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albed Methane-bearing Characteristics and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Principal Target Areas in North China 被引量:15
1
作者 TANGShuheng SUNShenglin +1 位作者 HAODuohu TANGDazhe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3期724-728,共5页
The coalbed methane (CBM) resources in North China amounts up to 60% of total resources in China. North China is the most important CBM accumulation area in China. The coal beds of the Upper Paleozoic Taiyuan and Shan... The coalbed methane (CBM) resources in North China amounts up to 60% of total resources in China. North China is the most important CBM accumulation area in China. The coal beds of the Upper Paleozoic Taiyuan and Shanxi formations have a stable distribution. The coal reservoir of target areas such as Jincheng, Yanquan-Shouyang, Hancheng, Liulin, etc. have good CBM-bearing characteristics, high permeability and appropriate reservoir pressure, and these areas are the preferred target areas of CBM developing in China. The coal reservoirs of Wupu, Sanjiaobei, Lu'an, Xinmi, Anyang-Hebi, Jiaozuo, Xinggong and Huainan also have as good CBM-bearing characteristics, but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oal reservoirs vary observably. So, further work should be taken to search for districts with high pressure, high permeability and good CBM-bearing characteristics. Crustal stresses have severe influence on the permeability of coal reservoirs in North China. From west to east, the crustal stress gradient increases, while the coal reservoirs permeability decr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bed methane (CBM) coal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y crustal stress North China
下载PDF
Analysis of pore system model and physical property of coal reservoir in the Qinshui Basin 被引量:5
2
作者 XU Hao ZHANG Shanghu +2 位作者 LENG Xue TANG Dazhen WANG Mingshou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5年第S1期52-58,共7页
The Qinshui Basin in China is a major area for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igh rank coalbed methane. Due to the high rank coal and complicated pore system, no substantial breakthrough in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 The Qinshui Basin in China is a major area for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igh rank coalbed methane. Due to the high rank coal and complicated pore system, no substantial breakthrough in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albed methane has been made until now. Many systematic tests show that a pore system of coal reservoir has some features as follows: the porosity is relatively low; the pore system is dominated by micropores and transition pores; mesopores take the second place, and macropores are nearly absent, which is exceedingly adverse for production of coal-bed methane. However, testing data also revealed the differential development for the pore of high rank coal reservoirs in the Qinshui Basin, which necessarily led to the different physical properties of desorption, diffusion and permeability. This paper classifies the testing data using cluster analysis method and selects the typical samples to establish four pore system models,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of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y, and provides a guidance for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albed methane in the Qinshui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shui BASIN coal reservoirS DIFFERENTIAL development PORE system model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y.
