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control of coal mine gas and coordinated exploitation of coal bed methane in China 被引量:4
1
作者 LIU Jian-zhong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09年第3期267-272,共6页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alfield geology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coalbed methane (CBM) in China,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for exploiting the CBM and drainingthe coal mine gas were analyzed,as well as the ...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alfield geology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coalbed methane (CBM) in China,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for exploiting the CBM and drainingthe coal mine gas were analyzed,as well 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BM production.Bycompar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BM exploitation in China with that in the United States,the current technolog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BM exploitation in China were summarizedand the major technical problems of coal mine gas control and CBM exploitationanalyzed.It was emphasized that the CBM exploitation in China should adopt the coalmine gas drainage method coordinated with coal mine exploitation as the main model.Itwas proposed that coal mine gas control should be coordinated with coal mine gas exploitation.The technical countermeasure should be integrating the exploitation of coal andCBM and draining gas before coal m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rol of coal mine gas coordinated exploitation coal bed methane technical countermeasures
下载PDF
安徽省两淮煤田废弃煤炭矿井剩余资源综合调查、开发利用现状及展望
2
作者 蒋健明 韩锋 +6 位作者 丁海 余苇 俞显忠 徐宏杰 尚建华 易小会 朱建刚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6-58,共13页
随着去产能政策和能源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安徽省两淮煤田先后关闭了大量资源枯竭、经济亏损、产能落后的煤炭矿井。本文在综合调查两淮煤田废弃煤炭矿井剩余资源潜力的基础上,梳理了两淮煤田废弃煤炭矿井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当... 随着去产能政策和能源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安徽省两淮煤田先后关闭了大量资源枯竭、经济亏损、产能落后的煤炭矿井。本文在综合调查两淮煤田废弃煤炭矿井剩余资源潜力的基础上,梳理了两淮煤田废弃煤炭矿井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截至2023年底,两淮煤田63处废弃煤炭矿井剩余煤炭资源约24.33亿t、煤层气约102.83亿m^(3)、可利用地下空间约7383.80万m^(3)、天然焦约3.45亿t,此外还有丰富的矿井水、地热和土地等其他可利用资源,具有良好的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虽然目前两淮煤田在废弃煤炭矿井煤层气、矿井水、土地和共伴生矿产等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但仍然面临基础资料缺失、管理体系不完善、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单一和利用率低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上述主要问题,本文从信息化建设、基础理论研究和探索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与展望,以期加快开发利用两淮煤田废弃煤炭矿井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煤炭矿井 两淮煤田 煤炭资源 开发利用 煤层气资源
下载PDF
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发展 被引量:75
3
作者 吴财芳 曾勇 秦勇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7-140,共4页
