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骨性Ⅱ类与Ⅲ类错畸形伴异常垂直骨面型的颏联合形态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唐娜 赵志河 +1 位作者 廖春晖 赵美英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5-398,共4页
目的研究异常垂直骨面型的成人骨性Ⅱ类与Ⅲ类错的颏联合形态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择109例中国成年女性骨性错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垂直骨面型和矢状骨面型分为4组:高角骨性Ⅱ类组30例,高角骨性Ⅲ类组25例,低角骨性Ⅱ类组29例,... 目的研究异常垂直骨面型的成人骨性Ⅱ类与Ⅲ类错的颏联合形态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择109例中国成年女性骨性错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垂直骨面型和矢状骨面型分为4组:高角骨性Ⅱ类组30例,高角骨性Ⅲ类组25例,低角骨性Ⅱ类组29例,低角骨性Ⅲ类组25例。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颏联合形态相关指标,观察并比较4组的颏联合形态。结果成人骨性Ⅱ类与骨性Ⅲ类错的颏联合存在形态差异,但整体厚度和高度差别不大。高角组中,骨性Ⅱ类比骨性Ⅲ类有较大的下牙槽高度、较小的颏突度和基骨高度(P<0.01);低角组中,骨性Ⅱ类比骨性Ⅲ类有较大的下牙槽高度(P<0.05)和下牙槽顶部厚度(P<0.001)。矢状骨面型相同时,高角组比低角组有较小的颏厚度、颏突度和较大的颏联合总高度(骨性Ⅱ类组P<0.001,骨性Ⅲ类组P<0.05),并且更易出现下牙槽基部薄于顶部的葫芦形颏部(P<0.01)。结论异常垂直骨面型的成人骨性Ⅱ类与骨性Ⅲ类错畸形者,颏联合形态存在差异,垂直骨面型对颏联合形态的影响大于矢状骨面型,高角骨性错畸形者移动下切牙的正畸风险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骨面型 矢状骨面型 骨性类错[牙合] 骨性Ⅲ类错[牙合] 颏联合
下载PDF
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Ⅱ~1类错的软组织侧貌特征 被引量:19
2
作者 赵艳红 王春玲 +2 位作者 刘东旭 魏福兰 朱鲲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69-472,共4页
目的:探讨安氏Ⅱ1类错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软组织的侧貌特征。方法:随机选取安氏Ⅱ1类错牙合低角型、均角型、高角型女性成年患者各28例,共84例,年龄18~23岁,平均20.3岁。选取矫治前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 目的:探讨安氏Ⅱ1类错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软组织的侧貌特征。方法:随机选取安氏Ⅱ1类错牙合低角型、均角型、高角型女性成年患者各28例,共84例,年龄18~23岁,平均20.3岁。选取矫治前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一系列指标随着面高的增加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趋势。侧貌突度及上、下唇突度依次明显增大,而面下部深度逐渐由过深变浅,同时上下唇弧的弧度由大变小、弧形由深变浅、由过于弯曲趋于过直立,尤其是低角组颏唇沟过凹陷而高角组过平坦。结论:垂直骨面型对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软组织侧貌特征尤其是唇颏部形态有着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1类错(牙合) 软组织侧貌 垂直骨面型
下载PDF
摆形矫治器矫治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Ⅱ类错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8
3
作者 吴勇 罗颂椒 +5 位作者 赵志河 袁晓 郑翼 刘颖 米晓晖 倪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 探讨摆形矫治器矫治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Ⅱ类错的疗效及对牙颌面的影响。方法 对30例样 本(低角组、均角组、高角组各10例)治疗前后的24项X线头影测量指标进行测量和比较分析。结果 上颌磨牙在 不同的垂直骨面型中远中... 目的 探讨摆形矫治器矫治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Ⅱ类错的疗效及对牙颌面的影响。方法 对30例样 本(低角组、均角组、高角组各10例)治疗前后的24项X线头影测量指标进行测量和比较分析。结果 上颌磨牙在 不同的垂直骨面型中远中移动的距离不同,低角组移动最小,高角组移动最大;上颌磨牙在3组中均被压低,但差 别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样本第一双尖牙向近中移动量和前牙覆盖增加量不同,低角组最多,高角组最少。结论 摆 形矫治器可有效远中移动磨牙,在不同的垂直骨面型磨牙均被压低,为摆形矫治器用于矫治AngleⅡ类高角患者提 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形矫治器 磨牙远中移动 垂直骨面型 安氏类错He
下载PDF
恒牙初期Ⅱ类1分类错患者唇形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吴艳 邓潇 陈嵩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95-497,501,共4页
