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友病A患者凝血因子Ⅷ抑制物产生机制及相关遗传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朱履锴 杨林花 王刚 《中国医药》 2023年第1期148-152,共5页
血友病A是一种发病率为1/5000的出血性疾病,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仍为替代治疗,治疗过程中产生凝血因子Ⅷ(FⅧ)的中和性抗体(FⅧ抑制物)是本病最大的并发症之一,将大大影响疾病治疗效果。抑制物的产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因... 血友病A是一种发病率为1/5000的出血性疾病,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仍为替代治疗,治疗过程中产生凝血因子Ⅷ(FⅧ)的中和性抗体(FⅧ抑制物)是本病最大的并发症之一,将大大影响疾病治疗效果。抑制物的产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主要因素,非遗传因素为次要因素。遗传因素包括FⅧ基因突变、免疫应答基因多态性、种族、家族史、血型。本文综述血友病A患者FⅧ抑制物产生机制及相关遗传因素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A 凝血因子抑制物 凝血因子基因突变 免疫应答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Original article :Identification of seven novel mutations in the factor Ⅷ gene in 18 unrelated Chinese patients with hemophilia A 被引量:2
2
作者 HUA Bao-lai YAN Zhen-yu +6 位作者 LIANG Yan YAN Mei FAN Lian-kai LI Kui-xing XIAO Bai LIU Jing-zhong ZHAO Yong-qi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3期305-310,共6页
Background Hemophilia A (HA) is an X-linked inherited bleeding disorder caused by decreased activity of factor Ⅷ(FⅧ) due to heterogenous mutations in the FⅧ coding gene (F8). The type of mutation plays an imp... Background Hemophilia A (HA) is an X-linked inherited bleeding disorder caused by decreased activity of factor Ⅷ(FⅧ) due to heterogenous mutations in the FⅧ coding gene (F8). The type of mut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VIII inhibitor formation. To date, several studies on the spectra of F8 defects have been performed in Western populations, but similar studies in Asian races are scarce. Here, we reporte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F8 gene mutations in 18 unrelated Chinese patients with HA. Methods Intron 22 and intron 1 inversions in the F8 gene were screened in 158 unrelated patients with HA using a long-distance PCR and multiplex PCR method. Direct sequencing of the coding region of the F8 gene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mutations responsible for HA in 18 unrelated Chinese HA patients who were negative for intron 22 and intron 1 inversions; sequence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HAMSTERS database. A clotting method was used to assay the FⅧ activity level and the Bethesda assa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FⅧ inhibitor. Results A total of 18 different HA F8 mutations were identified, seven of which were