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泽东“半益农”概念考论
1
作者 王文兵 胡冬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16,共7页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早期对中国农民阶级的分析中使用了“半益农”概念。“半益农”既不是“半贫农”之误,也不是一个特指湖南衡山等地农民成分划分的地域性概念,而是当时较为通用的一个概念。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半益农”是一个被社...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早期对中国农民阶级的分析中使用了“半益农”概念。“半益农”既不是“半贫农”之误,也不是一个特指湖南衡山等地农民成分划分的地域性概念,而是当时较为通用的一个概念。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半益农”是一个被社会各界广泛使用的概念,陈独秀和毛泽东都使用过。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早期版本来看,“半益农”是倍受毛泽东重视且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不是因为“贫”与“益”字形相似而造成的“半贫农”排版之误。“半益农”源于日语“分益农”的猜测尚待考证。“半益农”概念的历史变迁,是考察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农民阶级分析方法和话语同中国农民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国传统农民分析话语相结合的一个重要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半益农 农民阶级
下载PDF
正念冥想技术在高素质农民心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王瑶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10期123-126,共4页
通过阐述冥想原理和正念冥想技术的独特魅力,结合心理课程的教学目标,说明在教学中实施正念冥想技术的必要性。通过分析正念冥想技术对高素质农民班学生心理状态的影响及实施效果,总结了正念冥想技术在实际应用的经验和不足,提出了高素... 通过阐述冥想原理和正念冥想技术的独特魅力,结合心理课程的教学目标,说明在教学中实施正念冥想技术的必要性。通过分析正念冥想技术对高素质农民班学生心理状态的影响及实施效果,总结了正念冥想技术在实际应用的经验和不足,提出了高素质农民教育中把正念冥想技术融入教学的建议与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冥想 高素质农民班 心理课程 教学
下载PDF
中农经济:微观实践与理论意义——湖北京山J村调查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锐 余佳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124-131,共8页
农户经济行为深嵌在村庄社会关系中。与经典的理论判断不同,土地流转与阶层分化条件下的J村呈现出"中农经济"样态。中农阶层在土地生产上互助合作,在生活方式上消遣闲暇,在社会交往上保持融洽的阶层关系与强烈的参政兴趣,整... 农户经济行为深嵌在村庄社会关系中。与经典的理论判断不同,土地流转与阶层分化条件下的J村呈现出"中农经济"样态。中农阶层在土地生产上互助合作,在生活方式上消遣闲暇,在社会交往上保持融洽的阶层关系与强烈的参政兴趣,整个村庄因中农阶层占主导地位及中农阶层的引导作用而表现出团结有序的面貌。中农阶层为城市化、工业化背景下破败的农村社会注入活力,为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平稳增长提供保障,有助于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农民合作能力的增强。尊重农民的经济行为,探索出一条以大多数农民为主体,最大可能增加大多数农民福祉的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流转 阶层分化 中农经济 粮食安全 国民经济
下载PDF
农村土地流转与社会阶层的重构 被引量:47
4
作者 杨华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1年第5期54-60,共7页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农村出现大规模人口流动和职业分殊,农村土地开始在村社内部自发流转。自发土地流转使土地相对集中在某些农户手中,他们耕种着中等规模的土地,拥有中等水平的收入,成为农村中的"中间阶层"。农村中的中...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农村出现大规模人口流动和职业分殊,农村土地开始在村社内部自发流转。自发土地流转使土地相对集中在某些农户手中,他们耕种着中等规模的土地,拥有中等水平的收入,成为农村中的"中间阶层"。农村中的中间阶层由于其自身秉性,在农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农村稳定的根基,也是国家政权的基本支持力量。但是近年来激进的、大规模的土地流转又使得中间阶层趋于瓦解。为此,政府应积极鼓励、引导、规范村社内部自发的土地流转,减少激进的、大规模的土地流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流转 中间阶层 阶层分化
下载PDF
国民革命中的农民动员与阶级斗争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会军 徐晓飞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9-94,共6页
阶级斗争问题是国民革命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早期国民党人对阶级斗争问题有深刻而且精当的认识,但在主张上仍反对在进行阶级斗争。国民党一大改组以后,在扶助农工政策指导下广泛动员民众参加国民革命,动员过程中不仅出现了大量的阶级斗... 阶级斗争问题是国民革命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早期国民党人对阶级斗争问题有深刻而且精当的认识,但在主张上仍反对在进行阶级斗争。国民党一大改组以后,在扶助农工政策指导下广泛动员民众参加国民革命,动员过程中不仅出现了大量的阶级斗争事实,而且阶级斗争成为国民党基层工作人员组织动员农民的有力武器。但随着国民革命形势的发展,国民党对阶级斗争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实际则是逐步站到了工农阶级的对立面,推行的是反对工农阶级的阶级斗争。国民党的转变有其历史根源,也与其对国民革命中阶级斗争问题的认识有关,深刻原因则在于国民党根本立场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革命 国民党 阶级斗争 农民动员
