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4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和Ar^(+)注入红三叶种子的诱变效应研究
1
作者 张鹤山 陆姣云 +4 位作者 朱伟 田宏 熊军波 吴新江 刘洋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0-171,共12页
离子注入技术是创制植物新种质的有效手段。为探究离子注入红三叶的诱变效应,以不同注入能量和剂量的N^(+)(能量30或50 keV,剂量5×10^(14)或5×10^(15)ions·cm^(-2),分别记为N3014、N3015、N5014、N5015)和Ar^(+)(能量30... 离子注入技术是创制植物新种质的有效手段。为探究离子注入红三叶的诱变效应,以不同注入能量和剂量的N^(+)(能量30或50 keV,剂量5×10^(14)或5×10^(15)ions·cm^(-2),分别记为N3014、N3015、N5014、N5015)和Ar^(+)(能量30或50 keV,剂量5×10_(14)ions·cm^(-2),分别记为Ar3014和Ar5014)注入“鄂牧5号”红三叶种子,研究种子诱变后的萌发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并通过株高、单株分枝数、单株花序数、花序小花数、叶片长度、叶片宽度、花序长度以及花序宽度等农艺性状对诱变单株进行变异分析。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后红三叶种子表皮具有明显的“灼伤”现象,种皮颜色变成黑褐色。相比于对照,Ar3014处理下发芽率指标值略有提高,处理N3014和N3015的发芽率指标值略有降低,但与对照均差异不显著。N5014处理显著降低了种子发芽率(P<0.05),比对照低约10%,处理N5015和Ar5014发芽率更是降低超过30%(P<0.05)。注入能量为30 keV的2个N^(+)处理显著增加了胚根体积和胚根长度(P<0.05)。经离子诱变的种子(M_(1)代)种植后生产M_(2)代种子,依次生产M_(3)和M_(4)代种子。M_(2)代植株各性状平均值显著低于对照(P<0.05),但表现出更大的性状变异特征,为进一步筛选突变材料奠定基础。50 keV的N^(+)和Ar^(+)诱变处理具有更大的诱变效应,但主要是不利突变。红三叶适宜的N^(+)诱变能量为30 keV,剂量为5×10^(14)~5×10^(15)ions·cm^(-2)。经过4个世代选育,获得8个性状稳定并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M_(4)代突变体材料,为红三叶诱变育种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三叶 氮离子 氩离子 诱变 生物学效应
下载PDF
白三叶种质资源耐酸铝性综合评价
2
作者 张鹤山 张婷婷 +4 位作者 田宏 熊军波 陆姣云 吴新江 刘洋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10-1719,共10页
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是一种世界性优质的蛋白饲草,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被广泛栽培,而南方地区多为酸性土壤。研究发现,白三叶具有一定的耐酸铝性,因此筛选耐酸铝种质对于开发白三叶优异资源、培育耐酸铝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是一种世界性优质的蛋白饲草,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被广泛栽培,而南方地区多为酸性土壤。研究发现,白三叶具有一定的耐酸铝性,因此筛选耐酸铝种质对于开发白三叶优异资源、培育耐酸铝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以30份国内外白三叶种质为对象,研究不同酸铝浓度下的白三叶萌发特性,并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耐酸铝性综合评价。随Al3+胁迫浓度的增加,白三叶发芽率逐渐降低,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下降,胚根变短、变粗;Al3+浓度≥1.0 mmol·L^(-1)时白三叶种质发芽率和胚根长度受到显著抑制(P<0.05)。除胚根直径外,白三叶萌发性状不同胁迫浓度间差异显著(P<0.05),且萌发期每个胁迫处理下同一性状不同白三叶材料间亦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2 mmol·L^(-1)处理下白三叶多数性状具有更大的变异系数指标差异,可作为白三叶耐酸铝性综合评价的适宜胁迫浓度。聚类分析将30份白三叶划分为3个耐酸铝能力不同的类群,其种质耐酸铝性强弱与综合评价值基本一致。来自荷兰的种质‘EM196’和来自澳大利亚的种质‘EM085’具有较高的酸铝胁迫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三叶 耐酸铝 萌发 综合评价
下载PDF
白三叶花色遗传规律及对光温的响应
3
作者 张鹤山 吴新江 +3 位作者 田宏 熊军波 陆姣云 刘洋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5期113-117,共5页
为明确白三叶红花突变体花色性状的遗传规律,探究光温对花色表达的影响,以白三叶红花突变体和白花品种为材料进行杂交、回交、自交和测交试验,研究杂交后代花色性状分离规律,并分析不同温度和光照处理下白三叶突变体花色的色度差异。白... 为明确白三叶红花突变体花色性状的遗传规律,探究光温对花色表达的影响,以白三叶红花突变体和白花品种为材料进行杂交、回交、自交和测交试验,研究杂交后代花色性状分离规律,并分析不同温度和光照处理下白三叶突变体花色的色度差异。白三叶红花突变体与白花品种杂交F1代花瓣均显白色,突变体自交一代(S_(1))花瓣均显红色;F_(2)代和回交一代(BC_(1))花色分离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红花与白花比例分别为49:699和96:279,基本符合1:15和1:3的预期比例。相对于暖温环境(28℃8 h,34℃16 h),低温处理(12℃8 h,18℃16 h)显著降低花瓣亮度值(L值),红色度(a值)增加但差异不显著;温度骤降显著提高花瓣红色度,降低花瓣亮度。遮光2 d后突变体花瓣颜色由红转白,恢复光照1 d后又转为红色。白三叶红花突变体花色性状受双隐性基因控制,光是白三叶红花突变体花瓣颜色调控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三叶 花色 遗传 光照 温度
