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2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ust and Structural Response to Natural Disaster: Some Implications to Government Reform
1
作者 Isaias S.Sealza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2017年第10期567-573,共7页
The Philippine government is a representative democracy. It has three co-equal branches of government namely the executive, legislative, and judicial, operating on the principle of check and balance. Issues that had ... The Philippine government is a representative democracy. It has three co-equal branches of government namely the executive, legislative, and judicial, operating on the principle of check and balance. Issues that had riddled top officials of government remained unresolved hitherto; and, the local government units had their own lingering issues. The government structure therefore did not seem to have the mechanism to correct itself. This paper argues that responses to, as well as the ensuing conditions of the survivors of natural disasters, are affected by how much trust the incumbents of relevant government structures have of each other and that actors outside of the government hierarchy can offer avenues for reform. Tropical Storm Washi that hit Cagayan de Oro City could be a case in point. It left thousands of people dead or missing, millions of dollars in damages, and thousands of internally displaced persons (IDPs). The local government, tasked by the local government code to handle matters related to social welfare, did not seem to have performed as expected. In an apparent lack of trust, donor agencies preferred to course cash and relief items through conduits others than the local government. While the system remained unable to correct itself, the victims of the disaster continued to suffer. 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s and 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were trying to re-establish people’s trust in the system through legal measures, and hope that electoral reforms could be institu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s government structure natural disaster Iron law of Oligarchy
下载PDF
数字政府视阈下的算法行政:兴起、风险与法治纠偏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牧 王俊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随着数字政府建设目标的确立,算法技术嵌入行政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但是算法在促进行政的同时,也带来了法治价值失序的隐忧。算法基于海量数据运算配置社会资源,辅助甚至独立作出行政行为,或许将会成为行政权行使的中枢性力量。但是,过度... 随着数字政府建设目标的确立,算法技术嵌入行政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但是算法在促进行政的同时,也带来了法治价值失序的隐忧。算法基于海量数据运算配置社会资源,辅助甚至独立作出行政行为,或许将会成为行政权行使的中枢性力量。但是,过度依赖算法可能导致强调技术理性而忽视价值理性。算法技术本身所带的内生性风险与算法应用中潜在的风险,暗含着行政权力的“技术延伸”和公民权利被侵蚀的隐患,算法行政遭受合法性和合理性的诘难,数字政府建设与法治政府建设面临耦合困境。为防范算法行政异化风险,政府的数字化必须与法治化同步建设,警惕技术理性凌驾于价值理性之上的观念,并从算法的创制、适用以及事后追责的各阶段构建起算法行政的合法性约束机制,避免“权力—权利”格局的失衡,从而促进政府数字化建设和法治化建设的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法治政府 算法行政 异化风险 公民权利 行政法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的生成逻辑和实践向度 被引量:1
3