论述了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的重要性及其对煤矿绿色开采的意义,介绍了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的研究现状及面临的新问题,并阐明了其理论依据.分析了煤与瓦斯共采在煤矿井下的成功经验,并举例说明了井下瓦斯抽放与地面煤层气开发有机结合的重要性... 论述了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的重要性及其对煤矿绿色开采的意义,介绍了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的研究现状及面临的新问题,并阐明了其理论依据.分析了煤与瓦斯共采在煤矿井下的成功经验,并举例说明了井下瓦斯抽放与地面煤层气开发有机结合的重要性.最后指出了煤与瓦斯共采应注意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瓦斯抽放 绿色开采 井下开采
下载PDF
低渗透煤层气注热开采热-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52
4
作者 杨新乐 任常在 +1 位作者 张永利 郭仁宁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44-1049,共6页
为得到低渗透煤层气藏注热开采过程中煤层气渗流运移规律,探索原地煤层在注入蒸汽加热后对煤层气产量的影响,基于煤体渗透率、孔隙度随温度、应力,气体导热系数、杨氏模量、泊松比随温度变化的关系,综合运用渗流力学、岩石力学、传热学... 为得到低渗透煤层气藏注热开采过程中煤层气渗流运移规律,探索原地煤层在注入蒸汽加热后对煤层气产量的影响,基于煤体渗透率、孔隙度随温度、应力,气体导热系数、杨氏模量、泊松比随温度变化的关系,综合运用渗流力学、岩石力学、传热学等相关理论,建立了低渗透煤层气注热开采过程煤层气渗流热-流-固多物理场耦合数学模型,采用多井开采方式进行了注热开采过程煤层气渗流规律的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煤层注热10 d抽采100 d后,由于煤层的导热并伴有煤层气的对流传热,煤层平均传热速度为66.25 mm/h,注热开采造成储层压力降是无注热抽采压力降的2.45倍,在温度应力耦合作用下,煤层气注热抽采量是未注热抽采量的2.2倍,注热开采是低渗透煤层气增产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注热开采 热-流-固耦合 渗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煤矿区煤层气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41
5
作者 申宝宏 刘见中 赵路正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10,56,共6页
总结了中国近年来煤矿区煤层气排放、抽采、利用现状及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进展。由于中国煤层气地质条件具有板块构造复杂;煤体结构破坏严重,渗透率普遍偏低;储层非均质性强;高煤阶煤和低煤阶煤占主导等特殊性,决定了中国煤层气产业... 总结了中国近年来煤矿区煤层气排放、抽采、利用现状及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进展。由于中国煤层气地质条件具有板块构造复杂;煤体结构破坏严重,渗透率普遍偏低;储层非均质性强;高煤阶煤和低煤阶煤占主导等特殊性,决定了中国煤层气产业化发展必须走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的道路,且应实行煤层气地面开发与井下抽采相结合的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通过与美国对比,指出中国70%以上煤田不适合地面大规模煤层气开发,而应结合井下采矿工程进度,采取地面井下相结合,地面预采、采动开采和井下抽采多种方式进行开发。最后分析了煤矿区煤层气开发与地面煤层气开发相比具有的优势和面临的困难,指出在国家激励政策的推动下,随着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关键技术的研发和示范工程验证推广,煤矿区煤层气产业化进程必将得以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区煤层气 产业化 抽采 利用 清洁发展机制 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
下载PDF
中国煤层气开发利用前景及其未来战略地位 被引量:29
6
作者 刘洪林 刘洪建 +1 位作者 李贵中 王红岩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1-15,共5页
中国煤层气资源十分丰富 ,埋深小于 2 0 0 0m的煤层气资源量为 2 2 5万亿m3 ,我国许多地区煤层气地面勘探开发和井下抽放已经迅速展开 ,并且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显示了煤层气的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进一步的调整 ,... 中国煤层气资源十分丰富 ,埋深小于 2 0 0 0m的煤层气资源量为 2 2 5万亿m3 ,我国许多地区煤层气地面勘探开发和井下抽放已经迅速展开 ,并且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显示了煤层气的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进一步的调整 ,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由目前的不到 3%增加到 7% ,到 2 0 2 0年将有 80~ 2 2 0亿m3 供需缺口 ,届时煤层气产量将达到 2 2 0亿m3 ,形成独立的煤层气产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资源 勘探 利用 前景
下载PDF
流固耦合作用下深部煤层气井群开采数值模拟 被引量:42
7
作者 孙可明 潘一山 梁冰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94-1001,共8页
