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性的教化何以可能——论共同体、公民性与人性的关系 被引量:9
1
作者 金生鈜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33,共8页
在政治共同体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模式是以平等的公民身份为基础的互动。凭借政治共同体形成的公共生活,每一个公民作为人的丰富的内在价值和能力在共同体的多样化的机会和活动中,得以活跃、展现和发展。个体依靠共同体的不同的成员之... 在政治共同体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模式是以平等的公民身份为基础的互动。凭借政治共同体形成的公共生活,每一个公民作为人的丰富的内在价值和能力在共同体的多样化的机会和活动中,得以活跃、展现和发展。个体依靠共同体的不同的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依靠分享所有其他公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资源而完善自己,在共同体中生活是一个人获得德性、理性和个性的发展的根本条件。政治共同体必须以伦理的方式合理性地建构和再建构,这样才能够形成一个培育公民人性的共同生活,共同体才能发挥培养高尚人性的积极意义。共同体对于公民身份的认同是重要的,决定了共同体的性质,决定了共同生活的方式,政治共同体只有确立了公民身份及其平等,才使得共同体真正实践正义,平等地对待公民,才能真正形成公民之间友爱、团结、公正、和谐的道德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共同体 公民身份 公共精神 人性
下载PDF
近代中国军国民教育与民族精神 被引量:2
2
作者 陆克俭 熊贤君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4-128,共5页
近代由于诸多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的不断地凌辱和侵略,中华民族的生存危机日益深重。一批社会精英、有识之士深切地感到:只有振奋民心、寓兵于民,才能真正做到抵御外侮、由弱变强。他们振臂疾言,提出对国民进行“尚武”、“军国民”教育... 近代由于诸多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的不断地凌辱和侵略,中华民族的生存危机日益深重。一批社会精英、有识之士深切地感到:只有振奋民心、寓兵于民,才能真正做到抵御外侮、由弱变强。他们振臂疾言,提出对国民进行“尚武”、“军国民”教育主张,并付诸实践,从而形成了我国近代特有的“尚武”精神与“军国民教育”思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武 军国民教育 民族精神
下载PDF
企业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效云 姜红玲 《上海管理科学》 2002年第4期57-59,共3页
由于绩效管理不当而未能最大程度调动员工积极性,是我国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之一。本文对国外关于组织公民行为研究的介绍,将有助于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并为管理工作者培养员工主人翁精神,提高企业管理效能提供参考。
关键词 企业员工 组织公民行为 主人翁精神 企业管理 类型 OCB 结构
下载PDF
论公民资格的构成 被引量:7
4
作者 褚松燕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40-44,共5页
一般意义上的公民资格包括平等的公民身份、公民权利、政治权利、社会权利、公共精神五个方面。平等公民身份维持着国家的公共认同,公民权利是公民在市场、社会和政治领域得到平等对待和个体发展的基础,政治权利是公民通过参与公共事务... 一般意义上的公民资格包括平等的公民身份、公民权利、政治权利、社会权利、公共精神五个方面。平等公民身份维持着国家的公共认同,公民权利是公民在市场、社会和政治领域得到平等对待和个体发展的基础,政治权利是公民通过参与公共事务确保权利发展的基础,社会权利是公民行使权利的基本的物质和精神保障,公共精神以公民责任为核心。这五个方面通过公民参与为国家的制度建构和政治认同提供连续性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资格 权利 公共精神 参与
下载PDF
“二战”后美国犹太文学经典对美国民族认同的建构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军 吴建兰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3-206,共4页
"二战"后美国犹太文学经典高度重视对美国民族认同的建构,并采用多种策略来达成这一目标。"二战"后美国犹太文学经典所体现的"对美国精神的认同、对美国基督教的认同、对美国公民身份的认同"是其对美国... "二战"后美国犹太文学经典高度重视对美国民族认同的建构,并采用多种策略来达成这一目标。"二战"后美国犹太文学经典所体现的"对美国精神的认同、对美国基督教的认同、对美国公民身份的认同"是其对美国民族认同的重要表征。"二战"后美国犹太文学经典对美国民族认同的建构对美国犹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犹太文学经典 美国民族认同 美国精神 美国基督教 美国公民身份
下载PDF
