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0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元铜族团簇负离子催化CO氧化反应机理 被引量:4
1
作者 胡建平 王俊 +2 位作者 唐典勇 伏秦超 张元勤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29-336,共8页
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研究了二元铜族团簇负离子AuAg-,AuCu-和AgCu-催化CO氧化反应的详细机理.计算结果表明:CO在混合团簇中的吸附位顺序为Cu>Au>Ag;O2也优先吸附到Cu上,其次为Ag,最难的为Au;另外,O2分子较CO分子易于吸附到混... 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研究了二元铜族团簇负离子AuAg-,AuCu-和AgCu-催化CO氧化反应的详细机理.计算结果表明:CO在混合团簇中的吸附位顺序为Cu>Au>Ag;O2也优先吸附到Cu上,其次为Ag,最难的为Au;另外,O2分子较CO分子易于吸附到混合团簇上.CO氧化反应有三条反应通道,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均容易进行.AuAg-团簇催化CO氧化反应的最优反应通道为CO插入AuAgO2-中的Ag―O键形成中间体[Au―AgC(O―O)O]-,然后直接分解形成CO2和AuAgO-,或另一个CO分子进攻中间体[Au―AgC(O―O)O]-形成两分子的CO2和AuAg-.而AuCu-和AgCu-催化CO氧化反应的最优反应通道为CO和O2共吸附到团簇上,然后形成四元环中间体,最后四元环中间体分解形成产物或另一个CO分子进攻四元环中间体从而形成产物.第二个CO分子的协同效应不明显.AuAg-和AuCu-对CO氧化反应催化活性强于Au2-团簇,因此,Ag和Cu掺杂可以提高金团簇的催化活性,与之前实验研究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co氧化 二元铜族团簇负离子 反应机理
下载PDF
土壤水分对夏玉米农田CO_2通量和群体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杨晓光 于沪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13-118,共6页
利用 C O2 分析系统,配合波文比装置,在夏玉米全生育期连续测定农田冠层瞬时 C O2 浓度差及农田小气候特征量,并计算了农田冠层瞬时 C O2 通量密度、潜热通量和群体水分利用率。结果表明,群体光饱和点位移是受土壤水分影... 利用 C O2 分析系统,配合波文比装置,在夏玉米全生育期连续测定农田冠层瞬时 C O2 浓度差及农田小气候特征量,并计算了农田冠层瞬时 C O2 通量密度、潜热通量和群体水分利用率。结果表明,群体光饱和点位移是受土壤水分影响的一个辐射能量范围,充沛的太阳辐射能量只有充足水分条件的耦合,才能发挥生产力效益;群体水分利用率与0~60 cm 土层土壤平均相对含水率呈负相关,土壤相对含水率在303% ~80% 范围内,水分利用率随相对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土壤水分 二氧化碳通量 群体水分利用率
下载PDF
开放式空气CO_2浓度增高对中国稻田生态系统线虫营养类群产生的影响(英) 被引量:14
3
作者 梁文举 李琪 +2 位作者 陈立杰 黄国宏 朱建国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1269-1272,共4页
土壤动物在农田生态系统腐屑食物网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们参与土壤有机质分解、植物营养矿化及养分循环作用 .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 ,土壤动物对全球变化 ,尤其是大气CO2 浓度升高能够产生正向、中性和负向的影响 .土壤线虫是这类土壤动物... 土壤动物在农田生态系统腐屑食物网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们参与土壤有机质分解、植物营养矿化及养分循环作用 .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 ,土壤动物对全球变化 ,尤其是大气CO2 浓度升高能够产生正向、中性和负向的影响 .土壤线虫是这类土壤动物的典型代表 ,因为它们在大多数土壤中分布是丰富的 ,而且营养类群是多样的 .应用自由空气CO2 浓度增高 (FACE)技术设计 3个处理水稻圈暴露在大气CO2 增高(浓度为 5 70 μmol·mol-1)条件下 ,3个对照水稻圈为环境中的CO2 浓度 (370 μmol·mol-1) .在中国无锡稻田生态系统水稻生长期内 ,本项研究监测了 0~ 5cm和 5~ 10cm土层中线虫营养类群 .研究结果显示 ,线虫总数、食细菌线虫、植物寄生线虫、杂食 捕食类线虫在取样深度和取样日期上存在显著差异 ;在整个取样日期中 ,FACE处理 5~ 10cm深度中线虫总数、食细菌线虫数量比对照中的高 ;在 0~ 5cm深度中 ,FACE处理食细菌线虫数量比对照中的高 ,而杂食 捕食类线虫数量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 .食真菌线虫在FACE处理与对照之间也存在极显著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 中国 土壤线虫 营养类群 稻田生态系统
