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8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and nano-minera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coal,overburden and sediment from Indian coal mining acid drainage 被引量:10
1
作者 Madhulika Dutta Jyotilima Saikia +5 位作者 Silvio R.Taffarel Frans B.Waanders Diego de Medeiros Cesar M.N.L.Cutruneo Luis F.O.Silva Binoy K.Saikia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6期1285-1297,共13页
The deterioration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s the major contributory factor to poor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that hinder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ny region.Coal mining is one of the major industries that cont... The deterioration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s the major contributory factor to poor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that hinder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ny region.Coal mining is one of the major industrie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economy of a country but it also impacts the environment.The chemical parameters of the coal,overburden,soil and sediments along with the coal mine drainage(CMD)were investigate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overall environmental impact from high sulphur coal mining at northeastern coalfield(India).It was found that the total sulphur content of the coal is noticeably high compared to the overburden(OB)and soil.The volatile matter of the coal is sufficiently high against the high ash content of the soil and overburden.The water samples have a Hig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EC)and high Total Dissolve Solid(TDS).Lower values of pH,indicate the dissolution of minerals present in the coal as well as other minerals in the mine rejects/overburden.The chemical and nano-mineralogical composition of coal,soil and overburden samples was studied using a High Resolution-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HR-TEM),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EDS),Selected-Area Diffraction(SAED),Field Emission-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FE-SEM)/EDS,X-ray diffraction(XRD),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Raman and Ion-Chromatographic analysis,and Mossbauer spectroscopy.From different geochemical analysis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mine water sample from Ledo colliery has the lowest pH value of 3.30,Tirap colliery samples have the highest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value of5.40 ms cm^(-1)Both Ledo and Tirap coals have total sulphur contents within the range 3-3.50%.The coal mine water from Tirap colliery(TW-15 B)has high values of Mg^(2+)(450 ppm),and Br^-(227.17 ppm).XRD analysis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minerals including quartz and hematite in the coals.Mineral analysis of coal mine overburden(OB)indicates the presence both of pyrite and marcasite which was also confirmed in XRD and Mossbauer spectral analysis.The presented data of the minerals and ultra/nano-particles present shows their ability to control the mobility of hazardous elements,suggesting possible use i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technology,including restoration of the delicate Indian coal mine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mine drainage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INDIAN coal Chemical analysis Nano-mineralogy Advance characterization
