编》奉明代为正朔,为明代诸帝(包括南明诸王)避讳,成为清初避明讳的一个样本,丰富了遗民文化的表现形式。入选该书者多明清之际的忠烈遗逸,入选诗歌题材集中于家国兴亡,旧国旧君之哀婉、命运无常之凄愤等情感贯穿全书,较卓尔堪《遗民诗》更具易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吹新编》 选本 明遗民 避讳
下载PDF
《全明词》新补5家42首
6
作者 周明初 周少清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51-56,共6页
2019年出版的《明代诗文集珍本丛刊》成书240册,收录国家图书馆所藏明代诗文集稀见珍本353种。其中不少稀见明集中有词作不见于《全明词》及《全明词补编》。现将此丛书所收别集中所辑得的明代5位词人的42首词作整理公布。
关键词 全明词 明别集 续补
下载PDF
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以古为律:清代诗话的破体观念论析
7
作者 任竞泽 李增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8-172,共15页
清代诗话是清代文体史料及文体批评的渊薮,其中破体观念在清诗话文体理论中又最为突出和独具特色。目前学界整理的煌煌16册174种清诗话中论及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以古为律及其对立范畴以诗为文、以词为诗、以律为古等破体批评的诗话就... 清代诗话是清代文体史料及文体批评的渊薮,其中破体观念在清诗话文体理论中又最为突出和独具特色。目前学界整理的煌煌16册174种清诗话中论及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以古为律及其对立范畴以诗为文、以词为诗、以律为古等破体批评的诗话就多达63部,贯穿整个清代诗话史和诗学史。清代诗学史上具有重要学术地位的学者诸如王夫之、叶燮、王士祯、沈德潜、赵翼、翁方纲、潘德舆等,在对相关破体范畴进行文体批评时,往往褒贬倾向不一,或肯定,或否定,或辩证看待,引发了旷日持久的学术争鸣,并在演进递嬗中形成了系统的破体观念体系,堪称中国古代破体理论的集大成和总结者。这对于纵向观照和比较研究宋元明诗话破体观念具有重要的文体批评史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诗话 以文为诗 以诗为词 以古为律 破体观念
下载PDF
《全清词·嘉道卷》辑补43首
8
作者 陆勇强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5-72,共8页
文章从总集、别集、诗话、地方志、剧本、书画录等文献中,辑得《全清词·嘉道卷》未收之作品43首,涉及黄承增、孙尔准、周介福、陈怀彦、段驯、鲍樾、来其鉴、孙赓南等27位词人。凡《嘉道卷》未及收录的作者,略考其姓氏、字号、里... 文章从总集、别集、诗话、地方志、剧本、书画录等文献中,辑得《全清词·嘉道卷》未收之作品43首,涉及黄承增、孙尔准、周介福、陈怀彦、段驯、鲍樾、来其鉴、孙赓南等27位词人。凡《嘉道卷》未及收录的作者,略考其姓氏、字号、里籍、科第、仕历、著述及其他事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清词 嘉道卷 辑考
下载PDF
《全清词·嘉道卷》辑补47首
9
作者 陆勇强 《嘉兴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0-69,共10页
今从总集、别集、诗话、曲本、地方志、书画录等文献中,辑得《全清词·嘉道卷》未收之作品47首,既有《嘉道卷》已收作者的佚作,也有《嘉道卷》未及收录的作者及词作,涉及归懋仪、改琦、黄安涛、马锦、周叙、黄本敏、黄浚、麟桂、吴... 今从总集、别集、诗话、曲本、地方志、书画录等文献中,辑得《全清词·嘉道卷》未收之作品47首,既有《嘉道卷》已收作者的佚作,也有《嘉道卷》未及收录的作者及词作,涉及归懋仪、改琦、黄安涛、马锦、周叙、黄本敏、黄浚、麟桂、吴镐等29位作者。凡新增的作者,略考其姓氏、字号、里籍、科第、仕历、著述及其他事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清词 嘉道卷 辑考
下载PDF
宋代词论的“尚清”意识
10
