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sorption of residual amine collector HAY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refined carbon from coal fly ash and activated carbon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显波 叶军建 +4 位作者 邱跃琴 李龙江 卯松 刘志红 张覃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期30-38,共9页
Refined carbon(RC) derived from coal fly ash(CFA) as well as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PAC) was investigated as adsorbent to remove residual amine collector HAY from aqueous solution.The RC and PAC were characterized ... Refined carbon(RC) derived from coal fly ash(CFA) as well as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PAC) was investigated as adsorbent to remove residual amine collector HAY from aqueous solution.The RC and PAC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surface area measurement,Zeta potential measurement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 spectroscopy.The effect factors and mechanisms of HAY adsorption onto RC and PAC were studied in detail.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perimental kinetic data agree well with the pseudo second-order equation,and the Langmuir isotherm model is found to be more appropriate to explicate the experimental equilibrium isotherm results than the Freundlich model.The adsorption capacities of PAC and RC increase with pH.It is found that alkaline condition is conducive to the adsorption of HAY onto PAC and RC and the adsorption efficiency of RC is close to PAC at pH near 11.Zeta potential variation of adsorbents suggests that HAY generates electrostatic adsorption onto RC and PAC.FTIR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adsorption is dominantly of a physical process.The Box-Behnken design optimization conditions of process are RC 1 g/L,pH 11,temperature 302 K and initial HAY concentration 100 mg/L.Under these conditions,the measured adsorption ratio and adsorption capacity are 87.91%and 87.91 mg/g,respectively.Thus,the RC is considered to be a potential adsorbent for the removal of residual amine from aqueous s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活性炭 溶液吸附 水溶液 粉煤灰 干草 残余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扫描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activated carbon with low ash content and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from coal in the presence of KOH 被引量:1
2
作者 解强 陈清如 +2 位作者 宫国卓 张香兰 许德平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03年第2期84-89,共6页
An activated carbon with ash content less than 10% and specific surface area more than 1 600 m 2 /g was prepared from coal and the effect of K containing compounds in preparation of coal based activated carbon was inv... An activated carbon with ash content less than 10% and specific surface area more than 1 600 m 2 /g was prepared from coal and the effect of K containing compounds in preparation of coal based activated carbon was investigated in detail in this paper. KOH was