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application and view of the geochemistry theory in direct coal liquefaction technique 被引量:1
1
作者 Xiaohong XIA Yong QIN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6年第B08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液化现象 迁移
下载PDF
Regulation of radicals by hydrogen-donor solvent in direct coal liquefaction 被引量:2
2
作者 Wang Li Wen-Ying Li +1 位作者 Xing-Bao Wang Jie Feng 《Frontiers of Chem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22年第12期1689-1699,共11页
Radicals are important intermediates in direct coal liquefaction.Certain radicals can cause the cleavage of chemical bonds.At high temperatures,radical fragments can be produced by the splitting of large organic molec... Radicals are important intermediates in direct coal liquefaction.Certain radicals can cause the cleavage of chemical bonds.At high temperatures,radical fragments can be produced by the splitting of large organic molecules,which can break strong chemical bonds through the induction pyrolysis of radicals.The reaction between the formation and annihilation of coal radical fragments and the effect of hydrogen-donor solvents on the radical fragments are discussed in lignite hydrogenolysis.Using the hydroxyl and ether bonds as indicators,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radicals on the cleavage of chemical bond were investigated employing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and lignite hydrogenolysis experiments.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justment of the coal radical fragments could be made by the addition of hydrogendonor solvents.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ransition from coal radical fragment to H radical leads to the variation of product distribution.The synergistic mechanism of hydrogen supply and hydrogenolysis of hydrogen-donor solvent was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rect coal liquefaction hydrogen-donor solvent induced pyrolysis radical mechanism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Main Parameters on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Oil-Coal Slurry 被引量:13
3
作者 WANG Yong-gang HAO Li-fang +1 位作者 XIONG Chu-an SUN Xiu-ying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EI 2006年第3期274-277,共4页
Oil-coal slurry prepared in coal direct liquefaction is a dispersed solid-liquid suspension system. In this paper, some factors such as solvent properties, solid concentrations and temperatures, which affect viscosity... Oil-coal slurry prepared in coal direct liquefaction is a dispersed solid-liquid suspension system. In this paper, some factors such as solvent properties, solid concentrations and