下载PDF
Sulfur in Coal and Its Environmental Impact from Yanzhou Mining District, China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桂建 彭子成 +1 位作者 杨萍玥 王桂梁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1年第3期273-281,共9页
Sulfur is one of the hazardous elements in coal. The concentrations of sulfur are relatively high in coal. The major forms of sulfur in coal are pyritic, organic and sulfate. Pyritic and organic sulfur generally accou... Sulfur is one of the hazardous elements in coal. The concentrations of sulfur are relatively high in coal. The major forms of sulfur in coal are pyritic, organic and sulfate. Pyritic and organic sulfur generally account for the bulk of sulfur in coal. Elemental sulfur also occurs in coal, but only in trace to minor amounts. When coals are burned, leached and washed, sulfur will be released in the form of sulfide and H\-2S, which then react with O\-2, water and other substances to change into vitriol, and in some places it may form acid rain. And they will impact water environment, acidify the soil and do great harm to plants and human health.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the data from the Yanzhou mining district, the distribution and concentrations of sulfur are analyzed and the existing forms of sulfur are studied. The variation of sulfur and its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s also are described when coal is u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磺 中国 有害元素 地质构造 硫化铁矿
下载PDF
Evolution of mine-pool chemistry at the Sydney Coalfield, Nova Scotia, Canada,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mine decommissioning
3
作者 Y.T. John Kwong Steve Forgeron Robert J. MacDonald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6年第B08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煤矿 地球化学 矿山酸性排水 环境影响
下载PDF
滇东典型煤矿区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及来源解析
4
作者 姜昕 马一奇 +5 位作者 涂春霖 黄安 胡要君 叶雷 和成忠 李世玉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7-340,共14页
【研究目的】研究区地处滇东重要煤炭和农业产区,弄清煤矿区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潜在生态风险和污染来源,对煤矿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和确保农业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研究方法】基于网格布点法于2021年6月在典型煤矿区采集土壤样... 【研究目的】研究区地处滇东重要煤炭和农业产区,弄清煤矿区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潜在生态风险和污染来源,对煤矿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和确保农业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研究方法】基于网格布点法于2021年6月在典型煤矿区采集土壤样品497件,分析了土壤pH、SOM、As、Cd、Cr、Cu、Hg、Ni、Pb和Zn,运用污染负荷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MF)模型分析了重金属潜在来源。【研究结果】土壤pH平均值为5.39,以酸性为主,SOM含量平均值是云南省土壤背景值的1.20倍,Cr、Cu、Cd、Ni、Zn和Hg含量平均值和中位数均超过云南省土壤背景值,绝大部分采样点Cd、Cu、Cr、Ni含量超过风险筛选值,分别占94.97%、93.96%、91.35%、79.28%,少部分采样点As、Cd含量超过管制值,分别占0.20%、1.41%。污染负荷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整体呈现轻微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整体呈现中等风险。主成分分析和PMF模型解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地质背景,其次为农业活动和大气沉降。【结论】煤矿区土壤中Cd、Hg潜在生态风险较高,土壤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地质背景,其次是农业活动和大气沉降,建议加强相关污染土地的监测和管理,减少农家肥不合理施用,强化煤炭工业污染排放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区 地质调查工程 土壤重金属污染 生态风险评价 污染来源
