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nsforming Adolescent Smiles:Correcting Skeletal Mandibular Retrusion and Bimaxillary Protrusion with Clear Aligners
1
作者 Wen-jie FAN Jia-qi ZHANG +2 位作者 Jia-qi ZHAN Li HU Li-li CHEN 《Current Medical Science》 SCIE CAS 2024年第3期657-666,共10页
Maxillary protrusion combined with mandibular retraction is a highly prevalent but extremely complex maxillofacial deformity that can have a serious negative impact on patients’facial aesthetics and mental health.The... Maxillary protrusion combined with mandibular retraction is a highly prevalent but extremely complex maxillofacial deformity that can have a serious negative impact on patients’facial aesthetics and mental health.The traditional orthodontic treatment strategy often involves extracting 4 first premolars and conventional fixed techniques,combined with mini-implant screws,to retract the anterior teeth and improve facial protrusion.In recent years,an invisible orthodontic technique,without brackets,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opular.However,while an invisible aligner has been used in some cases with reasonable results,there remain significant challenges in achieving a perfect outcome.This case report presents an adolescent patient with bimaxillary protrusion and mandibular retrognathia.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visible aligners and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dolescent’s teeth and jawbone,we designed precise three-dimensional tooth movement and corresponding resistance/over-correction for each tooth,while utilizing the patient’s jawbone growth potential to promot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mandible,accurately and efficiently correcting bimaxillary protrusion and skeletal mandibular retrognathia.The patient’s facial aesthetics,especially the lateral morphology,have been greatly improved,and various aesthetic indicators have also shown significant changes,and to the patient’s great benefit,invasive mini-implant screws were not used during the treatment.This case highlights the advantages of using invisible aligners in adolescent maxillary protrusion combined with mandibular retraction patients.Furthermore,comprehensive and accurate design combined with good application of growth potential can also enable invisible orthodontic technology to achieve perfect treatment effects in tooth extractions,providing clinical guidance for orthodonti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dibular retrusion esthetic orthodontic treatment clear aligners growth potential
下载PDF
Colour stabilities of three types of orthodontic clear aligners exposed to staining agents 被引量:5
2
