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ver-mature beech trees (Fagus orientalis Lipsky) and close-to-nature forestry in northern Iran 被引量:5
1
作者 Mostafa Moradi Mohammad R.Marvie Mohadjer +2 位作者 Kiomars Sefidi Mahmoud Zobiri Ali Omidi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CAS CSCD 2012年第2期289-294,共6页
Oriental Bee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mmercial tree species in northern Iran. In recent years wood production companies interested in felling large beech trees for profit have challenged advocates of close-to-nature ... Oriental Bee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mmercial tree species in northern Iran. In recent years wood production companies interested in felling large beech trees for profit have challenged advocates of close-to-nature silviculture who favor conservation. Our study objective was to assess the economic value of over-mature beech trees by relating tree diameter (DBH) to amount of decay. Based on the location of onset of decay, we categorized three types of decay as stump, stem, and crown decay. Trees of greater diameter (age) typically showed greater decay in the stem. Percent of decayed volume, diameter of decayed tissue, and length of decay in tree stems varied between 0.5%-64.3%, 15 cm-75 cm, and 2.0-19.5 m, respectively. With increasing trunk diameter, the propor- tion of truck decay increased. Red heart and dark red heart constituted 25% and 14.3% of sampled trees, respectively. However, we found no correlation between intensity of stem decay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 teristics of trees. Seedlings were not abundant around the bases of over-mature trees, suggesting that the trees did not contribute to regeneration of the stand. Beech trees of diameter 〉1 m do not provide valu- able round wood for industries and cause to raise wood production costs. We recommend that these trees 〉1 m DBH should be retained in forest stands because of their low commercial value but high ecological and conservational values such as maintaining biodiversity in forest eco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pian forests close-to-nature forestry Fagus orientalis red heart and stem decay Iran
下载PDF
Spatial patterns in natural Picea crassifolia forests of northwestern China,as basis for close-to-nature forestry 被引量:2
2
作者 HE Zhi-bin FANG Shu +3 位作者 CHEN Long-fei DU Jun ZHU Xi LIN Peng-fe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8年第9期1909-1919,共11页
Close-to-nature forest management has been proposed a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lantation forests. Knowledge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structure, and succession trajectories in natural... Close-to-nature forest management has been proposed a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lantation forests. Knowledge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structure, and succession trajectories in natural forests can provide guideline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close-to-nature forest plantations. Such knowledge is lacking in natural spruce(Picea crassifolia) forests in the Qilian Mountains of China, imped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production forests. We conducted a case study in the Qilian Mountains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naturally-formed forest patches and terrain factors,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stand characteristics, and stand structure following harvesting disturbance. 