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public Cloud-based China's Landslide Inventory Database(Cs LID): development, zone, and spatiotemporal analysis for significant historical events, 1949-2011 被引量:5
1
作者 LI Wei-yue LIU Chun +9 位作者 HONG Yang ZHANG Xin-hua WAN Zhan-ming Manabendra SAHARIA SUN Wei-wei YAO Dong-jing CHEN Wen CHEN Sheng YANG Xiu-qin YUE Ji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6年第7期1275-1285,共11页
Landslide invento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cording landslide events and showing their temporal-spatial distribution.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visualization, and analysis of a China's Landslide I... Landslide invento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cording landslide events and showing their temporal-spatial distribution.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visualization, and analysis of a China's Landslide Inventory Database(Cs LID) by utilizing Google's public cloud computing platform. Firstly, Cs LID(Landslide Inventory Database) compiles a total of 1221 historical landslide events spanning the years 1949-2011 from relevant data sources. Secondly, the Cs LID is further broken down into six zones for characterizing landslide cause-effect,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fatalities, and socioeconomic impacts based on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errain. The results show that among all the six zones, zone V, located in Qinba and Southwest Mountainous Area is the most active landslide hotspot with the highest landslide hazard in China. Additionally, the Google public cloud computing platform enables the Cs LID to be easily accessible, visually interactive, and with the capability of allowing new data input to dynamically augment the database. This work developed a cyber-landslide inventory and used it to analyze the landslide temporal-spatial distribution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lide Inventory zone Distribution cloud computing
下载PDF
Modeling Arctic Boundary Layer Cloud Streets at Grey-zone Resolutions
2
作者 Hui-Wen LAI Fuqing ZHANG +4 位作者 Eugene E.CLOTHIAUX David R.STAUFFER Brian J.GAUDET Johannes VERLINDE Deliang CHEN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1期42-56,共15页
To better understand how model resolution affects the formation of Arctic boundary layer clouds,we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grid spacing on simulating cloud streets that occurred near Utqiaġvik(formerly Barrow),A... To better understand how model resolution affects the formation of Arctic boundary layer clouds,we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grid spacing on simulating cloud streets that occurred near Utqiaġvik(formerly Barrow),Alaska,on 2 May 2013 and were observed by MODIS(the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clouds using nested domains with increasingly fine resolution ranging from a horizontal grid spacing of 27 km in the boundary-layer-parameterized mesoscale domain to a grid spacing of 0.111 km in the