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5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1年北京市哨点医院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感染病例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超 牛彦麟 +3 位作者 王同瑜 吴阳博 姜金茹 马晓晨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62,共6页
目的 通过分析2021年北京市哨点医院致泻大肠埃希氏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感染病例的流行趋势和临床特征,为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与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1年北京市36家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医院腹泻病例的粪便... 目的 通过分析2021年北京市哨点医院致泻大肠埃希氏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感染病例的流行趋势和临床特征,为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与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1年北京市36家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医院腹泻病例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及其性别、年龄、住址、发病时间、饮食史、临床特征等信息,对采集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中的DEC进行分离培养鉴定。采用χ^(2)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比较DEC不同分型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2021年北京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共采集腹泻病例粪便或肛拭子标本5697份,DEC阳性检出率为7.65%(436/5697),其中20~39岁年龄组阳性检出率最高(χ^(2)=18.804,P<0.001)。从年龄分布来看,20~39岁年龄组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阳性病例数高于其他年龄组(χ^(2)=36.769,P<0.001),从地区分布来看,感染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nteroaggregative Escherichia coli,EAEC)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PEC)的病例多来自远郊(χ^(2)=50.679,χ^(2)=19.659,P均<0.001),感染ETEC的病例主要分布在城区(χ^(2)=13.420,P=0.001)。从季节分布来看,EAEC、ETEC和EPEC夏季感染均高于其他季节(χ^(2)=32.096,χ^(2)=89.339,χ^(2)=16.876,P均<0.001),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感染主要发生在春季(χ^(2)=10.976,P<0.001)。自述可疑饮食史信息方面,感染ETEC的病例多食用过酒类及冷冻食品(χ^(2)=41.837,P<0.001),EAEC感染者多食用过婴儿食品(χ^(2)=24.229,P=0.007)。临床特征方面,出现腹痛的病例ETEC检出率更高(χ^(2)=8.017,P=0.005),出现恶心或呕吐的病例中EAEC的检出率更高(χ^(2)=5.701,P=0.017;χ^(2)=4.160,P=0.041)。结论 北京市哨点医院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感染病例具有季节性及人群流行特征,可结合不同分型DEC感染病例的可疑食品暴露信息及临床特征,为食品安全健康宣教和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哨点医院 致泻大肠 病例特征 北京市
下载PDF
大肠埃希氏菌疫苗生产用菌种种子批的建立与鉴定
2
作者 刘泽文 袁芳艳 +8 位作者 刘威 高婷 杨克礼 郭锐 李畅 吴琼 朱佳佳 田永祥 周丹娜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9-43,共5页
为了研制仔猪大肠杆菌病三价(K88+K99+987P)灭活疫苗,以大肠埃希氏菌生产菌种C83549(k88)第2代和C83644(k99)、C83710(987p)第3代基础种子作为原始种子,建立了用于仔猪大肠杆菌病疫苗生产的大肠埃希氏菌基础种子批,分别对种子批的F1、F5... 为了研制仔猪大肠杆菌病三价(K88+K99+987P)灭活疫苗,以大肠埃希氏菌生产菌种C83549(k88)第2代和C83644(k99)、C83710(987p)第3代基础种子作为原始种子,建立了用于仔猪大肠杆菌病疫苗生产的大肠埃希氏菌基础种子批,分别对种子批的F1、F5、F10、F13代进行了全面鉴定。结果表明,各代种子的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均符合大肠埃希氏菌特征,抗原结构分别为C83549(O149∶K88)、C83644(O68∶K99)和C83710(O9∶987P);各代次菌株的菌毛抗原RIHA单位≥800,菌种免疫原性鉴定合格;各菌株经口服途径灌服1.5×10^(10)CFU/头,可引起仔猪100%发病。因此,3个菌株均可用作仔猪大肠杆菌病三价(K88+K99+987P)灭活疫苗生产的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 种子批 建立 鉴定
下载PDF
某医院近10年大肠埃希菌分离率和耐药率的变迁情况
3
作者 郭丽洁 李富顺 +2 位作者 陈静静 王齐晖 褚云卓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6-270,共5页
