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National Security: Institu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 Within Three Federal Departments
1
作者 John Ackerman Jean Gabriel (Gabe) Jolivet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iplomacy》 2017年第7期389-411,共23页
National security implications (The White House, 2015; CNA, 2014)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currently radiate throughout the U.S. government. These implications are critically acute for three federal departments most... National security implications (The White House, 2015; CNA, 2014)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currently radiate throughout the U.S. government. These implications are critically acute for three federal departments most responsible for U.S. national security: 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 (DoD),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DOS), and the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DHS). However, the effect on these federal departments is understudied and poorly specified. This research intends to rectify the dearth of academic studies. Comparative analysis (Collier, 1993) of the institutional cultures and leadership of the DoD, DoS, and DHS was conducted determining how these agencies are responding to multiple vulnerabilities created by climate change (The White House, 2013a). Research reveal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how the DoD, DoS, and DHS are responding. The analysis discovered the DoD has institutionalized, or "mainstreamed" (Leggett, 2015, p. 16) planning for climate change and planning is driven mainly through hierarchical cultural organizations. The DoD bureaucratic leadership is multi-faceted with some transactional, transformational, and charismatic leadership elements. The DoS has also mainstreamed adaptation planning to a lesser extent and planning is driven primarily by an ad-hoc culture with a top-down/bottom-up, charismatic/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emphasis. In contrast, the DHS has been unable to mainstream planning into their organizational culture due to the presence of several internal clans. The DHS bureaucratic leadership is somewhat chaotic with little top-down, transformational, or entrepreneurial direction. Overall, the knowledge gained from this comparative analysis provides valuable insights into how governmental institutions adapt to a multi-faceted national security thre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culture leadership national security
下载PDF
文化安全的核心: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文化领导权
2
作者 赵婧 姜维清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10-119,共10页
在现代国家安全框架中,文化安全已从边缘问题转变为核心议题,文化领导权已成为国家安全的核心要素。这种变化反映了全球安全环境的根本转变,文化领导权不仅关系到文化的传承和推广,也关系到在国际舞台上扩大国家影响力、展示国家软实力... 在现代国家安全框架中,文化安全已从边缘问题转变为核心议题,文化领导权已成为国家安全的核心要素。这种变化反映了全球安全环境的根本转变,文化领导权不仅关系到文化的传承和推广,也关系到在国际舞台上扩大国家影响力、展示国家软实力并反映深层社会结构。稳固文化领导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内部稳定性,通过建立积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共享,可以有效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因此,重新评估文化领导权的重要性并加强文化领导权建设是维护现代国家安全策略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超越了传统安全观念的局限,还为文化安全研究开辟了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安全 文化领导权 国家安全 葛兰西 治理术
下载PDF
全球粮食安全与气候变化协同治理的路径探析——以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实践为主线
3
作者 徐佳利 梁运娟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9-98,共10页
协同治理是指国际行为体聚焦具有同质性的议题领域和关联性的治理制度,统筹推进全球治理实践的重要形式和过程。在全球粮食安全与气候治理议程日益交织的背景下,推动两者协同治理对实现全球“零饥饿”目标和增强气候变化适应性具有重要... 协同治理是指国际行为体聚焦具有同质性的议题领域和关联性的治理制度,统筹推进全球治理实践的重要形式和过程。在全球粮食安全与气候治理议程日益交织的背景下,推动两者协同治理对实现全球“零饥饿”目标和增强气候变化适应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粮食安全制度复合体的核心机构,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理念层面深化了两议题间的关联度,同时不断加强机制建设促进两议题协同治理,并积极将气候风险评估引入粮食安全项目方案。但由于目前气候治理机制对粮食安全议题的支持力度相对不足,联合国粮农组织对气候议题的资源投入受限,导致其参与全球粮食安全与气候变化协同治理的成效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粮食安全 气候变化 协同治理 联合国粮农组织