temperatures, which affect viscosity change of oil-coal slurry, were studied. The viscosity of coal slurry was measured using rotary viscometer, and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 viscosity and rheological curves were plotted and regressed,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al slurry behaves a pseudoplastic and thixotropic property. The rheological type of coal slurry was ascertained and its rheological equations were educed. The oil-coal slurry changes to non-Newtonian fluid from Newtonian flui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solid concen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液化 水煤浆 流变性 煤炭液化
下载PDF
煤直接液化油渣萃余物组成、性质分析及应用场景探讨
4
作者 尹甜 吴永杰 陈凡 《煤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76-79,96,共5页
煤直接液化油渣用洗油萃取后再经离心分离、常减压闪蒸等工艺处理,分离沥青质后可得到不同等级的沥青产品以及萃余物,将萃余物大规模利用,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分析了萃余物的族组成、性质,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萃余物应用于配煤气... 煤直接液化油渣用洗油萃取后再经离心分离、常减压闪蒸等工艺处理,分离沥青质后可得到不同等级的沥青产品以及萃余物,将萃余物大规模利用,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分析了萃余物的族组成、性质,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萃余物应用于配煤气化、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炭灰分离的可行性。分析认为:萃余物更适合通过配入原料煤应用于干粉煤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直接液化 油渣萃余物 组成 性质 应用
下载PDF
重质油组成与结构对油煤浆流变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刘磊 靳立军 +2 位作者 钟梅 代正华 刘洋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4-92,共9页
新疆低阶煤和重质油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煤油共液化工业前景,但重质油自身流动性差,极大地限制了煤油共液化的发展。为认识重质油组成结构对油煤浆流变性能的影响,选取5种性质差异明显的重质油和2种工业循环溶剂油,探究其与上湾煤形成... 新疆低阶煤和重质油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煤油共液化工业前景,但重质油自身流动性差,极大地限制了煤油共液化的发展。为认识重质油组成结构对油煤浆流变性能的影响,选取5种性质差异明显的重质油和2种工业循环溶剂油,探究其与上湾煤形成的油煤浆流变性能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预加氢调控减压渣油的组成结构,分析重质油组成、结构与流变性能,获得重质油组成结构对油煤浆流变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重质油本身是牛顿流体,加入煤粉后转变为假塑性流体,呈现剪切稀化特征;重质油中胶质和沥青质组分含量越高,形成油煤浆的黏度越高,体系内部的触变结构越丰富,非牛顿流体特征越明显。减压渣油稠油预加氢后,形成油煤浆的黏度显著降低,其中,380℃下预加氢2 h后制成的油煤浆黏度在135℃时降至451 mPa·s,同时油煤浆的触变特性也明显减弱。预加氢促使减压渣油中的长链断裂为短链烃,胶质和沥青质组分转化为饱和分与芳香分,从而抑制胶团的生成,降低油煤浆黏度。其中,380℃下预加氢2 h后胶质含量较未处理减少约21%,重均分子量降至1594 Da,芳香环β位的H含量增加约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油共液化 油煤浆 黏温特性 触变特性 预加氢
下载PDF
量子化学计算在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微观机制的应用
6
作者 马雪璐 张子涵 解强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7,共12页
