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Single Cylinder Spark Ignition Engine Fueled with Coal Mine Methane
1
作者 张欣 李从心 许健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10年第3期298-304,共7页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on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single cylinder spark ignition engine fueled with coal-mine methane (CMM).The CMM was simulated by the compressed nature gas (CNG)/nit...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on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single cylinder spark ignition engine fueled with coal-mine methane (CMM).The CMM was simulated by the compressed nature gas (CNG)/nitrogen blend fuels.The cylinder pressure was measured.The maximum heat release ratio,the flame development duration and the main combustion duration were analyzed with the nitrogen volume fraction in the blends changing from 0% to 35%.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aximum cylinder pressure,the maximum rate of pressure,the flame development duration and the main combustion duration increase and the maximum rate of heat release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nitrogen fraction.When the level of nitrogen volume fraction in coalmine methane is lower than 20%,the combustion process of engine is stable.But with the level of nitrogen volume fraction over 30%,the cycle to cycle combustion variation is large,especially under low load con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ginE coal-mine methane (CMM) spark ignition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 cyclic variation
下载PDF
Mechanical property and permeability of raw coal containing methane under unloading confining pressure 被引量:9
2
作者 Yin Guangzhi Li Wenpu +4 位作者 Jiang Changbao Li Minghui Li Xing Liu Hairu Zhang Qiangu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3年第6期789-793,共5页
Based on domestic-developed triaxial servo-controlled seepage equipment for thermal-hydrologicalmechanical coupling of coal containing methane,an experimental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mechanical property a... Based on domestic-developed triaxial servo-controlled seepage equipment for thermal-hydrologicalmechanical coupling of coal containing methane,an experimental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mechanical property and gas permeability of raw coal,under the situation of conventional triaxial compression and unloading confining pressure tests in different gas pressure conditions.Triaxial unloading confining pressure process was reducing confining pressure while increasing axial pressure.