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0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loration of Market Mechanism on Controlling Air Pollution and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Jing Liu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3年第12期23-26,共4页
Based on increasingly grim situa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air pollution control and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are very important. Therefore,combining with China’s specific national conditions,we should explor... Based on increasingly grim situa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air pollution control and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are very important. Therefore,combining with China’s specific national conditions,we should explore the market mechanisms to control air pollution and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 The achievement of the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purpose needs to establish the carbon trade market based on intensity emission reduction and suitable for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By setting the cross-industry,cross-region and cross-time carbon trade scenarios in China,this paper tries to study the market mechanism of carbon intensity trade among industries and regions and based on carbon finance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emission Air pollution Market mechanism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China
下载PDF
Energy-Exergy Analysis and Carbon (IV) Oxide Emission of an Aluminium Extrusion Plant in Nigeria
2
作者 Mufutau Adekojo Waheed Peter Olaitan Aiyedun +3 位作者 Wasiu Oyediran Adedeji Adekunle Adedapo Obisanya Semiu Taiwo Amosun Adeniyi Oluwole Adesina 《Engineering(科研)》 2017年第12期1048-1059,共12页
Energy security, cost of prod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have necessitated the need for proper energy utilisation i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This work analysed energy and production data from an alumini... Energy security, cost of prod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have necessitated the need for proper energy utilisation i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This work analysed energy and production data from an aluminium extrusion plant in Lagos, Nigeria for energy efficiency, exergy efficiency (or process?efficiency), energy cost per unit of production, CO2 emission and pollution?rate?index. The input-output energy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embodied energy intensity. The pollution rate, energetic and exergetic efficiencies were estimated from the exergy analysis. The CO2 emission was estimated?from IPCC guideline on greenhouse inventories and the energy cost of unit?produce was estimated from energy cost accounting method. The five-year average thermal and electrical utilisation ratio was 45/55, which deviated from the 70:30 of the global best practices. The embodied energy intensity for the five years’ ranges between 2.31 - 162.3 GJ/t which is in excess of the recommended?range of (2.9 - 3.2 GJ/t). The mean energy efficiency for the five year was 79.4% and the mean exergetic efficiency was 57.8% indicating that production was well?managed (>50%) with energy wastages very high in boiler energy conversion. The total energy used was 16 MJ and CO2 emitted is 1.01 × 1011 g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The average pollution rate index for the plant was 0.8695 indicating that the plant is negatively impacting the environment due to technological limitation of the energy conversion process employed in the manufacturing plant. The study reveals a distortion of the recommended best practice in energy balance ratio which accounted for the high average cost of production (N 4418.3/t);process efficiency was generally low thereby negatively affecting industrial output for the compan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ERGY ENERGY carbon (IV) OXIDE emission pollution