describ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se novel mutations included five small deletions, one point mutation and one small insertion. One novel mutation (4382-3 AC dele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inhibitor development. Conclusion These data extend our insight into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novel amino acid mutations may lead to HA and how the HA patient genotypes influence the risk of FⅧ inhibi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ctor gene mutations hemophilia A SEQUENCING
原文传递
B区缺失的人凝血因子Ⅷ基因在293T细胞表达 被引量:5
3
作者 程海 徐开林 +5 位作者 孙海英 杜冰 曾令宇 鹿群先 何徐彭 潘秀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1074-1078,共5页
本研究目的是构建含有人凝血因子Ⅷ(FⅧ)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观察其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用限制性内切酶法获得B区缺失的人凝血因子Ⅷ基因(BDDhFⅧcDNA)片段,将其克隆至慢病毒载体pXZ208,构建了慢病毒表达载体pXZ208-BDDhFⅧ;用限制... 本研究目的是构建含有人凝血因子Ⅷ(FⅧ)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观察其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用限制性内切酶法获得B区缺失的人凝血因子Ⅷ基因(BDDhFⅧcDNA)片段,将其克隆至慢病毒载体pXZ208,构建了慢病毒表达载体pXZ208-BDDhFⅧ;用限制性内切酶法鉴定载体的连接方向,用磷酸钙共沉淀法将重组质粒pXZ208-BDDhFⅧ分别与包装质粒ΔNRF、包膜蛋白质粒VSV-G共转染293T包装细胞,包装后感染293T细胞,并以pXZ171作为对照。在感染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DDhFⅧ基因的转录,一期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FⅧ的活性,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载体的感染效率,PCR检测BDDhFⅧ基因的整合。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慢病毒表达载体pXZ208-BDDhFⅧ,其基因转导染效率达到了59.57%。RT-PCR法能够检测到BDDhFⅧ转录的mRNA。感染后24、48、72小时检测到细胞上清中FⅧ活性(FⅧ∶C)分别为12%、43%、87%。PCR法扩增出了534bp的特异性片段。结论:成功构建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XZ208-BDDhFⅧ,在体外可以有效感染293T细胞并表达有活性的FⅧ,提示基因治疗可应用于血友病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 凝血因子 体外表达
下载PDF
非病毒载体介导的人凝血因子Ⅷ基因在小鼠32D细胞系中的表达 被引量:6
4
作者 尹俊 王鸿利 +6 位作者 王学锋 璩斌 武文漫 丁秋兰 傅启华 戚正武 王振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21-725,共5页
为了观察非病毒载体 pRC/RSV介导的人凝血因子Ⅷ基因在小鼠 32D细胞系中的表达 ,将B结构域缺失(△ 76 0aa - 16 39aa)的人FⅧcDNA(hFⅧBDcDNA)亚克隆至质粒载体pRC/RSV ,构建重组质粒载体 pRC/RSV hFⅧBDcDNA。经SuperFectTransfectionR... 为了观察非病毒载体 pRC/RSV介导的人凝血因子Ⅷ基因在小鼠 32D细胞系中的表达 ,将B结构域缺失(△ 76 0aa - 16 39aa)的人FⅧcDNA(hFⅧBDcDNA)亚克隆至质粒载体pRC/RSV ,构建重组质粒载体 pRC/RSV hFⅧBDcDNA。经SuperFectTransfectionReagent转染小鼠 32D细胞系 ,分别采用一期法、ELISA法和RT PCR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人FⅧ的促凝活性 (hFⅧ∶C)和抗原含量 (hFⅧ∶Ag)以及细胞中hFⅧBDcDNA的转录。结果表明 :小鼠 32D细胞系培养上清液中的人FⅧ∶Ag最高达到了 4 5 0 .0 8毫微克 /(10 6细胞·2 4小时 ) ,hFⅧ∶C最高达到了 2 .0 1单位 /(10 6细胞·2 4小时 ) ,RT PCR可检测到 32D细胞中hFⅧBDcDNA转录的mRNA。结论 :非病毒质粒载体 pRC/RSV介导的人凝血因子Ⅷ基因能够在小鼠 32D细胞系中表达人FⅧ蛋白 ,所表达的FⅧ与正常人血浆中的野生型FⅧ具有相似的凝血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A 非病毒载体 人凝血因子 基因表达 32D细胞系
