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6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roved Measurement Performance of Inorganic Elements in Coal by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Coupled with Internal Standardization 被引量:3
1
作者 姚顺春 徐嘉隆 +1 位作者 白凯杰 陆继东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938-943,共6页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was employed to determine the inorganic elements in coal. To improve the measurement's accuracy and precision, a new internal standardization scheme, which we named changed intern...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was employed to determine the inorganic elements in coal. To improve the measurement's accuracy and precision, a new internal standardization scheme, which we named changed internal standardization, wa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internal standardization and no internal standardization for the analysis of inorganic elements. The new internal standardization scheme used the atomic line of carbon at 247.86 nm and the molecular band of CN at 388.34 nm and C2 at 516.32 nm to normalize the lines of inorganic elements that were distributed in the same spectral channel. The performance of the utilization of the new internal standardization scheme was evaluated using a set of coal samples, including twenty calibration samples and five validation sampl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efficients of determination R2 and the slope of calibration models coupled with changed internal standard- ization are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alibration models coupled with fixed internal standardization and no internal standardization. Moreover, the measurement accuracy and reproducibility of changed internal standardization for the analysis of five validation samples also yielded further improvement. The results that we obtained suggest that changed internal standardization could compensate for the matrix effects,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the difference in the spectral response of the light collection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coal internal standardization inorganic elements
下载PDF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caving mechanism with different standard deviations of top coal block size in LTCC 被引量:2
2
作者 Jiachen Wang Weijie Wei +2 位作者 Jinwang Zhang Brijes Mishra Ang L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20年第5期583-591,共9页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the broken top coal blocks is an important factor,affecting the recovery ratio and the efficiency of drawing top coal in longwall top coal caving(LTCC)mining panel.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o...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the broken top coal blocks is an important factor,affecting the recovery ratio and the efficiency of drawing top coal in longwall top coal caving(LTCC)mining panel.