作者 Chen-Lu Liu Wen-Tian Sun +5 位作者 Wen Liao Wen-Xin Lu Qi-Wen Li Yunho Jeong Jun Liu Zhi-He Zha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4期246-253,共8页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and compare the colour stabilities of three types of orthodontic clear aligners exposed to staining agents in vitro. Sixty clear orthodontic aligners produced by three manufactur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and compare the colour stabilities of three types of orthodontic clear aligners exposed to staining agents in vitro. Sixty clear orthodontic aligners produced by three manufacturers (Invisalign, Angelalign, and Smartee) were immersed in three staining solutions (coffee, black tea, and red wine) and one control solution (distilled water). After 12-h and 7-day immersions, the aligners were washed in an ultrasonic cleaner and measured with a colourimeter. The colour changes (△E*) were calcul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 I'Eclairage L*a*b* colour system (CIE L*a*b*), and the results were then converted into National Bureau of Standards (NBS) units. Fourier transformation infrared (FT-IR) spectroscop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were conducted to observe the molecular and morphologic alterations to the aligner surfaces, respectively. The three types of aligners exhibited slight colour changes after 12 h of staining,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Invisalign aligners stained with coffee. The Invisalign aligners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higher AE* values (ranging from 0.30 to 27.81) than those of the Angelalign and Smartee aligners (AE* values ranging from 0.33 to 1.89 and 0.32 to 1.61, respectively, P〈O.05). IFT-IR analysis confirmed that the polymer-based structure of aligners did not exhibit significant chemical differences before and after the immersions. The SEM results revealed different surface alterations to the three types of aligner materials after the 7-day staining. The three types of aesthetic orthodontic appliances exhibited colour stability after the 12-h immersion,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Invisalign aligners stained by coffee. The Invisalign aligners were more prone than the Angelalign and Smartee aligners to pigmentation. Aligner materials may be improved by considering aesthetic colour stability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STHETICS clear aligner clear aligner material colour stability orthodontic appliance
下载PDF
隐形矫治器设计上切牙压低量对牙根吸收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莹莹 王斌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2期70-73,共4页
目的研究在隐形矫治技术中上颌中切牙的压低量与牙根吸收的关系。方法纳入于合肥市口腔医院正畸一科采用隐形矫治技术治疗深覆牙合的非拔牙患者62例,在正畸治疗前(T0)、压低量1 mm时(T1)和压低量2 mm时(T2)进行三次CBCT追踪检查。测量... 目的研究在隐形矫治技术中上颌中切牙的压低量与牙根吸收的关系。方法纳入于合肥市口腔医院正畸一科采用隐形矫治技术治疗深覆牙合的非拔牙患者62例,在正畸治疗前(T0)、压低量1 mm时(T1)和压低量2 mm时(T2)进行三次CBCT追踪检查。测量三个时期上切牙牙根长度、牙根体积和唇腭侧牙槽骨高度,运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牙根吸收与压低量呈正相关(P<0.05);压低量越大,切牙唇倾度越大(P<0.05);三个阶段的唇侧牙槽骨高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腭侧牙槽骨高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期腭侧牙槽骨吸收明显;牙根吸收与治疗时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隐形矫治技术中上颌中切牙牙根吸收与压低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根吸收 压低量 上颌中切牙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牙槽骨
下载PDF
CA型调心滚子轴承调心性能影响因素浅析
4
作者 翁世席 公平 《哈尔滨轴承》 2023年第4期3-5,共3页