生活社区书院制与高校学生宿舍管理难题的破解——以肇庆学院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杨迎春 《肇庆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5,26,共6页
学生宿舍不仅是一个睡觉和休息的地方,也是学校的第二课堂。通过生活社区书院制建设,培育学生的社区意识、契约精神和自治能力,构建以自律为主的管理模式,是提升学生公民素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破解高校学生宿舍管理难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书院 公民素质 社区意识 契约精神 自治能力
下载PDF
“公共行政的精神”与共和主义 被引量:1
7
作者 胡微微 张晓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7-72,264-266,共9页
弗雷德里克森教授在《公共行政的精神》一书中所倡导的高公民精神和公民德行等理念是共和主义的核心价值之一,特别是与古典共和主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是共和主义核心价值与理念在公共行政领域的反映,与20世纪下半叶"共和主义"... 弗雷德里克森教授在《公共行政的精神》一书中所倡导的高公民精神和公民德行等理念是共和主义的核心价值之一,特别是与古典共和主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是共和主义核心价值与理念在公共行政领域的反映,与20世纪下半叶"共和主义",特别是"古典共和主义"传统在政治思想领域的复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偶合性联系。公民德行复兴的本质是道德重新回归政治,是当代国家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行政精神 共和主义 高公民精神 公民德行
下载PDF
论萧红对鲁迅传统的继承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秀琴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01年第6期618-623,共6页
本文探讨了萧红创作与鲁迅创作的相似之处。他们都具有直面现实的精神,都对国民 性问题进行了有意识的持久的关注,所不同的是,萧红在继承鲁迅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 她在批判国民性弱点 的同时,也注意到了国民性中可贵的方面。此... 本文探讨了萧红创作与鲁迅创作的相似之处。他们都具有直面现实的精神,都对国民 性问题进行了有意识的持久的关注,所不同的是,萧红在继承鲁迅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 她在批判国民性弱点 的同时,也注意到了国民性中可贵的方面。此外,她的创作在艺术上体现出讽刺、幽默的特 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默风格 萧红 讽刺艺术 现实精神 国民性 鲁迅 继承 文学创作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公民资格观的构建
9
作者 夏晓丽 董立清 《晋阳学刊》 CSSCI 2010年第6期67-69,共3页
公民资格理论的复兴使其成为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主流话语,中国学者囿于学科的划分和学术关怀重点的不同,至今并没有形成较系统的基于中国特色的公民资格观。所以尝试从制度供给层面、公民参与推动、公共精神培育方面尝试构建中国特色的... 公民资格理论的复兴使其成为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主流话语,中国学者囿于学科的划分和学术关怀重点的不同,至今并没有形成较系统的基于中国特色的公民资格观。所以尝试从制度供给层面、公民参与推动、公共精神培育方面尝试构建中国特色的公民资格,对扩大公民参与、发展壮大中国公民社会及创新中国政治发展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公民资格 公民参与 公共精神
下载PDF
论理性精神在政治课教学中的重要性——以《西方政治思想史》教学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现伟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1-5,共5页
传统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就是知识传递的过程,而学生则不过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思维方式表现在政治课教学领域,就是把学生看作是接受政治教育的被动对象,而忽视了学生是具有理性精神的人。实际上,教学过程除了是知识传递的过程,同时... 传统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就是知识传递的过程,而学生则不过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思维方式表现在政治课教学领域,就是把学生看作是接受政治教育的被动对象,而忽视了学生是具有理性精神的人。实际上,教学过程除了是知识传递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生存和成长的过程,学生身上的理性因素始终在起作用,这是政治课教学的人性基础与现实背景。所以,贯彻具有理性精神的培养理念,在当代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精神 政治课教学 公民意识
