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厦门海域岩相海岸带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与甲虫螺(Cantharus cecillei)性畸变 被引量:7
1
作者 汤丽 刘青坡 +7 位作者 施华宏 王新红 洪华生 吴水平 赵冬梅 罗慧 谢卫 方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640-4648,共9页
海产腹足类性畸变以其对有机锡的敏感性、特异性和不可逆性而成为海洋有机锡污染的理想指示种。调查研究了厦门海域岩相海岸带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和甲虫螺(Cantharus cecillei)的性畸变情况,通过生物学指标IOI(性畸变率)、RPSI(... 海产腹足类性畸变以其对有机锡的敏感性、特异性和不可逆性而成为海洋有机锡污染的理想指示种。调查研究了厦门海域岩相海岸带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和甲虫螺(Cantharus cecillei)的性畸变情况,通过生物学指标IOI(性畸变率)、RPSI(相对阴茎发展指数)、VDSI(输精管发展指数)及SRI(性比指数)综合评价其性畸变发展程度,间接指示厦门周边海域的有机锡污染程度。研究结果发现,在采集疣荔枝螺的17个站点中有5个站点种群性畸变率为100%,其中宝珠屿种群性畸变程度最为严重,VDSI达4,采集甲虫螺的4个站点的种群性畸变率均为100%。性畸变程度较严重的种群普遍集中于厦门西港,并且表现出由港内到港外逐渐减轻的趋势,而白城、会展中心和大嶝岛等位于开阔的厦门东海域的种群性畸变程度最轻,与往年厦门西海域有机锡污染监测数据相比一致,体现出性畸变程度与有机锡污染程度及海港码头远近之间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畸变 腹足类 疣荔枝螺 甲虫螺 有机锡化合物 厦门
下载PDF
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性畸变现象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于秀娟 黄长江 +7 位作者 朱四喜 沈金辉 董巧香 于秀娟 黄长江 朱四喜 沈金辉 董巧香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9-155,共7页
以解剖学和组织学的方法研究了有机锡污染生物指示种———疣荔枝螺的正常雄、雌和性畸变个体的生殖系统。结果表明 ,性畸变个体除具有正常的雌性器官外 ,还有输精管或阴茎。当性畸变程度严重时 ,性畸变不育个体的卵囊腺组织出现破损 ,... 以解剖学和组织学的方法研究了有机锡污染生物指示种———疣荔枝螺的正常雄、雌和性畸变个体的生殖系统。结果表明 ,性畸变个体除具有正常的雌性器官外 ,还有输精管或阴茎。当性畸变程度严重时 ,性畸变不育个体的卵囊腺组织出现破损 ,并具有不规则块状的不育卵囊和未排出的正常卵囊。虽然性畸变个体的雄性器官具有表现出雄性功能的潜能 ,但由于缺少精巢或完整的前列腺 ,不可能发展成为具有雄性功能的个体 ,这与性逆转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有机锡污染引起的性畸变已对疣荔枝螺种群生存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深化此类负面生态效应的研究是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疣荔枝螺 解剖学 组织学 性畸变 有机锡
下载PDF
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 Kuster)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田传远 夏珮伦 +4 位作者 张嘉荣 于瑞海 郑小东 顾忠旗 黄继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2-130,共9页
本实验开展了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 Kuster)室内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具体包括亲螺人工促熟蓄养、卵囊采集、孵化、幼虫培育、变态和采苗等技术研究,同时,还开展了后期面盘幼虫对不同附着基的喜好选择性实验,以及不同饵料和光照对幼... 本实验开展了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 Kuster)室内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具体包括亲螺人工促熟蓄养、卵囊采集、孵化、幼虫培育、变态和采苗等技术研究,同时,还开展了后期面盘幼虫对不同附着基的喜好选择性实验,以及不同饵料和光照对幼虫附着的影响研究。研究表明:雌螺分批产卵,单个雌螺平均每次产出受精卵为61 750粒;在水温27~29℃时,面盘幼虫经过20d左右的生长发育,壳长达到约600μm,此时开始附着变态,由浮游生活转变为底栖生活;附着后10 d左右变态为稚螺。后期面盘幼虫对附着基的选择性实验表明,固着牡蛎苗的栉孔扇贝壳和附有底栖硅藻的波纹板,是稚螺理想的附着基。不同饵料和光照对幼虫附着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附着变态期间,自然光照有利于幼虫附着变态;同时,连续投喂糠虾肉糜可显著提高幼虫变态率和稚螺成活率。本研究结果为今后疣荔枝螺产业化繁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疣荔枝螺 人工繁育 生长 附着基 附着变态
下载PDF
食物相暴露下三丁基锡(TBT)在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体内的吸收和代谢动力学
4