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compared with the peak intensity of conventional triaxial loading,the ultimate strength of coal samples of triaxial unloading confining pressure was lower,deformation under loading was far less than unloading,dilation caused by unloading was more obvious than loading.The change trend of volumetric strain would embody change of gas permeability of coal,the permeability first reduced along with volumetric strain increase,and then raised with volume strain decrease,furthermore,the change trends of permeability of coal before and after destruction were different in the stage of decreasing volume strain due to the effect of gas pressure.When gas pressure was greater,the effective confining pressure was smaller,and the radial deformation produced by unloading was greater.When the unloading failed confining pressure difference was smaller,coal would be easier to get unstable fail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ing engineering Unloading confining pressure coal containing methane Mechanical property PERMEABILITY
下载PDF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地质工程一体化关键技术
3
作者 张聪 胡秋嘉 +6 位作者 冯树仁 乔茂坡 毛崇昊 王琪 李俊 关济朋 贾慧敏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6,共8页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资源丰富,但地质、工程条件复杂,樊庄成熟工艺技术推广邻区适应性较差,煤层气规模效益开发面临严峻挑战。为了解决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井位部署难度大、钻井周期长、裸眼井井眼易垮塌、单井产量低”等问题,开展了地...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资源丰富,但地质、工程条件复杂,樊庄成熟工艺技术推广邻区适应性较差,煤层气规模效益开发面临严峻挑战。为了解决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井位部署难度大、钻井周期长、裸眼井井眼易垮塌、单井产量低”等问题,开展了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攻关,形成了“三性”煤储层评价、可控水平井钻完井、分段压裂及疏导式排采等多项关键技术,并开展现场试验与推广。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地质与工程有机结合,实现了地质模型为工程技术优化提供技术支撑,工程实践不断校正地质模型,施工精度提高;水平井煤层钻遇率95%,单井钻井复杂平均减少40%,产能到位率达90%,单井平均日产量超过8000 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地质工程一体化 可控水平井 地质导向 煤储层评价
下载PDF
大宁—吉县区块深部煤层气富集主控因素分析及地质工程甜点区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成旺 刘新伟 +3 位作者 李曙光 熊先钺 王玉斌 陈高杰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精准评价和合理优选煤层气地质工程甜点区是翔实制定勘探开发一体化方案的基础。本文聚焦大宁—吉县区块深部石炭系本溪组8^(#)煤层,充分利用研究区煤心描述、分析化验、测录井、地震及开发动态等资料,通过研究区深部8^(#)煤层的各种资... 精准评价和合理优选煤层气地质工程甜点区是翔实制定勘探开发一体化方案的基础。本文聚焦大宁—吉县区块深部石炭系本溪组8^(#)煤层,充分利用研究区煤心描述、分析化验、测录井、地震及开发动态等资料,通过研究区深部8^(#)煤层的各种资料系统整理和深入剖析,从煤层顶底板岩性、厚度、构造、沉积环境及煤岩特征等方面,系统探讨了深部煤层气富集的主控因素,并建立了地质工程甜点区评价标准,进而划分了研究区的地质工程甜点区。研究结果表明,煤层气富集主要受顶底板岩性、构造及煤岩特征等影响,沉积环境对煤层气富集的影响多体现在顶底板岩性组合及封闭性等特征上;研究区评价出地质一类、工程一类有利区411.5 km^(2),资源量1 038.75×10^(8) m^(3);地质二类、工程一类有利区596.2 km^(2),资源量1 192.4×10^(8) m^(3);地质二类、工程二类有利区287.4 km^(2),资源量574.5×10^(8) 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8~#煤层 甜点区评价 煤层气 主控因素 地质工程 大宁—吉县区块