下载PDF
四种环境材料单施对煤矿区土壤结构和性状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冯俊义 赵萌萌 +3 位作者 谭菁 马浩冉 任杰 黄占斌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82,共11页
为解决煤矿区土地复垦中表层土壤结构差、持水能力低和养分贫瘠等问题,通过土壤培养模拟试验,研究了单施聚丙烯酸钾、黑矾、生化腐植酸和煤基腐植酸等4种材料对土壤改良的效果,并确定了适宜的施用量。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4种材料... 为解决煤矿区土地复垦中表层土壤结构差、持水能力低和养分贫瘠等问题,通过土壤培养模拟试验,研究了单施聚丙烯酸钾、黑矾、生化腐植酸和煤基腐植酸等4种材料对土壤改良的效果,并确定了适宜的施用量。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4种材料中聚丙烯酸钾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其添加量5 g·kg^(-1)施用7 d时,容重较CK降低了14.02%,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分别提高了28.31%、54.32%;黑矾能降低土壤pH和速效养分,当添加量5 g·kg^(-1)施用25 d时,pH、有效磷、碱解氮和速效钾较CK分别降低了0.21、30.24%、56.81%、9.77%;两种腐植酸对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pH、速效养分均有影响,添加8 g·kg^(-1)生化腐植酸作用25 d时,有效磷和碱解氮较CK提高了15.18%、55.83%,pH降低了0.38,而添加5 g·kg^(-1)煤基腐植酸时,有效磷、碱解氮和速效钾较CK分别提高了12.38%、28.72%、11.47%。研究表明,4种材料能不同程度改善土壤结构、提升水分保持能力、增加速效养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恢复 煤矿区 土壤改良 环境材料 腐植酸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煤矿井下散射环境雾化图像的气室仿真方法
6
作者 宋磊 黄秋云 +5 位作者 李鑫 李浩然 刘国伟 黎达 宋丽培 赵星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6-193,共8页
在粉尘环境中,井下监控图像会出现雾化退化现象,而在井下难以进行环境控制实验开展图像雾化的研究。因此,文章利用相对平均梯度定义图像雾化程度、分析了井下粉尘粒径构成、提出了井下粉尘配比方法、设计并搭建仿真气室模拟井下雾化图... 在粉尘环境中,井下监控图像会出现雾化退化现象,而在井下难以进行环境控制实验开展图像雾化的研究。因此,文章利用相对平均梯度定义图像雾化程度、分析了井下粉尘粒径构成、提出了井下粉尘配比方法、设计并搭建仿真气室模拟井下雾化图像。结果表明:利用平均梯度定义的雾化程度优于其他常用评价参数,其评价结果与人眼判断结果相符,而井下图像的雾化退化程度可以达到80%,此时图像的细节信息基本被雾化影响所掩盖;井下粉尘样本的测试结果显示:99%的井下粉尘粒径小于30μm,粒径小于10μm的粉尘的粒子数占比约为93%;利用仿真气室生成的雾化图像不仅可以涵盖井下图像雾化程度范围,相较于雾化算法生成的结果,具有更准确地模拟粉尘下的光散射扩散效果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安全 井下图像 井下监控 环境模拟 图像退化
下载PDF
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措施实践研究
7
作者 袁梦丽 尚学勇 杨飞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236-240,共5页
以某煤矿为研究案例,结合实地调查和地质勘察结果,综合分析工程项目的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并结合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目标和矿山环境保护治理任务,从地面塌陷治理恢复工程、含水层破坏治理恢复工程以及地形地貌景观及土地资源治理... 以某煤矿为研究案例,结合实地调查和地质勘察结果,综合分析工程项目的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并结合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目标和矿山环境保护治理任务,从地面塌陷治理恢复工程、含水层破坏治理恢复工程以及地形地貌景观及土地资源治理恢复工程三个角度介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内容。同时,为保障治理恢复工程开展中各类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处理,在工程项目中引入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内容。现如今,相关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措施均已经得到有效应用,并在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矿山 地质环境保护 环境治理恢复 保护措施
下载PDF
矿区规划环评在协调地下水资源保护和矿区有序开发中的作用
8
作者 周金余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3,共7页
针对矿区规划环评如何协调地下水资源保护和矿区有序开发的问题,以神东煤炭基地新街台格庙矿区总体规划环评为例,在对矿区总体规划方案布局、周边地下水资源环境特点进行充分调查识别清楚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矿区规划布局与地下水水源... 针对矿区规划环评如何协调地下水资源保护和矿区有序开发的问题,以神东煤炭基地新街台格庙矿区总体规划环评为例,在对矿区总体规划方案布局、周边地下水资源环境特点进行充分调查识别清楚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矿区规划布局与地下水水源地的空间冲突,以及矿区南部矿井开发对红碱淖地下水流系统水资源影响,提出了较为全面的矿区开发布局、规模及时序优化等优化建议,较好地协调了矿区煤炭开发与地下水环境保护关系,实现矿区有序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矿区 规划环评 地下水资源 保水采煤
下载PDF
俄罗斯露天煤矿发展研究
9