下载PDF
碳酸盐岩石变质流体中CO_2活度的估算方法——以内蒙古集宁群大理岩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董永胜 卢良兆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5-271,共7页
通过脱碳反应的平衡热力学计算 ,推导出碳酸盐岩石变质流体中CO2 活度αCO2 的估算公式。将其用于内蒙古集宁群孔兹岩系的大理岩 ,得出在麻粒岩相变质峰期前进变质阶段流体已具有较高αCO2 的值 (>0 .5 )。此结果与已有研究结果吻合 ... 通过脱碳反应的平衡热力学计算 ,推导出碳酸盐岩石变质流体中CO2 活度αCO2 的估算公式。将其用于内蒙古集宁群孔兹岩系的大理岩 ,得出在麻粒岩相变质峰期前进变质阶段流体已具有较高αCO2 的值 (>0 .5 )。此结果与已有研究结果吻合 ,表明在进变质过程中随脱碳反应规模加大 ,析出的CO2 使流体中αCO2 值相应增大 ,至变质峰期此值达 0 .8以上。不同样品中αCO2 值有一定变化 (0 .5 37~ 0 .6 43)也进一步表明变质过程中CO2 为内部缓冲 ,并非深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石 变质流体 co2活跃 大理岩 集宁群 内蒙古 脱碳反应
下载PDF
Cr(CO)6分子振动光谱的群论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魏雪松 殷春浩 +1 位作者 张兆慧 李泽彬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74-77,共4页
含Cr离子的晶体材料是红外带宽增益介质,其作为良好的激光材料应用前景广阔,受到广泛关注.文章利用群论方法对含Cr离子的Cr(CO)6分子的振动光谱进行了研究,并对该分子振动模式的红外和拉曼活性进行了探讨,同时还研究了可能存在的跃迁... 含Cr离子的晶体材料是红外带宽增益介质,其作为良好的激光材料应用前景广阔,受到广泛关注.文章利用群论方法对含Cr离子的Cr(CO)6分子的振动光谱进行了研究,并对该分子振动模式的红外和拉曼活性进行了探讨,同时还研究了可能存在的跃迁.研究结果表明,其振动模式是红外活性,振动模式A1g、Eg和T2g是拉曼活性,振动模式T1g和T2u是非活性的,红外跃迁可以跃迁到T1u,拉曼跃迁可以跃迁到A1g、Eg和T2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co)6分子 振动光谱 群论
下载PDF
有限co-H-复形上的同调分解(Ⅰ) 被引量:1
6
作者 史贻云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8年第2期96-103,共8页
探讨了有限co-H-复形上同调分解的有关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同调分解中有限CW-复形上的映射所诱导的映射问题及co-H-复形上诱导的co-H-结构等问题。
关键词 同调分解 co-H-空间 诱导映射 co-H-复形
下载PDF
COS分子红外谱的群论计算
7
作者 于少英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4-98,共5页
利用U(5)模型给出了COS分子的振转能级,并且用标准的群论方法计算了COS分子的红外吸收谱线的强度。结果与实验较好的符合。
关键词 coS分子 红外谱 群论 振转谱
下载PDF
煤层钻孔作业时CO产生规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谭波 程刚 +1 位作者 朱晓曼 徐斌 《矿业科学学报》 2020年第3期263-271,共9页
钻孔作业在现代化煤矿生产中广泛应用。钻孔作业时煤层会产生一氧化碳气体(CO),从而引发着火和CO超标事故。本文搭建煤钻孔CO监测实验平台并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实验,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煤层钻孔作业时产生CO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 钻孔作业在现代化煤矿生产中广泛应用。钻孔作业时煤层会产生一氧化碳气体(CO),从而引发着火和CO超标事故。