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7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Ethnic Medicine Laportea bulbifera
1
作者 Ao XIE Yongjing SU +4 位作者 Wenya LI Junmiao MO Wenwen LIANG Haicheng WEN Chen LIN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23年第1期47-48,52,共3页
[Objectives]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Laportea bulbifera. [Methods] The 60% ethanol extract from L. bulbifera was isolated and purified by silica, Sephadex LH-20, ODS, semi-prepa... [Objectives]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Laportea bulbifera. [Methods] The 60% ethanol extract from L. bulbifera was isolated and purified by silica, Sephadex LH-20, ODS, semi-preparative HPLC and recrystallization. Their chemical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spectroscopic methods. [Results] These compounds were determined as kaempferol-3-O-α-L-(3-O-acetyl)-rhamnoside-7-O-α-L-rhamnoside(1), sutchuenoside A(2), 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yl-(1→3)]-α-L-(4-O-acetyl)-rhamnopyranoside-7-O-α-L-rhamnopyranoside(3). Compounds 1-3 are isolated from genus Laportea for the first time. Compound 3 is a new compound. [Conclusions] This study lays a foundation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standard of L. bulbifera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its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hnic medicine Laportea bulbifera Chemical constituents 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
下载PDF
湘西民族聚落景观基因的识别与保护
2
作者 刘俊 朱超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24年第2期67-70,共4页
为了适应性的将湘西民族聚落景观基因进行有效识别与具体保护,拓展与建构理论方法进行湘西民族聚落景观基因传承与保护的全面性和可持续性。采用文献检索、现场调研和案例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深入探讨湘西民族聚落的景观基因特征。从文... 为了适应性的将湘西民族聚落景观基因进行有效识别与具体保护,拓展与建构理论方法进行湘西民族聚落景观基因传承与保护的全面性和可持续性。采用文献检索、现场调研和案例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深入探讨湘西民族聚落的景观基因特征。从文化遗产景观的维度建构基因识别因子体系,旨在更全面地了解和描述湘西民族聚落的景观基因,并依托湘西民族聚落的基本构成形式进行室内外方案设计的因子归类。研究结果呈现出五类关键的景观基因,涵盖室外设计方面的显性基因和隐形基因,以及室内设计方面的建筑基因、装饰基因、陈设基因和遗传基因,其共同构建湘西民族聚落的景观基因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民族聚落 景观基因 识别与保护
下载PDF
唤醒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记忆与认同实践
3
作者 巫达 徐天雨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0,121,共8页
彝族他留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和华坪县,是历史文献中“白蛮”的后裔。在族源传说故事中,他留人认为他们与周边的藏族、纳西族、白族、汉族和彝族诺苏人是从兄弟姊妹一家人中分衍而来。宗支节是他留人祭祖的节日,早期仅用于... 彝族他留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和华坪县,是历史文献中“白蛮”的后裔。在族源传说故事中,他留人认为他们与周边的藏族、纳西族、白族、汉族和彝族诺苏人是从兄弟姊妹一家人中分衍而来。宗支节是他留人祭祖的节日,早期仅用于各姓祭祀各自的先祖,外人不得参与。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他留人开始利用宗支节祭祀“三百六十户伍”汉人祖先,这一唤醒对“汉人祖先”的记忆过程体现了早期迁徙到云南的汉族人和彝族他留人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心性与历史事实。他留人从“多族共祖”到“彝汉共祖”的历史记忆与认同实践,是一种对自身起源问题的“再创造”。这使族群的边界得以从历史记忆的维度被消解,而代之以中华民族共同体层面的血脉联结和家园共享,体现出他留人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呈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这个过程是唤醒他留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彝族他留人的个案,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教学和宣传提供了宝贵素材和民族志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他留人 记忆建构 文化交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认同
下载PDF
赫哲族叉草球文化研究
4
作者 江南 刘书勇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2-45,77,共5页
