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分优化管理对稻虾共作模式水稻产量及土壤还原性物质的影响
1
作者 彭成林 赵书军 +6 位作者 佀国涵 朱秀秀 牛鑫泽 袁家富 徐大兵 刘威 周剑雄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197,共6页
通过探索水分优化管理对稻虾共作模式水稻产量及土壤还原性物质的影响,为该模式下水稻水分管理和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在水稻直播和机插两种种植方式下,分别设置以水稻分蘖后期和成熟期两次重晒田等措施为主的水分优化管理处理、以水... 通过探索水分优化管理对稻虾共作模式水稻产量及土壤还原性物质的影响,为该模式下水稻水分管理和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在水稻直播和机插两种种植方式下,分别设置以水稻分蘖后期和成熟期两次重晒田等措施为主的水分优化管理处理、以水稻分蘖后期和成熟期两次轻晒田等措施为主的水分常规管理处理,于湖北省潜江市采用田间定位试验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稻直播和机插条件下,水分优化管理相对于常规管理平均增产率分别为8.5%和9.4%,增产效果均达到显著水平。相对于常规管理,水分优化管理对水稻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正效应大于结实率和千粒质量。水稻分蘖后期,水分优化管理相对于常规管理0~10 cm土层亚铁含量下降40.8%~41.8%,0~20 cm土层还原性物质总量下降45.1%~46.4%;与分蘖后期相比,水稻收获后0~20 cm土层亚铁和还原性物质总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由此表明,稻虾共作模式下分蘖后期和成熟期两次重晒田等水分优化管理措施能够显著增加水稻产量,缓解土壤潜育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共作 水分优化管理 土壤还原性物质
下载PDF
稻–虾共作模式对涝渍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57
2
作者 佀国涵 彭成林 +5 位作者 徐祥玉 赵书军 徐大兵 袁家富 贾平安 刘军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03-509,共7页
研究了稻–虾共作模式对涝渍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虾共作模式的土壤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值)在0~50 cm土层均高于中稻单作模式,其中在25~50 cm土层中土壤AWCD值达到显著差异。0~25 cm土层,相... 研究了稻–虾共作模式对涝渍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虾共作模式的土壤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值)在0~50 cm土层均高于中稻单作模式,其中在25~50 cm土层中土壤AWCD值达到显著差异。0~25 cm土层,相对于中稻单作模式,稻–虾共作模式的土壤微生物群落Mc Intosh指数显著增加,且其微生物对胺类和酸类的利用率显著提高;而25~50 cm土层,稻–虾共作模式的土壤微生物群落Shannon指数和Mc Intosh指数均显著高于中稻单作模式,其土壤微生物对糖类、醇类和酸类的利用率较中稻单作模式显著提高;主成分分析表明对碳源利用主成分起分异作用的碳源为糖类和酸类。稻–虾共作模式的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在25~50 cm土层显著低于中稻单作模式,其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较中稻单作模式分别下降了41.8%和34.8%,0~25 cm土层不同模式的土壤养分无显著差异。由上可知稻–虾共作模式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以及群落功能多样性,尤其对底层土壤的影响尤为显著,但降低了底层土壤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共作模式 土壤微生物群落 功能多样性 土壤肥力
下载PDF
长期稻虾共作模式下稻田钾素平衡状况及合理施钾量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彭成林 袁家富 +6 位作者 佀国涵 刘威 赵书军 苏章峰 李金华 谢媛圆 马朝红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5-141,共7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长期稻虾共作模式和中稻单作模式下农田生态系统钾素的输入、输出特征、平衡状况以及不同施钾量对直播水稻产量和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虾共作模式钾输入总量为134.3kg/hm^(2),主要由化肥、饲料、降雨及...