作者 倪坤 王妍 刘闯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30,共9页
对俄罗斯露天煤矿的资源、生产等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了俄罗斯露天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典型地区的技术应用,梳理了俄罗斯露天煤矿装备特点、主要装备应用情况以及俄罗斯露天煤矿主要的生态保护措施。研究得出:俄罗斯适合... 对俄罗斯露天煤矿的资源、生产等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了俄罗斯露天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典型地区的技术应用,梳理了俄罗斯露天煤矿装备特点、主要装备应用情况以及俄罗斯露天煤矿主要的生态保护措施。研究得出:俄罗斯适合露天开采的煤炭资源丰富,其探明储量占比达到俄罗斯煤炭资源总量的72%以上,露天煤矿产量占俄罗斯煤炭产量75%以上,露天煤矿是俄罗斯煤炭产业发展的重点。俄罗斯露天煤矿的开采工艺主要采用轮斗连续开采工艺,同时无运输倒堆工艺使用也较多,挖掘机、自卸卡车、吊斗铲等与开采工艺相对应的装备近些年取得了新的发展。在煤炭开发利用的同时,俄罗斯高度重视煤炭工业环境安全问题,在机构设置、法律法规、生态修复技术等方面积极探索并取得诸多进展,减少了露天煤矿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露天煤矿 煤炭生产 开采工艺 露天装备 环保
下载PDF
煤矿生态修复与环境改造设计方法研究
10
作者 李庆康 李喆 崔剑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241-245,共5页
根据煤矿生态修复与环境改造设计目标,结合现有煤矿生态环境治理与矿区环境改造案例,合理介绍煤矿生态修复与环境改造基本模式与设计内容,进而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煤矿生态修复与环境改造方法。为检验此方法的可行性,以某煤矿为设计案例... 根据煤矿生态修复与环境改造设计目标,结合现有煤矿生态环境治理与矿区环境改造案例,合理介绍煤矿生态修复与环境改造基本模式与设计内容,进而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煤矿生态修复与环境改造方法。为检验此方法的可行性,以某煤矿为设计案例,结合煤矿生态修复与环境改造方法,提出煤矿生态修复与环境改造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并以此为基础从生态稳定性恢复、增强矿区环境整体性、展现矿业文化独特性3个角度实施具体设计分析。根据设计结果确认煤矿生态修复与环境改造方法具有较强可行性,可作为后续其他煤矿生态修复与环境改造设计中的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生态修复 环境改造 设计方法 方法实践
下载PDF
非煤矿山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应用
11
作者 黄夏德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1期97-99,共3页
非煤矿山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面临环境和经济挑战,传统技术的局限性亟需解决。新技术如GIS、3D建模、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的应用,为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了创新方案。技术整合模型的实施显著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环境影响,并增强了经济效... 非煤矿山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面临环境和经济挑战,传统技术的局限性亟需解决。新技术如GIS、3D建模、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的应用,为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了创新方案。技术整合模型的实施显著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环境影响,并增强了经济效益。南坪钽铌矿尾矿利用案例,证明了新技术在提升非煤矿山资源综合利用中的实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煤矿山资源 环境挑战 经济挑战
下载PDF
煤矿固体废弃物的危害与环保治理技术分析
12
作者 秦金旺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253-255,共3页
我国的煤矿产业近些年来高速发展,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对环境造成了直接的影响,加强对固体废弃物的治理,要从环保角度提高治理技术水平,促使煤矿开采长期、健康的发展。本文对煤矿固体废弃物的来源及危害展开了讨论,总结了煤矿... 我国的煤矿产业近些年来高速发展,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对环境造成了直接的影响,加强对固体废弃物的治理,要从环保角度提高治理技术水平,促使煤矿开采长期、健康的发展。本文对煤矿固体废弃物的来源及危害展开了讨论,总结了煤矿固体废弃物的环保治理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固体 废弃物 危害 环保治理
下载PDF
采煤塌陷区的地质环境评价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13
作者 刘宁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1期182-185,共4页
随着煤炭资源的大量开发和利用,采煤塌陷区的地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给周边生态系统和地表水资源造成了严重影响。研究了采煤塌陷区的地质环境评价和生态修复技术,分析了采煤塌陷区的环境效应,揭示了采煤塌陷区对土壤、水体和生物多样性... 随着煤炭资源的大量开发和利用,采煤塌陷区的地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给周边生态系统和地表水资源造成了严重影响。研究了采煤塌陷区的地质环境评价和生态修复技术,分析了采煤塌陷区的环境效应,揭示了采煤塌陷区对土壤、水体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基于生态修复理论,提出了一套综合性的生态修复技术体系,以期为采煤塌陷区的地质环境修复和生态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帮助恢复采煤塌陷区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区 环境效应 生态修复 修复技术
