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co-environmental Quality Evaluation of Coal City Based on AHP-PCA Model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峰 刘小阳 +1 位作者 于雪涛 刘文龙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3-106,110,共5页
下载PDF
Assessment on eco-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by considering desertification index
2
作者 AN Min MENG Fan +4 位作者 HE Weijun XUE Fang SONG Mengfei XIE Ping WANG Be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10期3275-3292,共18页
Desertification ha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YRB)in China.However,previous studies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EEQ)in the YRB have pa... Desertification ha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YRB)in China.However,previous studies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EEQ)in the YRB have paid limited attention to the indicator of desertification.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ncorporate the desertification index into the spatiotemporal assessment of the EEQ in the YRB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region.In this study,based on multi-source remote sensing data from 91 cities in the YRB,this article proposes a desertification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DRSEI)model,which builds upon the traditional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model,to analyze the spatiotemporal changes in the EEQ in the YRB from 2001 to 2021.Furthermore,using the geographic detector(GD),and geographically and tempor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TWR)model,the study assesses the impact of human and natural factors on the EEQ in the YRB.The research findings indicate that:(1)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RSEI,the improved DRSEI shows a decreasing trend in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the EEQ.Among the 24 cities,the change in DRSEI exceeds 0.05 compared to RSEI,accounting for 26.37%of the YRB.The remaining 67 cities have changes within a range of less than 0.05,accounting for 73.63%of the YRB.(2)The results of the GD for individual and interactive effects reveal that rainfall and elevation have significant individual and interactive effects on the EEQ.Furthermore,after the interaction with natural factors,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human factors gradually increases over time.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results of GTWR demonstrate that rainfall has a strong direct positive impact on the EEQ,accounting for 98.90%of the influence,while temperature exhibits a more pronounced direct inhibitory effect,accounting for 76.92%of the influence.Human activities have a strong negative impact on the EEQ and a weak positive impa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Desertification index Desertification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Driving factors Yellow River Basin
下载PDF
Integrated Assessment of Mine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in Mid-South of Shandong Province
3
作者 Wei Min Yao Yonghui Wang Xueping Faculty of Earth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y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2期76-78,共3页
On the bases of the field survey and a large number of testing data, we process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the mine environment in the mid south of Shandong Province using the following grade Ⅰ fa... On the bases of the field survey and a large number of testing data, we process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the mine environment in the mid south of Shandong Province using the following grade Ⅰ factors:the surface subsidence in mining area, the three wastes of mine industries, the pollution sources, the surface water pollution, the underground water pollution and the air pollution. By means of emitting factor judgment and water quality indexes, we locate pollution sources, main pollutants, pollution type and pollution grade in the study area. Using the MAPGIS, we draw a zonality map of the mine environmen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offer a concrete example, including valuable assessment method, data and conclusion, for the assessment of mine environment from the integrated assessment of mineral resources and mine environment. This research is oriented toward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ptim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grated assessment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the quality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 water quality index emitting factor judgment liquid waste capacity per 10 000 yuan production valu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ptimization.
