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ase Study of Classic Prose as a Psychological Tool in Reflection Writing
1
作者 曹惠 刘燕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14年第2期159-174,264,共17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cas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L2) writing from a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and highlights the mediational role of a piece of classic prose, "Youth," as a psychological tool in the reflec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a cas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L2) writing from a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and highlights the mediational role of a piece of classic prose, "Youth," as a psychological tool in the reflection writing process. Sixty English majors from a Chinese university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reflection writing and interviews and were treated with the grounded theory method. The findings showed that in the appropriation of the classic prose, students not only improved their language skills but also deepened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theme, which contributed to the buildup of their philosophy of life in a meaningful 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ychological tool sociocultural theory LANGUAGE classic prose
原文传递
The Immature Revolt of Henry Fielding toward Neo-Classicism
2
作者 李倩 《海外英语》 2012年第13期178-180,共3页
Henry Fielding,incontrovertibly praised as " the father of English novels,deserves another recognition,much more significantly,the first theorist on the obit of English novel with the theory of " comic epic ... Henry Fielding,incontrovertibly praised as " the father of English novels,deserves another recognition,much more significantly,the first theorist on the obit of English novel with the theory of " comic epic poem in prose" as an attempt to revolt against new-classicism.This attempt,despite its revolutionary and bold flavor,is immature and incomplete,which is bound to be attributed to the general context of neo-classicism against which Fielding vigorously averted but inevitably lea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o-classicism COMIC epic poem prose Tom Jones
下载PDF
“语录不可阑入古文”说的生成及现代省思 被引量:1
3
作者 余祖坤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0-149,共10页
唐宋以降,禅宗语录和儒家语录大行于世,流风所及,许多文士在古文写作中也自觉或不自觉地效仿语录形式,或者掺入语录中的常见用语。这种做法相当普遍,但也有不少反对的声音。迄至清代前中期,“语录不可阑入古文”成为一种集体认同。在此... 唐宋以降,禅宗语录和儒家语录大行于世,流风所及,许多文士在古文写作中也自觉或不自觉地效仿语录形式,或者掺入语录中的常见用语。这种做法相当普遍,但也有不少反对的声音。迄至清代前中期,“语录不可阑入古文”成为一种集体认同。在此过程中,方苞个人思想和文学实践所起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这一古文观念对于端正学风、维护古文体性、推动清代古文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它有绝对化的倾向,因而又有其局限性。古文发展的事实证明,在合适的场合适当借鉴、采用语录形式,不仅不会伤害古文之体,相反会给古文的表达带来别样的趣味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录 古文 语体 方苞 桐城派