目的总结近10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肠埃希菌的分离率和耐药率,为临床抗感染经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来自2013年至2022年间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患者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使用VITEK 2和VITEK MS进行菌种鉴定,使用VIT... 目的总结近10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肠埃希菌的分离率和耐药率,为临床抗感染经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来自2013年至2022年间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患者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使用VITEK 2和VITEK MS进行菌种鉴定,使用VITEK2和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013年至2022年共分离6845株菌株,其中80.5%来自住院患者,19.5%来自门诊和急诊患者。常见标本类型为尿液(57.8%)、血液(15.0%)、分泌物(9.2%)、引流液(8.1%)。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分离率为57.2%(54.3%~61.5%)。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仅为1.2%(0.2%~2.6%)。结论大肠埃希菌仍是临床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且耐药率有上升趋势,临床医师应给予足够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监测 药物敏感性 大肠
下载PDF
北京某医院感染性腹泻患者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毒力和耐药特征分析
4
作者 马思宇 马立艳 +3 位作者 罗虎 周妍妍 王雅轩 苏建荣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明确本院感染性腹泻患者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毒力和耐药特征。方法采用VITEK MS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初步鉴定,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毒力基因,对本院感染性腹泻患者临床分离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进行5... 目的明确本院感染性腹泻患者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毒力和耐药特征。方法采用VITEK MS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初步鉴定,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毒力基因,对本院感染性腹泻患者临床分离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进行5种型别鉴定。微量肉汤稀释法和E-test法药敏试验检测DEC菌株的耐药表型特征。二代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其耐药分子特征。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院DEC检出率为11.9%,其中EAEC占比37.5%,非典型EPEC占比34.38%,ETEC占比25.0%,EIEC占比3.12%,未检出EHEC菌株。32株DEC对氨苄西林、四环素、甲氨苄啶/磺胺异恶唑耐药率最高,分别为53.12%、43.75%和37.5%。ESBLs(+)株占比18.75%,其多重耐药菌株检出率为83.83%,显著高于ESBLs(-)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32株DEC共有25个ST型,优势基因型为ST10共4株(12.5%),ST28、ST31和ST3153各2株(各占比6.25%),其他21个型别各1株菌(各占比3.13%)。EAEC中检出1株携带bla_(NDM-1)的耐碳青霉烯类菌株。结论我院感染性腹泻患者的DEC以aggR、pic、astA、eae 4种毒力基因较为常见,以EAEC、EPEC为主要型别,基因型别呈高度多态性,检出多重耐药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泻性大肠 毒力基因 耐药基因
下载PDF
2014—2022年北京市肠道门诊分离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分子分型特征分析
5
作者 张新 吕冰 +7 位作者 田祎 黄瑛 霍达 林长缨 曲梅 贾蕾 张代涛 王全意 《首都公共卫生》 2024年第3期144-149,共6页
目的 了解北京市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分子特征及流行趋势。方法 收集2014—2022年北京市肠道门诊分离到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通过药敏试验及全基因组测序及数据分析,以了解病原的药物敏感性... 目的 了解北京市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分子特征及流行趋势。方法 收集2014—2022年北京市肠道门诊分离到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通过药敏试验及全基因组测序及数据分析,以了解病原的药物敏感性及分子特征。结果 共收集到14株EHEC,其中4株为多耐药菌株;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e, MLST)分析ST11型占比最高(5/14);血清分型O157:H7占比最高(6/14);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分型(whole genome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wgSNP)结果显示6株O157:H7菌株分成一簇,其他菌株分成一簇;14株北京分离到的EHEC和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网站下载的678株中国及周边国家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全基因组数据wgSNP分型,没有形成明显的地域性聚集,均以散发分布为主。结论 EHEC仍是北京市肠道传染病重要的病原菌,需要进一步加强EHEC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 全基因组测序 多位点序列分型 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分型