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长期稻虾共作模式和中稻单作模式下农田生态系统钾素的输入、输出特征、平衡状况以及不同施钾量对直播水稻产量和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虾共作模式钾输入总量为134.3kg/hm^(2),主要由化肥、饲料、降雨及灌溉水等带入,分别占输入总量的46.3%、10.3%、5.5%和34.8%;相对于中稻单作模式,稻虾共作模式由饲料和灌溉水输入的钾大幅增加。稻虾共作模式钾输出总量为119.4 kg/hm^(2),主要由水稻籽粒、商品虾、渗漏以及排水带出,分别占输出总量的26.5%、5.0%、41.2%和27.3%,相对于中稻单作模式,以上4种途径钾输出均大幅增加。两种模式下钾表观平衡均出现盈余,且稻虾共作模式系统钾的盈余量低于中稻单作模式。同等施钾量条件下,长期稻虾共作模式的水稻产量、钾肥偏生产力和钾肥利用率较中稻单作模式分别平均提高了14.1%、14.2%和5.6%,且水稻增产主要是通过增加有效穗数来实现的。中稻单作模式和稻虾共作模式施钾量分别达到47.3 kg/hm^(2)(即K_(2)O施用量57.0 kg/hm^(2))和21.6 kg/hm^(2)(即K_(2)O施用量26.0 kg/hm^(2))时能够维持农田生态系统钾素平衡,而K_(2)O施用量分别达到82.2和85.0 kg/hm^(2)时水稻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共作 直播水稻 钾素平衡状况 施钾量
下载PDF
江苏里下河地区“一稻两虾”共作模式生产技术规程 被引量:12
4
作者 朱凌宇 张家宏 +5 位作者 寇祥明 王守红 韩光明 李锦霞 陆佩玲 陈京都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5期2811-2813,共3页
"一稻两虾"共作模式是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利用稻虾互利共生,实现生态种养一体化的农渔结合模式,其生产过程绿色环保、节本增效,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价值和应用推广潜力。为进一步规范该模式生产技术,从品种选择、田间工程设置、时空耦合... "一稻两虾"共作模式是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利用稻虾互利共生,实现生态种养一体化的农渔结合模式,其生产过程绿色环保、节本增效,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价值和应用推广潜力。为进一步规范该模式生产技术,从品种选择、田间工程设置、时空耦合、田间种养管理等技术层面进行操作规范,以期为江苏里下河地区推广应用"一稻两虾"共作模式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稻两虾 共作模式 生产技术 规程
下载PDF
湖北省稻虾共作典型区域水稻施肥现状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彭成林 袁家富 +5 位作者 马朝红 杨小红 佀国涵 李金华 刘威 谢媛园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7期30-33,共4页
采用抽样调查法对湖北省稻虾共作典型区域(潜江市)的水稻(Oryza sativa L.)施肥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稻虾共作模式水稻氮(N)、磷(P_(2)O_(5))、钾(K_(2)O)的平均施用量分别为135.5、59.5、68.5 kg/hm^(2),相对于基础年... 采用抽样调查法对湖北省稻虾共作典型区域(潜江市)的水稻(Oryza sativa L.)施肥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稻虾共作模式水稻氮(N)、磷(P_(2)O_(5))、钾(K_(2)O)的平均施用量分别为135.5、59.5、68.5 kg/hm^(2),相对于基础年份分别减少27.4%、34.2%和32.0%。随共作年限的增加,氮、磷、钾的施用量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稻虾共作第1~5年氮、磷、钾的施用量相对于上一年分别平均减少8.0%、12.5%和9.6%;共作第6年及以上相对于第5年分别减少6.6%、21.6%和13.1%,相对于基础年份分别减少39.0%、60.2%和48.1%。稻虾共作模式水稻有1/2左右的氮、几乎全部的磷和绝大部分的钾都作为基肥施用;随共作时间的延长,总磷和总钾相对于总氮的比例也表现出下降的趋势。稻虾共作有72.5%~82.1%的农户选择施基肥、分蘖肥各一次的方法,均高于基础年份;稻虾共作有7.1%~27.5%的农户选择施基肥、分蘖肥和穗肥各一次的方法,均低于基础年份的40.0%;稻虾共作6年及以上有10.7%的农户不施基肥,只施分蘖肥和穗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共作 水稻(Oryza sativa L.) 施肥现状
下载PDF
稻虾共作模式下水分管理方式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徐荣 韩光明 +5 位作者 杨婷 寇祥明 吴雷明 马林杰 张诚信 王守红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60,66,共6页