下载PDF
人凝血因子ⅧcDNA在小鼠体内的转染与表达 被引量:3
5
作者 康文英 王鸿利 +7 位作者 王红 王学锋 王从珠 傅启华 丁秋兰 武文漫 方怡 王振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88-193,共6页
本研究观察逆转录病毒载体和聚酰胺 胺型 (PAMAM)树枝状聚合物介导的人凝血因子Ⅷ (FⅧ )基因在小鼠体内的转染和表达 ,并与体外转染方法作比较。应用含B区缺失 ( 76 0aa- 16 39aa)人FⅧcDNA(FⅧBDcDNA)的以逆转录病毒为框架的重组表... 本研究观察逆转录病毒载体和聚酰胺 胺型 (PAMAM)树枝状聚合物介导的人凝血因子Ⅷ (FⅧ )基因在小鼠体内的转染和表达 ,并与体外转染方法作比较。应用含B区缺失 ( 76 0aa- 16 39aa)人FⅧcDNA(FⅧBDcDNA)的以逆转录病毒为框架的重组表达质粒载体 pLNC FⅧBD包装成为逆转录病毒LNC FⅧBD ,exvivo转染小鼠骨髓基质细胞 ,同时将 pLNC FⅧBD与PAMAM树枝状聚合物按照 1∶15混合以形成复合体PAMAM pLNC FⅧBD进行小鼠invivo转染。分别于注射后第 2 4 ,4 8小时 ,第 1,2 ,3,4周取血 ,分离血浆 ,采用一期法测定人FⅧ活性 (FⅧc) ,ELISA法测定人FⅧ抗原 (FⅧAg) ,并采用Bethesdainhibitorassay测定人FⅧ抗体 ;同时取脏器肝、脾、肺、肾提取RNA ,进行RT PCR ,观察各组织的转录 ,并用苏木素 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织的形态学改变。结果表明 ,逆转录病毒转染人FⅧ基因的骨髓基质细胞输入体内后 ,可以在体内继续表达人FⅧ ,并且能有效地分泌至血液中。宿主小鼠体内可检测到的人FⅧ表达持续 3周以上 ,注射后第 2 4小时表达最高水平 ,人FⅧAg平均为 8.6ng/ml,此后人FⅧ抗体逐渐生成 ,人FⅧAg水平渐低 ,于注射后第 4周不再能测出人FⅧAg。注射复合体PAMAM pLNC FⅧBD在体内转染后 ,获得了短暂的人FⅧ生理水平的表达 ,在注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病毒 聚酰胺-胺型树枝状聚合物 凝血因子 基因治疗
下载PDF
一种国产人凝血因子Ⅷ制剂治疗血友病A患者的临床试验设计与效果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郑炎 孙忠良 +3 位作者 冯洁 周朝阳 何毅明 楼觉人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08-1211,共4页
目的评价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人凝血因子Ⅷ(FⅧ)制剂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单组设计,共选择国内6家知名三甲医院参与研究,所有参与本研究的55名血友病A患者,均进入单一试验组,按照临床出血的轻重程度,选择... 目的评价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人凝血因子Ⅷ(FⅧ)制剂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单组设计,共选择国内6家知名三甲医院参与研究,所有参与本研究的55名血友病A患者,均进入单一试验组,按照临床出血的轻重程度,选择相应的剂量和时间,统一输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FⅧ,观察其使用前后各指标的变化进行。测定患者使用FⅧ制剂前和使用后10 min及1 h的FⅧ活性水平(FⅧ∶C),评估该FⅧ制剂的输注有效率及改善率,同时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生化等相关安全性的实验室指标。结果使用该FⅧ试剂治疗的55位血友病A患者,用药后10 min,其FⅧ∶C中位值有由2.20%升至34.90%,输注效率中位值达到144.00%,用药后1 h输注效率值中位值达到138.80%;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率达到100%(优良63.64%、改善36.36%)。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生化、心电图以及发生的不良反应等输注FⅧ前后无明显变化,药物的安全性好。结论所评价的FⅧ制剂,输注效率高,输注后患者FⅧ∶C明显升高,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并且药物的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凝血因子 血友病A F∶C 临床试验设计 有效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凝血因子Ⅷ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赵艳华 马平 《生物技术通讯》 CAS 1999年第2期158-160,共3页