下载PDF
岷山红三叶草异黄酮对运动大鼠免疫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4
作者 赵亮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4年第1期265-267,共3页
目的:研究岷山红三叶草异黄酮对大鼠免疫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四组:安静组、安静给药组、运动组和运动给药组,建立递增运动负荷大鼠模型,测量运动大鼠力竭时间、免疫脏器指数、大鼠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 目的:研究岷山红三叶草异黄酮对大鼠免疫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四组:安静组、安静给药组、运动组和运动给药组,建立递增运动负荷大鼠模型,测量运动大鼠力竭时间、免疫脏器指数、大鼠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结果:经过6周的大强度运动,服用岷山红三叶草异黄酮大鼠组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其力竭运动时间明显延长,免疫脏器指数和T淋巴细胞亚群(CD_(4)^(++)、CD_(8)^(+)、CD_(4)^(+)/CD_(8)^(+))、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含量均有明显上升和变化。结论:(1)岷山红三叶草异黄酮可明显提高大强度耐力训练大鼠力竭运动时间,提高运动能力;(2)岷山红三叶草异黄酮对运动大鼠的免疫系统产生影响,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并且对免疫抑制有一定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山红三叶 异黄酮 免疫机能 运动能力
下载PDF
紫花苜蓿中黄酮类化合物分离及特殊显色反应研究
5
作者 赵静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36-38,共3页
本研究旨在分离紫花苜蓿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并进行特殊显色反应相关研究。研究人员通过植物采集和样品制备,获得了紫花苜蓿的植物材料。研究人员采用萃取方法和分离富集方法,成功地从植物材料中提取出黄酮类化合物。其中,柱色谱技术和液... 本研究旨在分离紫花苜蓿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并进行特殊显色反应相关研究。研究人员通过植物采集和样品制备,获得了紫花苜蓿的植物材料。研究人员采用萃取方法和分离富集方法,成功地从植物材料中提取出黄酮类化合物。其中,柱色谱技术和液液萃取是本研究中主要的分离富集手段。通过黄铜色素的纯化步骤,获得了高纯度的黄酮类化合物。在黄酮色素的紫外光谱分析中,实验过程中采用了先进的光谱技术,得到了详细的实验结果。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确定了所得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和纯度,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综合研究结果,本研究成功地实现了紫花苜蓿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富集和特殊显色反应的研究目标。所获得的高纯度黄酮类化合物为进一步的生物活性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实验基础,为紫花苜蓿及相关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黄酮类物质 薄层层析
下载PDF
Study on the Degradation Trend of Ryegrass-White Clover Artificial Grassland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建波 李相林 +4 位作者 万里强 陈瑞祥 赵相勇 陈伟 陈国南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09年第1期26-28,88,共4页
[Objective] The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degradation law and trend of artificial grassland. [Method] Taking the ryegrass (Lolium perenne) - white clover ( Trifolium repens) artificial grassland in Maiping Townsh... [Objective] The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degradation law and trend of artificial grassland. [Method] Taking the ryegrass (Lolium perenne) - white clover ( Trifolium repens) artificial grassland in Maiping Township, Guizhou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grassland vegetation of 40 quadrate from different areas (area around the sheep shed, hilltop, hillside, flatland at the foot of the hill) were analyzed by comparing the dominance and richness