used in co carbonization with coal, changes in graphitic crystallites in chars derived from carbonization of coal with and without KOH were analyzed by X ray diffraction (XRD) technique, activation rates of chars with different contents of K containing compounds were deduced, and resulting activated carbons were characterized by nitrogen adsorption isotherms at 77 K and iodine numbe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dition of KOH to the coal before carbonization can realize the intensive removal of inorganic matters from chars under mild conditions, especially the efficient removal of dispersive quartz, an extremely difficult separated mineral component in other processes else. Apart from this, KOH demonstrates a favorable effect in control over coal carbonization with the goal to form nongraphitizable isotropic carbon precursor, which is a necessary prerequisite for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icro pores. However, the K containing compounds such as K 2 CO 3 and K 2 O remaining in chars after carbonization catalyze the reaction between carbon and steam in activation, which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macro pores. In the end an innovative method, in which KOH is added to coal before carbonization and K containing compounds are removed by acid washing after carbonization, was proposed for the synthesis of quality coal based activated carb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活性炭 煤灰 碳化
下载PDF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oal fly ash characteristics of gasoues fuel reburning process 被引量:1
3
作者 苏胜 向军 +1 位作者 孙路石 胡松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1期160-165,共6页
The unburned carbon concentration in fly ash and the influence of main factors on the reduction of nitrogen oxides during gaseous fuel reburning process were experimentally studied in a 36 kW down-fired furnace when f... The unburned carbon concentration in fly ash and the influence of main factors on the reduction of nitrogen oxides during gaseous fuel reburning process were experimentally studied in a 36 kW down-fired furnace when five typical coals with different qualities were served as the primary fuel. It is found that the higher nitrogen oxide reduction efficiency can be obtained by reburning process when the coal used as the primary fuel contains more volatile matter. But under the optimizational operating conditions, both above 50% nitrogen oxide reduction and low carbon loss can be achieved by reburning process even though the primary fuel is the low-volatile coal.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asonable residence time in reburn zone is 0.6-0.9 s, the appropriate gaseous reburn fuel percentage is 10%-15% and the optimal average excess air coefficient in reburn zone is 0.8-0.9. These results extend the ranges of the key parameter values for reburning process with respect to that the low-volatile coals are used as the primary fu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氮氧化物 低碳钢 燃料 冶金技术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of LDPE Reinforced with Calcium Carbonate—Fly Ash Hybrid Filler 被引量:1
