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云冈石窟蕴含的民族文化交融看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1
作者 张莉 寇福明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31,148,共9页
云冈石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云冈石窟三个分期佛造像的面容、身形、服饰等的风格转变,是鲜卑民族文化融入汉族文化的历史事实,深刻体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 云冈石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云冈石窟三个分期佛造像的面容、身形、服饰等的风格转变,是鲜卑民族文化融入汉族文化的历史事实,深刻体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云冈石窟是世界雕刻艺术史上的奇迹,是北魏佛教文化的中国化见证,深刻体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北魏拓跋政权亦以“正统”自居,并极力争夺政权合法的“正统”地位,具有走向大一统的思想,为中华大一统思想的巩固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深刻体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云冈石窟体现了佛教文化、质朴的拓跋鲜卑文化与浓厚的汉文化的融合,是佛法依附王法的见证,是佛教与儒家、道家文化融合的表现,深刻体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云冈石窟从诞生之日起,就逐渐发挥着联系各民族的作用,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的纽带,作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载体,深刻体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冈石窟 民族文化交融 中华文明
下载PDF
中华文明包容性的文化哲学考察
2
作者 付粉鸽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1-107,159,共8页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和突出的特征品性。作为民族文化基因、精神根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就包容性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和实生物,道生气化...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和突出的特征品性。作为民族文化基因、精神根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就包容性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和实生物,道生气化思想为其提供了形而上的本原论根据;阴阳的消长变化,无独必有对、仇必和而解的主张为其提供了现实的运动论支撑;自信而不妄自尊大、自觉而不自以为是的并行不悖态度为其提供了思维方式引导;中和位育、生生不息的发展取向为其提供了价值追求。和而不同、并育共生的充满包容智慧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和谐发展开拓了宽阔的道路,为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滋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性 中华文明 和而不同 以道观之 中和位育
下载PDF
文化与文明的区别
3
作者 周家洪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4-118,共5页
文化和文明在产生时间、内容、教化者传播的方式方法,受众接受时的主观状态以及结果等方面存在区别。从产生的时间看,文化的产生远远早于文明。从内容看,文化是人类做的所有事情,文明是文化中人类能够证明其是真理或者符合自然规律和人... 文化和文明在产生时间、内容、教化者传播的方式方法,受众接受时的主观状态以及结果等方面存在区别。从产生的时间看,文化的产生远远早于文明。从内容看,文化是人类做的所有事情,文明是文化中人类能够证明其是真理或者符合自然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部分。从教化者传播的方式方法看,文化以说理、宣传、艺术作品感染等温和的方式方法为主,偶有暴力、欺诈、诱骗等方式方法;文明只有以说理、宣传、艺术作品感染等温和的方式方法,没有暴力、欺诈、诱骗等方式方法。从受众接受时的主观状态看,很多甚至绝大多数受众接受文化时并未理解,只是采取从众的行为;受众接受文明时则从一开始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自觉自愿地接受。从结果看,文化促成了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推动了社会的向前发展,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路径;文明则创造人类社会的各种成果,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文明 区别
下载PDF
《民法典》中民商区分规范之检讨
4
作者 郭庆伟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60-64,共5页
中世纪时期商法和民法各自独立发展,近现代以来,各国将商法与民法进行统一立法,民商区分的问题因此产生。无论是采取民商分立还是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都需要也都可以解决民商区分问题。文章通过对我国《民法典》中具体规则的全面检讨,... 中世纪时期商法和民法各自独立发展,近现代以来,各国将商法与民法进行统一立法,民商区分的问题因此产生。无论是采取民商分立还是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都需要也都可以解决民商区分问题。文章通过对我国《民法典》中具体规则的全面检讨,发掘其中应进行民商区分的具体规范,指出可通过在《民法典》特定规则之后加入商法特殊性规范的方式解决民商区分问题。总则编和合同编中存在大量需要进行民商区分的规则,物权编、人格权编和侵权责任编中仍存在部分需要进行民商区分的规则,而婚姻家庭编和继承编专属于民法,与商法相互独立,无需考虑民商区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商合一 民商分立 民商区分 商法特殊规范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促进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的生成逻辑、鲜明特质与价值意蕴
5