作者 方超 王新红 +4 位作者 王文雄 李永玉 穆景利 吴水平 洪华生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1期54-59,共6页
将牡蛎消化腺分别暴露在1000ng.L-1和100ng.L-1TBT水溶液中4周,然后将染毒的牡蛎消化腺分别投喂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经过45d的暴露和30d的净化,我们发现雌雄疣荔枝螺的消化和生殖系统能较快地吸收TBT(吸收速率ku=0.004-0.022.d-... 将牡蛎消化腺分别暴露在1000ng.L-1和100ng.L-1TBT水溶液中4周,然后将染毒的牡蛎消化腺分别投喂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经过45d的暴露和30d的净化,我们发现雌雄疣荔枝螺的消化和生殖系统能较快地吸收TBT(吸收速率ku=0.004-0.022.d-1),并且其代谢(生物代谢系数BDI=5.59-23.30)和排出速率(净化速率ke=0.024-0.053.d-1)也相对较快,各器官中TBT的代谢产物MBT占了相对较高的比例,因此TBT在食物链传递过程中没有出现生物放大的现象。此外,TBT有逐渐从雌螺消化系统向生殖系统转移的趋势,并且雌螺生殖系统对TBT的吸收和富集能力(ku=0.006-0.022.d-1,生物放大系数BMF=0.181-0.664)要显著强于雄螺(ku=0.004-0.014.d-1,生物放大系数BMF=0.142-0.376),但其代谢和净化速率(BDI=5.59-10.50,ke=0.024-0.025.d-1)却显著低于雄螺(BDI=11.5-12.4,ke=0.031-0.050.d-1),雌螺的生殖系统被认为是TBT转移和富集的潜在靶器官,这对我们今后开展TBT污染的环境监测和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 三丁基锡(TBT) 吸收 代谢 不同性别
下载PDF
Seasonal variation in imposex intensity of Thais clavigera
5
作者 李正炎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63-168,共6页
Imposex, specifically caused by TBT pollution, refers to the superimposition of male sexual characteristics in gastropod females. Seasonal variation of imposex intensity in Thais clavigera from both slightly and sever... Imposex, specifically caused by TBT pollution, refers to the superimposition of male sexual characteristics in gastropod females. Seasonal variation of imposex intensity in Thais clavigera from both slightly and severely contaminated sites in Hong Kong waters was studied from 1988 to 1999. The male penis length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both sites and seasons. It was shortest during late autumn and early winter (October to December) and longest during spring and early summer (February to June). Female penis length also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sites. It did not change seasonally, however. The RPS (Relative Penis Size) index was the highest during autumn and early winter, and the lowest during spring and early summer. The VDS (Vas Deferens Sequence) index remained stable throughout the sampling period. This study showed that VDS index is a better indicator when we compare relative intensity of imposex. The comparison can only be meaningful provided the samples from different locations are taken during the same seas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POSEX seasonal variation Thais clavigera TBT
下载PDF
用疣荔枝螺性畸变监测海洋有机锡污染的方法初探 被引量:20
6
作者 施华宏 黄长江 谢文勇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41,共5页
选取我国沿海广泛分布的疣荔枝螺为海洋有机锡污染的指示种 ,对疣荔枝螺性畸变的调查方法、分析方法和性畸变程度评价指标等作了初步探讨 ,并以厦门港疣荔枝螺性畸变的调查结果为例讨论了疣荔枝螺性畸变在海洋有机锡污染生物监测中的具... 选取我国沿海广泛分布的疣荔枝螺为海洋有机锡污染的指示种 ,对疣荔枝螺性畸变的调查方法、分析方法和性畸变程度评价指标等作了初步探讨 ,并以厦门港疣荔枝螺性畸变的调查结果为例讨论了疣荔枝螺性畸变在海洋有机锡污染生物监测中的具体应用 ,以期建立我国海洋有机锡污染的生物监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疣荔枝螺 性畸变 有机锡 海洋污染监测 生物监测