下载PDF
农村日常生活区隔化与农民阶层分化再生产——基于浙北农村调查的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印子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8-74,共7页
农村日常生活在人际关系、婚恋情感、生活消费、日常闲暇、居住空间及社会心理等方面呈现出区隔化状态。仪式性人情中的阶层剥削、婚姻缔结中的阶层位置维系、村庄闲暇中的阶层表征、公共文化参与中的阶层位置展示、生活空间配置中的阶... 农村日常生活在人际关系、婚恋情感、生活消费、日常闲暇、居住空间及社会心理等方面呈现出区隔化状态。仪式性人情中的阶层剥削、婚姻缔结中的阶层位置维系、村庄闲暇中的阶层表征、公共文化参与中的阶层位置展示、生活空间配置中的阶层固化、社会群体意识中的阶层认知是农村日常生活区隔化的实质。农村工业化历程中逐步产生的资本区隔、权力区隔以及两者"结盟"之后生成的阶层流动阻隔之网是日常生活区隔化的缘由。农村日常生活区隔化既是农民阶层分化的表现,又构成农民阶层分化再生产的社会机制。随着农村社会阶层分化的不断固化,阶层流动渠道被阻断,村庄社会秩序将由于"结构紧张"而趋于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日常生活 区隔化 资本区隔 权力区隔 农民阶层分化
下载PDF
当代中国第二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情感与集体行动 被引量:76
7
作者 卢晖临 潘毅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4,共24页
本文基于一个工人的口述和笔者在深圳和东莞的田野调查资料,集中研究第二代农民工的自我认同、愤怒以及集体行动,并试图把第二代农民工的研究纳入马克思阶级形成的理论视野,将情感体验、身份认同等通常归属于认同政治的主题与生产方式... 本文基于一个工人的口述和笔者在深圳和东莞的田野调查资料,集中研究第二代农民工的自我认同、愤怒以及集体行动,并试图把第二代农民工的研究纳入马克思阶级形成的理论视野,将情感体验、身份认同等通常归属于认同政治的主题与生产方式、阶级结构等阶级分析的传统主题结合起来,以凸显认同政治研究在马克思阶级分析中的价值。农民工的身份认同问题源自生产关系,当在生产关系中的利益对立无法缓解和消除时,我们看到认同政治不仅不会遮掩生产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反而会因为在农民工那里所引发的主体分裂和负面情绪,直接成为激发集体行动的动员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民工 无产阶级化 工人阶级的形成 愤怒 阶级行动
下载PDF
阶层分化、村庄竞争与“拟态进阶”——农民进城定居的村庄视角 被引量:16
8
作者 周娟 舒丽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9-37,共9页
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民的阶层分化具有二维性,一维是农民在农村社会内部的阶层分化与流动,另一维是农民作为一个群体参与整个社会的分层与流动。农村社会内部的阶层分化和流动构成农民进行阶层上升的基础和动力,但这种阶层上升的最终目标... 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民的阶层分化具有二维性,一维是农民在农村社会内部的阶层分化与流动,另一维是农民作为一个群体参与整个社会的分层与流动。农村社会内部的阶层分化和流动构成农民进行阶层上升的基础和动力,但这种阶层上升的最终目标不是成为农村社会阶层结构中的最上层,而是实现关键“一跃”,即脱离农村实现“农村人”到“城里人”的身份转变,进入整个社会的分层与流动,这是农民进城定居行为的内在动力。但城市价值导向、村庄的无序过度竞争等会导致农民对进城定居的“拟态进阶”,这种“拟态进阶”表现在农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最直接的后果是促使农民在并无足够的经济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的情况下,勉强进城定居。这种“拟态进阶”会造成村庄资源的过度抽取、农民社会生活的扭曲,以及家庭关系、家庭生计的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阶层分化 阶层流动 村庄竞争 拟态进阶 进城定居
下载PDF
房产泡沫的财富分配效应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薛宝贵 何炼成 《兰州学刊》 CSSCI 2019年第1期93-102,共10页
在城镇化的推进等各种因素作用下,我国房价持续高涨,高房价使各相关主体之间存在利益博弈,在利益博弈中,地方政府与房产企业实现了利益融合,而农民阶层与市民阶层处于劣势,并且这两个群体有进一步分化的趋势。政府的住房私有化与福利房... 在城镇化的推进等各种因素作用下,我国房价持续高涨,高房价使各相关主体之间存在利益博弈,在利益博弈中,地方政府与房产企业实现了利益融合,而农民阶层与市民阶层处于劣势,并且这两个群体有进一步分化的趋势。政府的住房私有化与福利房政策以及高房价刺激下的投机性需求使住房向少数群体集聚,并且持续上涨的高房价使住房财富成为我国家庭财富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住房分布的不平等加剧了财富不平等。高房价下的利益分化与房产集聚表明我国高房价的利益分配是失衡的,为了实现利益均衡文章给出了相应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融合 利益分化 农民阶层 市民阶层
下载PDF
毛泽东把注意重心转向农民运动之原因探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莫志斌 刘国平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4-89,共6页
建党之初,毛泽东是重视工人运动的,1923年"三大"起始注意农民运动,1925年初起把注意重心转向农民运动,1926-1927年已高度重视农民运动。促使毛泽东由重视工人运动转向重视农民运动的主要原因有:寻找无产阶级革命同盟军;毛泽... 建党之初,毛泽东是重视工人运动的,1923年"三大"起始注意农民运动,1925年初起把注意重心转向农民运动,1926-1927年已高度重视农民运动。促使毛泽东由重视工人运动转向重视农民运动的主要原因有:寻找无产阶级革命同盟军;毛泽东农民家庭生活的影响及少年时代对农民境况的了解;一贯重视农村调查;彭湃领导的广东农民运动取得的伟大成就的推动;审视历史得出的经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工人运动 转向 农民运动 原因
