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4年2月初河南一次罕见雨雪冰冻过程诊断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谷秀杰 郭紫薇 +3 位作者 杨慧 武文博 郝晓珍 康智国 《暴雨灾害》 2024年第4期469-478,共10页
2024年1月31日-2月5日河南出现了一次罕见的雨雪冰冻天气,表现为持续时间长、累积雨雪量大、积雪深、温度低、降水相态复杂等特点。利用国家气象站和双偏振雷达观测数据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本次过程的极端性及降水相态演变、雨雪冰冻... 2024年1月31日-2月5日河南出现了一次罕见的雨雪冰冻天气,表现为持续时间长、累积雨雪量大、积雪深、温度低、降水相态复杂等特点。利用国家气象站和双偏振雷达观测数据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本次过程的极端性及降水相态演变、雨雪冰冻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过程期间有5个国家气象站最大积雪深度达到或突破2月历史同期极值,多站最高气温达到或刷新2月上旬历史同期最小值;单日至少有68.3%的国家气象站出现降水,单站最长连续降水近29h。(2)大尺度环流系统稳定维持是本次过程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流层低层强冷空气持续入侵不仅起到动力抬升作用,也为雨雪冰冻天气提供了持续降温条件;异常强盛的偏南气流为本次过程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动量,同时也增强了不稳定层结。(3)使用单一特性层温度来判识降水相态依据不足,应根据整层大气层结温度来预判可能出现的降水相态,当整层大气温度均低于0℃时降水相态为纯雪,若存在温度高于0℃的融化层或云体由过冷却水滴组成时,将出现混合型降水相态。(4)双偏振雷达的相关系数和差分反射率产品对区分雨夹雪和纯雪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当相关系数接近1、差分反射率为-1~0dB时,为纯雪;当相关系数小于1、差分反射率大于1dB时,为雨夹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雪冰冻 大尺度环流 诊断分析 河南
下载PDF
2024年初两次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对公路通行影响的对比分析
2
作者 田华 宋建洋 +3 位作者 郜婧婧 赵鲁强 李坤玉 闫明月 《暴雨灾害》 2024年第4期490-498,共9页
2024年1月31日-2月5日、2月18-25日我国先后出现两次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分别简称0131"过程和"0218"过程),两次过程具有相态复杂、雨雪量大、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利用全国2430个国家气象站观测数据以及... 2024年1月31日-2月5日、2月18-25日我国先后出现两次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分别简称0131"过程和"0218"过程),两次过程具有相态复杂、雨雪量大、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利用全国2430个国家气象站观测数据以及交通流量和公路阻断信息,对比分析了两次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对公路通行的影响;同时,选取降雪量、冻雨、积雪深度、地面温度、地面结冰作为影响公路通行的气象指标,构建冰雪天气指数,探讨冰雪天气强度与公路通行影响的关系。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发生于春节前后人口流动高峰期,"0218"过程影响范围更广,造成交通流量的降低幅度总体高于"0131"过程;两次过程中陕西、山西、河南、湖北、湖南以及贵州6省公路通行受积雪或结冰影响严重,路段封闭段次多,但影响程度存在地区差异,其中山西、河南、湖北、湖南"0131"过程影响更重,陕西、贵州"0218"过程影响更重;两次过程中冰雪天气指数强度与公路阻断影响度的变化趋势一致,与交通流量变化率呈反比,反映出冰雪天气指数对于冰雪天气下的公路交通影响研判具有良好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雪冰冻天气 交通流量 路段封闭 天气指数 公路阻断信息
下载PDF
河南北中部一次雨雪冰冻过程的相态特征分析
3
作者 段中夏 苏爱芳 +1 位作者 徐丽娜 闫岩 《暴雨灾害》 2024年第4期431-439,共9页