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spruce plantations will be effective on the N, NE, and NW slopes, at elevations between 2700 and 3300 m, and on slopes ranging from 15° to 45°. Further, planted forest patches should occupy 64% of the slope area on semi-shady slopes(NE, NW). Spatial patterns in the studied forest exhibited a strong scale-effect, and an area of 0.25 ha could be used as the most efficient plot scale for the management of spruce plantations. Partial logging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conversion of spruce planted forests into nearnatural forests, and the intensity of partial logging can be determined from the negative exponential func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nd density and DBH. Our results provided critical inform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pruce plantations and conversion of existing plant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ea crassifolia SPRUCE close-to-nature forestry Spatial patterns Qilian Mountains
下载PDF
林火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田晓瑞 舒立福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8-41,共4页
火是全球大多数森林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干扰因子。它形成森林的景观模式和多样性 ,影响能量流动和生物化学循环 ,特别是影响全球碳循环。目前 ,多数估计表明 ,全球每年燃烧生物量大约 92亿 t(干重 )。火是天气变化的一个主要原因 ,火... 火是全球大多数森林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干扰因子。它形成森林的景观模式和多样性 ,影响能量流动和生物化学循环 ,特别是影响全球碳循环。目前 ,多数估计表明 ,全球每年燃烧生物量大约 92亿 t(干重 )。火是天气变化的一个主要原因 ,火、天气和人类活动是密切相关和相互作用的 ,这些相互作用可能会产生经济影响和生态影响。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 可持续发展 森林 生态系统 景观模式 能量流动 生物化学循环 管理系统
下载PDF
南京灵谷寺森林中鸟类对湘楠种子的传播作用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新华 董怡霄 +1 位作者 徐石清 黄蓓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2-37,共6页
2003年9月—2005年11月,在位于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的灵谷寺森林中,研究了鸟类对湘楠(Phoebe hunanensis)种子的取食与传播作用。乌鸫(Turdus merula)、黑脸噪鹛(Garrulax perspicillatus)、黑领噪鹛(G.pectoralis)、红嘴蓝鹊(Urocissa ery... 2003年9月—2005年11月,在位于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的灵谷寺森林中,研究了鸟类对湘楠(Phoebe hunanensis)种子的取食与传播作用。乌鸫(Turdus merula)、黑脸噪鹛(Garrulax perspicillatus)、黑领噪鹛(G.pectoralis)、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hyncha)和灰喜鹊(Cyanopica cyana)等5种鸟类取食湘楠的肉质核果后,主要以将果核呕出的方式传播种子。发芽试验显示,湘楠种子的萌发并不依赖于鸟类消化道的处理,但鸟类呕出种子的早期出苗率较高,且鸟类可以在较大空间范围内将其种子传播至一些适宜于种子萌发及幼苗定居的生境中。可能由于鸟类对湘楠种子的传播作用,1961年从外地引种栽培于灵谷寺森林边缘的27棵湘楠母树已经繁衍出数千棵实生苗及小树,并在母树周围约300m范围内的天然落叶阔叶林及栽培的桂花林中成功地定居下来,既增加了灵谷寺森林中常绿树种种类,又促进了该地森林植物群落的演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楠 食果鸟 种子传播 种子萌发 种群更新 亚热带落叶阔叶林
下载PDF
不同林型天然红松混交林林隙大小和枯叶分解对土壤微生物碳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段文标 龚建美 +5 位作者 周美珩 陈立新 张玉双 李梦薇 翟亚坤 关鑫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8-275,共8页
[目的]分析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林型天然红松混交林林隙大小、凋落物放置位置和采样时间对土壤微生物碳(SMBC)的影响,揭示影响本地区SMBC变化的因素,为天然红松混交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天然红松混交林3... [目的]分析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林型天然红松混交林林隙大小、凋落物放置位置和采样时间对土壤微生物碳(SMBC)的影响,揭示影响本地区SMBC变化的因素,为天然红松混交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天然红松混交林3种林型的大、中、小林隙内不同位置的土壤表层放置装有红松、椴树、枫桦枯叶的分解袋,并以各自的郁闭林分为对照,在2012年植物生长季的6—9月,每月采集枯叶分解袋下0 10 cm土层土样,采用氯仿熏蒸-K2SO4浸提法测定SMBC。[结果]在椴树红松混交林(TP)内,林隙大小对SMBC的影响依次为小林隙>大林隙>中林隙;在云冷杉红松混交林(PAP)内,依次为中林隙>大林隙>小林隙;在枫桦红松混交林(BP)内,依次为大林隙>中林隙>小林隙。3种林型下,采样时间(月份)对SMBC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林隙大小对其影响均不显著(P>0.05);枯叶分解袋放置位置对大、中、小林隙内SMBC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结论]不同林型下林隙大小对SMBC的影响排列顺序不同;枯叶分解袋放置位置对天然红松混交林3种林型大、中和小林隙内SMBC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隙 土壤微生物碳 凋落物 放置位置 天然红松混交林