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op coal block size(dt)is one of the main parameters to reflect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top coal.To find the effect of dt on the caving mechanism,this study simulates experiments with 9 different dt by using discrete element software PFC.The dt is divided into two stages:uniform distribution stage(UDS)whose dt is less than 0.1(Schemes 1–5),and nonuniform distribution stage(NDS)whose dt is more than 0.1(Schemes 6–9).This research mainly investigates the variation of recovery ratio,drawing body shape,boundary of top coal,and contact force between particles in the two stages,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increasing dt,the recovery ratio of the panel increases first and then decreases in UDS.It is the largest in Scheme 3,which mainly increases the drawing volume at the side of starting drawing end.However,the recovery ratio decreases first and then increases quickly in NDS,and it is the largest in Scheme 9,where the drawing volume at the side of finishing drawing end are relatively higher.In UDS,the major size of top coal is basically medium,while in NDS,the size varies from medium to small,and then to large,with a distinct difference in shape and volume of the drawing body.When the major size of top coal is medium and small,the cross-section width of the initial boundary of top coal at each height is relatively small.Conversely,when the top coal size is large,the initial boundary of top coal has a larger opening range,the rotating angle of lower boundary is relatively small in the normal drawing stage,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drawing body and reduces the residual top coal,and the maximum particle velocity and the particles movement angle are both larger.This study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prediction of recovery ratio,and suggests that the uniform top coal is more manageable and has a larger recovery rati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wall top coal caving mining standard deviation of top coal size Recovery ratio Drawing body Boundary of top coal Contact force
下载PDF
松软破碎煤体取制样与剪切试验系统研制及应用
3
作者 舒龙勇 饶文铭 +3 位作者 范喜生 刘正帅 孙中学 霍中刚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6-134,共9页
研究松软破碎煤体力学性质对巷道支护和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缺乏有效的松软破碎煤体取样、制样及力学特性分析装置。为此,研发了一套松软破碎煤体取制样与剪切试验系统,主要由取样装置、制样装置和力学特性参数... 研究松软破碎煤体力学性质对巷道支护和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缺乏有效的松软破碎煤体取样、制样及力学特性分析装置。为此,研发了一套松软破碎煤体取制样与剪切试验系统,主要由取样装置、制样装置和力学特性参数测试系统组成,各部分具有以下主要功能与特点:①取样装置中的单动三管取芯器包含脑袋总成、外管总成及内管总成3部分,内外管间设置稳定环,保证内外管同心,内管总成腔体内部设置衬管用于储存煤心,取芯钻进时内管不随外管旋转;当钻取的煤心充满衬管后,退出取芯器,拆卸取出衬管,将煤心连同衬管一并取出并进行封装。取样装置灵活、轻便、易拆装携带。②制样装置包含脱模仪、切割机、冰箱、热风枪4部分,脱膜仪用于脱去煤心外层衬管,切割机、冰箱和热风枪用于对煤心进行切割、冷冻和热缩;制作标准煤心试件分为打孔润湿、冷冻切割和热缩脱模3个步骤,采用端头局部冷冻切割、脱模与热缩均匀同步等技术,实现多种标准尺寸试件制备,制样方法完善、成功率高。③力学特性参数测试系统包含主体结构、伺服油源控制装置和软件系统3部分,能实现限制性及非限制性直剪试验功能,主要用于开展松软破碎煤体标准试件不同法向应力下直剪试验、不同围压下三轴压缩试验。整体设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研究利用单动三管取芯器获取松软破碎煤体,利用脱模仪等制样装置将其制备成标准试件,进而在力学特性参数测试系统上分别开展松软破碎煤体标准试件在0.04、0.05、0.06、0.07、0.08、0.09 MPa法向应力下的直剪试验和0.2、0.3、0.4 MPa围压下的三轴压缩试验,并求得两种试验条件下松软破碎煤体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等抗剪强度参数,其中直剪试验求得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为0.125 kPa和37.2°,三轴压缩试验求得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为0.121 kPa和36.4°。结果表明,该套系统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可靠性,为研究松软破碎煤体力学特性提供了较好的试验平台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软破碎煤体 取芯器取样 标准煤样制备 剪切试验 抗剪强度
