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高质量发展与城市综合承载力耦合协同研究
1
作者 刘崇献 孙静 张嘉豪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5-45,共11页
为探究北京高质量发展与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协同关系问题,本文结合北京高质量发展和城市综合承载力构建了复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测度2005—2020年两个系统综合水平以及耦合协调关系。研究表明:北京高质量发展指数和... 为探究北京高质量发展与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协同关系问题,本文结合北京高质量发展和城市综合承载力构建了复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测度2005—2020年两个系统综合水平以及耦合协调关系。研究表明:北京高质量发展指数和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数总体呈现增长态势,但目前还处于中低水平;北京高质量发展系统和城市综合承载力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从中度失调耦合升级为初级协调耦合,呈现稳定上升态势,但距离优质协调耦合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因此,北京要科学配置资源要素,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深入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实现北京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城市综合承载力 耦合协调度 京津冀协同发展
下载PDF
山东省土地综合承载力协调发展度分析 被引量:26
2
作者 孙钰 李新刚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3-129,共7页
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协调发展的有效测度,能够反映该系统有序均衡持续发展的基本情况。本文以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交通、科技、财政为主要因素,从城市土地支撑力水平和城市土地受压力强度这一视角出发,构建了一套较为完... 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协调发展的有效测度,能够反映该系统有序均衡持续发展的基本情况。本文以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交通、科技、财政为主要因素,从城市土地支撑力水平和城市土地受压力强度这一视角出发,构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协调发展度指标体系;并采用灰关联熵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结合综合指数评价模型给出了系统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进而对2010年山东省地级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协调发展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运用ArcGIS技术和GeoDa软件对系统协调发展度进行了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地级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协调发展度空间差异比较显著,呈现出以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为"主轴",以鲁西北地区、鲁南地区为"两翼"的空间分布格局,且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除济南市、青岛市、淄博市、烟台市外,山东省其余地级市土地支撑力水平均低于土地受压力强度,这也表明山东省地级市土地系统协调发展度有较大的可挖掘潜力,有利于提高山东省地级市土地的潜在综合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 协调发展度 灰关联熵法 空间自相关 山东省地级市
下载PDF
甘肃省定西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赵莉 王生林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49-152,共4页
在参考众多农业可持续发展相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针对甘肃省定西市的自然经济状况,建立定西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和综合评价法对定西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定西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较... 在参考众多农业可持续发展相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针对甘肃省定西市的自然经济状况,建立定西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和综合评价法对定西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定西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较低,其中安定区和临洮县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极弱,通渭县、陇西县、渭源县、漳县和岷县均处于非可持续发展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可持续发展能力 综合评价指数 层次分析方法(AHP) 甘肃省 定西市
下载PDF
综合容量调控下的苏州古城发展路径与策略 被引量:3
4
作者 阳建强 王敏 杨梓含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1-27,共7页
苏州古城是中国江南水乡营城智慧的杰出典范,建城至今2500多年,其城址、格局得到较为完整地保存。然而,伴随着古城人口和功能的持续疏解,近年来出现人居环境品质欠佳、人口老龄化、产业业态低端低效、公共配套设施欠缺、整体活力下降等... 苏州古城是中国江南水乡营城智慧的杰出典范,建城至今2500多年,其城址、格局得到较为完整地保存。然而,伴随着古城人口和功能的持续疏解,近年来出现人居环境品质欠佳、人口老龄化、产业业态低端低效、公共配套设施欠缺、整体活力下降等问题,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因此,如何扭转以往偏重物质空间保护的规划建设思路,通过综合容量调控,充分协调古城整体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成为古城保护与发展的重要课题。基于此,苏州古城应当依据新时期发展背景,科学合理地确定古城综合容量与控制要素,秉持“整体、系统、底线、精细”的核心思维,在整体保护的前提下,系统地进行内涵式有机更新和积极创造,切实提出古城容量精细管控策略和优化实施路径,助力古城高质量、可持续与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苏州 综合容量 可持续发展 活力提升
下载PDF
区域经济关系的四种类型--基于广州与周边城市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丁焕峰 刘心怡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3-79,共7页
本文在测度广州辐射腹地范围、广州与周边区域经济关系,并进行空间相关关系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广州与周边城市的区域经济关系不是简单的二元空间结构,即中心—外围关系,广州与省内周边城市主要有四类区域经济关系:广州—深圳是中心交互型... 本文在测度广州辐射腹地范围、广州与周边区域经济关系,并进行空间相关关系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广州与周边城市的区域经济关系不是简单的二元空间结构,即中心—外围关系,广州与省内周边城市主要有四类区域经济关系:广州—深圳是中心交互型;广州—佛山、东莞、中山、惠州、清远是邻域渗透型;广州——汕头、湛江、韶关是次中心转移型;广州—其他城市是中心与边缘扩散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综合发展力 中心城市辐射腹地 区域经济关系
下载PDF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郑州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曹秀丽 周叶奎 《价值工程》 2018年第13期3-5,共3页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研究国家发展新形势、新战略要求下的郑州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和可持续发展对策等内容,以期对其他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借鉴。首先,对城市综合承载力内涵进行界定。其次,以郑州城市为案例构...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研究国家发展新形势、新战略要求下的郑州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和可持续发展对策等内容,以期对其他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借鉴。首先,对城市综合承载力内涵进行界定。其次,以郑州城市为案例构建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最终,分析郑州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标现状基础上,评价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可持续发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郑州城市 指标体系 对策建议