large-eddy-permitting domain.We investigated the model-simulated mesoscale environment,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loud structures,boundary layer stability,and cloud properties,all of which were subsequently used to interpret the observed roll-cloud case.Increasing model resolution led to a transition from a more buoyant boundary layer to a more shear-driven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The clouds were stratiform-like in the mesoscale domain,but as the model resolution increased,roll-like structures,aligned along the wind field,appeared with ever smaller wavelengths.A stronger vertical water vapor gradient occurred above the cloud layers with decreasing grid spacing.With fixed model grid spacing at 0.333 km,changing the model configuration from a boundary layer parameterization to a large-eddy-permitting scheme produced a more shear-driven and less unstable environment,a stronger vertical water vapor gradient below the cloud layers,and the wavelengths of the rolls decreased slightly.In this study,only the large-eddy-permitting simulation with gird spacing of 0.111 km was sufficient to model the observed roll clou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ud streets large eddy simulation grey zone Arctic clouds model resolution
下载PDF
基于RS-Conv的多尺度神经网络LiDAR点云断裂带提取方法
3
作者 宋冬梅 王浩 +2 位作者 冯家兴 单新建 王斌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9-755,共17页
断裂带与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精准提取断裂带不仅可为地震断层的定量化研究提供指导,还可为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及防震减灾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针对现有方法中LiDAR点云断裂带提取不完整、连续性差及错误率高等问... 断裂带与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精准提取断裂带不仅可为地震断层的定量化研究提供指导,还可为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及防震减灾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针对现有方法中LiDAR点云断裂带提取不完整、连续性差及错误率高等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RS-Conv的多尺度神经网络LiDAR点云断裂带提取方法,以便更好地解决复杂地形区域的断裂带自动提取问题。该方法首先构建不同空间尺度的邻域点集,从而更全面地考察点云的局部几何结构特征。考虑到RS-Conv算子能够很好地表征中心点与邻域点的空间关系,文中以RS-Conv算子作为卷积模块构建了多尺度神经网络模型,以提取出LiDAR点云不同尺度的深层次特征,对其进行堆叠并输入到全连接层,以完成对断裂带点的提取。最后,在ISPRS点云数据集、川滇点云数据集和鲜水河数据集上对文中所述方法与张量分解方法和Deep Neural Networks(DNN)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方法的分类精度最高,分类总误差最低仅为0.3%,较其他方法降低了0.91%~2.79%,证实了该方法在点云断裂带提取方面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DAR点云 多尺度邻域点集 深度学习 断裂带提取
下载PDF
采用点云分区统计的成捆棒材端面定位方法
4
作者 张付祥 孙和盛 +1 位作者 黄永建 黄风山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1-720,共10页
针对成捆棒材端面贴标过程中出现的端面中心位姿测量难度大、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点云分区统计的成捆棒材端面定位方法.首先对端面点云进行预处理操作;然后使用改进的聚类分割算法对端面点云进行分割,并以分区统计为依据提出完整... 针对成捆棒材端面贴标过程中出现的端面中心位姿测量难度大、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点云分区统计的成捆棒材端面定位方法.首先对端面点云进行预处理操作;然后使用改进的聚类分割算法对端面点云进行分割,并以分区统计为依据提出完整单根棒材端面中心定位方法和残缺单根棒材端面中心定位方法,实现端面中心定位;最后以端面法向量表征端面中心姿态重建端面中心位姿.采集200组不同姿态的单根棒材端面点云进行实验的结果表明,单根棒材端面定位时间不超过0.5 s,位置误差小于3 mm,姿态误差小于2°;所提方法是高效的,可准确地定位棒材端面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云分割 成捆棒材 点云分区统计 端面中心定位
下载PDF
基于三角面元的海岸带机载/船载LiDAR点云配准方法研究