2023年末河南北中部出现一次大范围雨雪冰冻过程,降水相态复杂多变,并伴有区域性雷暴,较为罕见。利用常规观测、ERA5再分析以及风廓线雷达和双偏振雷达资料等对此次过程的相态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00 hPa横槽转竖、南支槽... 2023年末河南北中部出现一次大范围雨雪冰冻过程,降水相态复杂多变,并伴有区域性雷暴,较为罕见。利用常规观测、ERA5再分析以及风廓线雷达和双偏振雷达资料等对此次过程的相态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00 hPa横槽转竖、南支槽东移,700 hPa西南急流发展,地面先后受东路及西路冷空气影响,导致河南北中部出现持续性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2)冷垫以上的条件不稳定性、锋区附近的条件对称不稳定以及强锋生环流上升支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是强雨雪、雷暴及冰雹产生的主要原因。(3)过程中冻雨对应“厚暖层(100-200 hPa)-冷层”层结结构,冰粒对应“冰晶层-薄暖层(50-100 hPa)-冷层”结构,纯雪对应整层冷层,雨夹雪对应近地面出现浅薄暖层。(4)风廓线雷达水平风场产品可定性反映低层西南急流和近地面冷空气强度的变化,不同相态降水的垂直速度产品差异明显,可为相态转变短临的监测和预报提供参考。(5)双偏振产品显示,冻雨和纯雪对应相关系数最大(≥0.99),雨夹雪相关系数最小(0.85~0.9);冰粒中层融化层显著,其高度处差分反射率因子最大,相关系数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雨雪冰冻 降水相态 风廓线雷达 双偏振雷达
下载PDF
2024年初湖南两次区域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成因对比
4
作者 胡燕 叶成志 +2 位作者 赵恩榕 陈红专 刘红武 《暴雨灾害》 2024年第6期680-692,共13页
2024年2月湖南省出现2次区域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即2—6日湘北低温雨雪冰冻过程(简称“2.02”过程)和21—26日全省性大范围雨雪冰冻过程(简称“2.21”过程)。使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与NCEP再分析资料,从环流形势... 2024年2月湖南省出现2次区域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即2—6日湘北低温雨雪冰冻过程(简称“2.02”过程)和21—26日全省性大范围雨雪冰冻过程(简称“2.21”过程)。使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与NCEP再分析资料,从环流形势、降温机制、水汽输送特征等方面,对上述两次过程的物理成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过程环流背景存在明显差异,“2.02”过程发生在南支槽和西风槽同位相叠加东移的大尺度背景下,而“2.21”过程则发生在阻塞高压崩溃导致寒潮爆发的背景下,受南支槽上小波动影响反复出现雨雪相态转换。(2)两次过程均存在低层强锋区,而“2.21”过程还出现了少见的大于26℃南北温差梯度,这可能是此次极端寒潮天气发生的重要原因。(3)温度平流对雨雪演变起重要作用,其中“2.02”过程主要受西风槽带动中层强冷平流入侵,整层气温下降,而“2.21”过程超低空强冷平流持续输入是导致持续冰冻天气的重要降温机制之一。另外,暖平流最强输送层对应垂直速度负值中心,对流层中低层垂直风切变更大,导致雨雪强度更强。(4)两次过程主要水汽源地均为阿拉伯海,对流层中层西南暖湿空气随500 hPa低槽或其分裂出的小槽移动,且比湿和水汽贡献率最大,低槽既为冬季雨雪过程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其中“2.21”过程,来自南海和阿拉伯海洋面、低纬内陆的三条通道叠加传输暖湿气流,为湘南冰冻区提供了水汽和暖层条件,这也是造成该地强冰冻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雪冰冻天气 环流背景 温度平流 水汽特征 物理成因
下载PDF
2024年2月初贵州东部及长江中下游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基本特征及成因
5
作者 杜小玲 蓝伟 +2 位作者 何东坡 陈波 卢璐 《暴雨灾害》 2024年第4期395-406,共12页
2024年2月初贵州东部及长江中下游出现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恰逢春运高峰,给春运、能源保供及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为揭示此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异常特征,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实况观测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 2024年2月初贵州东部及长江中下游出现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恰逢春运高峰,给春运、能源保供及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为揭示此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异常特征,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实况观测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怀化双偏振雷达资料对此次天气的基本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24年春节前贵州东部、湖南中北部、湖北东部南部及安徽西部北部出现4~6d严重冰冻灾害,冰冻灾害主要由两轮低温雨雪天气造成,首轮低温雨雪出现在2月1-4日,降水相态具有多样性,尤其是3日雨雪最为明显,以强降雪及强冻雨为主,导致积雪和积冰快速增长。