下载PDF
青蒿琥酯联合左氧氟沙星对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抗菌活性的影响
6
作者 董国伟 唐新宁 +3 位作者 钟英成 郭洁 韩志城 杨琦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目的 探讨青蒿琥酯与抗生素联用对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CO)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分离的CRECO 20株,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抗菌物质青蒿琥酯(ASN)、左氧氟沙星(LEV)、头孢他啶(CAZ)、亚胺培南(IMP)最小抑菌浓度(MIC)。用棋盘法测... 目的 探讨青蒿琥酯与抗生素联用对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CO)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分离的CRECO 20株,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抗菌物质青蒿琥酯(ASN)、左氧氟沙星(LEV)、头孢他啶(CAZ)、亚胺培南(IMP)最小抑菌浓度(MIC)。用棋盘法测定ASN与LEV、CAZ、IMP协同抗菌活性;用细菌生长曲线法观察不同处理组CRECO临床菌株(E5)生长的情况;用RT-PCR检测外排泵基因以及调控基因的表达。结果 抗菌物质ASN、LEV、CAZ、IMP的MIC50分别为>8 192、64、2 048、32μg/mL。协同抗菌试验显示:ASN (1 024μg/mL)与LEV联用时,LEV的MIC50由64μg/mL降至16μg/mL (即1/4 MIC50),联合作用效果以协同为主;与CAZ联用时,CAZ的MIC50由2 048μg/mL降至1 024μg/mL (即1/2 MIC50),联合作用效果以相加为主。生长曲线显示,ASN联合LEV能有效抑制CRECO生长,曲线走向平缓。20株菌株全部携带外排泵基因AcrA和AcrB基因。RT-PCR结果显示ASN联合LEV可降低外排泵基因AcrB表达。结论 ASN对CRECO无抗菌活性,但ASN联合LEV能有效增强抗生素的抑菌作用,其协同抑菌机制与降低外排泵基因AcrB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耐碳青霉烯类大肠 左氧氟沙星 活性
下载PDF
产金属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感染3例
7
作者 林志强 吴娜梅 蔡莉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7-461,共5页
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CRGNB)的传播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CRGNB分离株通常具有广泛的耐药性,导致抗菌治疗选择有限,死亡率升高。在美国,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每年引起超过13000例感染,并导致超过1000人死亡。CR... 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CRGNB)的传播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CRGNB分离株通常具有广泛的耐药性,导致抗菌治疗选择有限,死亡率升高。在美国,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每年引起超过13000例感染,并导致超过1000人死亡。CRE是指至少对一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或产生碳青霉烯酶的肠杆菌目细菌,分为非产碳青霉烯酶和产碳青霉烯酶两类[1]。常见的碳青霉烯酶包括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PC)、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亚胺培南水解金属β内酰胺酶(IMP)、维罗纳整合子编码的金属β内酰胺酶(VIM)和苯唑西林酶(OXA-48)。NDM是肠杆菌科细菌中最常见的金属酶,主要见于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我国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中产NDM比例超过70%,以NDM-1/5为主[2]。在制定抗感染方案时,除了考虑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还需要考虑抗菌药物在感染部位的组织浓度。本研究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产金属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所致腹腔感染、尿路感染、骨髓炎的3个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Β内酰胺酶 大肠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 替加环素 美罗培南
下载PDF
新生儿晚发型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
8
