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北碚区相思岩摩崖造像和摩崖瘗龛的调查发现与初步研究
1
作者 牛英彬 莫骄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7-66,共10页
重庆市北碚区相思岩摩崖造像和摩崖瘗龛是嘉陵江下游地区的一处五代至宋代的佛教石窟寺遗存,主要发现有1龛摩崖造像和12龛摩崖瘗龛,这是一处专门为埋葬僧人所营建的瘗龛群。摩崖造像是配合摩崖瘗龛的营建而特意开凿的,具有解救亡僧出离... 重庆市北碚区相思岩摩崖造像和摩崖瘗龛是嘉陵江下游地区的一处五代至宋代的佛教石窟寺遗存,主要发现有1龛摩崖造像和12龛摩崖瘗龛,这是一处专门为埋葬僧人所营建的瘗龛群。摩崖造像是配合摩崖瘗龛的营建而特意开凿的,具有解救亡僧出离地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功能。它们与唐宋时期的相思寺有密切的联系,属于该寺院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思岩摩崖造像和摩崖瘗龛为今后研究寺院、摩崖造像和僧人墓葬的布局和相互关系提供了重要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崖造像 摩崖瘗龛 寺院 五代至宋代
下载PDF
五溪悬棺葬的楚文化意蕴 被引量:1
2
作者 明跃玲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0-63,共4页
对悬棺葬这一古老葬俗,研究者普遍认为它是古濮越文化的反映。本文在对五溪悬棺葬进行探讨后,发现其中的楚文化意蕴,即灵魂回归意识和对凤的崇拜,并从象征的层面分析了五溪人认同悬棺葬这一古老葬俗的原因。
关键词 五溪人 五溪悬棺葬 楚文化 灵魂回归 凤崇拜
下载PDF
川南“都掌蛮”岩画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屈川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1-135,共5页
四川珙县麻塘坝的岩画及悬棺葬 ,是汉魏唐宋僚人 (僰人 )、元明时期都掌人在同地域同时代的遗存。川南都掌蛮继承了古代僚人的主要习俗 ,岩画在头饰椎髻、使用铜鼓、巫术活动、猎头祭祀等方面 ,呈现出与悬棺葬俗相同的文化特质 ,揭示了... 四川珙县麻塘坝的岩画及悬棺葬 ,是汉魏唐宋僚人 (僰人 )、元明时期都掌人在同地域同时代的遗存。川南都掌蛮继承了古代僚人的主要习俗 ,岩画在头饰椎髻、使用铜鼓、巫术活动、猎头祭祀等方面 ,呈现出与悬棺葬俗相同的文化特质 ,揭示了岩画与悬棺葬之间的密切关系。岩画以丰富的文化内涵 ,折射出都掌蛮及其先民在生存发展、经济生活、文化传统、宗教习俗诸方面的活动痕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掌蛮 岩画 内涵 悬棺葬 关系
下载PDF
一个消失民族的史诗:“儸人”民间传说试析
4
作者 刘复生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5期41-46,共6页
在川南泸叙地区,古有之“儸国”被明朝军队残酷镇压消失后,至今还流传着许多关于“儸国”的民间传说,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有关“儸人”风俗习惯如悬棺、打牙的来历;二是围绕明代“儸人”领袖哈氏三王等人的传奇故事。
关键词 儸人 民间传说 悬棺 打牙 风俗
下载PDF
“水葬”与“悬棺”:一个在水中,一个在天上——《水葬》与《悬棺》对比阅读
5
作者 孙向阳 《铜仁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86-90,共5页
蹇先艾的《水葬》跟肖江虹的《悬棺》创作于不同的时代,前后相差八九十年。但是,通过对比阅读,我们发现,在他们各自构筑的以"老远的贵州"为底色的"世界"中,两位作家都以一颗赤诚之心温情地关注着这人世间的生生死死... 蹇先艾的《水葬》跟肖江虹的《悬棺》创作于不同的时代,前后相差八九十年。但是,通过对比阅读,我们发现,在他们各自构筑的以"老远的贵州"为底色的"世界"中,两位作家都以一颗赤诚之心温情地关注着这人世间的生生死死,体现出了一种别具一格的文化意蕴与人性关怀。一个意在刻画麻木的"看客","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一个着力展现"万物有灵",重构人与自然的新秩序。透过两位作者精心营构的"西洋镜",我们洞见了人性的麻木与冷漠,发现了生命的坚韧与美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葬》 《悬棺》 人性的麻木 生命的坚韧
下载PDF
关于崖葬的几点思考
6
作者 余丰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56-59,共4页
本文探讨了崖葬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如崖葬与古越濮族的关系;其与水泽的关系;其主要分布地域地理环境的特征;同时,文章还关注到濮系族的后裔苗、瑶等族至今仍保存的崖葬之俗及其古今变迁特征,将研究目光推及现代。
关键词 崖葬 借用 地理环境 古代越濮族 水泽 民俗
下载PDF