第二轮低温雨雪出现在5-6日,贵州东部、湖南中北部以冻雨为主,湖北等长江沿线以雨夹雪和降雪为主,积冰得以维持或继续增长。(2)亚洲中高纬度位势高度距平呈西低东高分布,且南支槽活跃,为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提供了重要天气背景。南支槽前强盛的西南急流沿锋面爬升形成倾斜上升气流,增强了锋后的降水强度,造成第一轮强低温雨雪天气;而后南支槽减弱,但南支锋区仍维持,中低层急流和地面静止锋均维持,造成了第二轮持续低温雨雪天气。(3)受华南静止锋和云贵静止锋形成及维持的影响,锋后逆温范围宽广,且长江以南地区暖层显著,造成长江南北不同相态的降水。同时长江南北的温湿场在垂直方向上有较大差异,长江以北地区以强降雪为主时,温湿场上表现为深厚的冷湿特征,具有典型的冰相结构;长江以南地区以强冻雨为主时,温湿场上具有“强暖湿-冷湿”特征。(4)2月3-4日长江南北地区均出现快速跃增的雨水、冰水和雪的混合比,形成了强湿雪和强冻雨;长江以南地区低层过冷水3日夜间以小雨滴和大雨滴方式共存5日夜间则是由小雨滴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雨雪 冰冻灾害 温湿特征 双偏振雷达 贵州 长江中下游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Snowfall Variations over China Identified from Different Snowfall/Rainfall Discrimination Methods 被引量:3
6
作者 Jiangshan LUO Haishan CHEN Botao ZHOU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20年第5期1114-1128,共15页
Based on the snowfall observations at 836 surface weather stations in China and the Daily Surface Climate Variables of China version 3.0 dataset for 1961–2013, capability of five methods with different objective crit... Based on the snowfall observations at 836 surface weather stations in China and the Daily Surface Climate Variables of China version 3.0 dataset for 1961–2013, capability of five methods with different objective criteria for identifying wintertime snowfall is evalua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application of these methods in snowfall/rainfall discrimination. Methods Ⅰ, Ⅱ, Ⅲ, Ⅳ, and Ⅴuse the daily average surface air temperature(Ta), wet-bulb temperature(Tw), dynamic threshold Tw, 0-cm ground temperature, and 700–850-hPa thickness, respectively, to identify the snowfal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limatological distribution of snowfall can be well produced by Methods Ⅰ, Ⅱ, and Ⅲ. Method Ⅳ underestimates the snowfall days in eastern Tibetan Plateau(ETP), and Method Ⅴ cannot yield the actual large numbers of snowfall days and amounts. Accordingly, the linear trends of snowfall days estimated from Methods Ⅰ, Ⅱ, and Ⅲ largely agree with the observations, while a discrepancy is found in the linear trend of snowfall amounts over southeastern China(SEC). For interannual and decadal variations of snowfall, Method Ⅴ shows the worst performance. It is more reasonable to use Tw to distinguish snowfall from rainfall instead of Ta, 0-cm ground temperature, and 700–850-hPa thickness;and the reference thresholds of Tw in northeastern China(NEC), northwestern China(NWC), ETP, and SEC are-1.5,-1.5,-0.4, and-0.3°C, respectively. The above results are beneficial to identifying snowfall in short-term climate predi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wfall/rainfall discrimination method wintertime snowfall wet-bulb temperature(Tw) threshold COMPARISON