本文搭建煤钻孔CO监测实验平台并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实验,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煤层钻孔作业时产生CO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煤层钻孔作业时有一定量的CO生成,且CO的生成量与钻头转速和温度成正比;在钻孔的煤样屑中,脂肪族、含氧官能团的含量均大于原煤,说明CO产生速度要大于其消耗速度。分析得出,在钻孔作业中产生的一氧化碳,为氧化产生的一氧化碳(O-CO)与煤的大分子破裂产生的一氧化碳(S-CO)的混合气体。其中,O-CO主要来源于-CH2与-CH3等脂肪族官能团的氧化、热解;S-CO来源于煤的大分子断裂以及机械能转化为热能导致原煤中含氧官能团的热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 co 转速 温度 FTIR 官能团
下载PDF
有限co-H-复形上的同调分解(Ⅱ)
9
作者 史贻云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8年第3期198-204,共7页
考虑与若干球的一点触空间∨lk=1Snk有关的同调分解问题,得到有关结果.然后利用∨lk=1Snk上的同调分解获得群[∨lk=1Snk,Y]的秩的表达式,即任取∨lk=1Snk上的一个同伦可结合的co-H-结构,都有... 考虑与若干球的一点触空间∨lk=1Snk有关的同调分解问题,得到有关结果.然后利用∨lk=1Snk上的同调分解获得群[∨lk=1Snk,Y]的秩的表达式,即任取∨lk=1Snk上的一个同伦可结合的co-H-结构,都有ρ[∨lk=1Snk,Y]=k>0βk(∨lk=1Snk)γk(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调分解 co-H-空间 同伦 co-H-复形
下载PDF
co-H-空间上的同纬映象映射 被引量:1
10
作者 史贻云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年第2期95-98,共4页
本文探讨co-H-空间上的同纬映象(suspension)映射的性质,得到一些结果。获得了co-H-复形之间同纬映象映射的同伦等价类集(群)的秩用Betti数来表达的一个等式,以及co-H-复形的同调群与同伦群的秩之... 本文探讨co-H-空间上的同纬映象(suspension)映射的性质,得到一些结果。获得了co-H-复形之间同纬映象映射的同伦等价类集(群)的秩用Betti数来表达的一个等式,以及co-H-复形的同调群与同伦群的秩之间的一个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伦论 co-H-空间 同纬映象
下载PDF
Applying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to ELT
11
作者 谢伟华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S3期112-114,共3页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CL). Some of the strategies are chosen to make certain changes in ELT field. It is proved that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 ...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CL). Some of the strategies are chosen to make certain changes in ELT field. It is proved that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 CL can be applied in ELT, which makes the classroom teaching more efficient and arose learners’ interests.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 CL can help students improve their ability of learning and problem solving. It is a new breakthrough to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group DISCUSSION evaluation
下载PDF
关于自同伦等价群ε_(co-H)(SX)的有限生成性
12
作者 史贻云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1期1-3,共3页
研究有关co H 空间的自同伦等价群的有限生成性 .当co H 空间X是 1 连通的有限CW复形且SX上的co H 结构取同纬映象co H 结构时 ,SX上的co H 等价类所构成的群εco H(SX)是有限生成的群 .
