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养殖密度对钝吻黄盖鲽生长的影响
1
作者 李秀梅 齐鲁 +2 位作者 宗永睿 张宁 于文松 《水产科技情报》 2023年第2期100-104,共5页
为了评估全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养殖密度对钝吻黄盖鲽生长的影响及水质变化情况,将体质量为(250.00±50.83)g的钝吻黄盖鲽分成8个试验组(放养密度分别为18、22、26、30、34、38、42、46 kg/m^(3)),进行了3个月的饲养试验,检测不同... 为了评估全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养殖密度对钝吻黄盖鲽生长的影响及水质变化情况,将体质量为(250.00±50.83)g的钝吻黄盖鲽分成8个试验组(放养密度分别为18、22、26、30、34、38、42、46 kg/m^(3)),进行了3个月的饲养试验,检测不同养殖密度下鱼的成活率、体质量增长率及饲料系数,同时对试验期间氨氮、亚硝酸盐和溶解氧等各项水质指标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试验结果显示,各试验组鱼的成活率均达到96%以上,但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钝吻黄盖鲽的成活率总体呈现降低的趋势;低密度组(18 kg/m^(3))的体质量增长率最高,为36.1%,高密度组(46 kg/m^(3))的体质量增长率最低,为24.8%,且体质量增长率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饲料系数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养殖期间各项水质指标均保持在适宜钝吻黄盖鲽生长的范围内。结果表明,在本试验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综合考量养殖生长指标及单位面积产量,钝吻黄盖鲽规模化生产的最适养殖密度为42~46 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 钝吻黄盖鲽 养殖密度 生长 水质
下载PDF
流速对封闭循环水养殖大菱鲆生长、摄食及水质氮素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孙国祥 李勇 +4 位作者 田喆 刘鹰 高婷婷 柳阳 刘佳亮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3-60,共8页
在封闭循环水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平均密度14.1 kg/m2±0.51 kg/m2),设置4个流速梯度(200,400,600,800 L/h,分别以A~D组表示),挑选相近体质量(200.3g±7.6 g)的大菱鲆进行42 d养殖试验,每个梯度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55尾鱼,研究... 在封闭循环水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平均密度14.1 kg/m2±0.51 kg/m2),设置4个流速梯度(200,400,600,800 L/h,分别以A~D组表示),挑选相近体质量(200.3g±7.6 g)的大菱鲆进行42 d养殖试验,每个梯度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55尾鱼,研究流速对封闭循环水养殖大菱鲆生长、摄食以及水质氮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大菱鲆(Scophthatmus maximus L)特定生长率、增质量率、摄食量随流速增大先快速上升后缓升趋稳,饲料系数则相反。B、C、D 3组特定生长率、摄食量分别显著高于A组30.77%~52.31%、17.30%~22.05%;饲料系数则显著低于A组13.83%~22.34%;(2)养殖水体中总氨氮、非离子氨及亚硝酸氮浓度随流速的增大先快速下降后缓降趋稳。B、C、D 3组水质总氨氮氨浓度均显著低于A组53.70%~79.07%;(3)根据流速对特定生长率、水体总氨氮二者的影响,得出养殖的生态适宜流速为625 L/h。再结合流速对水循环动力的影响,得出养殖的生态经济适宜流速为480 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循环水 流速 摄食 生长 水质 大菱鲆(Scophthatmus maximus L)
下载PDF
封闭式养殖工船研发历程回顾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晃 徐皓 庄志猛 《渔业现代化》 CSCD 2022年第5期1-7,共7页