作者 吴洋洋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45-50,共6页
宋代词论呈现出了鲜明的“尚清”意识。“清”话语可以指向词体的构成部分,也可以指向作品整体的审美风格和词人人品境界。反映在宋词上,“清”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文辞上的明净自然,意蕴层面的高雅不俗。“尚清”意识与宋代儒学复兴... 宋代词论呈现出了鲜明的“尚清”意识。“清”话语可以指向词体的构成部分,也可以指向作品整体的审美风格和词人人品境界。反映在宋词上,“清”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文辞上的明净自然,意蕴层面的高雅不俗。“尚清”意识与宋代儒学复兴密切相关,也是文人阶层追求清雅生活的文学表达。宋代词论的“尚清”意识,反映出中国古代“取象连类”的思维方式和宋代文学艺术整体审美风尚,推动了后世词论的“尚清”审美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词论 尚清
下载PDF
“意觉”通感:“自我”的隐显与唐宋词的演进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彤彤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30-137,共8页
“六根互用”理论体现出通感从“五官”到“六根”的转化。“意觉”,是指人或动物受到外界刺激而在情感、心理、精神上产生的感觉,对生理、心理、文学创作意义重大。于词而言,温庭筠词中的意觉通感呈现出女性化、代言体的抒情特色,其自... “六根互用”理论体现出通感从“五官”到“六根”的转化。“意觉”,是指人或动物受到外界刺激而在情感、心理、精神上产生的感觉,对生理、心理、文学创作意义重大。于词而言,温庭筠词中的意觉通感呈现出女性化、代言体的抒情特色,其自我意识处于隐没状态;李煜词中意觉运用得以丰富,其对自我意识的书写推动词体转型,但这种“萌发”大致属于无意识地运用与表露;苏轼词中意觉运用具有抒情自我化、书写哲理思辨等特质,其意觉运用中表现出强烈的自我认知和表达欲望,同时也为词体的功能、格调、地位都带来极大的拓展和提升。温、李、苏三位词人的创作反映出唐宋词从伶工之词向士大夫之词发展历程,而“自我”意觉的觉醒是其间重要关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感 意觉 唐宋词 温庭筠 李煜 苏轼
下载PDF
明代词选对周邦彦词的高度接受及其原因
12
作者 张金梅 张中宇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1-26,共6页
在词乐亡佚的背景下,以声律谐婉著称的周邦彦词被选家取为填词范式,在重要谱体词选中选录数量多高居第一。明中期推崇“婉约为正”的词学观念,周邦彦因其词“柔情曼声,摹写殆尽”,选家视其词为“正宗”,选录数量仍位居前列,《花草粹编... 在词乐亡佚的背景下,以声律谐婉著称的周邦彦词被选家取为填词范式,在重要谱体词选中选录数量多高居第一。明中期推崇“婉约为正”的词学观念,周邦彦因其词“柔情曼声,摹写殆尽”,选家视其词为“正宗”,选录数量仍位居前列,《花草粹编》选录更多达104首。杨慎等人有意改变明中期以来较单一的选词标准,兼选婉约与豪放,图以豪放之气驱靡柔之风,周邦彦词选录数量出现起伏,但整体接受“热度”仍较高。周邦彦词在明代的接受与其艺术特质、明代选家的审美标准及正变思潮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宋词选本 周邦彦词 接受 原因
下载PDF
易代之际的遗民园林雅集与文学书写——以水绘园与稊园为中心
13
作者 彭敏哲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3-109,共7页