广州象岗西汉南越王墓形制试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高小路 徐卫民 《文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0-68,共9页
广州象岗西汉南越王墓是在本地传统葬俗的深刻影响下因地制宜地对同时期北方诸侯王横穴崖洞墓的设计理念主动吸收的结果。它接受了横穴崖洞墓的象征意义并吸收了有别于岭南墓葬传统的新技术和新设计,如用石质材料建筑墓室、横穴与竖穴... 广州象岗西汉南越王墓是在本地传统葬俗的深刻影响下因地制宜地对同时期北方诸侯王横穴崖洞墓的设计理念主动吸收的结果。它接受了横穴崖洞墓的象征意义并吸收了有别于岭南墓葬传统的新技术和新设计,如用石质材料建筑墓室、横穴与竖穴并存、墓址选择的条件等。不过,由于政治和地理上的阻隔以及本地传统习俗的影响,广州象岗西汉南越王墓中仍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南越特色,如平面布局、箱盒式的立体设计、墓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象岗西汉南越王墓 诸侯王崖洞墓 传统葬俗
下载PDF
对四川省珙县僰人悬棺的开发与保护分析
8
作者 陶华举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6期38-42,共5页
神秘的四川珙县僰人悬棺民俗旅游资源是历史的巨大遗赠,对其开发应注重体现其特色、时代性、系统性、真实性,以保护求发展等原则,开发出特色产品,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同时要注意避免开发带来的负面影响,保证其旅游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四川 珙县 僰人悬棺 旅游资源 民俗旅游 旅游规划 区位优势 旅游产品
下载PDF
左江流域岩画与岩洞葬关系试探
9
作者 张林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6年第6期22-29,共8页
左江流域岩画地点周边存在着不少岩洞葬,文章在分析岩画与岩洞葬两者在空间和时间上存在着一定关系的基础上,指出这种关系并非两者内在的直接联系,而是基于相似信仰的存在时间差的异时性关联。
关键词 左江流域 岩画 岩洞葬 异时性关联
下载PDF
重庆市江津区坪坪上汉代崖墓发掘简报
10
作者 白九江 孙治刚 +4 位作者 徐克诚 许高明 闫玉洁 陈芙蓉 王铭 《文博》 2017年第3期9-17,F0002,F0003,共11页
2015年9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单位对位于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河口村的坪坪上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崖墓6座,有单室和带侧室的两种。这批崖墓的时代主要集中在新莽至东汉早期,少量属于东汉中晚期。其发现为渝西地区汉代考... 2015年9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单位对位于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河口村的坪坪上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崖墓6座,有单室和带侧室的两种。这批崖墓的时代主要集中在新莽至东汉早期,少量属于东汉中晚期。其发现为渝西地区汉代考古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崖墓 墓葬形制 随葬器物
下载PDF
成都市新津县大云山东汉崖墓的清理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雨茂 姜铭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60,105-106,共12页
2005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新津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发掘了新津县大云山崖墓群中的一座东汉崖墓。该墓为长方形平顶单室墓,共有9个侧室,残存16具陶棺,出土了少量陶器、青铜器、铁器和石器。该墓是迄今为止四川崖墓中发现的葬具最多、使用... 2005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新津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发掘了新津县大云山崖墓群中的一座东汉崖墓。该墓为长方形平顶单室墓,共有9个侧室,残存16具陶棺,出土了少量陶器、青铜器、铁器和石器。该墓是迄今为止四川崖墓中发现的葬具最多、使用时间最长的墓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 大云山崖墓 多室墓 陶棺 东汉
原文传递
四川宜宾横江镇东汉崖墓清理简报 被引量:13
12
作者 黄家祥 王朝卫 《华夏考古》 CSSCI 2003年第1期3-17,共15页