运用田野调查法与文献资料法对赫哲族传统体育运动“叉草球”进行研究和溯源,揭示“叉草球”文化的缘起及流变,探究其在特定时空情境中所流露出的社会功能,以及对维系赫哲族发展的价值.研究结果表明,“叉草球”文化本身具有社会互动功... 运用田野调查法与文献资料法对赫哲族传统体育运动“叉草球”进行研究和溯源,揭示“叉草球”文化的缘起及流变,探究其在特定时空情境中所流露出的社会功能,以及对维系赫哲族发展的价值.研究结果表明,“叉草球”文化本身具有社会互动功能、情感联结功能、教育传承功能、社会约束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哲族 叉草球文化 民族文化 民族学
下载PDF
边疆民族地区“大中小一体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建构与实践反思 被引量:3
5
作者 普丽春 子华明 赵伦娜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在大中小思政课程“一体化”的背景下如何构建“大中小一体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这已经是一个急需解决的时代命题,但当前关注重点更多的是在高校的相关教育方面,对基础教育阶段的研究不多,尤其涉及“大中小一体化”的相... 在大中小思政课程“一体化”的背景下如何构建“大中小一体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这已经是一个急需解决的时代命题,但当前关注重点更多的是在高校的相关教育方面,对基础教育阶段的研究不多,尤其涉及“大中小一体化”的相关教育体系构建研究更加匮乏。“大中小”教育体系是个有机衔接的整体,而基础教育的发展是推动教育强国的关键,也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基础,边疆民族地区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因此,本研究从对概念、理论上梳理的理论逻辑、为体系提供导向的国家治理逻辑以及现实需求的实践逻辑等体系建构逻辑出发,回应边疆民族地区相关教育体系“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之问,并在理论逻辑和政策逻辑框架下进行反思,为构建“大中小一体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民族地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大中小一体化” 教育强国 认同
下载PDF
从宗室教育看十六国时期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认同何以深入
6
作者 宣扬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76,共10页
十六国宗室是十六国政权得以维持的根基和骨干,这一群体的政治能力和文化认同,直接关乎十六国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之自在发展的历史进程。在十六国统治阶层的提倡下,东宫机构和官学成为重要的教育形式,宗室成员还通过拜师求学、重视家学... 十六国宗室是十六国政权得以维持的根基和骨干,这一群体的政治能力和文化认同,直接关乎十六国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之自在发展的历史进程。在十六国统治阶层的提倡下,东宫机构和官学成为重要的教育形式,宗室成员还通过拜师求学、重视家学、侍读讲论等途径掌握各种文化知识和实践能力。十六国宗室教育具有规模宏远、政治导向、内容多样、师资优异、考核严明、重视女教等时代特征和价值取向。宗室教育为十六国诸政权造就了一批优秀人才,一些割据政权得以创造性继承华夏政治文明成果,表现出强烈的历史文化认同意识,为十六国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国 宗室教育 历史文化认同 民族交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构建”议题的讨论及启示——基于少数民族相关研究的考察
7
作者 王江成 李怡婷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5,共8页
关于中国少数民族的形成,国内外学界主要存在“构建”与“原生”之争。国内有学者进行了“第三种”阐释,并体现出多学科的差异。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理解少数民族的“构建性”,“族类群体”在近代以来的“转换再造”是对西方构建论“凭空... 关于中国少数民族的形成,国内外学界主要存在“构建”与“原生”之争。国内有学者进行了“第三种”阐释,并体现出多学科的差异。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理解少数民族的“构建性”,“族类群体”在近代以来的“转换再造”是对西方构建论“凭空杜撰少数民族”和国内学界传统认知中的“少数民族历史上就有”的超越和发展。承认少数民族的构建性不是要否定少数民族的族类历史,而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中国民族结构、民族格局的现代演变和生成过程,学会用动态的思维理解民族现象,进而更好地落实当前所开展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族类群体” 少数民族构建 民族识别 中华民族
下载PDF
移动的“地界”(mu ddix):小凉山彝族家支的分化与整合
8
作者 杨铭君 李建明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1-152,156,共13页
家支制度被认为是凉山彝族社会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向内凝聚了血缘共同体的团结,向外抵御了共同体潜在的风险。因此,一般认为家支仅仅是以血缘世系为纽带进行整合的。通过对近代以来云南小凉山的考察发现,在有“等级团结”关系的... 家支制度被认为是凉山彝族社会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向内凝聚了血缘共同体的团结,向外抵御了共同体潜在的风险。因此,一般认为家支仅仅是以血缘世系为纽带进行整合的。通过对近代以来云南小凉山的考察发现,在有“等级团结”关系的彝族社会中,家支具有延展性,它既指一个具有血缘世系纽带的群体,也指具有等级涵盖关系的家支联合体。在本土概念中将其归纳为“地界”(mu ddix)。“地界”是指在小凉山彝族社会内部以诺伙家支为名号,诺伙、曲诺、阿加和呷西这三层身份关系为基础,以家支地界利益为最高原则来组成和维系共同体运转的法权机制,以此来讨论小凉山彝族社会中的家支构成关系、运转逻辑与分化原则。只有理解了“地界”中家支分化与整合的关系才能真正厘清小凉山彝族社会运行的基本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界 家支 小凉山 彝族 社会整合
下载PDF