下载PDF
平顶山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
7
作者 钱秀杰 张亚群 +1 位作者 马志正 韩军青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25-128,共4页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分析了平顶山市及其他14个省(市)的多样性与资源利用效益的关系和发展能力.结果表明:平顶山市的资源利用效益较低,生态足迹多样性不高,发展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挥自身优势,是提高平顶山市可持...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分析了平顶山市及其他14个省(市)的多样性与资源利用效益的关系和发展能力.结果表明:平顶山市的资源利用效益较低,生态足迹多样性不高,发展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挥自身优势,是提高平顶山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元GDP的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多样性 生态承载力多样性 发展能力 平顶山市
下载PDF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及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刘志明 周召红 +2 位作者 王永强 洪晓峰 陈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5-150,共6页
DPSIR是一种在环境系统中得到广泛使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概念模型,它被作为衡量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指标体系而开发出来,主要是从系统分析的角度看待人和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宜昌市为例,基于DPSIR模型系统框架,构建了"水资源-... DPSIR是一种在环境系统中得到广泛使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概念模型,它被作为衡量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指标体系而开发出来,主要是从系统分析的角度看待人和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宜昌市为例,基于DPSIR模型系统框架,构建了"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基于Logistic对数增长方程,提出了Logistic对数承载模型;同时,引入了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标测度,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良性发展条件进行了判断;最后,对宜昌市水资源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对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2005~2015年宜昌市水资源综合承载力发展状态较好,除了2011,2013年和2015年以外,社会经济发展是可持续的;除了2013年以外,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是良性发展的。因此,建议宜昌市在释放社会经济发展潜力的同时,应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治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DPsIR模型 Logistic对数方程 综合评价 可持续发展 宜昌市
下载PDF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预测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刘志明 周真中 +1 位作者 王永强 洪晓峰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4-39,共6页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集综合评价和预测分析为一体。以宜昌市为例,在2005-2015年宜昌市"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承载力综合评价基础上,采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预测2020年、2025年、2030年水资源承载力;在分析未来水...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集综合评价和预测分析为一体。以宜昌市为例,在2005-2015年宜昌市"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承载力综合评价基础上,采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预测2020年、2025年、2030年水资源承载力;在分析未来水平年预测结果不确定性的基础上,结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河长制,探讨4种情景假设下宜昌市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研究结果表明,未来水平年宜昌市水资源承载力状态良好(2025年左右达到Ⅰ级),建议宜昌市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预测分析 综合评价 GM(1 1)灰色预测模型 不确定性分析 可持续发展 宜昌市
下载PDF
关于发展服务业的几点思考
10
作者 郭天珞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73-76,129,共5页
发展服务业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它和我国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互为支撑,是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现代服务业 新型工业化 农业现代化 城市国际竞争力
下载PDF
武汉市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彭威 陈明 +2 位作者 袁胜平 金清霞 冯群超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3期36-40,80,共6页
以武汉市为研究对象,基于P-S-R模型构建指标体系,确定武汉市生态承载力的定量指标,进而构建城市生态承载力评价模型,包括城市生态支持力模型、城市生态压力模型、城市生态承载力模型,利用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综合评价了2005-2014... 以武汉市为研究对象,基于P-S-R模型构建指标体系,确定武汉市生态承载力的定量指标,进而构建城市生态承载力评价模型,包括城市生态支持力模型、城市生态压力模型、城市生态承载力模型,利用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综合评价了2005-2014年武汉市生态系统承载力状况。结果表明,2005-2014年,武汉市生态承载力综合水平先在一个良好的状态下保持稳定,然后下降到很低的水平,最后有缓慢回升的趋势。其中,2005-2010年,武汉市生态承载力综合水平稳定在一个良好状态;2011-2014年,生态承载力表现为超负荷,随后武汉市积极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生态系统得到一定修复,生态承载力有了回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综合评价 可持续发展 武汉市
下载PDF
地市级城市相对资源承载力时空差异分析--以湖南省邵阳市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莉莉 范勋承 马文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9期74-78,共5页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分别以湖南省和邵阳市作为参照区,分析邵阳市及各市县1997-2018年相对耕地承载力、相对经济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的时序演化与空间差异。结果表明,与湖南省相比,近22年来邵阳市相对耕地承载力总体上呈上升趋...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分别以湖南省和邵阳市作为参照区,分析邵阳市及各市县1997-2018年相对耕地承载力、相对经济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的时序演化与空间差异。结果表明,与湖南省相比,近22年来邵阳市相对耕地承载力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并在2013年后呈明显富余状态;相对经济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在整个研究期间均呈超载状态。从空间差异上看,邵阳城区相对耕地承载力超载现象最为严重;相对经济承载力空间分布极不均匀,位于北部的隆回县超载最为严重,而位于城区东部的邵东市则呈非常富余状态,可承载人口富余66.84万人;受经济发展差异影响,邵东市综合承载力同样处于非常富余状态,而隆回县和邵阳县的相对耕地承载力已无法支撑现有的经济增长模式,其综合承载力则均处于严重超载状态。因此,及时提高该县第二、三产业比重,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才能实现人口、经济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耕地承载力 相对经济承载力 综合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时空差异 湖南省邵阳市