封闭式养殖工船是具有自主航行功能的海上封闭式养殖系统,也是一种综合的海上渔业生产平台,其生产功能以深远海封闭式“船载舱养”为主体,兼具水产品初加工与储运功能。文章回顾了大型封闭式养殖工船研发历经的孕育构想、积极探索和创... 封闭式养殖工船是具有自主航行功能的海上封闭式养殖系统,也是一种综合的海上渔业生产平台,其生产功能以深远海封闭式“船载舱养”为主体,兼具水产品初加工与储运功能。文章回顾了大型封闭式养殖工船研发历经的孕育构想、积极探索和创新研发三个阶段,总结了研发过程中采取的以工业化理念构建现代水产养殖新模式、注重现代装备技术与水产养殖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强相关研究成果的专利战略布局等经验做法。中国大型封闭式养殖工船经历了30多年的探索研发,终于从梦想变成为现实,其具有封闭式养殖,环境可控,是高质量绿色养殖方式;游弋式养殖,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是高效的生产模式;大型化发展,发挥规模经济效益,构建综合生产平台等技术特点。未来,围绕养殖工船将形成渔业航母船队,搭建深远海养殖全流程、全周期、全链条的养殖体系,实现海水养殖走向深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渔业 海水养殖 养殖工船 船载舱养 封闭式养殖
下载PDF
封闭循环养殖系统中驼背鲈和斜带石斑鱼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于赫男 林小涛 +2 位作者 梁旭方 许忠能 蒙耀荣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共4页
研究闭合循环水养殖条件下驼背鲈(Cromileptesaltivelis)和斜带石斑鱼 (Epinepheluscoioides)的生长特性。经343d养殖 ,驼背鲈幼鱼平均体质量由24.16g增加到124.4g,平均日生长率为1.2 % ,体质量与养殖时间的关系式为M=32.674e0.0048t,... 研究闭合循环水养殖条件下驼背鲈(Cromileptesaltivelis)和斜带石斑鱼 (Epinepheluscoioides)的生长特性。经343d养殖 ,驼背鲈幼鱼平均体质量由24.16g增加到124.4g,平均日生长率为1.2 % ,体质量与养殖时间的关系式为M=32.674e0.0048t,体质量与体长的关系式为M=0.0042L3.6184;斜带石斑鱼幼鱼体质量由20.10g增加到490g,平均日生长率为6.8% ,体质量与养殖时间的关系式为M=34.319e0.0984t,体质量与体长的关系式为M=0.0656L2.7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循环养殖系统 驼背鲈 斜带石斑鱼 生长
下载PDF
温度对高密度循环海水养殖大菱鲆摄食、生长及消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勇 孙国祥 +3 位作者 柳阳 高婷婷 于凯松 刘佳亮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24,共8页
在高密度封闭循环海水养殖条件下(平均密度14.20±0.48kg/m2),设置4个温度梯度(14、16、18、21℃,分别以A~D组表示),挑选相近体重(371.68±43.15g)的大菱鲆进行56d养殖试验。每个梯度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研究高密度... 在高密度封闭循环海水养殖条件下(平均密度14.20±0.48kg/m2),设置4个温度梯度(14、16、18、21℃,分别以A~D组表示),挑选相近体重(371.68±43.15g)的大菱鲆进行56d养殖试验。每个梯度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研究高密度封闭循环海水养殖条件下温度对大菱鲆摄食、生长以及消化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对大菱鲆摄食、生长以及消化酶活力具有显著影响(P<0.05)。(1)在14~18℃范围内,大菱鲆摄食量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当温度为21℃时,该组日均摄食量与其他3组相比出现显著性下降(P<0.05)。A、B、C3组的日均摄食量分别显著高于D组25.65%、32.26%、45.08%(P<0.05)。(2)大菱鲆生长和存活率随温度的增加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A、B、C3组增重率分别比D组提高75.23%、91.05%、121.18%,特定生长率分别提高34.29%、80.00%、102.86%。(3)在14~18℃范围内,大菱鲆胃蛋白酶比活力首先随温度增加而增大,当超过18℃时,出现显著性下降(P<0.05)。A、B、C3组的胃蛋白酶比活力分别较D组高116.74%、139.68%、202.64%。各组肠脂肪酶比活力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肠淀粉酶比活力则随温度升高而升高,D组分别高于C组10.81%、显著高于B组59.74%(P<0.05)、极显著高于A组115.79%(P<0.01)。本研究表明,高密度封闭循环海水养殖条件下大菱鲆摄食、生长和消化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6~18℃,适温范围内的最大摄食率为0.52%~0.55%。温度对胃蛋白酶比活力及肠道淀粉酶比活力影响显著(P<0.05)。建议在适温范围内(16~18℃),封闭循环水养殖300~600g体重大菱鲆的最佳投饲率为0.57%~0.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摄食 生长 消化酶 封闭循环海水 大菱鲆 高密度
