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ffect of Aerosols to Climate Change and Society
1
作者 Bowen Zhang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20年第8期55-78,共24页
Air pollution and global warming are two of the greatest threats to human and animal health and political stability. The primary global warming pollutants are, in order, carbon dioxide gas, fossil-fuel plus biofuel so... Air pollution and global warming are two of the greatest threats to human and animal health and political stability. The primary global warming pollutants are, in order, carbon dioxide gas, fossil-fuel plus biofuel soot particles, methane gas, 4, 6 - 10 halocarbons, tropospheric ozone, and nitrous oxide gas. About half of actual global warming to date is being masked by cooling aerosol particles. Increased concentrations of ozone and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PM2.5) since preindustrial times reflect increased emissions, but also contributions of past climate change. Recent analyses have shown that reducing black carbon (BC) emissions, using known control measures, would reduce global warming and delay the time when anthropogenic effects on global temperature would exceed 2<span style="color:#4F4F4F;font-family:"font-size:14px;white-space:normal;background-color:#FFFFFF;">&#176</span>C. Likewise, cost-effective control measures on ammonia, an important agricultural precursor gas for secondary inorganic aerosols (SIA), would reduce regional eutrophication and PM concentrations in large areas of Europe, China, and the USA. Thus, there is much that could be done to reduce the effects of atmospheric PM on the climate and the health of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human pop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solS air pollution climate change EFFECTS
下载PDF
TOF–SIMS surface analysis of chemical components of size–fractioned urban aerosols in a typical heavy air pollution event in Beijing 被引量:2
2
作者 Wenjun Li Hong Li +8 位作者 Jinjuan Li Xueli Cheng Zhengzheng Zhang Fahe Chai Hao Zhang Ting Yang Pengli Duan Defeng Lu Yizhen Che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7期61-76,共16页
Size–fractioned atmospheric aerosol particles were collected during a typical heavy air pollution event in Beijing. The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nents on the surfaces of the samples were analyzed using time–of–fl... Size–fractioned atmospheric aerosol particles were collected during a typical heavy air pollution event in Beijing. The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nents on the surfaces of the samples were analyzed using time–of–flight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TOF–SIMS).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rfac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studied, and the possible sources of these chemical compositions were identified through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organic components such as crustal elements and sulfate, and organic components such as aliphatic hydrocarbons and oxygen–containing organic groups were present. Some surface components, such as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heavy