下载PDF
Implementation of Values Education based on the Cultural Essence of Ancient Poems and Classics
4
作者 Wenjuan Wang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1年第7期68-74,共7页
During COVID-19,the entire human race is facing a major change that is rare in this century.The intricate competition between countries and the ever-changing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put forward new propositi... During COVID-19,the entire human race is facing a major change that is rare in this century.The intricate competition between countries and the ever-changing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put forward new propositions for education in schools.As the collection of human wisdom for thousands of years,the classics of poetry and prose carry the endless spiritual strength of the Chinese nation,the spiritual support for the healthy growth of young people,and the cultural essence of morals and values education.Using ancient poems and classics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excavating cultural essence,reciting texts,interpreting meanings,and practicing them enhance students?humanistic quality and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in addition to cultivating future talents with deep Chinese roots and broad modem vi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ssics of poetry and prose Cultural essence Wlues education
下载PDF
方苞、李绂异同与清代古文理论的嬗递
5
作者 林锋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3-223,共11页
方苞、李绂是康熙后期至乾隆前期齐名的两大古文宗师。方、李论文继承清初古文“返雅崇正”的基本取向,强调古文的载道功能,主张取法唐宋大家,以倡言“文禁”完成对晚明文风的系统批判,为古文达于“雅正”提供具体的方案。与此同时,二... 方苞、李绂是康熙后期至乾隆前期齐名的两大古文宗师。方、李论文继承清初古文“返雅崇正”的基本取向,强调古文的载道功能,主张取法唐宋大家,以倡言“文禁”完成对晚明文风的系统批判,为古文达于“雅正”提供具体的方案。与此同时,二人又围绕比喻、叠句、援引古事、减字、换字等修辞技法是否应入“文禁”等问题有过直接争论,表现出对唐宋大家师法和古文形式与内容关系的不同认知。他们的论争在清代中期产生了重要回响,方苞无疑拥有众多的仿效者,但李绂关于文例的见解实际上获得了更多的认同,原因是进入清中叶,汉学家重视考据的声音日益影响“雅正”内涵的具体走向,导致古文理论走向的扭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苞 李绂 雅正 文禁 清代古文
下载PDF
论黄爵滋的古文观与古文成就
6
作者 胡迎建 《老区建设》 2024年第7期83-96,共14页
黄爵滋持古文通变观。为治国安邦计而作的奏疏,富有文采,或骈散相间,条分缕析,严谨细密;论政、论教文警辟深刻,章法严谨;序跋见识宏博,情辞并茂;杂记盘曲绵邈,恣肆峻奇;游记生动有趣,文笔洗炼;书信真诚恳切;传记、诔文以典型事例动人。... 黄爵滋持古文通变观。为治国安邦计而作的奏疏,富有文采,或骈散相间,条分缕析,严谨细密;论政、论教文警辟深刻,章法严谨;序跋见识宏博,情辞并茂;杂记盘曲绵邈,恣肆峻奇;游记生动有趣,文笔洗炼;书信真诚恳切;传记、诔文以典型事例动人。内容丰茂浑厚,各种文体运用自如,文笔简炼雅洁。叙事记人,剪裁得体;写景状物,生动逼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观 通变 内容丰厚 文笔雅洁
下载PDF
启蒙意识与经典味道——论王彬彬近期的散文创作
7
作者 黄晓东 《滁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6-42,共7页
王彬彬近期集中创作的散文,主题上表现出浓烈的启蒙意识,主要表现为对人性深处习而不察,甚至有些扭曲了的人性现象的揭示。这种揭示发人深省。散文在艺术上散发出经典的味道,主要表现为在叙事结构、叙事语言、文本意蕴等方面,与文学史... 王彬彬近期集中创作的散文,主题上表现出浓烈的启蒙意识,主要表现为对人性深处习而不察,甚至有些扭曲了的人性现象的揭示。这种揭示发人深省。散文在艺术上散发出经典的味道,主要表现为在叙事结构、叙事语言、文本意蕴等方面,与文学史上的一些经典文本具有颇为类似的特征。其散文写作在艺术上一出手就显得颇为成熟,并且独具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彬彬 散文创作 启蒙意识 经典味道