index. [ Result] Degradation of different degrees appeared in various areas of this artificial grassland. To be specific, the degradation of grassland around the sheep shed was not serious for less consumption by the sheep; however, the areas on the hilltop and hillside degenerated to the grassland types of dallis grass ( Paspalum dilatatum Poir. ) -Indian lovegrass ( Eragrostis pilosa) and dallis grass - cogongrass [ Imperata cylindrica ( Linn. ) Beauv. ], respectively, and the area at the foot of the hill degenerated to the grassland type dominated by garland chrysanthetnum ( Chrysanthemum coronarium L. ) and knotgrass ( Paspalum distichum L. ). [ Conclusion ] This study provided a basis for grassland improvement as well as the efficient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grazing-type artificial grassland in South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yegrass Lolium perenne) White clover( Trifolium repens) Artificial grassland DEGRADATION
下载PDF
红三叶草提取物对奶牛体外瘤胃发酵中微生物多样性及尿素分解的影响
7
作者 刘思佳 郑楠 +1 位作者 王加启 赵圣国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10-2518,共9页
旨在通过体外发酵研究红三叶草提取物对瘤胃微生物组成和尿素代谢的影响。试验分为空白对照组(不添加红三叶草提取物)和添加红三叶草提取物处理组,采集3头健康奶牛瘤胃液混合均匀,进行体外发酵培养。分别在培养0、0.5、1、2、4、6、24 ... 旨在通过体外发酵研究红三叶草提取物对瘤胃微生物组成和尿素代谢的影响。试验分为空白对照组(不添加红三叶草提取物)和添加红三叶草提取物处理组,采集3头健康奶牛瘤胃液混合均匀,进行体外发酵培养。分别在培养0、0.5、1、2、4、6、24 h收集发酵液样品,测定尿素、氨氮(NH_(3)-N)、微生物蛋白、总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揭示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组成及功能的变化。本研究发现,红三叶草提取物处理组在发酵4 h内显著降低尿素分解速率,在发酵至2 h后显著降低氨氮含量,在发酵6 h后显著提高瘤胃微生物蛋白的含量,对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影响。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添加红三叶草提取物显著增加了体外发酵中微生物α多样性的Chao 1和Shannon指标,改变了体外发酵中瘤胃微生物群落结构。添加红三叶草提取物改变了瘤胃蛋白分解菌瘤胃杆菌属(Ruminobacter)、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中ASV 35和s_unidentified_rumen_bacterium_RF18的丰度,降低了致病菌嗜胆菌属(Bilophila)的丰度。综上所述,添加红三叶草提取物可降低瘤胃微生物分解尿素的速率,提高瘤胃微生物利用氨氮转化为自身蛋白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三叶草提取物 瘤胃 尿素 菌群多样性
下载PDF
红三叶草异黄酮在奶牛瘤胃中的代谢
8
作者 卜莹 郑楠 +2 位作者 王典 王加启 赵圣国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292-4300,共9页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红三叶草异黄酮在瘤胃内的稳定性及其代谢规律。【方法】体内试验:选择3头安装有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于晨饲前在瘤胃内投入2 g红三叶草提取物(异黄酮含量为22.91%),分别在0、0.5、1、2、4、8、12、14 h采集瘤胃...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红三叶草异黄酮在瘤胃内的稳定性及其代谢规律。【方法】体内试验:选择3头安装有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于晨饲前在瘤胃内投入2 g红三叶草提取物(异黄酮含量为22.91%),分别在0、0.5、1、2、4、8、12、14 h采集瘤胃液,利用HPLC法分析异黄酮含量。体外瘤胃发酵试验:设置3个处理组,分别为添加0.1 g/120 mL(高剂量组)、0.01 g/120 mL(低剂量组)和不添加红三叶草提取物组(对照组),每组均为5个重复,在39℃条件下发酵,分别在0、0.5、1、2、4、8、12、14 h采集瘤胃液,利用HPLC法分析异黄酮含量。【结果】在体内试验中,刺芒柄花素和鹰嘴豆芽素A分别于14和8 h完成代谢。2 h后,瘤胃内出现代谢产物S-雌马酚。鹰嘴豆芽素A和刺芒柄花素的半衰期分别为1.02和2.25 h,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的半衰期分别为3.38和0.77 h。在体外试验中,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发酵液中4种异黄酮的半衰期均不同:高剂量组中,鹰嘴豆芽素A、刺芒柄花素、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的半衰期分别为2.45、0.70、12.62和5.74 h。低剂量组中,这4种异黄酮的半衰期分别为2.82、0.87、13.11和3.45 h。【结论】红三叶草异黄酮在奶牛瘤胃中不稳定,会被微生物分解代谢,主要异黄酮刺芒柄花素和鹰嘴豆芽素A半衰期不超过4 h,推测这两种异黄酮代谢终产物分别为S-雌马酚和对乙基苯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胃 红三叶草异黄酮 代谢 半衰期