下载PDF
低甲烷气氛下褐煤的低温氧化特性研究
5
作者 张玉涛 路旭 +2 位作者 李亚清 张园勃 车博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7-524,共8页
为研究褐煤在低CH_(4)气氛下的低温氧化特性,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试验和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TG-DSC)试验分析了CH_(4)体积分数为0... 为研究褐煤在低CH_(4)气氛下的低温氧化特性,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试验和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TG-DSC)试验分析了CH_(4)体积分数为0、1%、2%、3%和4%的煤样的特征参数,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探究了5种不同CH_(4)体积分数对煤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H_(4)体积分数4%下氧化后煤样中羟基和羧基的含量均高于体积分数为0的条件下,CH_(4)对煤中羟基和羰基向羧基的转化及芳香烃和脂肪烃的反应活性有抑制作用;煤低温氧化活化能随CH_(4)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增大,放热量呈降低趋势,表明低体积分数CH_(4)抑制煤的低温氧化进程;与O_(2)相比,CH_(4)具有更高的沸点和气体临界温度,煤对CH_(4)的吸附能力大于O_(2),因此在不同CH_(4)体积分数下的低温氧化过程中,CH_(4)会占据正常空气气氛中O_(2)的部分吸附空位,减少煤与氧的物理化学吸附,进而抑制煤自燃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煤自燃 甲烷气氛 官能团 吸附竞争
下载PDF
中国煤炭与煤层气协同勘查开发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5
6
作者 孙杰 程爱国 +3 位作者 刘亢 严晓云 张莉 赵欣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30-742,共13页
【研究目的】煤炭是中国的主体能源,煤层气(煤矿瓦斯)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危险源,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煤层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温室效应是等体积二氧化碳的80~120倍,大量排入空气中会对大气环境产生严重影响。本文通过... 【研究目的】煤炭是中国的主体能源,煤层气(煤矿瓦斯)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危险源,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煤层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温室效应是等体积二氧化碳的80~120倍,大量排入空气中会对大气环境产生严重影响。本文通过分析中国煤与煤层气勘查开发模式和技术现状,论证了煤与煤层气协同勘查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提出中国新的煤与煤层气协同勘查的技术途径。【研究方法】本文通过梳理大量前人资料和研究成果,分析了中国的能源供需、煤炭与煤层气协同勘查开发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讨论煤与煤层气协同勘查开发技术方向和对策。【研究结果】科学论证了实施煤与煤层气协同勘查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揭示其技术瓶颈,提出了煤与煤层气协同勘查技术体系,构建了煤与煤层气协同开发新模式,提出了未来煤与煤层气协同勘查开发利用关键技术及发展建议。【结论】实施煤与煤层气协同勘查开发非常必要和十分迫切;中国煤层低渗透率、低储层压力、低含气饱和度和复杂的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决定了以煤与煤层气协同勘查开发为主、地面抽采为辅的煤层气开发利用方式;应深化煤与煤层气耦合成矿成藏规律研究,建立煤与煤层气协同勘查开发利用关键技术与CCUS技术相结合的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 煤层气 协同勘查开发 能源勘查工程
下载PDF
