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flicts in Defining Data Ownership in China’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the Regulatory Path
1
作者 Zihan Si Nuowen Mai +2 位作者 Yifei Quan Yihuan Zhou Xiaoyue Zhang 《Proceedings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 Studies》 2022年第3期61-74,共14页
China is aggressively pursuing digital transformation,and data,alike labor,technology,capital,and knowledge,has become as a crucial factor of production.Digital transformation is accelerating the emergence of a data-i... China is aggressively pursuing digital transformation,and data,alike labor,technology,capital,and knowledge,has become as a crucial factor of production.Digital transformation is accelerating the emergence of a data-intensive society,and the ensuing difficulties of balancing freedom and responsibility,openness and security,as well as free sharing and legal regulation are posing new challenges to national and social governance.Among these challenges,defining data ownership,the social disorder and anomie brought about by the unclear definition of data ownership,and data ownership regulatory path are new propositions that need to be urgently addressed in this data-intensive society.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explains the theoretical meaning and practical value of data ownership through a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analysi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as well as research think tanks,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and inherent conflicts between the definition of data ownership by the government,enterprises,and society in China,thoroughly compares the definition standards of the European Union,the United States,and Japan,and on this basis,discusses the formation of a definition of data ownership that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China’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ital transformation data ownership Smart cities Risk regulation
下载PDF
Urban Big Dat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Intelligence 被引量:15
2
作者 Yunhe Pan Yun Tian +2 位作者 Xiaolong Liu Dedao Gu Gang Hua 《Engineering》 SCIE EI 2016年第2期171-178,共8页
This study provides a definition for urban big data while exploring its features and applications of Chi- na's city intelligenc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ity intelligence in China and the "smart city" concept in o... This study provides a definition for urban big data while exploring its features and applications of Chi- na's city intelligenc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ity intelligence in China and the "smart city" concept in other countries are compared to highlight and contrast the unique definition and model for China's city intelligence in this paper. Furthermore,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ole of urban big data in city intel- ligence by showing that it not only serves as the cornerstone of this trend as it also plays a core role in the diffusion of city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and serves as an inexhaustible resource for the sustained development of city intelligence. This study also points out the challenges of shaping and developing of China's urban big data. Considering the supporting and core role that urban big data plays in city intel- ligence, the study then expounds on the key points of urban big data, including infrastructure support, urban governance, public services, and economic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Finally, this study points out that the utility of city intelligence as an ideal policy tool for advancing the goals of China's urban de- velopment. In conclusion, it is imperative that China make full use of its unique advantages-including using the nation's current state of development and resources,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and good hu- man relations-in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condit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intelligence through the proper application of urban big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big data city intelligence Ternary space Construction emphases