下载PDF
Clover-2000短波通信协议信号检测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润生 李广峰 +1 位作者 王晓亚 赵欢欢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16年第6期13-16,共4页
如何快速检测具有特定协议的信号是无线电频谱监测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针对短波频谱监测中的Clover-2000协议信号的宽带检测问题,提出了基于频谱模板匹配和瞬时谱自相关判别的Clover-2000协议信号检测技术,通过预先建立Clover-2000协... 如何快速检测具有特定协议的信号是无线电频谱监测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针对短波频谱监测中的Clover-2000协议信号的宽带检测问题,提出了基于频谱模板匹配和瞬时谱自相关判别的Clover-2000协议信号检测技术,通过预先建立Clover-2000协议信号频谱模板,逐点滑动求最大保持谱与频谱模板的相关系数,构造检验统计量实现该协议信号的初步检测。之后针对模板匹配方法无法区分Clover-2000与2GALE信号的问题,应用瞬时谱自相关判别的方法,进一步区分Clover-2000与2GALE信号。最后通过仿真试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板匹配 检测 clover-2000 频谱 宽带
下载PDF
高加索三叶草与白三叶杂种F_(1)代表型遗传变异研究
10
作者 刘嘉伟 郝新艳 +2 位作者 杜雨芊 提忠慧 王明玖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7-44,共8页
对高加索三叶草(♀)、白三叶(♂)及其远缘杂交育成的8个F_(1)代株系的13个数量性状和7个质量性状进行调查,研究杂交F_(1)代表型的相对遗传力与杂种优势。结果表明:13个数量性状表型遗传多样性丰富,11个性状的变异系数超过10%;7个质量性... 对高加索三叶草(♀)、白三叶(♂)及其远缘杂交育成的8个F_(1)代株系的13个数量性状和7个质量性状进行调查,研究杂交F_(1)代表型的相对遗传力与杂种优势。结果表明:13个数量性状表型遗传多样性丰富,11个性状的变异系数超过10%;7个质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较低;F_(1)代表型遗传多为正向显性,相对遗传力a1最高可达1.92,母本对F_(1)代的相对遗传力较父本高;F_(1)代杂种优势最明显的是小花数与结实小花数,杂种优势率达65.03%和80.96%;聚类分析表明,8个F_(1)代与高加索三叶草距离较近,与白三叶距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加索三叶草 白三叶 F_(1)代 表型性状 遗传变异 相对遗传力
下载PDF
盐胁迫对5 份三叶草材料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11
作者 郭城峰 曲娜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24年第2期88-92,共5页
为探讨不同盐浓度对车轴草属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筛选出耐盐性较强的品种,为改良盐渍化土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以蒙农1号红三叶、多利红三叶、海法白三叶、新品系白三叶和野火球5份车轴草属植物为供试材料,通过不同浓度... 为探讨不同盐浓度对车轴草属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筛选出耐盐性较强的品种,为改良盐渍化土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以蒙农1号红三叶、多利红三叶、海法白三叶、新品系白三叶和野火球5份车轴草属植物为供试材料,通过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对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芽长和胚根长6项相对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增加,盐胁迫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抑制作用显著增强,所有供试材料的各项指标均呈下降趋势。在相同浓度处理下,不同品种供试材料的耐盐性存在差异,综合比较发现,蒙农1号红三叶在各项浓度盐胁迫下的耐盐性指标都优于其他供试材料,表现出较强的耐盐能力。研究旨在为改良盐渍化土地提供优良的植物材料,有效提高盐渍化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促进农牧业增产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三叶草植物 种子萌发特性 耐盐性
下载PDF
紫花苜蓿、白三叶硒蛋白的提取方法筛选及工艺优化
12
作者 吴倩倩 苏娅 +3 位作者 曾祥明 李栋恒 程巍 郝俊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4-660,共7页