作者 袁芳 《文化软实力》 2024年第1期17-23,共7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法典形成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互构逻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奠定思想灵魂塑造民法典的中国特色;民法典通过设定私法秩序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运行规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的生成逻辑包括德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法典形成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互构逻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奠定思想灵魂塑造民法典的中国特色;民法典通过设定私法秩序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运行规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的生成逻辑包括德法合治的历史传统、法律和价值的耦合关系、民法典人民至上的价值旨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不同层面融入民法典,具有宣示国家价值目标、引领社会价值取向、明确个人价值准则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实践向度的具体方式和边界,有助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法治建设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民法典 良法善治 德法合治
下载PDF
通过立法推进德治:强制抑或自律——以地方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立法为例
4
作者 郭忠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101,共14页
在文明急剧变迁时期,道德规范也不得不随之而发生急剧变化。在社会生活变迁之际,由于文化的惯性和保守性带来的“文化滞后”现象,有必要由政府推进道德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生活转变为城市生活,农耕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一些旧... 在文明急剧变迁时期,道德规范也不得不随之而发生急剧变化。在社会生活变迁之际,由于文化的惯性和保守性带来的“文化滞后”现象,有必要由政府推进道德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生活转变为城市生活,农耕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一些旧习俗旧道德不适应新的社会生活需要,而新的习俗和道德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在这种变化中,传统德治的调控效果在减弱,道德领域的运动式治理开始兴起。由于运动式治理的可持续性和规范性较弱,通过立法推进德治在道德指引、长效机制、外在约束、引导道德发展等方面显现出诸多治理优势。不过,通过立法强行推进道德建设,既存在不能增进道德意识和培育非规范性道德等局限,又存在立法上强制界限不明、多元道德观念引发冲突、法律实施的成本制约等难题。在推进强制道德建设存在局限和难题但又不能放任不管时,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的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是第三条发展道路,即通过以教育为主的温和立法来促进德治,其表现形式是指明目标,铺设道路,政府推动,方式灵活。“文明行为促进法”的定位应当超越强制和自律的两难境地,通过淡化强制、加强治理,以教育为导向、以实现自律为目的来促进社会文明行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治 立法 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精神文明
下载PDF
“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突出优势的内涵、实践和效能
5
作者 周叶中 王梦森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6期44-51,共8页
“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鲜明特点,是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贡献。从理论内涵而言,“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是大国治理和大党治理更加协同高效的最佳途径,也是大国治理和大党治理... “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鲜明特点,是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贡献。从理论内涵而言,“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是大国治理和大党治理更加协同高效的最佳途径,也是大国治理和大党治理在保障价值目标实现方面的最佳方式,开创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新形态。从实践体现而言,“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主要体现在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治国理政顶层设计、统筹党政机构等方面,并为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更好发挥其突出优势提供了重要保障。充分发挥“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突出优势的治理效能,必须把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根本政治保证,把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协调作为主要抓手,把统筹推进执法执规体系建设作为基础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国 依规治党 有机统一 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冲突与融构:道德困境影响下警察执法能力提升研究
6
作者 陈永峰 常佳慧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5-34,共10页
警察执法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在具体执法实践中,警察很容易基于个人道德观念及职业价值观,陷入具体道德选择上进退两难的困境。警察执法道德困境主要来自于警务实践,包括公众期待与现实可能的困境、能力有限与职责... 警察执法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在具体执法实践中,警察很容易基于个人道德观念及职业价值观,陷入具体道德选择上进退两难的困境。警察执法道德困境主要来自于警务实践,包括公众期待与现实可能的困境、能力有限与职责泛化的困境、对诉求合理行为非法的管控困境以及自由价值优先或秩序价值优先的选择困境。分析警察执法道德困境的类型和产生原因,从利益、德法共治、执法规范、警察队伍建设、警媒协作、公众从众心理等多层面多角度出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破解警察执法道德困境,可以有效提升警察执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察执法 道德困境 德法共治