原文传递
中国西北地区降水相态分离及其变化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侯志康 许民 +4 位作者 康世昌 韩海东 王鹏寿 李振中 张溪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0-132,共13页
降水相态的转变会对中国西北地区水资源、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活动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为明确中国西北地区降水相态转变规律,该研究基于西北地区1961-2017年国家气象站观测的日降水、气温、相对湿度、大气压以及站点高程数据,利用湿球... 降水相态的转变会对中国西北地区水资源、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活动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为明确中国西北地区降水相态转变规律,该研究基于西北地区1961-2017年国家气象站观测的日降水、气温、相对湿度、大气压以及站点高程数据,利用湿球温度动态阈值模型对降雪和降雨进行分离,并对分离结果精度进行验证;基于此分析了区域不同相态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雨雪分离阈值变化及降水相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61-2017年西北地区不同相态的降水量均呈显著增加趋势,降雨量的增加速率为9.80 mm/10 a,降雪量的增加速率为1.07 mm/10 a,雪雨比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0.07%/10 a。但空间变化趋势具有区域差异性,总体表现为“西增东减”。西北地区极端降雪量的显著增加导致了降雪量的显著增加,而总降雪日数趋势变化不显著,主因是小雪日数的显著减少和极端降雪日数的显著增加共同所致,小雪日数的下降速率为0.25 d/10 a,极端降雪日数的增加速率为0.12 d/10 a。雨雪分离的阈值温度在年内波动较大,年际总体呈现不显著的下降趋势,临界高温和临界低温的下降速率分别为6×10^(-4)、7×10^(-4)℃/10 a,且在2008年发生突变。在流域尺度上,各相态降水变化速率随着海拔升高而升高,雪雨比则相反;降雪量的变化主要受气温和相对湿度影响,雪雨比的变化主要受气温影响。该研究对深入认识西北地区气候暖湿化背景下的水资源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温度 雨雪分离 湿球 雪雨比 西北地区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降水现象对大气消光系数和能见度的影响 被引量:58
8
作者 刘西川 高太长 +3 位作者 刘磊 张伟 杨树臣 李涛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3-441,共9页
大气中各种粒子对大气消光系数和能见度有不同程度影响,除气溶胶粒子外,降水粒子对能见度影响也不可忽视。为了解降水粒子对能见度的影响,确定能见度变化与降水现象之间的关系,该文在分析降水粒子的大小、速度、形状、谱分布、光学特性... 大气中各种粒子对大气消光系数和能见度有不同程度影响,除气溶胶粒子外,降水粒子对能见度影响也不可忽视。为了解降水粒子对能见度的影响,确定能见度变化与降水现象之间的关系,该文在分析降水粒子的大小、速度、形状、谱分布、光学特性等特征的基础上,忽略气溶胶粒子的影响,建立基于实测谱分布的降水与能见度的理论模型,讨论不同类型降雨、降雪对大气消光系数和能见度的影响。同时选取Parsivel降水粒子谱仪在南京地区的降雨和降雪观测记录,利用实测数据来对比验证本文所建立的降水-能见度理论模型。结果表明:能见度随着降水强度的增大呈指数降低;受降水粒子特性和天气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能见度与降水强度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唯一对应的;降雨和降雪对能见度的影响各不相同,相比而言,降雨对能见度的影响比较容易确定,而降雪对能见度的影响比较复杂,主要因为雪花或冰晶的类型复杂多变,对大气消光系数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合理论分析和实测数据对比验证,降水现象对能见度的影响得到了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降雪 大气消光系数 能见度
下载PDF
我国南方冬季异常低温和异常降水事件分析 被引量:66
9
作者 张自银 龚道溢 +2 位作者 郭栋 何学兆 雷杨娜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99-912,共14页