下载PDF
海产腹足类性畸变现象的形态特征 被引量:17
7
作者 施华宏 黄长江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1年第4期552-555,T007,共5页
本文选取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海口、北海、湛江、汕头和厦门港等作为海产腹足类性畸变现象的现场调查区 ,结果发现有 1 1种海产腹足类存在性畸变 .文中对分布广泛、易采集、性畸变现象普遍的疣荔枝螺的性畸变特征的解剖观察结果进行... 本文选取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海口、北海、湛江、汕头和厦门港等作为海产腹足类性畸变现象的现场调查区 ,结果发现有 1 1种海产腹足类存在性畸变 .文中对分布广泛、易采集、性畸变现象普遍的疣荔枝螺的性畸变特征的解剖观察结果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同时对其他几种海产腹足类性畸变特征作了对比 .根据研究结果将疣荔枝螺性畸变雌体的阴茎和输精管的畸变程度划分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丁基锡 海产腹足类 性畸变 有机锡 生物监测 疣荔枝螺 环境污染
下载PDF
舟山东极岛潮间带两种荔枝螺的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朱爱意 谢佳彦 杨运琪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0-84,共5页
对舟山东极岛潮间带野生黄口荔枝螺Thaisluteostoma Holten和疣荔枝螺T.clavigeraKuster软体部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螺的蛋白质质量分别占各自湿质量的(20.24±0.016)%和(19.16±0.004)%,粗脂肪质量分别占各... 对舟山东极岛潮间带野生黄口荔枝螺Thaisluteostoma Holten和疣荔枝螺T.clavigeraKuster软体部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螺的蛋白质质量分别占各自湿质量的(20.24±0.016)%和(19.16±0.004)%,粗脂肪质量分别占各自湿质量的(1.28±0.03)%和(0.86±0.010)%,糖分质量分别占各自湿质量的(2.11±0.005)%和(1.93±0.003)%;在两种螺的蛋白质中均检测出17种氨基酸,每100 g软体部干品的氨基酸质量疣荔枝螺为68.14 g、黄口荔枝螺为60.17 g;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与总氨基酸质量分数的比值疣荔枝螺为37.48%,黄口荔枝螺为35.57%;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与非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的比值疣荔枝螺和黄口荔枝螺分别为56.28%和55.20%,其必需氨基酸模式基本接近FAO/WHO的优良蛋白质理想模式;在粗脂肪中各检测出14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比例高;软体部中的重金属含量均在安全范围内。由此可见,两种螺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口荔枝螺 疣荔枝螺 营养成分 东极岛潮间带
下载PDF
养殖海域鲍螺混养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进可 钟幼平 +2 位作者 黄良敏 严正凛 纪荣兴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5期329-336,共8页
为探究鲍笼养过程中污损生物的有效防除,于2012年5—10月,用甲虫螺、疣荔枝螺和蛎敌荔枝螺三种不同螺类分别与鲍混养,其养殖效果由高到低依次是甲虫螺>蛎敌荔枝螺>疣荔枝螺.进而以甲虫螺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混养配比下,对防除污损... 为探究鲍笼养过程中污损生物的有效防除,于2012年5—10月,用甲虫螺、疣荔枝螺和蛎敌荔枝螺三种不同螺类分别与鲍混养,其养殖效果由高到低依次是甲虫螺>蛎敌荔枝螺>疣荔枝螺.进而以甲虫螺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混养配比下,对防除污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了研究,并探究甲虫螺防除鲍养殖中污损生物的效果.研究表明,随着甲虫螺数量的增加,笼内壁污损生物逐渐减少,其覆盖面积比例从52.8%降到了6.8%.当每笼中甲虫螺的数量达到6只时,污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已经降到较低水平,再添加甲虫螺,污损生物没有明显减少的趋势.由此认为每笼放养6只甲虫螺,为最佳混养密度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虫螺 疣荔枝螺 蛎敌荔枝螺 污损生物
下载PDF
雌雄及性畸变疣荔枝螺P450芳香化酶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邓瑞鹏 韩雅莉 +1 位作者 周小朋 李张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0-112,共3页
关键词 疣荔枝螺 性畸变 微粒体 细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 有机锡防污漆涂料 海洋环境污染
