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cessing and Unif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Noise Data from Road Traffic with Spatial Dimension Collected through Mobile Phones
1
作者 Petr Duda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16年第13期1-26,共26页
Noise measurement using mobile phones is now developed very well. While there are some good applications for the measurement of noise from road traffic, thus on processing of measured data is only paid a very little a... Noise measurement using mobile phones is now developed very well. While there are some good applications for the measurement of noise from road traffic, thus on processing of measured data is only paid a very little attention. The data, however, are burdened by specific errors and for further work with them it is necessary to adjust and determine their uncertainty. One of the biggest problems is inaccuracy in position versus the noise source and the shortest length of measurement that can be regarded as representative. Imprecision in terms of location can be determined by calculating the variance of possible distance from the noise source, which for measurement of traffic noise requires a map-matching data points both transverse to the street (sidewalk) network and in the longwise direction. During typical urban measurements, this error can even reach 7 - 10 dB. Three basic types of algorithms for the calculation of uncertainty and positional correc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input and output data (raster, vector, vector-oriented) were tested. Uncertainty in the variability of the measurement data is necessary to determine from the number of passing vehicles per time unit. The presented solutions are implemented in the Mobile Noise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environmental Noise Mobile Phone citizen science Noise Mapping
下载PDF
Logic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
作者 Chen Ganghua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9年第4期19-24,共6页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 concept which has been built with the sustainability of economic progression as a main thrust,has been a widely preferred model to traditional developmental models.However,the real meaning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 concept which has been built with the sustainability of economic progression as a main thrust,has been a widely preferred model to traditional developmental models.However,the real meaning of wha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and should include has been an object of debate.On the one hand,differing from tradi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al models,economic progress does not necessitate the practic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On the other hand,current level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still unable to solve several problems that arise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transferred the responsibility of environmental destruction to that of developing countries.Lastly,instead of utilizing the best technology and leadership into formulating excellent environmental-protection policies,it is more important to create widespread awareness to the public on the need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nd thereby engage their participation in decision-making to actually realize what is tru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itizen particip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ized nations environmental destruction
下载PDF
为“人类世时代”培养科学公民:PISA2025科学测评框架的设计逻辑及启示
3
作者 王俊民 《科学与社会》 CSSCI 2024年第2期98-115,共18页