原文传递
海孜煤矿深部勘查区中组煤层气储层物性特征分析
3
作者 孙林 郭鸿 《河南科技》 2024年第5期39-42,共4页
【目的】煤层气储层的物性特征是进行煤层气开发研究的关键因子。【方法】重点对海孜煤矿深部勘探区域中组煤储层的物性参数进行调查,以对井田内中组煤储层物性特征进行研究。【结果】研究表明,煤层的物性特征适宜开采,其中有机显微组... 【目的】煤层气储层的物性特征是进行煤层气开发研究的关键因子。【方法】重点对海孜煤矿深部勘探区域中组煤储层的物性参数进行调查,以对井田内中组煤储层物性特征进行研究。【结果】研究表明,煤层的物性特征适宜开采,其中有机显微组分占优,无机显微组分次之。该煤层含气量多,虽然煤层渗透率相对较小,但符合煤层气开采条件。煤层开采时的吸附作用一般,但有利于煤层气储集和缩短煤层气的开发周期。【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该研究区煤层气抽采提供可靠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孜煤矿深部勘查区 中组煤 煤层气储层物性特征
下载PDF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igh-rank coal reservoirs in different coal-body structures and the mechanism of coalbed methane production 被引量:5
4
作者 ZHANG XiaoDong DU ZhiGang LI PengPe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2期246-255,共10页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reservoirs are important for evaluating the potential for gas desorption, diffusion, and seepage during coalbed methane (CBM) production, and influence the performance of CBM wel...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reservoirs are important for evaluating the potential for gas desorption, diffusion, and seepage during coalbed methane (CBM) production, and influence the performance of CBM wells. Based on data from mercury injection experiments, low-temperature liquid nitrogen adsorption, isothermal adsorption, initial velocity tests of methane diffusion, and gas natural desorption data from a CBM field, herein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servoirs of high-rank coals with different coal-body structures are described, including porosity, adsorption/desorption, diffusion, and seepage. Geometric models are constructed for these reservoirs. The modes of diffusion are discussed and a comprehensive diffusion-seepage model is construct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were obtained. First, the pore distribution of tectonically deformed coal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normal coal. Compared to normal coal, all types of pore, including micropores (〈10 nm), transitional pores (10-100 nm), mesopores (100-1000 nm), and macropores (〉1000 nm), are more abundant in tectonically deformed coal, especially mesopores and macropores. The increase in pore abundance is greater with increasing tectonic deformation of coal; in addition, the pore connectivity is altered. These are the key factors causing differences in other reservoir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adsorption/desorption and diffusion in coals with different coal-body structures. Second, normal and cataclastic coals mainly contain micropores. The lack of macropores and its bad connectivity limit gas desorption and diffusion during the early stage