下载PDF
基于无线网络的煤矿环境监控系统研发
14
作者 李平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4年第6期143-144,147,共3页
介绍了一种以无线网络为核心的煤矿环境监控系统。系统通信网络采用无线网络联合串口组成的异构分布式通信网络,以适用于不同场景。监测内容包括井下作业现场的温度、皮带撕裂情况、气体压力、煤位水平、皮带位置、电机振动情况、烟雾... 介绍了一种以无线网络为核心的煤矿环境监控系统。系统通信网络采用无线网络联合串口组成的异构分布式通信网络,以适用于不同场景。监测内容包括井下作业现场的温度、皮带撕裂情况、气体压力、煤位水平、皮带位置、电机振动情况、烟雾浓度等信息,通过这些监测数据的分析与计算,判断井下作业环境是否符合要求,对煤矿井下作业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网络 煤矿环境监控 通信网络
下载PDF
煤炭行业甲烷排放控制与环境管理
15
作者 李佳 康浩 沙焕伟 《环境影响评价》 2024年第2期19-23,共5页
为加强煤矿甲烷排放管控,梳理了我国煤炭行业甲烷排放与环境管理现状,指出我国煤矿甲烷管控中存在低浓度瓦斯难以利用、监测体系不完善、排放标准缺失、激励性政策不足、关闭煤矿甲烷关注不足等问题。进一步提出强化环评阶段管控、完善... 为加强煤矿甲烷排放管控,梳理了我国煤炭行业甲烷排放与环境管理现状,指出我国煤矿甲烷管控中存在低浓度瓦斯难以利用、监测体系不完善、排放标准缺失、激励性政策不足、关闭煤矿甲烷关注不足等问题。进一步提出强化环评阶段管控、完善监测体系、修订排放标准、完善激励性政策、加快低浓瓦斯利用技术攻关、探索关闭煤矿甲烷减排路径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行业 甲烷排放控制 环境管理
下载PDF
煤矿废水的危害及有效治理方法研究
16
作者 钟丝摇 刘丹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4年第5期111-113,共3页
煤矿废水是煤矿开采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其排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本文旨在研究煤矿废水的危害,并探讨有效的治理方法,以减轻其不利影响。
关键词 煤矿废水 危害 治理方法 环境保护
下载PDF
煤矸石-铝盐改性粉煤灰联合净化复合污染矿井水动态试验
17
作者 李喜林 李健 +2 位作者 孙璐 张雪娇 刘思初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3-712,共10页
为解决矿井水中F^(-)、Fe^(2+)、Mn^(2+)和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污染超标问题,采用煤矸石(Coal Gangue,CG)与铝盐改性粉煤灰(Al-FA)做吸附剂,通过动态柱试验探究CG和Al-FA对F^(-)、Fe^(2+)、Mn^(2+)和COD去除效果的... 为解决矿井水中F^(-)、Fe^(2+)、Mn^(2+)和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污染超标问题,采用煤矸石(Coal Gangue,CG)与铝盐改性粉煤灰(Al-FA)做吸附剂,通过动态柱试验探究CG和Al-FA对F^(-)、Fe^(2+)、Mn^(2+)和COD去除效果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CG和Al-FA进行测试,以分析两种工业固废对复合污染矿井水的净化机理。试验结果显示:进水流速为4 mL/min,CG填充质量为200 g时,CG动态柱对Fe^(2+)和Mn^(2+)的吸附质量比最高分别为25.03 mg/g和11.73 mg/g;进水流速为4 mL/min,Al-FA填充质量为1000 g时,Al-FA动态柱对F^(-)和COD的吸附质量比最高分别为3.35 mg/g和14.22 mg/g。CG动态柱和Al-FA动态柱串联5 d时,对F^(-)、Fe^(2+)、Mn^(2+)和COD去除率皆高于95%。CG对F^(-)、Fe^(2+)和Mn^(2+)的去除主要通过静电引力吸附、离子交换和表面配位吸附作用。Al-FA主要通过Al3^(+)水解产生的多核羟基络合物的吸附电中和絮凝作用及离子交换作用去除F^(-)和COD。CG与Al-FA的联合使用,达到了同步去除F^(-)、Fe^(2+)、Mn^(2+)和COD的目的。研究为净化矿区矿井水提供了一种有效且环保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矿井水 煤矸石 铝盐改性粉煤灰 动态试验
下载PDF
煤矿无轨胶轮车无人驾驶系统设计与应用
18
作者 郭旭 《江西煤炭科技》 2024年第3期286-288,291,共4页
受井下空间狭窄、光线不足等因素影响,采用人工驾驶的无轨胶轮车在井下运输过程中存在较多安全隐患。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无人驾驶的煤矿无轨胶轮车控制系统,采用多传感器融合监测实现对胶轮车运行环境感知,并对车辆转向、驱动电... 受井下空间狭窄、光线不足等因素影响,采用人工驾驶的无轨胶轮车在井下运输过程中存在较多安全隐患。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无人驾驶的煤矿无轨胶轮车控制系统,采用多传感器融合监测实现对胶轮车运行环境感知,并对车辆转向、驱动电机进行自适应控制,实现井下胶轮车的自主避障与无人驾驶控制,有效提高煤矿辅助运输智能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无轨胶轮车 环境感知 无人驾驶
下载PDF
环境保护措施在煤矿设计中的应用
19
作者 牛岱轩 《智能城市应用》 2024年第2期89-91,共3页
在煤矿设计中,环境保护措施的应用日益成为关键因素。随着社会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型产业的追求,煤矿设计需要在资源开发的同时,更注重减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文章主要研究的是在煤矿设计中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各项环境保护措... 在煤矿设计中,环境保护措施的应用日益成为关键因素。随着社会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型产业的追求,煤矿设计需要在资源开发的同时,更注重减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文章主要研究的是在煤矿设计中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各项环境保护措施,从而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平衡的良性互动。通过技术创新、综合治理和合理规划等方面的努力保障煤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未来创造更清洁、更健康的矿产能源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保护措施 煤矿设计 应用