作者 熊晓燕 邱淋 《特区经济》 2024年第10期15-18,共4页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经过不懈的实践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本文通过探讨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二者间的生成逻辑,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之间存在相互赋能、相伴相生以及...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经过不懈的实践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本文通过探讨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二者间的生成逻辑,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之间存在相互赋能、相伴相生以及相融相通的内在逻辑关系;以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为依托,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促进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所体现的人本性、整体性、兼顾性、共生性和包容性的鲜明特质;本文在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生成逻辑及鲜明特质的基础之上,从实践意义、创新意义以及发展意义三个方面全面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助推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的价值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生成逻辑 鲜明特质 价值意蕴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显著优势
6
作者 宋凌嘉 董军明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8-21,共4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具有显著优势的现代化道路。从组织形式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党的领导,具有领导优势。从保障力量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坚持社会主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具有显著优势的现代化道路。从组织形式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党的领导,具有领导优势。从保障力量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制度优势。从内生力量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的力量源泉是广大人民群众,具有动力优势。从发展方式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四化同步”,具有后发优势。从外交理念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和平崛起,具有道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显著优势
下载PDF
生态文明概念辨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巩固 孔曙光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23,共9页
"类型说"与"要素说"是当前生态文明界定面临的主要分歧。从提出背景、理论逻辑和实践意义三方面来看,"类型说"更为可取。"要素说"把现代生态危机背景下提出的具有"后工业"色彩和&qu... "类型说"与"要素说"是当前生态文明界定面临的主要分歧。从提出背景、理论逻辑和实践意义三方面来看,"类型说"更为可取。"要素说"把现代生态危机背景下提出的具有"后工业"色彩和"整体指向"的生态文明降格为一般意义上的生态文化,殊不足取。生态文明应界定为真正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理想社会状态,在广义上,也包含那些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具体文明成果。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不断创造"生态文明因素"以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必须注重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建设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类型 要素 概念 辨析
下载PDF
跨文明研究:21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6
8
作者 曹顺庆 张德明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1-87,共7页
在全球化文明冲突时代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面临着重大的调整与转折。本文从“‘文明的冲突’与跨文明对话”、“搭建平等对话的平台”以及“‘汉语性’研究与异质文化探源”等三个角度 ,论述了跨文明研究作为 2 1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 在全球化文明冲突时代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面临着重大的调整与转折。本文从“‘文明的冲突’与跨文明对话”、“搭建平等对话的平台”以及“‘汉语性’研究与异质文化探源”等三个角度 ,论述了跨文明研究作为 2 1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理论特征和实践指南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明研究 文明的冲突 汉语性
下载PDF
从学以致用、文野之别到文化自觉 费孝通老师的文化功能论 被引量:21
9
作者 沈关宝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4-79,共16页
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在社会学中国化的过程中,对社会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具体表现为:1、学以致用的价值取向;2、对马林诺斯基功能理论偏颇的修正;3、提出“心态”概念和“文化自觉性”观点;4、应用类型... 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在社会学中国化的过程中,对社会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具体表现为:1、学以致用的价值取向;2、对马林诺斯基功能理论偏颇的修正;3、提出“心态”概念和“文化自觉性”观点;4、应用类型比较的田野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功能 文化自觉 文野之别
下载PDF