下载PDF
疣荔枝螺精子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4
11
作者 竺俊全 杨万喜 焦海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43-648,共6页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疣荔枝螺精子的超微结构。成熟精子由头部与尾部组成。头部由顶体和核构成,顶体细长锥状;核呈长圆筒状,核内沟从核后端中央向前伸至核的近前端,位于核近前端的核内沟顶端有一单个中心粒形成的基体,由基体向后发出...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疣荔枝螺精子的超微结构。成熟精子由头部与尾部组成。头部由顶体和核构成,顶体细长锥状;核呈长圆筒状,核内沟从核后端中央向前伸至核的近前端,位于核近前端的核内沟顶端有一单个中心粒形成的基体,由基体向后发出“9+2”结构的轴丝贯穿整个精子。尾部分中段、主段和末段,中段“9+2”结构外包丝状线粒体螺旋环绕形成的线粒体鞘;主段线粒体鞘消失,“9+2”结构外包糖元颗粒鞘;末段仅“9+2”轴丝结构外包质膜。比较了疣荔枝螺与前鳃亚纲其它动物精子结构的异同,进一步证明了顶体的有无及其形态、精核的长短与形态、尾部线粒体的形态与数目及其排列方式、糖元颗粒鞘结构的有无等是前鳃亚纲动物精子结构比较研究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鳃亚纲 疣荔枝螺 精子 超微结构 进化
下载PDF
两种荔枝螺染色体核型以及性畸变个体染色体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管云雁 韩雅莉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23,共3页
首次报道2种荔枝螺的染色体核型,比较了正常疣荔枝螺和性畸变个体染色体的差异。结果表明:疣荔枝螺Thaisclavigera2n=24,其中11对为中央着丝粒染色体,1对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黄口荔枝螺Thaisluteostoma2n=24,包括10对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首次报道2种荔枝螺的染色体核型,比较了正常疣荔枝螺和性畸变个体染色体的差异。结果表明:疣荔枝螺Thaisclavigera2n=24,其中11对为中央着丝粒染色体,1对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黄口荔枝螺Thaisluteostoma2n=24,包括10对中央着丝粒染色体,1对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和1对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性畸变个体的染色体的形态有所改变,但数目没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 核型 疣荔枝螺 黄口荔枝螺
下载PDF
性畸变疣荔枝螺体内保护酶系统活力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张伟 韩雅莉 简如君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38,65,共4页
以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为研究材料,取不同程度性畸变雌性个体,以生存于同一生境中的雄性个体为对照,检测了性畸变个体与正常雌性和雄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差异,探讨TBT对性畸变个体SO... 以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为研究材料,取不同程度性畸变雌性个体,以生存于同一生境中的雄性个体为对照,检测了性畸变个体与正常雌性和雄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差异,探讨TBT对性畸变个体SOD、LPO及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疣荔枝螺性畸变程度愈严重,以上生化指标的差异愈明显,并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疣荔枝螺 三丁基锡 性畸变 超氧化物歧化酶 脂质过氧化物 过氧化氢酶
下载PDF
性畸变疣荔枝螺体内总蛋白和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张伟 韩雅莉 +1 位作者 李平 周小朋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70-474,共5页
通过运用统计学和垂直板型凝胶电泳(PAGE)的方法,对受三丁基锡污染的海洋腹足类动物疣荔枝螺群体的性畸变率(IOI)和种群的性别比例(SR)进行统计计算,并且对疣荔枝螺雄性、雌性及性畸变个体体内的总蛋白、酯酶同工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运用统计学和垂直板型凝胶电泳(PAGE)的方法,对受三丁基锡污染的海洋腹足类动物疣荔枝螺群体的性畸变率(IOI)和种群的性别比例(SR)进行统计计算,并且对疣荔枝螺雄性、雌性及性畸变个体体内的总蛋白、酯酶同工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丁基锡污染能导致疣荔枝螺群体的IOI大幅度提高,SR减小。同时,总蛋白电泳和酯酶同工酶结果显示,性畸变螺体体内蛋白表达量和酯酶活性趋向于与雄螺螺体相近,提示三丁基锡是导致雌性疣荔枝螺发生性畸变的主要原因,并且在蛋白表达水平上对性畸变螺体产生严重影响,使其蛋白表达量和酯酶活性趋向于与雄螺螺体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疣荔枝螺 PAGE 酯酶同工酶 性畸变