CA型调心滚子轴承在装配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性能要求,即调心性能。该调心性能并非是指调心滚子轴承在实际装机使用过程中的调心能力,而是指轴承各个零件在装配为成品后,滚子、保持架及内圈组件沿着外圈径向平面垂直方向转出外圈滚道... CA型调心滚子轴承在装配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性能要求,即调心性能。该调心性能并非是指调心滚子轴承在实际装机使用过程中的调心能力,而是指轴承各个零件在装配为成品后,滚子、保持架及内圈组件沿着外圈径向平面垂直方向转出外圈滚道以及转回外圈滚道的顺滑水平。该调心性能虽然并不影响轴承实际装机使用,但是往往在客户端易产生关于产品质量的质疑和抱怨。本文意在综合分析讨论调心滚子轴承调心性能的影响因素,以为提升调心滚子轴承的装配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 调心滚子轴承 调心性能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内收前牙时后牙移动趋势及牙周膜应力分布
5
作者 欧晓丽 方志欣 +2 位作者 龙智灵 罗海欧 唐倩 《上海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39-244,共6页
目的 :利用三维数字化技术对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内收前牙时后牙移动趋势及牙周膜应力分布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7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88例患者CBCT数据,将其输入Mimics 20.0软件中,对其各部位进行初步抽取,使... 目的 :利用三维数字化技术对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内收前牙时后牙移动趋势及牙周膜应力分布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7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88例患者CBCT数据,将其输入Mimics 20.0软件中,对其各部位进行初步抽取,使用STL文件进行存储。通过Geomagic Studio 2014软件进行修补和优化,在优化基础上,构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和牙周膜模型。利用Ansys Workbench19.0 FEM软件对6个FEM模型进行模拟仿真与观测,分析当前牙整体回收时,不同组别患者支抗牙的初始移动趋势与牙周膜范式等效应力分布。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支抗牙均发生不同程度牙根部颊向移动等倾向,其中,第二前磨牙位置移动在近中咬合方向上表现最为明显;而水平矩形附件组与垂直矩形附件组成相对关系,牙周膜最大范式等效应力大范围分布于牙颈部,接着是根尖区,以NA组支抗牙的范式等效应力值最大。附件垂直矩形组中,所有患者牙周膜最大范式等效应力值显著小于水平矩形组。结论:正畸牙附件设计对前牙回收时的位置移动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牙三维方向移动的精确性。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应用初期,患者牙周膜受到的范式等效应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牙周膜 应力分布 后牙移动 前牙内收
下载PDF
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增加牙槽骨量前后正畸牙移动的生物力学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赵鹤翔 陈子嫣 +1 位作者 王婧 葛振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133-2139,共7页
背景:人们对正畸治疗的需求日益增加,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技术可以使以往受限于菲薄牙槽骨三维形态的正畸牙移动有了更多的可能。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对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手术增加牙槽骨量前、后正畸牙移动的生物力学进行探... 背景:人们对正畸治疗的需求日益增加,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技术可以使以往受限于菲薄牙槽骨三维形态的正畸牙移动有了更多的可能。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对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手术增加牙槽骨量前、后正畸牙移动的生物力学进行探究。方法:选择1例需正畸前进行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手术以增加下颌前牙区唇侧骨量的患者,根据其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锥形束CT数据构建术前及术后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结合患者临床隐形矫治中正畸牙的移动过程,2个模型均分别模拟33牙远中移动0.25 mm、舌向移动0.25 mm、压低移动0.10 mm,利用ANSYS workbench 2020软件分析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作用下33牙牙体、牙周膜、周围牙槽骨的应力分布及初始位移趋势。