4
作者 Samson Oluropo Adeosun Mohammed Awwalu Usman +1 位作者 Emmanuel Isaac Akpan Winifred Ifeoma Dibie 《Journal of Minerals and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and Engineering》 2014年第4期334-345,共12页
The synergetic effect of calcium carbonate (CC)-fly ash (FA) hybrid filler particles on the mechan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LDPE) has been investigated.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is fill... The synergetic effect of calcium carbonate (CC)-fly ash (FA) hybrid filler particles on the mechan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LDPE) has been investigated.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is filled with varying weight percentages of FA and CC using melt casting. Composites are characterized for mechanical, thermal, microstructur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exural strength increases with increases in FA content of the hybrid filler. It is evident from the study that to achieve optimum density a certain combination of both fillers need to be used. The optimum combination of CC and FA for a higher density (1.78 g/cm3) is found to be at 20 wt% FA and 30 wt% CC. An increase of 7.27% in micro-hardness over virgin polyethylene is obtained in composites with 10 wt% FA and 40 wt% CC. The presence of higher amount of CC is seen to be detrimental to the crystallinity of composites. X-ray, FTIR and DSC results show that composite with 45 wt% CC and 5 wt% FA exhibits a typical triclinic polyethylene structure indicating that the composite is amorphous in nature. There was the synergy between FA and CC fillers on flexural strength and crystallinity of composite. However, the fillers show the antagonistic effect on energy at peak and micro-hard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PE Calcium carbonATE coal FLY ash CRYSTALLINITY Melt Flow Index FLEXURAL Strength Micro-Hardness Energy at Peak
下载PDF
超声空化-流体剪切协同强化油团聚分选煤气化细渣
5
作者 周安宁 陈恒 +2 位作者 韩瑞 张宁宁 郭凯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83-1097,共15页
煤气化细渣(CGFS)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但残炭回收率低极大地制约了其资源化利用。油团聚分选法在CGFS分选过程中具有明显优势,但炭灰共生结构严重限制了油团聚分选效率。为突破油团聚法分离富集残炭技术的瓶颈问题,考察了超声时间、超... 煤气化细渣(CGFS)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但残炭回收率低极大地制约了其资源化利用。油团聚分选法在CGFS分选过程中具有明显优势,但炭灰共生结构严重限制了油团聚分选效率。为突破油团聚法分离富集残炭技术的瓶颈问题,考察了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流体剪切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对油团聚分选效果的影响,并结合BET、粒度分布、FT-IR、XPS以及SEM-EDS等分析手段,揭示了超声空化-流体剪切(UC-FS)协同预处理对油团聚分选效果的强化机理。结果表明:当超声功率为270 W、超声处理时间29 min、流体剪切时间23 min时,能分选得到灰分为9.55%的精矿、灰分为91.51%的尾矿,可燃体回收率可提高至90.54%。超声空化作用使原本致密的炭灰结构逐渐松散,与流体剪切的冲刷作用协同促进CGFS的孔隙结构的发展,使炭灰颗粒解离度增加,从而降低了精矿灰分。UC-FS协同预处理能够有效增加残炭表面C—C、C=C以及C—H等疏水基团的比例,使其接触角由110.34°增加到121.16°,扩大了炭和灰颗粒表面疏水性差异,提高了油团聚分选的效果。UC-FS协同预处理使炭灰颗粒高效分离的强化作用主要归因于超声空化气泡与细粒微球耦合产生的微磨料效应。可为实现CGFS分质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细渣 油团聚 超声空化 流体剪切 炭灰结构解离