下载PDF
循环水和网箱两种养殖模式下黄姑鱼生长、免疫及血清生化的差异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孝杉 张晨捷 +2 位作者 彭士明 施兆鸿 宋泰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7-216,共10页
为探讨黄姑鱼(Nibea albiflora)生长、免疫、血清生化指标对不同养殖模式的响应,设置了循环水养殖和近海网箱养殖两种模式,进行300 d的养殖实验,通过检测特定生长率、血清溶菌酶以及肝脏总抗氧化能力等指标,比较黄姑鱼的生长、免疫及血... 为探讨黄姑鱼(Nibea albiflora)生长、免疫、血清生化指标对不同养殖模式的响应,设置了循环水养殖和近海网箱养殖两种模式,进行300 d的养殖实验,通过检测特定生长率、血清溶菌酶以及肝脏总抗氧化能力等指标,比较黄姑鱼的生长、免疫及血清生化的差异。结果显示,在本实验的循环水和网箱两种养殖模式条件下,黄姑鱼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31%和0.33%,存活率分别为(64.85±4.72)%和(77.50±5.32)%,饵料系数分别为1.21和1.07;溶菌酶、血清葡萄糖、皮质醇指标在两种养殖模式中均有显著升高;IgM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循环水系统中黄姑鱼肝脏的抗氧化指标在0~50 d期间均有显著提高,并且都与网箱系统中的黄姑鱼肝脏的抗氧化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循环水系统中黄姑鱼总抗氧化能力从实验开始时的(7.683±0.731)U·mgprot^(-1)上升到100 d时的(60.808±12.937)U·mgprot^(-1),后期虽有所回落,但仍与0 d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网箱系统中黄姑鱼抗氧化指标在整个实验期间变化比较平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循环水系统对黄姑鱼的胁迫大于网箱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姑鱼 免疫 血清生化指标 循环水 网箱
下载PDF
封闭循环水系统和船体网箱驯养圆口铜鱼幼鱼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朱挺兵 吴兴兵 +5 位作者 朱永久 郭威 杨德国 于江 杨少荣 王磊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7-101,共5页
以长江野生圆口铜鱼(Coreiusguichenoti)幼鱼(约150~400g)为试验对象,开展了封闭循环水系统和船体网箱驯养圆口铜鱼的比较试验。每种驯养条件下的试验鱼均按规格分2组进行驯养。封闭循环水系统中2组试验鱼的放养密度分别为11.48k... 以长江野生圆口铜鱼(Coreiusguichenoti)幼鱼(约150~400g)为试验对象,开展了封闭循环水系统和船体网箱驯养圆口铜鱼的比较试验。每种驯养条件下的试验鱼均按规格分2组进行驯养。封闭循环水系统中2组试验鱼的放养密度分别为11.48kg/m^3和17.65kg/m^3,驯养时问为279d,平均水温为(14.5±3.4)℃。船体网箱中2组试验鱼的放养密度分别为4.40kg/m^3和7.06kg/m^3,驯养时问244d,平均水温为(20.0±3.1)℃。所有试验鱼均采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饱食投喂。结果显示,封闭循环水系统和船体网箱驯养试验鱼的成活率分别为97.75%和83.78%,且大规格试验鱼比小规格试验鱼成活率略高。封闭循环水系统中两组试验鱼的体重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08%/d和0.11%/d,船体网箱中两组试验鱼的体重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17%/d和0.21%/d。船体网箱试验鱼的丰满度总体大于封闭循环水系统的试验鱼。封闭循环水系统中全年未暴发重大疾病,船体网箱中暴发过一次较大规模的小瓜虫、车轮虫等寄生虫病。结果表明,封闭循环水系统驯养圆口铜鱼的成活率高但生长较慢,船体网箱驯养圆口铜鱼的生长优势明显但易遭受疾病侵袭。综合而言,封闭循环水系统和船体网箱养殖均是当前比较可行的圆口铜鱼驯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 驯养 封闭循环水系统 船体网箱 生长存活
下载PDF
多级生物净化在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水质调控效果 被引量:4
8
