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气候难民保护面临的国际法问题及其对策 被引量:2
1
作者 毛颖洁 《净月学刊》 2014年第2期73-79,共7页
全球变暖增加了酷热、飓风等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而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也将严重影响沿海地区居民的生活。大量由气候原因而迁移的人由此催生了一个新的名词——气候难民。但是,无论是国际立法还是各国国内立法,由于缺乏明确、清... 全球变暖增加了酷热、飓风等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而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也将严重影响沿海地区居民的生活。大量由气候原因而迁移的人由此催生了一个新的名词——气候难民。但是,无论是国际立法还是各国国内立法,由于缺乏明确、清晰的定义,使得国际、国内层面对于气候难民的保护迟迟未能落实。因此,应当给予气候难民一个明晰的定义,国际社会应当通力合作改善气候难民的生存现状,赋予其充分的生命权、健康权、财产权、土地权等,并积极促进其与当地社区的融合与交流,通过建立国际气候难民救助基金来保障气候难民的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难民 权利完善 国际法
下载PDF
气候难民权利保护及救济路径探究
2
作者 何晴 《科技资讯》 2021年第34期196-198,共3页
工业革命以来,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气候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由气候变化而导致的海平面上升、极度干旱等问题逐渐出现在人们视野,气候难民也由于极端天气而大量涌现。气候难民的转移安置和权利保护问题因环境恶化逐渐为学者们关注... 工业革命以来,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气候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由气候变化而导致的海平面上升、极度干旱等问题逐渐出现在人们视野,气候难民也由于极端天气而大量涌现。气候难民的转移安置和权利保护问题因环境恶化逐渐为学者们关注。而现如今由于气候难民国际法地位模糊、有救助义务的国家出于国家利益考量而不愿承认难民身份等原因,气候难民的权利很难受到保护。因此,他们有必要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措施维护其合法权益,保护他们也是保护我们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难民 国际法 人权保护 国家责任
下载PDF
论气候难民保护面临的国际法问题及其对策
3
作者 毛颖洁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24-29,36,共7页
全球变暖增加了酷热、飓风等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而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也将严重影响沿海地区居民的生活。大量因为气候原因而迁移的人由此催生了一个新的名词——气候难民。但是,无论是国际立法还是各国国内立法,由于缺乏明确、... 全球变暖增加了酷热、飓风等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而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也将严重影响沿海地区居民的生活。大量因为气候原因而迁移的人由此催生了一个新的名词——气候难民。但是,无论是国际立法还是各国国内立法,由于缺乏明确、清晰的定义,使得国际、国内层面对于"气候难民"的保护迟迟未能落实。因此,应当给予"气候难民"一个明晰的定义,国际社会应当通力合作改善气候难民的生存现状,赋予其充分的生命权、健康权、财产权、土地权等,并积极促进其与当地社区的融合与交流,通过建立国际气候难民救助基金来保障气候难民的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难民 权利完善 国际法
下载PDF
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法治理模式的创新:统筹发展与安全的进路 被引量:1
4
作者 林俊 《国际经济法学刊》 2023年第1期1-19,共19页
气候变化议题下的国际法治理模式呈现多形式特征,但不同治理模式间的协同效应不凸显。由于气候变化产生的广泛安全影响,发展视角下的国际法治理模式呈现出治理乏力的状态。国际气候法治理模式存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安全影响关键条款缺失... 气候变化议题下的国际法治理模式呈现多形式特征,但不同治理模式间的协同效应不凸显。由于气候变化产生的广泛安全影响,发展视角下的国际法治理模式呈现出治理乏力的状态。国际气候法治理模式存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安全影响关键条款缺失、制度本身强制执行力和履约不足等局限。国际人权法治理模式从属人的角度出发应对气候变化对人的安全的影响,但仍存在着调整范围不足、忽视对气候变化的预防等局限。故而,国际社会开始寻求以联合国安理会作为处理气候变化问题的机构,并探寻安全视角下处理气候变化问题的可行性。但安理会在政治和法律上的行动限度限制了其深度参与气候变化国际治理的进程。三种治理模式由此在实践中形成气候变化国际法治理的困境。究其治理困境的根源,是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时对发展与安全两个方面的立场、权利和利益存在差异。基于此,本文拟探索一种发展与安全协同的合作治理模式,充分利用现有的三种治理模式各自的独特功能实现互补优化,以有效协调发展与安全的诉求差异,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法治理模式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国际气候法 国际人权法 安理会 合作治理
原文传递
国际投资法视野下的碳排放权 被引量:4
5
作者 黄文旭 《国际经贸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9-84,共6页
根据《华盛顿公约》与具体的投资协定,碳排放权可被视为投资。因此,碳排放权在遭受征收或歧视时可受到国际投资法的保护,并可得到公平与公正待遇的保障。由于东道国在国际投资争端中的应诉成本很高,一些国家可能会减缓排放交易机制的实... 根据《华盛顿公约》与具体的投资协定,碳排放权可被视为投资。因此,碳排放权在遭受征收或歧视时可受到国际投资法的保护,并可得到公平与公正待遇的保障。由于东道国在国际投资争端中的应诉成本很高,一些国家可能会减缓排放交易机制的实施。考虑到在全球范围内建立排放交易机制的重要性,不应给予碳排放权过高的投资保护。在国际投资协定中纳入环境例外条款可以在环境保护与投资保护之间实现最佳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投资法 碳排放权 碳信用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第十一届国际法论坛“国际法的机遇与挑战:危机、秩序、法治”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6
作者 沈涓 王艺 《国际法研究》 2015年第1期118-128,共11页
在2014年11月15-16日召开的第十一届国际法论坛"国际法的机遇与挑战:危机、秩序、法治"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代表讨论了中国和平发展与国际法的交互关系问题、当前国际热点与中国外交中的国际法问题、欧盟与海牙国际私法会... 在2014年11月15-16日召开的第十一届国际法论坛"国际法的机遇与挑战:危机、秩序、法治"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代表讨论了中国和平发展与国际法的交互关系问题、当前国际热点与中国外交中的国际法问题、欧盟与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在国际私法的统一化上的努力、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的国际法律问题、多边贸易体制与中国经济金融政策中的法律问题以及人权保护的国际法律问题。在当前变化的国际秩序中,中国的国际法理论与实践均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需要国际法学人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理论与实务的有机结合,为国际法的发展和实践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 国际私法的统一化 气候变化 多边贸易体制 人权保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