“人类世时代”背景下培养参与社会的科学公民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PISA2025从人类世时代的问题和挑战出发,基于科学的重要性和个体能动性重新思考科学教育的结果,强调关注学生的环境科学素养和科学身份认同,构建了“科学能力+科学知... “人类世时代”背景下培养参与社会的科学公民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PISA2025从人类世时代的问题和挑战出发,基于科学的重要性和个体能动性重新思考科学教育的结果,强调关注学生的环境科学素养和科学身份认同,构建了“科学能力+科学知识+身份认同+情境”的基本测评框架。本文从测评目标、维度构建和纵向发展三个视角对PISA2025科学测评框架的设计逻辑进行分析,总结其测评框架的特点及背后的深层设计逻辑,以期对我国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和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世 科学公民 PISA 科学测评框架 科学教育 环境科学素养
下载PDF
博物馆高质量建设助推培育新质生产力——来自上海市、浙江省7座博物馆建设的启示
4
作者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调研组 《科技智囊》 2024年第6期1-8,共8页
[研究目的]博物馆是为社会服务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具有收藏、展示、研究等功能,是开展高水平科学普及和文化传播的场所。博物馆相关的调研是为了摸清博物馆高质量建设对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作用。[研究方法]对上海市和浙江省7座博物馆,从... [研究目的]博物馆是为社会服务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具有收藏、展示、研究等功能,是开展高水平科学普及和文化传播的场所。博物馆相关的调研是为了摸清博物馆高质量建设对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作用。[研究方法]对上海市和浙江省7座博物馆,从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建筑风貌和空间布局、展示板块和展览内容、展示手段和呈现效果、理念更新和“跨界破圈”、馆校合作和科普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对博物馆推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要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凝练高质量语境下博物馆建设的建议,即将博物馆建设融入地区发展,创新博物馆的体制机制,打造更多的高品质展览,赋予博物馆更多社会功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普及 新质生产力 公民科学素质 博物馆 上海市 浙江省
下载PDF
建国以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田小飞 王娜 +1 位作者 李静静 吴彤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21,共7页
在整个中国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中审视建国以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历史及其特征,以期为新形势下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公民 科学素质 历史特征
下载PDF
公民科学素养测试及其困难 被引量:27
6
作者 刘华杰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2-18,共7页
国际上通用的三维“公民科学素养”概念及部分测试仍然存在相当多的理论问题和操作上的难点;此测试的完善化,需要从科学哲学、科学史和科学社会学等学科中汲取营养;针对我国地区发展的严重不平衡,我国应当建立自己的观测与评估体系。测... 国际上通用的三维“公民科学素养”概念及部分测试仍然存在相当多的理论问题和操作上的难点;此测试的完善化,需要从科学哲学、科学史和科学社会学等学科中汲取营养;针对我国地区发展的严重不平衡,我国应当建立自己的观测与评估体系。测试中的问题也部分反映了“缺失模型”本身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科学素养 公众理解科学 科学传播
下载PDF
试论中国公民环境权的法律保护及立法建议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航征 牛广召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75-78,共4页
公民环境权理论自产生以来便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一项新型的基本人权,公民环境权已为世界许多国家所接受和认可。但目前在中国,宪法、环境法、民法等部门法均没有明确确认公民环境权,造成对公民环境权的保护不力。在立法中... 公民环境权理论自产生以来便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一项新型的基本人权,公民环境权已为世界许多国家所接受和认可。但目前在中国,宪法、环境法、民法等部门法均没有明确确认公民环境权,造成对公民环境权的保护不力。在立法中明确确认公民环境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应当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在宪法中规定公民环境权,并在民法中具体规定公民环境权的基本内容;修改环境法,完善公民环境权的实现方式和救济途径,从而加强对公民环境权的保护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与资源保护法学 公民环境权 保护现状 立法建议 立法确认
下载PDF
自媒体时代的媒介素养再认识 被引量:2
8
作者 姬金凤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76-78,共3页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已经到了即时化的程度。自媒体成为青年学生思想表达和参与社会公共建设的重要途径,培养良好的媒介素养尤其重要。青年学生要厘清对媒介素养的认识:媒介素养的本质是科学理性精神,媒介素养体现的是公民意...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已经到了即时化的程度。自媒体成为青年学生思想表达和参与社会公共建设的重要途径,培养良好的媒介素养尤其重要。青年学生要厘清对媒介素养的认识:媒介素养的本质是科学理性精神,媒介素养体现的是公民意识,在自媒体时代保持理性,做合格公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媒体 媒介素养 科学理性精神 公民意识
下载PDF
环境DNA宏条形码监测水生态系统变化与健康状态 被引量:26
9
作者 李飞龙 杨江华 +1 位作者 杨雅楠 张效伟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7-46,共10页