作者 孙成渤 李建国 +3 位作者 赵冬艳 李崇文 武君君 危立坤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77-584,共8页
采用逐月采样的方法研究了多级生物净化措施,即在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动力水渠浮床培植多种水生经济植物、构建固定微生物膜和养殖贝类,在沉淀池和净化池放养滤食性鱼类,建立芦苇人工湿地,对养殖系统中无机营养盐和有机质含量与分布的... 采用逐月采样的方法研究了多级生物净化措施,即在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动力水渠浮床培植多种水生经济植物、构建固定微生物膜和养殖贝类,在沉淀池和净化池放养滤食性鱼类,建立芦苇人工湿地,对养殖系统中无机营养盐和有机质含量与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养殖水体经多级生物净化处理后能够循环使用,水体碱度和硬度轻微降低,除磷酸盐含量上升5.4%外,硝态氮、亚硝态氮、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27.7%、44.0%、26.0%、42.0%和15.7%;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别下降31.4%和20.1%;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指数增加,种类组成明显好转,蓝藻生物量和优势度指数明显降低,硅藻和绿藻继而成为优势种群,凡纳滨对虾平均产量达11 250kg/hm^2,最高产量达15 000kg/hm^2,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 多级生物净化 营养盐 浮游生物 水生植物
下载PDF
泡沫分离——臭氧消毒装置的水处理效果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谭洪新 周琪 朱学宝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987-990,共4页
对闭合循环水产养殖系统中泡沫分离—臭氧消毒装置及泡沫分离装置的水处理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泡沫分离—臭氧消毒装置对养殖水体中异养细菌去除率为93.58%,NH_4^+-N、NO_2^--N去除率分别为39.00%、38.10%,能明显提高水体pH和DO,... 对闭合循环水产养殖系统中泡沫分离—臭氧消毒装置及泡沫分离装置的水处理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泡沫分离—臭氧消毒装置对养殖水体中异养细菌去除率为93.58%,NH_4^+-N、NO_2^--N去除率分别为39.00%、38.10%,能明显提高水体pH和DO,对COD的去除效果不明显;连续运行24h,能有效控制养殖水体中的NO_2^--N浓度和异养细菌数量。泡沫分离装置出水口比进水口的NH_4^+-N、NO_2^--N和COD分别降低42.45%、24.71%、11.00%,能明显提高出水pH和DO;连续运行24h,对养殖系统中的NH_4^+-N和NO_2^--N有一定的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循环水产养殖系统 泡沫分离-臭氧消毒装置 水处理 处理效果
下载PDF
臭氧前后置工艺变化对循环水半滑舌鳎养殖系统水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游 黄滨 +4 位作者 宋协法 翟介明 高淳仁 梁友 王峰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55,共6页
为了进一步优化封闭式循环水处理的系统工艺和运行参数,通过循环水养殖半滑舌鳎(Cynoglossussemilaevis)的试验手段,将循环水处理系统工艺中的臭氧投加位置进行前置与后置的比较分析,探讨臭氧工艺变化对半滑舌鳎循环水养殖系统水环境的... 为了进一步优化封闭式循环水处理的系统工艺和运行参数,通过循环水养殖半滑舌鳎(Cynoglossussemilaevis)的试验手段,将循环水处理系统工艺中的臭氧投加位置进行前置与后置的比较分析,探讨臭氧工艺变化对半滑舌鳎循环水养殖系统水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养鱼池进水口化学需氧量(COD)浓度都随着氧化还原电位(ORP)的增加而降低,臭氧后置比前置COD浓度下降更快,在ORP达到356 mV时,COD浓度降低29.38%;养鱼池进水口的氨氮、亚硝酸氮浓度后置低于前置;随着臭氧添加浓度的增加,系统对COD、氨氮、亚硝酸氮的去除率都显著增加(P<0.05),且当达到356 mV时,后置时系统对COD、氨氮、亚硝酸氮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分别为34.89%、50.63%、20.64%。结果表明臭氧最佳的投加位置在循环水处理工艺的后端,臭氧投加量控制在ORP指标350 mV时,对氨氮、亚硝酸氮的去除效果更具优势,并可清新水质,节省纯氧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 臭氧 封闭循环水 氧化还原电位