下载PDF
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生成逻辑、内涵阐释与实现方略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华军 张一辰 《当代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44,共13页
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是实现“双碳”目标愿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立足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深刻阐明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生成逻辑;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要求,系统阐释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深刻内涵;围绕协同推进减... 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是实现“双碳”目标愿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立足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深刻阐明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生成逻辑;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要求,系统阐释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深刻内涵;围绕协同推进减污降碳的现实挑战,对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实现方略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对环境污染物和碳排放同根同源同过程特性的系统性认识、中国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开展为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创造了坚实的实现基础。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源自协同学理论与国际绿色低碳发展实践的结合,其核心在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以兼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解决生态环境治理问题,增加经济增长绿色动能,全面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综合效益。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须切实健全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制度、培育拓展生态环境市场、推动减污降碳科技协同创新,建设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体系,推动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减污降碳 协同治理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环境补贴能提升企业碳绩效吗--基于A股上市公司实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祝平 胡燕芳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1,共9页
环境补贴既是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宏观调控手段,也是减轻企业环保负担、引导企业节能减排的推动力。选取2014~2019年接受环境补贴的1094家A股上市公司3735个观测值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探究环境补贴对企业碳绩效... 环境补贴既是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宏观调控手段,也是减轻企业环保负担、引导企业节能减排的推动力。选取2014~2019年接受环境补贴的1094家A股上市公司3735个观测值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探究环境补贴对企业碳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环境补贴与企业碳绩效显著正相关且具有滞后性特征,异质性检验发现,成立时间长的企业、国有企业、东部地区与中低污染企业环境补贴作用效果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环境补贴中的节能减排补贴与企业碳绩效显著正相关,环境治理补贴对企业碳绩效起负向作用。据此,提出环境补贴应以降碳为重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目的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补贴 碳绩效 节能减排补贴 环境治理补贴 滞后性
下载PDF
中国减污降碳生态环境标准体系研究
5
作者 谭玉菲 王宗爽 +3 位作者 赵国华 李艳萍 江梅 武雪芳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40-1345,1371,共7页
中国现行生态环境标准体系以减污治污为核心,与降碳联系不紧密,支撑碳排放权交易、温室气体排放和监测、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技术指南等标准缺乏,难以有效支撑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实现。为此,在分析国际温室气体和环境污染物协同管... 中国现行生态环境标准体系以减污治污为核心,与降碳联系不紧密,支撑碳排放权交易、温室气体排放和监测、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技术指南等标准缺乏,难以有效支撑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实现。为此,在分析国际温室气体和环境污染物协同管控政策标准基础上,结合中国减污降碳管理需求,采用分类层次结构及综合标准化法,构建了支撑“市场+行政”温室气体管理模式的减污降碳生态环境标准体系框架。建议提前对计划纳入碳市场的行业制定配额核算核查等相关碳排放权交易标准,对其他行业研究制定协同控制温室气体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制定相关配套标准支撑全链条减污降碳协同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污降碳 应对气候变化 温室气体 标准体系 框架结构
下载PDF
温室气体管控纳入化工园区规划环评的技术方法探索和实证研究
6