5
作者 程玉璐 于孝林 +3 位作者 王贤昆 孔锁财 宿殿鹏 阳凡林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0,共10页
机载LiDAR系统与船载LiDAR系统是获取海岸带点云数据的常用方式。两种测量系统所测数据具有空间差异性和互补性,对这两类非同源点云数据进行配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三角面元的LiDAR点云配准算法,根据空间分布将目标点云... 机载LiDAR系统与船载LiDAR系统是获取海岸带点云数据的常用方式。两种测量系统所测数据具有空间差异性和互补性,对这两类非同源点云数据进行配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三角面元的LiDAR点云配准算法,根据空间分布将目标点云分割成若干不规则的三角面元作为配准基元,利用点-面变换模型,最小化源点云中的测量点与其平面位置处的三角面元间的距离,最终实现海岸带区域点云配准。实验结果表明,配准前后的样本点距离平均误差和点-面距离均方根误差分别从3.30和1.51 m降低到0.76和0.17 m,本研究基于三角面元的点云配准方法可以有效消除海岸带非同源点云数据测量空隙、角度偏差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云配准 海岸带 机载激光雷达 船载激光雷达 Delaunay不规则三角网
下载PDF
新疆北部暖区暴雪的中尺度模拟及云微物理特征研究
6
作者 李桉孛 琚陈相 +2 位作者 周雅蔓 李曼 李如琦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40,共14页
暖区暴雪罕见且易致灾,对其准确预报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本文采用WRF中尺度模式中Lin、Thompson、 WDM6和WSM6四种云微物理方案对2016年11月中旬一次典型新疆北部暖区暴雪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评估模式对暖区暴雪过程的模拟能力,遴选最优参... 暖区暴雪罕见且易致灾,对其准确预报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本文采用WRF中尺度模式中Lin、Thompson、 WDM6和WSM6四种云微物理方案对2016年11月中旬一次典型新疆北部暖区暴雪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评估模式对暖区暴雪过程的模拟能力,遴选最优参数化方案,分析暴雪过程中水凝物粒子垂直分布及演变特征,探讨导致暴雪过程的相关中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规律。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云微物理参数化模拟中,Lin方案效果最佳,较为成功地模拟出降雪量级、落区和趋势。(2)云中各种水凝物粒子活跃于对流层中下层,其中以霰和雪最多,自高层向低层分别分布着冰晶、雪、云水、霰粒子,阿尔泰山迎风坡附近为各水凝物粒子浓度大值中心,强降雪区四种云中水凝物粒子高值中心垂直对齐有利于各粒子间的转化。(3)上游高湿系统沿西路移动,低空偏南急流增强时水汽汇合强烈,阿尔泰山脉西麓迎风坡阻挡利于水汽辐合;低空偏南急流使暴雪区低层增温,不稳定条件增强,垂直次级环流发展,次级反环流的增强促进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加剧垂直运动增长,为大暴雪的发展和维持提供较强的动力抬升条件,对暴雪起增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暴雪 数值模拟 云微物理 中小尺度
下载PDF
基于TrustZone的可信移动终端云服务安全接入方案 被引量:28
7
作者 杨波 冯登国 +1 位作者 秦宇 张英骏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66-1383,共18页
可信云架构为云计算用户提供了安全可信的云服务执行环境,保护了用户私有数据的计算与存储安全.然而在移动云计算高速发展的今天,仍然没有移动终端接入可信云服务的安全解决方案.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可信移动终端云服务安全接入方案... 可信云架构为云计算用户提供了安全可信的云服务执行环境,保护了用户私有数据的计算与存储安全.然而在移动云计算高速发展的今天,仍然没有移动终端接入可信云服务的安全解决方案.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可信移动终端云服务安全接入方案.方案充分考虑了移动云计算应用背景,利用ARM Trust Zone硬件隔离技术构建可信移动终端,保护云服务客户端及安全敏感操作在移动终端的安全执行.结合物理不可克隆函数技术,给出了移动终端密钥与敏感数据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借鉴可信计算技术思想设计了云服务安全接入协议.协议兼容可信云架构,提供云服务端与移动客户端间的端到端认证.分析了方案具备的6种安全属性,给出了基于方案的移动云存储应用实例,实现了方案的原型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可信移动终端TCB较小,方案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安全可控性,整体运行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云计算 可信计算 可信移动终端 安全接入 Trust zone 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UF)
下载PDF
基于应用全栈支撑的异构媒体云高安全区的设计与实践
8
作者 陆蕴超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24年第2期35-38,共4页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以中国蓝云平台为技术基础,以应用全栈支撑的异构媒体云高安全区为载体,为媒体轻质互联网业务应用提供了高效安全的基础资源环境,运用创新云计算技术推动广电网络信息安全体系构建。本文介绍了广电异构媒体云高安全区...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以中国蓝云平台为技术基础,以应用全栈支撑的异构媒体云高安全区为载体,为媒体轻质互联网业务应用提供了高效安全的基础资源环境,运用创新云计算技术推动广电网络信息安全体系构建。本文介绍了广电异构媒体云高安全区的架构设计、技术特点及实际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云 高安全区 网络安全 信息安全