针对深部煤层处在较高地应力和孔隙压力环境下,煤层渗透率降低和瓦斯运移表现出非达西渗流及受煤岩体变形耦合作用明显的特点,建立反映深部低渗透煤层特征和瓦斯流动特性的气水两相流流固耦合模型。以耦合模型为基础,通过数值模拟对深... 针对深部煤层处在较高地应力和孔隙压力环境下,煤层渗透率降低和瓦斯运移表现出非达西渗流及受煤岩体变形耦合作用明显的特点,建立反映深部低渗透煤层特征和瓦斯流动特性的气水两相流流固耦合模型。以耦合模型为基础,通过数值模拟对深部低渗透井群开采煤层气进行较系统地研究,得到不同渗透率和不同井群间距条件下开采煤层气的储层压力、气和水产能大小、压降漏斗、水饱和度、甲烷浓度和井群干扰的变化规律,考虑较高地应力储层变形影响的流固耦合模型的模拟结果比不考虑耦合作用的结果偏小,对于深部煤层气开采必须重视耦合作用对产量造成的不利影响,制定合理的生产制度和布井方案,尽可能保证储层渗透特性受弱化的程度最小。研究成果对深部低渗透煤层气开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流固耦合 井群开采 低渗透 煤层气
下载PDF
注气开采煤层气增产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72
8
作者 吴世跃 郭勇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9-203,共5页
依据扩散渗流和多组分吸附平衡理论 ,研究了注气开采煤层气的增产机制 .研究表明 ,注气增加储层能量 ,提高储层压力传导系数并产生竞争吸附置换效应 ,从而提高煤层气开采时的单产量及回收率 .文中还导出了注气时回收率的计算公式 .所得... 依据扩散渗流和多组分吸附平衡理论 ,研究了注气开采煤层气的增产机制 .研究表明 ,注气增加储层能量 ,提高储层压力传导系数并产生竞争吸附置换效应 ,从而提高煤层气开采时的单产量及回收率 .文中还导出了注气时回收率的计算公式 .所得结论对注气开采煤层气设计和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注气开采 增产机制 渗流速度 回收率 储层压力传导系数
下载PDF
煤层气排采初期阶段合理降压速率的研究 被引量:30
9
作者 段品佳 王芝银 +1 位作者 翟雨阳 张冬玲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689-1692,共4页
基于井周煤岩应力状态分析,对煤层气开采初期的降压速率进行了理论研究和探讨,建立了控制排采降压速率的力学分析模型,并结合陕西韩城地区的实际工程测试资料确定了开采过程中的合理降压速率上限值。同时,根据对多口井资料的研究分析,... 基于井周煤岩应力状态分析,对煤层气开采初期的降压速率进行了理论研究和探讨,建立了控制排采降压速率的力学分析模型,并结合陕西韩城地区的实际工程测试资料确定了开采过程中的合理降压速率上限值。同时,根据对多口井资料的研究分析,给出了合理降压速率上限值随储层埋深的变化规律。研究分析表明:降压速率合理上限值随储层埋深呈线性递增;煤岩力学特性对合理降压速率的影响较大;通过合理控制降压速率的变化可以使储层渗透能力不断提高或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排采初期 降压速率 渗透率 井底压力
下载PDF
煤层气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周晓梅 徐龙君 +1 位作者 鲜学福 刘西蓉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7-140,共4页
瓦斯事故是中国煤矿安全事故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重大的安全隐患.中国煤矿瓦斯事故防治应转变观念,树立瓦斯既是有害气体,但又是一种优质能源,应将它作为清洁能源进行开发利用的观念.为此,介绍了中国的煤层气资源及利用概况,分析了煤... 瓦斯事故是中国煤矿安全事故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重大的安全隐患.中国煤矿瓦斯事故防治应转变观念,树立瓦斯既是有害气体,但又是一种优质能源,应将它作为清洁能源进行开发利用的观念.为此,介绍了中国的煤层气资源及利用概况,分析了煤层气资源的利用前景,并用净现值法和内部报酬率法对某典型煤矿煤层气利用工程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煤层气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减少瓦斯事故,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还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开发利用 经济效益
下载PDF
中国煤层气资源及中长期发展趋势预测 被引量:25
11
作者 刘洪林 王红岩 +1 位作者 宁宁 李景明 《中国能源》 2005年第7期21-26,共6页
与常规天然气相比,煤层气在组成上并无太大的差别,中国埋深2000m以浅煤层气资源总量为34.5万亿m3,可采约10万亿m3,人口密集、工业集中的华北聚气区占资源总量的62%,这对于建设煤层气生产基地,规模利用极为有利。长期以来,人们发现煤层... 与常规天然气相比,煤层气在组成上并无太大的差别,中国埋深2000m以浅煤层气资源总量为34.5万亿m3,可采约10万亿m3,人口密集、工业集中的华北聚气区占资源总量的62%,这对于建设煤层气生产基地,规模利用极为有利。长期以来,人们发现煤层中蕴含有一种可燃的伴生气体,称为瓦斯气或沼气,一直把煤矿中的这种气当作有毒、易燃、易爆、危害极大的有害气体,都没有很好地开发利用。近30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能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煤矿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认识到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可以较好地改善煤矿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并能增加一种优质洁净的新能源。我国一些地区煤层气抽放利用和地面勘探开发成果,显示了煤层气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通过对中国煤层气发展的中长期预测表明:伴随着技术进步和能源结构的调整,煤层气将形成独立的产业体系,将在我国未来一次能源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常规天然气的战略补充资源。文中最后提出了加快煤层气发展具体建议,认为这些措施的实施会对我国煤层气的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资源 勘探 利用 前景