作者 许亚宣 李小敏 +4 位作者 李亚飞 詹丽雯 赵果 姚懿函 李林子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26-1640,共15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将温室气体管控纳入环评管理”,温室气体管控纳入环评已成为深入推进碳达峰行动的重要举措。产业园区是控制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增量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减污降碳源头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将温室气体管控纳入环评管理”,温室气体管控纳入环评已成为深入推进碳达峰行动的重要举措。产业园区是控制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增量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减污降碳源头防控的重要抓手。该研究重点围绕协同减污降碳优化规划方案这一关键问题,探索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中开展温室气体评价的技术方法,并以某石化园区为例开展了实践探索。为了在环评中科学、合理地分析和评价温室气体减排潜力,从两方面探索评价技术方法:一是温室气体与大气耦合评价方法,开展温室气体评价重点排放设施能效分析,结合大气评价中空气质量目标改善要求和初步模拟预测结果,联合提出淘汰高耗低效热源设施、分阶段推进清洁能源替代的规划调整建议;二是研究创新温室气体评价和循环经济分析紧密结合的环评方法,遵循化工园区协同、合作、共享的一体化设计理念和循环经济理念,以资源循环降碳、能效提升降碳为目标,充分发挥化工园区碳固定、碳消纳的天然优势,促进园区内产业链协同。实证研究表明:①通过全面识别园区减污和降碳的关键环节,以“提效-控煤”为主线,温室气体评价与大气评价联合提出热源点整合方案;聚焦园区CO_(2)资源化利用、能源梯级利用,推动两家企业6套装置实施CO_(2)回收,并实施聚碳酸酯、碳酸乙烯酯等CO_(2)产业链利用项目,将零散企业余热资源统一纳网,实现余热余压利用,很好地验证了前述技术方法的可行性,以及温室气体评价对能源规划方案和产业循环经济方案的优化调整作用。②基于现行产业园区环评的评价技术流程,采用全过程纳入模式,提出了温室气体全过程评价技术框架,即现状评价“挖潜力”、规划分析“融理念”、影响识别“定目标”、影响评价“评趋势”、方案论证“明措施”、调整建议“优方案”。此外,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一是增强污染防治与气候治理的协同性,二是关注难以量化的新排放源和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三是结合不同园区面临的能源转型和环境目标压力,形成差异化的温室气体减排方案。该研究提出的技术框架和评价方法为优化化工园区环评源头管控作用起到有力支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环境影响评价 产业园区 减污降碳 技术路径
下载PDF
我国化工园区减污降碳技术路径研究
7
作者 陈吕军 田金平 +6 位作者 吕一铮 廖恺玲俐 严坤 盛雅琪 杨坤 曹宏斌 朱利中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73,共14页
化学工业是推动制造强国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化工园区是新型工业化的关键载体,开展化工园区减污降碳技术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化工园区减污降碳面临的资源利用率低、减污和降碳协同性差、末端治污成本高、环境安全与风... 化学工业是推动制造强国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化工园区是新型工业化的关键载体,开展化工园区减污降碳技术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化工园区减污降碳面临的资源利用率低、减污和降碳协同性差、末端治污成本高、环境安全与风险突出等挑战,分析了化工园区碳和污染物产生的特点并梳理相关研究进展,剖析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一般性工业过程的分析框架,以物质、能量代谢过程为纽带,从企业生产、基础设施、产业共生等层面演绎提出了化工园区减污降碳的技术路径:建立化工园区内企业的碳、污染物排放清单;集成优化化工园区的技术与产业结构,加强绿色低碳生产技术开发、基础设施升级共生、企业间合作、减污降碳与安全生产统筹、产品‒产业‒空间结构优化;开展全生命周期减污降碳成本效益评估。选取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典型案例,总结了化工园区减污降碳技术路径的应用实践,进而提出了化工园区减污降碳实施路径建议:完善精细计量体系,加强化工园区物质流管理;强化化工园区共生链接,运用系统工程赋能减污降碳;激发系统效率变革,推动化工园区绿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园区 减污降碳 生命周期分析 物质流管理 排放清单 基础设施 产业共生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能否改善区域环境污染?——基于七个试点省市的合成控制法检验
8
作者 高凯 赵艺 胡斌 《运筹与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4-199,I0067-I0069,共9页
统筹低碳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实现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是否具有环境污染的协同治理效应探讨将是对环境政策协同治理效果研究的有效补充。基于2000—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对区域环境污染展开综合评价,并采取合成控制法... 统筹低碳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实现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是否具有环境污染的协同治理效应探讨将是对环境政策协同治理效果研究的有效补充。基于2000—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对区域环境污染展开综合评价,并采取合成控制法研究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区域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可以显著降低区域环境污染,政策效应具有异质性,同时碳排放权交易政策通过提升技术、优化能源结构两条路径改善环境污染。因此我国应在全国范围内因地制宜建立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完善优化能源结构、提升技术活力的相关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协同治理 环境污染 合成控制法
下载PDF
组态视角下减污降碳政策工具对环境规制效率的驱动机制——基于中国30个省份的fsQCA实证分析
9
作者 孙钰 宋雪瑶 +2 位作者 马建辉 齐艳芬 姚鹏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3期355-365,共11页
减污降碳是环境规制效率提升的标志,是实现污染控制和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探究减污降碳政策工具驱动环境规制效率提升的内在机理,对于推进“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以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为研究对象,借助模... 减污降碳是环境规制效率提升的标志,是实现污染控制和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探究减污降碳政策工具驱动环境规制效率提升的内在机理,对于推进“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以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为研究对象,借助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探析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和自愿参与型政策工具促进环境规制效率提升的多元路径组合。结果发现:减污降碳政策工具在提升全国环境规制效率方面呈现4种组合模式,且分别与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实施效果相匹配,未来将呈现多元政策工具组合协同发力的态势;命令控制型政策工具在提升中西部地区环境规制效率中发挥主导作用,中部地区尤为明显;自愿参与型工具则更多依赖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工具发挥政策组合作用,在西部地区发挥效力较弱。不同的环境规制效率驱动效果会带来差异化的政策工具组合,以此为不同地区提供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污降碳 政策工具 环境规制效率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下载PDF