下载PDF
公民教育:当代中国走向理性政治的基本路径
11
作者 王芳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5-9,共5页
现代公民精神是公民主体意识和公民责任意识的统一。培育现代公民精神能够防范公民无序政治参与和政治不参与的滋生,促进法理型政治统治类型的发展,进而促进理性政治的发展。
关键词 公民精神 公民教育 理性政治
下载PDF
学报编辑组织公民行为的价值及其激发策略
12
作者 钟晨音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9-124,共6页
编辑组织公民行为是指编辑自发表现出的一种超越角色标准以外的主动、积极、正面、尽职、利他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有益于学报编辑职业角色的履行,更有助于组织效能及适应能力的提升。这种"好编辑"行为的发生与编辑自身的修... 编辑组织公民行为是指编辑自发表现出的一种超越角色标准以外的主动、积极、正面、尽职、利他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有益于学报编辑职业角色的履行,更有助于组织效能及适应能力的提升。这种"好编辑"行为的发生与编辑自身的修养有关,也与组织的管理方式密切相关。编辑部领导应基于信任、尊重和共享愿景的基础上,通过培养开放、安全的组织文化、赋予编辑处理权与自主权、加强组织公平等措施激发编辑的组织公民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组织公民行为 团队协作精神 组织公平 编辑职业发展
下载PDF
何谓“真正的中国人”: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的启示 被引量:2
13
作者 陶志琼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14-117,共4页
文章探讨了辜鸿铭关于"中国人的精神"的三个问题,即良民宗教精神是中国儒家文明的精神,真正的中国人具有纯朴、博大、深沉和细腻"四德",真正中国人的理想人格应该是每一个现实中国人追求的目标。揭示出了什么样的... 文章探讨了辜鸿铭关于"中国人的精神"的三个问题,即良民宗教精神是中国儒家文明的精神,真正的中国人具有纯朴、博大、深沉和细腻"四德",真正中国人的理想人格应该是每一个现实中国人追求的目标。揭示出了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在大力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人人努力做"真正中国人"更是意义重大,有助于确保国泰民安、合家欢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的精神 良民宗教 真正的中国人 “四德”
下载PDF
试论融合教育与公民的培养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语 肖非 冯超 《现代特殊教育》 2017年第10期27-31,共5页
公民是个体在国家中获得的共同身份象征,培养公民是现代教育的呼声。融合教育有着丰富的公民意蕴,思考并阐明公民教育呼声中融合教育的位置和作用,将培养和塑造公民作为融合教育的自觉追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融合教育能成为培养中国... 公民是个体在国家中获得的共同身份象征,培养公民是现代教育的呼声。融合教育有着丰富的公民意蕴,思考并阐明公民教育呼声中融合教育的位置和作用,将培养和塑造公民作为融合教育的自觉追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融合教育能成为培养中国公民的切入点和有效方式,将培养公民作为我国融合教育的目标,能够促进我国融合教育范式的转变、推进融合教育进一步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教育 公民 公民精神 公民教育
下载PDF
论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蕾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69-72,共4页
现代化的社会需要现代的人,这就要求必须培养出具备现代化需要的品质、态度、价值观念、习惯和意向的公民,这是现代化进程中为教育所提出的新的课题。人是观念的囚徒,公民意识便成为培养好公民的前提,也是一个合格公民所应具有的基本思... 现代化的社会需要现代的人,这就要求必须培养出具备现代化需要的品质、态度、价值观念、习惯和意向的公民,这是现代化进程中为教育所提出的新的课题。人是观念的囚徒,公民意识便成为培养好公民的前提,也是一个合格公民所应具有的基本思想素质,是公民意识培养的核心所在。它包括:民主意识与自主精神、公平正义的价值判断和权责一致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意识 民主意识 自主精神 公平正义
下载PDF
论新时代伦理精神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富峰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85-89,共5页
