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教师精神实体的当代建构 被引量:2
1
作者 魏传光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9-74,共6页
基于部分大学教师成为"事务主义者"、"教书匠"和"纯粹职业者"的角色所呈现出"精神虚无、激情缺失、德性迷失"的现实扫描,基于"立德树人"的目标需要、教师主体的存在基础和知识分子... 基于部分大学教师成为"事务主义者"、"教书匠"和"纯粹职业者"的角色所呈现出"精神虚无、激情缺失、德性迷失"的现实扫描,基于"立德树人"的目标需要、教师主体的存在基础和知识分子的存在要求等理论澄明,大学教师应主动经过精神教养和思想努力,摆脱单纯的生物实体和知识实体状态,以包摄生命充盈、精神充实、情感充沛、德性充达的精神实体状态存在。从教师主体角度讲,体认职业的内在自由、理解职业的创造性、享受精神生活是精神实体建构主要方式。而师生精神相遇于大学校园,自由而敞亮地进行精神的理解、沟通和接纳,达成富有生命的精神交流,实现精神超越,则是精神实体建构的归宿与存在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师 精神实体 “立德树人” 精神相遇 建构
下载PDF
妇女文学的长时段考察——从王萌《禁锢的灵魂与挣扎的慧心——晚明至民国女性创作主体意识研究》说起 被引量:1
2
作者 毕新伟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89-96,共8页
长期以来,在中国传统妇女文学研究中,人们习惯于用现代的认知方式观察传统,运用现代知识阐释传统问题,不可避免地造成对妇女文学的误解和遮蔽,无法正确地看待妇女文学的德性诉求。对这一问题进行梳理和辨析,并探寻对其德性品格进行现代... 长期以来,在中国传统妇女文学研究中,人们习惯于用现代的认知方式观察传统,运用现代知识阐释传统问题,不可避免地造成对妇女文学的误解和遮蔽,无法正确地看待妇女文学的德性诉求。对这一问题进行梳理和辨析,并探寻对其德性品格进行现代传承的可能性,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 封建 礼教 才德之辩 精神生活
下载PDF
德才之辨: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3
作者 陈宝良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4,共10页
追溯中国思想史的源头,儒家传统讲究"内圣外王"。社会史的演变历程更是证明,小人多才、君子无才亦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而德与才很难合一。德才之辨,是传统中国士大夫的古老命题。尽管明代的士大夫仍然承袭宋儒之论,倡导重德轻才... 追溯中国思想史的源头,儒家传统讲究"内圣外王"。社会史的演变历程更是证明,小人多才、君子无才亦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而德与才很难合一。德才之辨,是传统中国士大夫的古老命题。尽管明代的士大夫仍然承袭宋儒之论,倡导重德轻才,且就明代士大夫的行为而言,亦不乏德才两分的现象,但至少有如下两大转向值得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即从重德轻才向重才轻德的转变,以及从重才轻德向德才合一的转变。随之而来者,则是儒家"内圣外王"之说的复兴,以及理学向原始儒学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士大夫 精神世界 德才之辨
下载PDF
聚焦“德心才共育”推动高质量思政共同体建设
4
作者 汪晓萍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24-28,36,共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大批德才兼备、心理素质过硬的人才,高质量思政共同体以共同体质量建设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效果提升。高质量思政共同体要具备以下特征:有明确的价值共识,有系统融合的育人资源产出,有思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大批德才兼备、心理素质过硬的人才,高质量思政共同体以共同体质量建设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效果提升。高质量思政共同体要具备以下特征:有明确的价值共识,有系统融合的育人资源产出,有思政胜任力过硬的成员,有清晰的协同逻辑等。其建设关键在于“强基”与“通脉”,围绕这两个关键点,文章提出以思政课、专业课、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组建思政共同体,聚焦“德心才共育”提供融合的育人要素系统、赋能教师“德心才共育”胜任力以筑牢高质量思政共同体之“基”;以明晰的“德心才”协同共育的逻辑、促进三类课程教师互惠共享的协同机制,畅通高质量思政共同体之“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心才 高质量 思政 共同体 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