为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煤炭作为我国能源结构的基础原料,其利用的清洁化、高效化需要持续深化内涵。量子化学作为解释微观结构及作用机制的重要理论,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煤化学领域,为煤炭研究提供更多微观信息,以促进煤炭清... 为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煤炭作为我国能源结构的基础原料,其利用的清洁化、高效化需要持续深化内涵。量子化学作为解释微观结构及作用机制的重要理论,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煤化学领域,为煤炭研究提供更多微观信息,以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的发展。基于此,概述了量子化学计算在优化煤炭模型分子结构、探讨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反应机理和明确反应影响因素作用机制3方面的应用,重点对煤热解、燃烧、气化及液化过程中存在的微观问题进行分析、梳理,涉及煤的热解和燃烧过程中的氮元素迁移转化机理、煤基特征官能团与CO_(2)的气化特性、煤液化微观机理中的氢转移反应,以及气氛和催化剂等因素的作用机制等,最后就匹配煤炭变质程度的演变模型、煤炭反应过程中的多因素作用影响机制、完整转化机理、催化剂优化、创新集成工艺等问题,对量子化学在煤炭清洁高效转化领域中有待深入挖掘的科学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展望,力图为煤炭清洁转化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化学 煤热解 煤燃烧 煤气化 煤液化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煤-生物质共热解非催化协同效应特征及机理研究进展
7
作者 钮志远 刘桂建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6-295,共10页
对近年来煤-生物质共热解研究中判定是否发生协同效应及协同效应发生强度的4个指标,即温度范围、热重曲线、表观活化能及热解产物的产率及组成进行总结,并概括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在内的多种影响因素对煤-生物质共热解非催化协同效... 对近年来煤-生物质共热解研究中判定是否发生协同效应及协同效应发生强度的4个指标,即温度范围、热重曲线、表观活化能及热解产物的产率及组成进行总结,并概括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在内的多种影响因素对煤-生物质共热解非催化协同效应的影响,对煤-生物质共热解非催化协同效应反应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成果进行简要评述。最后提出未来煤-生物质共热解非催化协同效应特征和机理研究中可能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燃料油 煤液化 共热解 非催化协同效应
下载PDF
胜利煤液化中油在NiMo/Al_2O_3、NiMo/MCM-48和NiMo/Betonite上加氢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雷智平 刘沐鑫 +2 位作者 任世彪 王知彩 水恒福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73-75,共3页
在400℃、5MPaH2下对实验室获得的胜利煤液化中油在硫化的NiMo/Al2O3、NiMo/MCM-48和NiMo/Betonite催化剂上的脱硫和脱氮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胜利煤液化中油在不同催化剂上脱硫和脱氮性能差异显著,所有催化剂的脱氮性能均远大于脱硫... 在400℃、5MPaH2下对实验室获得的胜利煤液化中油在硫化的NiMo/Al2O3、NiMo/MCM-48和NiMo/Betonite催化剂上的脱硫和脱氮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胜利煤液化中油在不同催化剂上脱硫和脱氮性能差异显著,所有催化剂的脱氮性能均远大于脱硫性能,催化剂的载体性质对脱硫和脱氮活性有显著影响且影响规律不同;脱氧性能NiMo/Betonite>NiMo/Al2O3>Ni-Mo/MCM-48;降芳烃能力NiMo/Al2O3>NiMo/MCM-48>NiMo/Beton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直接液化 液化中油 脱硫 脱氮
下载PDF
神华煤液化沥青离心脱灰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鹏 黄澎 刘敏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29,共8页
利用煤液化沥青制备高端炭材料是目前煤直接液化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该过程实现的关键在于煤液化沥青的高效深度脱灰。以焦化洗油和神华煤液化沥青在热萃取釜中制备的热萃取液为研究对象,借助旋转黏度仪考察了1∶1,4∶1,6∶1三种剂渣比... 利用煤液化沥青制备高端炭材料是目前煤直接液化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该过程实现的关键在于煤液化沥青的高效深度脱灰。以焦化洗油和神华煤液化沥青在热萃取釜中制备的热萃取液为研究对象,借助旋转黏度仪考察了1∶1,4∶1,6∶1三种剂渣比(焦化洗油与神华煤液化沥青的质量比)体系黏度随温度(20℃,40℃,60℃,80℃,100℃)的变化规律,探究了影响煤液化沥青灰分脱除和上层离心液收率的离心转速(1000 r/min,1500 r/min,2000 r/min,2500 r/min,3000 r/min,3500 r/min,4000 r/min)、剂渣比(1∶1,2∶1,3∶1,4∶1,5∶1,6∶1)和离心时间(5 min,10 min,15 min,20 min,25 min)三大行为因素,解析了神华煤液化沥青中灰分在焦化洗油混合体系中的粒度分布和形貌特征。结果表明:焦化洗油和神华煤液化沥青混合体系呈现出明显的高黏温正比特性,升高温度可显著减小不同剂渣比体系之间的黏度差异,焦化洗油和神华煤液化沥青萃取体系离心脱灰最佳工作参数为剂渣比4∶1、离心转速3000 r/min、离心时间15 min,此条件下灰分可降至0.06%,上层离心液收率可达75%。离心分离后灰分分布均匀,微观形貌呈现出不规则的锯齿层状堆叠特征,在焦化洗油和神华煤液化沥青混合体系中呈纳米级粒径分布是其不能深度脱除的根源,因此,可开发新型液相重力涡流、静电分离、沉降助剂法等技术并与离心技术相耦合,以期满足下游高端炭材料制备技术的指标要求,为煤炭直接液化技术规模化的发展和产业链的延伸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液化沥青 焦化洗油 离心 脱灰 行为因素