统计分析1951年以来1月份以及1880年以来冬季,我国南方的异常低温与降水事件,结果表明1月异常低温(温度距平<-1σ)有12次,降水异常偏多(降水距平>+1σ)有10次,冷湿组合有3次(1969、1993、2008);冬季异常低温有29次,降水异常偏多... 统计分析1951年以来1月份以及1880年以来冬季,我国南方的异常低温与降水事件,结果表明1月异常低温(温度距平<-1σ)有12次,降水异常偏多(降水距平>+1σ)有10次,冷湿组合有3次(1969、1993、2008);冬季异常低温有29次,降水异常偏多有16次,冷湿组合有2次(1886/87、1904/05)。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采用合成方法分析异常低温与异常降水事件时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有利于南方低温的环流特征是:西伯利亚高压、东亚大槽及东亚急流异常偏强。有利于降水偏多的环流特征是:东亚大槽偏弱;200hPa上中东急流异常偏强、东亚急流偏弱;东亚从对流层低层到中高层都有异常南风。当发生冷湿组合时,低温主要是受到西伯利亚冷高压异常偏强的影响,而降水主要受对流层850hPa至200hPa环流异常的作用。南方冬季水汽主要来自南支槽的西南气流和南海上空的转向气流,在降水偏多时有异常西南水汽输送距平。西伯利亚高压、欧亚遥相关型、西太平洋遥相关型、北极涛动4个环流因子能解释南方1月和冬季气温方差的47.2%和51.5%;而中东急流、东亚经向风、欧亚遥相关型则能共同解释南方1月和冬季降水方差的49.4%和48.4%。统计降水异常与ENSO的对应关系表明,当发生El Nio事件时南方冬季降水偏多的概率较大,当发生La Nia事件时,降水偏少的概率较大,而温度与ENSO没有明显的统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闰南方 低温 雨雪 冰冻 大气环流 水汽输送
下载PDF
一次秋季温带气旋的雨雪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24
10
作者 王东海 端义宏 +6 位作者 刘英 梁钊明 柳崇健 赵艳风 张雨微 尹金方 王洪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06-627,共22页
2012年11月3-5日,受强冷空气和气旋发展的影响,华北地区出现了秋冬之交首场雨雪过程。此次雨雪天气过程具有降水强度大、雨雪范围广、初雪时间早、降水相态多变以及雨雪降温大风并存等特点。着重分析了过程的多尺度相互作用及其成因机理... 2012年11月3-5日,受强冷空气和气旋发展的影响,华北地区出现了秋冬之交首场雨雪过程。此次雨雪天气过程具有降水强度大、雨雪范围广、初雪时间早、降水相态多变以及雨雪降温大风并存等特点。着重分析了过程的多尺度相互作用及其成因机理等,得到以下结果:(1)通过对北极涛动指数变化的分析发现,此次过程前期由于北极涛动指数负位相出现的时间较早,并且强度大,维持时间长,对应当年秋冬之交首场雨雪天气出现亦时间早、强度大。(2)此次过程前期华北地区西风带上游长波波数趋于减少,导致后期位于华北地区受其引导的相应低压系统稳定少动。(3)东亚—西太平洋地区建立的"Ω"形阻塞形势阻挡了其上游西风带槽的东移,特别是后期此阻塞高压南部迅速生成的低值系统与阻塞高压的高值中心构成了十分稳定的对偶之势,阻断了其上游西风带槽的东移,导致相应地面气旋系统长时间稳定维持在北京及其邻近地区,从而促使该地区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强降水事件。(4)该过程涡度平流和温度平流对锋前上升运动的形成和气旋的发展演变有重要的影响,这次天气过程的气旋发展机制与经典的第二类温带气旋发生、发展机制不尽相同。(5)此次过程中水汽条件极为有利,特别是在气旋发展后期,来自海上的水汽源源不断流入移动缓慢的气旋区域,为该区域的罕见强降水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水汽条件。(6)在整体大气稳定层结环境下,锋面前沿的水汽输送和抬升在低层形成了大气不稳定层结,有利于低层上升运动的触发,锋面加强引起的风垂直切变加强促进了大气不稳定层结之上的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区向上扩展,并与高层的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区连通,从而为低层触发的上升运动向高层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雪天气 温带气旋 成因分析 秋季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降雪量演变特征及其对径流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义花 李红梅 +3 位作者 申红艳 刘绿柳 任德山 李金海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20-429,共10页
利用1961-2019年三江源地区19个气象台站逐日气温、降水量等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三江源地区降雪量、降雪日数和雪雨比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径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1961-2019年三江源地区平均降雪量为146.5 mm,降雪量以14.8 mm·... 利用1961-2019年三江源地区19个气象台站逐日气温、降水量等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三江源地区降雪量、降雪日数和雪雨比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径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1961-2019年三江源地区平均降雪量为146.5 mm,降雪量以14.8 mm·(10a);的速率在减少,1985-1999年为降雪量偏多期,2000年以来为降雪量偏少期;(2)三江源地区年平均雪雨比以4.0%·(10a)^(-1)的速率在减少,长江源区西部及黄河源区西部是雪雨比减少最为明显的区域,其余地区减少速率相对缓慢;(3)三江源地区年平均降雪日数为91天,曲麻莱、五道梁、沱沱河一带以及黄河源区中西部是降雪日数的大值区,降雪日数以14 d·(10a)^(-1)的速率在减少,黄河源区西部是降雪日数减少最为明显的区域;(4)三江源地区各月降雪量及降雪日数均呈双峰型分布,降雪量和降雪日数最多出现在5月,小雪易出现在3月或4月,中雪和大雪以上量级在秋末、春季出现的概率最高;(5)随着海拔的抬升,降雪量和降雪日数增加,随经度的增加而减少;冷季降雪量多的年份,径流量也随之增大,且径流量相对于降雪量的响应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 降雪量 降雪日数 雪雨比 径流量