下载PDF
智能化煤矿数据治理能力评估与提升策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美君 谭章禄 +1 位作者 李慧园 吕晗冰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5,共10页
数据治理能力是实现煤矿智能化建设整体目标的重要基础,对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促进煤炭工业数字化转型、构建现代化能源体系、建设数字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智能化煤矿数据治理能力提升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探讨。首先剖析了煤矿... 数据治理能力是实现煤矿智能化建设整体目标的重要基础,对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促进煤炭工业数字化转型、构建现代化能源体系、建设数字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智能化煤矿数据治理能力提升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探讨。首先剖析了煤矿智能化建设对数据治理的战略诉求,界定智能化煤矿数据治理能力的概念、内涵;然后构建智能化煤矿数据治理能力体系,为数据治理能力的科学评估提供依据;进而基于能力成熟度理论,构建智能化煤矿数据治理能力成熟度模型,指明智能化煤矿数据治理能力提升路径;最后基于PDCA循环理论,提出智能化煤矿数据治理能力提升策略,以期补充完善数据治理能力提升的理论基础,为数据治理最佳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煤矿 数据治理 能力成熟度 数据管理 数据标准
下载PDF
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现状与标准体系研究
5
作者 潘硕 胡雨晴 +2 位作者 王海燕 于家琳 刘青松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98,共10页
煤矸石是煤炭开采和选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废弃物,在我国西北地区产生量巨大。由于缺乏有效的综合利用,大量煤矸石无法消纳,只能就地堆存,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的同时也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风险,因此,探索建立煤矸石的综合利用技术体... 煤矸石是煤炭开采和选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废弃物,在我国西北地区产生量巨大。由于缺乏有效的综合利用,大量煤矸石无法消纳,只能就地堆存,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的同时也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风险,因此,探索建立煤矸石的综合利用技术体系,并配套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至关重要。本文对我国近十年来煤矸石产生和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并调研当前国内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现状和标准体系,分析总结出制约我国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包括无法支撑大规模消纳需求、缺乏技术标准体系支撑、技术区域特征明显、不利于复制推广等;针对技术推广过程中缺乏技术规范及标准的情况,总结当前煤矸石综合利用领域标准现状,提出当前标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缺乏污染防控标准体系、缺乏综合利用技术规范等。通过上述分析,为煤矸石综合利用行业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为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体系的发展方向和标准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以实现煤矸石更加高效、安全和环保的综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环境管理 综合利用 政策法规 环境标准
下载PDF
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标准应用研究
6
作者 程坤 刘具 +2 位作者 王猛 张锟 仝莉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0,共6页
随着我国煤炭行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对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通过系统研究煤炭资源“三率”标准历史沿革和指标要求,分析了我国煤炭资源“三率”标准应用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国煤炭行业产业政策和... 随着我国煤炭行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对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通过系统研究煤炭资源“三率”标准历史沿革和指标要求,分析了我国煤炭资源“三率”标准应用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国煤炭行业产业政策和发展趋势,从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全面推动政策落地、加快推动技术创新、深入研究“三率”指标等方面,研究提出了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标准应用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资源 开发利用 “三率”标准 应用建议
下载PDF
全厂及汽轮机岛性能试验标准比对和实践研究
7