下载PDF
Comprehensive Disaster Risk Preven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Important Significance,Catastrophe Risk,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Strategic Countermeasure
4
作者 Feng KO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9年第9期46-50,共5页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is major decision proposed by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with comrade Xi Jinping as the core co-ordinating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overall situations,and concerns peaceful...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is major decision proposed by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with comrade Xi Jinping as the core co-ordinating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overall situations,and concerns peaceful rise of China and extension of the strategic opportunity period of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It needs multi-faceted safeguards to successfully impel"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in which disaster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its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re indispensable links.By integrating geogeographic and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factors,countries along"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belong to frequent occurrence region of major natural disasters.It restricts not only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relevant countries but also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construction,and is also related to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Chinese enterprises going out to a certain extent.It should enhanc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and ensure safety of major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related to interconnection of"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by disaster identification and prevention,which is the key of successfully impelling strategy implementation and major need for guaranteeing the people s livelihood of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line.The work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in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line is generally weak,and it is urgent to raise the level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s a whole by promoting th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cooperation in the"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area;improve the coverage and level of disaster risk insurance;enhance construction in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capability of natural disaster;strengthen structural adjustment of economy,industry and land use responding to climate change risks;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disaster reduction forum of"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and contain relevant content in"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series of high-end forum top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OMPREHENSIV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CATASTROPHE risk climate change national secur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下载PDF
美国气候安全战略演进逻辑及启示 被引量:6
5