于2020—2021年在稻虾共作模式模拟小区探究了“干湿交替”(RC)和“长期深水灌溉”(RS)两种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稻米品质及产量、小龙虾产量及规格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RC处理,RS处理降低了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和稻米... 于2020—2021年在稻虾共作模式模拟小区探究了“干湿交替”(RC)和“长期深水灌溉”(RS)两种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稻米品质及产量、小龙虾产量及规格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RC处理,RS处理降低了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和稻米品质。2021年RS处理氮素农学效率和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低于RC处理,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RC处理,食味值综合评分略低于RC处理;2年试验中,RS处理水稻实际产量均高于7.5 t/hm^(2)的稳产目标,与RC处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且RS处理通过显著增加小龙虾个体质量,降低个体质量波动性(34.18%~42.64%、4.84%~32.37%),有效提升总产量和35 g以上规格成虾产量(112.51%~115.56%、261.76%~450.09%)。因此,稻虾共作模式采取“长期深水灌溉”方式既可保证水稻稳产,还能提高小龙虾养殖经济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共作 水分管理方式 氮素利用效率 稻米品质 产量
下载PDF
以“虾稻共作”模式为抓手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潜江市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的观察与思考 被引量:19
7
作者 秦尊文 《中国发展》 2016年第6期51-56,共6页
"虾稻共作"是潜江市在实践中探索出的一种集约高效农业模式,在促进一二三产业联动、产城融合、区域融合发展和农民就近城镇化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表现出较大的潜力。该文分析了潜江"虾稻共作"模式的产生、影响及面... "虾稻共作"是潜江市在实践中探索出的一种集约高效农业模式,在促进一二三产业联动、产城融合、区域融合发展和农民就近城镇化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表现出较大的潜力。该文分析了潜江"虾稻共作"模式的产生、影响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稻共作 模式 体制机制 创新
下载PDF
巢湖地区稻虾共作模式对稻田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37
8
作者 吴本丽 陈贵生 +4 位作者 赵慧敏 王晓健 黄龙 陈静 何吉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18年第1期96-100,共5页
为监测巢湖地区稻虾共作模式生产前后稻田土壤肥力的变化,2016年度在巢湖周边设置2个监测区域,分别在水稻种植前、营养生长期和收割后3次采集稻田土壤样本,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阳离子交换量等... 为监测巢湖地区稻虾共作模式生产前后稻田土壤肥力的变化,2016年度在巢湖周边设置2个监测区域,分别在水稻种植前、营养生长期和收割后3次采集稻田土壤样本,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阳离子交换量等肥力指标;并结合水稻和小龙虾产量及施肥投喂管理,比较了常规单作稻田和稻虾共作模式稻田土壤肥力变化及生产效益。结果显示,稻虾共作模式水稻产量均高于常规单作稻田,可增产2%~3%;正常投喂时,共作模式可收获小龙虾1 200 kg·hm^(-2)以上。水稻生产后,A区稻虾共作模式田的肥力水平普遍高于单作稻田,B区域稻虾共作模式田土壤有机质、全磷、阳离子交换量水平高于单作稻田(P<0.05),其余肥力因子差异不显著(P>0.05)。总体而言,稻虾共作模式更有助于保持监测区域稻田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共作模式 土壤肥力 产量 生态效益
下载PDF
稻虾种养对水稻产量和粮食安全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倪明理 邓凯 +7 位作者 张文宇 尚永青 魏凤 袁鹏丽 李准 樊丹 曹凑贵 汪金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93-1300,共8页