metals and fluorides may exert adverse effects on human health. The species and relative percentages of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varied with particle size, diurnal and pollution progress. During a heavy pollution event, the species and relative percentages of secondary components such as oxygen–containing organic groups and sulfurous compounds increased, indicating that particles aged during this event. The surfac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aerosol particles was affected mainly by emissions from coal combustion and motor vehicles. In addition, air pollution, meteorological factors, and air mass transport also exerte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surfac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aerosol p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mospheric aerosol particles air pollution event Surface chemical composition Influence factor Static Time-of-flight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 BEIJING
原文传递
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 被引量:123
3
作者 丁一汇 李巧萍 +3 位作者 柳艳菊 张莉 宋亚芳 张锦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4,I0001,共13页
近50年来,全球气候变化主要由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日益增加引起,而空气污染主要由悬浮于空气中的大气气溶胶粒子造成,它们都主要由矿物燃料的燃烧排放形成。近年的研究表明,大气气溶胶粒子也具有气候效应:一是通过散射和吸收太阳光,减少... 近50年来,全球气候变化主要由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日益增加引起,而空气污染主要由悬浮于空气中的大气气溶胶粒子造成,它们都主要由矿物燃料的燃烧排放形成。近年的研究表明,大气气溶胶粒子也具有气候效应:一是通过散射和吸收太阳光,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而具有降冷作用,可抵消一部分由温室气体造成的变暖作用;二是可以作为云中凝结核改变云微物理过程和降水性质,改变大气的水循环。大气气溶胶对于经济社会的许多方面,如农业、水资源、人体健康、城市化等也表现出重要的影响。由于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有共同的原因,即主要都是由矿物燃料燃烧的排放造成,因而减轻和控制空气污染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气候在行动上应是一致的。为了从经济上得到最大的节约和获得双赢的效果,应该采取协同应对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减排战略,即应该采取统一的而不是分离的科学研究和应对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空气污染 大气气溶胶粒子
下载PDF
利用MODIS遥感大气气溶胶及气溶胶产品的应用 被引量:60
4
作者 李成才 毛节泰 刘启汉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108-117,共10页
介绍了利用EOS卫星上MODIS传感器遥感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 (AOD)的技术 ,总结了作者利用MODIS资料进行的研究工作 ,包括利用太阳光度计的地面观测进行MODIS 10km分辨率Level2气溶胶产品的校验、利用该产品分析我国陆地上空气溶胶光学厚... 介绍了利用EOS卫星上MODIS传感器遥感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 (AOD)的技术 ,总结了作者利用MODIS资料进行的研究工作 ,包括利用太阳光度计的地面观测进行MODIS 10km分辨率Level2气溶胶产品的校验、利用该产品分析我国陆地上空气溶胶光学厚度分布特征、1km高分辨率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应用于大气污染的分析等。证实MODIS遥感手段获取气溶胶分布 ,不仅为全球和区域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而且也为区域环境大气污染的研究提供了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气溶胶光学厚度 气候变化 大气污染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浙江省大气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毛敏娟 杜荣光 胡德云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1-230,共10页