开展快速可靠的水生态监测并预测其变化趋势,对保护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价值。近年来,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简称环境DNA技术)的快速发展弥补了传统形态学生物监测的缺陷,显著提升了水生生物群落的监测能力。与机器学习、遥感和云服务... 开展快速可靠的水生态监测并预测其变化趋势,对保护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价值。近年来,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简称环境DNA技术)的快速发展弥补了传统形态学生物监测的缺陷,显著提升了水生生物群落的监测能力。与机器学习、遥感和云服务等技术结合,环境DNA技术不仅能大尺度、高频率、高灵敏度、自动化地获取生态监测信息,而且能准确地识别水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进而改变对水生态系统的认识与管理方式。因此,研究着重总结了环境DNA技术在水生态监测中的应用,分析了环境DNA技术与机器学习、卫星遥感等跨学科合作的潜在机遇,基于环境DNA技术简单、便捷的优势,提出了社会公民参与水环境保护的生态监测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DNA 生物监测 机器学习 遥感 公民科学团体
下载PDF
管理者环境科学素质内涵及提升路径初探
10
作者 李婧 王利 陈佳 《江苏科技信息》 2018年第16期23-26,共4页
文章定义了两类管理者主体:政府管理者与企业管理者;剖析了管理者环境科学素质的内涵,即:环境意识、环境知识、环境方法、环境行为,提出管理者环境科学素质"三维度"的定义。文章对管理者环境科学素质达标水平进行解析,探索了... 文章定义了两类管理者主体:政府管理者与企业管理者;剖析了管理者环境科学素质的内涵,即:环境意识、环境知识、环境方法、环境行为,提出管理者环境科学素质"三维度"的定义。文章对管理者环境科学素质达标水平进行解析,探索了新时期提高政府和企业管理者环境科学素质的方式和途径,拟定了《管理者环境科学素质提升指导大纲》的设计思路、原则以及相关指标体系,对管理者环境素质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管理者 企业管理者 环境科学素质
下载PDF
提升我国西部地区公民科学素质的路径探索 被引量:2
11
作者 谷昭逸 李侠 《科学与管理》 2022年第2期88-93,共6页
公民具有科学素质比例是国家综合软实力的体现之一,截至2020年我国公民具有科学素质的比例仅为10.56%,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不小差距,即便在国内,东西部地区间的公民科学素质也存在较大的差距,且差距在不断增大。通过多元回归的方... 公民具有科学素质比例是国家综合软实力的体现之一,截至2020年我国公民具有科学素质的比例仅为10.56%,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不小差距,即便在国内,东西部地区间的公民科学素质也存在较大的差距,且差距在不断增大。通过多元回归的方法找出了影响公民具有科学素质的两大因素,分别是公民的受教育年限和当年参观科普场馆的人次。基于上述结论,为加快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并尽快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差异,围绕上述两点做工作才是治标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科学素质 科普场所建设 高中教育
下载PDF
科学素质助力公民理性建设的效果与路径——基于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凤林 任磊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207-215,共9页
公民理性是社会治理良好运行的基础,而科学是公民理性建构的重要来源。利用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数据,从个人、制度和文化三个层面探讨和验证了科学素质对公民理性建设的重要作用:更高的科学素质有助于提高公民科学判断能力和对专... 公民理性是社会治理良好运行的基础,而科学是公民理性建构的重要来源。利用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数据,从个人、制度和文化三个层面探讨和验证了科学素质对公民理性建设的重要作用:更高的科学素质有助于提高公民科学判断能力和对专家的信任水平,推动公民的科技事务参与度,并提高公民对科技发展的支持程度。这显示出公民科学素质在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中的时代意义和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理性 科学素质 社会治理
下载PDF
中美中学生环境意识差异分析——基于PISA2015科学素养测评结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肖磊峰 林静 《中国考试》 2018年第2期12-17,共6页
本文以PISA2015中国和美国的测评数据为依据,对中国和美国参加测试学生在科学态度的环境意识维度上的表现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美中学生在环境意识整体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对不同环境问题的了解程度存在差异。中美中学生在... 本文以PISA2015中国和美国的测评数据为依据,对中国和美国参加测试学生在科学态度的环境意识维度上的表现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美中学生在环境意识整体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对不同环境问题的了解程度存在差异。中美中学生在2015PISA测试中表现出的环境意识差异与两国科学课程标准内容有关。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我国中学科学教育还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及相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测评 PISA 环境意识 中美比较
下载PDF
合肥市公民环境科学素养研究——以PM2.5污染为例
14
作者 朱安达 孙静 《科技和产业》 2014年第5期120-123,132,共5页
PM2.5污染已成为我国突出的大气环境问题,开展PM2.5科普以减少PM2.5污染带来的危害已成为科普工作的新热点。通过对合肥市公民PM2.5科学素养的问卷调查,了解到该地区市民对于PM2.5的科普存在着参与度较低、科学意识及能力薄弱等问题。... PM2.5污染已成为我国突出的大气环境问题,开展PM2.5科普以减少PM2.5污染带来的危害已成为科普工作的新热点。通过对合肥市公民PM2.5科学素养的问卷调查,了解到该地区市民对于PM2.5的科普存在着参与度较低、科学意识及能力薄弱等问题。建议政府部门及相关环保组织在进行环境科普时从主体、形式、内容等方面加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环境科学素养 PM2 5认知 政策建议
下载PDF
河北省科普现状对比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淼 陈娟 《江苏科技信息》 2019年第14期68-72,共5页
科学技术普及对于提高公民科学素养、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全国科普统计调查数据,从科普人员、科普经费、科普场地、科普传媒、科普活动5个方面,对比分析了河北同全国平均水平及邻近省市的差距,总结了河北省科普事业... 科学技术普及对于提高公民科学素养、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全国科普统计调查数据,从科普人员、科普经费、科普场地、科普传媒、科普活动5个方面,对比分析了河北同全国平均水平及邻近省市的差距,总结了河北省科普事业的短板,并提出了提升河北省科普水平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普 公民素养 对比分析