稻虾种养模式是指将小龙虾的养殖与水稻种植相结合的一种复合种养模式,该模式因其较高的经济效益,近些年在全国发展迅速。在稻虾种养模式大面积推广的背景下,有关稻虾种养模式对粮食产量安全的问题受到关注。本文通过多年定位试验、不... 稻虾种养模式是指将小龙虾的养殖与水稻种植相结合的一种复合种养模式,该模式因其较高的经济效益,近些年在全国发展迅速。在稻虾种养模式大面积推广的背景下,有关稻虾种养模式对粮食产量安全的问题受到关注。本文通过多年定位试验、不同生态区农户调查和湖北省近10年统计年鉴资料,对稻虾种养稻田的粮食安全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稻虾种养提高了农民的种稻积极性,扩大了水稻种植面积,增加了水稻总产量。稻虾种养面积与水稻种植面积呈显著正相关,稻虾主产区湖北省潜江市、荆州市和湖北省的水稻种植面积与10年前相比分别提高77.77%、16.23%和12.20%,水稻总产量分别提高68.12%、16.61%和20.49%。同时近10年湖北省夏收粮食(小麦等)产量维持稳定。2)湖北稻虾产区养殖沟占比(G)平均值为13.42%,G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水稻产量。在不考虑G情况下,与传统稻田单作相比,稻虾种养水稻产量提高17.63%。当G≤10%时,稻虾种养水稻产量略低于传统单作,差异不显著,但是10%<G<20%和G≥20%条件下,水稻产量显著降低,分别降低18.19%和34.81%。3)稻虾种养发展区存在优劣势差异。水稻、小龙虾产量的表现在江汉平原、鄂东沿江平原优于鄂中北丘陵。因此按照G≤10%的标准规范稻虾模式田间工程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地发展稻虾模式,可在维持稻虾收益的同时保持水稻粮食安全,是确保我国稻虾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种养模式 水稻产量 养殖沟占比 粮食安全
下载PDF
稻虾共作模式不同水稻播期土壤还原性物质含量及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田玉聪 冯香诏 +5 位作者 高珍珍 段门俊 朱杰 刘章勇 陈阜 金涛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1期57-61,共5页
设置不同播期搭配不同生育期水稻品种,进而改变稻前土壤淹水时长,探讨稻虾共作模式下稻田耕作层土壤还原性状态,并采用投入产出法研究其经济效益情况。结果表明,在稻虾共作模式中,改变水稻播种时间,稻田耕作层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并不会... 设置不同播期搭配不同生育期水稻品种,进而改变稻前土壤淹水时长,探讨稻虾共作模式下稻田耕作层土壤还原性状态,并采用投入产出法研究其经济效益情况。结果表明,在稻虾共作模式中,改变水稻播种时间,稻田耕作层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并不会发生显著变化,但土壤活性还原性物质、活性有机还原性物质和Fe2+含量均会随着淹水时间延长而增加,特别是Fe2+含量增长达显著水平。水稻种植能明显改善耕作层土壤还原性状态,并降低土壤Fe2+含量,水稻收获后,3个模式Fe2+含量趋于一致,彼此间差异不显著。随着播种时间的推后,水稻产值逐渐降低,稻虾共作成本增加,小龙虾产值大幅提高,稻虾共作模式综合产值上升,但稻虾综合产值上升空间随播期延迟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共作模式 播期 还原性物质 经济效益 模式优化
下载PDF
稻虾共作模式下秸秆还田与投食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旭 倪明理 +5 位作者 吕岩 郭子元 叶鑫 张文宇 尚永青 汪金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9-85,共7页
为提高稻虾共作模式的稻米品质和效益,通过设置秸秆还田投食(SF)、秸秆还田不投食(SNF)、秸秆不还田投食(NSF)和秸秆不还田不投食(NSNF)处理,并以水稻单作秸秆还田(CK-S)和水稻单作秸秆不还田(CK-NS)为对照,对秸秆还田和投食对稻米品质... 为提高稻虾共作模式的稻米品质和效益,通过设置秸秆还田投食(SF)、秸秆还田不投食(SNF)、秸秆不还田投食(NSF)和秸秆不还田不投食(NSNF)处理,并以水稻单作秸秆还田(CK-S)和水稻单作秸秆不还田(CK-NS)为对照,对秸秆还田和投食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投食(F)处理能显著提高水稻、小龙虾产量和稻米营养品质,在秸秆还田(S)与秸秆不还田(NS)的条件下,F处理比不投食(NF)处理的蛋白质含量分别增加了27.41%和36.16%,差异显著。S处理与F处理的交互作用可显著影响稻米加工品质;整精米率和精米率在NSNF处理下最高,显著高于SF、SNF、NSF;秸秆还田、投食及其交互作用对蒸煮、食味品质无显著影响,稻米RVA黏滞性谱差异性较小;稻虾模式可提高稻米外观品质,稻虾共作模式下各处理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都低于稻田单作,与CK-S相比,SF处理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分别降低了15.09%、15.65%。结果表明,稻虾共作秸秆还田与投食2种措施可以改善稻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综合种养 稻虾共作模式 稻米品质 秸秆还田 水稻产量 绿色种养
下载PDF