下载PDF
利用脱碳气化渣矿化封存CO_(2)制备碳酸钙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李翔宇 李旭 +3 位作者 樊盼盼 鲍卫仁 常丽萍 王建成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93-1202,共10页
本实验研究了浸出剂种类、浓度、反应时间、温度和液固比等对脱碳气化渣中钙浸出率的影响,并讨论了CO_(2)流量、温度、碳酸化时间对碳酸化效率和生成的沉淀碳酸钙(PCC)晶型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2 mol/L盐酸、液固比为20 mL/g、... 本实验研究了浸出剂种类、浓度、反应时间、温度和液固比等对脱碳气化渣中钙浸出率的影响,并讨论了CO_(2)流量、温度、碳酸化时间对碳酸化效率和生成的沉淀碳酸钙(PCC)晶型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2 mol/L盐酸、液固比为20 mL/g、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90 min的浸出条件下,钙浸出率最高,为98.79%。在碳酸化阶段,CO_(2)流量主要影响碳酸化效率,通过优化碳酸化反应条件,CO_(2)流量300 mL/min,反应温度60℃,反应120 min时,最高碳酸化效率可达99.59%。而反应温度和时间则会对碳酸钙晶型和形貌产生显著影响,降低反应温度和缩短反应时间更有利于球霰石型碳酸钙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灰渣 间接碳化 二氧化碳减排 沉淀碳酸钙 晶型调控
下载PDF
粉煤灰基沸石X的制备与邻二甲苯、CO_(2)和H_(2)的吸附应用
7
作者 杨乐乐 刘志远 +2 位作者 张亚龙 张晓明 程星星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22-2529,共8页
本文通过探索碱熔活化条件,获得了最优的活化粉煤灰的条件(400℃,m(氢氧化钠)∶m(粉煤灰)=1∶2),并且在80℃下水热合成18 h获得了相对结晶度最高的粉煤灰基沸石X,通过XRD、FT-IR、SEM、BET等表征了粉煤灰基沸石X的物理特征。结果表明,... 本文通过探索碱熔活化条件,获得了最优的活化粉煤灰的条件(400℃,m(氢氧化钠)∶m(粉煤灰)=1∶2),并且在80℃下水热合成18 h获得了相对结晶度最高的粉煤灰基沸石X,通过XRD、FT-IR、SEM、BET等表征了粉煤灰基沸石X的物理特征。结果表明,合成沸石的相对比表面积达315.6 m^(2)/g,平均孔径为8.53 nm,总孔容积为0.412 cm^(3)/g。粉煤灰基沸石X展现了显著的邻二甲苯、二氧化碳和氢气吸附能力,分别为75.20 mg/g、2.45 mmol/g和0.22%(质量分数),且其吸附行为可以被Langmuir吸附等温线很好地拟合,属于单分子层吸附。本研究降低了粉煤灰沸石化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并且所制备的粉煤灰基沸石X在能源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潜在的商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沸石 吸附 邻二甲苯 二氧化碳 氢气
下载PDF
碳酸钙为发泡剂的粉煤灰发泡陶瓷制备
8
作者 王治聪 解文圣 李爱民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8-126,共9页
发泡陶瓷作为一种新型建筑墙体材料,具有轻质保温的特性.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分别添加碳酸钙、四硼酸钠作为发泡剂和助熔剂,通过球磨、压片、烧制等工艺实现了一种新型发泡陶瓷的制备,同时研究了烧结温度、发泡剂掺量、粉煤灰添加量以... 发泡陶瓷作为一种新型建筑墙体材料,具有轻质保温的特性.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分别添加碳酸钙、四硼酸钠作为发泡剂和助熔剂,通过球磨、压片、烧制等工艺实现了一种新型发泡陶瓷的制备,同时研究了烧结温度、发泡剂掺量、粉煤灰添加量以及粉料粒度对发泡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平均孔径会随发泡剂掺量增加而增大;随烧结温度升高,样品的表观密度先下降后上升,孔隙率与之呈相反趋势,平均孔径会逐渐升高;样品的表观密度和孔隙率随粉料粒度的降低而降低,抗压强度则会提升.研究表明,在发泡剂掺量为1%、烧结温度为750℃、保温时间为15 min的工艺下可制得表观密度为0.156 g/cm^(3)、孔隙率为93%、抗压强度为2.23 MPa的发泡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发泡陶瓷 碳酸钙 高温发泡 烧结温度 孔结构
下载PDF
600 MW对冲燃烧锅炉分磨掺烧煤粉燃尽特性的模拟和试验研究
9
作者 彭昭雄 刘兵兵 +2 位作者 范多文 刘磊 刘小伟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5-182,共8页
针对亚临界600 MW自然循环对冲燃烧锅炉燃用3种差异性较大的煤种,通过数值模拟结合现场试验研究了分磨配煤掺烧对降低飞灰含碳量的作用机制,建立了对冲锅炉分层燃烧混煤的燃料特性与燃尽率、飞灰含碳量的关联性,并提出了改善电站锅炉中... 针对亚临界600 MW自然循环对冲燃烧锅炉燃用3种差异性较大的煤种,通过数值模拟结合现场试验研究了分磨配煤掺烧对降低飞灰含碳量的作用机制,建立了对冲锅炉分层燃烧混煤的燃料特性与燃尽率、飞灰含碳量的关联性,并提出了改善电站锅炉中煤粉燃尽特性的配煤原则。首先设定了3种极端的工况,以优质煤为主分别集中在燃烧器的上、中、下3层燃烧器中进行燃烧;再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模拟发现优质煤在上层燃烧器分布且劣质煤在下层分布时,劣质煤在炉内的停留时间显著增加,其在上层高温区充分燃烧,飞灰含碳量低。同时,根据不同工况下各层燃烧器煤粉的热值、挥发分、灰分进行分析,发现热值差异性是影响其燃尽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基于燃煤电厂实际运行条件,设置了更切合实际的配煤工况,并进行了数值模拟与现场试试验研究,发现各工况下呈现的煤粉总体燃尽特性符合上述规律,飞灰含碳量相比于电厂原始运行工况下降。最后得到配煤原则为:在充分考虑电厂实际运行条件的情况下,将高热值的煤种向中、上层燃烧器布置,而低热值的煤种向中、下层燃烧器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锅炉 配煤掺烧 煤质 燃尽率 飞灰含碳量