水绘园和稊园的设计都出于对现实中王朝兴替带来的痛苦的规避,但又各具特色,分别代表了明末清初与清末民初遗民园林的两种典型。易代之际的遗民园林雅集是“诗可以群”的文化传统与文人雅集的文化记忆之承续,“园隐”则是园林雅集文学... 水绘园和稊园的设计都出于对现实中王朝兴替带来的痛苦的规避,但又各具特色,分别代表了明末清初与清末民初遗民园林的两种典型。易代之际的遗民园林雅集是“诗可以群”的文化传统与文人雅集的文化记忆之承续,“园隐”则是园林雅集文学书写的一大主题,是易代之际文人面临复杂的政治环境和生存困境后作出的安全选择。遗民园林对易代之际文化传承起到重要作用,象征着“精神桃源”。易代之际的遗民借助现实的文化空间,将非常态的人生境遇、改朝换代的沧桑之感揉进纵情逸乐的极致享受中,勾连起对往事的追忆与挽留,代表着一种重返故国、回归故园的人生渴望。园林的封闭性与自足性隔绝了永失故园的沉痛悲苦,代替故园成为一处超越现实的精神存在,存放鼎革之际的文化记忆,寄托着遗民们对现实世界与个人处境的迫厄之感与避世之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代 遗民 园林雅集 文学书写
下载PDF
明清词韵学的辨体视野与尊体策略
14
作者 杜玄图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6-226,共11页
明清时期的词韵辨体视野不一,具体表现为:明中期至清中期所选择的辨异对象或为近体诗,或为曲,或为乐府古诗,各家常以破体关联另一体之法来强化辨异,呈现出辨破结合的特点;清中后期逐渐回归词体,转向词体内部探求韵法,辨而不破。不同的... 明清时期的词韵辨体视野不一,具体表现为:明中期至清中期所选择的辨异对象或为近体诗,或为曲,或为乐府古诗,各家常以破体关联另一体之法来强化辨异,呈现出辨破结合的特点;清中后期逐渐回归词体,转向词体内部探求韵法,辨而不破。不同的辨体视野,源于诸家不同的尊体策略。明清词韵学之尊体策略经历了“曲化合乐—格律稽古—寻源释韵—回归词体”的演进,辨体视野相应地经历了“关联曲以与诗辨—关联诗以与曲辨—与古乐府之通与辨—辨而不破”的演变。不同层面、不同途径的音律观照,是造成明清词韵学辨体视野不一、尊体策略各异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词韵学 辨体 尊体 演变 音律
下载PDF
王国维《唐五代二十家词》稿本考论
15
作者 梁帅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4-47,共14页
光绪三十四年夏,王国维以藏书为基础编纂了《唐五代二十家词》。手稿于其生前并未付梓,至编纂《海宁王忠悫公遗书》时,赵万里才在王氏遗稿中检得。在校勘中,王国维对汲古阁所刻词多有效仿,欲求全帙的想法十分明显。由于王国维仅预备作... 光绪三十四年夏,王国维以藏书为基础编纂了《唐五代二十家词》。手稿于其生前并未付梓,至编纂《海宁王忠悫公遗书》时,赵万里才在王氏遗稿中检得。在校勘中,王国维对汲古阁所刻词多有效仿,欲求全帙的想法十分明显。由于王国维仅预备作研读之需而无出版之意,书中不仅多有不合校勘体例的现象,且出现了大量传世文本的异文。赵万里对手稿重加校理,然屡有违背王氏原意处。吴昌绶也对自辑录词十分关注,得其支持,王国维重新辑录《南唐二主词》。《唐五代二十家词》早于《词录》《人间词话》。《词录》不仅与《唐五代二十家词》编纂呈现出联动关系,书中所录书册的版本、叙录亦与之有关。《唐五代二十家词》为《人间词话》提供了重要理论支点与论说背景,并影响到后者的撰写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唐五代二十家词》手稿 《南唐二主词》 《词录》 《人间词话》
下载PDF
学海堂与晚清岭南词坛考论
16
作者 莫岸洪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48-61,共14页
学海堂词人群体指的是学海堂师生或因地缘、血缘、学缘而参与学海堂词学活动的词人集团。由于其成员之间在地缘、血缘、学缘上的密切联系以及学海堂崇尚“实学”的词学价值观,注重朴学课业的词学养成和稼轩词风的受容与宗奉先贤的审美导... 学海堂词人群体指的是学海堂师生或因地缘、血缘、学缘而参与学海堂词学活动的词人集团。由于其成员之间在地缘、血缘、学缘上的密切联系以及学海堂崇尚“实学”的词学价值观,注重朴学课业的词学养成和稼轩词风的受容与宗奉先贤的审美导向,使学海堂词人群体的词作和词学具有自身独有的特征。创作上继承岭南先贤崔与之、李昴英等词家创辟的“雄健”岭南词风,拓展词体纪史言志的功能,也因为受浙派和常派词风的影响,呈现“清雅”和“雄健”并存的特色;理论上“推尊词体、重视词律”,在词作和词学上具有浓郁的词史意识和学人本色。学海堂词人群体人数众多,在晚清传承流衍不断,成就卓著,在晚清词史上起到引领粤词及岭南词学的兴盛与转向的作用,其对晚清词坛及整个近代词坛的功绩不可磨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海堂 词人群体 晚清 岭南词坛