稻—小龙虾生态种养模式探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玲 吕广动 +3 位作者 王忍 陈灿 黄璜 张印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9期165-167,172,共4页
稻—小龙虾生态种养模式是水产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机结合的一种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充分挖掘了稻田的生产力,提高了稻米质量,增加了经济效益,提高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解决了农田撂荒的问题,保护了粮食安全。当前在湖南省甚至全国得到迅速推... 稻—小龙虾生态种养模式是水产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机结合的一种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充分挖掘了稻田的生产力,提高了稻米质量,增加了经济效益,提高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解决了农田撂荒的问题,保护了粮食安全。当前在湖南省甚至全国得到迅速推广和发展。本文介绍了稻—小龙虾模式的种类和田间种养技术流程,分析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探讨了农业监测系统在稻—小龙虾生态种养模式中的应用,以期为生态农业的现代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小龙虾 生态种养模式 效益
下载PDF
农户采纳稻虾共作模式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异质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乃娟 王羽涛 +1 位作者 陈倩 朱利群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52-1761,共10页
近年来,水稻-小龙虾共作(稻虾共作)作为一种生态农业模式受到大力推广,农户作为直接生产决策者,厘清其采纳意愿及影响机理,对稻虾共作模式的科学推广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江苏省5市60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计划行为理... 近年来,水稻-小龙虾共作(稻虾共作)作为一种生态农业模式受到大力推广,农户作为直接生产决策者,厘清其采纳意愿及影响机理,对稻虾共作模式的科学推广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江苏省5市60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计划行为理论和有序Logistic模型,探讨农户稻虾共作模式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和异质性。结果表明:1)样本中有56.88%的农户愿意采纳稻虾共作模式,且收益预期是关键影响因素;2)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均显著影响农户稻虾共作模式的采纳意愿;3)不同限定条件下,农户稻虾共作模式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具有异质性,具体来说,基础设施完备和兼业化对高预期收益农户采纳意愿的影响更强,给予补贴、受邻里效应影响越小的农户采纳意愿越强,同时,受邻里影响小的农户对技术培训及学习容易程度要求越高,给予补贴和提高农技部门指导效果可以提高基础设施不完备地区农户的采纳意愿,邻里效应和兼业化对技术学习难易有负向影响,而收益预期、环境预期能激励农户采纳生态农业模式。据此,提出政府部门应加强技术培训力度和指导效果、完善基础设施、加快经营主体培育、探索差异化激励政策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共作 农户 计划行为理论 采纳意愿 异质性
下载PDF
水稻+龙虾综合种养模式效益分析及技术探讨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杰 李妍 +1 位作者 季美娣 张娜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20期160-164,共5页
水稻+龙虾是稻渔综合种养的一种典型模式,在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和提高稻田复合收益上作用明显。结合生产调研和查阅文献,分析了水稻+龙虾综合种养模式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阐述了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并根据试验示范和生产实践,提出了... 水稻+龙虾是稻渔综合种养的一种典型模式,在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和提高稻田复合收益上作用明显。结合生产调研和查阅文献,分析了水稻+龙虾综合种养模式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阐述了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并根据试验示范和生产实践,提出了稻田全程养殖龙虾、5—6月捕捞一季的水稻+龙虾综合种养模式稻田选择、田间工程、苗种放养前准备工作、苗种放养、饲养管理、成虾捕捞、水稻栽培管理、水稻收后田间管护等绿色高效技术规范,以期为发展水稻+龙虾综合种养模式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龙虾 综合种养模式 效益 技术问题 技术规范