of CBM production. However, the good connectivity of micropores is favorable for gas desorption and diffusion in later gas production stage. Thus, because of the slow decline in the rate of gas desorption, long-term gas production can easily be obtained from these reservoirs. Third,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the adsorption/desorption properties of granulated and mylonitized coal are good, and the diffusion ability is also enhanced. However, for in situ reservoir conditions, the high dependence of reservoir permeability on stress results in a weak seepage of gas; thus, desorption and diffusion is limited. Fourth, during gas production, the pore range in which transitional diffusion takes place always increases, but that for Fick diffusion decreases. This is a reason for the reduction in diffusion capacity, in which micropores and transitional pores are the primary factors limiting gas diffusion. Finally, the proposed comprehensive model of CBM production under in situ reservoir conditions elucidates the key factors limiting gas production, which is helpful for selection of reservoir stimulation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rank coal coal-body structure reservoir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Gas production mechanism
原文传递
渤中凹陷CFD6-4油田东营组储层特征及物性控制因素 被引量:2
5
作者 曹英权 曲希玉 +2 位作者 王清斌 王冠民 陈思芮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1-711,共11页
曹妃甸6-4油田为渤海中西部发现的优质整装中型油田,但实钻结果表明,该区东营组储层物性差异较大,储层特征及物性控制因素尚不明确。为了解决曹妃甸6-4油田勘探过程中有利储层的预测难题,基于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粒度... 曹妃甸6-4油田为渤海中西部发现的优质整装中型油田,但实钻结果表明,该区东营组储层物性差异较大,储层特征及物性控制因素尚不明确。为了解决曹妃甸6-4油田勘探过程中有利储层的预测难题,基于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粒度等测试手段和数据,进行了储层岩石学、成岩作用、物性及储集空间特征研究。研究结果揭示:①储层主要为中—细粒岩屑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等—低,储集空间整体以次生溶孔为主。②储层物性控制因素包括沉积微相、岩屑类型及成岩作用。其中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及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对应的砂体粒度大、分选性好、抗压实能力强,有利于原生孔隙的保存,为主控有利储层的沉积微相类型;流纹岩及安山岩中长石含量较高,易发生溶蚀作用形成次生孔隙,改善储层物性,为有利岩屑类型;研究区储层物性受成岩作用改变明显,主控有利储层的成岩相类型为强溶蚀相、中等压实相及弱胶结相。③东营组储层发育2个异常高孔渗带,第一异常高孔渗带是在相对弱压实的背景下,由优势沉积微相控制的;第二异常高孔渗带由优势母岩类型和强溶蚀作用共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物性控制因素 渤中凹陷 CFD6-4油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齐古组深层储层特征及物性控制因素
6
作者 邓毅 高崇龙 +5 位作者 王剑 刘明 孟元林 任影 刘可 王柯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5-349,共15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齐古组深层碎屑岩储层油气勘探潜力巨大,但目前针对其储层特征及物性控制因素尚缺乏系统研究,制约了后期油气勘探进程。本文综合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压汞及包裹体等资料,并结合区域埋藏史及古地温等相关成...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齐古组深层碎屑岩储层油气勘探潜力巨大,但目前针对其储层特征及物性控制因素尚缺乏系统研究,制约了后期油气勘探进程。本文综合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压汞及包裹体等资料,并结合区域埋藏史及古地温等相关成果,对齐古组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成岩作用特征及物性控制因素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齐古组储层具有低成分成熟度、高塑性岩屑含量及中等结构成熟度的岩石学特征。尽管储层主体埋深大于3500 m,但储集空间仍以粒间孔为主,平均孔隙度为10.29%,平均渗透率为34.12×10^(-3)μm^(2),总体上属低孔低渗储层,但仍发育部分中-高孔渗储层。储层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及溶蚀作用,成岩强度相对较弱,主体处于早成岩B期—中成岩A期,并表现为压实强度中等、胶结物含量较低且晚期发育酸性溶蚀的特征。富石英与长石、贫岩屑以及分选好等特征有利于储层物性的保存,而储层物性损失以压实减孔最为显著,但储层内部绿泥石包壳及中成岩期的酸性溶蚀作用可有效改善储层物性。此外,齐古组地层早期长期浅埋、后期短期快速深埋、地层超压及较低的古地温梯度等因素延缓了储层成岩进程,进而降低成岩作用强度,导致齐古组优质储层得以有效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侏罗系 齐古组 储层特征 物性控制因素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深部与浅部煤层气储层物性特征对比分析