结果与结论:①牙体应力:在相同的正畸牙移动方式下,术前33牙牙体的最大Von-Mises应力与整体应力均大于术后,手术前后的最大等效应力分布区域相近、Von-Mises应力整体分布趋势接近;②牙周膜应力:在相同的正畸牙移动方式下,术前33牙牙周膜的最大Von-Mises应力与整体应力均大于术后,手术前后的最大等效应力分布区域相近、Von-Mises应力整体分布趋势接近;③牙槽骨应力:在相同的正畸牙移动方式下,术前33牙周围牙槽骨的最大Von-Mises应力值大于术后,手术前后的等效应力分布表现为由牙槽嵴顶处向根方逐步减小;④初始位移:在相同的正畸牙移动方式下,术前33牙6个观测点在主要位移方向上的初始位移量均小于术后,并且呈现出位移量由牙尖向根尖点逐步减小的趋势;⑤结果显示: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手术增加牙槽骨量前后,正畸牙移动的生物力学特征存在差异,在隐形矫治器的作用下,术后牙体、牙周膜、周围牙槽骨的等效应力较术前小,术后正畸牙的初始位移较术前大,这提示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手术可以通过增加牙槽骨厚度解除菲薄牙槽骨对正畸牙移动的限制,有效改善牙根、牙周膜、牙槽骨的受力,避免了菲薄牙槽骨区正畸牙受力移动时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引起并发症的状况,同时提高了牙齿的移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治疗 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三维有限元法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隐形矫治器治疗青少年骨性Ⅱ类高角患者颌骨变化及垂直向控制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梦丽 陈精诚 +1 位作者 程志恒 刘昕 《安徽医学》 2024年第3期295-299,共5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骨性Ⅱ类高角患者无托槽隐形器治疗前后面部软硬组织的变化,评估该矫治器对牙齿垂直向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在合肥市口腔医院正畸二科就诊结束的骨性Ⅱ类高角青少年隐形矫治病例32例,均采用非拔牙矫... 目的探讨青少年骨性Ⅱ类高角患者无托槽隐形器治疗前后面部软硬组织的变化,评估该矫治器对牙齿垂直向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在合肥市口腔医院正畸二科就诊结束的骨性Ⅱ类高角青少年隐形矫治病例32例,均采用非拔牙矫治方案。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的18项牙颌硬组织、6项面部软组织指标,对治疗前后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例患者治疗后上下颌骨角度指标中蝶鞍点、鼻根点、上牙槽座点夹角(SNA)增加,差异无统学意义;蝶鞍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SNB)增加,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ANB)、下颌平面与眶耳平面的夹角(MP-FH)、颌平面角(OP-SN)、Y轴角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中切牙牙体长轴与前颅底平面交角(U1-SN)、下中切牙牙体长轴与下颌平面交角(L1-MP)减小,上中切牙长轴与下中切牙长轴交角(U1-L1)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距测量中后面高(S-Go)、下颌体长度(Go-Pog)均增加,后面高与前面高比值(FHI)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切牙与上下第一磨牙均压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组织指标中上唇凸点到E线的距离(UL-EP)、下唇凸点到E线的距离(LL-EP)、软组织面角(Ns-Pog’-FH)、面凸角(Ns-Sn-pog’)、Z角均减小,鼻唇角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隐形矫治器对青少年骨性Ⅱ类高角患者前牙转矩及垂直向高度控制良好,颌平面减小,下颌骨可实现逆时针旋转,有利于改善Ⅱ类磨牙关系,侧貌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矫治器 青少年 骨性Ⅱ类高角 垂直向控制
下载PDF
两种隐形正畸序列磨牙远移的有限元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慧 张栋梁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6-331,共6页
目的比较两种远中移动序列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在磨牙远移方面的执行效果。方法建立包含牙体、牙周膜、牙槽骨及隐形矫治器的下颌右侧7颗牙齿有限元模型,分别选用两种推磨牙远中移动对牙齿进行模拟第二磨牙远移0.5 mm的过程,采用牙槽骨重... 目的比较两种远中移动序列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在磨牙远移方面的执行效果。方法建立包含牙体、牙周膜、牙槽骨及隐形矫治器的下颌右侧7颗牙齿有限元模型,分别选用两种推磨牙远中移动对牙齿进行模拟第二磨牙远移0.5 mm的过程,采用牙槽骨重建技术模拟长期牙齿移动效果。结果V型、ZC远中移动序列第二磨牙最大远中位移分别为0.27、0.34 mm,ZC远中移动执行效率增大13.34%;牙齿内倾分别矫正0.18、0.44 mm,舌侧内倾角度分别矫正1.15°、2.69°,ZC舌侧内倾矫正率提高15.01%;远端倾斜分别增大1.83°、0.84°,ZC远端倾斜角度减小54.10%。结论ZC远中移动序列方法在无托槽隐形矫治中能够更有效地实现磨牙远中移动,减少磨牙远中倾斜和矫正磨牙舌侧内倾,为无托槽隐形矫治创造前牙间隙提供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 牙齿移动序列 下颌磨牙远移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种植钉植入高度对隐形矫治远移下磨牙时应力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宋庆 康芙嘉 +1 位作者 袁佳敏 朱宪春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3期188-195,共8页