关键词 co-H-空间 同纬映象空间 有限生成性 自同伦等价群 co-H-复形 co-H-等价 同伦论 CW复形
下载PDF
低氨基含量聚丙烯酰胺-co-乙烯胺的可控合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晶晶 唐炳涛 +1 位作者 张淑芬 薄谷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55-961,共7页
建立了低碱用量下低氨基含量聚丙烯酰胺-co-乙烯胺的可控合成线性关系式。通过研究反应中次氯酸钠、氢氧化钠用量,降解反应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可知合成氨基含量小于50%的聚丙烯酰胺-co-乙烯胺化合物时,碱用量为聚丙烯酰胺物质的量的3倍即... 建立了低碱用量下低氨基含量聚丙烯酰胺-co-乙烯胺的可控合成线性关系式。通过研究反应中次氯酸钠、氢氧化钠用量,降解反应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可知合成氨基含量小于50%的聚丙烯酰胺-co-乙烯胺化合物时,碱用量为聚丙烯酰胺物质的量的3倍即可,次氯酸钠用量与产物氨基含量有近似线性关系,应用元素分析对该线性关系进行了确认。降解产物聚丙烯酰胺-co-乙烯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范围为1000~1800,PDI在1.6~2.0之间。该线性关系式的建立为控制合成低氨基含量聚丙烯酰胺-co-乙烯胺提供了反应条件的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co-乙烯胺 低氨基含量 反应条件 线性关系式 低碱用量
下载PDF
低变质煤种煤自燃过程中生成CO的氧化中间官能团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孙维丽 师吉林 +3 位作者 张海洋 赵亚明 王坤 陈庆丰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7-221,共5页
CO气体作为伴随煤自燃氧化整个过程的标志气体,对煤自燃发火的预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低变质煤种正常条件就可大量生成CO气体,干扰了低变质煤层开采区域矿井煤自燃的预报工作。通过采集内蒙古平庄古山矿、神东矿区补连塔煤矿,陕西神... CO气体作为伴随煤自燃氧化整个过程的标志气体,对煤自燃发火的预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低变质煤种正常条件就可大量生成CO气体,干扰了低变质煤层开采区域矿井煤自燃的预报工作。通过采集内蒙古平庄古山矿、神东矿区补连塔煤矿,陕西神木矿区大柳塔煤矿,宁夏灵武矿区枣泉矿,新疆大南湖矿区大南湖一矿5个典型矿井的煤样,经隔氧破碎处理后,利用隔氧程序升温和傅里叶光干涉实验,研究了5个矿区煤样隔氧升温过程中的CO产生规律;分析了有无隔氧升温过程煤样煤分子上的活性官能团种类;认为煤分子上的羰基(C=O)、羧基(-COOH)、醚(-O-CH3)等含碳氧基团是常温下低变质煤种CO气体的产生与有直接关系,即这些含碳-氧基团为低变质煤种常温下生成CO的氧化中间官能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变质 煤自燃 co生成 氧化 官能团
下载PDF
钴盐阴离子基团对Co-N-C催化剂电催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夏艺萌 吴帅 +4 位作者 谭丰 李卫 魏清茂 闵春刚 杨喜昆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2-367,372,共7页
采用化学氧化法在苯胺聚合过程中分别加入钴(Co)为Co2+而阴离子基团为(C2H3O2)22-、Cl22-、(NO3)22-、SO42-及C2O42-的乙酸钴、氯化钴、硝酸钴、硫酸钴、草酸钴等钴盐,合成出不同聚苯胺-钴(PANI-Co)配位聚合物。然后将PANI-Co聚合物作... 采用化学氧化法在苯胺聚合过程中分别加入钴(Co)为Co2+而阴离子基团为(C2H3O2)22-、Cl22-、(NO3)22-、SO42-及C2O42-的乙酸钴、氯化钴、硝酸钴、硫酸钴、草酸钴等钴盐,合成出不同聚苯胺-钴(PANI-Co)配位聚合物。然后将PANI-Co聚合物作为前驱体在N2气氛中900℃热处理,制备出氮掺杂的Co-N-C碳基催化剂。采用SEM、XRD、XPS、Raman等手段分析Co-N-C催化剂的形貌、结构、化学组成及化学价态,并采用电化学方法测试了Co-N-C催化剂的电催化活性。结果表明,Co盐的阴离子基团对Co-N-C催化剂的形貌影响不大,但对Co-N-C催化剂中表面化学组成及含量、碳结构、石墨化程度以及Co的价态影响较大,并且Co盐的阴离子基团会影响Co-N-C催化剂的电催化活性,其氧还原(ORR)活性按照(C2H3O2)22->Cl22->(NO3)22->SO42->C2O42-顺序降低。含(C2H3O2)22-和Cl22-阴离子的钴盐制备的Co-N-C催化剂具有较高的ORR活性,这可能源于其较高含量的石墨氮和吡啶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催化剂 聚苯胺 钴盐 阴离子基团 电催化活性
下载PDF
吉林老岭地区与早元古代黑色岩系有关的Cu-Co-Ni矿床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矿床成因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勇 冯佐海 +2 位作者 王伟星 颜乾坤 于凯鹏 《化工矿产地质》 CAS 2010年第1期27-32,共6页