作者 刘仁厚 王书华 《太平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3,共13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加深,气候变化已经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环境问题,而是向兼具政治属性的安全问题转变。美国拜登总统上任后将气候安全置于核心地位,并将其作为处理内政外交的优先项。美国历届政府在推动气候安全战略上,可以分为早...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加深,气候变化已经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环境问题,而是向兼具政治属性的安全问题转变。美国拜登总统上任后将气候安全置于核心地位,并将其作为处理内政外交的优先项。美国历届政府在推动气候安全战略上,可以分为早期认知阶段、克林顿政府时期探索阶段、小布什政府时期扩展阶段、奥巴马政府时期建立阶段、特朗普政府时期否定阶段和拜登政府时期升级阶段等过程。同时,美国气候安全战略的建立,是气候变化问题独特属性、全球科技竞争和美国内生条件等综合因素共同驱动的结果。当前拜登政府构建气候安全战略实施体系,强化盟友关系、增强科研力量、加大对中国施压将成为未来重点。因此,我国应重视气候安全挑战,并建立相应的组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安全战略 科技竞争 美国 国家安全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姚雪峰 张韧 +1 位作者 郑崇伟 李碧红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1年第1期56-62,共7页
基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和2007年中国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的结果,整理、分类和提炼出关系中国国家安全的气候变化要素及其影响的演变趋势和区域响应特征,并分析其产生的安全后果。结果表明,基础设施... 基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和2007年中国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的结果,整理、分类和提炼出关系中国国家安全的气候变化要素及其影响的演变趋势和区域响应特征,并分析其产生的安全后果。结果表明,基础设施的损毁、基础自然资源的缺失以及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是气候变化产生的三个关键社会经济影响。气候变化本身及其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与国家现有的地缘政治压力相互作用,产生广泛的安全后果,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通过降低人民生存质量而影响社会和地区稳定;影响国防和军队建设;改变海洋边界和能源通道格局,威胁中国领土主权及海洋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国家安全 社会经济 影响
下载PDF
21世纪气候变化与中国国家安全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文木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1-63,共13页
目前学界对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做了两种观点完全相反的预判。其中,气候变暖的趋势对世界地缘政治及其安全的影响是很大的。气候变暖造成北极解冻速度加快,北极航道通航时间日益延长使俄罗斯整个北线破天荒地面临更大的安全压力,它将改变... 目前学界对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做了两种观点完全相反的预判。其中,气候变暖的趋势对世界地缘政治及其安全的影响是很大的。气候变暖造成北极解冻速度加快,北极航道通航时间日益延长使俄罗斯整个北线破天荒地面临更大的安全压力,它将改变俄罗斯原有的三面防御而无"后顾之忧"的国防结构。北极航道通航时间延长,也将极大地改变欧亚大陆及北极航道沿岸国家乃至印度洋、太平洋的物流版图。同时,北极航道通航时间的延长,将使苏伊士运河的地缘政治作用部分转移至白令海峡,与此相应,世界大国的地缘政治冲突密集区也将由南至北转移到北太平洋区域。俄国北线与日本东线在世界地缘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上升将使中国成为俄国和日本的战略后方。届时台湾地区在美国、日本等地缘战略中的地位将会下降,中国东部安全边界会进一步向东拓展,台海统一的条件将水到渠成,南海问题解决的条件也将更加成熟。另一方面,海平面上升也会使海水向中国腹地侵入,这将导致中国东部海域纵深加大,并对中国海防造成极为巨大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国家安全 地缘政治
下载PDF
美国关于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影响的研究述评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海滨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9年第3期145-150,共6页
近年来,美国关于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影响的研究成果频出。在概述其研究现状及主要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美国在该领域研究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开展相关研究的启示。美国关于气候变化影响国家安全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围绕气候变化影响美国国... 近年来,美国关于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影响的研究成果频出。在概述其研究现状及主要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美国在该领域研究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开展相关研究的启示。美国关于气候变化影响国家安全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围绕气候变化影响美国国家安全的方式、范围、程度以及美国的应对之策等几个方面展开了全面而深入的讨论。其突出特色是:第一,在研究理论和方法方面,与时俱进,转型较快;第二,在研究内容方面,既视野开阔,又有较强的针对性;第三,在研究水平上呈现逐步提高的趋势;第四,在研究体制上,形成官、学、研三位一体的联合研究体制。当前,我国的相关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借鉴美国的一些有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气候变化 国家安全 述评
下载PDF
21世纪的国际能源安全问题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建新 《国际安全研究》 2013年第6期124-149,154,共26页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性问题的兴起,导致能源安全观的重塑,追求供需安全的传统能源安全观正被一种新的综合能源安全观取代。综合能源安全观不仅涵盖了供应安全和需求安全,而且广泛地涉及环境、气候和人的安全。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性问题的兴起,导致能源安全观的重塑,追求供需安全的传统能源安全观正被一种新的综合能源安全观取代。综合能源安全观不仅涵盖了供应安全和需求安全,而且广泛地涉及环境、气候和人的安全。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普遍面临一些重大的能源安全问题,包括能源储量集中于战略空白区、能源需求的集中、能源资源密集型国家去稳定化、不可抗力、能源运输阻塞点、不确定的投资环境、资源民族主义和气候变化。除了这些具有普遍性的能源安全议题外,中国能源安全还有其特殊性,化石能源峰值,即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消耗过快,不仅制约了化石能源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进口依赖度将不可逆转;从全球化时代的综合能源安全观来看,中国严重依赖煤炭,形成了一种不安全的能源消费结构;在当前能源消费结构下,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中将面临更大的减排压力。