下载PDF
基于高效解离-选择性絮凝耦合作用的煤气化渣提炭实验研究
10
作者 吴锦文 邓小伟 +5 位作者 陈乐 侯迎港 仲国龙 吕波 房朝军 张传祥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66,共10页
煤气化渣是由煤气化工艺产生的一种富含铝硅酸盐、灰组分及残炭的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其规模化生产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将煤气化渣进行炭-灰分离是实现其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的关键。以煤气化渣为研究对象,采用高... 煤气化渣是由煤气化工艺产生的一种富含铝硅酸盐、灰组分及残炭的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其规模化生产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将煤气化渣进行炭-灰分离是实现其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的关键。以煤气化渣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解离-选择性絮凝耦合作用的工艺,为实现煤气化渣更为合理、高效的资源化利用,减少煤气化渣带来的土壤、空气、水体资源等污染问题,对煤气化渣进行提炭实验研究。首先分析了煤气化渣的理化性质,其次采用单因素变量法探究了磨矿时间、pH、絮凝剂种类、絮凝剂用量、高速剪切转速对煤气化渣提炭实验的影响,以实现残余炭产品的高度富集。结果表明:原煤气化渣灰分质量分数为67.19%,普通湿筛筛上物料灰分质量分数为54.3%,当煤气化渣磨矿时间为5 s, pH为7,絮凝剂聚氧化乙烯用量为0.4 kg/t,在转速为4 000 r/min高速剪切15 min的条件下提炭效果最佳,最终可获得产率为26.6%、湿筛筛上灰分质量分数为43.3%的残炭产品。对比普通湿筛法,基于高效解离-选择性絮凝实验方法在普通湿筛的基础上灰分质量分数降低了11%,降灰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渣 高效解离 选择性絮凝 耦合作用 炭-灰分离 提炭 残炭产品
下载PDF
声波激励下W型火焰锅炉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
11
作者 杨延锋 梁建国 +3 位作者 韩峰 薛晓亮 杨洋 李新卓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63-1172,共10页
为探究声波助燃技术在W型火焰锅炉中的应用潜力,试验研究了实时负荷为315 MW的W型火焰锅炉在声波激励作用下的燃烧特性。在锅炉主燃区、燃尽区分别交错布置12台和4台声波激励装置,每3台1组循环投运,驱动声波激励装置工作的电机频率为35 ... 为探究声波助燃技术在W型火焰锅炉中的应用潜力,试验研究了实时负荷为315 MW的W型火焰锅炉在声波激励作用下的燃烧特性。在锅炉主燃区、燃尽区分别交错布置12台和4台声波激励装置,每3台1组循环投运,驱动声波激励装置工作的电机频率为35 Hz,相应进气压力维持在0.35~0.47 MPa。试验中,通过电厂集控室集散控制系统(DCS)监测记录了脱硝塔A/B侧进口NO_(x)质量浓度、脱硫装置进口SO_(x)质量浓度和机组煤耗的变化。结果表明:投入声波激励装置后,脱硝塔A/B侧进口NO_(x)质量浓度分别下降了6.08%、5.47%,SO_(x)质量浓度下降了1.24%,机组平均煤耗下降了1.5 g/(kW·h);对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出口的灰分采样分析发现,与无声波激励的情况相比,飞灰含碳质量分数分别下降了1.64%和1.70%,声波助燃技术能有效提高W型火焰锅炉的热效率和降低污染物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助燃 W型火焰锅炉 煤耗 机组负荷 飞灰含碳量
下载PDF
W火焰锅炉新型燃煤添加剂的试验研究
12
作者 丁皓轩 黄显生 +1 位作者 谢志文 冯凯越 《能源工程》 2024年第2期44-50,共7页
受配煤掺烧常态化的影响,煤粉锅炉易发生飞灰含碳量高、受热面积灰结焦等问题。本文以某600MW等级W火焰锅炉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一种液态燃煤添加剂在其使用效果。在锅炉热一次风风箱合适位置建立液态添加剂喷加系统,进行了40天的试验研究... 受配煤掺烧常态化的影响,煤粉锅炉易发生飞灰含碳量高、受热面积灰结焦等问题。本文以某600MW等级W火焰锅炉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一种液态燃煤添加剂在其使用效果。在锅炉热一次风风箱合适位置建立液态添加剂喷加系统,进行了40天的试验研究,监测和对比分析锅炉飞灰含碳量、结焦状况和锅炉效率等指标,并建立了经济性分析数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该液态添加剂喷加期间,飞灰含碳量有下降趋势,锅炉结焦、掉焦情况改善,595MW工况时锅炉效率提升0.67%。仅考虑机组节能收益和掺烧收益,每吨添加剂可带来的经济效益分别约为1.07万元和4.0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火焰锅炉 燃煤添加剂 飞灰含碳量 结焦 锅炉效率
下载PDF
基于锅炉热效率反平衡法分析飞灰碳含量对燃煤锅炉热效率的影响
13
作者 王炯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6期65-68,共4页