下载PDF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on a Space-Time Data Set for Multiple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3
作者 Palma Monic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15年第10期1154-1165,共12页
Applications of the multivariate technique call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for environmental studies are relatively new and are limited to spatial multivariate data set. In this paper, a procedure of applying correspon... Applications of the multivariate technique call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for environmental studies are relatively new and are limited to spatial multivariate data set. In this paper, a procedure of applying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to a large space-time data set for multiple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is shown. In particular, nitrogen dioxide and carbon monoxide hourly concentrations measured during January 1999 at several monitored stations in a district of Northern Italy are analyzed. The procedure consists in transforming the continuous variables into categorical ones by the means of appropriate indicator variables, generating special contingency tables and applying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The use of this classical multivariate technique allows the identification of important relationships among pollution levels and monitoring stations and/or relationships among pollution levels and observation ti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ce-TIME data INDICATOR transform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下载PDF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Methodology for Urban Activity Spatial Structure in E-society: Empirical Evidence for Nanjing City, China 被引量:18
4
作者 WANG Bo ZHEN Feng +2 位作者 WEI Zongcai GUO Shu CHEN Tingti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5年第6期672-683,共12页
The existing researches on the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are mainly focused on human activity, whilst with few efforts on urban space. In the e-society, the widespread adoption of 1... The existing researches on the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are mainly focused on human activity, whilst with few efforts on urban space. In the e-society, the widespread adoption of 1CT devices not only affects almost every aspect of people's daily life and thereby reshapes the spatial development of regions and cities, but also generates a large amount of real-time activity data with location information. These georeferenced data, however, have relatively recently attracted attention from geographers. Adapted from Lynch's framework based on people's perceptions, this paper proposes a framework of urban spatial struc- ture based on people's actual activity, including five elements, namely activity path, activity node, central activity zone (CAZ), activity district, and activity edge. In the empirical study, by using one week's check-in tweets (from February 25 to March 3 in 2013) collected in Nanjing City, the five elements are recognized and analyzed. Through the comparison between our results and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based on population (and land use), we argue that ICT uses: 1) lead to polarize, rather than to smooth, the urban structural hierarchy, due to the dual role of distance; 2) enable a partial decoupling of activity and activity space node, which challenges our conventional under- standing of the role of home and the utility of travel; 3) blur the boundaries of activity districts and hence may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enriching districts' functions, which should not be overlooked in the current urban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tele-activities activity space big data e-society Nanjing city
下载PDF
基于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的合肥市中心城区综合公园可达性评价 被引量:6
5
作者 王诚 张云彬 +2 位作者 陈静媛 李丹 朱萌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9,共11页