作者 李麟 张朋飞 +1 位作者 罗碧星 陆梁 《热力透平》 2024年第2期113-117,共5页
性能验收试验是燃煤发电机组建设工程验收的关键一环,其准确有效的前期规划和实践管理对于燃煤电站建设工程的合同制定和项目移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海外燃煤发电工程项目和国内燃煤发电工程项目性能验收试验实践现状,对比分析了... 性能验收试验是燃煤发电机组建设工程验收的关键一环,其准确有效的前期规划和实践管理对于燃煤电站建设工程的合同制定和项目移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海外燃煤发电工程项目和国内燃煤发电工程项目性能验收试验实践现状,对比分析了国标和相应ASME标准关于全厂及汽轮机性能验收试验的差异,结合二者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了前期技术协议规划和现场实践中的注意要点。研究成果可为海外燃煤发电工程项目的前期规划和项目管理提供指导,同时可为性能试验的标准化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站 性能验收试验 国标体系 ASME体系
下载PDF
煤矿智能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洪军 周宗林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34,共5页
在对全国4省(区)20个单位煤矿智能化建设调研的基础上,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当前煤矿智能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发展不平衡等突出问题。认为,这些问题既有政策、法规及标准规范层面,也有智能技术及智能装备层面,还有管理层面,需要予以高度重视... 在对全国4省(区)20个单位煤矿智能化建设调研的基础上,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当前煤矿智能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发展不平衡等突出问题。认为,这些问题既有政策、法规及标准规范层面,也有智能技术及智能装备层面,还有管理层面,需要予以高度重视。同时,提出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加强智能化关键技术攻关、及时修订标准规范、加强政策引领提升煤炭科技创新驱动能力、做好煤矿智能化建设顶层设计、加强数据综合分析平台建设和加大相关人才培养力度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智能化建设 标准规范 技术装备 突出问题 对策建议
下载PDF
基于动态系泊试验的码头可作业率研究
9
作者 张涌昊 宋伟华 +1 位作者 周智鹏 覃杰 《港口航道与近海工程》 2024年第3期13-16,31,共5页
码头可作业率是分析、优化码头平面布置,衡量码头通过能力的重要指标。国际工程中,业主通常会根据生产运营需要,对码头可作业率的计算精度提出较高要求。针对传统年可作业天数法较难在长周期波和季风特点显著区域得到较为精准的码头可... 码头可作业率是分析、优化码头平面布置,衡量码头通过能力的重要指标。国际工程中,业主通常会根据生产运营需要,对码头可作业率的计算精度提出较高要求。针对传统年可作业天数法较难在长周期波和季风特点显著区域得到较为精准的码头可作业率的问题,本文介绍一种基于船舶动态系泊试验的码头可作业率分析方法,并结合国外某电厂配套煤码头实际工程进行了分析。通过该分析方法得到了精准的码头年可作业率和月可作业率,为方案的合理性论证提供了量化指标依据。该方法可为指导实际工程设计、节省工程投资提供有效手段和优化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码头 动态系泊试验 码头可作业率 作业标准
下载PDF
煤矿机器人技术产业痛点及智能化分级标准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雷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8-215,共8页
探讨了我国煤矿机器人行业的发展现状、痛点以及未来趋势。在“机器人+”大时代背景下,从机器人企业数量、地域分布、产业园区建设、优势赛道、国家政策等层面阐述了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并阐述国内互联网和制造业大厂入局机器人带... 探讨了我国煤矿机器人行业的发展现状、痛点以及未来趋势。在“机器人+”大时代背景下,从机器人企业数量、地域分布、产业园区建设、优势赛道、国家政策等层面阐述了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并阐述国内互联网和制造业大厂入局机器人带来的变革与挑战;重点分析了煤矿机器人技术及产业痛点,指出了煤矿机器人实现智能化应具备的3大能力;提出了应加强其供应链、标准体系等方面建设;详细介绍了煤矿机器人L_(0)~L_(5)的分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机器人 特种机器人 关键核心技术 标准体系 智能化分级 巡检机器人 辅助机器人 救援机器人
下载PDF
山西省煤矿智能标准化建设研究
11
作者 陈石斌 胡超 张志超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4期100-106,共7页
煤矿智能化作为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已成为煤矿智能转型的关键。本文从标准化视角出发,以山西省煤矿从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煤矿目前的智能化建设和智能标准化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山西省煤矿智能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煤矿智能化作为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已成为煤矿智能转型的关键。本文从标准化视角出发,以山西省煤矿从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煤矿目前的智能化建设和智能标准化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山西省煤矿智能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研究发现,山西省煤矿智能化发展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智能标准化建设速度明显不足。煤矿中高层管理者与一线从业人员对智能标准化理解不足,也缺乏相关标准支撑煤矿智能标准化的发展。基于此,本文认为应通过强化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与其相关标准研究和制修订工作、提高煤矿智能技术标准化建设并加强企业人员智能标准化培训力度等方法,加强智能标准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智能化 煤矿智能标准化 煤矿标准体系