硒蛋白是微量元素硒(Se)在生物体内发挥生物学作用的主要形式,对宿主在抗氧化、抗炎、提高免疫力等方面有重要意义。为探究不同豆科牧草硒蛋白提取方法筛选及其工艺优化,本研究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硒蛋白是微量元素硒(Se)在生物体内发挥生物学作用的主要形式,对宿主在抗氧化、抗炎、提高免疫力等方面有重要意义。为探究不同豆科牧草硒蛋白提取方法筛选及其工艺优化,本研究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为原材料,采用碱提法(NaOH)、盐提法(NaCl)、酸提法(HCl)和水提法(H2O)4种溶剂提取法获得牧草硒蛋白,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硒蛋白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碱提法提取紫花苜蓿和白三叶硒蛋白效果最好。紫花苜蓿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40℃、料液比1∶20 g·mL^(-1)、碱浓度0.15 mol·L^(-1),硒蛋白提取率为35.39%。白三叶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50℃、料液比1∶40 g·mL^(-1)、碱浓度0.15 mol·L^(-1),硒蛋白提取率为35.52%。本研究可为从豆科牧草中提取硒蛋白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白三叶 硒蛋白 提取 工艺优化
下载PDF
红三叶多糖的酶提取方法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13
作者 祁兆奔 任晓艳 +2 位作者 李怡彤 马金云 刘权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115,共11页
红三叶是全世界种植范围较广的多年生豆科牧草,资源丰富,其多糖成分具有良好的降血糖和抗氧化活性,具有高附加值开发与利用的前景。酶提取条件相对温和,有利于提高多糖活性。本研究考察了酶解时间、酶用量、酶比例、酶解温度4个因素对... 红三叶是全世界种植范围较广的多年生豆科牧草,资源丰富,其多糖成分具有良好的降血糖和抗氧化活性,具有高附加值开发与利用的前景。酶提取条件相对温和,有利于提高多糖活性。本研究考察了酶解时间、酶用量、酶比例、酶解温度4个因素对红三叶多糖提取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筛选,确定酶提取方法为:酶解时间90 min,酶用量1.0%,酶解温度60℃,酶比例为木瓜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7∶2∶2,红三叶粗多糖含量为8.85%。本研究比较了酶提取以及文献中超声和热水提取,3种方法所制备红三叶多糖的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3个多糖提取样品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对O_(2)^(·-)自由基的清除活性明显高于阳性对照抗坏血酸。不同多糖提取样品的分子量范围差异明显,以酶提取和热水提取较为集中。3种多糖样品均由8种单糖组成,其中葡萄糖(Glu)、半乳糖(Gal)和阿拉伯糖(Ara)摩尔占比相对较高,约占到单糖组分的3/4。但单糖比例差异较大,酶提取多糖中Glu摩尔百分比最高,是热水提取多糖的1.6倍,超声提取的1.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三叶 多糖 酶提取 工艺优化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高加索三叶草种子内生细菌B7的分离鉴定及其促生特性
14
作者 郝璐 刘嘉伟 +5 位作者 马一鸣 王明玖 唐芳 曹克璠 李舒宁 张慧敏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6,共9页
采用传统的分离培养手段从高加索三叶草种子内分离筛选出内生细菌B7,通过生理生化以及16S rDNA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菌株B7属于泛菌属(Pantoea sp.)。菌株B7在15%PEG6000干旱胁迫下能够正常生长,表现出较强的耐旱能力;在pH值5~11范围... 采用传统的分离培养手段从高加索三叶草种子内分离筛选出内生细菌B7,通过生理生化以及16S rDNA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菌株B7属于泛菌属(Pantoea sp.)。菌株B7在15%PEG6000干旱胁迫下能够正常生长,表现出较强的耐旱能力;在pH值5~11范围内均能生长,有良好的耐酸碱能力;兼具产IAA、分泌铁载体、固氮和溶磷能力,其中产IAA能力高达0.28 g/L,溶解有机磷、无机磷和产铁载体的指数分别是3.15、2.91和2.63,速率分别为2.15、1.91和1.63。菌株B7具有良好的促生效果,显著提高了高加索三叶草的株高、地上鲜重、地下鲜重与干重、叶长、叶宽、叶片数、叶面积、根长、根投影面积、根表面积、根尖数,促进了高加索三叶草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加索三叶草 种子内生细菌 16S rDNA 泛菌属 促生特性
下载PDF
接种根瘤菌对‘蒙农三叶草1号’根部转录水平的影响
15
作者 曹克璠 索荣臻 +4 位作者 张慧敏 马一鸣 吴倩 包立高 王明玖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59-2768,共10页
为探究‘蒙农三叶草1号’(Trifolium ambiguum Bieb.‘Mengnong No.1’)与根瘤菌共生过程中相关基因的分子机制及代谢通路,本研究选取了接种根瘤菌的‘蒙农三叶草1号’以及未接种的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通过转录组测序,比较了共生与非共生... 为探究‘蒙农三叶草1号’(Trifolium ambiguum Bieb.‘Mengnong No.1’)与根瘤菌共生过程中相关基因的分子机制及代谢通路,本研究选取了接种根瘤菌的‘蒙农三叶草1号’以及未接种的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通过转录组测序,比较了共生与非共生状态下的转录组差异。结果表明,与未接种组相比,接种组共筛选出1105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DEGs涉及多个代谢通路和生物学过程,包括苯丙烷生物合成、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代谢等。其中,677个基因上调,428个基因下调。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部分基因进行验证,证实了转录组测序的可靠性。本研究揭示了‘蒙农三叶草1号’在根瘤菌共生状态下的转录组特征,为深入理解植物与根瘤菌共生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农三叶草1号’ 接种根瘤菌 差异表达基因 转录组学