同样赋存于老岭地区早元古代黑色岩系的大横路、杉松岗两Co-Cu矿床基础地质特征基本一致。用ICP-MS测定了两矿床共六件样品的微量元素及PGE元素。与前人统计资料的对比认为,PGE元素的地外物质来源可能性不大,Au-PGE的异常富集是海底热... 同样赋存于老岭地区早元古代黑色岩系的大横路、杉松岗两Co-Cu矿床基础地质特征基本一致。用ICP-MS测定了两矿床共六件样品的微量元素及PGE元素。与前人统计资料的对比认为,PGE元素的地外物质来源可能性不大,Au-PGE的异常富集是海底热卤水与正常海水共同作用的结果。两矿床属于海底喷流加后期叠加改造的成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元古代Cu—co—Ni矿床 黑色岩系 铂族元素 吉林老岭
下载PDF
COVID-19 in Children: Experience from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 in Bangladesh
17
作者 Kamrul Laila Mujammel Haque +1 位作者 Sutopa Halder Supti Shahana Akhter Rahman 《Open Journal of Pediatrics》 CAS 2022年第5期749-766,共18页
Background: Children are generally at low risk of infection and data on COVID-19 in children are scarce.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document data from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 in Bangladesh on the incidence, present... Background: Children are generally at low risk of infection and data on COVID-19 in children are scarce.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document data from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 in Bangladesh on the incidence, presentation and immediate outcome of COVID-19 in children. Methodology: It wa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conducted in the fever clinic and 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Bangabandhu Sheikh Mujib Medical University (BSMMU) over a period of one year from July 2020 to June 2021. All the RT–PCR positive pediatric cases (1 month to 18 years) were enrolled. Data were collected by a structured, predesigned and pre-tested questionnaire.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Microsoft Excel spreadsheet software 2010. Frequency, percentage and chi-square tests were done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 Among 8203 suspected pediatric COVID-19 cases, 850 (10.36%) was RT PCR positive. The highest number of RT-PCR positive COVID-19 cases was found in April 2021. More than 63% of cases were in the age group of 10 to 18 years. Male: female ratio was 0.97:1. Fever was the most common (75.9%) presenting feature followed by breathing difficulty and chest pain in 9.6% and 7% of <span style="font-family: ">patients respectively. Mild infection group was predominant (56.7%). Among the symptomatic cases, 16.7% were hospitalized. Oxygen inhalation and bronchodilators were needed in 75%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All the severe and critical cases were managed in the inpatient department and in pediatric PICU when indicated. Most of the patients (99.4%) improved with or without any