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现代化场域下公民公共精神培育研究:理论分析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1
作者 袭亮 萧宝凤 《科学与管理》 2024年第3期23-29,共7页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加速推进人的现代化,塑造与之相匹配的现代公民是应有之意。公共精神的培育是人的现代化的核心议题。作为一种公民德性,公共精神是公民在与国家互动过程中,以公民身份意识为前提,以公...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加速推进人的现代化,塑造与之相匹配的现代公民是应有之意。公共精神的培育是人的现代化的核心议题。作为一种公民德性,公共精神是公民在与国家互动过程中,以公民身份意识为前提,以公共生活为生成媒介,基于自我认同与国家认同而形塑的、自觉关心关注共在“他者”的意识。培育公共精神应秉持马克思主义人学“现实的人”的立场,以平衡论作为具体的方法论。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公民公共精神培育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公民公共精神 现实的人 人的现代化 平衡论
下载PDF
“旧”精神与“新”理念——谈史前美术对市民的疗愈作用
2
作者 杨茜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4期188-192,共5页
史前美术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常以被研究、被展示的形象呈现给世人,这种远离当代生活的艺术形式,除具有考古、历史、美学价值以外,其精神价值也不容忽视。除却传统的心理医生所提供的疗愈服务,史前美术的创作动机、表现形式、... 史前美术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常以被研究、被展示的形象呈现给世人,这种远离当代生活的艺术形式,除具有考古、历史、美学价值以外,其精神价值也不容忽视。除却传统的心理医生所提供的疗愈服务,史前美术的创作动机、表现形式、审美特征、内在价值也可以对城市居民的精神健康产生积极作用。当代倡导的跨学科融合、虚拟场景搭建、人工智能辅助、社会人文关怀等都有利于史前美术与当代民众产生交互。该文基于此探讨了史前美术的精神价值对当代市民的精神疗愈作用及对疗愈场所进行构想,为文化遗产赋活更新、重塑身份,并拓宽艺术疗愈的研究领域,使市民更加深刻地受益于文化遗产,实现“旧”精神与“新”理念的联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美术 精神 城市环境 市民 艺术疗愈 体验
下载PDF
体育城市本土创建的社会病理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王成 张鸿雁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28,共5页
现代体育作为一项社会文化活动,是特色和软实力的鲜明体现,在城市文化创建中发挥独特的价值功效。国内城市热衷通过体育提高城市竞争力,为谋求城市转型发展注入生机活力,宣告城市崛起。但是在"办大赛促发展"、"体育搭台... 现代体育作为一项社会文化活动,是特色和软实力的鲜明体现,在城市文化创建中发挥独特的价值功效。国内城市热衷通过体育提高城市竞争力,为谋求城市转型发展注入生机活力,宣告城市崛起。但是在"办大赛促发展"、"体育搭台、经济唱戏"的外表之下,体育城市创建往往存在本土特色缺失与体育城市类型定位模糊、城市契约精神和法权意识淡薄、误读与曲解奥林匹克理念和体育精神、市民社会发育不成熟、体育氛围无意识、城市文化生态破坏、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缺失、城市人的主体感受被忽视等深层次问题,这些城市社会病理并未得到真正解决,体育与城市难以内在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城市 城市文化 市民社会 体育精神
下载PDF
市民精神与上海城市电影 被引量:5
4
作者 吴小丽 徐甡民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8-107,共10页
上海的城市化进程位于中国前列,而上海的城市电影创作,却被认为是"缺席"的。上海城市电影所涉及的是一个非常繁复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课题。中国"城市电影"有其特定的概念与"反城市化"的思想内涵和... 上海的城市化进程位于中国前列,而上海的城市电影创作,却被认为是"缺席"的。上海城市电影所涉及的是一个非常繁复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课题。中国"城市电影"有其特定的概念与"反城市化"的思想内涵和创作主流,它和上海城市创作因不同地域的历史、经济、文化传统和创作群体而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走向、城市体验和类型裂变。上海城市电影也有它独特的样貌和路径,它存在的重要性和发展的不够充分均有其形成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市民价值观作为"城市电影"精神内核是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的,而且也有其现实的可能性。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无疑使"城市化"与"以人为本"的相互融合成为一种可能的世界性的前瞻目标。因此,中国以"反城市化"为主核的城市电影已然走向式微,随着中国城市化的新的进程,中国城市电影创作迎来了转型和突破的历史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市电影 “反城市化” 上海城市创作 市民精神 转型与突破
下载PDF
“公共精神”:培育当代民族精神的核心理论维度 被引量:129
5
作者 袁祖社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8-114,共7页
现代教育的最终使命和核心任务在于塑造和培育民族精神。任何民族的民族精神,实质上是该民族之“公共性”文化精神的理论表达,以及对共同的价值理想、信念的理解和不懈追求。现代“公民社会”需要具备现代性社会精神气质与人格特质的人... 现代教育的最终使命和核心任务在于塑造和培育民族精神。任何民族的民族精神,实质上是该民族之“公共性”文化精神的理论表达,以及对共同的价值理想、信念的理解和不懈追求。现代“公民社会”需要具备现代性社会精神气质与人格特质的人,国民教育尤其是民族精神教育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化的“公众教育”,是指全社会都参与到新的理性与人文精神的学习、传播、创新和实践中来。培育民族精神中的“公共精神”品质的关键,是发育中国的“公民社会”,培养民众的“公民意识”。一个国家的公民意识和公民精神,可以折射出这一民族和国家文明的面貌;反之,从一个民族国家的文明中也可以看到公民意识和公民精神的投影。突出民族精神中“公共精神”信念的教育,既是在国际社会中树立中华民族的“国家形象”的长远之策,又是构建一种涵摄“公共性”文化精神与价值理念追求于其中的、富于鲜明时代特色的开放的民族精神新生形态之必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精神 公民社会 民族精神