目的探究种植钉不同植入高度对隐形矫治配合颌内牵引远移下磨牙时所产生的生物力分布的影响,寻找有利于保护下前牙支抗的种植钉植入位置,为临床治疗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应用Mimics、Geomagic Studio 2017、SolidWorks2016、Ansys w... 目的探究种植钉不同植入高度对隐形矫治配合颌内牵引远移下磨牙时所产生的生物力分布的影响,寻找有利于保护下前牙支抗的种植钉植入位置,为临床治疗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应用Mimics、Geomagic Studio 2017、SolidWorks2016、Ansys workbench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对六种工况进行力学分析。工况一:无种植钉(对照组);工况二至工况五:种植钉植入于下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之间的颊侧骨皮质,距离牙槽嵴顶分别为10 mm、7 mm、4 mm、1 mm;工况六:种植钉植入于下颌升支前缘颊舌向居中,高于平面5 mm的位置。结果矢状向,种植支抗使所有牙齿均产生远中向位移;相较于对照组,种植钉组前磨牙远中位移量超过第二磨牙。垂直向,对照组(无种植钉)为类似后倾弯对下颌牙列产生的作用;种植钉组侧切牙、尖牙压低,中切牙、第一前磨牙伸长。冠状向,对照组(无种植钉)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为舌向位移,种植钉组仅前磨牙及第一磨牙出现了舌向位移;所有牙齿中,尖牙的位移量受种植钉植入高度变化影响最大。结论种植钉植入位置越高,保护前牙支抗的效果越强。方案设计时应根据种植钉植入高度,适当使下颌牙弓缩窄,中切牙、第一前磨牙压低及侧切牙、尖牙伸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错[牙合]畸形 正畸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支抗 微螺钉种植体 牙齿应力分析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不同厚度及刚性隐形矫治器内收上颌前牙的有限元分析
10
作者 杨天梅 王婧 +2 位作者 马福娟 张俭 葛振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4671-4678,共8页
背景:隐形矫治器因其特殊的材料性能,在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内收前牙关闭间隙过程中更易发生“过山车效应”,牙齿倾斜移动,导致前牙覆牙合加深、后牙开牙合。是否可以通过改变矫治器厚度或刚性减轻“过山车效应”,更好地控制正畸牙移动,... 背景:隐形矫治器因其特殊的材料性能,在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内收前牙关闭间隙过程中更易发生“过山车效应”,牙齿倾斜移动,导致前牙覆牙合加深、后牙开牙合。是否可以通过改变矫治器厚度或刚性减轻“过山车效应”,更好地控制正畸牙移动,目前相关研究较少。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不同厚度及刚性隐形矫治器内收上颌前牙时控制牙齿移动能力方面的差异。方法:将侧貌凸患者的锥形束CT数据导入Mimics等软件,模拟临床病例,构建去除第一前磨牙后包括上颌骨、牙齿、牙周膜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装配0.50,0.75 mm 2种厚度膜片的隐形矫治器,通过软件加载1000,2000 MPa 2种弹性模量的材料属性,总共构建4组模型工况。按照临床矫治方案设计关闭拔牙间隙,在Workbench 2023 R1软件中加载并计算,分析牙周膜应力分布、牙齿位移趋势及牙齿初始位移量。结果与结论:(1)4种模型工况下的牙周膜Von-Mises应力分布规律一致,牙周膜最大等效应力主要分布在牙颈部,并且矫治器膜片越厚牙周膜Von-Mises应力越大、矫治器膜片弹性模量越大牙周膜Von-Mises应力越大;(2)4种模型工况下的上颌牙列整体位移趋势为前牙冠舌向、根唇向的移动,后牙冠近中移动、根远中移动,牙齿的冠、根位移方向均相反,牙冠位移量大于牙根位移量;除尖牙外,其余牙齿均呈现矫治器膜片越厚R/C值(牙根移动量与冠移动量比值)越小、矫治器膜片弹性模量越大R/C值越小的趋势;(3)结果表明,利用隐形矫治器内收上颌前牙时,在不设计切牙转矩补偿的情况下牙齿表现为倾斜移动趋势,矫治器厚度和弹性模量越大时对牙齿控的制能力越强,牙齿倾斜移动趋势减小;尖牙则需通过其他辅助手段进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矫治器 内收前牙 弹性模量 膜片厚度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减数病例磨牙支抗控制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潘林 巫雅欣 +3 位作者 汪向垚 李麒麟(综述) 毛靖 龚士强(审校)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4-719,共6页
正畸治疗中的磨牙支抗控制,是临床上医师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正畸学临床研究领域的热点。良好的磨牙支抗控制,是正畸治疗成功的前提。近年来,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因其美观性、舒适性等优势备受广大正畸医生和患者青睐。然而,无托槽隐形... 正畸治疗中的磨牙支抗控制,是临床上医师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正畸学临床研究领域的热点。良好的磨牙支抗控制,是正畸治疗成功的前提。近年来,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因其美观性、舒适性等优势备受广大正畸医生和患者青睐。然而,无托槽隐形矫治独特的生物力学机制,给医生理解正畸中的支抗控制带来了新的变革和挑战。文章从无托槽隐形拔牙矫治中磨牙支抗控制的研究方法、临床疗效及其增强策略三个方面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隐形矫治中磨牙支抗控制的临床研究和技术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 磨牙支抗 临床疗效 拔牙矫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远移上下磨牙矫治恒牙早期牙列拥挤的疗效分析
12