下载PDF
疣荔枝螺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光谱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雅莉 邓瑞鹏 周小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0-133,共4页
从疣荔枝螺内脏团制备得到微粒体,用UVmini1240分光光度计对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三种主要成分:细胞色素P450、细胞色素b5,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进行了测定,并对微粒体酶液进行SDS-PAGE电泳测试,证明了疣荔枝螺体内含有细胞色素P450酶... 从疣荔枝螺内脏团制备得到微粒体,用UVmini1240分光光度计对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三种主要成分:细胞色素P450、细胞色素b5,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进行了测定,并对微粒体酶液进行SDS-PAGE电泳测试,证明了疣荔枝螺体内含有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三种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疣荔枝螺 微粒体 细胞色素P450酶系
下载PDF
疣荔枝螺消化系统甲硫氨酸脑啡肽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明 孙虎山 王宜艳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3期245-249,共5页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SABC法)对疣荔枝螺消化系统各器官中甲硫氨酸脑啡肽(met-Enk)进行了定位研究,疣荔枝螺的吻、唾液腺、食道、食道腺、胃、小肠、肝脏、直肠中均有met-Enk存在.其中唾液腺、肝脏呈met-Enk强阳性,吻、食道、食道腺...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SABC法)对疣荔枝螺消化系统各器官中甲硫氨酸脑啡肽(met-Enk)进行了定位研究,疣荔枝螺的吻、唾液腺、食道、食道腺、胃、小肠、肝脏、直肠中均有met-Enk存在.其中唾液腺、肝脏呈met-Enk强阳性,吻、食道、食道腺、胃、小肠、直肠呈met-Enk阳性.在各器官的不同组织中met-Enk阳性又有不同:腺体和消化道的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呈强阳性,消化道的肌肉组织呈阳性或弱阳性.met-Enk在消化系统各器官及不同组织中的分布密度不同可能与各部位功能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疣荔枝螺 甲硫氨酸脑啡肽 消化系统 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下载PDF
3种荔枝螺齿舌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志云 尤仲杰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3-155,共3页
利用扫描电镜对3种荔枝螺属种类-疣荔枝螺、黄口荔枝螺和瘤荔枝螺的齿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荔枝螺齿式为0∶1∶1∶1∶0,即中央齿1枚,侧齿2枚,无缘齿。中央齿三分叉,中央齿尖长,其中黄口荔枝螺中央齿尖较其他2种略宽、短;两侧齿尖内侧各... 利用扫描电镜对3种荔枝螺属种类-疣荔枝螺、黄口荔枝螺和瘤荔枝螺的齿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荔枝螺齿式为0∶1∶1∶1∶0,即中央齿1枚,侧齿2枚,无缘齿。中央齿三分叉,中央齿尖长,其中黄口荔枝螺中央齿尖较其他2种略宽、短;两侧齿尖内侧各有1个小齿,其外侧具数量不等的小齿。侧齿细长,镰刀状,齿尖朝向与中央尖齿相同,其种间形态无明显变化。3种荔枝螺齿舌形态主要区别为中央齿两侧齿尖外侧小齿数目,其中疣荔枝螺小齿数最少,为5枚,瘤荔枝螺最多,为9-10枚,黄口荔枝螺为8-9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疣荔枝螺 黄口荔枝螺 瘤荔枝螺 齿舌 扫描电镜
下载PDF
Cr^(6+)、Cd^(2+)对荔枝螺的急性毒性效应
18
作者 谢佳彦 朱爱意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01-305,共5页
为探求Cr6+、Cd2+对荔枝螺的急性毒性危害,研究了Cr6+和Cd2+在不同质量浓度及温度条件下对荔枝螺24、48、72、96h的急性毒性效应,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荔枝螺内脏团与腹足肌肉对Cr6+和Cd2+的蓄积能力。试验结果表明,Cr6+和Cd2+对荔枝... 为探求Cr6+、Cd2+对荔枝螺的急性毒性危害,研究了Cr6+和Cd2+在不同质量浓度及温度条件下对荔枝螺24、48、72、96h的急性毒性效应,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荔枝螺内脏团与腹足肌肉对Cr6+和Cd2+的蓄积能力。试验结果表明,Cr6+和Cd2+对荔枝螺属低、中毒物质。Cr6+和Cd2+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7.94mg/L和0.74mg/L,Cd2+对荔枝螺的毒性比Cr6+约大10倍。