开展气候变化对大气污染影响的研究有利于加深对大气污染形成机理的认识.利用1996—2015年浙江省大气成分、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气候变化对大气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0 a来浙江省呈年高压天气日数增多、年均气温升高、降水集中及年均净... 开展气候变化对大气污染影响的研究有利于加深对大气污染形成机理的认识.利用1996—2015年浙江省大气成分、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气候变化对大气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0 a来浙江省呈年高压天气日数增多、年均气温升高、降水集中及年均净辐射、日照时数、风速、气温日较差和水汽蒸发量都下降的气候变化事实.气候变化引起大气污染扩散能力下降,1996—2015年杭州市和浙江省年均大气扩散指数分别下降了0.55和0.81,降幅分别达35.71%和42.69%.大气扩散指数与ρ(PM_(10))、ρ(PM_(2.5))及年霾日数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当大气扩散指数增大时,大气颗粒物浓度和年霾日数均下降,反之亦然.杭州市大气扩散指数与ρ(PM_(10))、ρ(PM_(2.5))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3和0.76.杭州市和浙江省大气扩散指数与年霾日数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77和0.78,T检验值则分别为28.88和30.81,说明由气候变化引起的大气扩散能力改变是影响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但不同大气成分受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不同.影响ρ(PM_(10))的关键气候要素是降水量、风速及相对湿度等,影响ρ(PM_(2.5))的主要是辐射、气温,影响ρ(SO_2)的主要是气温,影响ρ(NO_2)及ρ(NO_3^-)、ρ(NH_4^+)的主要是辐射.总体来说,浙江省近20 a的气候变化事实可能有利于促进ρ(PM_(10))、ρ(PM_(2.5))、ρ(NO_2)及ρ(O_3)等上升,促进ρ(SO_2)、ρ(NO_3^-)、ρ(SO_4^(2-))、ρ(NH_4^+)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 气候变化 大气污染 大气扩散
下载PDF
区域大气环境模拟系统RegAEMS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罗干 徐北瑶 +4 位作者 王体健 李树 庄炳亮 谢旻 李蒙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571-4580,共10页
区域大气环境模拟系统RegAEMS是我国自主发展的空气质量模式之一,包含中尺度气象模式MM5/WRF/TAPM和大气环境模式AEM,并能与区域气候模式RegCM耦合,可以用于酸沉降、光化学烟雾、细颗粒物、重金属元素等大气污染的形成机理、模拟预测、... 区域大气环境模拟系统RegAEMS是我国自主发展的空气质量模式之一,包含中尺度气象模式MM5/WRF/TAPM和大气环境模式AEM,并能与区域气候模式RegCM耦合,可以用于酸沉降、光化学烟雾、细颗粒物、重金属元素等大气污染的形成机理、模拟预测、管控对策、环境影响和气候效应研究.本文主要介绍RegAEMS的发展历程、框架结构和主要性能,重点介绍近期的模式改进和模拟验证情况.研究表明,改进的RegAEMS在硫酸盐、二次有机气溶胶、臭氧和氮沉降方面具有较强的模拟能力,可以用于区域大气复合污染模拟预测和管理控制的基础研究及业务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 数值模式 空气污染 气候变化 RegAEMS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陕西省大气污染潜势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江泉 曹莹雪 杨建军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278-284,共7页
分析了大气扩散潜势的分布,利用大气扩散模型对不同年份、季节扩散模式进行模拟,针对不同气候与短期气候变化问题进行模拟,以评估短期气候变化或区域气候变化对大气环境和大气污染潜势的冲击。结合1999—2009年气候变化潜势的模拟结果,... 分析了大气扩散潜势的分布,利用大气扩散模型对不同年份、季节扩散模式进行模拟,针对不同气候与短期气候变化问题进行模拟,以评估短期气候变化或区域气候变化对大气环境和大气污染潜势的冲击。结合1999—2009年气候变化潜势的模拟结果,气候变化使陕北及陕南大气扩散潜势呈逐年不利的扩散形式,SO_2平均浓度每年增加率分别为1.38%和0.29%,而关中地区大气扩散潜势变化则有利于扩散,其SO_2平均浓度每年减少约3.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扩散模式 大气污染潜势 气候变化 空气污染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空气污染影响的模拟研究
8
作者 吴雅珍 李丹阳 +1 位作者 张霖 戴瀚程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54-870,共17页
为了评估气候变化对空气污染影响机制研究中各类模式方案,更好地理解现有的研究结果,为未来进一步的模式研究提供支持,梳理“气候变化对空气污染影响”主题相关的各类模式研究,识别出全球和区域两类不同空间尺度下的3类模式研究,对比不... 为了评估气候变化对空气污染影响机制研究中各类模式方案,更好地理解现有的研究结果,为未来进一步的模式研究提供支持,梳理“气候变化对空气污染影响”主题相关的各类模式研究,识别出全球和区域两类不同空间尺度下的3类模式研究,对比不同研究的方法特点和适用性。进一步地,使用CMIP5气候模式比较项目数据和WRF-Chem大气化学传输模式,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气象变化和污染物排放变化对2050年中国夏季近地面O3浓度的影响,并重点选取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3个地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RCP8.5的气候变化和污染物排放增长情景下,气象和排放变化都将对本世纪中叶中国夏季臭氧浓度产生较明显的影响。在中国大部分区域,排放变化对臭氧浓度的影响较大,但东海附近地区气象场的影响也非常显著。此外,两类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臭氧 空气污染 气候模式 大气化学传输模式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大气污染影响的探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梁华炎 《环境与发展》 2017年第4期30-31,共2页