为提高城市综合公园布局均衡性地定量评估的准确性,以合肥市中心城区为例,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多出行模式的两步移动搜索法,利用高德地图的路径规划模型,结合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洛伦兹曲线以及基尼系数等方法,在手机信令数据的基础上... 为提高城市综合公园布局均衡性地定量评估的准确性,以合肥市中心城区为例,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多出行模式的两步移动搜索法,利用高德地图的路径规划模型,结合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洛伦兹曲线以及基尼系数等方法,在手机信令数据的基础上对不同时间阈值下的城市综合公园的可达性及供需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揭示中心城区综合公园布局的合理性。结果显示:合肥市中心城区综合公园的可达性空间差异显著,可达性较高区域通常分布在新城区以及综合公园周边地区,并且随着时间阈值的提高,可达性水平的空间分布呈现均衡态势;合肥市中心城区在15 min与30 min时间阈值下均只有近5%的居住网格处于供需匹配状态;近7%的居住网格处于供需显著不匹配状态,主要集中于老城区西部以及滨湖区北部区域,居住区密度与综合公园数量是影响供需匹配的重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利用手机信令数据与高德路径规划数据作为数据源对传统可达性的计算方法以及两步移动搜索模型进行改进,建立微观尺度下城市综合公园的可达性评价框架,能够精确地评估城市综合公园的可达性;通过优化城市交通的通达程度以提高居民综合公园游憩出行的阈值,能够显著促进城市综合公园整体的空间分布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信令数据 绿地 综合公园 可达性 两步移动搜索法 合肥市
下载PDF
数字化治理视角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构建研究--以济南市为例
6
作者 于忠海 段龙妹 +3 位作者 鹿霞 陈珂 孙桂鑫 何伟 《中国名城》 2024年第9期50-58,共9页
建立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开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数字化治理,构建历史文化保护等的底线守护数字化应用场景,是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梳理数字化测量、数字化审查、数字化监测... 建立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开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数字化治理,构建历史文化保护等的底线守护数字化应用场景,是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梳理数字化测量、数字化审查、数字化监测、数字化展示4个层次数字化治理途径,探讨“法规-组织-技术”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数字化治理逻辑,建立名城保护的协调机制,赋能名城保护的有效实施,以期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多维度精细保护、多粒度监测评估、多场景活化应用的智慧化管理提供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城 数字治理 保护传承 数字赋能 数字化转型 济南
下载PDF
基于本体和知识图谱的城市空间数字底座架构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杭彬 韦朝旭 +6 位作者 陈茜茜 胡辰雨 周少军 赵峰 刘一宁 黄炜 刘春 《时空信息学报》 2024年第2期292-301,共10页
为支撑城市数字化转型,解决目前智慧城市数据不能满足多领域兼容覆盖的需要、数据孤岛等问题,本文提出融合城市动静态多源数据、城市数据运算方案和数据组织管理方案的城市空间数字底座的概念,进而提出一种依托本体框架的城市空间数字... 为支撑城市数字化转型,解决目前智慧城市数据不能满足多领域兼容覆盖的需要、数据孤岛等问题,本文提出融合城市动静态多源数据、城市数据运算方案和数据组织管理方案的城市空间数字底座的概念,进而提出一种依托本体框架的城市空间数字底座架构,以多源多模知识图谱为核心来管理城市治理的数据模块、数据运算模块、数据可视化模块和城市服务模块,使得所有数据和事件、行为都在同一框架与协议下运作。本架构有三个特点:①依托本体框架,构建语义解释器覆盖领域全要素,保证数据结构完整和质量可靠;②数据与业务脱钩,原始数据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重构为知识单元,适度脱敏推动数据融合;③空间运算升级为知识运算,利用知识图谱通过知识推理、知识发现等来优化传统计算,拓展服务边界及节省运算资源。通过知识图谱的管理架构,可以保证城市空间数字底座的数据质量可靠性、完整性、可解释性和共享性,确保了空间数字底座对城市空间信息服务的支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城市数字化转型 时空大数据 数据管理 本体 知识图谱 城市格网化管理 道路管控
下载PDF
超大城市数字化转型发展路径——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萌 郑正真 《科技智囊》 2024年第4期22-29,共8页
[研究目的]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成都市正式晋升全国超大城市,常住人口突破2000万人,人口总量庞大、城区人口高度聚集、人口不断增长和涌入,城市市域范围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张,为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应急管... [研究目的]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成都市正式晋升全国超大城市,常住人口突破2000万人,人口总量庞大、城区人口高度聚集、人口不断增长和涌入,城市市域范围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张,为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应急管理带来巨大的压力,也为城市治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治理方式已难以适应超大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技术创新应用为手段,以机制体制优化为保障,最终提升城市面向未来的综合竞争力的城市发展新范式,是新时代推进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研究方法]通过全面分析超大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逻辑机理,解读成都市超大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发现成都市在超大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存在数据共享开放水平不高、数据融合亟待提升、应用场景不够丰富、复合型人才相对匮乏等问题。[研究结论]通过对标上海、杭州等先发城市,提出成都市应从培养数据化思维、构建数据要素应用体系、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应用、创新复合型人才引育机制四个方面推动超大城市数字化转型,全方位增强超大城市数字化转型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城市 数字化转型 智慧城市 数据要素 数字基础设施
下载PDF
基于sDNA和POI数据的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
9
作者 白大庆 张晓瑞 《宿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22-28,共7页