低碳技术发展产业链风险评估
10
作者 余碧莹 符家豪 +3 位作者 戴盈 陈又源 罗馨怡 徐硕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4,177,共10页
“双碳”目标下,低碳技术将迎来大规模发展,传统技术被加速替代,会对产业链相关行业原材料、资金、劳动力需求以及污染物排放等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亟须提前评估低碳技术发展可能引发的关键要素失衡以及部分行业环境影响攀升风险,以避... “双碳”目标下,低碳技术将迎来大规模发展,传统技术被加速替代,会对产业链相关行业原材料、资金、劳动力需求以及污染物排放等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亟须提前评估低碳技术发展可能引发的关键要素失衡以及部分行业环境影响攀升风险,以避免威胁产业链安全,制约“双碳”目标实现。为此,选取未来有望大规模普及的电解水制氢、电化学储能、低碳发电技术、电弧炉炼钢技术及多通道燃煤等10类低碳技术作为研究对象,评估2024—2030年各项技术大规模普及对产业链相关行业原材料、资金、劳动力需求和污染物排放的综合影响,识别潜在风险。结果表明:钴、铜、镍、锂、锰等关键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高且未来需求增长快,面临短缺风险相对更大;发展光伏发电技术对资金的需求最大;电化学储能技术普及引致的劳动力需求增长最快;关键低碳技术产业链上游的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将面临严峻的资金和劳动力供给不足风险;煤炭采选业将面临一定的劳动力过剩风险;金属矿采选业将面临较大的环境污染上升风险。并进一步针对技术、组件、上中下游行业可能面临的风险提出了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技术 产业链风险 原材料 资金 劳动力 污染物排放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主产区粮食生产减污降碳综合效益评价
11
作者 刘畅 柳圩 马国巍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7-367,共11页
基于2002—2021年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障碍因子诊断模型与Dagum基尼系数,实证分析主产区粮食生产减污降碳综合效益及其时空演化。结果表明:2002—2021年粮食主产区综合效益指数由0.388提高至0.878,整体为... 基于2002—2021年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障碍因子诊断模型与Dagum基尼系数,实证分析主产区粮食生产减污降碳综合效益及其时空演化。结果表明:2002—2021年粮食主产区综合效益指数由0.388提高至0.878,整体为上升态势;主产区综合效益水平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核心障碍因素存在由粮食产出效率与粮食产出水平向粮食生产投入集约化水平与粮食生产碳排放强度集中的转变过程;总体差异水平未出现进一步缓解的趋势,空间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样本期贡献率均值为56.89%,东西部间差异最大,东部、中部地区区域内的基尼系数水平也存在上升趋势,说明缓解区域内差异同样不容忽视。据此,建议切实提高资源投入集约化程度,统筹协调各区域综合效益均衡发展,建立绿色粮食生产体系,强化绿色低碳收益,进而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污降碳 粮食生产 熵权TOPSIS法 时空演化
下载PDF
基于LEAP模型的西安市交通污染物排放预测分析
12
作者 谭志海 袁煜博 +4 位作者 王雪梅 雷秋景 苗继红 谷茂林 谭探探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75-82,共8页
为了探讨交通运输部门的低碳发展方向,基于LEAP(longrange energy alternatives planning system)模型建立西安市道路交通运输部门运输能源与环境模型,模拟2021—2050年不同情景下交通运输部门的能源需求、CO_(2)和污染物排放变化趋势... 为了探讨交通运输部门的低碳发展方向,基于LEAP(longrange energy alternatives planning system)模型建立西安市道路交通运输部门运输能源与环境模型,模拟2021—2050年不同情景下交通运输部门的能源需求、CO_(2)和污染物排放变化趋势以及减排潜力。结果表明,低碳情景(LC)下能源消耗和CO_(2)排放在2031年左右达到峰值,2050年相对基准情景(BAU)的削减率分别为32.62%、30.21%,对CO、NO_(x)、PM_(10)减排效果较好,相对BAU削减率分别为33.88%、36.27%、40.33%;各子情景中,运输结构调整情景(TSA)节能减排贡献最大,其次为绿色汽车情景(GC)和技术性节能情景(TES);要实现交通运输部门碳减排和污染物的排放控制,需调整交通结构,淘汰老旧车型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并不断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市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AP模型 碳排放 情景分析 道路交通 空气污染物
下载PDF
能源转型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13
作者 郭敏晓 《中国能源》 2024年第3期63-69,共7页
“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以来,我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加快推进,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不断降低,可再生能源装机及发电规模快速扩大,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用能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取得重要进展,新型储能、能源数字... “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以来,我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加快推进,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不断降低,可再生能源装机及发电规模快速扩大,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用能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取得重要进展,新型储能、能源数字化等能源新技术持续创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动我国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大气等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面向未来,为实现“双碳”目标和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应继续扎实推进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短期与长远、整体与局部,以及供给侧与消费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低碳 减污降碳 碳达峰碳中和 生态文明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评估
14
作者 崔连标 李晓 段宏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32,共12页