目的通过对Ⅱ类1分类错患者唇侧位形态的研究,分析不同生长型和性别对唇侧位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145例恒牙初期Ⅱ类1分类错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其正畸治疗前拍摄的头颅定位侧位片上测量上下唇侧面的长度和厚度,分别采用t检验和单因... 目的通过对Ⅱ类1分类错患者唇侧位形态的研究,分析不同生长型和性别对唇侧位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145例恒牙初期Ⅱ类1分类错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其正畸治疗前拍摄的头颅定位侧位片上测量上下唇侧面的长度和厚度,分别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和不同生长型患者唇形态的差异。结果恒牙初期Ⅱ类1分类错患者中,男性的上下唇长度均大于女性(P<0.05),男性上下唇的厚度与女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生长型患者的上唇侧位形态无明显差异,而水平生长型患者的下唇外翻较垂直生长型患者更明显。结论性别及生长型对恒牙初期Ⅱ类1分类错患者的唇侧位形态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1分类错 唇形 生长型 性别差异
下载PDF
重庆地区高角型安氏Ⅱ类错女性青春发育不同阶段颅颌面部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冒叶琳 周建萍 +2 位作者 徐小淋 胡琴 戴红卫 《当代医学》 2015年第35期157-159,共3页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安氏Ⅱ类错高角型患者女性青春发育前中后期颅面部结构特征的差异。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安氏Ⅱ类错高角型患者青春发育前中后期女性X线头颅侧位片各200张进行测量,对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头影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安氏Ⅱ类错高角型患者女性青春发育前中后期颅面部结构特征的差异。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安氏Ⅱ类错高角型患者青春发育前中后期女性X线头颅侧位片各200张进行测量,对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头影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不同时期,重庆地区安氏Ⅱ类错高角型患者的多项颅颌面部测量指标在矢状向、垂直方向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随着青春生长发育,重庆安氏Ⅱ类错高角型女性颅颌面部特征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类错[牙合] 高角 X线头影测量 生长发育
下载PDF
重庆地区水平生长型安氏Ⅱ类错(牙合)女性青春发育不同阶段颅颌面部特征研究
6
作者 冒叶琳 冯刚 +3 位作者 周建萍 徐小淋 胡琴 戴红卫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5年第20期59-62,共4页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水平生长型安氏Ⅱ类错(牙合)低角型患者女性青春发育前中后期颅面部结构特征的差异。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安氏Ⅱ类错(牙合)低角型患者青春发育前中后期女性X线头颅侧位片各60张进行测量,对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头影...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水平生长型安氏Ⅱ类错(牙合)低角型患者女性青春发育前中后期颅面部结构特征的差异。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安氏Ⅱ类错(牙合)低角型患者青春发育前中后期女性X线头颅侧位片各60张进行测量,对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头影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不同时期,重庆地区安氏Ⅱ类错(牙合)低角型患者的多项颅颌面部测量指标在矢状向、垂直方向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随着青春生长发育,重庆低角型安氏Ⅱ类错(牙合)女性颅颌面部特征存在差异,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类错[牙合] 水平生长型 X线头影测量 生长发育
下载PDF
高角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对策 被引量:4
7
作者 蒋雪婷 刘红彦 《口腔医学》 CAS 2017年第7期664-667,共4页
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主要表现为矢状向及垂直向的不调。学者们对其形成的病因、临床表现、X线及治疗方法等都有很多研究,其机制及治疗效果各不相同。该文就骨性Ⅱ类高角型错牙合畸形的特殊性,以及在治疗过程中... 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主要表现为矢状向及垂直向的不调。学者们对其形成的病因、临床表现、X线及治疗方法等都有很多研究,其机制及治疗效果各不相同。该文就骨性Ⅱ类高角型错牙合畸形的特殊性,以及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研究,为以后的正畸治疗的顺利进行和治疗后的长期稳定提供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类错牙合 高角 错牙合畸形
下载PDF