1998年 5月~ 8月 ,四川省各级文物部门联合对宜宾横江镇油房坝村的 9座崖墓进行了清理 ,发现了一批陶器、铜器及铁器等遗物 ,据墓葬形制及出土物推测 。
关键词 宜宾市 横江 东汉 崖墓 四川 墓葬形制 随葬器物 油房坝村 考古资料 学术价值
原文传递
绵阳崖墓出土瓷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雨茂 易立 唐光孝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3-94,共12页
绵阳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属涪江中游的平坝和浅丘地带,南距成都市约90公里,自西汉设置涪县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历来为郡、州治所。绵阳境内的崖墓点主要位于涪江中游地区,尤其以涪江与安昌河、芙蓉溪交汇河段的上、
关键词 绵阳崖墓 出土瓷器 分组 分期 窑口
原文传递
四川东汉崖墓铭文与崖墓结构功能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轩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4-113,共10页
汉代,尤其是东汉,是墓葬文化盛行的时期,社会各阶层都大量投入人力物力用于建造仿照生前居室的墓葬。当时流行的墓葬类型有崖墓和砖石室墓等。相对于普遍流行于全国范围内的砖石室墓而言,集中分布在四川盆地的崖墓显得独具特色。
关键词 四川 东汉 崖墓 铭文 家族
原文传递
略论三台后底山崖墓的年代及相关问题
15
作者 易立 《南方民族考古》 2014年第1期99-110,共12页
根据对出土随葬品的类型学分析,后底山崖墓可划分为A、B两组,A组可以视作是一次下葬,年代约在南朝中晚期,晚到隋代的可能性较小;B组可能属于两次或多次下葬,年代应在南朝中晚期至唐代早期之间。三台境内汉唐时期崖墓的地域分布范围呈现... 根据对出土随葬品的类型学分析,后底山崖墓可划分为A、B两组,A组可以视作是一次下葬,年代约在南朝中晚期,晚到隋代的可能性较小;B组可能属于两次或多次下葬,年代应在南朝中晚期至唐代早期之间。三台境内汉唐时期崖墓的地域分布范围呈现出随时代而变化的特点,即由南部的郪江流域向中、北部的涪江流域移动,而导致这一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在于该地区的历史沿革及县治的迁移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底山崖墓 随葬品 年代 地域分布 成因
原文传递
贵州崖葬略论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飞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7-165,共9页
崖葬是将死者葬在悬崖之上的一种丧葬形式,广泛分布在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一般又将之分作悬棺葬和岩洞葬两类。两类崖葬在贵州均有发现,分别分布在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内。通过对贵州两类崖葬的考察,我们认为悬棺葬和岩洞葬是渊源有... 崖葬是将死者葬在悬崖之上的一种丧葬形式,广泛分布在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一般又将之分作悬棺葬和岩洞葬两类。两类崖葬在贵州均有发现,分别分布在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内。通过对贵州两类崖葬的考察,我们认为悬棺葬和岩洞葬是渊源有自的两类葬习,应区别对待。贵州悬棺可纳入到长江流域悬棺葬系统中予以考察,而岩洞葬与广西岩洞葬一体,应源自黔桂山地。它们都是少数民族特殊的信仰和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崖葬 分区 源流
原文传递
成都市中和镇板栗湾西汉崖墓M17发掘简报 被引量:4
17
作者 四川大学考古学系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2 位作者 索德浩 刘雨茂 杨洋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56,2,共16页
2015年,成都板栗湾墓地进行了发掘。崖墓M17由竖穴墓道、封门、三个墓室、棺龛、壁龛等组成,平面呈"十"字形。该墓时代为西汉晚期偏晚,墓中可见四次埋葬过程。M17未被盗扰,随葬品的种类、位置等对研究器物分布、墓葬形制和祭... 2015年,成都板栗湾墓地进行了发掘。崖墓M17由竖穴墓道、封门、三个墓室、棺龛、壁龛等组成,平面呈"十"字形。该墓时代为西汉晚期偏晚,墓中可见四次埋葬过程。M17未被盗扰,随葬品的种类、位置等对研究器物分布、墓葬形制和祭祀等有重要意义。竖穴墓道的形制对研究崖墓的起源演变也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市 板栗湾 崖墓 西汉晚期
原文传递
四川宜宾真武山发现一座东汉崖墓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朝卫 《华夏考古》 CSSCI 2003年第1期18-20,,共3页