定容燃烧弹内含煤尘甲烷爆燃火焰传播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延炜 徐景德 +2 位作者 刘珊珊 胡洋 刘梦杰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6-415,共10页
为探究煤尘对甲烷爆燃火焰的直观影响,在定容燃烧弹(Constant Volume Chamber,CVC)内利用激光纹影技术获取了甲烷球形火焰纹影图像及含煤尘甲烷火焰纹影图像,分析了不同体积分数甲烷火焰(6.5%、8.0%、9.5%)的不稳定性,对比了不同质量浓... 为探究煤尘对甲烷爆燃火焰的直观影响,在定容燃烧弹(Constant Volume Chamber,CVC)内利用激光纹影技术获取了甲烷球形火焰纹影图像及含煤尘甲烷火焰纹影图像,分析了不同体积分数甲烷火焰(6.5%、8.0%、9.5%)的不稳定性,对比了不同质量浓度煤尘(5 g/m^(3)、10 g/m^(3)、15 g/m^(3)、20 g/m^(3)、25 g/m^(3))对甲烷火焰的影响,分析了含煤尘甲烷火焰传播机理。结果表明,定容燃烧弹内球形火焰发展经历了层流火焰、胞状不稳定火焰。煤尘对甲烷火焰的影响呈明显的阶段特性:在层流燃烧阶段,煤尘因吸热抑制火焰传播,且煤尘质量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散布的煤尘可对火焰锋面产生扰动,使火焰加快发展为胞状不稳定火焰,且甲烷体积分数越接近化学当量比,煤尘质量浓度越高,火焰可更快发展为胞状不稳定火焰;随着化学反应速率提高,火焰温度上升,煤焦开始参与反应并增强流场自发光及反应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甲烷火焰 煤尘 层流燃烧 胞状不稳定性 激光纹影
下载PDF
温度对含瓦斯煤力学性质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1
8
作者 许江 张丹丹 +2 位作者 彭守建 刘东 王雷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730-2735,共6页
利用自主研制的含瓦斯煤热流固耦合三轴伺服渗流装置,以型煤试样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含瓦斯煤进行三轴压缩试验,研究温度对含瓦斯煤的变形及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应力条件下,含瓦斯煤的变形量随着温度的... 利用自主研制的含瓦斯煤热流固耦合三轴伺服渗流装置,以型煤试样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含瓦斯煤进行三轴压缩试验,研究温度对含瓦斯煤的变形及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应力条件下,含瓦斯煤的变形量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轴向、径向与体积应变在不同的温度区间内分别有不同的变化趋势,温度超过60℃后,径向应变的变化速度超过轴向应变的变化速度;破坏角随着温度的升高略有增加;三轴抗压强度、残余强度、弹性模量等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但在不同的温度区间内,其变化趋势有所差异;而泊松比则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总体看来,温度对含瓦斯煤的变形特性及力学特性有着一定的影响,温度的升高总体上可降低煤体的强度,但在不同的温度范围内,含瓦斯煤的变形特性及力学特性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研究结果对深部煤炭开采及巷道支护等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含瓦斯煤 温度 力学性质 变形特性
下载PDF
甲烷-煤尘复合体系中煤尘爆炸下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刘义 孙金华 +2 位作者 陈东梁 陈先峰 王青松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129-131,共3页
在3.2L的燃烧管道中,采用小能量的高压点火装置,通过改变甲烷体积分数、煤尘种类与粒径,研究了甲烷-煤尘复合体系中煤尘爆炸下限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本文实验条件下,甲烷-煤尘混合物中甲烷体积分数的增加能明显降低煤尘的爆炸... 在3.2L的燃烧管道中,采用小能量的高压点火装置,通过改变甲烷体积分数、煤尘种类与粒径,研究了甲烷-煤尘复合体系中煤尘爆炸下限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本文实验条件下,甲烷-煤尘混合物中甲烷体积分数的增加能明显降低煤尘的爆炸下限。对于煤尘粒径小于42μm煤样A,当甲烷体积分数从1.8%增加到2.2%时,煤尘的爆炸下限相应从30g/m3下降到6.25g/m3。煤尘的爆炸下限也随着煤尘中挥发分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煤尘粒径对其爆炸下限的影响较弱。实验结果与文献中高能量化学药头点火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表明,甲烷对煤尘爆炸下限的影响趋势并不随着点火源能量的改变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瓦斯 甲烷 煤尘 爆炸下限
下载PDF