因此,能源安全的根本之路在于加强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及其相关技术的投资与研发,不断扩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归根结底,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框架下,重构能源消费体系对于解决上述所有安全问题都具有决定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安全观 国际能源安全问题 气候变化 资源民族主义 单干主义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与美国国家安全:美国官方的认知及其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行姝 《国际安全研究》 2015年第5期107-129,共23页
气候变化的影响超越它本身所带来的直接环境后果,对美国国家安全提出新挑战。美国官方对这一问题的认知从形成到发展,大体经历了酝酿、萌芽和完善阶段。促成美国对该问题的战略认知与政策实践的原因复杂,涉及国际社会的政治议程、美国... 气候变化的影响超越它本身所带来的直接环境后果,对美国国家安全提出新挑战。美国官方对这一问题的认知从形成到发展,大体经历了酝酿、萌芽和完善阶段。促成美国对该问题的战略认知与政策实践的原因复杂,涉及国际社会的政治议程、美国国内的科学议程以及国会的影响等因素。当前,美国的安全体系不仅正视气候变化对美国国家安全产生的威胁,而且已经开始制定战略性方针不断将气候变化因素纳入该体系的战略规划和日常实践。在国际层面,美国已经开始谋求与其他国家就气候变化影响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的问题达成共识甚至采取行动。本质上,这是美国在全球气候谈判博弈中增加筹码的一个重要抓手,希望以此来影响和主导全球减缓气候变化行动。预计未来美国应对气候变化安全后果的政策走势趋强,将对美国气候政策、对外关系乃至国际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将给中国特别是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关系带来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国家安全 非传统安全 美国气候政策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琪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1-14,共4页
气候变化有可能压垮一个国家的灾害反应能力,削弱国家的军事力量,引起国家间的摩擦,招致政治暴力,抑制国家发展,因而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正确认识气候变化,完善我国早期预警机制,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发展低碳经济... 气候变化有可能压垮一个国家的灾害反应能力,削弱国家的军事力量,引起国家间的摩擦,招致政治暴力,抑制国家发展,因而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正确认识气候变化,完善我国早期预警机制,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发展低碳经济,争取在国际性议题中的话语权,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我国外交政策的一个战略支点,是应对气候变化、保证国家安全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国家安全 政治影响
下载PDF
全球气候安全治理的演进逻辑--基于联合国与欧盟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锐 寇静娜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37,156,共21页
全球气候安全治理指国际关系行为体以跨国协作的方式识别、应对和防范由气候变化引发或加强的安全风险,属于典型的非传统安全治理。本文基于对哥本哈根学派的反思,提出“言语—实践”演进框架,即非传统安全治理的演进存在言语行为与试... 全球气候安全治理指国际关系行为体以跨国协作的方式识别、应对和防范由气候变化引发或加强的安全风险,属于典型的非传统安全治理。本文基于对哥本哈根学派的反思,提出“言语—实践”演进框架,即非传统安全治理的演进存在言语行为与试验性实践并存的初级阶段、机制化合作的高级阶段。气候安全治理的兴起源于气候变化导致的严峻威胁、传统安全治理与常规气候治理融合实施的需求、各国国防事业面临的挑战和部分国家的政治意图。本文以联合国和欧盟为例开展实证研究,发现当前治理处于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的状态,已形成丰富的治理话语与试验性实践,但机制化水平较低;国家间持续开展高级别的协商,并达成一定共识;试验性实践日益增多和扩散,主要表现为将气候监控手段与冲突预防相结合、将气候适应性策略与维持和平行动相结合;存在“说得多、做得少”的情况。各方仍面临将理念、表态转化为务实行动的阻碍,包括各国对治理方式方法存在基本分歧、当前治理存在西方主导的倾向、治理手段很难短期内见效及部门协作需要磨合等。我国应主动关注相关治理进展,促使国际社会以高效、稳妥、可承担的手段开展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安全治理 安全化 气候变化 联合国 欧盟
下载PDF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我国气候变化治理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崔艳红 《区域与全球发展》 2022年第6期20-35,155,共17页
气候变化对我国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将气候安全和气候变化风险管理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选择。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我国战略指导视野下的国家安全理论与实践体系,具有全局性、综合性、统筹协调性、开放包容性和... 气候变化对我国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将气候安全和气候变化风险管理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选择。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我国战略指导视野下的国家安全理论与实践体系,具有全局性、综合性、统筹协调性、开放包容性和鲜明的中国特色,对我国气候安全和气候变化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五个统筹”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主要方法论,体现出鲜明的辩证唯物主义特色,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背景下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开展治理与合作的战略指导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国家安全观 气候变化 气候安全 战略对策
下载PDF
基于生态源地预测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及管控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立焜 石永洪 +1 位作者 孙道成 张又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4期50-56,共7页