下载PDF
基于云模型的煤炭企业标准体系适用性评价研究
12
作者 罗文 刘成涛 许德轩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5,共7页
煤炭企业标准体系的适用性关系到煤炭企业标准化的质量和水平。为有效评估煤炭企业标准体系的适用性,提升煤炭企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益化水平,促进煤炭行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从企业标准体系的系统性、协调性和完整性3个角度... 煤炭企业标准体系的适用性关系到煤炭企业标准化的质量和水平。为有效评估煤炭企业标准体系的适用性,提升煤炭企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益化水平,促进煤炭行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从企业标准体系的系统性、协调性和完整性3个角度出发,建立了煤炭企业标准体系适用性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AHP)方法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了计算,并利用云模型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估。以某煤炭集团企业标准体系为研究对象,运用AHP-云模型计算得出的企业标准体系适用性等级为比较适用,进而提出企业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煤炭企业标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优化升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企业 标准体系 适用性 层次分析法 云模型
下载PDF
大型炼焦煤选煤厂深度筛分技术研究
13
作者 汪健 《山西冶金》 CAS 2024年第2期224-227,共4页
当前的选煤厂深度筛分一般设定为单向流程,筛分范围受到限制,导致筛分效率下降,为此提出对大型炼焦煤选煤厂深度筛分技术的设计与验证研究。综合实际的筛分需求及标准,设置分级筛分粒度标准,进行筛上筛下标定划归,采用多单组合处理的形... 当前的选煤厂深度筛分一般设定为单向流程,筛分范围受到限制,导致筛分效率下降,为此提出对大型炼焦煤选煤厂深度筛分技术的设计与验证研究。综合实际的筛分需求及标准,设置分级筛分粒度标准,进行筛上筛下标定划归,采用多单组合处理的形式,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最大程度扩大筛分范围,制定多单元组合深度分筛流程,采用二次张拉弹性侧筛实现深度筛分处理。测试结果表明:经过三个阶段的测定,最终使得A选煤厂深度筛选的效率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可以达到60%以上,其筛选精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可以达到80%以上,说明该项筛分技术以及结构的实际应用效果更佳,筛分速度较快,误差可控,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炼焦煤 选煤厂 深度筛分 筛分技术 煤场定位 筛分标准
下载PDF
煤炭洗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评价探究
14
作者 吴晓华 谷欣博 +2 位作者 郑厚发 董永胜 郭东梅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2期41-43,共3页
当前煤炭洗选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不足以满足其安全生产的需要。为推进和规范煤炭洗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与评价,研究构建了其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价模型。
关键词 煤炭洗选 安全生产标准化 体系 评价 研究
下载PDF
宋新庄选煤厂溜槽优化改造实践
15
作者 崇立芹 张立忠 +5 位作者 任志国 高智林 武跃文 徐鹏飞 蒋超 杨世坤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6期18-21,共4页
阐述了宋新庄选煤厂部分溜槽在使用过程出现物料堵塞、噪音过高、磨损严重、对下游设备冲击力大等问题。经过不断优化设计,对弛张筛筛前溜槽、原煤带式输送机副溜槽、矸石带式输送机机头溜槽、煤泥刮板输送机卸料溜槽等进行了改造。改... 阐述了宋新庄选煤厂部分溜槽在使用过程出现物料堵塞、噪音过高、磨损严重、对下游设备冲击力大等问题。经过不断优化设计,对弛张筛筛前溜槽、原煤带式输送机副溜槽、矸石带式输送机机头溜槽、煤泥刮板输送机卸料溜槽等进行了改造。改造后溜槽寿命得以延长,煤流系统更加顺畅,职工工作环境得以改善,劳动强度降低,现场安全标准化水平上了新台阶,且节约了维护成本,保障了选煤厂的安全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煤厂 溜槽 优化改造 安全标准化 维护成本
下载PDF
关于煤电行业除尘除灰系统标准体系修订的探讨
16
作者 熊远南 孙志宽 +3 位作者 汪永威 周晓湘 丁朋果 王强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4年第4期82-86,97,共6页
首先阐述了“双碳目标”背景下煤电机组除尘、除灰系统的运行现状及面临的安全挑战,探讨了积极开展除尘、除灰系统相关标准修订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其次系统梳理了涉及除尘器、除灰系统和钢结构安全等国家、行业标准的使用现状,剖析... 首先阐述了“双碳目标”背景下煤电机组除尘、除灰系统的运行现状及面临的安全挑战,探讨了积极开展除尘、除灰系统相关标准修订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其次系统梳理了涉及除尘器、除灰系统和钢结构安全等国家、行业标准的使用现状,剖析了标准的空白缺位,以及标准之间存在的主要矛盾、不适应性等,并提出了除尘、除灰系统标准体系构建的总体框架,分析了标准体系修订的必要性及产生效益。最后围绕煤电行业除尘除灰系统标准体系的近期、中期和远期修订计划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电机组 除尘除灰系统 运行现状 标准体系 修订建议