作者 何淼 林仰东 +1 位作者 赵博 郭咏娟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577-1584,共8页
目的评价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远移上下颌磨牙矫治恒牙早期牙列拥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恒牙早期安氏Ⅰ类中度拥挤病例36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9例,年龄(13.20±0.53)岁。采取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推上下颌磨牙向后获取间隙排齐整平牙列。... 目的评价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远移上下颌磨牙矫治恒牙早期牙列拥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恒牙早期安氏Ⅰ类中度拥挤病例36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9例,年龄(13.20±0.53)岁。采取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推上下颌磨牙向后获取间隙排齐整平牙列。测量治疗前后头颅侧位X线片,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各项头影测量数值。结果36例患者平均疗程为21.2个月。治疗后均获得良好的覆(牙合)、覆盖及中性磨牙(牙合)关系,上下颌牙列整齐,软组织侧貌得到维持。相关头影测量项目分析显示:治疗后Ptm-U6距减小(2.89±1.22)mm、Go-L6距减小(2.61±1.07)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UL-EP、LL-EP、NLA、FCA矫治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目标位设置合理以及良好的牙齿移动设计的情况下,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能有效远移上下磨牙获取间隙矫治恒牙早期中度拥挤病例,并维持了患者侧貌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磨牙远移 支抗 头影测量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中牙釉质脱矿情况的临床调查
13
作者 胡丹艳 陈慧芬 +3 位作者 吴峻青 李琥 严斌 韶青华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742-746,共5页
目的调查无托槽隐形矫治过程中牙釉质脱矿的发病率及脱矿严重程度,为临床医疗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2022年于我院进行无托槽隐形矫治的151例患者(3507颗牙齿),对比观察其治疗前后的牙釉质脱矿情况,使用釉质脱矿指数(ena... 目的调查无托槽隐形矫治过程中牙釉质脱矿的发病率及脱矿严重程度,为临床医疗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2022年于我院进行无托槽隐形矫治的151例患者(3507颗牙齿),对比观察其治疗前后的牙釉质脱矿情况,使用釉质脱矿指数(enamel decalcification index,EDI)评估脱矿程度,对患者牙釉质脱矿的发病率和脱矿严重程度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及牙位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过程中有84例患者出现釉质脱矿,发病率为55.63%,性别及治疗时间对发病率无影响,青少年患者发病率高于成年患者。在被调查的3507颗牙齿中有601颗出现釉质脱矿,发病率为17.14%,其中上颌前牙和下颌后牙的发病率较高,右侧牙齿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左侧牙齿,粘接附件后釉质脱矿的发病率也显著增加。88%的牙釉质脱矿病损程度为1~2度,男女患者釉质脱矿程度相似,青少年的釉质脱矿程度显著高于成年患者,上颌前牙的平均EDI值明显大于下颌,上颌后牙的平均EDI值明显小于下颌,右侧的平均EDI值明显大于左侧。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过程中出现牙釉质脱矿的发病率较高,且青少年是易感人群,不同牙位之间的脱矿情况有显著差异,粘结附件会增加牙齿釉质脱矿风险。因此医护人员应在釉质脱矿的防治工作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无托槽隐形矫治 牙釉质脱矿
下载PDF
激光电子散斑干涉法隐形牙齿矫治器全场变形测量
14
作者 王嘉雯 吴峻青 +4 位作者 吴敏杨 安应彪 刘京京 严斌 杨福俊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663-2675,共13页
构建三维表面微变形同步干涉测量系统,客观准确地测量隐形矫治器的全场变形信息,为提高其临床矫治效能以及安全性提供数据支持。由蓝绿红激光构建三组各自独立的散斑干涉光路,用于同步测量物体表面的二维面内和一维离面变形,利用一个集... 构建三维表面微变形同步干涉测量系统,客观准确地测量隐形矫治器的全场变形信息,为提高其临床矫治效能以及安全性提供数据支持。由蓝绿红激光构建三组各自独立的散斑干涉光路,用于同步测量物体表面的二维面内和一维离面变形,利用一个集成相移装置实现三色激光准90°步长的同步相移,并由一台3CCD彩色相机同时记录三色散斑干涉图。通过四步相移算法从分离的红、蓝及绿色散斑干涉图中计算出与离面和面内变形相关的干涉条纹相位;最后,结合自适应条纹滤波和数字差分算法计算得到与表面变形有关的6个应变分量。微转动实验表明:系统的微转角测量精度为2.4",变形测量精度为10με(微应变)。对隐形矫治器的变形测量结果分析表明,矫治器的变形效用与设定的矫治目标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测量 激光电子散斑干涉 微变形 隐形矫治器
下载PDF
自主最大笑容三维面像与数字化三维牙列模型整合方法的建立及其准确性研究
15
作者 唐振兴 钱语然 +2 位作者 任芮葶 宋万忠 李宇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4-339,共6页