下载PDF
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志雄 张久玥 陈红惠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178,共7页
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生态环境与经济实现协调发展的保障。论文深入研究了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通过构建生态环境治理指标体系,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代理指标,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生态环境与经济实现协调发展的保障。论文深入研究了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通过构建生态环境治理指标体系,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代理指标,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生态环境治理保障作为中介变量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生态环境治理能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具有区域异质性。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生态环境治理保障具有中介作用。最后建议各地区加大绿色生态环境治理建设、因地制宜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各部门注重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治理 经济高质量发展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生态环境治理保障
下载PDF
基于优化地理探测器的生态环境质量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牟凤云 黄淇 陈林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0-449,共10页
[目的]克服生态环境质量(EQI)演化驱动因子在离散化过程中的随机性和主观性,优化传统地理探测器。[方法]利用相等间隔法、分位数法、自然断点法、几何间隔法和标准差法5种离散方法,对重庆市22项EQI演化驱动因子进行离散化,并结合地理探... [目的]克服生态环境质量(EQI)演化驱动因子在离散化过程中的随机性和主观性,优化传统地理探测器。[方法]利用相等间隔法、分位数法、自然断点法、几何间隔法和标准差法5种离散方法,对重庆市22项EQI演化驱动因子进行离散化,并结合地理探测器确定各因子的合理离散法与分类数,从而探究各驱动因子的驱动力大小和各驱动因子间交互模式。[结果](1)2005—2020年重庆市EQI处于I、Ⅲ和Ⅳ级的区县数量占比减少0.211,处于Ⅱ和V级的区县数量占比上升0.211,总体呈下降趋势,在空间上呈由西北向东南走向的梯度分布特征。(2)研究中各离散方法适用性排序为:自然断点法>几何间隔法>分位数法>相等间隔法>标准差法。不同因子适用的离散方法各异,应根据因子数据特征择优选取离散方法。(3)识别出影响重庆市EQI演化的关键驱动因子4个(0.37~0.49),主要驱动因子13个(0.14~0.33)、次要驱动因子4个(0.05~0.13)和其他因子1个(0.04),各驱动因子间交互作用均为双重增强或非线性增强。[结论]合理的离散化可以一定程度上克服连续数据离散化过程中的随机性和主观性,从而优化重庆市EQI演化驱动力探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理离散法 地理探测器 生态环境质量 驱动力 重庆市
下载PDF
皖江城市带近2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6
作者 周振宏 周敏 +3 位作者 刘东义 胡琦 汤伟宏 王诗琪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12-118,共7页
分析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能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以皖江城市带为例,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集,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模型,分析了该地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同时结合... 分析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能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以皖江城市带为例,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集,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模型,分析了该地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同时结合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网格单元分析方法及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贡献率,探究了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皖江城市带土地利用转移主要为耕地和森林之间的相互转移,以及人造地表对耕地的侵占;(2)皖江城市带森林的生态价值重要性最大,最高达到55.29%,人造地表用地的变动对该区域的生态影响较大,生态价值贡献率为28.20%;(3)皖江城市带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稳定且有下降趋势,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4)耕地向森林及草地的转换是导致生态环境改善的主要原因,森林转向耕地及耕地转向人造地表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环境效应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 皖江城市带
下载PDF
2000—2021年图木舒克市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测与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剑 管瑶 +5 位作者 贺兴宏 代云豪 陈艺伟 王育强 李会文 范德宝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5-473,共9页
为客观评价新疆图木舒克市驱动因素对其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选取图木舒克市2000、2011年和2021年3期Landsat影像数据,耦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土壤湿度(WET)、干度(NDSI)、地表温度(LST)4个指标,分析主成分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 为客观评价新疆图木舒克市驱动因素对其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选取图木舒克市2000、2011年和2021年3期Landsat影像数据,耦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土壤湿度(WET)、干度(NDSI)、地表温度(LST)4个指标,分析主成分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结合研究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对图木舒克市近22 a来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动态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1)图木舒克市近22 a来RSEI均值从0.406升至0.476,生态环境质量变好面积远大于变差面积,改善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东南、西北地区,近22 a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2)通过对图木舒克市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当地生态环境质量受人口、国内生产总值(GDP)、耕地面积、气候等因素影响,在驱动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对当地生态环境质量有显著影响。(3)通过构建RSEI并分析其驱动因素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可以高效、准确地对当地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动态监测与客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木舒克市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质量 驱动因素 动态监测
下载PDF