下载PDF
基于生活情境的中学生环境科学素养调查
16
作者 孙烨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15年第3期65-69,12,共6页
目前,环境保护成为中国社会重要议题,然而公民的环境科学素养是环境保护的保障。对739名中学生和214名居民的环境科学素养调查表明,中学生运用所学科学知识去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与居民基本相当,多数中学生有过分拣有害物行为,表达了参... 目前,环境保护成为中国社会重要议题,然而公民的环境科学素养是环境保护的保障。对739名中学生和214名居民的环境科学素养调查表明,中学生运用所学科学知识去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与居民基本相当,多数中学生有过分拣有害物行为,表达了参与环境保护工程的意愿。并且,中学生的环境科学知识、技能、理念随年级升高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环境科学素养 生活废弃物 环境有害物
下载PDF
科技工作者应在环保科普中起到应有的责任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一 《环境与发展》 2018年第6期226-227,共2页
我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建设时期,全面提高国民科学素养,促进公众理解、支持、参与科技创新,是科普工作的责任。环保科普是环保和科普工作的重要部分,是提高我国公民环保意识和环保素养的重要举措。在环保科普工作中,相关的科技工作者应... 我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建设时期,全面提高国民科学素养,促进公众理解、支持、参与科技创新,是科普工作的责任。环保科普是环保和科普工作的重要部分,是提高我国公民环保意识和环保素养的重要举措。在环保科普工作中,相关的科技工作者应负起应有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 科普 公民科学素养 科技工作者
下载PDF
提高公民环保素养的实践与思考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18
作者 李汉龙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1年第7期189-194,共6页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要建立健全环境治理的七大体系。其中,“提高公民环保素养”是健全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重要内容,也是从源头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手段...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要建立健全环境治理的七大体系。其中,“提高公民环保素养”是健全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重要内容,也是从源头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手段。2020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显示,广东省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位居全国第六。文章结合近年来广东省在提高公民环保素养的相关实践,探讨有效提高公民环保素养的路径,以助力环境治理体系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公民 环保素养
下载PDF
大学生环境素养教育的多元化教学实践与探讨--以《绿色公民》课程为例
19
作者 黄义召 杜健 +2 位作者 王剑 张立华 李伟 《科技创新导报》 2021年第6期216-218,共3页
环境问题关系着人类生存的健康和安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品质和环境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绿色公民》作为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一门重要通识教育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绿色公民意识,从学生角度出发完成绿色教育、绿色校园... 环境问题关系着人类生存的健康和安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品质和环境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绿色公民》作为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一门重要通识教育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绿色公民意识,从学生角度出发完成绿色教育、绿色校园、绿色社会的打造为目的。为此,本文以枣庄学院本科生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绿色公民》为例,结合前期的课程教学经验,探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考查方式,以期为高校类似课程的开展提供经验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公民》 双百计划 环境素养 多元化教学
下载PDF
公众科学情境下科学素养研究:全球进展及我国启示 被引量:8
20
作者 徐孝娟 吴曼丽 +1 位作者 邓金雨 赵宇翔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3-132,共10页
[目的/意义]对国外现有研究进行分析总结,旨在厘清公众科学情境下科学素养的内涵、理论、工具方法及影响因素,为我国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指导。[方法/过程]基于主题内容分析法,探索目前公众科学情境下科学素养相关理论成果。[结果/结论]... [目的/意义]对国外现有研究进行分析总结,旨在厘清公众科学情境下科学素养的内涵、理论、工具方法及影响因素,为我国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指导。[方法/过程]基于主题内容分析法,探索目前公众科学情境下科学素养相关理论成果。[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公众科学情境下科学素养内涵可划分为"大素养观"和"小素养观";科学素养测量指标主要集中在知识、理解、态度维度,方法上涉及定性、定量、及定性定量结合,为提高测量灵敏性,部分学者引入教育学、行为学、信息学等领域理论自行开发测量工具;科学目标和教育目标的平衡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科学素养的影响路径尚未形成比较完善的模型体系。通过对上述研究的总结述评,建议我国公众科学情境下科学素养的研究可从对象、工具、因素及外部环境维度等方面展开后续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科学 科学素养 教育目标 科学目标 非正式教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