下载PDF
清前期时文与古文的纠葛——以慈溪士人姜宸英的文坛声誉为中心
8
作者 郭英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53,共10页
清前期的科举士子大多兼习时文与古文,“以古文为时文”与“以时文为古文”已经成为不可抑制的时代潮流。在清前期文坛上,时文与古文并驾齐驱,甚至交相渗透,呈现出一种纠葛的状态。作为“江南三布衣”之一的慈溪士人姜宸英,蒙受着家族... 清前期的科举士子大多兼习时文与古文,“以古文为时文”与“以时文为古文”已经成为不可抑制的时代潮流。在清前期文坛上,时文与古文并驾齐驱,甚至交相渗透,呈现出一种纠葛的状态。作为“江南三布衣”之一的慈溪士人姜宸英,蒙受着家族传统、地域文化和时代风尚,一生兼修时文与古文,时文超迈时俗,古文崇雅求醇,从而博得崇高的文坛声誉。姜宸英以其个性鲜明的散文理论批评和创作实践,超然于时文与古文之辨,执着于“立言”以求不朽的人生目标,明确提倡“自作一书以行”,具有独特的文学史意义与思想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宸英 文坛声誉 时文 古文
下载PDF
从“杂文”到“古文”——宋代总集编选与新体论说文的文体独立
9
作者 邬志伟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21,共8页
唐宋古文运动中兴起的原、解、辩、说等新体论说文,在内容上以立意为宗,着眼于思想的论辩与义理的阐释,在命篇与表达上师法经、子、史,呈现重要新变。这种新变既是以韩、柳为代表的古文家的创造与主动选择,也是时代思想嬗变的文体表征... 唐宋古文运动中兴起的原、解、辩、说等新体论说文,在内容上以立意为宗,着眼于思想的论辩与义理的阐释,在命篇与表达上师法经、子、史,呈现重要新变。这种新变既是以韩、柳为代表的古文家的创造与主动选择,也是时代思想嬗变的文体表征。这些新体论说文在进入集部时遭遇如何归类的尴尬处境。宋初总集《文苑英华》以“杂文”一目容纳这些作品,至姚铉编《唐文粹》,特设“古文”一目,将其突显于其他文体之外。从北宋到南宋,各种古文选本的编定,使这些新体论说文从“杂文”中剥离出来,成为古文经典,获得了独立的文体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文 古文 总集 新体论说文 文体独立
下载PDF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中国古典散文英译分析——以《项脊轩志》的两个译本为例
10
作者 崔凯 陈芍霏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7期14-17,共4页
接受美学理论是以审美主体欣赏、接受审美客体的具体过程为研究中心的美学流派,该理论以读者为中心,强调读者阅读过程中对文本空白和不确定性填补的重要性,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都有重要影响。而在翻译实践中,接受美学理论同样有启示作... 接受美学理论是以审美主体欣赏、接受审美客体的具体过程为研究中心的美学流派,该理论以读者为中心,强调读者阅读过程中对文本空白和不确定性填补的重要性,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都有重要影响。而在翻译实践中,接受美学理论同样有启示作用,其重要概念引起译者对读者的关注,进而影响译者翻译过程中对文本的解读和翻译策略的选择。该文基于接受美学理论,选取中国古典散文《项脊轩志》的两个英译本为对比研究材料,分析译者对期待视野或召唤结构的关注度,以及接受美学的重要概念在译本中的具体体现和相应影响,旨在探究接受美学理论之于散文英译的指导意义,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中国古典散文 散文翻译 《项脊轩志》 英译本 英译对比
下载PDF
桐城派文气论与古典散文英译研究——以《游万柳堂记》英译为例
11
作者 操萍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22-127,共6页
古典散文是中国文章写作的精粹,其英译是典籍英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就是做文章”,相比西方以语言转换为基础的翻译理论,中国译论中的文章翻译学更能有效指导古典散文的英译实践。本文以文章翻译学为纲,选取桐城派刘大櫆散文名... 古典散文是中国文章写作的精粹,其英译是典籍英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就是做文章”,相比西方以语言转换为基础的翻译理论,中国译论中的文章翻译学更能有效指导古典散文的英译实践。本文以文章翻译学为纲,选取桐城派刘大櫆散文名篇《游万柳堂记》的英译本进行案例分析,考察桐城派文气论在古典散文英译中的适应性。研究认为,古典散文的英译要贴合原作的写作章法,以“气合”贯穿始终,使译文在音、义、篇等方面都与原文相得益彰,达到浑然一体、自然流畅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气论 古典散文英译 文章翻译学 气合 刘大櫆
下载PDF
浅谈英语专业实习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以中华经典诗文双语诵读为例
12
作者 师卓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93-97,共5页