下载PDF
中国农民的最少受惠者地位及其政策根源——兼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正义性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放 张永梅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4期70-76,共7页
在罗尔斯正义理论中,社会分配正义的实现依系于对最少受惠者利益的增进与保障。而在中国,无论是从经济、社会层面,还是政治层面看,农民都是当下社会中最庞大的最少受惠者群体。中国农民最少受惠者地位的形成有其深刻的政策根源,与国家... 在罗尔斯正义理论中,社会分配正义的实现依系于对最少受惠者利益的增进与保障。而在中国,无论是从经济、社会层面,还是政治层面看,农民都是当下社会中最庞大的最少受惠者群体。中国农民最少受惠者地位的形成有其深刻的政策根源,与国家对农民收入和财富、自由和机会等社会基本善的不平等分配直接相关。而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恰恰旨在改善我国农民的最少受惠者地位,促进社会分配正义的回归,具有鲜明的价值正义性,有利于保持整体社会的良性发展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正义 农民 最少受惠者 公共服务均等化
下载PDF
唐代农民问题研究学术史述评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玉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2-160,共9页
唐代农民问题研究已有较长的历史。关于唐代农民生活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农民经济形态、农民阶级构成以及逃户、括户、客户和中晚唐农战史等问题,中外学界进行了长期的探讨和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意见分歧多、理论创新不足、... 唐代农民问题研究已有较长的历史。关于唐代农民生活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农民经济形态、农民阶级构成以及逃户、括户、客户和中晚唐农战史等问题,中外学界进行了长期的探讨和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意见分歧多、理论创新不足、农民经济形态研究不充分、农战史研究冷落等缺陷。对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改进,尤其是对唐王朝农民问题政策调控及执行史的研究亟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农民问题 农民生活状况 农民经济形态 农民阶级构成 农民战争
下载PDF
从描述性到阶级性:中国共产党“富农”涵义的演变与确定(1922—1933)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利文 侯竹青 《苏区研究》 CSSCI 2022年第1期5-18,共14页
大革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富农"概念有着不同的表述,其指涉对象、"富"的标准也因人而异,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从"富"来描述"富农"。随着中国共产党革命实践的发展和理论探索的深化,"富农&q... 大革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富农"概念有着不同的表述,其指涉对象、"富"的标准也因人而异,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从"富"来描述"富农"。随着中国共产党革命实践的发展和理论探索的深化,"富农"作为一个阶层被提了出来,"富农"特性"富"的衡量也从"财产较多包括土地""生活条件较好"等描述性的表述向具体的土地占有数字过渡,并最终有了统一的标准,即有田20亩以上和生活上的超越"自给"。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将"富农"从农民中脱离出来,作为一种可联合的中间力量。中共六大时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富农"做了初步的分类,意识到其与其他阶层相区别的重要性,虽然没有明确"富农"的标准,但也显示出中国共产党已经注意到"富农"问题的复杂性。1929—1933年间,随着实践的丰富,借助于"地主""中农"等概念,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富农的标准——剩余和剥削,并进一步将其数字化,提出了剥削程度的标准,使"富农"的涵义彻底清晰,完成了对其阶级性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农” 富裕 剥削 阶级
下载PDF
界定与策略:20世纪前半期富农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朝晖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3-77,共5页
20世纪前半期对富农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共产党对"富农"阶层的界定和策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乡村社会的原有结构,影响着乡村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这一时,关于富农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着三方面的问题展开:一是确定富农阶层的划分标... 20世纪前半期对富农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共产党对"富农"阶层的界定和策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乡村社会的原有结构,影响着乡村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这一时,关于富农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着三方面的问题展开:一是确定富农阶层的划分标准,二是分析富农的阶级性质,三是探讨富农经济的发展。因此,对富农问题的研究,揭示出在阶级划分的实践中,学术目标与政治目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看似为学术问题的论争,其实质却是关乎革命策略的政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农 划分标准 阶级性质 富农经济