下载PDF
红三叶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钙磷代谢及VDR和CaBP-9k mRNA表达的影响
16
作者 马爱霞 俞慧云 +1 位作者 陈兴荣 俞联平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8,58,共9页
【目的】研究岷山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 cv.Minshan)异黄酮(isoflavone,ISO)调节动物钙、磷吸收与代谢的作用。【方法】选择80只SD(Sprague-Dawley)雌性大鼠(50~60日龄),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其中1~7组为去卵巢(ovariectomized,O... 【目的】研究岷山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 cv.Minshan)异黄酮(isoflavone,ISO)调节动物钙、磷吸收与代谢的作用。【方法】选择80只SD(Sprague-Dawley)雌性大鼠(50~60日龄),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其中1~7组为去卵巢(ovariectomized,OVX)+红三叶异黄酮组,分别按320、160、80、40、20、10和0 mg/(kg·d)的量灌胃红三叶异黄酮,第8组为假手术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试验期60 d。【结果】40~320 mg/(kg·d)的灌服量可提高去卵巢大鼠血清钙含量,大鼠胫骨灰分、胫骨钙含量和钙磷比均随灌服量上升而增高;20~40 mg/(kg·d)灌服量上调大鼠小肠VDR mRNA及CaBP-9K mRNA的表达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160~320 mg/(kg·d)灌服量上调大鼠肾脏VDR mRNA的表达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结论】岷山红三叶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小肠钙吸收和肾脏钙重吸收及骨的生长、矿化有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山红三叶 异黄酮 去卵巢大鼠 钙磷代谢 VDR CaBP-9K
下载PDF
Legume Green Manure and Intercropping for High Biomass Sorghum Production
17
作者 Clark B. Neely Francis M. Rouquette Jr. +3 位作者 Cristine L. S. Morgan Frank M. Hons William L. Rooney Gerald R. Smith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24年第6期605-621,共17页
Before the advent of cheap, synthetic fertilizers, legumes were commonly used as green manure crops for their ability to fix atmospheric nitrogen (N). A three-year study at Overton, TX examined legume integration into... Before the advent of cheap, synthetic fertilizers, legumes were commonly used as green manure crops for their ability to fix atmospheric nitrogen (N). A three-year study at Overton, TX examined legume integration into high-biomass sorghum (Sorghum bicolor L.) production systems on a Lilbert loamy fine sand recently cultivated after a fertilized bermudagrass [Cynodon dactylon (L.) Pers.] pasture. In this split-split plot design, ‘Dixie’ crimson clover (Trifolium incarnatum L.) and ‘Iron and Clay’ cowpea (Vigna unguiculata L.) were integrated into a high-biomass sorghum production system to evaluate impacts on N concentration, C concentration, and yield of high-biomass sorghum and their impacts on soil total N and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Main plots were split into crimson clover green manure (CLGM) and winter fallow (FALL) followed by three sub-plots split into warm-season crop rotations: cowpea green manure (CPGM), cowpea-sorghum intercrop (CPSR), and sorghum monocrop (SORG). Three N fertilizer treatments (0, 45, 90 kg N∙ha−1) were randomized and applied as sub-sub plots. The