下载PDF
碳酸钠碱熔-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煤中氟含量
17
作者 闫琼 谭剑锐 +2 位作者 高志敏 朱燕丽 刘贞谷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0期159-161,共3页
煤中氟元素是煤中主要有害元素,其含量直接影响焦炭质量和焦炉状态。本文采用碳酸钠于1050℃下碱熔煤样一小时,盐酸高温消解后利用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调节酸度至5.0~5.5。选择煤标准物质建立标准曲线,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煤样中氟含... 煤中氟元素是煤中主要有害元素,其含量直接影响焦炭质量和焦炉状态。本文采用碳酸钠于1050℃下碱熔煤样一小时,盐酸高温消解后利用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调节酸度至5.0~5.5。选择煤标准物质建立标准曲线,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煤样中氟含量。该方法熔样过程简单,无需沉淀分离,采用含量相当的标准物质建立检测曲线降低了基体干扰,检测结果精度良好,相对标准偏差和相对误差均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碱熔 氟元素 标准曲线法
下载PDF
混煤镜质体反射率测定的影响因素及类型判别探讨
18
作者 杨妮 《煤质技术》 2024年第3期87-92,共6页
商品煤混煤是炼焦配煤过程中不同煤阶煤种混合而成的煤炭产品,其镜质体反射率的准确测定对混煤原始煤种的鉴别、焦炭质量预测及优化配煤技术均至关重要。结合我国现行煤岩检测标准中镜质体反射率测定概况,探讨煤岩样品制备、测定点数等... 商品煤混煤是炼焦配煤过程中不同煤阶煤种混合而成的煤炭产品,其镜质体反射率的准确测定对混煤原始煤种的鉴别、焦炭质量预测及优化配煤技术均至关重要。结合我国现行煤岩检测标准中镜质体反射率测定概况,探讨煤岩样品制备、测定点数等因素对混煤镜质体反射率测定的影响。基于目前混煤反射率测定和类型判定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提出粉煤光片磨抛质量对组分鉴别和测定结果影响较大,测定点数对反射率分布统计直方图和混煤类型判定起决定作用。反射率测值标准差是判断混煤的关键指标,混煤类型判定主要依据测值标准差和凹口数,测值平均值对工业应用不具实际意义,反射率分布图的优势体现在可以直观地反映混煤的原始煤种及其混合程度。混煤镜质体反射率测定结果的准确性评价可通过反射率分布图进行定性判定,准确测定混煤镜质体反射率需要煤质检测人员具有足够的煤岩学相关知识,建议将煤岩学基础理论纳入煤检人员的技能培训体系,从而提升混煤镜质体反射率的测试准确度及降低混煤类型的判别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质体反射率 混煤 类型判别 煤岩样品制备 测定点数 组分鉴别 标准差 凹口数
下载PDF
我国煤炭绿色矿山标准体系建设探究
19
作者 陈辉 崔文瑞 +4 位作者 高帅 任志新 国华奇 田贵华 刘洋 《煤质技术》 2024年第1期29-33,67,共6页
为更好服务我国煤矿绿色矿山建设,亟需做好煤矿绿色矿山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即煤炭绿色矿山体系建设研究对践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分析我国绿色矿山建设历程及相关政策与标准,论述我国绿色矿山建设现状存在问题,提出绿色矿山建设... 为更好服务我国煤矿绿色矿山建设,亟需做好煤矿绿色矿山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即煤炭绿色矿山体系建设研究对践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分析我国绿色矿山建设历程及相关政策与标准,论述我国绿色矿山建设现状存在问题,提出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建设思路。经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绿色矿山建设体系存在标准化建设相对滞后、现有标准落实不彻底及相关技术标准尚未制定等问题;基于此提出煤炭绿色矿山标准体系建设思路,通过加快建设煤炭行业绿色矿山的勘查标准体系、建设标准体系及评估标准体系,有效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建议制定煤炭地质的绿色勘查修订规划,建立健全绿色勘查技术的标准体系,发展绿色勘查新技术、新工艺与新装备,落实绿色勘查后的环境修复及治理工作。加强煤炭绿色矿山建设强制性标准建设,使绿色矿山建设有法可依,实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全覆盖。加快健全绿色开采技术标准、绿色数字化智能矿山技术标准、煤炭综合利用技术及综合防治标准。建议建立及优化现有的煤炭绿色矿山评估标准体系,明确评估范围、评估方法、评价指标、计算公式等,加强第三方机构的评估能力判别及评估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评估机制及监管问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 绿色矿山 标准体系 勘查技术 矿山建设 评估方法 环境修复
下载PDF
多种站外单管集输工艺能耗分析研究
20
作者 南松玉 《石油石化节能与计量》 CAS 2024年第5期73-78,共6页
为实现站外集输工艺的简化优化,降低单管集输工艺的能耗水平,确定了不同产液量、含水率和集输半径条件下的单管冷输边界条件,再通过高温油井相互串接、高温油井串接低温油井实现单管冷输;并对现阶段常用的多种辅助集输工艺特点进行了归... 为实现站外集输工艺的简化优化,降低单管集输工艺的能耗水平,确定了不同产液量、含水率和集输半径条件下的单管冷输边界条件,再通过高温油井相互串接、高温油井串接低温油井实现单管冷输;并对现阶段常用的多种辅助集输工艺特点进行了归纳和梳理,从经济性和标煤量两个方面衡量不同辅助工艺的能耗水平。结果表明,在转相点之后,原油含水率越高、产液量越大,所能实现的集输半径越大;在转向点之前,原油含水率越低、产液量越大,所能实现的集输半径越大;辅助工艺中保温隔热油管的费用年值最低,同时标煤量最低,该工艺不消耗任何形式的能源,达到了节能降耗、降本增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管集输 冷输 边界条件 保温隔热油管 标煤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