特定装饰铜器与生产作坊关系考辩——亚址、亚醜、戴家湾铜器与孝民屯铸铜作坊的个案分析
9
作者 曹斌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5-81,共7页
通过对单一因素的单眼蹼形大角特定装饰造型分别见于晚商“亚址”“亚醜”铜器和西周早期“户”“鼎”“■”铜器的现象以及孝民屯铸铜作坊同类陶范出土情况的分析与考辩,认为同一特定装饰的铜器、甚至是形制、纹饰完全相同的铜器可以... 通过对单一因素的单眼蹼形大角特定装饰造型分别见于晚商“亚址”“亚醜”铜器和西周早期“户”“鼎”“■”铜器的现象以及孝民屯铸铜作坊同类陶范出土情况的分析与考辩,认为同一特定装饰的铜器、甚至是形制、纹饰完全相同的铜器可以分属两个不同的族群或家族;同一铜器铸造作坊可以为不同的族群或氏族铸造同一特定装饰铜器、甚至是形制和纹饰一致的铜器;同一铜器铸造作坊可以为不同王朝铸造同一特定装饰的铜器,且一般分属不同的族群和不同的文化;同一特定装饰的铜器往往为同一阶层所有,可以跨族群、氏族却不能跨越社会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定装饰铜器 单一因素装饰 不同族群氏族 生产作坊 关系
下载PDF
Pinpointing the Short-tandem Repeats Alleles for Ethnic Inferencing in Forensic Identification by K-medoids Approach
10
作者 Yoni Fuadah Syukriani Yuyun Hidayat 《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 and Medicine》 2023年第4期347-352,I0016-I0025,共16页
Background:The role of DNA analysis for ethnicity inferencing is a topic that attracts much interest from researchers in forensic identification,especially for identifying unknown bodies and trace evidence.So far,the ... Background:The role of DNA analysis for ethnicity inferencing is a topic that attracts much interest from researchers in forensic identification,especially for identifying unknown bodies and trace evidence.So far,the approaches considered effective for ethnic inferencing are autosomal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Y-chromosome short-tandem repeats(STRs),and mitochondrial DNA haplotyping,which successfully demonstrates the association of specific nucleotides or patterns with population groups.Ethnic inferencing based on autosomal STRs is complex due to the nature of recombination in gamete formation.Aim:This study attempts to use clustering analysis to associate alleles and loci of autosomal STRs with population groups.Materials and Methods:We examined the allele frequency data from 19 STRs loci from the Malay Indonesian population(n=470)to compare with other populations,namely,Chinese Indonesian(n=133)and four reference populations(Malay Malaysian,Filipino,Chinese,and Caucasian).K-Medoids clustering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to pinpoint alleles and loci affecting the population clustering process.Results:The first stage of clustering results placed Malay Indonesians and four other Asian populations,namely,Chinese Indonesian,Malay Malaysian,Filipino,and Chinese,in Cluster 1,whereas the Caucasian group was in Cluster 2.It indicates that the CSF1PO,D5S818,and D8S1179 loci significantly distinguished the five Asian population groups from the Caucasian group,whereas D2S441,D8S1179,and D22S1045 were the three loci that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the separation between Malay Indonesians and other groups.Conclusions:We conclude that K-medoids clustering analysis has the potential to play a role in ethnicity estimation by pinpointing specific STRs alle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IAN autosomal short-tandem repeats ethnic inference forensic identification K-medoids MALAY
原文传递
About a Method of Recognition of Race and Ethnicity of Individuals Based on Portrait Photographs
11
作者 Tofiq Kazimov Shafagat Mahmudova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 2014年第3期120-125,共6页