以唐山市为例,重点面向气候变化情况下的生物栖息地预测,结合现有保护地、预测生态源地,整合多种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依托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计算生态空间网络,并将区域生态肌理与生态空间网络进行整合,实现对唐山市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 以唐山市为例,重点面向气候变化情况下的生物栖息地预测,结合现有保护地、预测生态源地,整合多种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依托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计算生态空间网络,并将区域生态肌理与生态空间网络进行整合,实现对唐山市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最后基于生态安全格局提出生态空间管控要求。结果表明,构成以生态肌理为基础的,整合生态源地和生态廊道的生态安全格局,形成区域生态网络体系,有效提升生态系统之间的连通性,促进生态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整合多种生态服务功能评价,并应用于阻力面构建和生态廊道提取,结合唐山市生态保护修复需要重点、现状河湖水体及河岸带的水生态安全、未来发展需求,构建两级生态廊道体系,以提升生态廊道的连通性。该研究解决了生态源地功能指向现状而非面向规划的问题,为其他底图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生态安全格局 构建 气候变化 生态源地 空间管控 最小累积阻力
下载PDF
Resilience: The New Paradigm in Disaster Management—An Australian Perspective
15
作者 Stephen Jenkins Stephen Jenkins 《World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2015年第3期129-139,共11页
During past decades, frameworks relating to emergency and disaster management have been based on a risk management approach to prevention/mitigation and preparedness coupled with a strong emphasis on response by polic... During past decades, frameworks relating to emergency and disaster management have been based on a risk management approach to prevention/mitigation and preparedness coupled with a strong emphasis on response by police and emergency service organisations. Numerous reviews and inquiries of significant events however have identified significant issues relating to the preparation for such events and the management thereof;in particular, critical shortcomings in the capability of emergency response agencies, their leaders and senior decision-makers. In 2008, the Australian Government, through The First National Security Statement to the Australian Parliament by Prime Minister Rudd, has incorporated non-traditional threats and hazards, such as those posed by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national security agenda. In doing so, the Government has announced a paradigm shift in policy for the nation’s approach to emergency and disaster management, namely a move from “response” to “resilience”. In support of this policy shift, the Australian Government, through the Council of Australian Governments, has endorsed the National Strategy for Disaster Resilience and the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Resilience Strategy. These documents make resilience the responsibility of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private industry, emergency response agencies, and the community. A review of the reports published following Australian reviews and inquiries into significant events has identified that existing frameworks do not provide the necessary mechanisms for baselining and assessing community resilience, that is, their ability to respond to and recover from significant events. Internationally, indice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assessing community resilience, however, inherent limitations have also been identified in their scope and application. This paper will review Australian and international events which have led to inquiries that have resulted in criticisms of the emergency and disaster response, as well as introducing the organisational capability and resilience of organisations particularly in the context of climate ch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ASTER Prevention MITIGATION Response Recovery and Management DISASTER RESILIENCE Organisational RESILIENCE and Capability national security climate change
下载PDF
党的领导与文化安全制度的嵌入机制研究
16
作者 亢勇杰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51-54,共4页