下载PDF
煤直接液化油加工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10
作者 崔振 王勇 +2 位作者 胡发亭 毛学锋 李军芳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278-281,共4页
煤直接液化技术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来源于煤直接液化技术的液化油具有密度大、体积热值高、闪点高、凝点低的独特性质,通过加工利用能制备出多种石油基产品无法替代的油品。介绍了煤直接液化粗油及其加氢精制油的性质特点,... 煤直接液化技术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来源于煤直接液化技术的液化油具有密度大、体积热值高、闪点高、凝点低的独特性质,通过加工利用能制备出多种石油基产品无法替代的油品。介绍了煤直接液化粗油及其加氢精制油的性质特点,对煤直接液化油的分离、加氢改质利用,制芳烃、车用燃料油、特种燃料及特种油品的研发进展及应用进行了综述和分析,为改善煤直接液化油的加工工艺,优化液化油下游产品结构提供了基础数据,为煤直接液化油的高效清洁利用提供了多元化、高值化、精细化的利用途径技术支撑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直接液化油 芳烃 车用燃料油 特种燃料 特种油品
下载PDF
Ni/煤基活性炭催化剂制备及Ni负载量对准东煤直接液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志磊 刘景梅 +4 位作者 周晓东 陈鲁豪 刘浪 艾沙·努拉洪 马凤云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4-75,共12页
催化剂是降低煤直接液化苛刻反应条件、提高液化油产率的重要因素。以新疆俄霍布拉克煤田次烟煤为碳源,以Ni(NO_(3))_(2)水溶液为镍源,采用一步原位负载煅烧还原法,制备了Ni负载量分别为7%,8%,15%和22%(质量分数)的Ni/煤基活性炭(Ni/coa... 催化剂是降低煤直接液化苛刻反应条件、提高液化油产率的重要因素。以新疆俄霍布拉克煤田次烟煤为碳源,以Ni(NO_(3))_(2)水溶液为镍源,采用一步原位负载煅烧还原法,制备了Ni负载量分别为7%,8%,15%和22%(质量分数)的Ni/煤基活性炭(Ni/coal-based activated carbon,Ni/CAC)催化剂。以新疆准东西沟煤田褐煤为煤样,通过液化实验,考察了Ni负载量对Ni/CAC的形貌和结构特征、液化效果及液化油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Ni以单质负载于CAC孔壁,随着其负载量的增加,晶粒尺寸迅速增加,晶粒比表面积和分散度以及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均减小。准东西沟褐煤液化实验表明,随着Ni负载量的增加,转化率和油产率均呈开口向下抛物线变化,在8%的Ni负载量时,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9.50%和75.69%;总氢耗为3.51 g(H_(2))/100 g(煤),其中,气相氢耗为2.00 g(H_(2))/100 g(煤),占总氢耗的57%。液化油的GC-MS分析表明,不同Ni负载量的四种试样的液化油中,烷烃含量均最高,约占40%;含氧化合物含量为20%~30%,以酚类为主;芳烃含量也为20%~30%,以单环芳烃和双环芳烃为主;含N,S等化合物含量为8%~11%。随着Ni负载量的增加,烷烃含量增加幅度较大,含氧化合物含量减少,芳烃等其他化合物含量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阶煤 催化液化 Ni/煤基活性炭 Ni负载量 液化油组成
下载PDF
煤直接液化用煤煤岩组分分布特性及油收率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跃华 刘付升 +2 位作者 刘新颖 梅清科 薛丹秀 《煤化工》 CAS 2023年第1期39-41,92,共4页
研究了煤直接液化煤粉粒度与煤岩组分的分布关系、煤粉中煤岩组分的旋风分离富集效果及煤岩组成对煤直接液化油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直接液化煤粉的粒径与镜质组含量呈正相关,煤粉粒径越大,其镜质组含量越高;通过自制的固-固分离旋... 研究了煤直接液化煤粉粒度与煤岩组分的分布关系、煤粉中煤岩组分的旋风分离富集效果及煤岩组成对煤直接液化油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直接液化煤粉的粒径与镜质组含量呈正相关,煤粉粒径越大,其镜质组含量越高;通过自制的固-固分离旋风分离器可以有效富集煤粉中的镜质组,在典型的实验条件下,保证富镜质组煤粉回收率为70%左右时,其镜质组体积分数分别从56.44%、58.07%提高到65.36%、64.74%,分别提高了8.92和6.67个百分点;与煤粉原样相比,旋风分离得到的富镜质组煤粉在高压釜中液化反应的油收率提高了2.91个百分点;总体来看,经过旋风分离富集得到的富镜质组煤样的液化性能优于煤粉原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直接液化用煤 煤岩组成 粒径分布 油收率 旋风分离器