不同煤级煤对CH_4、N_2和CO_2单组分气体的吸附 被引量:56
10
作者 崔永君 张群 +1 位作者 张泓 张庆玲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1-65,共5页
文章通过对长焰煤、气煤、焦煤和无烟煤分别吸附CH4、N2和CO2单组分气体的研究,探讨了不同煤 级煤吸附3种单组分气体的特征以及相互间的差异性,发现CO2/CH4和CH4/N2值随煤级和平衡压力的变化而变 化,并非简单的2倍关系。之后评价了... 文章通过对长焰煤、气煤、焦煤和无烟煤分别吸附CH4、N2和CO2单组分气体的研究,探讨了不同煤 级煤吸附3种单组分气体的特征以及相互间的差异性,发现CO2/CH4和CH4/N2值随煤级和平衡压力的变化而变 化,并非简单的2倍关系。之后评价了几种常用吸附模型模拟煤吸附不同气体的效果,所选模型包括Langmuir方 程、BET方程、D—A方程和D—R方程,优选出了更适合于描述煤吸附气体行为的吸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n=1 时的D—A方程更适合于描述煤吸附CH4行为,Frendulich方程和Henry方程则适合于描述低煤级煤吸附N2行为, 而所选用的模型都不能合理解释无烟煤吸附CO2的等温线在高压时出现的上翘现象。研究成果在煤层气的资源 评价、产能预测、注气提高煤层气采收率技术以及CO2在煤层中的封存技术等领域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焰煤 气煤 焦煤 无烟煤 CH4 N2 CO2 吸附
下载PDF
不同加卸载条件下含瓦斯煤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3
11
作者 尹光志 李文璞 +3 位作者 李铭辉 蒋长宝 秦虎 王孟来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91-901,共11页
利用自行研制的含瓦斯煤热流固耦合三轴伺服渗流实验装置,以平煤十矿原煤样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加卸载条件下(即增加轴压的同时卸载围压)含瓦斯煤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加卸载条件下含瓦斯煤的力学特性表现各异,主要表... 利用自行研制的含瓦斯煤热流固耦合三轴伺服渗流实验装置,以平煤十矿原煤样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加卸载条件下(即增加轴压的同时卸载围压)含瓦斯煤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加卸载条件下含瓦斯煤的力学特性表现各异,主要表现为:加卸载煤样的承载强度比常规加载煤样的峰值强度低;加卸载煤样的承载强度随初始轴力的升高呈指数关系降低、随轴力加载速度的增加呈幂函数关系降低、随初始围压的升高呈指数关系降低、随瓦斯压力的升高呈线性关系降低;随着轴向应变的增加,各条件下变形模量呈现先迅速减小然后缓慢减小直至破坏后保持基本稳定的趋势,泊松比表现出先逐渐减小后增加最后基本保持稳定的趋势。该研究对巷道支护和瓦斯抽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含瓦斯煤 加卸载 承载强度 力学特性
下载PDF
含瓦斯煤热流固耦合三轴伺服渗流装置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100
12
作者 许江 彭守建 +3 位作者 尹光志 陶云奇 杨红伟 王维忠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07-914,共8页
介绍自主研发的含瓦斯煤热流固耦合三轴伺服渗流装置,该装置主要由伺服加载系统、三轴压力室、水域恒温系统、孔压控制系统、数据测量系统以及辅助系统等6个部分组成,其最大轴压为100MPa、最大围压为10MPa、最高加热稳定温度为100℃,试... 介绍自主研发的含瓦斯煤热流固耦合三轴伺服渗流装置,该装置主要由伺服加载系统、三轴压力室、水域恒温系统、孔压控制系统、数据测量系统以及辅助系统等6个部分组成,其最大轴压为100MPa、最大围压为10MPa、最高加热稳定温度为100℃,试件尺寸为φ50mm×100mm。该装置具有如下特点:(1)所进行的试验能反映地应力、瓦斯压力、温度等对含瓦斯煤渗透率的综合影响;(2)实现伺服液压控制加载功能,能进行多种形式的加载;(3)实现"面充气",更加逼真地反映实际煤层瓦斯源的情况;(4)设计有导向装置,实现加压活塞杆和支撑轴的对位,避免在加压过程中产生晃动,使得试件受压均匀而稳定;(5)数据采集使用更加灵敏、精确度更高的各类传感器;(6)设计有大型水域恒温系统,并安装有水域循环水泵,加热过程更加均匀;(7)具有研究含瓦斯煤渗透性、变形特性等多种功能。采用该装置进行含瓦斯煤在不同围压、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渗透试验,结果表明含瓦斯煤变形存在4个阶段,其抗压强度随着围压的增加而增大;含瓦斯煤渗流流量在应力–应变过程中存在阶段性变化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总体减小的趋势。该装置可用于含瓦斯煤热流固耦合渗流领域的研究,为进一步深层次揭示煤层瓦斯运移规律和研究煤层瓦斯抽采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含瓦斯煤 热流固耦合 渗流 伺服控制系统
下载PDF
煤层气储层地质与动态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3