下载PDF
数字摄影测量在房屋建设进度跟踪中的应用
9
作者 黄仰福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18期198-200,共3页
为实现对某开发区建筑工程实施施工情况的自动监测,文章开发了一种基于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系统,可在整个建筑施工周期确定建筑施工的进度,实现持续监测。所开发的系统可用于识别施工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偏差,并通过电子邮件和短信通知决策... 为实现对某开发区建筑工程实施施工情况的自动监测,文章开发了一种基于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系统,可在整个建筑施工周期确定建筑施工的进度,实现持续监测。所开发的系统可用于识别施工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偏差,并通过电子邮件和短信通知决策者,方便其及时作出决策。最后,将该系统应用于一个正在施工的建筑工地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开发的系统水平精度达100%,垂直精度超过99.4%,总体准确度达100%,说明该系统具有高度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摄影测量 点云 开发区建设 监视功能
下载PDF
华北一次层状云系暖区水汽和液态水分布特征
10
作者 聂皓浩 王婉 +3 位作者 杨洋 林晓萌 郭晓军 李晓波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6-210,共15页
基于机载微波辐射计、地基微波辐射计和Ka波段云雷达3种遥感资料,结合FY-4A气象卫星、气象观测站、天气雷达及再分析资料,研究2021年5月15日一次华北降水性层状云系暖区的水汽和液态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水汽和液态水的水平分布不均,... 基于机载微波辐射计、地基微波辐射计和Ka波段云雷达3种遥感资料,结合FY-4A气象卫星、气象观测站、天气雷达及再分析资料,研究2021年5月15日一次华北降水性层状云系暖区的水汽和液态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水汽和液态水的水平分布不均,飞机平飞时机载微波辐射计探测的积分水汽含量和液态水路径起伏变化,最大值分别为4.00 cm和1.87 mm,随着暖区云顶高度和云层厚度降低,二者分别降至0.89 cm和0.13 mm。随着降水发生发展,地基微波辐射计探测的积分水汽含量和液态水路径均出现跃增,峰值分别为8.62 cm和3.85 mm,水汽变化滞后于液态水,垂直方向上液态水含量的累积区厚度、最大值及所在高度均随降水先增后减,液态水的时空演变对暖区降水及增雨作业时机和部位的判识有重要指示意义。云雷达探测的液态水含量也出现跃增,在1 km高度以下反射率因子较大、粒子下落速度及离散程度较大时段,液态水丰富,对应降水量较大,粒子碰并是暖区降水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遥感 华北层状云 暖区 水汽和液态水 分布特征
下载PDF
冷库轨迹光寻货及库位温差管控系统研究
11
作者 刘明超 《科学与信息化》 2024年第12期48-50,共3页
在冷链产业快速发展、冷库运营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普遍缺少对库内库外的货物信息监控、管理和数据交互,冷库业务各阶段状态管理不足、信息模糊缺失,冷库运营效率低、能耗大。本文根据冷库行业的经营特点和管理模式,结合冷库管理与信... 在冷链产业快速发展、冷库运营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普遍缺少对库内库外的货物信息监控、管理和数据交互,冷库业务各阶段状态管理不足、信息模糊缺失,冷库运营效率低、能耗大。本文根据冷库行业的经营特点和管理模式,结合冷库管理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的发展趋势,系统阐述了一种冷库业务管控系统优化方案,针对性解决冷库业务数据模糊、能耗管控弱、货物寻找便捷性差等问题,旨在提升冷库作业全流程管理效率和冷库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库 射频识别 反向寻货 实时盘点 多区温度控制 云服务容器池
下载PDF
基于北京多源资料的云宏观特征判识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青 李柏 +4 位作者 张勇 陶法 胡树贞 李瑞义 杨荣康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6-219,共14页
获取准确的云高及其变化特征,对于揭示天气系统的演变以及改进气候模式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不同设备观测云高的不确定性,将锋区要素不连续变化理论引入云高分析中,将云底部、云顶部大气的交界过渡带区域视为云锋区,研究探空、毫米波雷达... 获取准确的云高及其变化特征,对于揭示天气系统的演变以及改进气候模式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不同设备观测云高的不确定性,将锋区要素不连续变化理论引入云高分析中,将云底部、云顶部大气的交界过渡带区域视为云锋区,研究探空、毫米波雷达、风廓线雷达等不同类型设备观测要素在云锋区及云外环境大气的变化特征。对流云和层状云个例研究表明:在云锋区,温湿度及雷达反射率因子随高度的一阶、二阶导数均呈不连续现象(即一阶、二阶导数值在云内外和云锋区表现为不相等),风廓线雷达信噪比垂直梯度也出现突变,因此不同设备观测云高具有较好空间一致性,并得到云底和云顶高度的合理范围和相应判据;相对于层状云,对流云内外温度梯度差异以及云体内反射率因子二阶导数的脉动变化幅度均偏大,因此可作为区分二者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锋区 二阶导数 不连续变化 判识方法
下载PDF