新时代伦理精神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神,包括公仆精神、共享精神、公正精神、公民精神、共荣精神等五大方面。新时代伦理精神引领时代的新发展,为时代精神提供了价值导向,是人们共同的价值理想和行为的应然,能够对新时代做出伦理解释和... 新时代伦理精神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神,包括公仆精神、共享精神、公正精神、公民精神、共荣精神等五大方面。新时代伦理精神引领时代的新发展,为时代精神提供了价值导向,是人们共同的价值理想和行为的应然,能够对新时代做出伦理解释和伦理辩护,凝聚起人们共同的价值追求。发挥好新时代伦理精神的引领作用不仅需要处理好其内部各构成部分的关系,还要处理好德治与法治、社会伦理与个人道德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仆精神 共享精神 公正精神 公民精神 共荣精神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的组织公民行为:现实困境与管理方略
17
作者 李保强 王佳佳 《齐鲁学刊》 CSSCI 2022年第6期82-92,共11页
教师的组织公民行为是有益于学校而在报酬体系中尚未确认的自主行为,具有志愿性、公益性、无偿性和榜样性特征。采用自编问卷调研,对全国10省市1 840份随机样本进行数据分析,结合24位教师深度访谈,我们发现中小学教师组织公民行为总体... 教师的组织公民行为是有益于学校而在报酬体系中尚未确认的自主行为,具有志愿性、公益性、无偿性和榜样性特征。采用自编问卷调研,对全国10省市1 840份随机样本进行数据分析,结合24位教师深度访谈,我们发现中小学教师组织公民行为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各维度间表现差异较大。其忠诚学校、建言领导、帮助同事、服务学生、协同家长、发展大我行为,分别呈现制度规约与情感认同、沉默观望与进计献策、庶务互助与专业共享、生存关爱与涉世引领、敷衍应对与聚力双赢、安身立命与济众报国的矛盾困境。以彰显公共精神为旨归,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可采取三维管理策略:丰实主体公益涵养,推进教师对组织公民行为的精深化理解;优化学校文化环境,激励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可持续发展;遵循行为演进规律,引领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高质量进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组织公民行为 公共精神 行为管理
下载PDF
通过任务型的大学英语课堂提高批判素养
18
作者 黄南芳 《科教文汇》 2015年第15期165-168,共4页
针对国内大学英语课堂缺乏批判素养培养的情况,介绍了批判素养的含义、对大学生培养批判素养的意义及培养方法探讨。并示范如何通过任务型大学英语课堂开展批判素养教育。通过示范课堂,发现学生对文本批判深度不够,对此分析原因并给出... 针对国内大学英语课堂缺乏批判素养培养的情况,介绍了批判素养的含义、对大学生培养批判素养的意义及培养方法探讨。并示范如何通过任务型大学英语课堂开展批判素养教育。通过示范课堂,发现学生对文本批判深度不够,对此分析原因并给出建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素养 任务型教学 批判精神 全球公民
下载PDF
基层治理的法治秩序与生成路径 被引量:38
19
作者 梁平 冯兆蕙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3-131,共9页
法治秩序是与现实社会紧密结合的、动态的现时状态,法律规范的"合社会性"与社会运行的"合法律性"的有机结合,是法治秩序的理论"两翼"。法治秩序的生成,在于社会事实中"价值"被法律规范所吸纳,... 法治秩序是与现实社会紧密结合的、动态的现时状态,法律规范的"合社会性"与社会运行的"合法律性"的有机结合,是法治秩序的理论"两翼"。法治秩序的生成,在于社会事实中"价值"被法律规范所吸纳,然后反作用于社会,进而达致法律规范的普适性与法律适用的统一性。当代中国法治秩序的生成面临着基层乡土性、法律悬浮化、"互联网+"时代等多重挑战,法律体系建成后,应当逐步由秩序建构向自发生成转型,大力培育社会组织并对民众进行公民精神塑造,通过秩序维系所需的"价值"内核的凝聚和融合,最终形成自治自主、多元互依的扁平化社会结构,进而生成契约化的基层法治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秩序 基层治理 价值 公民精神
原文传递
精致的利己主义症候及其超越:当代教育向着公共生活的复归 被引量:52
20
作者 刘铁芳 刘艳侠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8,共8页
教育究竟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一个关乎持久地期待人们关注的根本性问题。以公共生活来开启学校教育空间,意在凸显教育的本质乃是个体成人,成为服务社会的公民;学校并不只是个体升学的扶手,而是个体灵魂上升的阶梯,不是实现个人私己性欲... 教育究竟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一个关乎持久地期待人们关注的根本性问题。以公共生活来开启学校教育空间,意在凸显教育的本质乃是个体成人,成为服务社会的公民;学校并不只是个体升学的扶手,而是个体灵魂上升的阶梯,不是实现个人私己性欲望的工具性场域,而是促进人的公民性生长、发育完整而健全之人性的教化性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目标 精致的利己主义 公共精神 公民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