安氏Ⅱ~1类下颌后缩颞下颌关节结构与垂直骨面型、覆覆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方颖 孙雯 +1 位作者 施洁珺 赵士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86-889,共4页
目的:探讨安氏Ⅱ1类下颌后缩颞下颌关节结构与垂直骨面型及咬合因素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30例安氏Ⅱ1类下颌后缩儿童(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10.8±1.1)岁(8.1~13.0岁),分别进行TMJ的MRI扫描检查,X线头影测量和覆覆盖的模型测... 目的:探讨安氏Ⅱ1类下颌后缩颞下颌关节结构与垂直骨面型及咬合因素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30例安氏Ⅱ1类下颌后缩儿童(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10.8±1.1)岁(8.1~13.0岁),分别进行TMJ的MRI扫描检查,X线头影测量和覆覆盖的模型测量,并采用pearson检验髁突位置和盘突关系与垂直骨面型和咬合因素的相关分析。结果:下颌平面角与前间隙有弱的正相关;前后面高比与所有测量项目均无相关性;后面高与代表盘突关系的Dp-Cc/Cs-Cc角有弱的正相关关系;前面高与Dp-Cc/Cs-Cc、Ca-Ca′、Ca-Cp值角均有弱的负相关关系;髁突位置与覆覆盖均无关;盘突关系与覆无关,但覆盖与Ca-Dm、Dp-Cc/Cs-Cc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20、0.460。结论:垂直骨面型与髁突后移、盘前移有一定的相关性。覆、覆盖与髁突位置无关;而覆盖越大者,盘前移位越明显,盘突关系越具有病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颅面结构 咬合 磁共振成像 X线头影测量 安氏^1错验
下载PDF
垂直生长型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矫治后鼻唇角改变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彭明慧 亢静 +1 位作者 周建明 杜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7-400,共4页
目的研究垂直生长型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病例矫治前后鼻唇角的变化及其改变的相关性分析,为临床对错畸形的诊断与分析以及预测矫治后的疗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8例垂直生长型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病例,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对18个软硬组... 目的研究垂直生长型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病例矫治前后鼻唇角的变化及其改变的相关性分析,为临床对错畸形的诊断与分析以及预测矫治后的疗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8例垂直生长型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病例,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对18个软硬组织测量指标进行测量,对青少年与成人治疗前后变化量进行比较,并分析鼻唇角改变的相关性。结果青少年组与成人组鼻唇角均增大,但成人组鼻唇角改变更显著;U1 to FH、U1 to NA、U1-NA、Spr-Ptm在矫治后均减小,成人组减小更显著;青少年组上唇凹点厚度、上唇凸缘厚度、A’-Ptm、上唇长度以及鼻突度矫治后均增加,而成人均有一定程度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鼻唇角改变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两组U1 to FH、U1 to NA、U1-NA均有显著性的负相关,上唇倾角均有显著的正相关,并且成人相关性更显著;青少年组上唇凸缘厚度与鼻唇角呈负相关,而上唇凹点厚度与鼻唇角呈正相关,成人组这两项则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垂直生长型安氏Ⅱ类1分类青少年拔牙矫治后鼻唇角改变与上前牙硬组织以及上唇软组织均有相关性,而成人则只与上前牙硬组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生长型 安氏类1分类 正畸治疗 拔牙 鼻唇角 相关性
下载PDF
垂直生长型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病例矫治前后硬组织的改变 被引量:3
10
作者 彭明慧 吴燕 +2 位作者 亢静 周建明 李小兵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90-293,296,共5页
目的研究垂直生长型安氏Ⅱ类1分类青少年与成人硬组织在矫治前后的变化,以期为正畸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38例垂直生长型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病例,在矫治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对39个硬组织测量指标进行测量,... 目的研究垂直生长型安氏Ⅱ类1分类青少年与成人硬组织在矫治前后的变化,以期为正畸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38例垂直生长型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病例,在矫治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对39个硬组织测量指标进行测量,并对青少年与成人矫治前后的变化量进行比较。结果研究对象矫治后ANB角、NA-PA、U1-FH、U1-NA、U1-Ptm、Spr-Ptm、Id-Go等青少年组与成人组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g-Go、Cd-Go、S-Go、N-Me等都分别有所增加;与青少年组的OP-FH在正畸治疗后的减小相比较,成人组的OP-FH有所增加,成人组的平面发生了顺时针旋转。结论青少年在正畸治疗中表达更多的骨效应,即青少年通过正畸治疗能够更大程度地改善其Ⅱ类骨面型,更有利于其侧貌美观的改善;青少年上颌磨牙的伸长量基本是在有益的范围内,结合下颌升支等后面高的发育,能够使下颌平面、平面发生逆时针旋转,这对于垂直生长型Ⅱ类1分类病例的正畸治疗和面型改善以及治疗效果的稳定是有利的,同时也提示了垂直生长型Ⅱ类1分类错畸形的正畸治疗最佳时间为生长发育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生长型 安氏类1分类 正畸治疗 拔牙 硬组织改变 头影测量