作者 刘大锰 姚艳斌 +2 位作者 蔡益栋 李俊乾 张百忍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16,共7页
基于对国内外近年来有代表性的学术论著分析,从煤储层描述与评价、储层非均质性、储层研究的试验和测试手段、煤储层多相介质耦合特征及渗透率预测、产能过程相渗变化及预测模型、煤层气储层排采试验动态和产能影响因素分析等6个方面,... 基于对国内外近年来有代表性的学术论著分析,从煤储层描述与评价、储层非均质性、储层研究的试验和测试手段、煤储层多相介质耦合特征及渗透率预测、产能过程相渗变化及预测模型、煤层气储层排采试验动态和产能影响因素分析等6个方面,有重点地综述了煤层气储层地质与动态评价研究的新进展,并指出储层动态变化条件下的多相介质耦合特征和渗透率预测,不同地质背景下的储层渗透率动态预测,全方位、多学科的储层动态渗透率预测,构建定量-半定量的煤储层动态评价和预测体系将是今后储层地质和动态评价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储层 煤层气 储层地质 储层工程 储层表征与评价 渗透率 预测 动态评价
下载PDF
CO_2驱替煤层CH_4试验研究 被引量:46
14
作者 梁卫国 吴迪 赵阳升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65-673,共9页
通过对大煤样试件(100mm×100mm×200mm)进行注CO2驱替煤层CH4试验,较真实地模拟在煤层中储存CO2以及驱替开采煤层气的过程。研究发现:CH4在煤体中渗透率与体积应力呈负指数相关规律;煤体对CO2的渗透率高于对CH4气体的渗透率2... 通过对大煤样试件(100mm×100mm×200mm)进行注CO2驱替煤层CH4试验,较真实地模拟在煤层中储存CO2以及驱替开采煤层气的过程。研究发现:CH4在煤体中渗透率与体积应力呈负指数相关规律;煤体对CO2的渗透率高于对CH4气体的渗透率2个数量级以上;随体积应力及驱替压力的不同,单位体积煤体可储存17.47~28.00体积CO2,CO2/CH4置换体积比可达7.03~13.91;在恒定体积应力及驱替压力条件下,CO2注入、CH4置换、产出均能够平稳进行;2种不同煤层CH4含量条件与驱替置换方式下,产出气体中初期CH4含量高达20%~50%,随时间延续产出气体中CH4含量有所下降,但仍能持续保持在10%~16%;驱替压力、驱替速度、注入倍数、煤层CH4含量、储层结构及其渗透性等因素共同决定着CO2/CH4驱替置换效果;在CO2注入煤体进行置换吸附期间,受气体吸附解吸、煤基质自身变形等因素影响,煤体会发生膨胀现象。该研究成果对CO2煤层处置及驱替置换开采煤层气实践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煤层地质储存 煤层气 驱替开采 渗透率
下载PDF
结合孔隙结构分析注水对煤体瓦斯解吸的影响 被引量:46
15
作者 赵东 赵阳升 冯增朝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86-692,共7页
为了研究煤体瓦斯的解吸特性受高压注水影响的机制,结合压汞试验测定的煤的沟通孔隙率和孔径分布规律以及煤样注水后水残留在煤样中的质量,对不同煤种一定吸附瓦斯压力在注入不同压力水的条件下,煤体瓦斯解吸规律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 为了研究煤体瓦斯的解吸特性受高压注水影响的机制,结合压汞试验测定的煤的沟通孔隙率和孔径分布规律以及煤样注水后水残留在煤样中的质量,对不同煤种一定吸附瓦斯压力在注入不同压力水的条件下,煤体瓦斯解吸规律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煤种在同等吸附瓦斯压力条件下,沟通孔隙率越大,煤体瓦斯解吸能力越强;(2)相同煤种煤体瓦斯的解吸能力与吸附瓦斯压力大小有关,吸附压力越大,解吸能力越强;(3)根据煤的孔径分布规律和注水后煤中水的含量,计算出不同注水压力下水进入到煤体的临界孔隙尺度,该值直接影响煤体瓦斯的解吸能力,即临界孔隙尺度越小,解吸率越低;(4)通过数据拟合得出煤体瓦斯的解吸率与水进入到煤体的临界孔隙尺度符合Langmuir型规律的函数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煤孔隙结构 瓦斯解吸 注水 临界孔隙尺度
下载PDF
煤与煤层气协调开采的含义及关键问题定量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范喜生 张浪 汪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3-127,共5页
首先介绍人们对煤层气(煤矿瓦斯)的能源价值及其温室效应的认识过程;接着从我国煤与煤层气两种资源开采过程中的一些矛盾引出协调开采问题;然后从采气对采煤的影响和采煤对采气的影响两方面深入探讨煤与煤层气协调开采的含义,即对煤矿... 首先介绍人们对煤层气(煤矿瓦斯)的能源价值及其温室效应的认识过程;接着从我国煤与煤层气两种资源开采过程中的一些矛盾引出协调开采问题;然后从采气对采煤的影响和采煤对采气的影响两方面深入探讨煤与煤层气协调开采的含义,即对煤矿区煤层气与煤炭资源统一编制开发利用方案,在追求地面井抽采综合经济效益的同时尽可能减小对后续煤炭资源安全开采的不利影响,在充分利用井巷工程进行井下抽采的同时尽可能提高抽采量、抽采浓度,在保障安全和资源回收率的前提下使煤层气地面井抽采、井下抽采与煤炭资源开采的综合经济效益最大化;最后,对煤层气抽采的几个关键问题做定量分析,包括平行钻孔煤层气抽采率的理论计算,根据回采工作面瓦斯浓度不超限与煤巷掘进过程中不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的条件反求预抽煤层气允许的残余含量等,其结果可用于煤与煤层气协调开采设计、评估等定量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煤炭 煤层气 协调开采 含义 定量