下载PDF
晴雨(雪)和气温预报评分方法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张强 熊安元 +2 位作者 张金艳 冯明农 王伯民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2-698,共7页
利用全国逐日天气预报产品和对应实况数据,分析了目前普遍使用的晴雨(雪)和气温预报评分方法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改进尝试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没有考虑降水概率的影响,在降水概率全国差异较大的多数月份,晴雨(雪)预报正确率与单站无... 利用全国逐日天气预报产品和对应实况数据,分析了目前普遍使用的晴雨(雪)和气温预报评分方法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改进尝试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没有考虑降水概率的影响,在降水概率全国差异较大的多数月份,晴雨(雪)预报正确率与单站无降水频率表现为正相关,具有无降水频率越大评分越高的趋势;采用绝对标准值(1℃或2℃)作为阈值进行气温预报准确率评分,评分结果与气温日际变化呈明显负相关,气温日际变化偏小则评分值偏高的趋势比较明显。该文提出的晴雨(雪)和气温预报改进评分方法能有效减少降水概率和气温日际变化对晴雨(雪)和气温预报评分的影响,提高不同气候背景地区天气预报评分结果的可比性,在天气预报质量检验和评估业务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晴雨(雪) 气温 天气预报 评分方法
下载PDF
湖北省2008年初低温雨雪冰冻过程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兰 陈正洪 +3 位作者 周月华 史瑞琴 万素琴 郭广芬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1-295,共5页
2008年初,湖北省出现了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10亿元以上,有必要对灾害期间的气候特征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和总结。对湖北省76个气象站2008年1月12日~2月3日气温、降水(雪)、日照以及低温持续日数等要素进行时空间... 2008年初,湖北省出现了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10亿元以上,有必要对灾害期间的气候特征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和总结。对湖北省76个气象站2008年1月12日~2月3日气温、降水(雪)、日照以及低温持续日数等要素进行时空间差异分析及历史与同期比较,并选取10个代表站历史上所有低温雨雪天气过程,对其过程持续低温日数、最长连续雨雪日数、过程极端低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的平均气温异常偏低,该省大部为-1^-2℃,比常年同期偏低4~6℃,为各站历史同期最低,其中主要是最高气温异常偏低所致,但极端低温并不低;(2)降雪过程频繁,雨雪量异常偏多;(3)低温冰冻持续时间长,该省大部在16~22d,位于历史第一;(4)日照异常偏少。持续而稳定的大气环流异常形势是湖北省大范围低温雨雪天气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雨雪冰冻 气候特征 气温 雨雪 极端低温
下载PDF
基于不同方法的中国天山山区降水形态分离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雪婷 李雪梅 +2 位作者 高培 李倩 唐宏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5-244,共10页
基于天山山区1950s-1979年27个气象站点的日平均气温及标注的各类型降水资料,运用频率求交法和概率保证法并结合海拔高程,研究并分析了各站点降水形态转化的临界气温及固液态降水分离的阈值温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原因,预测了天山山区1980-2... 基于天山山区1950s-1979年27个气象站点的日平均气温及标注的各类型降水资料,运用频率求交法和概率保证法并结合海拔高程,研究并分析了各站点降水形态转化的临界气温及固液态降水分离的阈值温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原因,预测了天山山区1980-2014年雪雨比变化。结果表明:天山山区各站点降水形态转化的临界气温及固液态降水分离的阈值温度其空间分布上整体呈现出北坡小于南坡而雪雨比南坡小于北坡的变化规律,且三者均随着海拔高程的增加而增大,两种方法获得的结果基本一致。深入明晰了天山山区降水形态随温度变化特征,为天山山区水文模型中有关参数的选取提供科学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形态 临界气温 阈值温度 雪雨比 天山山区