下载PDF
明遗民文学家徐芳年表
17
作者 潘浩正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7-88,共12页
徐芳是清初成就颇为突出的明遗民文学家。学界对其生平了解不够。笔者在此前《清初明遗民文学家徐芳的生卒年及其他》一文的基础上,根据徐芳别集《悬榻编》、文言小说集《藏山稿外编》、散见于地方志等各种文献的徐芳轶文以及其友朋文字... 徐芳是清初成就颇为突出的明遗民文学家。学界对其生平了解不够。笔者在此前《清初明遗民文学家徐芳的生卒年及其他》一文的基础上,根据徐芳别集《悬榻编》、文言小说集《藏山稿外编》、散见于地方志等各种文献的徐芳轶文以及其友朋文字,按年排比、勾勒其生平事迹,制作年表,以期为徐芳研究提供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遗民 徐芳 年表
下载PDF
“儒士”身份与正声“律曲”——元代“以曲取士”争论再认识
18
作者 张婷婷 温家天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3,共9页
元代是否存在“以曲取士”,学界至今尚无定论,但仍有可诠释的空间。文章试从“戊戌选试”““曲”“词”称谓”和“以儒任吏”三个方面展开阐述,提出以曲取“士”是为了确定儒人的户籍身份,并非科举意义上的步入“仕途”。在元代以“律... 元代是否存在“以曲取士”,学界至今尚无定论,但仍有可诠释的空间。文章试从“戊戌选试”““曲”“词”称谓”和“以儒任吏”三个方面展开阐述,提出以曲取“士”是为了确定儒人的户籍身份,并非科举意义上的步入“仕途”。在元代以“律赋”为重的风气下,遵守格律的文人“曲”被认为是与词一体的“乐府”,以词赋取士,即包括以“律曲”取士。“以曲取士”概念的再界定,或许可以为戏曲史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考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科举 元曲 词赋 以儒任吏
下载PDF
清代砚田赋的耕读文化意蕴
19
作者 陈莜烨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152,共11页
在中国古代农耕社会中,先秦以后半耕半读逐渐成为社会生活常态,并发展出影响至今的耕读文化。随着耕读文化的成熟与发展,在元末明初真正形成了由读书之“砚”与耕种之“田”结合而成的“砚田”意象。清代出现的砚田赋展现了丰富的耕读... 在中国古代农耕社会中,先秦以后半耕半读逐渐成为社会生活常态,并发展出影响至今的耕读文化。随着耕读文化的成熟与发展,在元末明初真正形成了由读书之“砚”与耕种之“田”结合而成的“砚田”意象。清代出现的砚田赋展现了丰富的耕读文化意蕴,其运用“以田喻砚”的书写策略,在砚田与农田、读书与耕种的两相对比下,推崇士人勤学入仕。同时,清代砚田赋还强调士人在耕读生活中应当注重修身养性,固穷守节,传承家族文化,推动家族兴盛。清代砚田赋可视为耕读文化在文学领域的一个缩影,折射出耕读文化的深刻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辞赋 砚田赋 砚田意象 耕读文化
下载PDF
明代词论之“主情与近俗”论略
20
作者 彭志 《社会科学论坛》 2024年第1期68-81,共14页
“主情与近俗”是明代词论中一对颇为重要的审美范畴。在两宋金元的词论中,多有关涉词之主情、雅俗的阐述,这些为明代词论同类话题的诠解提供了思考基础。明前期,叶蕃、陈敏政、梁桥等人推崇词之教化主理,而强调词之主情是明代中后期词... “主情与近俗”是明代词论中一对颇为重要的审美范畴。在两宋金元的词论中,多有关涉词之主情、雅俗的阐述,这些为明代词论同类话题的诠解提供了思考基础。明前期,叶蕃、陈敏政、梁桥等人推崇词之教化主理,而强调词之主情是明代中后期词论的重要话题,对其发展有所贡献的主要有张綖、周逊、王世贞、沈际飞、陈子龙等人。就明代词论中雅俗观的嬗递情形来看,前期词学批评以雅正刚健为主流,中期众多词论者倡导近俗观念,而后期论述又复归至雅正之途。明代词论关涉主情与近俗的阐述,对清人的启发意义颇大。对明代词论之“主情与近俗”展开细读剖析,可还原千年词学史的重要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词论 主情 近俗 词学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