2010—2020年陕西省神木市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
8
作者 孙维婕 何璐 +3 位作者 于强 苗禹琳 赵际剀 刘维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4-292,共9页
[目的]陕西省神木市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建设的重要地区。分析该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为资源型城市神木市的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及绿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0,2015与2020年共3期Landsat遥感影像,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遥感... [目的]陕西省神木市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建设的重要地区。分析该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为资源型城市神木市的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及绿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0,2015与2020年共3期Landsat遥感影像,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作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分析神木市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格局,并通过地理探测器探究该地区生态环境驱动机制。[结果]①神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恶化,RSEI指数下降幅度达到12.47%,在2010—2015年间下降最快;神木市生态环境质量很差与较差的面积增加幅度达到15.29%。②神木市生态环境质量恶化以西北部的风沙区率先增强,随后转向地势较低的东南部和东北部。同时,神木市生态环境质量以较差和一般为主,两者总和占据神木市总面积的67.09%。③植被覆盖度与绿度、湿度、干度及热度4个指标因素均表现出显著的驱动性,其中植被覆盖度解释力最高(达到62.4%),是神木市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驱动力;多因子交互也均表示出协同增强的作用,夜间灯光、人口密度、热度与植被覆盖度交互作用最强。[结论]神木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仍在进一步恶化,尽管前期退化得到遏制,但恶化区域在逐渐扩大,提高植被覆盖度可以有效增强神木市生态环境质量。为此应进一步落实植被绿化等生态保护措施,提升神木市高品质生态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木市 生态环境质量 遥感生态指数 时空格局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河南省沿黄地市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及驱动因子分析
9
作者 张晓伟 王墨珂 +3 位作者 刘昊 张亚丽 王秀丽 蔚霖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4,共7页
黄河流域自然生态本底脆弱,人类长期开发建设活动导致生境破碎化、生物多样性减少。选取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计算绿度、湿度、干度和热度4个指标,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分析河南省黄河干流沿线8个地市生态环境质量... 黄河流域自然生态本底脆弱,人类长期开发建设活动导致生境破碎化、生物多样性减少。选取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计算绿度、湿度、干度和热度4个指标,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分析河南省黄河干流沿线8个地市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及变化趋势,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2000—2020年研究区RSEI平均值为0.7311,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灵宝市、郑州市等生态环境质量较差,新安县、孟津区等生态环境质量较好;20 a间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先变差后转好,大部分地区呈改善趋势,下游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情况优于中游;单因子探测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国民生产总值等表征人类活动的驱动因子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逐渐增强;多因子交互探测结果表明,国内生产总值、土地利用类型和人口密度与其他各因子的交互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遥感生态指数 地理探测器 河南省沿黄地市
下载PDF
沿海城市陆海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与耦合协调度 被引量:3
10
作者 程飞飞 李洪庆 +1 位作者 宋红艳 陈明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55-3867,共13页
沿海城市的经济快速发展和土地利用与海洋生态环境之间关系密切。陆海统筹的背景下,科学了解陆海生态环境质量演变和空间分布特征,探究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对提升陆海生态安全统筹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以中国沿海53个城市为例,采用“活力... 沿海城市的经济快速发展和土地利用与海洋生态环境之间关系密切。陆海统筹的背景下,科学了解陆海生态环境质量演变和空间分布特征,探究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对提升陆海生态安全统筹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以中国沿海53个城市为例,采用“活力-组织-恢复力(VOR,Vitality-Organization-Resilience)”模型评价陆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采用TOPSIS法通过构建指标体系评价海洋生态环境质量,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陆海生态环境质量耦合协调水平,并提出相关建议。结果表明:1)2010—2020年沿海城市陆地生态系统健康呈现“北低南高”的分布格局,以杭州湾为主要分界线;2)2010—2020年沿海城市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呈现趋好的态势,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沿东海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沿黄海经济区<沿南海经济区;3)2010—2020年沿海城市陆海生态环境质量耦合程度进一步加强,且南部城市协调度高于北部。研究为中国沿海地区陆海生态环境管理、因地制宜地开展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陆海生态系统的健康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城市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生态系统健康 耦合协调度 陆海统筹
下载PDF
基于RSEI模型的开封市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动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任洪兵 杜崇 《吉林水利》 2024年第1期64-70,共7页
生态环境质量评估监测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2005年、2014年和2022年,共3期遥感影像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将绿度、湿度、干度和热度等4个指标耦合成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开封市2005~2022年的生态环境质量进... 生态环境质量评估监测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2005年、2014年和2022年,共3期遥感影像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将绿度、湿度、干度和热度等4个指标耦合成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开封市2005~2022年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干度是对生态环境质量影响最大的指标,而热度的影响相对较小;RSEI能够较好地反映开封市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开封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在研究期间持续改善,RSEI的平均值从0.576增加到0.643,增幅达11.63%,约44.63%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主要表现为一个等级的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分布格局发生较大变化,生态环境等级为良、优的区域大幅增加,主要分布在除开封市主城区西北部以外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EI 生态环境质量 主成分分析 开封市