CLGM increased (P sorghum biomass yield (16.5 t DM∙ha−1) 28% in year three but had no effect in the first two years. The CPSR treatment reduced sorghum yield up to 62% compared to SORG;whereas CPGM increased sorghum yield 56% and 18% the two years following cowpea incorporation. Rate of N fertilizer had no effect on sorghum biomass yield. Decrease in SOC and soil N over time indicated mineralization of organic N and may explain why no N fertilizer response was observed in sorghum biomass yield. Cowpea showed strong potential as a green manure crop but proved to be too competitive for successful intercropping in high-biomass sorghum production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Biomass Sorghum Legumes Green Manure INTERCROP COWPEA Crimson clover Soil Organic Carbon Soil Nitrogen
下载PDF
丘陵地苹果园生草对根际土壤理化性状及微生物的影响
18
作者 赵海洲 王如刚 +3 位作者 李克磊 马璟 任淑娟 徐臣善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85,共7页
以白三叶草和黑麦草为试材,清耕区为对照,采用田间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生草对丘陵地苹果园0~60 cm土层土壤物理性状、土壤肥力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期为通过生草改善丘陵地苹果园土壤环境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生草提高了... 以白三叶草和黑麦草为试材,清耕区为对照,采用田间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生草对丘陵地苹果园0~60 cm土层土壤物理性状、土壤肥力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期为通过生草改善丘陵地苹果园土壤环境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生草提高了丘陵地苹果园土壤含水量、孔隙度、有机质含量、pH、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及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降低了土壤容重,影响主要集中在0~40 cm土层,不同草种对果园土壤环境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综合分析可知,生草改善了丘陵地苹果园土壤微域环境,尤其是对0~40 cm土层效果显著,种植白三叶草的效果好于黑麦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生草 土壤理化性状 土壤微生物 白三叶草 黑麦草
下载PDF
不同比例紫花苜蓿对育肥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肉品质的影响
19
作者 贾文玉 冯云霞 +4 位作者 李春虎 徐琳娜 贾晓峰 周国乔 张学虎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6-79,共4页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比例紫花苜蓿对育肥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将96只健康无病,初始体重为(47.50±2.18)kg的育肥期小尾寒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各组粗饲料中玉米秸秆和紫花苜蓿草粉的比...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比例紫花苜蓿对育肥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将96只健康无病,初始体重为(47.50±2.18)kg的育肥期小尾寒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各组粗饲料中玉米秸秆和紫花苜蓿草粉的比例分别为3∶0(对照组)、2∶1(试验I组)、1∶2(试验II组)、0∶3(试验III组),试验为期3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I组料重比显著降低9.19%(P<0.05),试验II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22.98%、9.82%(P<0.05),且料重比显著降低10.70%(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I组干物质和钙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试验II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和钙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试验III组干物质和钙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I组蒸煮损失和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试验II组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和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试验III组蒸煮损失显著降低(P<0.05)。结论:育肥羊粗饲料中玉米秸秆和紫花苜蓿草粉的最佳比例为1∶2,其能提高育肥羊生长性能,改善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育肥羊 生长性能 养分表观消化率 肉品质