下载PDF
安氏Ⅱ类错患者Spee曲线深度与牙颌面形态间的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曹安怡 焦岚 +3 位作者 曹芳 王臻 羊晓 葛红珊 《口腔疾病防治》 2017年第6期385-388,共4页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错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间Spee曲线深度的差异以及Spee曲线深度与牙颌面形态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101名安氏Ⅱ类错患者,按照GoGnSN角的大小将所有患者分为高角、均角、低角3组。对所有患者的模型和头颅侧位片进行测...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错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间Spee曲线深度的差异以及Spee曲线深度与牙颌面形态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101名安氏Ⅱ类错患者,按照GoGnSN角的大小将所有患者分为高角、均角、低角3组。对所有患者的模型和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不同组间、Spee曲线深度的差异,并将头影测量项目与Spee曲线深度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不同垂直骨面间Spee曲线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角组最小,低角组最大;GoGn-SN角与Spee曲线深度呈负相关,r=-0.428,P=0.000;ODI、S-Go/N-Me、L7-GoGn角与Spee曲线深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81、0.357、0.333,P值分别为:0.000、0.000、0.001。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GoGn-SN角对Spee曲线深度产生显著影响。结论安氏Ⅱ类错不同垂直骨面型间Spee曲线深度存在差异,Spee曲线深度与牙颌面形态间存在相关性,GoGn-SN角对Spee曲线深度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类错[牙合] 垂直骨面型 Spee曲线 牙颌面形态
下载PDF
Ⅱ类错(牙合)患者髁突位置与颌骨中线偏斜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阴旭萍 王小琴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521-525,共5页
目的探讨高角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髁突位置与颌骨中线偏斜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选取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正畸科的高角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共45例,拍摄CBCT并利用Mimics17. 0软件定位标志点及评估颌骨中线偏斜量(... 目的探讨高角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髁突位置与颌骨中线偏斜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选取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正畸科的高角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共45例,拍摄CBCT并利用Mimics17. 0软件定位标志点及评估颌骨中线偏斜量(前鼻棘点ANS、上颌中切牙邻接点Mx1、下颌中切牙邻接点Mn1、颏下点Me)和双侧髁突位置(髁突长轴与正中矢状平面的夹角a、髁突中心点距正中矢状平面的最短距离b、双侧髁突中心点相对于正中矢状平面的前后向距离差c、关节前间隙AS、关节上间隙SS、关节后间隙PS)。结果 Mn1、Me的测量值比ANS、Mx1稍大。在颌骨中线偏斜与双侧髁突中心点相对于正中矢状平面的前后向距离差之间发现存在相关性(P <0. 05)。此外通过配对t检验评估发现左右侧髁突各对应测量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高角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双侧髁突相对于正中矢状平面的前后向位置与颌骨中线偏斜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类错[牙合]畸形 正中矢状面 髁突位置 对称性
下载PDF