凝血因子 在机体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途径中起着重要作用。 1984年其基因克隆成功 ,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得到表达 ,使其基因及蛋白质分子结构的研究取得很大成就 。
关键词 凝血因子 基因结构 蛋白结构 表达
下载PDF
Molecular mechanism of microRNA125 regulating human coagulation factor IX gene with nonsense mutation
8
作者 王刚 《China Medical Abstracts(Internal Medicine)》 2016年第3期182-,共1页
Objective To construct human coagulation factorⅨmini-gene(Mini-h F9)and some nonsense mutants,detect the levels of the Mini-h F9 mRNA,and analyz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microRNA125 regulating F9gene with nonsense... Objective To construct human coagulation factorⅨmini-gene(Mini-h F9)and some nonsense mutants,detect the levels of the Mini-h F9 mRNA,and analyz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microRNA125 regulating F9gene with nonsense mutation.Methods Three nonsense mutants were obtained by using PCR mutagenesis to a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microRNA125 regulating human coagulation factor IX gene with nonsense mutation mRNA MICRORNA
原文传递
血友病A患者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筛查及分析
9
作者 张傲利 杨林花 +5 位作者 刘秀娥 赵华 张建华 董春霞 齐喜玲 秦秀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968-970,共3页
本研究通过检测重型血友病A(hemophilia A,HA)患者凝血因子Ⅷ(FⅧ)抑制物,探讨抑制物阳性患者基因突变情况。选取58例一期法检测FⅧ:C均小于1%HA患者,以APTT法为基础进行FⅧ抑制物筛查,筛查阳性者用Bethesda法进行FⅧ抑制物定量分析。... 本研究通过检测重型血友病A(hemophilia A,HA)患者凝血因子Ⅷ(FⅧ)抑制物,探讨抑制物阳性患者基因突变情况。选取58例一期法检测FⅧ:C均小于1%HA患者,以APTT法为基础进行FⅧ抑制物筛查,筛查阳性者用Bethesda法进行FⅧ抑制物定量分析。以基因组DNA为模版,对抑制物阳性患者FⅧ12、14、16外显子进行基因扩增,PCR产物通过直接测序检测突变情况。结果表明:58例HA患者中4例(6.9%)抑制物检测为阳性,FⅧ12、14、16外显子基因均未发现基因突变。结论:本组病例HA患者抑制物阳性率低于国外文献报道,抑制物产生的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A 凝血因子F F抑制物 基因突变
下载PDF
因子Ⅷ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耿解萍 戚正武 陈竺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6-42,共7页
凝血因子Ⅷ(FⅧ)是内源性凝血系统中一重要的辅助因子,由于基因缺陷而引起的A型血友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近几年来,由于FⅧ基因的阐明及成功的表达,从而使其基因突变的研究得以深入而广泛地展开。文章对这方面最新... 凝血因子Ⅷ(FⅧ)是内源性凝血系统中一重要的辅助因子,由于基因缺陷而引起的A型血友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近几年来,由于FⅧ基因的阐明及成功的表达,从而使其基因突变的研究得以深入而广泛地展开。文章对这方面最新的研究进展及其采用的新技术作了较全面的介绍,这是迄今遗传性疾病基因缺陷研究中最深入、最完整的一个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 基因病变 血友病
下载PDF
BiP表达下调改善双载体转断裂FⅧ基因的功效
11
作者 朱甫祥 刘泽隆 +2 位作者 缪静 屈慧鸽 迟晓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61-1166,共6页