下载PDF
“天价彩礼”形成的认知逻辑及治理策略——基于鲁西南Y村的调查
7
作者 张蕊 章科佳 《老区建设》 2024年第8期32-43,共12页
农村“天价彩礼”以各种名目贯穿于农村婚姻缔结关系的全过程,遏制了乡村振兴进程。“面子”文化影响下的盲目跟风、代际责任观念的异化、彩礼归属女方的习俗以及受教育理念差异等认知逻辑促成了“天价彩礼”的形成。“天价彩礼”的治... 农村“天价彩礼”以各种名目贯穿于农村婚姻缔结关系的全过程,遏制了乡村振兴进程。“面子”文化影响下的盲目跟风、代际责任观念的异化、彩礼归属女方的习俗以及受教育理念差异等认知逻辑促成了“天价彩礼”的形成。“天价彩礼”的治理可以利用柔性“德治”手段弘扬正确的婚姻家庭价值观,力推“法治”手段切断天价彩礼的源头,灵活“自治”手段打造天价彩礼的约束环境,形成三治合一的治理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天价彩礼 柔性德治 强制法治 灵活自治
下载PDF
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规则衔接的示范法路径:以合同法为例
8
作者 李可 《中国应用法学》 CSSCI 2024年第2期184-193,共10页
从粤港澳大湾区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在“一国两制”原则下构建统一营商环境的过程中,民商事法律制度及规则的衔接已经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现实需求和必然趋势。在践行法律衔接的过程中,除了灵活使用冲突法规则、加强跨境司法合... 从粤港澳大湾区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在“一国两制”原则下构建统一营商环境的过程中,民商事法律制度及规则的衔接已经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现实需求和必然趋势。在践行法律衔接的过程中,除了灵活使用冲突法规则、加强跨境司法合作等方式外,通过起草示范法来推进不同法域间民商事规则的趋同对国家区域法治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本文以合同法领域为例,通过梳理、比较及归纳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法律制度中的“同类项”,探索通过示范法路径实现琴澳民商事规则衔接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商事规则衔接 区域法治 示范法 合同法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
下载PDF
我国农村生态文明法治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9
作者 郭剑平 于岱卿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98-104,共7页
农村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当代价值体现在有利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贯彻落实,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扎实推进。在实践中,农村生态文明法治建设面临立法不健全、执法不严格、主体法治意识不... 农村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当代价值体现在有利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贯彻落实,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扎实推进。在实践中,农村生态文明法治建设面临立法不健全、执法不严格、主体法治意识不足和监督体系不完善等现实挑战。我国应该通过健全农村生态文明法治立法、强化农村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中的执法力度、增强农村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相关主体的法治意识和完善农村生态文明法律监督体系等措施来推进农村生态文明法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态文明法治 乡村振兴战略 法律监督体系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下载PDF
生态环境损害救济的路径调适及入典规则安排
10
作者 李义松 闫媛媛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0-77,共8页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损害救济路径包括以行政命令、行政处罚为主的行政执法路径,政府部门提起的政府索赔路径,以及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路径。多路径并存的制度体系并非井然有序,存在法理基础逻辑障碍、制度衔接不畅、相关主体角色错位等困境...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损害救济路径包括以行政命令、行政处罚为主的行政执法路径,政府部门提起的政府索赔路径,以及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路径。多路径并存的制度体系并非井然有序,存在法理基础逻辑障碍、制度衔接不畅、相关主体角色错位等困境。构建途径畅通的生态环境损害救济路径,持续改善环境治理,是当前促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课题。法典化塑造的特定背景中,生态环境损害救济路径仍面临入典规则如何安排的新挑战。厘清生态环境损害救济路径中行政执法、政府索赔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关系,尊重行政执法的首次判断权,以行政执法为首要选择,政府索赔次之,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作为补充。为保证路径内部逻辑一贯,并处理好路径之间的衔接,必须类型化区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路径,最大程度发挥制度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 行政执法 政府索赔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环境法典