关于合同效力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7
10
作者 刘贵祥 吴光荣 《中国应用法学》 CSSCI 2021年第6期1-18,共18页
《民法典》在总结以往民事立法经验和民事司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完整的合同效力体系,司法解释亦就司法实践中涉及合同效力认定的大量疑难问题作出了规定。现行法将影响合同效力的因素区分为有效要件(一般生效要件)和特别生效要件,从而... 《民法典》在总结以往民事立法经验和民事司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完整的合同效力体系,司法解释亦就司法实践中涉及合同效力认定的大量疑难问题作出了规定。现行法将影响合同效力的因素区分为有效要件(一般生效要件)和特别生效要件,从而为准确界定未生效合同的法律地位提供了依据。在认定须经批准的合同效力时,既要注意区分原则的运用,也要注意其与合同因违法而无效之间的区别,合理划定各自的适用范围。在判断合同因违法而无效时,不仅要区分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和管理性强制性规定,而且要与诚实信用原则相协调,审慎考量不诚信一方关于合同无效的主张。以违反公序良俗为由认定违反规章的合同无效,须进行充分说理,不能仅以规章涉及公共利益或者公共秩序为由就认定合同无效。此外,《民法典》第146条不仅为处理法律规避行为提供了依据,也为无效合同的转换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合同效力 区分原则 强制性规定 公序良俗
下载PDF
商事代理与民事代理之区分——兼谈我国商事代理制度的立法完善 被引量:14
11
作者 赵磊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6-129,共4页
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商事代理与民事代理的区分是极其必要的。事实上,与民事代理相比较,商事代理具有营利性、原则上的营业性、代理权权源的单一性、代理形式的灵活性、有偿性、代理效力确定上的宽松性、责任承担上的独立性和严格性等... 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商事代理与民事代理的区分是极其必要的。事实上,与民事代理相比较,商事代理具有营利性、原则上的营业性、代理权权源的单一性、代理形式的灵活性、有偿性、代理效力确定上的宽松性、责任承担上的独立性和严格性等特征。当然我国应该在立法理念、价值取向、立法体例和内容设计上对商事代理法律制度有所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事代理 民事代理 区分 制度建构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化逻辑--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被引量:25
12
作者 代玉启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11,156,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不是采取西方化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也不是照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设想,而是立足中国人民的鲜活实践、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形成的、使科学社会主义焕发强大生机活力的跨越式发展之...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不是采取西方化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也不是照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设想,而是立足中国人民的鲜活实践、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形成的、使科学社会主义焕发强大生机活力的跨越式发展之路。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化之魂;作为源头活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化之根;作为基本底色的精神谱系,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化之梁;作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时代精华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直接思想武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受独特民族文化的深厚滋养而孕育出人类文明新形态,并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而不断彰显出世界意义,为全方位、立体式解决人类问题、为证明和优化现代化的多元模式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文化 中国共产党 文明形态 现代性
下载PDF
儒家与夷夏之辨 被引量:8
13
作者 黄德昌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44,共7页
阐幽发微儒家"夷夏之辨"这一命题,揭示"夷夏之辨"的基本内容和实质,即夷夏之别的主要标志不在种族、地域的分布,而是以周礼为准,以文化高下而划分。
关键词 儒家文化 华夏文明 夷夏之辨
下载PDF
论商品名称包装装潢法益的属性与归属——兼评“红罐凉茶”特有包装装潢案 被引量:23
14
作者 孔祥俊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29,共27页
新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第6条将原法律第5条第(二)项由"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修改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并未实质性改变商业标识的法律属性。商品名称包装装潢... 新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第6条将原法律第5条第(二)项由"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修改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并未实质性改变商业标识的法律属性。商品名称包装装潢是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民事利益,不同于知识产权专有权。它在法律保护上具有情境性、灵活性、可变性和独立性等特性。根据其法益属性,结合"红罐凉茶"案有关事实与法律问题,就商品包装装潢的构成等问题进行探讨,并就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的产生机制和归属标准进行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利益 不正当竞争 知名商品 特有包装装潢
下载PDF
论商业秘密保护中的刑民分野与协调 被引量:12