下载PDF
公民公共精神培育的有效建构——基于人性的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李金龙 王昶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0-164,共5页
我国政府对公民公共精神培育的有效建构应当立足于人性进行分析。在人性角度上对公共精神进行界定,人的公共精神源自于人性中天然存在的公共性成分,弘扬公共精神是人性发展的必然方向。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我国公民出于人性发展的需要,具... 我国政府对公民公共精神培育的有效建构应当立足于人性进行分析。在人性角度上对公共精神进行界定,人的公共精神源自于人性中天然存在的公共性成分,弘扬公共精神是人性发展的必然方向。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我国公民出于人性发展的需要,具有对其公共精神发展的强烈诉求,而通过积极培育公民公共精神以回应公民诉求,是我国政府理应承担的责任。实现公民公共精神的有效培育需要我国政府采用三种路径,以实现公民人性得以发展和完善的最终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公共性 公民公共精神 政府责任
下载PDF
弘扬民族精神重在加强公民教育 被引量:6
7
作者 秦树理 王东虓 辛世俊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10,共6页
民族精神的创新,取决于每个公民的素质及民族整体的精神风貌,而一经铸成的民族精神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公民的思想行为及整个民族的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在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提出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弘大而系统的... 民族精神的创新,取决于每个公民的素质及民族整体的精神风貌,而一经铸成的民族精神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公民的思想行为及整个民族的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在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提出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弘大而系统的社会教育工程,并把“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因素。公民教育的根本追求,在于全面提高公民素质,振奋民族精神。公民素质是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全面提高公民素质必须系统研究公民基本素质要求的指标体系及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公民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教育素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政治素质、法律素质、社会素质、经济素质、职业素质、生活素质、能力素质、创新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卫生素质等具有丰富的内涵。加强公民教育,必须加强公民教育的载体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精神 公民教育 公民素质
下载PDF
近十年中国公民精神海外研究评述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四海 程倩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32-37,共6页
公民精神具有公民主体性和公共性两个特性,海外学者关于中国公民精神的研究,是中国公民精神整个研究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海外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中国市场经济以及城市化的发展,为中国公民和公民精神的塑造提供了必要条件;儒家思想尽管与... 公民精神具有公民主体性和公共性两个特性,海外学者关于中国公民精神的研究,是中国公民精神整个研究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海外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中国市场经济以及城市化的发展,为中国公民和公民精神的塑造提供了必要条件;儒家思想尽管与现代文化之间有些格格不入,但是其对现代公民精神在中国的发展并不是绝无裨益的;在教育学、社会学和政治学领域中,中国公民精神呈现出逐步成长的趋势;国家主导下的中国公民法律权利和社会权利发展较快,而政治权利发展滞后,表现出与西方经典公民理论不同的特点;中国公民精神的未来走向,是扩大公民政治权利和培养世界公民意识。但是,海外研究存在着否定中国政治制度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公民精神 儒家思想 多领域 不平衡性 发展走向
下载PDF
社会民主进程与公民参与 被引量:4
9
作者 徐星 杨秀香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301-306,共6页
本文首先分析了公民参与所具有的价值,即公民参与蕴含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统一,为追求个人利益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公民参与蕴含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有利于达成共识、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进而揭示了社会民主进程与公民参与的本质联系... 本文首先分析了公民参与所具有的价值,即公民参与蕴含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统一,为追求个人利益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公民参与蕴含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有利于达成共识、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进而揭示了社会民主进程与公民参与的本质联系,即公民参与有助于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公民参与是实现公民权利的基本途径;公民参与可以使公共政策更加科学;公民参与可以有效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同时,社会民主进程能够激发公民参与的热情;社会民主进程能够提高公民参与的能力。最后,提出了培养公民参与精神的三个主要途径:教育灌输,舆论引导,实践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民主进程 公民参与 公民参与精神