垂直骨型对Ⅱ~1类错患者面下1/3软组织结构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文婷 张翔 曹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垂直骨面型的成人Ⅱ~1类错患者面下1/3软组织结构的差异。方法:选取未经正畸治疗的180例成人Ⅱ~1类错患者分为高角(SN-MP角>40°)、均角(29°≤SN-MP角≤40°)、低角(SN-MP角<29°)3组。每组各... 目的:研究不同垂直骨面型的成人Ⅱ~1类错患者面下1/3软组织结构的差异。方法:选取未经正畸治疗的180例成人Ⅱ~1类错患者分为高角(SN-MP角>40°)、均角(29°≤SN-MP角≤40°)、低角(SN-MP角<29°)3组。每组各有男、女30人。在头颅侧位定位片上分别测量上唇、下唇、颏部软组织结构的厚度与长度,并分析其在不同垂直骨面型个体间的差异。结果:男、女高角型Ⅱ~1类错患者上唇长度、下唇长度都较均角和低角患者明显增高(P<0.05);男性高角型Ⅱ~1类错患者下唇基部厚度也较均角和低角患者明显增高(P<0.05),而女性低角角型Ⅱ~1类错患者下唇基部厚度较均角和高角患者明显减低(P<0.05)。女性高角组患者的颏顶点处软组织厚度明显低于均角组和低角组患者(P<0.05),而男性不同垂直骨面型Ⅱ~1类错患者颏部软组织结构则未见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垂直向骨型因素对Ⅱ~1类患者面下1/3软组织以厚度和长度为代表的结构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1分类错 软组织形态 垂直骨面型
下载PDF
垂直生长型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病例矫治前后软组织的改变 被引量:6
14
作者 彭明慧 孟秋菊 王磊昌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9-403,407,共6页
目的研究垂直生长型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病例软组织在矫治前后的变化,以期为正畸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38例垂直生长型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病例,在矫治前及矫治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对26个测量指标进行测量,并对矫治... 目的研究垂直生长型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病例软组织在矫治前后的变化,以期为正畸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38例垂直生长型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病例,在矫治前及矫治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对26个测量指标进行测量,并对矫治前后的变化和青少年与成人矫治前后的变化量进行比较。结果矫治后TUL-EP、TLL-EP、上下唇位置、Stoms-Stomi、U1-Ptm等减小,而上唇凹点厚度、上唇凸缘厚度、上下唇长度、上下唇倾角、鼻唇角、Z角、颏唇沟倾角等增加;青少年组上唇凹点厚度、下唇长度、A′-Ptm治疗后均增加,而成人组则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青少年组与成人组上唇长度、颏唇沟倾角、U1-Ptm的变化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垂直生长型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病例在早期治疗更能改善侧貌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生长型 安氏类1分类 正畸治疗 拔牙 软组织改变
下载PDF
骨性Ⅱ类错畸形颌骨生长模式与上气道相关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杨莉 邓海艳 +2 位作者 张红妤 韩蓓蕾 刘海霞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79-83,共5页
目的评价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上下颌骨矢状向不同生长模式对上气道位置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正畸科的安氏Ⅱ类均角错畸形汉族男性患者40例,按照78.5°≤SNA角≤86.8°为上颌正... 目的评价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上下颌骨矢状向不同生长模式对上气道位置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正畸科的安氏Ⅱ类均角错畸形汉族男性患者40例,按照78.5°≤SNA角≤86.8°为上颌正常、76.2°≤SNB角≤84.0°为下颌正常标准,将患者分为上下颌正常组(A组)12例、上颌正常下颌后缩组(B组)10例、上颌前突下颌正常组(C组)9例、双颌后缩组(D组)9例。分析患者术前颅面部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片。结果上下颌不同生长型组ANB角、FMA角、下颌骨总长、下颌骨体长、ad1-PNS、ad2-PNS、ANS-PNS to PPW、AAO-PNS、P-PP、PH-PPH、ANS-PNS to P角、P-SN及M-SN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且各组间比较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性,且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上下颌骨矢状向不同生长模式间口咽部及软腭部形态存在着显著差异,根据生长模式的不同运用合适的矫治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呼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类错(牙合)畸形 上气道形态 生长型 下颌后缩 上颌前突 双颌后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