complication. Fou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0.75%) developed multi-organ dysfunction and expired in PICU. Conclusion: <span style="font-family: ">The majority of COVID-19 cases belonged to the older age group. More than 75% cases were symptomatic. History of contact was present in 78% cases. More than 99% children recovered with or without sequelae and 0.8% children with pre-existing co-morbidities expi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Infection SEVERITY Age group co-Morbid conditions
下载PDF
社会创新中的服务设计方法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栋 何颂飞 《设计》 2024年第4期42-46,共5页
探究社会创新理念和服务设计在推动社区群体共创中的系统模式和创新思路。基于服务设计的思维方法,对社区创新的服务要素进行分析和梳理,提炼出群体价值、协调机制和服务关系等3个创新关键。系统连接和驱动城市居民、群体、组织参与共... 探究社会创新理念和服务设计在推动社区群体共创中的系统模式和创新思路。基于服务设计的思维方法,对社区创新的服务要素进行分析和梳理,提炼出群体价值、协调机制和服务关系等3个创新关键。系统连接和驱动城市居民、群体、组织参与共创行动,构建“以社区为中心”“协同参与”的服务网络,提升社区抵御风险和化解问题的能力。结论从理论研究到设计实践,探索在地居民群体价值认同的社区生活方式,提出构建动态的、可持续的城市社区服务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共创 服务设计 社会创新 群体价值
下载PDF
系统权变理论视角下高职专业群多主体协同治理机制研究
19
作者 赵新宽 林溪 +1 位作者 郑欣敏 刘二涛 《职业技术》 2024年第3期60-66,共7页
多主体协同治理是现阶段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实现高职专业群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针对当前高职专业群存在的“治理体系不完善或管理机制缺乏”等问题,在调研25个广东省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的基础上,基于系统权变理论提出了多主体协同治... 多主体协同治理是现阶段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实现高职专业群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针对当前高职专业群存在的“治理体系不完善或管理机制缺乏”等问题,在调研25个广东省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的基础上,基于系统权变理论提出了多主体协同治理下的权力分配原则和方法,设计了满足“多元共治”要求的专业群管理机制簇,并给出了具体应用案例。实践证明,基于系统权变理论的高职专业群多主体协同机制能从根本上支撑专业群“多元共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群 协同治理 系统权变 机制
下载PDF
力学视角下在线健康社区知识共创群体动力分析
20
作者 易明 周阳 张庭玮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8-149,共12页
[目的/意义]从力学视角构建三层次分析框架,解析单个动力的基本要素,揭示动力之间的多元关系,从而系统呈现在线健康社区知识共创群体动力的复杂特征。[研究设计/方法]以“与癌共舞”平台中414条研讨帖的17,168条有效评论作为数据来源,... [目的/意义]从力学视角构建三层次分析框架,解析单个动力的基本要素,揭示动力之间的多元关系,从而系统呈现在线健康社区知识共创群体动力的复杂特征。[研究设计/方法]以“与癌共舞”平台中414条研讨帖的17,168条有效评论作为数据来源,首先微观层面通过三级编码,明确群体动力的具体类型及其基本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然后中观层面对评论文本进行标准化处理后,通过计算耦合协调度来揭示两两动力间的耦合关系;最后在宏观层面上进行系统动力学建模,基于情景仿真分析来探寻三维群体动力系统内的混沌关系。[结论/发现]在线健康社区知识共创的群体动力包括信息支持、情感支持和患者依从,信息支持通过群体共识和群体认知两个作用点发挥基本推动力,情感支持通过关系感知和情绪感知两个作用点发挥向心派生力,患者依从通过健康信念这一作用点发挥正向约束力。两两动力间的关系呈现出不同的耦合阶段和协调特征;三维动力同时增长10%时对知识共创的影响作用超过单一动力分别增长30%的效果,意味着群体动力间的混沌关系体现为明显的协同效应。[创新/价值]引入力学视角对知识共创群体动力进行分析,揭示群体动力的个体性、关联性和整体性,为在线社区场景下群体动力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健康社区 知识共创 群体动力 耦合分析 系统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