双载体转凝血Ⅷ因子(FⅧ)基因可作为一种转基因策略克服腺相关病毒(AAV)载体容量限制,但重链分泌的低效性影响转基因功效.为提高重链分泌,本文用RNA干扰技术下调内质网内蛋白伴侣分子免疫球蛋白重链结合蛋白(BiP)的表达,观察对HEK293细... 双载体转凝血Ⅷ因子(FⅧ)基因可作为一种转基因策略克服腺相关病毒(AAV)载体容量限制,但重链分泌的低效性影响转基因功效.为提高重链分泌,本文用RNA干扰技术下调内质网内蛋白伴侣分子免疫球蛋白重链结合蛋白(BiP)的表达,观察对HEK293细胞双载体共转FⅧ基因分泌重链和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RNA干扰可明显下调BiP表达,但不影响细胞生长;ELISA检测BiP下调细胞单独转重链基因时的重链分泌量为98±38 ng/mL,与轻链共转基因时显著升高到157±32 ng/mL,明显高于对照细胞单独转重链基因和共转重链和轻链基因的重链分泌量(分别为29±8 ng/mL和79±19 ng/mL);Cotest法检测显示,BiP下调细胞共转重链和轻链基因细胞分泌的凝血生物活性为0.73±0.23 IU/mL,明显高于对照细胞共转重链和轻链基因(0.39±0.07 IU/mL).结果表明,BiP表达下调通过促进重链分泌,可提高双载体共转FⅧ基因的功效,为进一步动物体内双AAV载体转FⅧ基因的甲型血友病基因治疗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 双载体转基因 免疫球蛋白重链结合蛋白 重链分泌
下载PDF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人凝血因子Ⅷ在肝细胞中的表达
12
作者 刘昶 纪艳超 潘尚哈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447-449,共3页
目的建立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人凝血因子Ⅷ(FⅧ)鼠肝细胞BRL-3A。方法将一B区缺失(760~1 639 aa)的人FⅧcDNA(FⅧBD cDNA)克隆至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2,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LNCX2-FⅧBD。感染BRL-3A细胞,分别采用一期法、ELISA法检... 目的建立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人凝血因子Ⅷ(FⅧ)鼠肝细胞BRL-3A。方法将一B区缺失(760~1 639 aa)的人FⅧcDNA(FⅧBD cDNA)克隆至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2,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LNCX2-FⅧBD。感染BRL-3A细胞,分别采用一期法、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人FⅧ的凝血活性(FⅧ:C)和抗原含量(FⅧ:Ag)。结果 pLNCX2-FⅧBD在鼠肝细胞BRL-3A细胞中获得良好表达,在24 h内每毫升中106细胞表达FⅧ:C为1.12 U,FⅧ:Ag为350 ng。结论逆转录病毒载体能够介导人FⅧ在肝细胞中的表达,为血友病A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A 逆转录病毒 血液凝固因子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人凝血因子Ⅷ cDNA在鼠体内的转染与表达
13
作者 刘昶 纪艳超 潘尚哈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530-532,共3页
目的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人凝血因子Ⅷ(FⅧ)鼠肝细胞BRL-3A,通过门静脉途径输入后,观察其在鼠体内的表达。方法将一B区缺失(760~1639aa)的人FⅧcDNA(FⅧBDcDNA)克隆至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2,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LNCX2-FⅧBD,感染BRL-3A... 目的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人凝血因子Ⅷ(FⅧ)鼠肝细胞BRL-3A,通过门静脉途径输入后,观察其在鼠体内的表达。方法将一B区缺失(760~1639aa)的人FⅧcDNA(FⅧBDcDNA)克隆至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2,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LNCX2-FⅧBD,感染BRL-3A细胞。将转染后的靶细胞经门静脉输注到大鼠体内,通过免疫组化法和ELISA法检测人FⅧ在大鼠体内的表达。结果在输注后第1天可检测到人FⅧ抗原,平均为7.2ng/mL大鼠血浆,可持续表达20天;输注的细胞主要分布在肝、脾,在第30天细胞的数目没有明显减少。结论 pLNCX2-FⅧBD转染BRL-3A细胞输注Buffalo大鼠体内后,获得短暂的人FⅧ的生理水平表达,可持续20天左右,为基因治疗血友病A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体 病毒 凝血因子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凝血因子Ⅷ(FⅧ)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研究