下载PDF
基于Java的稻虾综合种养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3
15
作者 江军梁 李阳阳 +4 位作者 陈泽 郭哈伦 陈林荣 窦志 高辉 《中国稻米》 2020年第5期90-93,共4页
通过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数据库设计、程序设计与调试等流程,研发了基于Java的稻虾综合种养决策支持系统V1.0。该系统具有基础知识科普、精准决策支持、产品推荐和专家知识获取等功能,界面友好,功能具有可用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用... 通过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数据库设计、程序设计与调试等流程,研发了基于Java的稻虾综合种养决策支持系统V1.0。该系统具有基础知识科普、精准决策支持、产品推荐和专家知识获取等功能,界面友好,功能具有可用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用户满意度高,是稻虾综合种养产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的优质知识辅导和决策支持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淡水小龙虾 综合种养模式 决策支持系统
下载PDF
农户稻虾种养模式采纳意愿与行为悖离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泓宇 王澳雪 +1 位作者 张煊悦 朱利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期234-239,共6页
当前,在大力推广生态农业的背景下,稻虾种养模式已成为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代表。基于江苏省盱眙县、泗洪县、泗阳县等10个县(市、区),以稻虾种养主要区域作为样本调研地点,通过Logistics模型与ISM模型结合,分析影响农户稻虾种养模式采... 当前,在大力推广生态农业的背景下,稻虾种养模式已成为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代表。基于江苏省盱眙县、泗洪县、泗阳县等10个县(市、区),以稻虾种养主要区域作为样本调研地点,通过Logistics模型与ISM模型结合,分析影响农户稻虾种养模式采纳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因素,并进一步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层次关系。从而根据分析情况提出相关建议,改善稻虾种养模式发展和推广现状,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种养 农户特征 采纳意愿 采纳行为
下载PDF
南县稻田养虾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被引量:4
17
作者 梁玉刚 方宝华 +5 位作者 汪丽 李明 朱国奇 胡文彬 杨德胜 赵正洪 《湖南农业科学》 2022年第9期86-89,共4页
为了进一步挖掘南县稻田养虾的生产潜力与推动南县稻田养虾产业的发展,对南县稻田养虾的发展现状以及稻虾共生、稻虾轮作和一稻三虾等主要种养模式进行了综述;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3个方面对稻田养虾的效益进行了分析;针对南... 为了进一步挖掘南县稻田养虾的生产潜力与推动南县稻田养虾产业的发展,对南县稻田养虾的发展现状以及稻虾共生、稻虾轮作和一稻三虾等主要种养模式进行了综述;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3个方面对稻田养虾的效益进行了分析;针对南县稻田养虾存在的种养主体参差不齐、轻视水稻种植、种苗供应不足、产业体系薄弱和种养风险较大的问题,提出了制订稻虾种养技术标准、建立虾苗繁育基地、完善稻虾产业体系和强化政府引导以抵御种养风险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养虾 水稻 克氏原螯虾 种养模式 存在问题 建议 南县
下载PDF
稻虾种养模式对土壤还原性物质及养分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荣 杨婷 +4 位作者 韩光明 吴雷明 张家宏 寇祥明 王守红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25-932,共8页