长三角地区正在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但其减污降碳协同潜力如何?目前鲜有文献展开量化评估。该研究借助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从全要素角度测算了长三角地区PM2.5和CO_(2)的边际减排成本,通过比较单独减排与协同减排下的成本变动,估算长三... 长三角地区正在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但其减污降碳协同潜力如何?目前鲜有文献展开量化评估。该研究借助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从全要素角度测算了长三角地区PM2.5和CO_(2)的边际减排成本,通过比较单独减排与协同减排下的成本变动,估算长三角整体、省际层面和城市层面的减污降碳协同潜力,模拟不同发展情形下协同效应变化。结果发现:(1)2011—2021年,相比单独减排,协同减排视角下长三角地区边际减污成本与边际降碳成本均有显著降低,其中边际减污成本缩减了35.28%,边际降碳成本缩减了32.41%。(2)省际层面看,长三角三省一市边际减排成本之间异质性明显。其中,安徽省边际减污和边际降碳成本最低,上海市边际减污和边际降碳成本偏高。(3)与单独减排相比,协同减排下安徽省边际减排成本的缩减比例最为突出,其减污降碳协同潜力也最为突出。(4)城市层面看,低碳发展优先是减污成本最小化的治理方案,清洁空气优先是降碳成本最小化的治理策略,而若以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最大化为目标,不同城市需根据自身经济发展阶段、能源资源禀赋和环境水平等探索与之相匹配的减污降碳协同策略。该研究通过估算长三角地区边际减污成本和边际降碳成本,揭示了该地区减污降碳协同潜力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对长三角地区科学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污降碳 协同效应 边际减排成本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的降碳效应与作用路径研究
15
作者 崔新蕾 马艳茹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4年第1期15-30,共16页
本文探索在碳减排治理新阶段,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地区降碳效应的影响,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参考。文章基于全国30个省域2009—2020年的碳排放数据,采用双固定模型检验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对地区降碳效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 本文探索在碳减排治理新阶段,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地区降碳效应的影响,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参考。文章基于全国30个省域2009—2020年的碳排放数据,采用双固定模型检验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对地区降碳效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显著促进地区降碳效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成立;能源强度与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水平对降碳效应产生正向调节作用,强化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对降碳效应的促进作用,资本错配会对降碳效应产生负向调节作用,弱化二者之间的促进作用;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对降碳效应在北方和低工业化水平地区的促进效应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显著抑制地区污染物排放水平,工业用地出让价格扭曲和工业用地出让面积增加均会抑制地区降碳效应,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方式显著促进降碳效应。为进一步落实碳减排目标,应提高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适当弱化政府干预,最大化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政策的动态性和延续性对地区长期降碳效应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 降碳效应 土地资源利用 污染物排放
下载PDF
京津冀减污降碳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关联研究
16
作者 狄乾斌 梁晨露 陈小龙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4-133,共10页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对推动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从双向因果视角出发,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结合脉冲响应分析与方差分解结果对2006-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减污、降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对推动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从双向因果视角出发,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结合脉冲响应分析与方差分解结果对2006-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减污、降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京津冀城市群持续的经济增长已成为工业废水和SO_(2)排放的重要推动力,工业烟尘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反馈机制,经济增长对CO_(2)排放的影响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伴随非线性、不稳定特征,CO_(2)排放对经济增长的反向作用尚不显著,碳减排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②经济增长与减污、降碳之间存在“领先效应”和“追赶效应”,并形成长期均衡关系,经济增长自我惯性强,是环境污染物和CO 2排放增加的诱因和演化结果;③京津冀城市群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强化减污、降碳与经济增长的双向联动,需通过区域协同创新、绿色低碳转型、联防联控联治统筹协调京津冀三者关系,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减污 降碳 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 京津冀城市群
下载PDF
节能低碳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和污染减排的影响
17
作者 于立宏 金环 孙慧燕 《环境经济研究》 2024年第1期107-129,共23页