下载PDF
城市森林公园声景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洪昕晨 张皓 +4 位作者 潘明慧 王欣 吴姝婷 黄思颖 兰思仁 《中国城市林业》 2018年第4期49-53,共5页
根据声景生态学对声景元素的分类,通过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构建由地球物理声、生物声和人工声3个准则层元素和15个指标层元素组成的城市森林公园声景评价体系,并以哈尔滨国家森林公园为例,研究城市森林公园声景对人的心理感受影响。结果... 根据声景生态学对声景元素的分类,通过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构建由地球物理声、生物声和人工声3个准则层元素和15个指标层元素组成的城市森林公园声景评价体系,并以哈尔滨国家森林公园为例,研究城市森林公园声景对人的心理感受影响。结果表明,哈尔滨城市森林公园声景总体评价结果为一般Ⅲ。在指标层中,隶属于很好Ⅴ的指标为风吹树叶声、风吹枝条声和鸟类鸣叫声;隶属于较好Ⅳ的指标为风吹落叶声和扫帚扫地声;隶属于一般Ⅲ的指标有滴水声、流水声、昆虫鸣叫声、人的脚步声、人的唱歌声和公园广播声;隶属于较差Ⅱ的指标为人的交谈声和飞机轰鸣声;隶属于很差Ⅰ的指标有车辆交通声和修建施工声。评价结果符合实际,为今后城市森林公园声景评价研究提供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景 评价 城市森林公园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Android恶意代码特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贺翔 李英娜 +2 位作者 张长胜 任小波 李川 《电子科技》 2018年第5期28-32,共5页
针对Android恶意代码泛滥问题。文中提取出Android的权限特征,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对应用特征进行匹配训练,从原始训练集中,有放回地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作为根节点并开始不断进行训练。直到所有节点都被遍历或训练结束,从而实现特征叶子... 针对Android恶意代码泛滥问题。文中提取出Android的权限特征,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对应用特征进行匹配训练,从原始训练集中,有放回地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作为根节点并开始不断进行训练。直到所有节点都被遍历或训练结束,从而实现特征叶子节点与案例库中的特征匹配。实验分析结果表明,从选择的算法效果来看,准备率实验结果表明,在权限特征维度上,随机森林算法的表现都比普通常规算法好;从误报率上来看,随机森林算法的效果同样较普通算法要好。但是,随机森林算法在60维之前的漏报率表现略显不足。所以,为了构建权限特征的检测模块,最终选择随机森林算法和后60维的权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DROID 恶意代码 随机森林算法
下载PDF
闽北天然阔叶林径阶材种结构分析及出材率表的编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晓景 江希钿 +1 位作者 庄崇洋 李小铃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2年第6期39-42,共4页
应用闽北天然阔叶林现场造材资料,在分析径阶材种结构规律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方程建立材种出材率模型并编制二元材种出材率表。经检验,该表精度较高,在林业生产上有实用价值。为方便生产中应用,还建立了树高曲线模型,由二元材种出材率... 应用闽北天然阔叶林现场造材资料,在分析径阶材种结构规律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方程建立材种出材率模型并编制二元材种出材率表。经检验,该表精度较高,在林业生产上有实用价值。为方便生产中应用,还建立了树高曲线模型,由二元材种出材率表导出了一元材种出材率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阔叶林 材种结构 出材率表
下载PDF
泉州中心市区城市森林建设与发展
9
作者 葛清秀 吴文杰 +2 位作者 陈世灿 蔡建秀 蔡炳炎 《中国城市林业》 2008年第2期26-28,共3页
文章针对泉州中心市区城市森林建设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以"近自然森林"的理念和模式,提出了解决现实问题的措施和建议,旨在为构建融山、水、林、城于一体,寓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协调统一的泉州中心市区现代化城市森... 文章针对泉州中心市区城市森林建设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以"近自然森林"的理念和模式,提出了解决现实问题的措施和建议,旨在为构建融山、水、林、城于一体,寓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协调统一的泉州中心市区现代化城市森林体系,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FOREST Quanzhou CITY close-to-nature FOREST ECOSYSTEM
下载PDF
沈阳地区近自然林基础群落配置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楠 《中国城市林业》 2018年第3期26-30,共5页
文章通过对沈阳周边地区自然林的详尽调查,总结出沈阳地区地带性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比例等,并提出适宜城市近自然林建设的基础群落配植模式8种,以及近自然林建设和后期养护要点。该研究为沈阳市构建生态稳定的城市绿地系统,营... 文章通过对沈阳周边地区自然林的详尽调查,总结出沈阳地区地带性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比例等,并提出适宜城市近自然林建设的基础群落配植模式8种,以及近自然林建设和后期养护要点。该研究为沈阳市构建生态稳定的城市绿地系统,营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植物景观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置模式 群落 近自然林 沈阳
下载PDF
林的Cordial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曹向东 刘峙山 《数学研究》 CSCD 2008年第2期220-222,共3页
给出林是Cordial图的充要条件是它不是4k+2个奇度树的并.