目的拟建立一种将自主最大笑容(AMS)三维面像与数字化三维牙列模型整合的方法,以实现在三维面像背景下显示数字化正畸终末位设计的目的。方法利用Geomagic Studio软件,通过手动注册和全局注册功能,将AMS三维面像和初始牙列模型进行配准... 目的拟建立一种将自主最大笑容(AMS)三维面像与数字化三维牙列模型整合的方法,以实现在三维面像背景下显示数字化正畸终末位设计的目的。方法利用Geomagic Studio软件,通过手动注册和全局注册功能,将AMS三维面像和初始牙列模型进行配准对齐,然后用终末位牙列模型在原位替换初始牙列模型,并去除AMS三维面像口内区域,从而实现AMS三维面像和终末位牙列模型的融合显示。计算AMS三维面像和初始牙列模型上4组对应标志点对间的距离,通过配对t检验评估配准操作的准确性。结果该方法成功实现了AMS三维面像与初始、终末三维牙列模型的整合。两次配准对齐后,点对间的平均距离分别为(1.19±0.55)mm和(1.55±0.59)mm。两次测量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具有很高的一致性(组内相关性系数=0.914)。结论本研究建立了AMS三维面像与数字化初始、终末三维牙列模型整合的方法。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有助于实现在三维面像背景下数字化正畸终末位设计效果的显示,从而提升以隐形正畸为代表的数字化正畸终末位设计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正畸 排牙 三维面像 三维牙列模型 隐形正畸 自主最大笑容
下载PDF
隐形矫治器上前牙内收过程中侧切牙不同附件设计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16
作者 陈精诚 赵梦丽 +1 位作者 程志恒 刘昕 《上海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60-366,共7页
目的:探讨隐形矫治器在上前牙内收过程中侧切牙上不同形状附件的生物力学表达,为改善临床设计提供思路。方法:通过三维有限元技术将CBCT数据进行体外仿真,分别在侧切牙上设计无附件(A1)、矩形附件(A2)、楔形附件(A3)和弯弧形附件(A4),利... 目的:探讨隐形矫治器在上前牙内收过程中侧切牙上不同形状附件的生物力学表达,为改善临床设计提供思路。方法:通过三维有限元技术将CBCT数据进行体外仿真,分别在侧切牙上设计无附件(A1)、矩形附件(A2)、楔形附件(A3)和弯弧形附件(A4),利用Ansys计算相同载荷设计下侧切牙、牙列和隐形矫治器的三维变化及牙周膜等效应力(von Mises)分布。结果:侧切牙位移冠状向变化量A1>A4>A3>A2,矢状向变化量A3>A4>A1>A2,垂直向伸长量A4>A3>A1>A2;各组牙列整体位移呈现弓形趋势;隐形矫治器不同部位形变存在差异。A1与A2组牙周膜von Mises分布大致相似,A3组仅在根1/3舌侧区域出现应力集中,A4组牙颈部应力远大于A1组与A2组。结论:矩形附件与弯弧形附件在冠状向控制上具有优势,矩形附件在垂直向的控制效果最佳,附件受力面积与实际位移效率并不存在绝对关联,其受力面的形状会大幅度干扰具体力学表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限元分析 隐形矫治器形变趋势 侧切牙附件 隐形矫治器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附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苏敬媛 肖天 +1 位作者 雷婕 郭杰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297-302,共6页
附件是无托槽隐形矫治的重要部件,正确使用附件有助于提高无托槽隐形矫治的牙齿移动效率,从而更好实现矫治目标。本文回顾了附件类型、附件设计中的考量因素和与附件精确度及脱落率相关的因素,以期为临床正畸医生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附件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远移磨牙对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垂直向控制的效果
18
作者 彭怡 李晓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8期4559-4564,共6页
背景:已有研究证实,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能够有效实现磨牙的远中移动,但是对于远移磨牙后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垂直向如何变化尚未明确。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推磨牙向远中对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在垂直向上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安... 背景:已有研究证实,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能够有效实现磨牙的远中移动,但是对于远移磨牙后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垂直向如何变化尚未明确。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推磨牙向远中对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在垂直向上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安氏Ⅰ类13例,安氏Ⅱ类20例,安氏Ⅲ类7例)错牙合畸形患者,其中高角组13例,均角组17例,低角组10例;年龄10-53岁,平均28.5岁。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进行正畸治疗,均采取推磨牙向远中的方法,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由同一位专业正畸医师对牙齿和颌骨的矢状向及垂直向相关指标进行测量,每个数据测量3次取平均值。