作者 李婷婷 毛国顺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4年第6期25-32,共8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晚发型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并构建新生儿晚发型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收治的226例新生儿作为模型组,另收集2021年8月至2023年10月同院收治的... 目的探讨新生儿晚发型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并构建新生儿晚发型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收治的226例新生儿作为模型组,另收集2021年8月至2023年10月同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作为验证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晚发型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新生儿晚发型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列线图模型,并进行模型验证。结果与无晚发型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组相比,晚发型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组胎龄较小、机械通气占比高、出生体重较低、肠外营养占比高、胎膜早破时间长、长时间抗生素暴露占比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值介于6.089~11.605之间,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37周、机械通气、低出生体重、肠外营养、胎膜早破时间较长及长时间抗生素暴露等是新生儿晚发型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其OR值及95%CI分别为4.031(1.492~10.982)、3.064(1.306~7.188)、3.262(1.200~8.873)、2.852(1.092~7.450)、1.517(1.275~1.806)、2.947(1.216~7.140),P<0.05;模型组和验证组的校正曲线均显示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吻合;模型组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是0.856(0.820~0.892),验证组的曲线下面积是0.846(0.800~0.893);模型组及验证组的决策曲线显示阈值概率分别是1%~100%、1%~98%时,列线图预测新生儿晚发型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净获益值较高。结论胎龄<37周、机械通气、低出生体重、肠外营养、胎膜早破时间较长及长时间抗生素暴露等是新生儿晚发型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危险因素,新生儿晚发型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大肠 晚发型败血症 危险因素 列线图
下载PDF
禽源大肠埃希菌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郭皖露 宋时萍 +10 位作者 高玉斌 韩先杰 胡方圆 刘耀蓬 顾鹏坤 刘燕鑫 郎雨辰 曲志娜 刘俊辉 王琳 王君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5期72-78,共7页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家禽养殖中常用的抗菌药物之一。近年来,氟喹诺酮类药物在禽养殖业中的广泛过度使用导致大肠埃希菌耐药菌株出现,且该细菌对此类药物的耐药性愈发严重,耐药谱不断扩大;耐药机制越来越复杂,主要通过染色体介导、外排系...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家禽养殖中常用的抗菌药物之一。近年来,氟喹诺酮类药物在禽养殖业中的广泛过度使用导致大肠埃希菌耐药菌株出现,且该细菌对此类药物的耐药性愈发严重,耐药谱不断扩大;耐药机制越来越复杂,主要通过染色体介导、外排系统介导、膜通透性降低和质粒介导4种作用机制;耐药检测技术得到不断发展,目前已有药物敏感试验以及基因芯片、PCR、荧光原位杂交、全基因组测序、宏基因组测序等多种检测方法。针对当前日趋严峻的大肠埃希菌耐药形势,需要大力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开发中药、喹诺酮类杂化物等新型药物;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完善监测预警体系,指导合理用药;采取“减抗替抗”等综合防控措施,积极应对细菌耐药性问题。本文以4种常见的氟喹诺酮类代表药物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萘啶酸为例,综述了该类药物在禽源大肠埃希菌中的耐药进展状况,及其耐药作用机制、检测方法及防控措施研究进展,以期为保障食品动物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喹诺酮 大肠 耐药性
下载PDF
江苏省某监测点家畜来源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分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孔筱筱 韩悦 +2 位作者 周璐 程晓庆 董晨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1,共6页
目的分析江苏省某监测点家畜来源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分子特征,进而评估其潜在的致病性,为感染性腹泻的监测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江苏省某监测点分离的家畜来源的37株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菌株进行特征... 目的分析江苏省某监测点家畜来源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分子特征,进而评估其潜在的致病性,为感染性腹泻的监测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江苏省某监测点分离的家畜来源的37株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菌株进行特征性分析。结果本地家畜来源的EPEC均为非典型EPEC(aEPEC),其血清型多样,携带多种与腹泻相关的毒力基因,有9种ST型且具有区域性流行特征,eae基因包含有5种亚型,β1为优势亚型,其在腹泻病人中也最为常见。结论aEPEC对公众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应在感染性腹泻的监测工作中,加强对家畜粪便及养殖环境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致病性大肠 感染性腹泻 分子特征分析