15
作者 高晓莹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109-113,共5页
1997年侵犯商业秘密罪确立以来,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在侵犯商业秘密罪之立法与实践上,存在着刑民纠葛的混沌及困惑局面,其症结在于商业秘密保护中存在着刑民之交叉。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必须从实体法上厘清刑民保护的界域,从程序... 1997年侵犯商业秘密罪确立以来,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在侵犯商业秘密罪之立法与实践上,存在着刑民纠葛的混沌及困惑局面,其症结在于商业秘密保护中存在着刑民之交叉。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必须从实体法上厘清刑民保护的界域,从程序法上协调刑民保护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实现保护商业秘密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秘密刑事保护 商业秘密民事保护 分野 协调
下载PDF
论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的区分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留志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9-92,共4页
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的区分,既有深刻的法理根据,又有充分的现实根据。民事义务体现了主体的行为自由,是适法状态的范畴;民事责任体现了对主体行为的强制,是违法状态的范畴。民事义务的违反之时,即是民事责任的产生之时。区分民事义务与... 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的区分,既有深刻的法理根据,又有充分的现实根据。民事义务体现了主体的行为自由,是适法状态的范畴;民事责任体现了对主体行为的强制,是违法状态的范畴。民事义务的违反之时,即是民事责任的产生之时。区分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对于厘清二者的关系,确定给付之诉的诉权成立之时、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点和损害赔偿的范围,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义务 民事责任 区分
下载PDF
论我国民间借贷合同法律适用的民商区分 被引量:16
17
作者 王建文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2-142,共11页
按照是否为自然人之间的借贷,《民间借贷司法解释》对利息约定不明的两种情形规定了不同的裁判规则。这种区分处理具有进步意义,但未能根据民商区分的理念作科学合理的区分,导致相关裁判规则存在标准混乱、规则缺失的问题。要确定民间... 按照是否为自然人之间的借贷,《民间借贷司法解释》对利息约定不明的两种情形规定了不同的裁判规则。这种区分处理具有进步意义,但未能根据民商区分的理念作科学合理的区分,导致相关裁判规则存在标准混乱、规则缺失的问题。要确定民间借贷民商区分的判断标准,首先得解决民商区分的判断标准。我国应回避从内涵到外延都存在极大争议的商主体概念,借助“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商行为概念及内涵和外延都确定的企业概念来界定商事法律关系,从而确定民商区分的法律适用难题。在确定了我国民商区分的判断标准后,民间借贷民商区分判断标准的厘定就迎刃而解了。据此,可确定民商区分视野下民间借贷纠纷裁判规则的完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商区分 民间借贷 营利目的 单方商行为 双方商行为
下载PDF
《民法典》背景下商法基本原则体系的范式转型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建伟 李亚超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6-94,共9页
传统商法基本原则体系范式表现出较强的内生性特点,强调概念构造的商事特性以及抽象性,却未能明晰其背后的法律属性以及功能性等,这种范式在民商合一立法体例下暴露出更多危机。在商法产生早期,内生型商法基本原则体系范式专注于自身特... 传统商法基本原则体系范式表现出较强的内生性特点,强调概念构造的商事特性以及抽象性,却未能明晰其背后的法律属性以及功能性等,这种范式在民商合一立法体例下暴露出更多危机。在商法产生早期,内生型商法基本原则体系范式专注于自身特性的归纳与总结并形成完备理论有其必要性,有利于商法理论的系统化、成熟化。但是在寻求制度、规则层面的一般原理建构时,如一味强调其抽象性、价值性等特点,反与民法体系甚至是整个法体系隔绝。在《民法典》确立了民商合一体例的背景下,商法基本原则体系范式应逐渐向外向型转型,一方面要注重借鉴民法基本原则的建构思路,另一方面更要加强其与民法基本原则的区分与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型 外向型 法逻辑 民商区分 民法基本原则
下载PDF
试述南宋的正统论 被引量:4
19
作者 曹鹏程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3-149,共7页
较之北宋,南宋的正统论更强调不以功业成败论事。南宋学者之论正统,重"居正"而轻"一统"、重"德"而不重"迹";同时,来自北方政权的压力迫使他们调动一切可用的思想资源论证自身政权存在的合法性... 较之北宋,南宋的正统论更强调不以功业成败论事。南宋学者之论正统,重"居正"而轻"一统"、重"德"而不重"迹";同时,来自北方政权的压力迫使他们调动一切可用的思想资源论证自身政权存在的合法性,于是,传统政治思想中的"夷夏之辨"被引入正统论,并逐渐占据这一议题的中心位置。朱黼、郑思肖等人则通过一系列的论证,将"居正"和"一统"、"德"与"迹"以及夷夏之辨整合于同一体系之中,为两宋正统论作了较为系统的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正统论 夷夏之辨 胡寅 朱黼 郑思肖
下载PDF
论民商事案件涉外性之判断 被引量:6
20
作者 江保国 龚柳青 《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24-28,共5页
民商事案件的涉外性直接关涉到案件在诉讼程序中的"法律待遇",目前对该问题的判断主要存在着"法律关系构成要件涉外说"和"联系说"两大标准,前者的优点在于具体易操作,后者的长处在于全面而无遗漏。我国... 民商事案件的涉外性直接关涉到案件在诉讼程序中的"法律待遇",目前对该问题的判断主要存在着"法律关系构成要件涉外说"和"联系说"两大标准,前者的优点在于具体易操作,后者的长处在于全面而无遗漏。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对于民商事案件涉外性的判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未来的模式选择上宜仍以法律关系构成要件涉外说为基础,辅以必要的兜底条款以赋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商事案件 涉外性 判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