下载PDF
Effects of N,P and K Fertilizers on Growth of Clover Nitrogen-fixing Rhizobia and Soil Fertility after Plantation
20
作者 刘亚柏 朱庆锋 +1 位作者 毕道杰 王润芳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6年第4期906-911,915,共7页
In order to develop organic rice and increase paddy soil fertility by cloverorganic rice rotation, the effects of N, P and K fertilizers on growth of clover nitrogen-fixing rhizobia and soil fertility after plantation... In order to develop organic rice and increase paddy soil fertility by cloverorganic rice rotation, the effects of N, P and K fertilizers on growth of clover nitrogen-fixing rhizobia and soil fertility after plantation were investigated, thereby providing certain reference for reasonable cultivation of clover and improvement of soil fertility. A two-year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from 2012 to 2013. The clover was cultivated after rice every year, and different levels of N, P and K fertilizers were applied before winte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no fertilizer was appli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ers and different application amounts on clover yield, nitrogen-fixing rhizobia quantity, nitrogen-fixing rhizobia weight and soil fertility after plantation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N, P and K fertilizers in the early stage had significantly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clover. When the application amount of N fertilizer was 75 kg/hm^2(N 46%), the clover yield, nitrogen-fixing rhizobia quantity and nitrogen-fixing rhizobia weight were highest. The soil nitrogen content after plantation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pplication amount of N fertilizer, while the P and K content decreased and then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d application amounts. Soil available P content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d application amounts of N and P fertilizers, but it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d application amount of K fertilizer. Soil available K content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d application amounts of N and P fertilizers.When the application amounts of N and P fertilizers were 150(N 46%) and 300(P_2O_5 12%) kg/hm^2, soil available K content reached the maximum.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d application amounts of N, P and K fertilizers. Therefore, in the cultivation of clover, appropriate application of N, P and K fertilizers in the early stage can improve clover yield and soil fert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fertilizer P fertilizer K fertilizer clover Nitrogen-fixing rhizobia Soil fertili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