下载PDF
煤制油液化化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泽根 《山西化工》 2023年第3期85-86,94,共3页
我国各种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是在能源使用过程当中,也存在石油能源紧缺的问题。在逐步发展能源多元应用的背景下,形成了煤制油应用技术,不仅具有良好液化工艺效果,同时也引发了社会高度重视。基于此,对煤制油液化化工工艺进行研究探讨... 我国各种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是在能源使用过程当中,也存在石油能源紧缺的问题。在逐步发展能源多元应用的背景下,形成了煤制油应用技术,不仅具有良好液化工艺效果,同时也引发了社会高度重视。基于此,对煤制油液化化工工艺进行研究探讨,以期为其后续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制油 液化 化工工艺
下载PDF
加氢工艺处理煤液化加氢稳定油研究
14
作者 秦振 《山西化工》 2023年第3期92-94,共3页
针对煤炭在石油化工中的作用,对处理煤直接液化油的加氢工艺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加氢工艺的组成进行了说明,其次通过实验将加氢工艺对煤液化加氢稳定油的处理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通过实验得出的结果将加氢工艺的使用必要性进行了间接展示... 针对煤炭在石油化工中的作用,对处理煤直接液化油的加氢工艺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加氢工艺的组成进行了说明,其次通过实验将加氢工艺对煤液化加氢稳定油的处理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通过实验得出的结果将加氢工艺的使用必要性进行了间接展示。期望通过本文的探究,帮助我国的石油化工能够更好的利用加氢工艺进行生产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工艺 煤液化 加氢稳定油
下载PDF
油煤浆黏温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韩文煜 常鸿雁 +1 位作者 张德祥 高晋生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54,共4页
在煤直接液化中 ,煤浆黏度变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艺性问题 ,至今尚未得到充分研究 .研究了在常压、2 0 0℃以下三种煤与四氢化萘制成煤浆的黏温变化 .研究发现 :随温度的增加 ,三种煤样的黏度呈先降后增的变化趋势 ,其黏度值都在 1 60... 在煤直接液化中 ,煤浆黏度变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艺性问题 ,至今尚未得到充分研究 .研究了在常压、2 0 0℃以下三种煤与四氢化萘制成煤浆的黏温变化 .研究发现 :随温度的增加 ,三种煤样的黏度呈先降后增的变化趋势 ,其黏度值都在 1 60℃时达到最低 ,1 60℃~ 2 0 0℃黏度迅速增加 .煤的溶胀及溶出物是升温过程中煤浆黏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煤浆 黏温特性 溶胀 液化 四氢化萘 直接液化
下载PDF
煤直接液化残渣焦CO_2气化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楚希杰 李文 +2 位作者 李保庆 陈皓侃 白宗庆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6-150,共5页
比较了流化床条件下神华煤及其直接液化残渣焦在CO2气氛中的气化反应性,考察了添加液化催化剂、脱除矿物质以及脱除重质油对煤直接液化残渣气化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残渣焦的气化反应性比原煤焦好,残渣焦在1 000℃和1 100℃的气化... 比较了流化床条件下神华煤及其直接液化残渣焦在CO2气氛中的气化反应性,考察了添加液化催化剂、脱除矿物质以及脱除重质油对煤直接液化残渣气化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残渣焦的气化反应性比原煤焦好,残渣焦在1 000℃和1 100℃的气化反应性指数为0.135和0.290,而原煤焦的则为0.118和0.200。脱灰后残渣焦气化反应性低于脱灰后的煤焦,说明直接液化反应后剩余的难液化物质的气化反应性低于煤焦;未经脱灰处理的残渣焦气化反应性高于煤焦,反映了液化过程中富集的矿物质及铁系催化剂的催化气化活性。脱除残渣中的重质油会降低残渣焦的气化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直接液化 残渣气化 气化反应性 矿物质 重质油 液化催化剂
下载PDF
量子化学计算在煤的结构与反应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17
作者 王宝俊 张玉贵 谢克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77-488,共12页