下载PDF
德法共治助推社会治理的实践经验与重构路径
11
作者 蔡欣欣 陈鹏帆 《河北法律职业教育》 2024年第3期82-88,共7页
社会治理,要合理磨合与协调互补德治与法治的关系,提高公众的道德素质,提升治理精度。从做实社会治理的价值导向,做好社会治理的民众关切,做优社会治理的资源整合等方面重构德法共治社会治理的路径,以增强向心力,激活内驱力,提升服务力... 社会治理,要合理磨合与协调互补德治与法治的关系,提高公众的道德素质,提升治理精度。从做实社会治理的价值导向,做好社会治理的民众关切,做优社会治理的资源整合等方面重构德法共治社会治理的路径,以增强向心力,激活内驱力,提升服务力,提高社会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治 法治 德法共治 社会治理
下载PDF
法治政府建设中民法典适用研究
12
作者 徐静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3-91,共9页
民法典以其基本法律的属性对我国法治政府建设起着规范作用。法治政府在内涵建设上需要秉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权利保障的基本要求、依法行政的运行规则、公私协同的治理模式。民法典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基本法律依据,是正确处理政府与... 民法典以其基本法律的属性对我国法治政府建设起着规范作用。法治政府在内涵建设上需要秉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权利保障的基本要求、依法行政的运行规则、公私协同的治理模式。民法典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基本法律依据,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公法与私法的关系的标尺。它强化了法治政府建设的价值目标,推动着良法善治的政府治理实现。当前,法治政府建设对民法典的适用需要进一步解决民事主体权利保护,公权与私权、政府与市场的协调融合,以及社会公序良俗维护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法治政府建设需要以继续完善立法、规范行政行为、遵从民法优先的冲突解决机制等方面作为民法典适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政府建设 民法典 适用问题 适用对策
下载PDF
知识产权信用治理实践及发展方向
13
作者 王长征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8-111,共4页
实现科学的知识产权信用治理,对于规范化的知识产权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方面。当前,我国知识产权信用治理实践中仍存在部分法律法规亟待完善、地区差异较大、数据支撑效能不足等问题。为改善相关问题,应从加大失... 实现科学的知识产权信用治理,对于规范化的知识产权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方面。当前,我国知识产权信用治理实践中仍存在部分法律法规亟待完善、地区差异较大、数据支撑效能不足等问题。为改善相关问题,应从加大失信惩戒威慑力、完善信用制度实施方案、加强大数据技术运用等方面推进知识产权信用治理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 信用治理 社会道德准则 法治中国
下载PDF
中国环境软法治理的法治思考与优化路径
14
作者 潘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4-155,共12页
环境治理现代化对完善环境规范体系提出了新的拓展要求,于是中国环境法在实施中涌现出大量的软法规范。环境软法的存在有其特定的时代诉求,包括传统向环境公共治理模式的转变,单一向多元环境治理主体的拓展,环境硬法向外部治理工具的延... 环境治理现代化对完善环境规范体系提出了新的拓展要求,于是中国环境法在实施中涌现出大量的软法规范。环境软法的存在有其特定的时代诉求,包括传统向环境公共治理模式的转变,单一向多元环境治理主体的拓展,环境硬法向外部治理工具的延伸,以及国际环境软法对中国智慧的日渐依赖。基于颁布主体之不同,环境软法可分为国家规制型、行业规制型和社会规制型3种类型。实践表明,中国环境软法的不同面向在引领立法、灵活实施及包容式参与方面确立了其在环境规范体系中的独特功能价值。然而,环境硬法的“不硬”导致软法侵蚀硬法,适用随意性较大,实施效力不足,以及软硬法不协调等问题的出现,致使环境软法陷入实施困境。基于此,中国环境软法治理应遵循现代法治的诉求,从约束效能、形成机制、实施机制和软硬法协调共治4个方面予以针对性优化,真正实现环境软法的良法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环境软法 环境治理 软硬法协调
下载PDF
从良法到善治——民法典时代的法治政府建设
15
作者 邹典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2期88-91,172,共5页
随着公私融合的民法典时代到来,公权力无论是基本立场还是发展趋势上都必须作出积极回应。从公权与私权的关系中,把握政府“能为”和“不能为”的边界,明晰“应当为”的职责:即保障权利实施和平衡私权冲突;从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的关系... 随着公私融合的民法典时代到来,公权力无论是基本立场还是发展趋势上都必须作出积极回应。从公权与私权的关系中,把握政府“能为”和“不能为”的边界,明晰“应当为”的职责:即保障权利实施和平衡私权冲突;从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的关系中,聚焦政府如何“做好”,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对此民法典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构建合意自治的市场机制,进行积极有为的政府干预,确立多元主体的协商共治;从观念、规则、机制的角度,法治政府建设要实现有限政府与有为政府的双重构建,这包括实现民法理念的价值融通,权力规范的立法衔接,权力运行的机制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法治政府 有限政府 有为政府
下载PDF
德法共治的实践限度及其疏解可能——兼论中国式现代化方案
16
作者 舒高磊 付洪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47,共10页