下载PDF
焦作矿区煤层气开发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付江伟 傅雪海 +1 位作者 胡晓 刘爱华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5-110,共6页
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的富集高产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在系统研究焦作矿区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赋存、渗流、运移及煤层气生产的影响。焦作矿区水文地质条件,整体上有利于煤层气的赋存,但局部地下水强径... 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的富集高产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在系统研究焦作矿区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赋存、渗流、运移及煤层气生产的影响。焦作矿区水文地质条件,整体上有利于煤层气的赋存,但局部地下水强径流带,煤层气以水流为载体被逸散;岩溶裂隙发育区,煤系埋藏较浅而且又接近地表水体的区域,断裂发育且有可能成为导水通道的区域,地表水可能进入煤层,不利于煤层气的开采。煤层气勘探开发选择井位时,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煤层气井应选择在离断层较远的稍深部位。煤层气生产应合理处理可能造成的环境地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开发 水文地质条件 焦作矿区 构造 含水层
下载PDF
国外煤层气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21
13
作者 陈懿 杨昌明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14,共4页
本文在概括世界主要产煤国煤层气资源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其煤层气开发利用的情况和成功经验。对比我国发展煤层气产业面临的煤田地质条件复杂等7大问题,提出我国政府应该推行更积极的鼓励政策,完善管网建设,建立技术支撑体系,促进发展... 本文在概括世界主要产煤国煤层气资源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其煤层气开发利用的情况和成功经验。对比我国发展煤层气产业面临的煤田地质条件复杂等7大问题,提出我国政府应该推行更积极的鼓励政策,完善管网建设,建立技术支撑体系,促进发展煤层气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能源 开发 利用 现状
下载PDF
我国煤层气资源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金山 薛泽民 +1 位作者 董红娟 李彦鑫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16-318,共3页
煤层气又称瓦斯,是一种新兴洁净能源。合理开发利用煤层气,不仅能够降低煤矿瓦斯事故频率,也能满足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对清洁能源的需要。"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大力发展煤层气,创新体制机制,使煤层气行业取得新突破。分析了我国... 煤层气又称瓦斯,是一种新兴洁净能源。合理开发利用煤层气,不仅能够降低煤矿瓦斯事故频率,也能满足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对清洁能源的需要。"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大力发展煤层气,创新体制机制,使煤层气行业取得新突破。分析了我国煤层气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开发利用 产业政策
下载PDF
中国煤层气利用途径 被引量:8
15
作者 毛庆国 陈贵峰 +1 位作者 谢华 赵路正 《洁净煤技术》 CAS 2009年第4期14-16,共3页
介绍了中国煤层气资源的分布,对各种利用形式加以阐述,并分析了煤层气发电系统的流程和各发电机组的优缺点,对中国煤层气发电利用案例进行举例说明,指出发电是煤层气利用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煤层气 利用 途径
下载PDF
国外煤层气开采政策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12
16
作者 郑爱华 冯晓云 +1 位作者 郑晓华 许家林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9年第3期31-32,43,共3页
煤层气开发项目既属于资源开发利用型项目,又属于社会公益性项目。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煤层气开采的经济政策,但在推动煤层气产业化进程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在借鉴国外相关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开发现状,采取鼓励... 煤层气开发项目既属于资源开发利用型项目,又属于社会公益性项目。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煤层气开采的经济政策,但在推动煤层气产业化进程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在借鉴国外相关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开发现状,采取鼓励政策,加大对煤层气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强对煤层气开发利用的基础理论研究和科技攻关,大力加强煤层气管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开发 鼓励政策 启示 政策建议