下载PDF
某三甲医院细菌耐药健康及经济负担研究——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薛天琴 李卓献 +2 位作者 唐玉清 陈西卓 李胤铭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9-198,共10页
目的 细菌耐药是全世界共同面对的公共健康难题,产生了严重的健康及经济威胁。本研究从医院视角进一步明确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导致的健康及经济负担,以期为细菌耐药相关政策干预的评估与优化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 目的 细菌耐药是全世界共同面对的公共健康难题,产生了严重的健康及经济威胁。本研究从医院视角进一步明确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导致的健康及经济负担,以期为细菌耐药相关政策干预的评估与优化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选取江西省某三甲医院出院时间在2018—2019年的170,819住院人次样本为研究对象,并设置了ESBLs阳性感染组、ESBLs阴性感染组和无感染及定植组。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PSM)对3个组进行1:1:100匹配,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状态模型分别测算ESBLs阳性感染组相对于两对照组的死亡风险比(hazard ratio, HR)和额外床日数,最终基于医院视角测算额外住院成本。结果 经匹配后纳入分析的ESBLs阳性感染组、ESBLs阴性感染组和无感染及定植组的样本分别为885、885和81,245住院人次。ESBLs阳性感染组的死亡风险是无感染及定植组的2.58倍(P<0.001),同ESBLs阴性感染者相比并未显著增大患者的死亡风险(P=0.25)。ESBLs阳性感染组相较于其无感染及定植组和ESBLs阴性感染组产生的额外床日数分别为每例3.69 d和1.92 d,对应的额外住院成本为每例6,570.12元和3,418.60元。结论 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会增加患者死亡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并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应采取措施进行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 耐药 健康负担 经济负担
下载PDF
河南省人源和食源多重耐药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耐药特征与基因组分析
12
作者 戚浩彧 李艳芬 +5 位作者 王钰 邱正勇 崔莹 吴玲玲 张濛 李永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23-731,共9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临床和食品来源中多重耐药的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性和基因组特征.方法对2017-2022年河南省分离的101株多重耐药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抗生素敏感性实验.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分析其耐药基因、多位... 目的了解河南省临床和食品来源中多重耐药的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性和基因组特征.方法对2017-2022年河南省分离的101株多重耐药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抗生素敏感性实验.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分析其耐药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质粒类型并基于核心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cgSNPs)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101株多重耐药的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对氨苄西林、四环素、萘啶酸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87.1%、79.2%、64.4%;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为38.6%.全基因组测序数据表明:101株分离株可被分为60种ST型,其中ST10、ST1491、ST38是优势型别;101株分离株共预测出23种质粒类型,其中携带率最高的类型为IncFIB.分离株携带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βG内酰胺酶类、四环素类等多种耐药基因,其中超广谱βG内酰胺酶基因bla_(CTX-M-14)和bla_(CTX-M-55)上下游遗传环境中均存在插入序列(IS26、IS903B、ISECP1).结论河南省人源和食源多重耐药的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整体耐药水平较高,其bla_(CTX-M)基因的传播可能与插入序列(IS)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致泻大肠 全基因组测序 耐药性 bla_(CTX-M)
下载PDF
三叶片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作用的关键组分挖掘
13
作者 米卓鑫 齐育麟 +3 位作者 李玉红 李琳 张鹏 赵鑫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6期1537-1543,共7页