结果与结论:①40例患者矫治后牙列拥挤解除,前牙建立正常覆合覆盖,面型得到一定改善;②高角组的下颌平面与前颅底平面的交角(GoGn-SN)减小0.4°,均角组、低角组的下颌平面与前颅底平面的交角(GoGn-SN)增加小于1°,3组中的前下面高(ANS-Me)增加小于1 mm,治疗前后差值均无统计学意义;③低角组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点至上腭平面的距离(U6-PP)减小0.47 mm(P<0.01),均角组下颌中切牙切端至下颌平面的距离(L1-MP)减小0.83 mm(P<0.05),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相交的下内角(U1-SN)减小6.46°(P<0.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④提示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推磨牙向远中能有效进行垂直向控制,防止下颌平面顺时针旋转,维持下面高,高角患者也能采用隐形矫治远移磨牙;隐形矫治器上下前牙压低实现率不足,临床设计方案时应该对前牙压低进行过矫治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畸形 垂直骨面型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 磨牙远中移动 垂直向
下载PDF
隐形矫治器中尖牙移动设计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19
作者 陈精诚 赵梦丽 +3 位作者 程志恒 张吉利 潘研 刘昕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3-348,共6页
目的:研究隐形矫治器前牙内收过程中尖牙的最佳力学设计。方法:本研究选取1名成年患者的CBCT影像学数据构建出上颌牙列以及隐形矫治器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并根据内收角度的差异从0°~90°分别设计出19组载荷,依照隐形矫治器的最... 目的:研究隐形矫治器前牙内收过程中尖牙的最佳力学设计。方法:本研究选取1名成年患者的CBCT影像学数据构建出上颌牙列以及隐形矫治器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并根据内收角度的差异从0°~90°分别设计出19组载荷,依照隐形矫治器的最大移动步幅将相应的力学分配设计加载到模型上,比较分析其力学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尖牙牙体各部分在不同力学设计下冠根呈现不同的移动现象,并随着矢状向分力减小与垂直向分力的增加呈现不同平面上移动量的衰减或递增。结论:隐形矫治器前牙内收角度区间设计在40°~50°对于尖牙来说是最佳的力学分配设计,但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添加额外设计来控制轴倾和转矩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限元分析 隐形矫治器 尖牙力学设计
下载PDF
替牙期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扩弓治疗改良设计的有限元分析
20
作者 吕秦毅 高子琦 +2 位作者 冯青辰 梅宏翔 李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35-943,共9页
目的·借助有限元分析揭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用于替牙期扩弓治疗时单颗牙位移方向、效率及力学荷载,并针对扩弓效率不足以及后牙颊倾等问题,设计扩弓过矫治和转矩补偿体系。方法·纳入替牙期志愿者1名,构建其颅上颌复合体三维模... 目的·借助有限元分析揭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用于替牙期扩弓治疗时单颗牙位移方向、效率及力学荷载,并针对扩弓效率不足以及后牙颊倾等问题,设计扩弓过矫治和转矩补偿体系。方法·纳入替牙期志愿者1名,构建其颅上颌复合体三维模型以及隐形矫治体系,模拟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上颌乳尖牙到第一恒磨牙施加颊向位移(工况1~4:分别为0.200、0.275、0.300、0.325 mm),同时施加颊向位移和根颊向转矩(工况1:颊向位移载荷0.200 mm,根颊向转矩0°;工况5:颊向位移载荷0.275 mm,根颊向转矩1.0°;工况6:颊向位移载荷0.300 mm,根颊向转矩1.3°;工况7:颊向位移载荷0.325 mm,根颊向转矩1.8°)。通过有限元分析,计算牙齿位移以及牙周膜的等效应力分布。结果·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扩弓治疗在替牙期主要表现为牙齿颊倾的牙性扩弓效应,且不同牙位的扩弓效率不同。在设定每侧0.200 mm的扩弓量时,上颌第一恒磨牙扩弓效率为51.86%,上颌第二乳磨牙为68.76%,上颌第一乳磨为73.48%,上颌乳尖牙为84.17%。通过设计扩弓过矫治(0.275、0.300、0.325 mm),能够有效提高扩弓效果。当扩弓过矫治量达到150%(0.300 mm)时,上颌第一恒磨牙、第二乳磨牙、第一乳磨牙和乳尖牙处扩弓效率分别提升为75.16%、99.96%、107.35%和122.37%;上颌第二乳磨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处扩弓效率均接近100.00%。过矫治设计会加剧扩弓的牙性效应,使牙齿颊侧倾斜移动趋势加大,导致牙齿颊倾、腭尖下垂,上颌第一恒磨牙、第二乳磨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的冠根位移差在扩弓过矫治量达到150%时,分别为-0.109、-0.134、-0.132、-0.298 mm。对不同牙位施加对应转矩补偿,可以对抗后牙颊倾。在扩弓过矫治量达到150%(0.300 mm)时,添加1.3°根颊向转矩,各牙位扩弓效率分别为56.15%、73.88%、79.49%、87.80%,而冠根位移差减小至-0.081、-0.097、-0.095、-0.208 mm。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用于替牙期扩弓治疗时,存在后牙颊倾的不良反应,并且在不同牙位的扩弓效率不同。应根据不同牙位,分别设计不同的矫治策略。过矫治可以提高扩弓效率,但是需要配合根颊向转矩,从而实现牙齿整体颊侧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弓治疗 口腔正畸 替牙期 正畸矫治器 可摘式 透明矫治器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