下载PDF
我们为什么需要教育民主 被引量:12
10
作者 金生鈜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13,共7页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民主与教育的关系,论述了教育民主的内涵以及价值。提出民主作为生活方式的意义在于促进人类生活关系的和谐和人格的优秀发展,是社会形成和谐的共同体和个人积极参与共同体的方式。民主对扩大社会和个人的福祉都是...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民主与教育的关系,论述了教育民主的内涵以及价值。提出民主作为生活方式的意义在于促进人类生活关系的和谐和人格的优秀发展,是社会形成和谐的共同体和个人积极参与共同体的方式。民主对扩大社会和个人的福祉都是有价值的。从民主的智力条件和心理条件来看,教育是民主的重要条件,这是因为教育培养公民的理性、德性、个性以及民主所需要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教育的民主化是教育实现其价值的重要方式之一。教育民主涉及教育价值的实践方式,也涉及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教育民主是教育健康、有序、和谐的生活方式。教育民主意味着要为儿童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通过提供选择的自由、理智的开放和实际的参与机会来形成学生的公共道德、理性精神、社会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形成社会实践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民主 公共精神 公民
下载PDF
论民族精神教育与公民教育相结合的历史必然性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东虓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13,共4页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公民教育的内在要求。在一个民族的发展中,民族精神以其独有的导向、凝聚、塑造、激励等多种功能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公民教育以培养公民的民族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为首要任务,以公民权利和义务教育贯穿始终。...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公民教育的内在要求。在一个民族的发展中,民族精神以其独有的导向、凝聚、塑造、激励等多种功能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公民教育以培养公民的民族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为首要任务,以公民权利和义务教育贯穿始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视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融合中外文化之精华。实现民族优秀文化和外来先进文化的融合,才能保持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大生命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思路不能仅局限于民族文化自身,而应从民族文化以外寻找配合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公民教育。在我国实现中西两大文明教育的融合,必将大大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政治活力和文化生产力,这就是民族精神教育与公民教育相结合的历史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精神 公民 公民教育
下载PDF
革命老区公民民族精神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吉雄 王员 +2 位作者 李康平 肖润花 李海波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21-25,共5页
在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与多元文化相互激荡的复杂背景下,弘扬和培育全体人民的民族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革命老区的历史与现实的特点,以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关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论述为指导,以对革命老区各阶层公民的民族... 在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与多元文化相互激荡的复杂背景下,弘扬和培育全体人民的民族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革命老区的历史与现实的特点,以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关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论述为指导,以对革命老区各阶层公民的民族精神状况的分类调查事实为切入点,以民族自信心、民族凝聚力、国家意识与民族利益等问题为研究重点,以探索民族精神教育的基本内容、基本规律和基本策略为研究主线,对革命老区公民的民族精神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老区 公民 民族精神
下载PDF
韩国学校公民素质教育探略 被引量:14
13
作者 洪明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4-149,共6页
本文以韩国社会发展历程为线索 ,探讨了大韩民国建国以来在历史中渐次形成的学校公民素质教育的四个特征 :注重普遍提高公民文化素质、不断强化国民精神教育、突出培养公民创新精神和坚持造就民主和世界公民。指出韩国学校公民素质教育... 本文以韩国社会发展历程为线索 ,探讨了大韩民国建国以来在历史中渐次形成的学校公民素质教育的四个特征 :注重普遍提高公民文化素质、不断强化国民精神教育、突出培养公民创新精神和坚持造就民主和世界公民。指出韩国学校公民素质教育的历程充分体现了韩国社会进步发展的历史轨迹 ,随着韩国社会政治和文明形态变化发展 ,韩国公民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公民素质 国民精神 创新精神 世界公民 公民教育 公民素质
下载PDF
网络民意表达与当代中国新型公民 被引量:3
14
作者 易顶强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279-283,共5页