下载PDF
厚煤层煤与瓦斯共采的关键问题 被引量:28
17
作者 王家臣 范志忠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49,共6页
瓦斯是煤炭伴生的清洁能源,同时也是煤矿重大灾害的隐患。瓦斯单独开采的价值远远低于煤炭本身。但是作为煤炭伴生能源进行开采既可提高矿井开采效益,又可一定程度上消除其灾害隐患。根据我国煤层透气性低、埋深大等特点,利用采动卸压... 瓦斯是煤炭伴生的清洁能源,同时也是煤矿重大灾害的隐患。瓦斯单独开采的价值远远低于煤炭本身。但是作为煤炭伴生能源进行开采既可提高矿井开采效益,又可一定程度上消除其灾害隐患。根据我国煤层透气性低、埋深大等特点,利用采动卸压场与裂隙场实现煤与瓦斯共同开采是我国瓦斯能源开采的正确模式,进一步研究采动裂隙场的解吸性、透气性、瓦斯与裂隙场的耦合作用关系、提高瓦斯抽放浓度与完善低浓度瓦斯的利用技术等是实现瓦斯开采和利用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 煤层气 煤与瓦斯共采 采动裂隙 瓦斯利用
下载PDF
论贵州煤层气地质特点与勘探开发战略 被引量:102
18
作者 高弟 秦勇 易同生 《中国煤炭地质》 2009年第3期20-23,共4页
贵州煤层气地质条件具有"一弱、两多、三高、四大"的特点,即龙潭组富水性弱,控气构造类型多和煤层层数多,煤层含气量高、资源丰度高、储层压力及地应力高,以及煤层气资源量大、煤级变化大、煤层渗透性变化大和地质条件垂向变... 贵州煤层气地质条件具有"一弱、两多、三高、四大"的特点,即龙潭组富水性弱,控气构造类型多和煤层层数多,煤层含气量高、资源丰度高、储层压力及地应力高,以及煤层气资源量大、煤级变化大、煤层渗透性变化大和地质条件垂向变化大。贵州煤层气的赋存特点,一方面体现出其煤层气资源富集程度高、储层能量大、开发潜力巨大的优势;另一方面存在影响煤层渗透性及储层改造的不利因素,因此煤层气勘探开发需要寻找新的思路与方法。针对贵州省目前煤层气地质研究程度,提出近期应加大对煤层气勘探开发投入,准确摸清全省煤层气资源潜力状况,在此基础上分析各类煤层气开发技术对煤层气地质条件的适应性,进而合理制定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战略与规划。根据贵州省煤层气的开发现状建议将织纳煤田作为现阶段煤层气地面勘探开发的主攻区域,借鉴煤层气开发晋城模式,尽快在未采动区实施以地面直井和丛式井组为主的上部煤层群煤层气开发先导性示范工程;对六盘水及其他煤田则可借鉴淮南模式,通过远距离保护层大面积采动卸压,综合利用采前、采中、采后矿井和地面煤层气抽采技术,实施采动区煤层气开采,继而建设与之配套的分布式煤层气小型化利用、储运技术与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煤层气 地质条件 开发战略
下载PDF
我国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晋城市为例 被引量:12
19
作者 贾晓青 周宏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18,共7页
我国煤层气资源储量大、勘探程度低,但随着开发利用技术的提高和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开发和利用水平发展迅速。本文在分析我国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及国家产业政策的基础上,以山西省晋城市为例,从煤层气的管道输集、液化、推广汽车油改气... 我国煤层气资源储量大、勘探程度低,但随着开发利用技术的提高和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开发和利用水平发展迅速。本文在分析我国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及国家产业政策的基础上,以山西省晋城市为例,从煤层气的管道输集、液化、推广汽车油改气、工业燃料以及瓦斯发电几个方面介绍了目前晋城市的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并分析了煤层气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从晋城市的产业优势和产业劣势对煤层气开发利用战略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晋城市煤层气未来的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要积极发挥资源优势、增加煤层气的抽采能力、协调煤炭企业与煤层气企业利益、加强煤层气技术创新、加大对煤层气开发利用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煤层气产销调控机制等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开发和利用 产业发展规划 晋城市
下载PDF
高效、清洁、高附加值原则指导下适度、有序发展煤化工产业 被引量:8
20
作者 金涌 颜彬航 +1 位作者 储博钊 程易 《煤化工》 CAS 2012年第5期1-6,共6页
针对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能源瓶颈,指出适度、有序发展煤化工产业是我国现有能源结构环境下的必然选择。在低碳理念指导下,提出了煤炭资源的分质利用原则、高能效利用原则、综合利用原则、因地制宜利用原则和高附加值利用原则,比较分... 针对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能源瓶颈,指出适度、有序发展煤化工产业是我国现有能源结构环境下的必然选择。在低碳理念指导下,提出了煤炭资源的分质利用原则、高能效利用原则、综合利用原则、因地制宜利用原则和高附加值利用原则,比较分析了煤的各种化学转化途径,阐述了含氧醇醚材料替代石油路线、煤制芳烃、煤/天然气/煤层气制备乙炔等具有前景的清洁、高效转化过程,期望为煤化工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科学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煤化工 煤炭利用原则 乙炔 煤制芳烃 煤层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