下载PDF
益阳市“三区空间”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12
作者 颜紫科 刘唱唱 +1 位作者 向云波 邓楚雄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60,共7页
揭示国土空间变化的规律及其生态响应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重要基础。以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益阳市为例,基于2000,2010和2018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构建“三区空间”(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分类体系,采用转移矩阵、生态... 揭示国土空间变化的规律及其生态响应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重要基础。以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益阳市为例,基于2000,2010和2018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构建“三区空间”(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分类体系,采用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生态贡献率方法分析“三区空间”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内益阳市生态空间波动减少,城镇空间持续增加,呈“核心+点状”空间扩张特征,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补偿生态空间的趋势增加;(2)生态环境指数呈“L”型变化特征,与“三区空间”的数量变化特征基本一致,生态环境质量呈现由西南的山地、丘岗向东北平湖梯次递减的空间分异特征;(3)耕地转化成林地、水域转化为未利用地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主导因素,生态环境退化的主导因素是林地转建设用地和林地转耕地,次要因素是耕地转建设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三区空间 生态环境效应 生态质量 益阳市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力
13
作者 韩淑军 韩锴 薛彩霞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9-190,共12页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地带,其生态环境质量不仅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且关系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实现。文章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通过构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及采用时空...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地带,其生态环境质量不仅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且关系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实现。文章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通过构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及采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对2010-2020年黄河流域市域尺度下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及其驱动力进行时空演变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从54.41增长至55.48,中游地区EI高于上游和下游地区,位于中部的甘肃和宁夏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等级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质量指数呈现空间集聚性,其北部、西部以低-低集聚为主,南部以高-高集聚为主。(3)经济、人口、产业、政策共同影响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常住人口密度、第一产业占比和第二产业占比为其主导驱动力,但其驱动力度呈现城镇化压力和环境治理政策逐渐增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压力逐渐减弱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环境质量 时空格局 时空地理加权 驱动力
下载PDF
白银市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卢尚菁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1期144-146,共3页
建设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生态环境监测质量,促进白银市从传统环境监测向高质量环境监测转型的关键。本文结合白银市生态环境监测现状,分析建设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意义,指出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提出应对策略,为白银... 建设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生态环境监测质量,促进白银市从传统环境监测向高质量环境监测转型的关键。本文结合白银市生态环境监测现状,分析建设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意义,指出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提出应对策略,为白银市开展以高质量环境监测为目标导向的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监测 质量管理体系 建设 白银市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和熵值法的陇南市生态环境保护质量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国亮 马晓翠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4年第4期62-67,共6页
本文以甘肃省陇南市为例,基于PSR模型构建了陇南市生态环境保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陇南市“十三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响应子系统权重值最高,压力子系统权重值最低。(2)从各子系统的评价结果来... 本文以甘肃省陇南市为例,基于PSR模型构建了陇南市生态环境保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陇南市“十三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响应子系统权重值最高,压力子系统权重值最低。(2)从各子系统的评价结果来看,陇南市2016-2020年生态环境保护质量PSR系统中的压力指数、状态指数、响应指数和综合指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3)陇南市2017-2019年生态环境保护质量PSR系统协调度呈现轻微下降趋势,2019-2020年陇南市生态环境保护质量PSR系统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基于评价结果,本文提出了优化废水处理机制、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的思考建议,对提升陇南市生态环境保护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质量 PSR模型 熵值法 评价 陇南市
下载PDF
黄冈白莲河水库水质状况评估
16
作者 周庆 张玉洁 +1 位作者 祝剑锋 冉敬文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3-37,共5页