关键词 CORDIAL图
下载PDF
太行山地区典型森林类型空气细菌含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董帅伟 吴琳杰 +3 位作者 余洁 张志铭 赵勇 贾长荣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8年第1期62-68,共7页
为了解太行山森林景区空气细菌含量及其分布变化特点,选择该地区的4种典型森林群落,通过自然沉降法对空气细菌含量进行测定,研究了不同森林类型及不同海拔高度下各个森林类型中空气细菌含量及与影响其含量的因素之间(空气负离子、PM_(2... 为了解太行山森林景区空气细菌含量及其分布变化特点,选择该地区的4种典型森林群落,通过自然沉降法对空气细菌含量进行测定,研究了不同森林类型及不同海拔高度下各个森林类型中空气细菌含量及与影响其含量的因素之间(空气负离子、PM_(2.5)及PM_(10)等指标)的相互关系。试验结果表明:1)太行山4种森林空气细菌含量属清洁级,不同森林之间空气细菌含量差异显著:栓皮栎林空气细菌含量<混交林的<侧柏林的<刺槐林的,乔木林的<灌木林的<草本群落的,植被地的<裸露地的。2)空气细菌含量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关系,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少,细菌含量总体分布表现为山顶的<山腰的<山脚的。3)同一采样点上,空气细菌含量近地面处含量最大,与采样垂直高度呈负相关关系,具体表现为150 cm的<60 cm的<20 cm的,采样位置离地面越高,细菌含量越少。4)空气细菌含量与空气负离子数负相关,与PM_(2.5)、PM_(10)含量正相关。空气细菌含量随着PM_(2.5)、PM_(10)含量增大而升高,随负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森林景区 空气细菌 环境质量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回归算法的水生态文明综合评价 被引量:63
13
作者 崔东文 金波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6-60,79,共6页
参考国内已有研究成果,利用层次分析法从水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中遴选出24个指标,构建3个层次的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和5个等级的分级标准;采用随机生成和随机选取的方法在水生态文明评价等级标准阈值间构造训练样本和检验样本,建... 参考国内已有研究成果,利用层次分析法从水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中遴选出24个指标,构建3个层次的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和5个等级的分级标准;采用随机生成和随机选取的方法在水生态文明评价等级标准阈值间构造训练样本和检验样本,建立基于随机森林回归算法的水生态文明评价模型,并构建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作为对比模型,利用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等3个指标对模型性能进行评价。以文山州为实例进行水生态文明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随机森林回归算法的水生态文明评价模型3个评价指标均优于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评价精度高、泛化能力强、收敛速度快、稳健性能好以及调节参数少等优点;文山州2015年、2020年和2030年水生态文明评价结果分别为"基本和谐"、"和谐"和"理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文明 随机森林回归算法 径向基神经网络 层次分析法 评价模型 文山州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水华预警模型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云翔 吴浩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5-77,90,共4页
针对湖泊水华预警模型中的数据具有噪声较复杂和非线性的特点,而传统预警方法难以解决稳健性差和过度拟合等问题,采用机器学习分类算法——随机森林,根据叶绿素a的浓度判断水华是否发生,选取水温(T)、p H值、氮磷比(TN∶TP)、化学需氧量... 针对湖泊水华预警模型中的数据具有噪声较复杂和非线性的特点,而传统预警方法难以解决稳健性差和过度拟合等问题,采用机器学习分类算法——随机森林,根据叶绿素a的浓度判断水华是否发生,选取水温(T)、p H值、氮磷比(TN∶TP)、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作为影响因子,构建基于随机森林分类算法的稳健性较好、泛化性能强、实用性强的水华预警模型。选取太湖西半湖作为研究区域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精度达到91.67%,泛化误差小,能够有效进行短期预测;在水华发生的各个影响因子中,总磷和总氮是相对重要的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 CART决策树 水华 预警模型 太湖
下载PDF
上海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净化大气环境功能评估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文文 孙宁骁 韩玉洁 《中国城市林业》 2018年第4期17-21,共5页