下载PDF
Hazardous elements and amorphous nanoparticles in historical estuary coal mining area 被引量:8
20
作者 Ana L.Duarte Kátia DaBoit +3 位作者 Marcos L.S.Oliveira Elba C.Teixeira Ismael L.Schneider Luis F.O.Silva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3期927-939,共13页
In Brazil, intense coal exploitation activities have led to environmental deterioration, including soil mortification, water contamination, loss of ecosystem, and atmospheric contamination. In addition,considerable qu... In Brazil, intense coal exploitation activities have led to environmental deterioration, including soil mortification, water contamination, loss of ecosystem, and atmospheric contamination. In addition,considerable quantities of sulfur-rich residues are left behind in the mining area; these residues pose grave environmental issues as they undergo sulfide oxidation reactions. When sulfur oxides come in contact with water, extreme acid leachate is produced with great proportions of sulfate, and hazardous elements(HEs), which are identified as coal drainage(CMD). CMD is a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hallenge, particularly in countries with historic or active coal mines. To prevent CMD formation or its migration, the source must be controlled; however, this may not be feasible at many locations. In such scenarios, the mine water should be collected, treated, and discharged. In this study, data from 2005 to2010 was gathered on the geochemistry of 11 CMD discharges from ten different mines. There are several concerns and questions on the formation of nanominerals in mine acid drainage and on their reactions and interfaces. The detailed mineralogical and geochemical data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were derived from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coal mine areas in Brazil. Oxyhydroxides, sulfates, and nanoparticles in these areas possibly go through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s depending on their size and formation conditions. The geochemistry of Fe-precipitates(such as jarosite, goethite, and hematite) existent in the CMD-generating coal areas and those that could be considered as a potential source of hazardous elements(HEs)(e.g., Cr) were also studied because these precipitates are relatively stable in extremely low pH conditions. To simplify and improve poorly ordered iron, strontium, and aluminum phase characterization,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FE-SEM),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HR-TEM), micro-Raman spectroscopy, and X-ray diffraction(XRD) and sequential extraction(SE) studies were executed on a set CMD samples from the Brazilian mines.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both nanomineral and amorphous phase distribution throughout the reactive coal cleaning rejects profile and HEs removal from the water mine to provide holistic insights on the ecological risks posed by HEs, nanominerals, amorphous phases, and to assess sediments in complex environments such as estua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ZILIAN coal mining environmental IMPACTS mineRAL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