7
作者 邢丽茹 张洲 +2 位作者 任峻杉 余婉莹 王鹏翔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7,共9页
为了探讨深部与浅部煤层气赋存的差异,采集准噶尔盆地煤矿1500 m以浅煤样和煤矿钻孔1500 m以深煤样,通过资料搜集和室内测试分析了研究区深部与浅部煤储层物性特征的差异,最终得到以下结论:深部镜质组含量比浅部高,煤体结构更完整,储层... 为了探讨深部与浅部煤层气赋存的差异,采集准噶尔盆地煤矿1500 m以浅煤样和煤矿钻孔1500 m以深煤样,通过资料搜集和室内测试分析了研究区深部与浅部煤储层物性特征的差异,最终得到以下结论:深部镜质组含量比浅部高,煤体结构更完整,储层改造性更强;深部比浅部含气量大,煤层气赋存状态由欠饱和状态逐步转变为超饱和状态,煤层气成因多样;浅部煤岩的渗流孔比深部发育,深部煤岩的吸附孔比浅部发育。浅部煤岩以外生裂隙为主,孔裂隙间连通性好;深部煤岩以内生裂隙为主,有矿物质充填裂隙,且深部孔隙度和裂隙密度比浅部小,渗透性较差。对比分析表明,准噶尔盆地深部煤层气比浅部富集性更优,具有较大开发潜力。但渗透性远不如浅部,且开发难度大,因此建议通过压裂改造与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深部煤层气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深部煤层 浅部煤层 物性特征 煤层气开发
下载PDF
河南西部某煤田地质特征研究
8
作者 张蕾 许岩炯 +1 位作者 谌霞 王丰琪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2期132-137,145,共7页
在当前形势下,实现煤炭资源的保障,要立足国内供给,加大煤矿资源潜力评价和地质勘查,挖掘自身潜力,利用自身优势,寻找新的后续矿源。以某煤炭区域地质情况为背景,研究了煤田沉积环境特征、测井响应特征、煤层分布特征、煤层物理性质、... 在当前形势下,实现煤炭资源的保障,要立足国内供给,加大煤矿资源潜力评价和地质勘查,挖掘自身潜力,利用自身优势,寻找新的后续矿源。以某煤炭区域地质情况为背景,研究了煤田沉积环境特征、测井响应特征、煤层分布特征、煤层物理性质、煤岩特征以及煤类。研究得出,某煤炭区可采煤层为赋存在山西组下部的二1煤层,煤层厚度0.15~10.57 m,平均厚4.11 m,属大部分可采的中厚煤层、结构简单,二1煤层为中灰、中硫、高热值贫煤和无烟煤,区内二1煤层的稳定程度属较稳定煤层。研究对该地区煤炭工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特征 测井响应特征 煤层分布特征 煤层物理性质 煤岩特征 煤类
下载PDF
姬塬油田马家山地区长4+5_(1)亚段油藏特征及主控因素
9
作者 沈明玲 冯小勇 +2 位作者 张志鹏 时保宏 崔郑曦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7-14,共8页
为了加深对姬塬油田马家山地区长4+5_(1)亚段油藏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的认识,从烃源岩构造、优势砂体及物性特征等方面对其作了对比分析。分析认为:研究区位于长7段烃源岩生烃中心,具有成藏的有利基础;叠置的优势砂体,促成了长7段烃源岩向... 为了加深对姬塬油田马家山地区长4+5_(1)亚段油藏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的认识,从烃源岩构造、优势砂体及物性特征等方面对其作了对比分析。分析认为:研究区位于长7段烃源岩生烃中心,具有成藏的有利基础;叠置的优势砂体,促成了长7段烃源岩向长4+5_(1)亚段排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分流河道交汇处高渗砂体与近东西向排状鼻隆构造的匹配形成了石油聚集的有利场所;长4+5_(1)亚段油藏在多因素的共同控制下主要发育岩性油藏,其纵向上的砂体结构决定了石油富集于长4+5^(2)_(1)小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塬油田 马家山地区 长4+5_(1)亚段 油藏特征 油藏构造 储层物性 油藏展布
下载PDF
吉南凹陷二叠系井井子沟组二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10
作者 陈煦 邱波 +4 位作者 石湘 白洁 李文霞 陈毓清 何伯斌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45-1255,共11页
吉南凹陷是准噶尔盆地东部新发现的含油凹陷,其中二叠系井井子沟组二段是该凹陷最主要的含油层系。基于多口井的岩心常规分析、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分析等资料,系统开展了吉南凹陷井井子沟组二段砂岩储层... 吉南凹陷是准噶尔盆地东部新发现的含油凹陷,其中二叠系井井子沟组二段是该凹陷最主要的含油层系。基于多口井的岩心常规分析、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分析等资料,系统开展了吉南凹陷井井子沟组二段砂岩储层岩矿特征、储层物性及孔隙特征、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研究。研究表明,井井子沟组二段砂岩储层为低矿物成熟度、中等结构成熟度,属于低—特低孔、特低—超低渗、纳米级吼道、处于中成岩A期的致密储层特征。通过定性、半定量分析,认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特别是早期碳酸盐胶结作用是导致致密储层形成的主要因素,中成岩期的溶蚀作用有效地改善了储层物性。计算结果表明,井井子沟组二段砂岩储层原始孔隙度平均约27.1%,压实作用及胶结作用减孔量平均为11.3%、9.8%,溶蚀作用增孔量平均约为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东部吉南凹陷 二叠系井井子沟组二段 储层岩矿特征 储层物性特征 储层物性影响因素
下载PDF
黔西小屯井田煤层气多层合采产层组合优化
11
作者 叶嗣暄 曾正端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99,共7页