下载PDF
多孔介质多场耦合作用理论及其在资源与能源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42
17
作者 赵阳升 杨栋 +2 位作者 冯增朝 梁卫国 康志勤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321-1328,共8页
详细介绍土木工程领域、环境工程领域、资源与能源开发工程领域中的多孔介质多场耦合作用的科学与技术问题,进而论述多孔介质多场耦合作用的科学内涵,其耦合作用理论包含固体应力场、渗流场、温度场和浓度场4个场的耦合作用,以及溶解的... 详细介绍土木工程领域、环境工程领域、资源与能源开发工程领域中的多孔介质多场耦合作用的科学与技术问题,进而论述多孔介质多场耦合作用的科学内涵,其耦合作用理论包含固体应力场、渗流场、温度场和浓度场4个场的耦合作用,以及溶解的化学反应。介绍耦合作用的本构规律的研究重点与数学模型的组成,并深入讨论国内外关于固液、固气耦合作用下,孔隙与单一裂隙的渗流本构方程及其存在的问题。较详细介绍煤层气开采的裂隙介质固气耦合模型与应用、盐矿开采的固流热传质耦合模型与应用、高温岩体地热开采的固流热耦合模型及油页岩原位开采的相关技术与理论问题,讨论该类问题的数值模拟求解策略以及该类工程面临的深刻的理论与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多孔介质 多场耦合 理论体系 本构规律 煤层气 高温岩体地热 油页岩
下载PDF
煤层气井排采动态典型指标分析方法体系 被引量:36
18
作者 康永尚 秦绍锋 +3 位作者 韩军 刁顺 毛得雷 窦凤珂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825-1830,共6页
挖掘和揭示煤层气井排采动态资料背后蕴含的丰富的地质和工程信息,为井位部署和排采工作制度优化服务,是煤层气井排采动态分析的目的。以鄂尔多斯盆地某煤层气田35口井的实际排采动态资料为基础,提出从众多复杂排采动态曲线中挖掘初始... 挖掘和揭示煤层气井排采动态资料背后蕴含的丰富的地质和工程信息,为井位部署和排采工作制度优化服务,是煤层气井排采动态分析的目的。以鄂尔多斯盆地某煤层气田35口井的实际排采动态资料为基础,提出从众多复杂排采动态曲线中挖掘初始见气时间、初始累计产水量、初始降液幅度、初始排水速度、典型日产水量、典型日产气量、典型米产水指数和典型米产气指数共8个排采动态典型指标,通过典型指标之间及其与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认为地解压差是影响初期排采动态的主要因素;在气水同产阶段,原始压力水头是影响产水量的主要因素,而煤层厚度、含气量和渗透率是影响产气量的主要因素;从排采动态曲线反映的排采效果看,研究区初始排水速度应控制在0.9 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动态典型指标 地质因素 工程因素
下载PDF
煤层气越流的固气耦合理论及其应用 被引量:28
19
作者 孙培德 鲜学福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0-64,共5页
应用煤岩固体与煤层气(瓦斯)相互作用的新观点,去认识双层系统煤层气越流运移的机理.在地球物理场作用下,双层系统煤层气越流实质上是可压缩性气体在各向异性且非均质的孔隙与裂隙双重可变形介质中的渗透与扩散的混合非稳定流动过... 应用煤岩固体与煤层气(瓦斯)相互作用的新观点,去认识双层系统煤层气越流运移的机理.在地球物理场作用下,双层系统煤层气越流实质上是可压缩性气体在各向异性且非均质的孔隙与裂隙双重可变形介质中的渗透与扩散的混合非稳定流动过程.依据这一新认识,建立了双层系统煤层气越流与煤岩弹性变形的耦合数学模型,并成功地应用该耦合模型于邻近层煤层气涌出的数值模拟实例中,经实测结果验证,该固气耦合理论是符合实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气相互作用 耦合模型 煤层气 越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煤层气发动机HC和NO排放模型及试验 被引量:5
20
作者 左承基 钱叶剑 顾红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共4页
以火花点火式S195型煤层气发动机为基础,建立缸内燃烧过程碳化氢(HC)和氧化氮(NO)2种排放物的排放模型,以Matlab程序设计语言为平台,对HC和NO实际排放量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研究发动机燃用变组分煤层气后HC... 以火花点火式S195型煤层气发动机为基础,建立缸内燃烧过程碳化氢(HC)和氧化氮(NO)2种排放物的排放模型,以Matlab程序设计语言为平台,对HC和NO实际排放量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研究发动机燃用变组分煤层气后HC和NO的排放特性以及煤层气组分变化对发动机HC和NO排放量的影响。提高煤层气中甲烷的体积分数有利于降低HC排放量,但不利于降低NO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发动机 排放模型 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