新时期,我国的文化安全发展形势愈发复杂严峻,亟须更加完善的文化安全制度加以保障。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提升党的领导力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全面把握文化安全制度确立原则的基础... 新时期,我国的文化安全发展形势愈发复杂严峻,亟须更加完善的文化安全制度加以保障。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提升党的领导力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全面把握文化安全制度确立原则的基础上,从政治嵌入、组织嵌入、文化嵌入及思维嵌入四个维度入手,探究党的领导下建立健全文化安全制度的有效机制,是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将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现代化治理效能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领导 文化安全制度 整体国家安全 嵌入机制
下载PDF
气候变化安全威胁——一个国际化视角的分析
17
作者 李建福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38-43,49,共7页
气候变化与冲突之间的因果关系表现为一种间接联系。然而,气候变化无异于一支“入侵的外国军队”。发展中国家财政经济实力不足,存在制度缺位和制度缺陷,很难有效应对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因而,联合国安理会应当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气候变化与冲突之间的因果关系表现为一种间接联系。然而,气候变化无异于一支“入侵的外国军队”。发展中国家财政经济实力不足,存在制度缺位和制度缺陷,很难有效应对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因而,联合国安理会应当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联合国安理会可以划分为三个团体:支持安理会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努力的国家属于“左派”,对气候变化相关辩论表现出强烈兴趣的国家属于“中间派”,而批判安理会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努力的国家属于“右派”。应对气候变化对安全的威胁高度依赖国际合作,但强大而有效的国际制度还未建立。德国作为2020年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在安理会上积极推动气候变化的相关辩论和倡议,并建立了“气候与安全之友小组”对话论坛。德国在安理会任期结束时能否达到它入职初提出的预期,将取决于安理会进行气候变化与安全辩论时的整体政治局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安全威胁
下载PDF
论抽水蓄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
18
作者 陈国华 《能源研究与管理》 2011年第3期4-8,14,共6页
在全球气候谈判中国面临减排的巨大压力之时,在中国应对变化挑战的过程中,国家能源安全领域不断扩大。抽水蓄能作为中国电网最具技术经济优势的调峰工具,已成为目前中国最成熟的电能储存工具,是适应我国风电等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的最有效... 在全球气候谈判中国面临减排的巨大压力之时,在中国应对变化挑战的过程中,国家能源安全领域不断扩大。抽水蓄能作为中国电网最具技术经济优势的调峰工具,已成为目前中国最成熟的电能储存工具,是适应我国风电等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的最有效工具。抽水蓄能节能减排降耗作用显著,立足于国内的资源禀赋,对国家能源供应多元化、缓解国家能源安全突出问题,走可持续发展战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抽水蓄能巨大的综合社会、经济效益并没能转化为工程实体(企业)的财务效益,严重影响抽水蓄能电站的财务生存能力。抽水蓄能事业亟待国家政策支持和优惠电价激励,以便于其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担负更重要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国家能源安全 新能源 抽水蓄能作用
下载PDF
百年变局视域下的中国文化安全与路径
19
作者 邢丽菊 鄢传若斓 《现代国际关系》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45,134,共23页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国际社会多重挑战交织叠加,文化安全问题错综复杂,日益成为各国关注焦点。中国的文化安全观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思想,将意识形态安全作为核心要义,把坚定文化自信视为坚实基础,以全球倡议拓展文化安全的国...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国际社会多重挑战交织叠加,文化安全问题错综复杂,日益成为各国关注焦点。中国的文化安全观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思想,将意识形态安全作为核心要义,把坚定文化自信视为坚实基础,以全球倡议拓展文化安全的国际保障,通过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消弭国家间文化安全困境,致力于实现各国文化的共同繁荣和共同安全,具有系统性、自主性、协调性、开放性、实践性特征。面对外部环境的新变化,中国应继续加强意识形态引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强化网络文化安全,落实践行重大全球性倡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深厚的文化力量和坚实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安全 百年变局 文化安全战略 总体国家安全观
原文传递
气候治理投资安排:溯源、沿革与新路径
20
作者 刘冰玉 《法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70,共16页
传统投资条约长期侧重保护国际投资者利益。随着近年来国际可持续发展投资体制改革对气候变化议题的关切,气候治理与国际投资体制改革相互推动。其中,气候变化规制条款有望成为平衡东道国公共利益与投资者利益的重要工具。气候变化规制... 传统投资条约长期侧重保护国际投资者利益。随着近年来国际可持续发展投资体制改革对气候变化议题的关切,气候治理与国际投资体制改革相互推动。其中,气候变化规制条款有望成为平衡东道国公共利益与投资者利益的重要工具。气候变化规制条款虽然历经发展,但其在制定与适用上仍面临诸多挑战。在气候安全已日益威胁全球和平与发展安全的背景下,在国家安全例外条款中增加气候安全例外条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应对气候变化规制条款的发展困境。在设置和援引气候安全例外条款时须遵守国际法标准和规则,避免因气候安全例外条款的滥用阻碍国际投资活动的有序发展。我国需在兼顾资本输出大国与资本输入大国的双重角色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我国国情和立场的气候变化规制条款,实现气候治理与投资保护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治理 规制权 国家安全例外 气候安全例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