14
作者 王棋 方向东 +1 位作者 陈淳 戚正武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2年第5期251-255,共5页
对FⅧ cDNA进行分子改建,并分别克隆到表达载体中,在多种哺乳动物细胞表达体系(CHO、BHK等)成功地获得了表达。结果证实:基因的改建可以有效的提高FⅧ在细胞中的表达。FⅧB结构域的缺失比全长FⅧ的表达量提高了3倍左右,而重链和轻链... 对FⅧ cDNA进行分子改建,并分别克隆到表达载体中,在多种哺乳动物细胞表达体系(CHO、BHK等)成功地获得了表达。结果证实:基因的改建可以有效的提高FⅧ在细胞中的表达。FⅧB结构域的缺失比全长FⅧ的表达量提高了3倍左右,而重链和轻链的共表达及vMF与FⅧ的共同转染使得其表达量进一步提高。与CHO表达系统相比较,FⅧ在BHK表达系统中的表达量提高了近1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 哺乳动物细胞 基因表达
下载PDF
Lman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凝血因子Ⅴ、Ⅷ联合缺乏症 被引量:3
15
作者 葛菁 薛峰 +7 位作者 顾东生 杜伟廷 赵海丰 隋涛 李慧媛 马丽 张磊 杨仁池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85-190,共6页
凝血因子Ⅴ和Ⅷ(FⅤ、FⅧ)联合缺乏症(F5F8D)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近年的研究发现,该病病因在于基因lman1或mcfd2的突变。本研究的目的是对1名F5F8D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lman1、mcfd2基因进行扩增、测序,以查找... 凝血因子Ⅴ和Ⅷ(FⅤ、FⅧ)联合缺乏症(F5F8D)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近年的研究发现,该病病因在于基因lman1或mcfd2的突变。本研究的目的是对1名F5F8D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lman1、mcfd2基因进行扩增、测序,以查找潜在的致病突变。采集了先证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本,进行了凝血功能相关检查,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g)、FⅤ促凝活性(FⅤ∶C)、FⅧ促凝活性(FⅧ∶C),并提取基因组DNA,通过PCR法对先证者lman1基因的13个外显子及侧翼序列、mcfd2基因的4个外显子及侧翼序列进行特异性扩增,产物经纯化后直接测序,以检测致病突变。根据先证者突变所在位点,选择性扩增其父、母的相应片段,纯化、测序,以便进行家系分析。结果表明:先证者APTT82.2秒、PT19.6秒、TT18.6秒,Fg2.9 g/l,FⅤ∶C 7.1%,FⅧ∶C 18.7%。先证者及其母亲lman1基因第8外显子区出现杂合性单碱基插入c.912_913insA,导致蛋白序列改变p.Glu305fsX20;先证者及其父亲lman1基因11外显子区出现杂合性无义突变c.1366C>T,导致p.Arg456X。结论:先证者lman1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c.912_913insA、c.1366C>T是导致其发病的原因;前者继承自其母,后者继承自其父。这种复合杂合突变的组合方式尚未见有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5F8D lmanl基因 mcfd2基因 凝血因子Ⅴ 凝血因子 复合杂合突变
下载PDF
错义突变Gly400Val导致的凝血因子Ⅺ缺陷症 被引量:4
16
作者 武文漫 王鸿利 +10 位作者 王学锋 丁秋兰 傅启华 王文斌 周荣富 方怡 戴菁 谢爽 胡翊群 沈志祥 王振义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913-915,共3页
目的 检测一个中国汉族人凝血因子Ⅺ (FⅪ )缺陷家系中的基因突变。方法 测定先证及家系成员凝血因子活性 (FⅪ :C) ;抽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基因组DNA ,采用PCR扩增FⅪ基因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 ,直接测序 ;针对突变位点进行等... 目的 检测一个中国汉族人凝血因子Ⅺ (FⅪ )缺陷家系中的基因突变。方法 测定先证及家系成员凝血因子活性 (FⅪ :C) ;抽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基因组DNA ,采用PCR扩增FⅪ基因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 ,直接测序 ;针对突变位点进行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扩增。结果 先证者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 94 .15s ,FⅪ :C为正常的 2 .1%。家系成员杂合子的FⅪ :C均下降 ,为正常对照的 2 7.0 %~4 8.4 %。先证者FⅪ基因外显子 11第 12 96位苷酸G突变为T ,导致其所编码的甘氨酸残基为缬氨酸残基替代(Gly4 0 0Val)。部分家系成员该位点呈杂合性改变。 结论 Gly4 0 0Val为FⅪ缺陷的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y400Val 凝血因子Ⅺ缺陷症 基因突变 检测 血友病