为研究飞灰含碳量对燃煤锅炉热效率的影响,采用锅炉热效率反平衡法计算,通过分析、简化锅炉各项热损失得到燃煤锅炉热效率与飞灰中碳的质量分数数学关系式,通过实例进行计算,验证了飞灰碳含量与锅炉热效率数学表达式的正确性,通过该表... 为研究飞灰含碳量对燃煤锅炉热效率的影响,采用锅炉热效率反平衡法计算,通过分析、简化锅炉各项热损失得到燃煤锅炉热效率与飞灰中碳的质量分数数学关系式,通过实例进行计算,验证了飞灰碳含量与锅炉热效率数学表达式的正确性,通过该表达式可为燃煤锅炉设计过程中估算锅炉热效率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 燃煤锅炉 热效率 飞灰含碳量 热平衡法
下载PDF
气化细灰高碳组分和化工污泥与煤协同制浆研究
14
作者 亢欣 杜东虎 +1 位作者 李磊 曹琦 《煤质技术》 2024年第3期39-44,51,共7页
对气化细灰高碳组分和化工污泥与煤协同制浆进行研究,有助于气化细灰和煤化工污泥的减量化及资源化利用,可为开发煤化工固废与煤协同制备高质量气化水煤浆技术提供支撑。针对气化细灰高碳组分和化工污泥在与煤协同制浆过程中存在的煤浆... 对气化细灰高碳组分和化工污泥与煤协同制浆进行研究,有助于气化细灰和煤化工污泥的减量化及资源化利用,可为开发煤化工固废与煤协同制备高质量气化水煤浆技术提供支撑。针对气化细灰高碳组分和化工污泥在与煤协同制浆过程中存在的煤浆质量差的关键问题,采用气化细灰高碳组分和改性化工污泥与煤掺混制浆,通过分析固废不同研磨时间和掺混比例对混合煤浆黏度、流动性、粒度分布、纳米CT技术和接触角的影响,揭示煤化工固废的掺入对煤浆性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改性污泥和高碳细灰与煤直接掺混制浆,掺混量每增加1个百分点,煤浆浓度降低约0.3~0.7个百分点;通过细磨或超细磨则可改善改性污泥、高碳细灰对煤浆成浆浓度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与不进行研磨的制浆工艺相比,细磨后的煤浆浓度提升0.3~0.4个百分点。由于细灰和污泥的加入而使制浆原料与水的接触角降低,成浆性变差,煤浆浓度降低;细磨后的细灰、污泥与煤之间形成粒度级配,超细颗粒包覆在粗颗粒表面而具有润滑的作用,从而导致研磨后的固废掺入对煤浆浓度的影响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煤浆 气化细灰 高碳组分 化工污泥 研磨时间 掺混比例 煤浆黏度 粒度分布
下载PDF
某厂1号、2号燃煤锅炉回转式空预器压差高原因对比
15
作者 梁永 《自动化应用》 2024年第6期96-98,共3页
主要通过对比某厂各台机组锅炉回转式空预器差压变化趋势,简要分析1号、2号锅炉空预器差压高的原因,为下一步运行调整、技术改造提供依据,保证机组长周期安全经济运行。
关键词 空预器 飞灰含碳量 制粉系统 发电标煤耗
下载PDF
煤气化细渣炭灰分离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学卫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3年第16期7-9,共3页
基于我国缺油、少气、煤炭资源丰富的能源资源基本特征,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未来一段时间基本不会改变。煤气化技术是一种高效环保处理煤的核心技术,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固体废物煤气化细渣。由于煤气化细渣含炭量高的缺点,严... 基于我国缺油、少气、煤炭资源丰富的能源资源基本特征,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未来一段时间基本不会改变。煤气化技术是一种高效环保处理煤的核心技术,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固体废物煤气化细渣。由于煤气化细渣含炭量高的缺点,严重影响了煤气化细渣的高附加值利用,因此炭灰分离技术是目前的研究重点。本文在煤气化渣特性和碳灰分离技术分析总结基础上,展望了未来煤气化细渣炭灰分离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细渣 炭灰分离技术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焦煤浮选模型研究
17
作者 宛鹤 周坤强 +2 位作者 赵林枫 胡祥琳 卫龙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2023年第12期8-13,共6页
为实现对不同焦煤浮选精煤产率和灰分质量分数的预测,以鄂尔多斯地区4种焦煤为研究对象,选取碳链长度8~16的烷烃为捕收剂,对4种焦煤进行浮选试验;以密度、接触角、灰分质量分数、捕收剂碳链长度和捕收剂用量为输入量,精煤产率和灰分质... 为实现对不同焦煤浮选精煤产率和灰分质量分数的预测,以鄂尔多斯地区4种焦煤为研究对象,选取碳链长度8~16的烷烃为捕收剂,对4种焦煤进行浮选试验;以密度、接触角、灰分质量分数、捕收剂碳链长度和捕收剂用量为输入量,精煤产率和灰分质量分数为输出量,结合MATLAB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对模型预测误差进行了分析,发现精煤产率模型和灰分质量分数模型收敛速度快,分别在迭代16次和7次后达到了设定精度0.001,且模型误差小,最大误差为0.15979%。以神华某煤矿的焦煤为样本,对其浮选产率和灰分质量分数的实际结果和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浮选产率和灰分质量分数预测效果良好,两者误差均小于5%,模型可靠性较高。研究成果为焦煤浮选指标调控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煤 产率 灰分 碳链长度 接触角 捕收剂 BP神经网络 浮选
下载PDF
便携式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的研制及其在煤质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窦有权 王庆松 +3 位作者 王森 舒喜 倪明辉 李燕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93-998,共6页