为探索合肥市存量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模式,形成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城市商业网点发展体系,本研究以ArcGIS空间分析和网格法为基础,通过对合肥市空间可达性与商业网点POI(Point of Interest)数据的有机结合,构建了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 为探索合肥市存量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模式,形成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城市商业网点发展体系,本研究以ArcGIS空间分析和网格法为基础,通过对合肥市空间可达性与商业网点POI(Point of Interest)数据的有机结合,构建了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的新思路。利用sDNA(spatial Design Network Analysis)模型测算合肥市各网格的空间可达性,将二者进行耦合分析,从而在POI数据和可达性的双重约束下对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特征类型进行识别。结果表明:商业网点POI密度等级与可达性相同的网格数量最多,商业网点POI密度等级高于可达性的网格数量次之,商业网点POI密度等级低于可达性的网格数量最少。研究可为合肥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及总体规划布局提供科学方法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空间结构 POI大数据 可达性 sDNA 合肥市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空间规划方法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饶瑛琦 《数字通信世界》 2024年第4期194-196,共3页
文章深入探讨了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空间规划的方法与策略。首先介绍了大数据和智慧城市的基本内涵,剖析了大数据如何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进而提出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如何通过大数据技术来优化空间规划,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深入探讨了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空间规划的方法与策略。首先介绍了大数据和智慧城市的基本内涵,剖析了大数据如何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进而提出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如何通过大数据技术来优化空间规划,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并通过对大数据的基本内涵和智慧城市特点的分析,讨论了空间规划平台建设方法,以及基于“一张图”的IT系统的具体实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智慧城市 空间规划 数据处理 数据可视化 HADOOP GIS
下载PDF
基于POI数据的旅游城市公共游憩空间分布研究——以桂林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丹 龙良初 《城市建筑》 2024年第2期32-34,共3页
公共游憩空间作为衡量城市宜居性和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内容,其品质的有效提升是城市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旅游城市特征,文章对公共游憩空间进行分类,运用ArcGIS平台进行特征分析,解析桂林市公共游憩空间的分布格局。研究发现:①桂林... 公共游憩空间作为衡量城市宜居性和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内容,其品质的有效提升是城市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旅游城市特征,文章对公共游憩空间进行分类,运用ArcGIS平台进行特征分析,解析桂林市公共游憩空间的分布格局。研究发现:①桂林市公共游憩空间总体呈现出“一核多点”分布特征,各类型之间存在较大的区际差异;②桂林市公共游憩空间以王城—东西巷为核心,在临桂区、桂林融创文旅城等多处空间形成点状分布;③各类型公共游憩空间集聚程度较为明显,标准差椭圆呈现向“西北—东南”方向偏转。最后,提出注重各类型游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增加设施密度和可达性、优化类型组合结构、提升供给质量促进行为活动的发生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I数据 公共游憩空间 分布格局 桂林市
下载PDF
基于公众点评数据的上海黄浦江中央活力段使用后评估
12
作者 吴语婧 张霄宇 沈洁 《住宅科技》 2024年第9期24-31,共8页
城市滨水空间正历经由“工业型遗迹”蜕变至“生活型场所”的转型阶段,亟需开展基于公众视角下的使用后评估,对转型后的滨水建成环境进行回应公众需求的再优化设计。文章以上海黄浦江“中央活力段”9个滨水活力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引入... 城市滨水空间正历经由“工业型遗迹”蜕变至“生活型场所”的转型阶段,亟需开展基于公众视角下的使用后评估,对转型后的滨水建成环境进行回应公众需求的再优化设计。文章以上海黄浦江“中央活力段”9个滨水活力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引入城市意象理论,基于线上点评数据展开滨水空间使用后评估,并构建三大维度十二因子的滨水空间使用后评估体系,以期为城市滨水空间规划建设与更新改造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滨水空间 点评数据 使用后评估 黄浦江 城市意象
下载PDF
基于中心对数比变换的分布型符号数据时间序列建模研究
13
作者 陈梅玲 俞翰君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4,共12页
针对分布型符号数据线性运算不封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分布型符号数据时间序列模型。分布型符号数据分析为处理和分析大规模数据提供了一种全新而有效的思想,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表征分布型数据单元为概率分布函数,其特殊... 针对分布型符号数据线性运算不封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分布型符号数据时间序列模型。分布型符号数据分析为处理和分析大规模数据提供了一种全新而有效的思想,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表征分布型数据单元为概率分布函数,其特殊表达形式和内在约束导致缺乏合适的运算规则,极大地限制了统计技术的灵活运用。为此,采用中心对数比变换方法,先将表征分布型数据单元的概率密度函数等距变换成普通函数,变换后的函数可以采用函数空间中的线性运算和内积运算,在保持样本空间形态不发生改变的前提下,有效克服了概率分布函数内在约束的影响。进一步提出了分布型时间序列数据的模型识别和参数估计方法,并通过仿真实验和实际数据验证了所提模型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数据 分布型数据 中心对数比变换 时间序列 贝叶斯空间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国土空间数据治理实践探索
14
作者 张德英 《地理空间信息》 2024年第9期112-116,共5页
由于多年沉淀和机构改革,规划资源部门面临着数据资源分散、信息系统破碎、业务流程独立等问题。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上海市规划资源部门率先做出响应,积极探索以数据治理解决业务系统问题。运用空间信息技术、大数据挖掘分析等技术手段... 由于多年沉淀和机构改革,规划资源部门面临着数据资源分散、信息系统破碎、业务流程独立等问题。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上海市规划资源部门率先做出响应,积极探索以数据治理解决业务系统问题。运用空间信息技术、大数据挖掘分析等技术手段,进行核心业务数据梳理、流程再造、系统整合,通过建立数据标准体系、统一数据资源底座、赋能数据业务应用,实现了“一套数据、一个平台、一张蓝图”。该探索工作深化了数据治理理论研究,打破了数据壁垒,贯通了业务信息流,提升了数据资产价值,为数字化城市建设提供了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国土空间 数据治理 数据赋能
下载PDF
基于POI数据的太原市主城区商业空间格局研究
15