This article is devoted to developing a recognition method of race and ethnicity of individual based on portrait photographs. The reference image is formed based on selected geometric points of the face and a special ... This article is devoted to developing a recognition method of race and ethnicity of individual based on portrait photographs. The reference image is formed based on selected geometric points of the face and a special algorithm for calculating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the images available in the database. Next, the original image is compared with the reference images of ethnic groups, and thus, the affiliation of the original image to a specific ethnic group is determ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OGNITION RACE ethnicITY ethnic Group RACIAL Origin identification Points
下载PDF
商代金文族徽传播与夏商族群的融合认同 被引量:1
12
作者 雒有仓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6-93,共8页
通常认为,金文族徽是商人族群的创制和商文化的标识。但在已发现的商代早中期王室铜器上却不见铭刻族徽,说明盘庚迁殷之前的商王族可能不使用族徽。从早期铜器形制及范铸铭文工艺看,金文族徽很可能为夏人所创制,后来才向商人族群自下而... 通常认为,金文族徽是商人族群的创制和商文化的标识。但在已发现的商代早中期王室铜器上却不见铭刻族徽,说明盘庚迁殷之前的商王族可能不使用族徽。从早期铜器形制及范铸铭文工艺看,金文族徽很可能为夏人所创制,后来才向商人族群自下而上传播,至殷墟一期始被商王族采用。金文族徽传播是夏遗民与商人族群文化融合认同的体现,在商代晚期已成为殷商文化的重要标志。传播方式分为三种,在族氏分封、奠置过程中出现了三方面的明显变化。由于地域化、政治化发展,商代晚期的金文族徽具有表示血缘关系和地缘政治的双重含义,在性质上也有类似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文族徽 族氏 族群
下载PDF
对抗与角力:周边传播视域下马来西亚华人青年的族群认同建构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煌 袁勇麟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78-199,共22页
马来西亚华人作为特殊的华人群体,他们的族群认同极为特别,认同多元种族融合的华人向往成为“马来西亚人”,与持有“马来西亚华人认同”的华人相互角力,这对中国在马来西亚的周边传播造成一定影响。对16位马来西亚华人青年的访谈显示:... 马来西亚华人作为特殊的华人群体,他们的族群认同极为特别,认同多元种族融合的华人向往成为“马来西亚人”,与持有“马来西亚华人认同”的华人相互角力,这对中国在马来西亚的周边传播造成一定影响。对16位马来西亚华人青年的访谈显示:华人青年在使用社群媒体时表现出了压制式认同策略、观察式认同策略、应变式认同策略、融合式认同策略等不同面向,其中观察式认同策略与融合式认同策略对周边传播有所裨益。本研究据此提出“影响—选择—行为”模型,认为在教育背景和政治认同的影响下,华人青年会做出不同的族群认同选择,并在社群媒体的建构中采取相应的行为策略。对马来西亚华人青年来说,最为理想的族群认同状态是:既融合于马来西亚这个国家,被社会接纳自己的马来西亚人身份,同时又能保持原有的华人族群认同,以此和其他种族相区分。因此,周边传播要认识到马来西亚华人青年族群认同的复杂性,并尊重马来西亚华人在此发展出的有别于“中国人”的族群认同,才能达成周边传播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边传播 族群认同 马来西亚华人青年 社群媒体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本民族认同何以“并育而不悖”?——基于G大学民族教育影响的调研 被引量:2
14
作者 廖伊凡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61,共10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本民族认同何以“并育而不相悖”?对G大学的田野调查和45名师生的深度访谈表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本民族认同在民族个体意识层面的兼容有赖于一定的心理认知基础。即被感知到的各民族与中华民族命运、利益和文...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本民族认同何以“并育而不相悖”?对G大学的田野调查和45名师生的深度访谈表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本民族认同在民族个体意识层面的兼容有赖于一定的心理认知基础。即被感知到的各民族与中华民族命运、利益和文化的高度一致性,以及基于这种一致的情感体验而形成的中华民族包容各民族存在与福祉的认知模式。这一认知模式实际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框架的心理映射,它在受访学生意识中的生成得益于以该理论为指导的民族高等教育实践的影响。此外,有助于保存民族文化多样性、促进发展成果在各族群众中公平分配的其他社会机制的协同对保障这一兼容性认同也不可或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国家认同 民族认同 兼容性 民族高等教育
下载PDF
从文化融合到国家认同: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构建的逻辑选择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方芳 童瑶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0-17,共8页