概述了在煤的结构与反应性研究中常用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的特点和作用 ,总结了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在煤的静态微观性质、裂解、液化和气化等研究中的应用 .通过对现有相关工作的研究发现 :量子化学计算方法作为一种研究手段已经能够满足煤... 概述了在煤的结构与反应性研究中常用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的特点和作用 ,总结了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在煤的静态微观性质、裂解、液化和气化等研究中的应用 .通过对现有相关工作的研究发现 :量子化学计算方法作为一种研究手段已经能够满足煤结构与反应性研究的需要 ;合理地建立和选择能够反映被研究过程特点的煤结构模型是运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关键 ;对煤反应性的研究仅从化学键的断裂入手 ,键的形成尚未涉及 ;煤的量子化学静态参量的研究尚待深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化学计算 煤结构 热解 液化 气化 反应性 机理
下载PDF
两种烟煤的液化及液化油的组成特征研究 被引量:26
18
作者 朱继升 Lawrence P.Norcio +6 位作者 Edwin L.Kugler Dady B.Dadyburjor YANG Jian-li LIU Zhen-yu 杨建丽 刘振宇 钟炳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4-218,共5页
在 40 0℃、30min、7MPa冷氢压条件下两种煤液化结果表明 ,兖州煤比DECS 6 (美国煤 )煤更容易液化或共液化 ,这可能与兖州煤硫含量比较高有关 ,但DECS 6煤的油收率要高于兖州煤 ,表明EDCS 6煤容易裂解生成小分子化合物。同种煤液化油的... 在 40 0℃、30min、7MPa冷氢压条件下两种煤液化结果表明 ,兖州煤比DECS 6 (美国煤 )煤更容易液化或共液化 ,这可能与兖州煤硫含量比较高有关 ,但DECS 6煤的油收率要高于兖州煤 ,表明EDCS 6煤容易裂解生成小分子化合物。同种煤液化油的沸点分布特征基本一致。UV(紫外光谱 )特征表明 ,液化油中单环芳烃主要为烷基取代苯类化合物 ,二环芳烃组分主要是烷基取代萘类化合物 ,三环芳烃主要为渺位缩合的菲类化合物 ,四环芳烃主要为芘、屈艹 类化合物 ,五环芳烃以苯并芘类化合物为主 ,而极性化合物可归属为含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 沸点分布 族组成 烟煤 液化油
下载PDF
神华煤直接液化残渣中重质油组分的分子结构 被引量:53
19
作者 谷小会 周铭 史士东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6-80,共5页
对0.1t/d煤直接液化连续实验装置中获取的神华煤液化残渣的重质油组分进行分子结构的研究,通过元素分析、分子量的测定等常规方法的分析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核磁共振、裂解色谱质谱等物理仪器方法的分析,得到了重质油组分的... 对0.1t/d煤直接液化连续实验装置中获取的神华煤液化残渣的重质油组分进行分子结构的研究,通过元素分析、分子量的测定等常规方法的分析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核磁共振、裂解色谱质谱等物理仪器方法的分析,得到了重质油组分的平均分子量为339,平均分子式为C25H31O0.2N0.26,主要结构是2~3环的芳香烃,其中有些已部分饱和成环烷烃,芳香环及饱和环上存在烷基取代基,取代基的链长不一,平均为9~10个碳,以及含有少量氧和氮原子处在环上形成杂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华煤 直接液化 残渣 重质油组分 分子结构
下载PDF
常压低温条件下油煤浆黏度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郝丽芳 王永刚 +1 位作者 孙秀英 熊楚安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31,共4页
在煤直接液化过程中,油煤浆的黏度变化是工艺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进行了常压低温条件下影响油煤浆黏度变化的实验研究,分析了溶剂、煤粒度、煤油比以及外力因素如剪切速率、温度和溶胀等条件对煤浆黏度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煤浆的... 在煤直接液化过程中,油煤浆的黏度变化是工艺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进行了常压低温条件下影响油煤浆黏度变化的实验研究,分析了溶剂、煤粒度、煤油比以及外力因素如剪切速率、温度和溶胀等条件对煤浆黏度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煤浆的黏度随溶剂黏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煤颗粒粒度增大而减小,随煤油比增大而升高.煤浆的表观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逐渐降低,表现出一定的剪切稀化性,煤颗粒在溶剂中发生溶胀,煤浆体系的黏度由于溶胀而增大.温度对浆体的黏度影响较大,黏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数学回归,建立了一定温度范围内黏度随温度变化的定量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液化 油煤浆 黏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