社会发展速度的提高,尤其是工业发展迅速,在提高经济水平的同时,因为思想意识较低,以及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导致大气污染程度不断加剧。近年来面对以雾霾为主的大气污染问题,各地政府已经逐渐采取了各项措施进行治理,争取将各类污染物... 社会发展速度的提高,尤其是工业发展迅速,在提高经济水平的同时,因为思想意识较低,以及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导致大气污染程度不断加剧。近年来面对以雾霾为主的大气污染问题,各地政府已经逐渐采取了各项措施进行治理,争取将各类污染物含量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其中,要注意分析气候变化对大气污染的影响,然后从不同角度出发,确定有效措施进行优化,争取提高大气污染治理效果,本文对此进行了简单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大气污染 大气治理
下载PDF
附生植物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其生物指示作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宋亮 刘文耀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5-154,共10页
附生植物是一类生活在其他植物体上但不从宿主载体吸收营养和水分的特殊植物,其特有的形态结构和生态习性导致了它们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脆弱性。研究附生植物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其生物指示作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 附生植物是一类生活在其他植物体上但不从宿主载体吸收营养和水分的特殊植物,其特有的形态结构和生态习性导致了它们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脆弱性。研究附生植物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其生物指示作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概述了附生植物对大气组成变化、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覆盖方式转变等全球变化事件的响应及其生物指示作用的研究动态和进展,并总结了常用的研究方法。提出,在以后的研究中,要结合新仪器的研发与应用,开展规范、定量的野外控制实验和模拟研究,通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长期、系统的监测,建立起有效的数据库,发展有关附生植物对全球变化响应及其指示作用的量化指标以及相应的模型,探讨利用附生植物来监测气候变化的早期识别方法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指示种 大气组成变化 气候变化 附生植物 土地利用/覆盖方式转变
原文传递
老化过程对大气黑碳颗粒物性质及其气候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谭天怡 郭松 +3 位作者 吴志军 何凌燕 黄晓锋 胡敏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6期4235-4250,共16页
黑碳颗粒物是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重要温室物种,但对其气候效应的认知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老化过程对黑碳颗粒物性质的改变,是造成这种不确定性的重要来源.针对黑碳老化这一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基于实验室和外场研究的进展... 黑碳颗粒物是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重要温室物种,但对其气候效应的认知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老化过程对黑碳颗粒物性质的改变,是造成这种不确定性的重要来源.针对黑碳老化这一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基于实验室和外场研究的进展,从影响黑碳微观性质的角度出发,总结梳理了老化过程对黑碳混合态,包括形貌和化学组分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与气候效应相关的黑碳颗粒物的吸光性、吸湿性、云凝结核与冰核活性在老化过程中的变化.伴随着老化过程的进行,黑碳颗粒物由初始的外混态向内混态转变,形貌由枝杈状结构经填充-塌缩-持续被包裹的过程逐渐演变成近似球形的核壳结构.黑碳颗粒物中的化学组分在排放初期会受到共同排放组分的影响,并在老化过程中表现出二次组分增加的趋势.由于包裹物在黑碳外层的累积,老化过程会导致黑碳颗粒物吸光性的增强,但增强倍数受到包裹物厚度、形貌和化学组分的共同影响.并且,在讨论颗粒物群体的吸光增强倍数时,黑碳颗粒物之间混合态的非均一性也需要纳入考虑.老化过程会增强黑碳颗粒物的吸湿性与云凝结核活性,这与包裹物本身的性质密切相关,但相关的外场研究还十分缺乏.针对黑碳颗粒物是否具有冰核活性以及老化过程是否会改变其活性的问题,现有研究仍然没有定论.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黑碳老化未来的研究方向:探究真实燃烧条件下不同来源黑碳颗粒物的理化特性与老化特征;在不同大气环境中开展综合观测,识别出复杂大气条件下影响黑碳老化的关键因素;推动黑碳老化促进区域大气污染的机制研究;加强黑碳颗粒物与间接气候效应相关的性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 大气颗粒物 老化 气候变化 混合态 颗粒物形貌
原文传递
2020年大气科学与环境健康交叉领域热点回眸 被引量:1
12
作者 尹志聪 李雨嫣 +1 位作者 段明铿 王会军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8-96,共9页
2020年,大气科学与环境保护、人群健康等研究领域产生了深度的交叉融合,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研究成果。遴选了气候变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大气污染、大范围野火和气候预测等研究热点,回顾并点评了它们之间交叉融合产生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大气科学 环境健康 气候变化 气候预测 大气污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