1993年 10月 ,宜宾市博物馆在宜宾市真武山发掘了一座古墓 ,出土物以陶器为主 。
关键词 真武山 东汉初 崖墓 四川 宜宾 墓葬形制 随葬器物 932WM5 考古资料
原文传递
湖北郧县后房村唐代崖墓群的调查与发掘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芬 栾丰实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6-48,I0006-I0010,共18页
In the year 2006, some cliff burials of the Tang Dynasty were found along the banks of Han River 5 km from Qianfang Site at Yunxian County, Hubei Province in our investigations. The situation shows that these cliff bu... In the year 2006, some cliff burials of the Tang Dynasty were found along the banks of Han River 5 km from Qianfang Site at Yunxian County, Hubei Province in our investigations. The situation shows that these cliff burials were arranged in groups distributed in several loci. We selected some typical ones from Loci Hou Fangkou, Houzitou and Liuwan and excavated. All of these cliff burials were cut out of steep cliffs, a complete case of which consisted of terrace, passage, entrance, side-chambers, corridor and tomb chamber, and so on. The grave goods found in these tombs were bronze mirrors, bronze ornaments, porcelain pots with dish-shaped rim, porcelain ink stone, and so on. The cliff burials at Locus Hou Fangkou, which are dated in the early Tang Dynasty, are preserved in good condition and yielded intact grave good assemblages. The cliff burials at Locus Houzitou were formed at the same time to those at Hou Fangkou; the cliff burials at Locus Liuwan slightly differed from the ones at the two former loci, but the dates of Locus Liuwan could not be too far away from the former two. The discovery of these cliff burials provides valuable materials for the researches on the burial customs, social statuses and spiritual believing of this area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郧县 崖墓群 唐代
原文传递
重庆市奉节县谢家包东汉崖墓M1发掘简报
20
作者 袁东山 陈昊雯 +8 位作者 李梅田 乔汉英 乔峡 李增辉(整理/绘图) 魏镇(整理/绘图) 姚婷(整理/绘图) 李童(整理/绘图) 李万靖(整理/绘图) 杨宏昌(整理/绘图)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3-68,共16页
谢家包墓群位于长江北岸的陡坡上,朱衣河在其北侧自西北向东南流入长江。该墓群位于重庆市奉节县朱衣镇口前村一社,东北距奉节县城约1.4公里(图一)。2015年6~9月,为配合三峡工程重庆库区消落区的文物保护工作,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和中... 谢家包墓群位于长江北岸的陡坡上,朱衣河在其北侧自西北向东南流入长江。该墓群位于重庆市奉节县朱衣镇口前村一社,东北距奉节县城约1.4公里(图一)。2015年6~9月,为配合三峡工程重庆库区消落区的文物保护工作,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对其进行了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奉节县 谢家包墓群 崖墓 东汉中晚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