目的 挖掘三叶片发挥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和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作用的关键组分。方法 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在高脂饮食小鼠模型上评价三叶片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及对肠道中致病菌S.a... 目的 挖掘三叶片发挥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和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作用的关键组分。方法 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在高脂饮食小鼠模型上评价三叶片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及对肠道中致病菌S.aureus、E.coli的抑制作用。采用牛津杯法测定三叶片、不同药物组合及其单味药对S.aureus和E.coli的体外抑菌活性,挖掘三叶片中发挥抑菌作用的关键组分,并采用琼脂稀释法研究三叶片及其关键组分对两种致病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 菌群测序结果显示,三叶片可以上调高脂饮食小鼠肠道菌群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降低菌群中包括S.aureus、E.coli等致病菌的丰度。体外抑菌结果显示,三叶片、丹参赤芍组合以及丹参、赤芍组分对上述细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三叶片对S.aureus的MIC为0.781 25 mg·mL^(-1),对E.coli的MIC为3.125 mg·mL^(-1)。丹参赤芍组合对S.aureus的MIC为0.25 mg·mL^(-1),对E.coli的MIC为3.125 mg·mL^(-1)。三叶片中丹参组分可显著抑制S.aureus,其MIC为0.125 mg·mL^(-1);赤芍组分对E.coli的抑制作用优于其他组分,其MIC为3.125 mg·mL^(-1)。结论 三叶片能够抑制常见的肠道致病菌如S.aureus和E.coli,该方中丹参为抑制S.aureus的关键组分,赤芍为抑制E.coli的关键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片 关键组分 金黄色葡萄球 大肠 活性
下载PDF
血培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特点、毒力基因分布及种系分型
14
作者 马小轩 翟俊斌 +4 位作者 曹小利 张燕 郑洁 张之烽 沈瀚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21-326,共6页
目的检测并分析血培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特点、种系分型和毒力基因分布。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13日连续且非重复血培养大肠埃希菌。采用微量肉汤法测定大肠埃希菌对1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水煮法提取细菌基因组DNA,采用PC... 目的检测并分析血培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特点、种系分型和毒力基因分布。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13日连续且非重复血培养大肠埃希菌。采用微量肉汤法测定大肠埃希菌对1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水煮法提取细菌基因组DNA,采用PCR法检测arpA、chuA、yjaA、TspE4C2、ArpAgpE和trpAgpC基因以确定细菌的种系分型;采用多重PCR法检测毒力基因iutA、fimH、fyuA、kpsMTⅡ、cnf1、cvac、hlyA、traT、kpsMTⅢ和PAI;使用卡方检验分析种系分型之间的耐药率及毒力基因分布差异。结果270株血培养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均大于50.0%;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较高,耐药率均低于5.0%。在种系分型方面,最常见的型别是B2型和D型,分别占总数的38.0%和16.2%,而E型和隐分支Ⅰ型占比<1.0%,较为少见。毒力基因分析发现,fimH和fyuA基因的分布率最高,均在99.0%以上,而kpsMTⅢ、hlyA和cvaC 3种基因的分布率较低,均低于20.0%。卡方检验显示,毒力基因iutA、fimH、fyuA、kpsMTⅡ、cnf1、PAI在B2型的分布显著高于非B2型(P<0.05),且B2型携带的iutA、fyuA、kpsMTⅡ、cnf1、PAI基因显著高于D型(P<0.05)。结论在治疗引起血流感染的大肠埃希菌时,应慎用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和环丙沙星等药物。血流感染的大肠埃希菌为B2型时,应同时进行中段尿培养以确认感染源并监测治疗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 耐药 毒力基因 种系分型
下载PDF
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率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江慧 蔡素因 +3 位作者 秦维霞 王美婷 吕静丹 沈荣华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0期170-176,共7页
目的 描述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ultraspectrum β-lactamase Escherichia coli,ESBL-EC)的感染患者信息、临床分布等特征,分析ESBL-EC耐药情况,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2022年厦门市第三医院住院患者中确诊为... 目的 描述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ultraspectrum β-lactamase Escherichia coli,ESBL-EC)的感染患者信息、临床分布等特征,分析ESBL-EC耐药情况,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2022年厦门市第三医院住院患者中确诊为ESBL-EC感染的病例,收集患者及ESBLEC菌株信息,分析其感染情况、临床特征及耐药性。