目前煤炭企业或火电厂对煤炭质量的检测普遍采用多种离线分析技术,虽然检测精度高,但离线分析程序复杂、分析时间长、信息反馈滞后,不能适应国家低碳经济建设和节能环保的发展战略要求。为满足煤炭现场快速检测的应用目标,开展了基于激... 目前煤炭企业或火电厂对煤炭质量的检测普遍采用多种离线分析技术,虽然检测精度高,但离线分析程序复杂、分析时间长、信息反馈滞后,不能适应国家低碳经济建设和节能环保的发展战略要求。为满足煤炭现场快速检测的应用目标,开展了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便携式煤质快速检测装置的研制,从光路的稳定性、设备的紧凑性和光谱定量算法方面开展了设计和优化。所研制的便携式激光煤质快速检测装置具有激光能量高(单脉冲能量>80 mJ),整机重量轻(<10 kg),光谱波段范围宽(200~1100 nm)和重复精度高的特点,可满足煤中所有元素和工业指标的分析。采用该装置对30个电厂常用煤样进行了光谱测试和分析,采用基于马氏距离(MD)的异常数据剔除算法和基于稀疏矩阵的基线估计与降噪算法(BEADS),对煤饼的实测光谱数据进行了预处理,结合支持向量机算法(SVR)对煤炭的碳含量、灰分和热值进行快速检测,SVR模型的拟合系数R 2均能达到0.9999,其中,碳含量的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4.5126%,平均相对误差(MRE)为6.74%;灰分的RMSEP为2.8315%,MRE为8.19%;热值的RMSEP为1.4399 MJ/kg,MRE为5.96%。该装置样机可用于多场景下煤质的现场快速检测,对于实现锅炉的燃烧优化、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分析仪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煤炭 碳含量 灰分 热值
下载PDF
煤气化细渣碳灰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进进 樊盼盼 +5 位作者 樊晓婷 鲍卫仁 王建成 董连平 樊民强 常丽萍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1-64,共14页
基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特点,煤炭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我国最重要的化石能源。煤气化是现代煤化工发展的前沿技术,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对实现国家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煤气化过程中会产生煤气化细... 基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特点,煤炭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我国最重要的化石能源。煤气化是现代煤化工发展的前沿技术,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对实现国家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煤气化过程中会产生煤气化细渣,煤气化细渣主要通过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不仅占用土地,污染环境,而且不利于煤化工企业的长远发展,气化细渣的高效处理再利用迫在眉睫。首先对气化细渣的理化特性进行了分析总结,气化细渣残碳含量与煤种、气化工艺条件、运行工况等因素均相关,但气化细渣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别不大,主要由SiO_(2)、Al_(2)O_(3)、CaO、Fe_(2)O_(3)和C组成。气化细渣残碳含量一般在20%左右,因煤种和气化操作条件等的差异,部分地区气化细渣残碳含量高达50%,具有一定潜在的利用价值。目前,气化细渣的处理方式主要有筛分分级、重力分选和泡沫分选。系统总结了气化细渣的筛分分级、重力分选和浮选技术,通过筛分分级和重力分选技术,均可以无污染、绿色环保实现气化细渣低成本、高效率再利用。通过浮选强化,可以提高捕收剂在气化细渣残碳表面的吸附与铺展,改善气化细渣的疏水性。最后,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气化细渣分选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细渣 理化特性 残碳 碳灰分离 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CO_(2)矿化燃煤灰渣基加气混凝土配方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达清 罗旷 +5 位作者 张威 李贺东 王涛 陈彪 张力 方梦祥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8-157,共10页
为实现燃煤固体废弃物和捕集后CO_(2)的资源化利用,以煤基废弃物燃煤灰渣、脱硫石膏为主要原料,以矿渣为补充胶凝材料,研究了固废配比、矿化养护压力、矿化养护温度对加气混凝土抗压强度和CO_(2)固定率的影响。通过XRD、SEM分析了不同... 为实现燃煤固体废弃物和捕集后CO_(2)的资源化利用,以煤基废弃物燃煤灰渣、脱硫石膏为主要原料,以矿渣为补充胶凝材料,研究了固废配比、矿化养护压力、矿化养护温度对加气混凝土抗压强度和CO_(2)固定率的影响。通过XRD、SEM分析了不同矿化养护制度下的晶相结构和微观形貌,通过压汞法研究了不同养护工况对加气混凝土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适的剩余水灰比有助于提高加气混凝土的CO_(2)固定率和早期抗压强度;CO_(2)养护压力由0.05 MPa上升至1.00 MPa时,加气混凝土的固碳率提高24.8%,抗压强度先上升后降低,养护压力在0.1 MPa时达到峰值;CO_(2)养护温度由25℃上升至105℃时,加气混凝土固碳率和抗压强度先上升后下降,固碳率在45℃时达到最大值7.21%,抗压强度在65℃时达最大值3.53 MPa;通过XRD和SEM分析可知,主要矿化产物为碳酸钙,并以方解石和球霰石的形态存在,较高养护压力(≥0.2 MPa)易导致产物界面出现细微裂缝,而随养护温度升高,矿化产物与水化产物同时出现;通过MIP分析可知,矿化养护对加气混凝土孔隙的影响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粒径小的碳酸钙等产物可填充10~50 nm孔隙,另一方面,矿化放热及产物体积膨胀会导致30~60μm孔隙增加,提高养护温度可优化微观结构,使孔隙分布更加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加气混凝土 燃煤灰渣 矿渣 矿化养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