本文通过构建环境规制影响企业创新选择的理论模型,揭示严格的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能够同时产生创新补偿效应、遵循成本效应的理论机制。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创新企业数据库以及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以“十二五”期间... 本文通过构建环境规制影响企业创新选择的理论模型,揭示严格的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能够同时产生创新补偿效应、遵循成本效应的理论机制。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创新企业数据库以及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以“十二五”期间政府实施“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为准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对上述理论进行验证。研究发现,“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这一节能低碳政策能够产生较为明显的“波特效应”,在降低企业污染排放的同时倒逼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检验表明,创新补偿效应大于遵循成本效应,是节能低碳政策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机制。异质性分析显示,与高融资约束企业和非资源型城市相比,节能低碳政策在低融资约束企业和资源型城市中更容易产生“波特效应”。拓展分析发现,伴随节能低碳政策强度由低到高,企业技术创新呈“先降—后升—再降”的倒S型特征,即存在一个“最优政策强度”区间。本文为完善节能低碳政策体系提供了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理论依据与微观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低碳 技术创新 污染排放 波特效应
下载PDF
创新驱动政策是否促进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来自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的经验证据
18
作者 杨晓军 薛洪畅 《产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共14页
在当前“双碳”目标和美丽中国建设背景下,以创新驱动政策为引领促进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对于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4—2020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 在当前“双碳”目标和美丽中国建设背景下,以创新驱动政策为引领促进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对于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4—2020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该试点政策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为代表的创新驱动政策能够显著促进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该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PSM-DID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的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创新驱动政策能够通过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促进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此外,创新驱动政策在环境关注度高、环保目标约束强和资源配置效率高的城市中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促进效果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为充分利用创新驱动政策促进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进而实现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驱动政策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国家创新型城市 技术效应 结构效应 产业集聚效应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减污降碳效应研究
19
作者 李兵兵 徐铭翔 《金融经济》 2024年第6期71-81,100,共12页
减污降碳是开展绿色金融的重要目标。本文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设立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对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减排效果。结果表明,试验区试点政策对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具有显... 减污降碳是开展绿色金融的重要目标。本文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设立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对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减排效果。结果表明,试验区试点政策对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具有显著的减排效果,但对氮氧化物的减排效果不明显。机制分析表明,试验区试点政策未能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实现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减排,但是能通过降低能耗总量与优化用能结构实现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减排。异质性分析表明,试验区试点政策的减污降碳效果在东部地区、环境治理力度弱的地区、产业结构高级的地区以及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更加明显。本文为如何优化试验区试点政策效果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减污降碳 技术创新 能耗总量 用能结构
下载PDF
钢铁行业大气污染治理科技发展分析与展望
20
作者 王兰英 《能源环境保护》 2024年第3期65-73,共9页
钢铁行业是我国工业领域重要的大气污染排放源之一,钢铁行业的大气污染治理是降低重点行业污染排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国在钢铁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总结了我国“十一五”以来钢铁行业污染防治... 钢铁行业是我国工业领域重要的大气污染排放源之一,钢铁行业的大气污染治理是降低重点行业污染排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国在钢铁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总结了我国“十一五”以来钢铁行业污染防治科技工作的部署,并梳理分析了钢铁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发展的阶段。基于末端治理、源头减排和过程控制、全过程耦合控制三个方面技术发展现状,剖析了当前我国钢铁行业在多污染物协同深度减排和实现超低排放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最后,面向“十四五”时期,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深化大气污染防治科技工作,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关键科技支撑。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钢铁行业将迎来更加清洁、高效和可持续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行业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科技部署 超低排放 减污降碳协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