结果 共确诊ESBL-EC感染患者929例,社区感染与医院感染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SBL-EC检出率为38.52%,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 <0.001)。ESBLEC主要来源于普外科(19.38%)。ESBL-EC主要分离自尿液(43.38%)。ESBL-EC对氨曲南、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头孢唑林、头孢吡肟、妥布霉素6种抗菌药物,耐药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ESBL-EC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呋喃妥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头孢菌素、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高于社区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BL-EC检出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ESBL-EC耐药形势较为严峻,应加强各项感染防控措施,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ESBL-EC耐药菌株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 社区感染 医院感染 临床分布 耐药性 检出率
下载PDF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噬菌体DK-13的生物学特性及应用
16
作者 王梦雅 刘家齐 +3 位作者 姜海霖 李菁华 赵春燕 黄红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6-304,共9页
【目的】筛选并分离出能裂解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噬菌体,分析其生物学特性,并探究其对污染猪肉的杀菌作用。【方法】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鉴定噬菌体,并测定其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等,对其基因组进行测序分析以及裂解功效的测定。【... 【目的】筛选并分离出能裂解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噬菌体,分析其生物学特性,并探究其对污染猪肉的杀菌作用。【方法】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鉴定噬菌体,并测定其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等,对其基因组进行测序分析以及裂解功效的测定。【结果】从医院污水中分离鉴定能特异裂解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nteroinvasive Escherichia coli,EIEC)的噬菌体并命名为DK-13,其呈典型的蝌蚪状外形,包含一个正二十面体的头部和一个可收缩的螺旋对称的尾部,属于肌尾噬菌体科(Myoviridae)噬菌体;生物学特性表明:最佳感染复数为0.01,潜伏期约为10 min,裂解期约为70 min,噬菌体DK-13能在50℃,pH 5.0-10.0条件下存活。全基因组测序表明,噬菌体基因组长约172 275 bp,GC含量为40.18%,预测其共有293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s,ORF),未发现已知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应用试验表明:被污染的猪肉中表现的杀菌效果良好,宿主菌的数量明显减少。【结论】分离并鉴定一株新的烈性噬菌体DK-13,DK-13具有潜伏期短、裂解效率高等优势,在食品安全方面具有很大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侵袭性大肠 体疗法 食品安全
下载PDF
汉中地区仔猪腹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17
作者 王玉龙 王峰 +6 位作者 马永华 蒋野 李颖 蒋桂林 贾镛 李超 吕妮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17,共4页
为分析汉中地区仔猪腹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血清型及耐药性等情况,2021-2022年采集汉中地区腹泻仔猪肛拭子及粪便样本72份,分离培养后经生化试验、16S rRNA PCR鉴定、O血清型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到58株大肠埃希氏菌;58株... 为分析汉中地区仔猪腹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血清型及耐药性等情况,2021-2022年采集汉中地区腹泻仔猪肛拭子及粪便样本72份,分离培养后经生化试验、16S rRNA PCR鉴定、O血清型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到58株大肠埃希氏菌;58株大肠埃希氏菌包含12种血清型,其中主要的流行血清型为O80、O138、O141;58株大肠埃希氏菌对氨苄西林、红霉素、氯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头孢噻吩、头孢曲松、阿米卡星9种药物的耐药率在50%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汉中地区有效防治仔猪大肠埃希氏菌病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猪 大肠 血清型 耐药性
下载PDF
大肠埃希氏菌表达系统在猪亚单位疫苗中的应用
18
作者 邓锴 扶星星 +5 位作者 朱玲 王永胜 吴福文 徐志文 赵兴洪 万红平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7-121,共5页