下载PDF
甘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研究
13
作者 齐欣 李鹏基 杨膨宇 《陇东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35-39,共5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区域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着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经济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城市是资源配置、环境保护、人口流动的集中区域,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故此研究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具有一定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区域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着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经济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城市是资源配置、环境保护、人口流动的集中区域,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故此研究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运用文献研究、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12个市州的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现状展开讨论,评价甘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在此基础上分析甘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提升策略,据此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城市 综合承载能力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灵莹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0-35,共6页
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方法 ,以城市可持续发展理想状态的各项指标值为参照 ,可对任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相对评估 .最后 ,以国外先进国家的平均发展水平为参照 ,对深圳市近年来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 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方法 ,以城市可持续发展理想状态的各项指标值为参照 ,可对任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相对评估 .最后 ,以国外先进国家的平均发展水平为参照 ,对深圳市近年来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可持续发展 综合评价方法 应用 层次分析法 相对评估 评价指标 深圳
原文传递
长春市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亚静 王靖鑫 刘畅 《税务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9-108,共10页
近年来,国际大都市和经济发达的城市群、城市带层出不穷,进而加快了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进程。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城市经济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各类城市病亦纷至沓来,资源供给的有限性与人们对其日益增长的需求也不断冲突... 近年来,国际大都市和经济发达的城市群、城市带层出不穷,进而加快了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进程。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城市经济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各类城市病亦纷至沓来,资源供给的有限性与人们对其日益增长的需求也不断冲突,种种残酷的现实已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健康发展。长春市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一员和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引擎,只有完善都市的空间规划体系,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才能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从而对周边城市的发展发挥有力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综合承载力 状态空间 灰色预测 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大运河文化带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与时空分异 被引量:24
16
作者 孙久文 易淑昶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21,共10页
大运河文化带纵贯中国南北,跨6省2市,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从城市综合承载力角度研究大运河文化带的发展,通过构建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2010—2017年大运河文化带城市综合承载力的演变情况。并从时间和... 大运河文化带纵贯中国南北,跨6省2市,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从城市综合承载力角度研究大运河文化带的发展,通过构建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2010—2017年大运河文化带城市综合承载力的演变情况。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大运河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所含8省(市)、大运河文化带所含87个城市三个空间尺度的综合承载力时空演变。结果表明,大运河文化带城市综合承载力在2010—2017年呈“N”型变化,空间上呈现出沿海高内陆低、南高北低的格局,并且直辖市、省会城市以及经济强市明显高于周围普通地级市。通过空间分析得到Moran′s I值发现,大运河文化带的城市综合承载力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以“高—高”“低—低”为主呈聚类分布。最后,文章认为大运河文化带的发展要从补齐综合承载力短板、加强城市间的协同作用、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等方面入手,提升发展潜力和发展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承载力 城市群 大运河文化带 中心城市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资源与环境 协同发展
原文传递
基于中线调水的襄阳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新尧 张中旺 文兰玲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1-124,128,共5页
以汉江中游襄阳市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襄阳市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构建反映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由17项指标组成,利用向量模法对襄阳市2000—2012年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现实评价。结果显示,期间襄阳市水资源承... 以汉江中游襄阳市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襄阳市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构建反映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由17项指标组成,利用向量模法对襄阳市2000—2012年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现实评价。结果显示,期间襄阳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值维持在0.2939~0.4114,属于较弱承载力,但有不断改善的趋势。随着2014年中线工程首次实现调水,汉江下泄水量减少,其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研究结果对于襄阳市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以减小调水带来的不利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 水资源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襄阳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