下载PDF
基于雪雨比的黑龙江省降水相态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侯冰飞 姜超 孙建新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81-793,共13页
利用1960-2015年黑龙江省27个气象站的日均降水和温度数据,分析了黑龙江省的降雪量和雪雨比长年变化,并对气候变化于降水相态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在1960-2015年间,黑龙江省年均降雪量呈显著的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达到3.3 ... 利用1960-2015年黑龙江省27个气象站的日均降水和温度数据,分析了黑龙江省的降雪量和雪雨比长年变化,并对气候变化于降水相态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在1960-2015年间,黑龙江省年均降雪量呈显著的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达到3.3 mm·(10a)^-1,并于2003年出现了突变,突变后增加了34.3%;降雨量则没有显著变化。以上结果造成黑龙江省的雪雨比显著上升,倾向率为7.6%·(10a)^-1。黑龙江省降雪的多年变化分布呈较为一致的增加趋势,幅度由东向西逐渐降低;降雨分布则表现出复杂的地区差异性,但总体上南部变化幅度大于北部;雨夹雪量变化总体上呈现自东向西递减的趋势,尤其以长白山-大小兴安岭一线为界,东西差异十分明显。雪雨比和降雪的差异主要表现为降雨量发生显著减少的地区雪雨比的显著增加。此外,降雪起始日滞后和结束日提前共同造成了黑龙江省平均降雪季长度的显著缩短,共减少了18天左右。主要原因是春季温度的上升幅度高于秋季,特别是最低气温变化更显著。相比之下年降雪日数没有显著变化;降雪强度则显著增大,趋势为0.8mm·(d·10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相态 雪雨比 黑龙江省
下载PDF
1736年以来南京逐季降水量的重建及变化特征 被引量:11
16
作者 伍国凤 郝志新 郑景云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36-942,共7页
基于清代雨雪档案和现代气象观测资料,利用自然降水入渗试验结果及雨雪分寸与降水量统计关系,重建南京1736~2006年逐季和年降水量。分析显示:(1)18世纪春、冬季为多雨期,秋季为少雨期;19世纪秋、冬季和全年为多雨期,春季为少雨期;20世... 基于清代雨雪档案和现代气象观测资料,利用自然降水入渗试验结果及雨雪分寸与降水量统计关系,重建南京1736~2006年逐季和年降水量。分析显示:(1)18世纪春、冬季为多雨期,秋季为少雨期;19世纪秋、冬季和全年为多雨期,春季为少雨期;20世纪上半叶,4季和全年均为少雨期;自20世纪末期始夏季和全年进入多雨期。(2)年降水变化存在2~5a周期,经历1851~1860年和1893~1894年两次突变。研究结果与区域内其他旱涝等级或降水量序列有较好可比性。绝大多数粮食欠收年对应于降水异常年,生长期为干旱异常的欠收年数量多于为洪涝异常的欠收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 清代雨雪档案 逐季降水量 过去300a
下载PDF
一次江淮气旋极端雨雪过程的云系特征和成因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赵宇 蓝欣 杨成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25-1340,共16页
2016年2月12日夜间至13日白天,受冷空气和江淮气旋影响,山东出现了一次极端雨雪天气过程,全省48个国家级气象站日降水突破同期历史记录。采用多种观测和NCEP/NCAR的1°×1°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降水云系的演变特征、风场的中... 2016年2月12日夜间至13日白天,受冷空气和江淮气旋影响,山东出现了一次极端雨雪天气过程,全省48个国家级气象站日降水突破同期历史记录。采用多种观测和NCEP/NCAR的1°×1°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降水云系的演变特征、风场的中尺度特征和降水成因。结果表明:(1)雨雪过程不断有β中尺度云团从苏皖移入山东,降水主要由4个β中尺度云团造成;江淮气旋逗点头云系由4条带状回波发展形成,暖锋云系以层状云为主,其间有零散的对流云,逗点云尾部的冷锋云系形成初期多为对流性,入海后对流性减弱;气旋形成后雷达回波发生气旋式旋转、拉长,形成多条中尺度强雨带。(2)水汽条件极为有利,来自西南和东南两个方向的低空急流持续输送充沛的水汽,降雨阶段还有来自东南方向超低空急流的水汽输送,降雪阶段边界层水汽输送微弱。(3)降雨阶段,低层为浅薄的东北风冷垫;降雪阶段,东北风冷垫较降雨阶段深厚得多。东北风冷垫上东南风层变薄直至减弱消失是雨雪相态转换的标志,强雨雪都发生在偏南低空急流最强盛时段。(4)低层低涡前部东北风和东南风的切变辐合、暖平流、暖锋锋生以及条件性不稳定能量释放强迫上升运动造成强雨雪。风廓线雷达和激光雨滴谱仪的观测是降水相态短时临近预报的有益判别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气旋 暴雨(雪) 云系 水汽 锋生