文章基于森林生态系统连续观测与清查体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结合2015年上海市森林资源监测成果数据,采用分布式测算方法对上海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净化大气环境功能进行... 文章基于森林生态系统连续观测与清查体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结合2015年上海市森林资源监测成果数据,采用分布式测算方法对上海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净化大气环境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15年上海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提供负离子4.14×10^(24)个;吸收SO_2 931.25万kg,吸收氟化物85.69万kg,吸收氮氧化物64.78万kg;滞纳TSP6 600.39t,PM_(10)1016.7t,PM_(2.5)252.13t。全市净化大气环境功能价值为26.2亿元,贡献最多的3种优势树种(组)为樟木林、硬阔类和灌木林,分别占25.95%,14.7%,13.34%,相对应的森林面积占全市森林资源总面积的24.94%,16.04%,11.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净化大气环境 上海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随机森林算法优化研究
16
作者 李东 贾郭军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4期15-21,共7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遗传算法的随机森林的子森林选择方法,选择高质量的决策树加入初始种群生成子森林,以减小随机森林的规模并提高分类精度.在UCI数据集上进行的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随机森林 决策树 分类 遗传算法
下载PDF
西双版纳热带花卉园植物专类园—鸡蛋花园景观设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熊海鹰 《热带农业科技》 2012年第1期41-44,共4页
分析热带花卉园景区植物专类园现状,探讨鸡蛋花专类园的规划设计,引入"民族森林文化"主题,提出鸡蛋花"主题园"的新思路。
关键词 植物专类园 鸡蛋花 主题园 民族森林文化 地域文化
下载PDF
广州市城市森林健康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艳 徐正春 温秀军 《中国城市林业》 2018年第3期12-16,共5页
文章对广州市城市森林健康进行评价,在全面踏查基础上,选取样地89块,记录样地信息及其中的乔木和灌木生长情况。将广州城市森林分为行道绿化、森林公园、街心绿地和城市公园4种类型;在林分尺度上,以VOR模型为基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 文章对广州市城市森林健康进行评价,在全面踏查基础上,选取样地89块,记录样地信息及其中的乔木和灌木生长情况。将广州城市森林分为行道绿化、森林公园、街心绿地和城市公园4种类型;在林分尺度上,以VOR模型为基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综合指标评价法计算广州城市森林健康评价值。结果表明,所有样地综合指数平均值为0.6535(!=0.0091),属于健康等级。其中良好健康样地占22.5%,健康66.3%,亚健康11.2%,说明广州市城市森林总体健康,少数为亚健康;影响城市森林健康的原因主要包括林分结构简单、病虫危害、人为因素3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健康评价 广州市
下载PDF
黄花槐、香椿抚育管理试验初报 被引量:2
19
作者 蒋宣斌 娄利华 +1 位作者 罗韧 王正春 《四川林业科技》 2006年第1期47-49,共3页
结合退耕还林工作,在重庆市涪陵区南陀镇对几个树种进行了护岸林造林试验,其中造林效果较好的2个树种———黄花槐[Sophora xanthoantha]和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采取不同的抚育管理措施,1 a后测定地径和苗高生长情况。结... 结合退耕还林工作,在重庆市涪陵区南陀镇对几个树种进行了护岸林造林试验,其中造林效果较好的2个树种———黄花槐[Sophora xanthoantha]和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采取不同的抚育管理措施,1 a后测定地径和苗高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三峡库区砂质土中造林,初期应采取适当的抚育措施是必要的,施肥与浇水措施应结合使用;对于苗木的地径生长,农家肥的效果好于化肥;而对苗高的生长,化肥的效果又好于农家肥;保水剂PK3005KL与农家肥搭配使用时,表现出了减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退耕 护岸林 抚育管理措施 黄花槐
下载PDF
杉木细叶青冈混交林生物量及林下植物多样性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雨晖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8年第2期104-109,共6页
分析了福建三明35年生杉木细叶青冈混交林和杉木纯林乔木层、林下植被生物量及林下植被多样性。结果表明,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高于杉木纯林,但树高、胸径等测树因子皆小于杉木纯林。混交林林下植被以灌木占优势,其生物量占林下植被总生... 分析了福建三明35年生杉木细叶青冈混交林和杉木纯林乔木层、林下植被生物量及林下植被多样性。结果表明,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高于杉木纯林,但树高、胸径等测树因子皆小于杉木纯林。混交林林下植被以灌木占优势,其生物量占林下植被总生物量的68.39%,而杉木纯林以草本占绝对优势,其生物量占林下植被总生物量的90.83%,且混交林林下植被总生物量显著高于杉木纯林。混交林不同层次林下植物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杉木纯林,营造混交林有利于提高杉木林下植被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纯林 杉木细叶青冈混交林 生物量 林下植被 植物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