高于渔业水质标准值(Cr6+≤0.1mg/L,Cd2+≤0.005mg/L),Cr6+约高79倍,Cd2+高148倍,毒性强弱结果为Cd2+>Cr6+;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Cr6+和Cd2+对荔枝螺的单位时间致死率和致死速率会增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荔枝螺对Cr6+和Cd2+的吸收量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温度升高可促进荔枝螺对Cr6+、Cd2+的吸收;温度对荔枝螺蓄积Cr6+的能力影响较大,而对Cd2+蓄积的能力影响较小。Cr6+的蓄积因温度而变动,而Cd2+在不同温度下都能被稳定的吸收蓄积。内脏是蓄积两种重金属的主要部位,蓄积能力高于肌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螺 Cr6+ Cd2+ 急性毒性
下载PDF
海洋疣荔枝螺体外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芳 杨善军 +5 位作者 王昭凯 杨隆河 吴鹏 胡凡 于贤文 林祥志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3-110,共8页
荔枝螺是福建海域常见食用螺类,古方记载和民间长期食用证实具有良好药用价值,但国内外对其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还较少.本研究以福建海域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为研究材料,从疣荔枝螺消化腺部位获得抗癌组分E-EA-2,通过液相色谱、气... 荔枝螺是福建海域常见食用螺类,古方记载和民间长期食用证实具有良好药用价值,但国内外对其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还较少.本研究以福建海域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为研究材料,从疣荔枝螺消化腺部位获得抗癌组分E-EA-2,通过液相色谱、气质联用色谱分析发现其主要成分为6-溴靛红(6-bromoisatine),分子结构式C_8H_4BrNO_2.E-EA-2能有效抑制人乳腺癌MCF-7、人肝癌QGY-7703细胞增殖,药物浓度高于40μg/cm^3时,癌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E-EA-2能诱导肝癌细胞QGY-7703发生PARP蛋白剪切,加入泛caspase抑制剂使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同时,E-EA-2使MCF-7细胞核产生固缩,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凋亡细胞数量显著增加.E-EA-2对肝癌细胞QGY-7703的IC50为46μg/cm^3,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IC50为28μg/cm^3,对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主要是以促凋亡方式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疣荔枝螺 抗肿瘤活性 6-溴靛红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疣荔枝螺形态性状对质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田传远 夏珮伦 +3 位作者 张嘉荣 于瑞海 郑小东 顾忠旗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44,共8页
随机抽取100只同龄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 Kuster),开展其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和软体部质量的相关与通径分析。实验选取并测量了壳长(X1)、壳宽(X2)、壳厚(X3)、壳口长(X4)和壳口宽(X5)等5项形态性状以及体质量(Y)和软体部质量(Z)等2项... 随机抽取100只同龄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 Kuster),开展其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和软体部质量的相关与通径分析。实验选取并测量了壳长(X1)、壳宽(X2)、壳厚(X3)、壳口长(X4)和壳口宽(X5)等5项形态性状以及体质量(Y)和软体部质量(Z)等2项质量性状,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和软体部质量的影响。相关分析表明,疣荔枝螺各项性状间的相关均呈极显著(P<0.01)。通径分析表明,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直接影响大小的顺序为壳长(0.459)>壳宽(0.277)>壳厚(0.209)>壳口宽(0.140);壳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决定系数最大(0.220),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Y=-9.714+0.220X1+0.204X2+0.195X3+0.151X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性状 质量性状 多元回归分析 软体部 疣荔枝螺 壳口 相关与通径分析 回归方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