下载PDF
池塘封闭循环水养殖废水脱氮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唐天乐 唐文浩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18,共5页
确定封闭循环水养殖池塘系统对养殖水体的脱氮能力。循环净水系统主要有生物合成固氮、污泥吸附分离脱氮、光化学脱氮、微生物脱氮、物理脱氮等环节,采用海洋监测国家标准方法对系统中的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水体进行跟... 确定封闭循环水养殖池塘系统对养殖水体的脱氮能力。循环净水系统主要有生物合成固氮、污泥吸附分离脱氮、光化学脱氮、微生物脱氮、物理脱氮等环节,采用海洋监测国家标准方法对系统中的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水体进行跟踪监测。结果表明:系统对养殖水体中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10.37%-27.35%、22.45%-44.74%和22.00%-79.53%,脱氮解毒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循环水养殖 光化学 养殖废水脱氮 池塘养殖
下载PDF
3种填料对集装箱循环水养殖废水处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彭磊 邢道超 +1 位作者 王惠姗 舒锐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共6页
为探讨聚丙烯塑料发泡材料(EPP)、悬浮球填料和海绵填料对集装箱循环水养殖废水中细菌吸附性能的差异,以及3种填料挂膜启动和挂膜成熟后对氨氮(NH_4^+-N)、亚硝酸盐氮(NO_2^--N)和硝酸盐氮(NO_3^--N)的净水效果,以集装箱循环水养殖废水... 为探讨聚丙烯塑料发泡材料(EPP)、悬浮球填料和海绵填料对集装箱循环水养殖废水中细菌吸附性能的差异,以及3种填料挂膜启动和挂膜成熟后对氨氮(NH_4^+-N)、亚硝酸盐氮(NO_2^--N)和硝酸盐氮(NO_3^--N)的净水效果,以集装箱循环水养殖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然挂膜的方式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试验,并对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EPP填料对养殖废水中细菌的吸附能力最好,另外两种填料对细菌的吸附能力次之并且差异不显著(P>0.05);3种填料自然挂膜成熟的时间分别为21 d、26 d和30 d;各填料挂膜成熟后处理高浓度NH_4^+-N养殖废水时,NH_4^+-N浓度与NO_2^--N浓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多项式y=ax^2+bx+c进行拟合,NH_4^+-N浓度与NO_3^--N浓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对数式y=aln(x)+b进行拟合。研究表明:EPP填料、悬浮球填料和海绵填料均可作为生物填料用于集装箱循环水养殖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装箱循环水养殖 生物填料 水产养殖废水处理
下载PDF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及其在闭合循环养殖系统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辉华 谭洪新 +1 位作者 罗国芝 朱学宝 《水产科技情报》 2001年第2期51-54,共4页
概述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 (包括固定化微生物的制备方法、载体种类、净化机理等 )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 水处理 闭合循环养殖系统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 废水处理
下载PDF
封闭式循环系统三文鱼合理养殖密度试验 被引量:6
14
作者 胡佳平 李奇 李晓捷 《河北渔业》 2013年第5期19-21,59,共4页
2012年9-11月在东方海洋开发区珍贵鱼养殖场进行高密度封闭式循环水养殖三文鱼试验。在循环水养殖车间中,挑选同一个系统中的三个养殖池A1;A2;A3,挑选同一批次三文鱼(重500g左右)进行养殖试验。养殖密度分别调整为A1:10kg/m3;A2:14.9kg/... 2012年9-11月在东方海洋开发区珍贵鱼养殖场进行高密度封闭式循环水养殖三文鱼试验。在循环水养殖车间中,挑选同一个系统中的三个养殖池A1;A2;A3,挑选同一批次三文鱼(重500g左右)进行养殖试验。养殖密度分别调整为A1:10kg/m3;A2:14.9kg/m3;A3:19.8kg/m3。经过2个月的养殖,三文鱼个体增长情况分别为:末均重:A1:1.05kg;A2:1.06kg;A3:0.98kg,增重率为A1:83.48%;A2:94.64%;A3:86.01%。存活率为:A1:92.6%;A2:89.98%;A3:89.2%。得出结论在该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条件下,养殖密度在15kg/m?左右时鱼增长速度较快,可较大程度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 三文鱼 养殖密度 增重率 饵料系数