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是以中华民族文化为精神内核,为促成中华民族大团结而形成的强大精神能量场。当前,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构建面临着源自政治、价值、学术、经济等多方面的复杂挑战。对此,需要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守思想红线、尊... 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是以中华民族文化为精神内核,为促成中华民族大团结而形成的强大精神能量场。当前,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构建面临着源自政治、价值、学术、经济等多方面的复杂挑战。对此,需要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守思想红线、尊重文化差异、夯实经济基础四个路径着手,以铸牢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推进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实践进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共识与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 文化融合 国家认同 民族团结
下载PDF
基于乡愁景观的民族村寨乡土文化空间识别与重构——以宝赠村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振然 秦哲惠 李皓鑫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224-231,共8页
在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中乡土文化逐渐消失的背景下,以宝赠村为例,将“乡愁景观符号”合理融入乡土文化空间的重构研究,构建了乡土文化空间识别体系,提取了乡愁景观符号,归纳了宝赠村乡土文化空间现存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族村寨乡... 在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中乡土文化逐渐消失的背景下,以宝赠村为例,将“乡愁景观符号”合理融入乡土文化空间的重构研究,构建了乡土文化空间识别体系,提取了乡愁景观符号,归纳了宝赠村乡土文化空间现存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族村寨乡土文化空间重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愁景观 民族村寨 文化空间 识别 重构
下载PDF
特色村镇空间基因识别及机制解析——以湘西山地苗族村镇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佳 李彩林 肖云 《小城镇建设》 2023年第1期22-31,共10页
受自然地理环境与民族文化特色的双重影响,湘西山地苗族地区的特色村镇在与山水环境、地域文化的适应过程中逐渐呈现出山水相依、紧凑立体及民族特色突出的空间形态,其背后反映的是空间与自然、空间与人文的良性互动逻辑。本文通过引入... 受自然地理环境与民族文化特色的双重影响,湘西山地苗族地区的特色村镇在与山水环境、地域文化的适应过程中逐渐呈现出山水相依、紧凑立体及民族特色突出的空间形态,其背后反映的是空间与自然、空间与人文的良性互动逻辑。本文通过引入“空间基因”概念,构建了“宏观地景—中观聚落—微观建筑”三大层次的空间基因识别分析框架,归纳总结湘西山地苗族地区特色村镇的空间基因特征,并探讨空间基因的生成机制,是空间基因理论指导下的有力实践,旨在保护传统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并为特色村镇的“在地性”保护与传承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村镇 空间基因 识别框架 影响机制 湘西苗族
下载PDF
广西壮剧的民族文化交融及其中华文化认同功能论析
18
作者 许玥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3-170,共8页
作为少数民族戏剧代表之一的广西壮剧,其发展历程体现了中华多民族戏剧交融的史实。《中国壮剧传统剧作集成》的出版,不仅保护和发展了广西壮剧,还为研究广西壮剧的民族文化交融及其中华文化认同功能提供了极大的文本便利。通过对广西... 作为少数民族戏剧代表之一的广西壮剧,其发展历程体现了中华多民族戏剧交融的史实。《中国壮剧传统剧作集成》的出版,不仅保护和发展了广西壮剧,还为研究广西壮剧的民族文化交融及其中华文化认同功能提供了极大的文本便利。通过对广西壮剧剧本的考察,可以清晰地发现广西壮剧剧目对汉地剧目有着不同程度的吸收和借鉴,从壮剧对汉族剧目移植和改动的幅度上看,这种交融可分为直接引进汉族剧目、移植后改编与移植后再创作三种类型。在此基础上成熟的广西壮剧又衍生出自编剧目,在构思、编排、表演上都体现出广西壮剧对中华文化认同的表达,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壮剧 中国壮剧传统剧作集成 多民族文化交融 中华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福建南靖庄氏福佬客族群属性辨析
19
作者 郑丽娟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41-45,共5页
处于闽西南的南靖县宋元以来人口流徙活跃,是畲瑶蛮獠游居之地,明清以来各民族经过融合发展与变迁,又成为客家文化与福佬文化交汇区。南靖山区的奎洋庄氏族群归属是客家还是福佬仍存争议,以闽南人自居的南靖奎洋庄氏,在社会文化各方面... 处于闽西南的南靖县宋元以来人口流徙活跃,是畲瑶蛮獠游居之地,明清以来各民族经过融合发展与变迁,又成为客家文化与福佬文化交汇区。南靖山区的奎洋庄氏族群归属是客家还是福佬仍存争议,以闽南人自居的南靖奎洋庄氏,在社会文化各方面残留有大量畲、客痕迹。通过田野调查发现,在南靖庄氏的村落地名、方言、民间信仰、居住类型、村落文化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畲、客文化特征。从其畲、客、福佬文化交融发展的历史文化变迁过程来看,其族群属性实质是福佬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靖庄氏 族群 客家 福佬 福佬客
下载PDF
唐代鲜卑后裔墓志与西北史事考
20
作者 谢宇荣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34-39,共6页
文献所载“万俟”氏一族或非北魏十姓宗枝。数方出土唐代墓志表明,万俟氏自北徂南,历经孝文帝改革,故而望出河南。至迟唐前期,这一家族已基本融入中原文化的认同体系。新出唐代《万俟肃墓志》所载志主世系及任官可补史阙,同时志文还载... 文献所载“万俟”氏一族或非北魏十姓宗枝。数方出土唐代墓志表明,万俟氏自北徂南,历经孝文帝改革,故而望出河南。至迟唐前期,这一家族已基本融入中原文化的认同体系。新出唐代《万俟肃墓志》所载志主世系及任官可补史阙,同时志文还载有志主所涉唐初嶲州松外诸蛮叛乱及西北史事。此外,结合其他史料可知,唐初宜昌府驻地所在为雍州富平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俟氏 族源 万俟肃 宜昌府 西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