下载PDF
基于凝血因子IX基因剔除小鼠建立血友病乙转基因动物模型 被引量:6
17
作者 车文良 贺艳 +2 位作者 姚真真 李坚 傅继梁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94-598,共5页
为在凝血因子IX基因剔除小鼠基础上建立基因组中整合有含特定点突变的人凝血因子IX基因表达载体的转基因小鼠家系 ,为血友病乙的研究提供更接近临床实际的动物模型。利用体外定点突变技术 ,构建含有特定点突变的人凝血因子IX基因表达载... 为在凝血因子IX基因剔除小鼠基础上建立基因组中整合有含特定点突变的人凝血因子IX基因表达载体的转基因小鼠家系 ,为血友病乙的研究提供更接近临床实际的动物模型。利用体外定点突变技术 ,构建含有特定点突变的人凝血因子IX基因表达载体 ,该载体包括由人凝血因子IX编码区及第一内含子构成的人凝血因子IX基因(hFIXml)、4个拷贝的MCK增强子 (MCKe)、鸡 β -肌动蛋白启动子 (bA)及PolyA ,命名为pMe4bAIXml质粒。将其线性化后 ,用显微注射法注射入 817只凝血因子IX基因剔除小鼠受精卵雄原核 ,再将它们分别回输 4 5只假孕受体母鼠的输卵管中 ,共产仔 6 9只 ,存活 6 3只。采用PCR与基因组Southern杂交筛选法鉴定小鼠 ,证实 6只小鼠基因组中整合有含特定点突变的pMe4bAIXml质粒 ,并对 1只小鼠的PCR产物进行测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乙 转基因小鼠模型 点突变 人凝血因子IX基因
下载PDF
10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分子发病机制与临床特性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丁秋兰 王鸿利 +5 位作者 王学锋 王明山 傅启华 武文漫 胡翊群 王振义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3年第5期374-378,共5页
目的 探讨 10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 (coagulationfactorⅦ ,FⅦ )缺陷症基因突变类型与临床特性。方法 检测凝血指标以明确诊断 ;用DNA直接测序法对先证者及其家庭成员FⅦ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5’和 3’非翻译区进行分析 ,寻找基... 目的 探讨 10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 (coagulationfactorⅦ ,FⅦ )缺陷症基因突变类型与临床特性。方法 检测凝血指标以明确诊断 ;用DNA直接测序法对先证者及其家庭成员FⅦ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5’和 3’非翻译区进行分析 ,寻找基因突变 ;将含插入或缺失突变序列克隆入pMD18 TTA克隆载体中 ,对所得两条染色体相应序列分别测序 ,以确定突变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应用限制性内切酶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相应基因片段进行酶切分析 ,无酶切位点改变的基因片段用等位基因特异的PCR(ASPCR)方法 ,证实测序所发现的突变。结果 在 10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患者中发现 8种类型的基因突变 ,其中 6 390T→C(Phe4 0Cys) ,94 82G→T(Arg15 2Leu) ,和 114 87 9delC 3种突变为国际首次报道 ;6种突变发生在催化区 ;除一种缺失突变外 ,其余均为点突变 ;所有的基因突变都来自先证者的父亲和 (或 )母亲。Thr35 9Met和Arg30 4Trp突变分别在 4个及 2个无亲缘关系的家系中重复出现。 2例Thr35 9Met纯合突变 (FⅦ :C分别为 2 %和 3% )及 1例Arg15 2Leu、114 87 9delC及Arg30 4Trp复合杂合突变 (FⅦ :C为 1% )临床表型为重型 ;2例双重杂合突变 (His348Gln和Thr35 9Met,Agr30 4Trp和Arg30 4Gln)临床表型分别为中型和无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 发病机制 基因突变 临床表型 诊断
下载PDF
2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Ⅻ缺陷症分子发病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邢志芳 戴菁 +5 位作者 陆晔玲 许冠群 丁秋兰 王学锋 奚晓东 王鸿利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67-371,共5页