在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百家思想汇合的同时,英语教学给教师带来了挑战,如何让学生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坚定中国文化自信,实现英语专业课程全方位育人是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首先阐释了英语专业实习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在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百家思想汇合的同时,英语教学给教师带来了挑战,如何让学生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坚定中国文化自信,实现英语专业课程全方位育人是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首先阐释了英语专业实习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然后以天津农学院英语专业课程“专业实习4”为教学个案,缕析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即中华经典诗文双语诵读融入教学,通过教学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经典诗文 双语诵读 英语专业实习
下载PDF
艺术创新与道统阐扬:论《元和圣德诗》的典范价值
13
作者 刘怀荣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106,212,213,共10页
《元和圣德诗》作于韩愈创作《原道》、确立儒家道统观之后,因诗中有行刑场面的血腥描写及“颂圣”的内容,历来的唐诗选本多不选录,当代研究者也很少关注。诗歌称颂唐宪宗平定藩镇叛乱、重振帝国雄风之“盛德”,具有“诗史”性质。在艺... 《元和圣德诗》作于韩愈创作《原道》、确立儒家道统观之后,因诗中有行刑场面的血腥描写及“颂圣”的内容,历来的唐诗选本多不选录,当代研究者也很少关注。诗歌称颂唐宪宗平定藩镇叛乱、重振帝国雄风之“盛德”,具有“诗史”性质。在艺术上突破了“颂圣”诗的传统写法,创新特征鲜明。其中“以丑为美”的血腥描写意在“震慑藩镇”、表现“尊王攘夷”、维护皇权的道统观;“以文为诗”的破体探索是为更好地阐扬道统所采取的表现策略;尊经用典则从语言表达形式上体现了回归儒家正统的价值取向。三方面的艺术探索和创新,皆服务于道统观的表达,而道统观则为前者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和理论武器。二者相得益彰,在思想与诗艺、复古与创新、尊体与破体、美与丑之间,匠心独运,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该诗不仅是韩愈将道统观与诗歌怪奇审美探索自觉结合、开拓新诗境的典范之作,在文学史和思想史上均应有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元和圣德诗》 道统观 以丑为美 以文为诗 尊经用典
下载PDF
论现代散文别集选本的“自选”与“他选”
14
作者 胡康嘉 汪文顶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3-91,共9页
中国现代散文选本可分为别集选本、总集选本两大类。别集选本是反映单个作家创作成就的代表作品选集,依据编者身份可再分为“自选集”和“他选集”。作家“自选”具有“他选”所不及的自知之明和真切之感,但也可能带上个人偏好而有所遮... 中国现代散文选本可分为别集选本、总集选本两大类。别集选本是反映单个作家创作成就的代表作品选集,依据编者身份可再分为“自选集”和“他选集”。作家“自选”具有“他选”所不及的自知之明和真切之感,但也可能带上个人偏好而有所遮蔽。“他选”可秉持选家的超然立场、编选意图和鉴赏眼光,选出既可体现作家特色又可体现选家用意的选本。这两类别集选本突显了现代散文家的创作成就和个性风格,强化了现代散文的文学观念和分体意识,推动了现代散文的经典化进程,对经典作家和经典名篇的选认和传播发挥了选学特有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散文 别集选本 自选 他选 经典化
下载PDF
从文道到意法:吕祖谦与散文学史的重要转折——兼说《古文关键》之“关键”的含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罗书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2-76,97,共6页
吕祖谦《古文关键》的"关键"并非单指文章结构方面的起承转合,它包含四层含义:从历史角度看,八大家的议论文是古文的"关键";从作文角度看",意"和"立意"是古文的"关键";从篇章的角度... 吕祖谦《古文关键》的"关键"并非单指文章结构方面的起承转合,它包含四层含义:从历史角度看,八大家的议论文是古文的"关键";从作文角度看",意"和"立意"是古文的"关键";从篇章的角度看,文章的体法、篇法、句法,特别是在结构连接、起承转合方面的"变化"是文章的"关键";从审美角度看,"有力"是古文的"关键"。这些不同角度与层次的揭示,不仅为古文发展树立了标杆,而且使得散文学史开始了由道向意,由文到法,由本体论向创作论,由空廓玄简向具体实在的重要转移,将散文学史带进了新的纪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祖谦 《古文关键》 古文标准 文意 文法 文道 有力
下载PDF
论清代文章义例之学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诗海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90-200,共11页