道德和法律协同治理国家的“德法共治”模式,在人类政治文明的现代化演进中显露出实践症结:道德主观倾向容易超越集体规范的理性限度,而绝对法则理念则容易造成道德意义的退守或隐逸,如制度感觉主义、道德律法主义就是显著表现。中华民... 道德和法律协同治理国家的“德法共治”模式,在人类政治文明的现代化演进中显露出实践症结:道德主观倾向容易超越集体规范的理性限度,而绝对法则理念则容易造成道德意义的退守或隐逸,如制度感觉主义、道德律法主义就是显著表现。中华民族德主刑辅的政治传统、西方政治世界的自然法精神都为疏解这种现代性矛盾提供了历史经验,并在功能互补、价值互动等方面展现出德治与法治相联结的理论空间。德法共治的中国式现代化方案,蕴含着疏解其实践限度的逻辑理路:社会主义法治彰显无产阶级道德理念,使法律制度的纲领意义既能为国家秩序提供底线保障,还能充盈着兼具道义价值的人文关怀;共产主义道德滋养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使道德规范的教化作用既能为国家治理提供文化支撑,也能转化为公序良俗的制度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法共治 实践限度 疏解可能 中国式现代化方案
下载PDF
行政法上人格权保障的困境与出路
17
作者 陶子辰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28-36,46,共10页
《民法典》人格权编中存在数条涉行政性规范,这些条款对我国法治政府建设提出了更高层面的要求,即保障公民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人格权利。结合人格尊严的宪法依据、行政法治内涵体系性扩充和社会现实需求的视角来看,保障公民行政法上人... 《民法典》人格权编中存在数条涉行政性规范,这些条款对我国法治政府建设提出了更高层面的要求,即保障公民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人格权利。结合人格尊严的宪法依据、行政法治内涵体系性扩充和社会现实需求的视角来看,保障公民行政法上人格权具有切实必要。通过考察行政审判案例,在相对人起诉行政机关侵犯人格权的案件中,其诉求往往难以得到实现。人格权相关法律规范的局限性和传统行政行为形式论的自我封闭性,使得行政法上人格权保障的相关规范供给存在体系性短缺,这是导致我国行政法上人格权保障机制显著不足的根本原因。在公私法互动交融的理论背景下,证成《民法典》涉行政性规范的功能价值,对保障行政法上人格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正在拟制中的行政法典应当设置专章对行政权利作出规定,以实现公民权利的系统性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政府 人格权 民法典 行政法典
下载PDF
论民法典时代污染环境罪法益确定方法的新发展
18
作者 李文吉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3期92-102,共11页
当前主要从“刑法之内”或“刑法之外”确定污染环境罪的法益,但这两种法益确定方法本身不冲突且应当综合运用。以“刑法之外”的方法确定本罪法益需要借助法益理论、宪法、刑法外的部门法。民法典时代有必要将确定本罪法益所借助的部... 当前主要从“刑法之内”或“刑法之外”确定污染环境罪的法益,但这两种法益确定方法本身不冲突且应当综合运用。以“刑法之外”的方法确定本罪法益需要借助法益理论、宪法、刑法外的部门法。民法典时代有必要将确定本罪法益所借助的部门法范围扩张到民法典,需要以法秩序统一原理来筛选、确定本罪法益。借助民法典的规定,可以确定本罪是一种阻挡层法益构造,既保护个人法益也保护生态环境法益,且阻挡层法益是生态环境法益,背后层法益是个人法益。污染环境严重侵害生态环境法益即构成本罪,通过侵害生态环境法益进而严重侵害个人法益也构成本罪,但没有侵害生态环境法益即使严重侵害了个人法益也不能构成本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环境罪 法益确定方法 阻挡层法益构造 民法典 民行刑共治
下载PDF
论绿色元宇宙的法理构造
19
作者 张叶东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8-160,共13页
绿色元宇宙作为数字技术与环境技术深度融合的新兴形态,正成为实现“双碳”目标与推动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以法理构造为分析视角,深入剖析绿色元宇宙的发展面临的法律挑战,并通过系统化的法律规制策略,构建对应的风险治理路径... 绿色元宇宙作为数字技术与环境技术深度融合的新兴形态,正成为实现“双碳”目标与推动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以法理构造为分析视角,深入剖析绿色元宇宙的发展面临的法律挑战,并通过系统化的法律规制策略,构建对应的风险治理路径:一是明确各级政府、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在绿色元宇宙风险治理中的主体角色、权利义务和职权责任;二是构建碳排放监管、环境数据管理、绿色认证与激励机制等关键制度;三是明确虚拟主体环境责任、完善追责程序与生态修复机制,以及采取预防性法律措施。这些法治方式可以保障绿色元宇宙的可持续发展,明确绿色元宇宙主体、内容和责任三层法理构造,从而在技术创新与环境治理之间实现平衡,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治理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元宇宙 双碳目标 数字生态文明 预防性治理 未来产业 元宇宙法治
下载PDF
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德治与法治:伦理变迁的视角
20
作者 冯书生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4年第4期71-78,共8页
在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时空情境中,乡村伦理的解体与都市伦理的建构并不同步,同时空情境中都市伦理精神的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相对乡村生活的低流动与强互动,都市生活呈现强流动与低互动特征,这决定了都市伦理的建构需要法治先... 在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时空情境中,乡村伦理的解体与都市伦理的建构并不同步,同时空情境中都市伦理精神的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相对乡村生活的低流动与强互动,都市生活呈现强流动与低互动特征,这决定了都市伦理的建构需要法治先行,在法治立基的前提下,推进市民道德建设。都市伦理建构中的德治与法治互动,渗透在治理过程中。基层治理主体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就是普法和道德教化的过程。我们需要关注城乡伦理状况的变化与衔接,妥善处理都市伦理建构过程中的“德”“法”关系,推动基层治理时空情境中公民伦理精神的可能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德治 法治 乡村伦理 都市伦理 公民伦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