目的探讨遗传性凝血因子Ⅻ(FⅫ)缺陷症的分子发病机制。方法对2例遗传性FⅫ家系作临床表型检测及基因诊断:采用凝固法及ELISA法分别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血浆FⅫ促凝活性(FⅫ∶C)和抗原含量(FⅫ∶Ag);直接测序法作基因序列分析,针对... 目的探讨遗传性凝血因子Ⅻ(FⅫ)缺陷症的分子发病机制。方法对2例遗传性FⅫ家系作临床表型检测及基因诊断:采用凝固法及ELISA法分别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血浆FⅫ促凝活性(FⅫ∶C)和抗原含量(FⅫ∶Ag);直接测序法作基因序列分析,针对先证者的突变位点,检测其家系成员相应的基因突变;采用凝血酶生成试验,检测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在野生型pIRES2-EGFP/FⅫ表达质粒基础上,定点突变法构建突变型FⅫ表达质粒,以Polyfect转染试剂介导瞬时转染293T细胞,分别测定细胞裂解液及培养上清液中FⅫ∶Ag,测定上清液中FⅫ∶C。结果 2个遗传性FⅫ缺陷症家系的先证者的FⅫ:C分别为4.68%和12.08%,FⅫ∶Ag分别为4.6%和2.2%;先证者1的F12基因第13、14号外显子分别发现了(G8489A、Glu502Lys)和(C8833A、Tyr586Stop)2种复合杂合突变;先证者2的F12的第13号外显子发现(G8489A;Glu502Lys)纯合突变,其家系部分成员检测到相应的杂合突变。2名遗传性FⅫ缺陷症患者的凝血酶生成潜力与正常人比较无明显差异。瞬时转染结果显示,FⅫ突变蛋白E502K上清液中FⅫ∶C和FⅫ∶Ag分别为野生型的27.2%和14.4%;细胞裂解液中FⅫ∶Ag为野生型的36.7%。结论体外表达的实验进一步证实了突变蛋白E502K合成和分泌障碍导致FⅫ明显降低。先证者1由罹病F12基因(Glu502Lys;Tyr586Stop)双杂合突变所致;先证者2为G8489A纯合突变(Glu502Lys)所致遗传性FⅫ缺陷症;E502K和Y586Stop 2种突变均为国际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 FⅫ缺陷症 遗传性 基因突变 分子机制
下载PDF
一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Ⅺ缺陷症患者表型诊断及基因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叶佳佳 杨丽红 +1 位作者 郝秀萍 陈必成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356-360,共5页
目的:对1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Ⅺ(FⅪ)缺陷症患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表型诊断和基因分析,探讨其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8人)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凝血因子... 目的:对1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Ⅺ(FⅪ)缺陷症患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表型诊断和基因分析,探讨其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8人)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凝血因子Ⅺ促凝活性(FⅪ:C)及凝血因子Ⅺ抗原含量(FⅪ:Ag)等指标以明确诊断;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FⅪ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和侧翼序列,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发现突变位点则反向测序予以证实;用Py MOL Viewer1.5.x软件构建野生型和突变型FⅪ蛋白模型,比对分析寻找突变前后空间构象及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结果:先证者和其弟弟APTT、FⅪ:C、FⅪ:Ag均明显异常,分别为78.4 s、2.0%、6.8%和62.1 s、4.5%、10.0%;其家系成员的FⅪ:C和FⅪ:Ag均发现有不同程度下降。基因分析发现先证者和其弟弟FⅪ基因第6号外显子的g.15410G>A杂合无义突变导致Trp228stop及第12号外显子的g.25471C>G杂合错义突变导致Cys482Trp;其父亲、姐姐、女儿、外甥女均为Trp228stop的杂合子,而母亲、侄子则为Cys482Trp的杂合子。模型分析显示Cys482Trp突变并未破坏氨基酸间的天然氢键联系,但使该位点氨基酸与267位氨基酸的空间位阻变大,从而使蛋白的结构发生变化。结论:该遗传性FⅪ缺陷症患者FⅪ基因的Trp228stop无义突变和Cys482Trp错义突变与血浆FⅪ:C及抗原水平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凝血因子Ⅺ缺陷症 聚合酶链式反应 基因突变 模型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