下载PDF
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水处理效率及半滑舌鳎养殖效果分析 被引量:23
15
作者 傅雪军 马绍赛 +3 位作者 朱建新 张海耿 曲克明 周勇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45-751,共7页
测定了封闭式循环水生产性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养殖系统和流水养殖系统各水处理单元水质指标以及鱼的生长、免疫和消化指标。结果表明,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经过25 d的运行,生物滤池出水NH4+-N、NO 2--N、PO4... 测定了封闭式循环水生产性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养殖系统和流水养殖系统各水处理单元水质指标以及鱼的生长、免疫和消化指标。结果表明,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经过25 d的运行,生物滤池出水NH4+-N、NO 2--N、PO43--P、COD及SS浓度显著低于养鱼池中NH 4+-N、NO 2--N、PO34--P、COD及SS浓度(P<0.05),对其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8.13%、19.47%1、0.47%、25.36%和30.30%;微滤机对COD、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4.43%和67.13%;臭氧-蛋白质分离器对PO34--P、COD及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3.10%2、2.43%和58.75%;循环水养殖池中NH4+-N浓度极显著低于流水养殖池中NH4+-N浓度(P<0.01);循环水养殖半滑舌鳎日平均增重达2.85 g,饵料系数为1.08,而流水养殖日平均增重2.01 g,饵料系数为1.33,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循环水养殖与流水养殖半滑舌鳎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溶菌酶(LSZ)活力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半滑舌鳎胃和肠中的淀粉酶活力极显著高于流水养殖半滑舌鳎胃和肠中的淀粉酶活力(P<0.01),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流水养殖中半滑舌鳎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力(P<0.05)。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显示了明显的水质处理效率高和养殖效果好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 水处理效果 养殖效果 半滑舌鳎
原文传递
微生态制剂对刺参幼参在封闭式循环养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路平 吴垠 +2 位作者 班红琴 曲嫣红 袁杰利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497-499,504,共4页
目的对循环水养殖系统水质指标和刺参幼参的生长代谢进行分析。方法在水温(16±1)℃的循环养殖系统中投喂不同的微生态制剂。结果30 d实验结果表明:循环养殖系统具有一定自净能力,微生态制剂能够显著延长循环养殖系统的自净周期。其... 目的对循环水养殖系统水质指标和刺参幼参的生长代谢进行分析。方法在水温(16±1)℃的循环养殖系统中投喂不同的微生态制剂。结果30 d实验结果表明:循环养殖系统具有一定自净能力,微生态制剂能够显著延长循环养殖系统的自净周期。其中"EM菌剂"在控制溶解氧含量等方面具有优势。结论复合微生态制剂"海微净水剂"和"NEM菌剂"在降解氨氮、亚硝酸盐、磷酸盐和化学耗氧量等方面效果较单一微生态制剂"EM菌剂"效果好,并且刺参的生理活动也较强。此外"NEM菌剂"能够显著提高刺参幼参的生长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微生态制剂 循环养殖系统 生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