基于八叉树编码的铸件点云融合简化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翟巍 马行 +1 位作者 穆春阳 王晓强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10,共5页
高精度三维扫描设备扫描后会产生高密度的点云,对存储容量要求高,处理算法耗时长。为了减少这两方面的需求,通常采用表面简化算法作为预处理阶段。针对铸件浇冒口切割的点云简化要求,提出了一种新的点云特征融合简化方法。首先通过八叉... 高精度三维扫描设备扫描后会产生高密度的点云,对存储容量要求高,处理算法耗时长。为了减少这两方面的需求,通常采用表面简化算法作为预处理阶段。针对铸件浇冒口切割的点云简化要求,提出了一种新的点云特征融合简化方法。首先通过八叉树编码将原始点云数据分成多个边长指定的子立方体,并保留离子立方体重心最近的点;其次,使用k-邻域法来得到点云的特征向量,从而计算出点云的曲率特征,根据可调曲率阈值将点云数据划分为多个区域;最后,将随机采样方法与基于区域重心的简化方法相结合,对铸件点云数据进行简化。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铸件点云简化方法与区域重心法和包围盒法相比,速度分别提高29.9%和33.8%,而且保留的特征点分别提高15.1%、19.2%;与随机采样法相比保留的特征点提高20%,简化率基本相同。因此,此方法能够获得有效准确的铸件点云简化数据,可用于提升自动化工业生产中铸件切割的准确度和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云简化 八叉树编码 空间区域划分 曲率特征 可调曲率阈值
下载PDF
中国非季风区与季风区云水资源及降水效率的差异特征
14
作者 张云舒 梁捷宁 +1 位作者 郭琪 张镭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20-627,共8页
利用2000-2016年国际卫星云气候学计划月平均云资料与全球降水气候学项目的月降水资料,对比分析中国非季风区和季风区云水资源和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利用同时期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 5水汽输送通量再分析资料分析上述区... 利用2000-2016年国际卫星云气候学计划月平均云资料与全球降水气候学项目的月降水资料,对比分析中国非季风区和季风区云水资源和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利用同时期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 5水汽输送通量再分析资料分析上述区域水汽输送路径和水汽总量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方面,中国空中云水资源含量和降水空间分布基本呈现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高值区常沿高大山脉分布.在年内变化方面,总云量、低云量、云水路径和降水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除低云量外均在6月出现明显峰值.在年际变化方面,非季风区总云量呈现减少趋势,季风区总云量呈现增加趋势,平均每10 a增加5%,两区域云水路径和降水量均呈现增长的趋势,季风区云水路径和降水量平均增加0.3 g/(m^(2)·a)和0.01 mm/d;非季风区平均增加0.22 g/(m^(2)·a)和0.009 mm/d.低云量呈现减小趋势,非季风区平均每10 a降低0.86%,季风区平均每10 a降低0.46%.近年来经西北和东北地区向内陆输送的水汽通量增加明显,在新疆北部和东北地区出现水汽通量增长的高值区,是中国近年来降水增加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量 云水路径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下载PDF
基于AHP-云模型的隧道断层破碎带施工风险评价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广进 彭亚雄 +2 位作者 苏莹 黄智刚 吴立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8-128,共11页
断层破碎带是隧道施工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地质条件,易引发隧道围岩坍塌失稳灾害。为避免施工人员与设备的损失,将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施工风险划分为4个等级,建立了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设计与施工技术3个一级评价指标和12个二级... 断层破碎带是隧道施工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地质条件,易引发隧道围岩坍塌失稳灾害。为避免施工人员与设备的损失,将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施工风险划分为4个等级,建立了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设计与施工技术3个一级评价指标和12个二级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分级标准;通过对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构建了基于层次分析(AHP)-云模型的穿越断层破碎带隧道施工风险评价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福建省平潭及闽江口水资源配置工程,对大樟溪-东张水库隧道施工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区域的施工风险综合评价云图中,云滴大部分处于“中高风险”,少部分处于“低风险”,说明该区域隧道施工风险处于较高风险等级;现场隧道施工灾害发生情况与模型风险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断层破碎带 围岩坍塌失稳 AHP 云模型 施工风险评价
下载PDF
基于点云模型自适应分层优化的计算全息图算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方慧林 郑华东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23年第2期57-61,共5页