下载PDF
降水类天气现象仪检测实验室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18
作者 方海涛 张世国 +1 位作者 汪玮 王敏 《电子测量技术》 2018年第19期22-27,共6页
我国气象部门已在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列装降水类天气现象仪2 300余台。针对在用设备的实验室测试需求,设计实现了不依赖于自然天气过程的模拟检测环境。在合理配置各类模拟设备运行参数和结构布局的基础上,可在实验室内程控模拟毛毛雨... 我国气象部门已在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列装降水类天气现象仪2 300余台。针对在用设备的实验室测试需求,设计实现了不依赖于自然天气过程的模拟检测环境。在合理配置各类模拟设备运行参数和结构布局的基础上,可在实验室内程控模拟毛毛雨、雨、雪、雨夹雪和冰雹5种降水类天气现象。实验室主要由降雨模拟器、降雪模拟器、冰雹模拟器、视频采集系统、遥控测试平台、制冷系统及控制软件等部分组成,并利用温度回升过程建立了检测流程。降水粒子谱的实测结果表明,我国气象部门已列装型号的降水类天气现象仪可在实验室内稳定观测到毛毛雨、雨、雪、冰雹等天气现象的发生。实验室模拟环境还可用于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雨量传感器、称重式降水传感器等其他气象探测设备的测试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类天气现象仪 降雨模拟器 降雪模拟器 冰雹模拟器 多普勒降水雷达
下载PDF
基于毫米波云雷达的寒潮过程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树贞 陶法 +1 位作者 张雪芬 王志成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2年第1期8-11,共4页
文章详细地介绍了安装在北京地区的毫米波云雷达的技术指标,结合地面站气象综合观测资料,对2020-02-13—2020-02-14的1次寒潮天气过程中云的垂直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对毫米波云雷达回波特征进行详细地分析并得出结论。以期为寒潮期间... 文章详细地介绍了安装在北京地区的毫米波云雷达的技术指标,结合地面站气象综合观测资料,对2020-02-13—2020-02-14的1次寒潮天气过程中云的垂直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对毫米波云雷达回波特征进行详细地分析并得出结论。以期为寒潮期间云的宏观结构和微物理特征的分析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云雷达 寒潮天气 降雨 降雪
下载PDF
新疆地区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及对气温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卫平 刘永强 +4 位作者 赵求东 秦艳 孟湘尧 张梦肖 晋子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3-142,共10页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事件频发,对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新疆影响尤为明显,导致冻害、旱灾、雪灾、暴雨洪水和融雪洪水风险增大。该研究基于1961—2020年新疆75个观测气象台站资料,使用湿球温度法对降雨事件和降雪事件进行分离,其总...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事件频发,对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新疆影响尤为明显,导致冻害、旱灾、雪灾、暴雨洪水和融雪洪水风险增大。该研究基于1961—2020年新疆75个观测气象台站资料,使用湿球温度法对降雨事件和降雪事件进行分离,其总体精度达到95%。利用百分位法定义极端降水(雨、雪),研究该区域极端降水量与频次变化的总体特征和南北疆空间变化差异,分析极端降雨、极端降雪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961—2020年,新疆地区年均降水(雨、雪)和年均极端降水(雨、雪)量与频次均呈增加趋势;北疆地区降雨、极端降雨、降雪和极端降雪的量与频次的增幅均要大于南疆地区(降雨频次除外);极端降水(雨、雪)对降水(雨、雪)的贡献率平均值均大于26%,且均呈增加趋势;南北疆各台站极端降雨和极端降雪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均小于C-C(克拉伯龙-克劳修斯,Clausius-Clapeyron)方程预期,即“次C-C率”;当超过一定温度,温度会对极端降雨强度和极端降雪强度起抑制作用。该研究将有助于科学认识新疆地区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特征,对区域水文水资源合理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降雨 降雪 极端降雨 极端降雪 Clausius-Clapeyron方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