清代文学批评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即好谈文章义例,主要表现为金石学中的碑志义例探讨与古文理论中的以"例"论文风气。这种现象可溯源至《春秋》义例之学中丰富的文法内容,而在清代蔚然成风则出于匡救文弊的现实需要,同时... 清代文学批评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即好谈文章义例,主要表现为金石学中的碑志义例探讨与古文理论中的以"例"论文风气。这种现象可溯源至《春秋》义例之学中丰富的文法内容,而在清代蔚然成风则出于匡救文弊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文章写作不断追求规范化的结果,标志着传统文章学中形式规范理论的又一发展阶段。清人论古文义例在文体上偏重源于史传的叙事文,这体现了叙事文文体地位的空前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抒情言志传统下的文学批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文章义例 碑志 章学诚 古文 叙事
下载PDF
文人典范·文章矩矱·文治气象——“国朝三家”说平议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英德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5-86,共12页
"国朝三家"说本于清康熙间宋荦等《国朝三家文钞》的编纂和流传。推究其因,"三家"并称原本出于宋荦一己之私意,但却得到时人附和,认为侯方域、魏禧、汪琬三人堪称文人典范,表征"布衣"精神,适足以"齐... "国朝三家"说本于清康熙间宋荦等《国朝三家文钞》的编纂和流传。推究其因,"三家"并称原本出于宋荦一己之私意,但却得到时人附和,认为侯方域、魏禧、汪琬三人堪称文人典范,表征"布衣"精神,适足以"齐名"。《国朝三家文钞》着力揭橥古文的文化渊源和文体精神,表现出康熙年间文坛为古文定界、塑形和示范的自觉和努力。该选本冠以"国朝"之名,并以"三家"之文标示清初"风气还淳"的趋向,标志着朝廷与民间共同认可的古文形态的确立,展现出清朝独特的文治气象。"国朝三家"并非历史事实,而是"文化建构"的结果,不足以概括清初古文、乃至散文的历史状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朝三家” 宋荦 布衣 古文 文教
下载PDF
《楚辞》中所见《诗经》元素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廷洽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1-107,共7页
汉宣帝、班固和刘勰都有《楚辞》来源于《诗经》的论述。这里沿着他们的思路做具体化的阐述。在以华夏文化为尚的氛围下,诗人屈原将楚地祷祝之辞的巫歌和《诗经》中"赋"的创作方法有机地融会在一起,加之他的激情,一种前无古... 汉宣帝、班固和刘勰都有《楚辞》来源于《诗经》的论述。这里沿着他们的思路做具体化的阐述。在以华夏文化为尚的氛围下,诗人屈原将楚地祷祝之辞的巫歌和《诗经》中"赋"的创作方法有机地融会在一起,加之他的激情,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文言散文诗因此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 渊源 文言散文诗
下载PDF
赋体起源和宋玉的文体创造──兼论汉代赋论家的赋体探源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齐洲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8-57,共10页
赋体起源问题在学术界一直聚讼纷纭,迄无定论。弄清这一问题,能加深对于赋的文体特征的认识,更准确地把握赋体文学。汉代赋论家的赋体探源虽然受到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并有把文学体裁和文学方法、起源和来源等混为一谈的毛病,但他... 赋体起源问题在学术界一直聚讼纷纭,迄无定论。弄清这一问题,能加深对于赋的文体特征的认识,更准确地把握赋体文学。汉代赋论家的赋体探源虽然受到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并有把文学体裁和文学方法、起源和来源等混为一谈的毛病,但他们都看到了楚地作家和楚文学与赋体文学的密切联系。不过,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无论是从文化精神还是从文体风格上都与赋体文学有较大差异,荀子赋作乃其晚年入楚所作,时间晚于宋玉作品,因此赋体文学的真正创始者是宋玉。赋的文体特征反映了势尊道卑的政治语境下文人参与社会生活的情感与心态,同时也显示了文人由王者之师的角色期待向言语侍从之臣的现实处境转化的文化轨迹。宋玉的处境和心情对于后世文人具有普遍的意义,他的文体创造开启了有汉一代之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赋》 《神女赋》 文体风格 《离骚》 文化精神 起源 古诗 楚辞 宋玉 荀子 文体创造 文学理论
下载PDF
鳌峰书院与近代前夜的闽省学风——嘉道间福建鳌峰书院学风转变及其影响初探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忠纯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21-126,共6页
嘉道之际,兴盛一时的乾嘉汉学在总体上开始走下坡路,但在原有汉学不发达的地区却呈现局部上升的趋势。嘉道间福建鳌峰书院学风转变就反映了这点。当时福建境内社会危机加剧,促使福建学者关注现实,思想逐步由虚空转入务实。在传统士人眼... 嘉道之际,兴盛一时的乾嘉汉学在总体上开始走下坡路,但在原有汉学不发达的地区却呈现局部上升的趋势。嘉道间福建鳌峰书院学风转变就反映了这点。当时福建境内社会危机加剧,促使福建学者关注现实,思想逐步由虚空转入务实。在传统士人眼里,社会风俗的变化与学术人心的改变紧密相关。于是反思学术人心成为扭转危机的重要途径。陈寿祺等人通过改革作为福建书院教育中心的鳌峰书院,促使福建的学风发生了变化,在福建兴起崇经致用的新学风。同时,陈寿祺所倡导的学风也体现了注重经世致用、汉宋学并重等嘉道以后的汉学新风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风转化 汉宋并重 经世之学 古文 诗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