本文基于黄冈市白莲河水库的水质跟踪调查,深入分析了气候变化、污染及不可持续土地使用方式等因素对水库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2016年至2023年间,水库中的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等关键污染物浓度逐年下降,三项污染物指标均低于... 本文基于黄冈市白莲河水库的水质跟踪调查,深入分析了气候变化、污染及不可持续土地使用方式等因素对水库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2016年至2023年间,水库中的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等关键污染物浓度逐年下降,三项污染物指标均低于国家地表水二类标准,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接近一类水质标准。这一系列积极变化不仅验证了综合治理措施的有效性,也预示着白莲河水库水质明显好转,为黄冈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莲河水库 生态环境 水质评估 污染因子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利用新型遥感生态指数的南宁市环境质量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欧阳心如 陈天伟 杨卫聪 《无线电工程》 2024年第4期947-953,共7页
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RSEI)进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RSEI在应用不同区域中很少考虑空气质量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针对这一局限性,以南宁市为例,在RSEI的... 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RSEI)进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RSEI在应用不同区域中很少考虑空气质量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针对这一局限性,以南宁市为例,在RSEI的基础上,加入能精准监测城区高分辨率空气质量的差值霾指数(Difference Haze Index, DHI),构建新型遥感生态指数(new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RSEInew),随后对比分析RSEI与RSEInew的平均相关度和PC1,验证了构建的RSEInew模型更具有表征区域生态环境的代表性。利用RSEInew模型对南宁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2013—2021年,南宁市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优化,RSEInew提升了15%,整体生态环境水平处于中等(0.4~0.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遥感指数 主成分分析 生态环境质量 南宁市
下载PDF
基于RSEI和地理探测器的西昌市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分析
18
作者 贾应 吴彩燕 +1 位作者 应欣翰 蒙齐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2024年第9期79-88,共10页
生态环境保护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测可为城市发展规划提供依据。本文选取西昌市2001-2020年5期Landsat TM/ETM+/OLI时间序列影像为研究数据,耦合绿度、湿度、干度、热度构建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保护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测可为城市发展规划提供依据。本文选取西昌市2001-2020年5期Landsat TM/ETM+/OLI时间序列影像为研究数据,耦合绿度、湿度、干度、热度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并结合研究区气候、降水量、人口密度等驱动因素探究西昌市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年间,西昌市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恶化区域主要位于中部流域耕作区、主城区周边及西部山脉,改善区域主要分布在海拔稍低的山区;由单因子探测分析可知,土地利用、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对RSEI影响较大;由多因子探测分析可知,各因子交互作用对RSEI均有增强效果,其中年平均气温在土地利用交互作用下表现出了更强的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动态监测 驱动因子 地理探测器 时间序列影像 生态环境质量
下载PDF
基于大连市社会化生态环境检测机构监督抽查结果的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邢军 马骏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4年第7期87-91,共5页
为有效提升生态环境检测机构数据质量,进一步强化对社会化检测机构的监督管理,通过列举监督抽查中发现的代表性问题,对照检验检测资质认定行业规范,分析生态环境检测过程中影响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建立智慧化、全链条信息监管平台,... 为有效提升生态环境检测机构数据质量,进一步强化对社会化检测机构的监督管理,通过列举监督抽查中发现的代表性问题,对照检验检测资质认定行业规范,分析生态环境检测过程中影响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建立智慧化、全链条信息监管平台,推动信用评价体系建立,严格监督管理,建立高规格惩戒机制等建议,有效提升社会化生态环境检测机构质量管理水平,着力促进生态环境检测服务行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检测 监督抽查 数据质量 因素分析 建议
下载PDF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济南市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测
20
作者 郑彩之 边振 桑国庆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5-182,共8页
城市的快速发展往往会引起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为了促使区域社会经济稳健可持续发展对其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是非常必要的。以济南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2002—2021年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通过计算WET、NDVI、LST、NDBSI,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 城市的快速发展往往会引起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为了促使区域社会经济稳健可持续发展对其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是非常必要的。以济南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2002—2021年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通过计算WET、NDVI、LST、NDBSI,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个分量指标进行分析进而构建RSEI模型。结果表明:(1)2002—2021年济南市RSEI均值分别为0.529、0.502、0.565、0.591,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总体处于中等水平;(2)生态环境改善地区主要分布在济南市西北部,生态环境退化地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北部、东南部;(3)济南市生态环境变化与NDBSI关系最密切,4年平均相关度为0.715,为进一步分析NDBSI指标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对其分量指标IBI和SI指标进行数值分析以及空间分析,IBI指标和SI指标4年平均值为0.565、0.356,通过空间分析IBI指标值较高区域范围与RSEI指标较低区域范围具有高度的吻合度,在NDBSI指标中IBI指标是对济南市生态环境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的主要因素,表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质量 主成分分析 济南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