下载PDF
列宁与苏俄三个时期的三种工农联盟 被引量:1
15
作者 俞良早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0-24,共5页
列宁认为,十月革命时期苏俄工农联盟的内容一方面是工人阶级及其执政党支持对农民平分土地,另一方面是农民拥护十月革命和支持革命向前发展。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工农联盟的内容一方面是工人阶级支持贫苦农民对富农进行斗争,另一方面是农... 列宁认为,十月革命时期苏俄工农联盟的内容一方面是工人阶级及其执政党支持对农民平分土地,另一方面是农民拥护十月革命和支持革命向前发展。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工农联盟的内容一方面是工人阶级支持贫苦农民对富农进行斗争,另一方面是农村向城市即农民向工人阶级国家提供战争必需的粮食。新经济政策时期工农经济联盟的内容一方面是工人阶级及其国家帮助农民提高生产力和生活水平,另一方面是工人阶级领导农民一起建设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俄 工人阶级 农民 工农联盟 工农经济联盟
下载PDF
试析中国古代农民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铁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74-76,共3页
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具有发动的困难性、被动性、自发性和盲目性等特点。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不能建立持久巩固的农民政权 ,不能解决政权的封建化问题 ,更不能正确地总结、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以解决内外矛盾 ,因此 。
关键词 农民阶级 农民战争 历史局限性 失败原因
下载PDF
中共“三大”前后陈独秀政治思想中的合理内容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海琳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8-313,共6页
客观地评价中共"三大"前后陈独秀的政治思想,应该肯定其中所具有的合理内容。他较早地对中国资产阶级作出合理划分并揭示其两面性,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思想。对于他关于中国农民问题的分析和所谓"... 客观地评价中共"三大"前后陈独秀的政治思想,应该肯定其中所具有的合理内容。他较早地对中国资产阶级作出合理划分并揭示其两面性,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思想。对于他关于中国农民问题的分析和所谓"国民革命的公式"问题,应该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客观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中国资产阶级 联合战线 农民
下载PDF
农业合作化时期农村党员阶级成分的下降及其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胜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0-107,共8页
土地改革后,农民一般地都要求"单干",对农业合作化兴趣不大。农村党员亦不例外。为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中国共产党一是处理富农党员的党籍问题,二是积极发展贫下中农党员。结果,在农业合作化时期,以党员为中坚力量的农... 土地改革后,农民一般地都要求"单干",对农业合作化兴趣不大。农村党员亦不例外。为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中国共产党一是处理富农党员的党籍问题,二是积极发展贫下中农党员。结果,在农业合作化时期,以党员为中坚力量的农村基层干部的阶级成分普遍下降。这种下降在推动农业合作化运动快速完成的同时,也产生了若干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合作化运动中的急躁冒进、强迫命令和"揩油"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合作化 党员 富农 贫下中农 阶级成分
下载PDF
农村农民群体的心理问题和心理调适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刚 《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5-7,共3页
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农民群体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但目前我国农村农民群体的心理状态中存在许多问题与缺陷。如何解决农民群体的心理问题,加强农民群体心理调适,是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农村 农民群体 心理问题 心理调适
下载PDF
中国社会抗争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4
20
作者 高新宇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83,92,共8页
社会抗争是政治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矛盾和不满不断凸显,社会抗争及公民维权问题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既有的研究缺乏较为全面的文献梳理和述评以作为学术交流和探... 社会抗争是政治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矛盾和不满不断凸显,社会抗争及公民维权问题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既有的研究缺乏较为全面的文献梳理和述评以作为学术交流和探讨的基础。本文从抗争政治视角旨在对当下城乡社会中突出的几类群体(农民、工人、业主)的典型抗争行动(环境抗争)的国内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提出社会抗争研究应当由多学科向跨学科不断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抗争 农民 业主 中产阶层 环境抗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