全息图能记录光波的相位信息,全息再现时,观看者可获得更加真实的深度体验。本文在主菲涅尔波带法生成计算全息图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改进算法,采用SFM算法,重建出真实物体的点云模型,通过估算其密度,对实际点云模型进行初始化分层,... 全息图能记录光波的相位信息,全息再现时,观看者可获得更加真实的深度体验。本文在主菲涅尔波带法生成计算全息图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改进算法,采用SFM算法,重建出真实物体的点云模型,通过估算其密度,对实际点云模型进行初始化分层,并根据密度变化率进行分层优化,得到当前模型最优的点云分层结果。结合主菲涅尔波带法,生成优化后的三维点云模型的计算全息图,与未进行分层优化的模型相比,具有更清晰的轮廓细节和结构相似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全息 三维显示 点云分层 主菲涅尔波带法
下载PDF
激光SLAM技术在地铁监护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晓妍 《价值工程》 2023年第31期147-150,共4页
SLAM技术在国内的应用场景愈加广泛,该技术目前在建筑测量领域中多用于房地产项目确权。而对于地铁安全保护区监测项目,利用全站仪等传统测量方法存在控制点繁多、转站工作量大、部分区域通视困难、特殊地点无法架站、地下空间中GPS信... SLAM技术在国内的应用场景愈加广泛,该技术目前在建筑测量领域中多用于房地产项目确权。而对于地铁安全保护区监测项目,利用全站仪等传统测量方法存在控制点繁多、转站工作量大、部分区域通视困难、特殊地点无法架站、地下空间中GPS信号弱等问题,运用传统测量手段难以完成测量任务,亟需一种可以代替传统测量作业方式并且结果精度满足相关测量要求的新型测量方法。将三维激光扫描和SLAM技术引入地铁及相关附属结构测量测绘,结果表明:该技术不但能够弥补传统测量方法的不足,提高测量作业的效率,并且结果精度也能够满足地下空间测量测绘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因此该技术的应用为地铁安全保护区等复杂地下空间结构的测量测绘工作开展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AM 手持式三维激光扫描仪 点云数据 地铁安全保护区 地图测绘
下载PDF
西北地区东部一次持续性暴雨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28
18
作者 陈添宇 陈乾 +1 位作者 付双喜 毛玉琴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5-120,共6页
分析了西北地区东部一次副高西北侧西南气流型的暴雨过程。结果表明,这次暴雨是中α和中β尺度对流云团引发的强对流性降水。青藏高原云团移到川西北后出现更新,老云团消亡时在其前方有新云团生成。冷锋云带到达甘肃河东地区后,其前缘... 分析了西北地区东部一次副高西北侧西南气流型的暴雨过程。结果表明,这次暴雨是中α和中β尺度对流云团引发的强对流性降水。青藏高原云团移到川西北后出现更新,老云团消亡时在其前方有新云团生成。冷锋云带到达甘肃河东地区后,其前缘也触发对流云团,受四川盆地强水汽输送带影响,新云团一般生成在水汽输送带左侧。强雨区产生在冷锋云带与对流云团结合时,对流云团的发展是水汽输送及天气系统辐合和有利的局地环境条件如双层对流不稳定加地形等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区域性暴雨出现在冷锋云带与对流云团叠加区,这里降水效率高。强雨区大多位于对流云团的西北或东北部与冷锋云带结合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冷锋云带 诊断分析
下载PDF
云雾爆炸场超压的威力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陶 惠君明 +1 位作者 杨东来 於津 《弹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3-37,共5页
为了研究FAE爆炸场超压规律 ,对FAE和TNT进行了静爆对比试验 ,获得了各自的爆炸场超压实测数据 .分析得到了各自的拟合公式、曲线及TNT当量值 .研究结果表明 ,FAE爆炸场超压规律与TNT有显著区别 ,可划分为云雾爆轰区和冲击波作用区 ,其... 为了研究FAE爆炸场超压规律 ,对FAE和TNT进行了静爆对比试验 ,获得了各自的爆炸场超压实测数据 .分析得到了各自的拟合公式、曲线及TNT当量值 .研究结果表明 ,FAE爆炸场超压规律与TNT有显著区别 ,可划分为云雾爆轰区和冲击波作用区 ,其中云雾爆轰区是强毁伤区 .在云雾区 (爆炸近场 ) ,FAE超压值很低但近似相等 ,TNT具有高超压但衰减迅速的变化规律 .在冲击波作用区 (爆炸远场 ) ,FAE和TNT超压分布具有某种“相似性” ,均呈衰减趋势 ,其中尤以TNT衰减更为迅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E 超压 云雾区 冲击波作用区 TNT当量
下载PDF
固态燃料小型FAE装置空中爆炸场效应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谢立军 叶剑飞 +3 位作者 周凯元 刘庚冉 杨志 朱志刚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79-583,共5页
通过一次引爆固态复合粉尘燃料小型FAE装置与等质量TNT在自由空间的爆炸对比实验,获得了不同距离的峰值超压值,并运用粉尘爆炸下极限浓度对云雾爆轰区半径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固态燃料小型FAE装置空爆峰值超压分布规律不同于TNT,云雾... 通过一次引爆固态复合粉尘燃料小型FAE装置与等质量TNT在自由空间的爆炸对比实验,获得了不同距离的峰值超压值,并运用粉尘爆炸下极限浓度对云雾爆轰区半径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固态燃料小型FAE装置空爆峰值超压分布规律不同于TNT,云雾爆轰区内的峰值超压不呈现单调减的特征,而是在有限范围内呈现波动趋势;云雾爆轰区外的峰值超压随距离增大迅速衰减,但固态燃料小型FAE装置的峰值超压大于相同距离处等质量的TNT。高速摄影观测结果显示,固态燃料小型FAE装置爆炸的化学反应持续时间大于等质量T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复合粉尘燃料 云雾区 爆炸场 激波 高速摄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