从宪法学的视角分析"周老虎"案可以发现,中国公民正日益成为具有自由意识、理性意识和公民意识的新型公民,成为当代中国日益孕育成熟的市民社会的中坚分子。正是由于拥有这样一批市民社会的核心力量,才会出现"周老虎&qu... 从宪法学的视角分析"周老虎"案可以发现,中国公民正日益成为具有自由意识、理性意识和公民意识的新型公民,成为当代中国日益孕育成熟的市民社会的中坚分子。正是由于拥有这样一批市民社会的核心力量,才会出现"周老虎"案这样广大公民借助网络媒介来自由表达自己真实意愿的现实案例。公民对虎照真实性的追问,其实是在质疑某些政府部门的诚信与责任心,表达对"诚信政府"和"责任政府"的期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公民 公民精神 公民意识 网络民意表达 市民社会 周老虎 诚信政府 责任政府
下载PDF
现代市民精神:“边际人”现代化的取向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巨光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00-104,共5页
"边际人"现代化是必要性的,通过分析小农意识和现代市民精神的内涵特征,可以明了培养"边际人"现代市民精神的理由。就现阶段而言,培养"边际人"现代市民精神的有利条件是客观存在,重要的是如何升华其现代... "边际人"现代化是必要性的,通过分析小农意识和现代市民精神的内涵特征,可以明了培养"边际人"现代市民精神的理由。就现阶段而言,培养"边际人"现代市民精神的有利条件是客观存在,重要的是如何升华其现代市民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际人 小农意识 现代市民精神
下载PDF
论构建我国公民的公共精神 被引量:3
16
作者 梁贵红 周乐秋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9-11,共3页
公民的公共精神为公民有序参与社会公共生活提供了价值规范,为和谐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从我国公民呼唤公共精神出发,指出公民的公共精神对和谐社会的形成具有重大作用,提出了构建当代公民公共精神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 构建 公民 公共精神
下载PDF
志愿服务与公民精神的培育——兼论政府完善志愿服务管理的一些建议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振东 涂水发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47-50,共4页
志愿服务是公民个人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资源、善心为邻居、社区和社会提供的一种援助行为。志愿服务精神与公民精神在本质内涵上具有高度契合性。通过志愿服务能有效提升志愿者的参与意识和技能... 志愿服务是公民个人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资源、善心为邻居、社区和社会提供的一种援助行为。志愿服务精神与公民精神在本质内涵上具有高度契合性。通过志愿服务能有效提升志愿者的参与意识和技能,培育志愿者的公共责任意识,使志愿者的道德情感得到升华。政府应在扩大认同、加强培训、发掘资源、扩展领域、建立网络等方面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精神 志愿服务 参与意识 公共责任意识 志愿服务管理
下载PDF
模范公民视野下大学生公共理性精神培育 被引量:7
18
作者 黄礼峰 王宁宁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74-78,共5页
模范公民需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公民的公共理性精神。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亟须加强对大学生公共理性精神的培育。公民的公共理性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是塑造... 模范公民需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公民的公共理性精神。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亟须加强对大学生公共理性精神的培育。公民的公共理性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是塑造良好社会心态的桥梁,是培养社会主义模范公民的基础。由此,大学生公共理性精神的培育内容应该包括体现正义感和公共伦理的公共精神、强调"向善、价值理念的道德素质、呈现理性思考与判断这一可贵品格的理智能力和倡导知行合一的实践能力。因此,要从创新理论解读机制、创新价值内化机制、创新实践强化机制三个路径入手开展大学生公共理性精神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范公民 大学生 公共理性精神 培育
下载PDF
全球化视野下的公民意识内涵探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俊卿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29-31,共3页
公民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关注的热点。培育良好的公民意识是发展公民教育的关键。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公民意识的内涵有了新的拓展和突破,只有立足于全球化的公共精神、树立全球意识、进行多元身份教育和共同伦理教育,才能够切实提高... 公民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关注的热点。培育良好的公民意识是发展公民教育的关键。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公民意识的内涵有了新的拓展和突破,只有立足于全球化的公共精神、树立全球意识、进行多元身份教育和共同伦理教育,才能够切实提高公民意识水平,促进公民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公民意识 公共精神
下载PDF
刍议乡村公民共同体构建进路 被引量:5
20
作者 田海燕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40-44,共5页
共同体是人们彼此平等、相互关爱、和谐温馨的生活形态。我国乡村社会的历史形态包括传统的宗族共同体与村落共同体、人民公社时期的行政共同体,但随着乡村价值体系与社会关系图式从传统向现代的嬗变,这些共同体形态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共同体是人们彼此平等、相互关爱、和谐温馨的生活形态。我国乡村社会的历史形态包括传统的宗族共同体与村落共同体、人民公社时期的行政共同体,但随着乡村价值体系与社会关系图式从传统向现代的嬗变,这些共同体形态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公民共同体的构建成为当前乡村自治的学理诉求与实践圭臬。公民共同体构建的现实进路是通过重塑乡规民约与发展公民教育、培育乡村公民社会、发动村民积极参与自治实践来培育乡村公共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公民共同体 公共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