作者 严文复 田岩松 苑晓琦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以太原市主城区作为研究区域,基于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 POI)数据,采用核密度分析、局部Getis-OrdGI~*指数等方法,对城市商业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在其现有商业空间格局的基础上借助等值线树法对商业中心进行了识别,并对各类行业的... 以太原市主城区作为研究区域,基于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 POI)数据,采用核密度分析、局部Getis-OrdGI~*指数等方法,对城市商业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在其现有商业空间格局的基础上借助等值线树法对商业中心进行了识别,并对各类行业的空间分布及集聚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太原市主城区商业空间已经形成了以柳巷、朝阳以及亲贤北街商圈为中心向外围扩散的分布格局,体现出汾河以东集中连片、汾河以西零星分散的分布特征;识别出太原市主城区内46个基本商业中心,其中以柳巷、朝阳—双塔、体育路—亲贤北街为主城区三大核心商业中心;各类行业空间聚集表现不同,生活服务类、购物服务类以及餐饮服务类行业分布范围广、集聚程度小,医疗保健类、商务服务类、金融服务类行业分布范围小、集聚程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I数据 商业空间 空间布局 商业中心 太原市
下载PDF
电厂测控系统设计与施工研究
16
作者 黄乐 《建筑技术》 2024年第S01期188-191,共4页
研究深入探讨了电厂无线测控传感器组网的设计与施工空间应用,旨在通过高效、可靠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电厂设备及运行参数的实时监测与精准控制,以提升电厂自动化水平和运营效率,同时不考虑施工空间的影响。研究首先分析了电厂测控系... 研究深入探讨了电厂无线测控传感器组网的设计与施工空间应用,旨在通过高效、可靠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电厂设备及运行参数的实时监测与精准控制,以提升电厂自动化水平和运营效率,同时不考虑施工空间的影响。研究首先分析了电厂测控系统的现状与挑战,随后提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组网方案,包括网络架构设计、传感器选型与部署策略;通过应用实践验证,该方案有效提升了数据采集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增强了系统的故障预警与处理能力。除此还详细论述了组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如数据融合、无线通信协议选择及网络安全保障,并总结了研究成果对电厂智能化改造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控 监测数据融合 智能化改造 空间传输
下载PDF
大数据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和智慧城市建设探讨
17
作者 高婉莹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4年第7期65-67,共3页
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海量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同时也能够提取关键性决策数据,使城市空间规划更加合理,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文章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和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展开了深入分析,结合大数据时代背景分析了国土空间规划... 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海量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同时也能够提取关键性决策数据,使城市空间规划更加合理,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文章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和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展开了深入分析,结合大数据时代背景分析了国土空间规划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具体内容,最后从加快数字资源整合、推动数字规划创新、落实可持续发展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国土空间规划与智慧城市建设的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大数据 智慧城市 建设
下载PDF
面向智慧城市的地质大数据应用模式研究
18
作者 文诗宝 许国 +3 位作者 卢鹏 黄梅婷 冯健 赵勇 《城市地质》 2024年第2期250-258,共9页
构建一种“地质大数据+X”的应用模式,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向低碳、集约方向发展。应用结果表明:基于“地质大数据+BIM”应用模式,实现城市地下溶洞的分布位置及规模可视化,辅助重大工程规划决策分析,在施工过程中有效规避地下管线,减少施... 构建一种“地质大数据+X”的应用模式,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向低碳、集约方向发展。应用结果表明:基于“地质大数据+BIM”应用模式,实现城市地下溶洞的分布位置及规模可视化,辅助重大工程规划决策分析,在施工过程中有效规避地下管线,减少施工对地下管线的破坏;2013—2016年南宁市万象城地铁站最大平均沉降速率为10.89 mm·a^(-1),累积形变量-31.4 mm,通过“地质大数据+InSAR”应用模式探明地面发生沉降的主要原因为地铁基坑开挖导致的地面承载力下降;通过对地质大数据的插值分析,获取了地铁1号线缓冲500 m范围内圆砾层的厚度等值线图,其中清川站及广西大学站区间圆砾层厚度大于10 m,长期的地下水侵蚀及压力渗透作用将会影响地铁隧道的使用寿命,应进一步加强地铁隧道防渗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大数据 智慧城市 可视化平台 地下空间开发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的静安区公园城市绿地评估研究
19
作者 张佳韵 《城市建筑空间》 2024年第2期54-58,共5页
运用大数据及ArcGIS技术,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和公园城市建设要求有机融合,从公园绿地均衡公平、高效连通及活力效能等方面分析上海市静安区绿地评价指标,总结静安区公园城市发展建设中绿地现存问题,提出解... 运用大数据及ArcGIS技术,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和公园城市建设要求有机融合,从公园绿地均衡公平、高效连通及活力效能等方面分析上海市静安区绿地评价指标,总结静安区公园城市发展建设中绿地现存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为静安区公园城市规划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城市 大数据 ARCGIS 绿地评估
下载PDF
矿区建筑数控空间形态改造设计策略研究
20
作者 王仕超 白梦华 李安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19期111-113,共3页
数控建筑空间形态研究是以更多可能性和创造性的建筑空间实践设计研究为基础,在现代数字技术条件下进行的研究。以数字建造为研究方法,利用现代设计软件模拟实际建造过程中的编程数据,将参数化设计应用于建筑空间建造中,利用现代仿生形... 数控建筑空间形态研究是以更多可能性和创造性的建筑空间实践设计研究为基础,在现代数字技术条件下进行的研究。以数字建造为研究方法,利用现代设计软件模拟实际建造过程中的编程数据,将参数化设计应用于建筑空间建造中,利用现代仿生形态的设计理念,以参数化平台为基础,让数控空间形态的应用从基本型数据开始,再进行现代先进的数字化切割、数控机床设备的实际施工,提升设计师对空间的使用感受,激发设计师更多的空间创造能力,创造出更多样可能的数控空间形态。最终结合高顶山矿区景观建筑改造的实际案例,完成这一实际研究内容,为现代空间设计做出更多尝试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空间 建筑形态 风貌改造 数据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