大肠埃希氏菌表达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研究最为透彻的外源蛋白表达系统,具有遗传背景清楚、易培养和控制、转化操作简单、表达水平高、成本低、周期短等优点深受疫苗研究者的青睐,但也存在易形成包涵体和无法对蛋白修饰等问题需要对其... 大肠埃希氏菌表达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研究最为透彻的外源蛋白表达系统,具有遗传背景清楚、易培养和控制、转化操作简单、表达水平高、成本低、周期短等优点深受疫苗研究者的青睐,但也存在易形成包涵体和无法对蛋白修饰等问题需要对其进行优化。生猪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动物,其疫病安全防控对养猪业和我国人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论文对近年来大肠埃希氏菌表达系统在猪病毒性亚单位疫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为促进大肠埃希氏菌表达系统改进及其亚单位疫苗后续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表达系统 生猪 疫病 亚单位疫苗
下载PDF
基于CRISPR序列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跨种传播风险机器学习模型构建
19
作者 冯新元 赵佳雪 +5 位作者 龙金照 胡景妍 席岩岩 陈帅印 杨海燕 段广才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060-4065,共6页
【目的】基于CRISPR序列信息应用机器学习模型预测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感染人的潜在风险,并以此识别具有人兽共患风险的高危菌株。【方法】从Enterobase数据库批量获取806株中国分离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基因组序列信息,提取CRISPR位点的间... 【目的】基于CRISPR序列信息应用机器学习模型预测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感染人的潜在风险,并以此识别具有人兽共患风险的高危菌株。【方法】从Enterobase数据库批量获取806株中国分离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基因组序列信息,提取CRISPR位点的间隔序列构造特征,建立机器学习模型并使用交叉验证评价机器学习模型的预测效果。使用最佳模型输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感染风险,并比较不同动物来源分离株对人的潜在感染风险。【结果】从806株菌株中共获取1093个间隔序列簇,人源分离株独有间隔序列簇为196个,动物源分离株独有间隔序列簇为291个,其中606个二者共享,线性判别分析发现人源和动物源菌株的间隔序列簇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以间隔序列簇作为特征,成功构建随机森林模型、逻辑斯谛回归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和梯度提升树模型4种机器学习模型,其宿主预测准确率均超过0.8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值均接近0.9。最终确定随机森林模型的分类效果最佳,优化后模型预测准确率为0.844,AUC值为0.915。根据最佳模型输出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感染风险,猪源分离株感染人的风险最高,羊源分离株感染人的风险较低,极少数禽源分离株可能具备感染人的潜力。【结论】基于间隔序列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对具有人兽共患风险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具备一定的识别能力,该模型为传染性疾病防控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序列 机器学习 致泻性大肠 跨种传播风险预测
下载PDF
奶牛乳房炎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及奇异变形杆菌三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20
作者 朱安基 李世宏 +4 位作者 徐浩 杨亚军 白莉霞 李剑勇 许笑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25,共7页
为建立检测奶牛乳房炎主要革兰氏阴性致病菌的快速诊断方法,选择大肠埃希氏菌phoa基因,肺炎克雷伯菌rcsa基因以及奇异变形杆菌urer基因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与探针,建立了奶牛乳房炎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及奇异变形杆菌三重Taq Man... 为建立检测奶牛乳房炎主要革兰氏阴性致病菌的快速诊断方法,选择大肠埃希氏菌phoa基因,肺炎克雷伯菌rcsa基因以及奇异变形杆菌urer基因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与探针,建立了奶牛乳房炎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及奇异变形杆菌三重Taq 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可在120 min内通过一管反应体系特异性鉴定出3种常见的奶牛乳房炎革兰氏阴性致病菌,最低检测限可达1×10^(1)copies/μL且特异性和重复性良好,以此方法对80份奶牛乳房炎生乳样进行检测,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为35%(28/80),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21.2%(17/80),奇异变形杆菌检出率为11.2%(9/80)。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奶牛乳房炎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及奇异变形杆菌三重Taq 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适用于奶牛乳房炎的临床诊断,对革兰氏阴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及合理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实时荧光定量PCR 大肠 肺炎克雷伯 奇异变形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