以水稻单作模式(MR)为对照,选取扬州稻虾种养模式(CR)的6个示范点,分析不同种植年限(1、2和3 a)、土层深度(0~20、20~40和40~60 cm)和生育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和成熟期)条件下土壤还原性物质、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含量变化,旨在揭示稻... 以水稻单作模式(MR)为对照,选取扬州稻虾种养模式(CR)的6个示范点,分析不同种植年限(1、2和3 a)、土层深度(0~20、20~40和40~60 cm)和生育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和成熟期)条件下土壤还原性物质、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含量变化,旨在揭示稻虾种养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为该模式的田间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增加,相较于MR,CR在0~40 cm土层中的活性还原性物质、Mn^(2+)和Fe^(2+)含量逐年增加,且与MR间差异有逐年增大趋势;其中3 a时CR 0~20 cm土层中的活性还原性物质显著高于MR(P<0.05);CR运行2~3 a时,0~2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占比较1 a时显著增加(P<0.05),连续运行1~3 a时铵态氮、速效氮、速效氮占比、速效磷占比在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CR较MR有一定的增加趋势(P>0.05)。综上,相较于MR,CR持续运行1~3 a,虽可能增加0~40 cm土层的次生潜育化风险,但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耕层土壤(0~20 cm)氮、磷的有效性,改善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种养模式 还原性物质 次生潜育化 养分供应能力
原文传递
采纳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能否提升农户效益?——以稻虾共作模式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汪熙琮 田卓亚 +2 位作者 杨彩艳 齐振宏 程守文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59-274,共16页
为探究采纳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对农户效益的影响,基于2020年湖北省江汉平原地区调查数据,运用处理效应模型检验了采纳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对农户综合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纳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农户具有较... 为探究采纳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对农户效益的影响,基于2020年湖北省江汉平原地区调查数据,运用处理效应模型检验了采纳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对农户综合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纳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农户具有较好的综合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存在进一步拉大农户间效益差距的可能,且对农户生态效益的影响不显著;在异质性分析上,采纳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对不同规模和不同年龄农户的综合效益影响存在差异。由此提出如下建议,加强技术培训,完善绿色产品市场机制,引导农户绿色生产,有效识别不同群体农户的需求差异,在实现综合效益提升的同时,缩小农户内部效益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 效益 处理效应模型 稻虾共作模式
原文传递
广西稻虾共作模式下“双季稻+”生态高产综合种养技术
20
作者 曾华忠 吴庚勇 +4 位作者 陆静丹 梁益珍 周维永 李经成 王大鹏 《杂交水稻》 2024年第6期107-111,共5页
结合前期试验研究与应用,总结了稻虾共作双季稻种植制度下的综合种养技术,主要包括田块的选择与利用、水稻品种选择、适时早播与育秧、大田准备与合理移栽、肥料与田间水位管理、水稻病虫害与小龙虾病害生态与药剂防治、虾苗投放、饲料... 结合前期试验研究与应用,总结了稻虾共作双季稻种植制度下的综合种养技术,主要包括田块的选择与利用、水稻品种选择、适时早播与育秧、大田准备与合理移栽、肥料与田间水位管理、水稻病虫害与小龙虾病害生态与药剂防治、虾苗投放、饲料投喂与成虾捕捞等种养技术,旨在为广西稻虾共作模式下水稻优质丰产、小龙虾高质量养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稻虾共作模式 双季稻+ 小龙虾 综合种养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