贵州小屯井田龙潭组煤系具有煤层数量多、煤层间距小、煤层厚度薄等特点,煤层气开发需以多层合采为主要方式;与单一厚层状煤层相比,多煤层合采易发生层间干扰,影响合采效果及资源动用程度。基于小屯井田钻孔岩性与含气性分析,识别出有... 贵州小屯井田龙潭组煤系具有煤层数量多、煤层间距小、煤层厚度薄等特点,煤层气开发需以多层合采为主要方式;与单一厚层状煤层相比,多煤层合采易发生层间干扰,影响合采效果及资源动用程度。基于小屯井田钻孔岩性与含气性分析,识别出有利、较有利与不利3种煤岩层组合类型,考查各煤层厚度、埋深、含气量等特征,对比各煤层的煤层气资源条件,综合考虑储盖组合、含气性、渗透性、储层压力、地应力等因素,划分出Ⅰ(6上煤+6中煤+6下煤)、Ⅱ(7煤)、Ⅲ(33煤+34煤)共3套叠置煤层气系统;在此基础上,优化合采产层组合,并确定有序开发模式为优先开发上部产层组合(6上煤+6中煤+6下煤),其次为下部组合(33煤+34煤),最后考虑经济与时间成本确定是否单独开发7煤;确立了资源条件分析-含气系统划分-产层组合优化的多-薄煤层发育区煤层气合采层位优选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置煤层气系统 多煤层合采 解吸压力 产层组合 储层物性
下载PDF
玛湖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四性关系研究
12
作者 程敬东 郑是竞 +3 位作者 李佳俊 秦宗刚 李畅 陈静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138-143,共6页
研究了玛湖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的四性关系。利用岩心观察、薄片及其测井响应特征,分别建立了岩性与物性、电性之间的关系。通过储层含油性与岩性关系图、储层含油性与物性关系图、储层物性与电性交会图等拟合测井解释模型,完成了对油气... 研究了玛湖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的四性关系。利用岩心观察、薄片及其测井响应特征,分别建立了岩性与物性、电性之间的关系。通过储层含油性与岩性关系图、储层含油性与物性关系图、储层物性与电性交会图等拟合测井解释模型,完成了对油气、水分、干层等的解析图版以及定性标准,对于后续开展储层识别评价与储层参数计算有较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口泉组 储层特征 物性 电性 含油性
下载PDF
南海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文昌组沉积成岩特征及储层物性控制因素
13
作者 李敏 张月霞 +9 位作者 吴琼玲 李亚茹 向钰鉥 田鑫 张晴宇 李婉霖 孙梦迪 张艺凡 吴彦旺 管彦凯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88,I0005,I0006,共22页
为明确陆丰凹陷深部储层特征及成因机制,对凹陷南部地区7口井文昌组岩心样品进行薄片鉴定、FE-SEM观察、XRD分析及物性测试。结果表明:文昌组岩石类型为长石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岩屑砂岩和少量石英砂岩,杂基以泥质和凝灰质为主,胶... 为明确陆丰凹陷深部储层特征及成因机制,对凹陷南部地区7口井文昌组岩心样品进行薄片鉴定、FE-SEM观察、XRD分析及物性测试。结果表明:文昌组岩石类型为长石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岩屑砂岩和少量石英砂岩,杂基以泥质和凝灰质为主,胶结物以自生石英、泥晶碳酸盐和自生高岭石为主。储层物性非均质性强,孔隙度为2.2%~21.6%,平均为12.0%,以次生孔隙为主;渗透率小于10×10^(-3)μm^(2)的占比达95%,呈特低—低—中孔隙度、低—特低渗透率特点。文昌组主要发育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扇三角洲3种沉积相,包括三角洲前缘、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扇三角洲前缘3种亚相及6种沉积微相。辫状河三角洲的储层孔隙度相对较高,渗透率相对居中;扇三角洲的储层孔隙度居中,渗透率相对较高;三角洲的储层孔隙度与扇三角洲的相似,渗透率相对最低;辫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更利于发育优质储层。文昌组砂岩经历早成岩阶段A、B期、中成岩阶段A、B期;压实—压溶作用较强,导致原生孔隙不发育;不同类型、不同期次的胶结作用抑制储层物性;长石、凝灰质和岩屑的溶蚀作用形成次生孔隙及次生矿物,孔隙度提高,但渗透率无明显提升。该结果对陆丰凹陷文昌组后续勘探开发提供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陆丰凹陷 文昌组 沉积成岩特征 储层物性 控制因素
下载PDF
WG油田储层特征研究
14
作者 张璐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14期119-124,共6页
储层研究是油藏研究的核心,是目前发展得相当快的一个领域。WG油田属复杂断块油田,储层物性较好,为低孔中渗油藏,储层非均质性严重。以储层沉积学和储层地质学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储层研究的方法。针对WG油田这些特征(包括储层岩性及储... 储层研究是油藏研究的核心,是目前发展得相当快的一个领域。WG油田属复杂断块油田,储层物性较好,为低孔中渗油藏,储层非均质性严重。以储层沉积学和储层地质学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储层研究的方法。针对WG油田这些特征(包括储层岩性及储集空间、储层物性特征等)在形成机理和规律方面作了较详细的系统研究,取得了储层特征的认识,对下一步勘探以及同类储层的含油气评价都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机理 储层岩性及储集空间 储层物性特征 研究
下载PDF
鲁班山北矿15采区瓦斯赋存特征及地面预抽采部署
15
作者 谭远兵 张志军 +2 位作者 石鑫 陈志浩 周瑞琦 《煤质技术》 2024年第2期61-72,共12页
瓦斯地面预抽采能够提高煤炭的高效安全开采及实现瓦斯资源的有效利用,依据采区的瓦斯赋存特征可部署瓦斯地面预抽采井,从而助力区域煤与瓦斯高效协调开发。结合川南地区合鲁班山北矿15采区煤层展布情况、储层物性特征和瓦斯测试结果,... 瓦斯地面预抽采能够提高煤炭的高效安全开采及实现瓦斯资源的有效利用,依据采区的瓦斯赋存特征可部署瓦斯地面预抽采井,从而助力区域煤与瓦斯高效协调开发。结合川南地区合鲁班山北矿15采区煤层展布情况、储层物性特征和瓦斯测试结果,从保存条件和资源条件2个方面分析瓦斯赋存的影响因素,采用体积法估算15采区主力煤层的瓦斯资源量,并根据15采区煤炭开采规划,结合矿井瓦斯地质特征和地形地貌特点以划分接替抽采区域且进行地面抽采井井位优选。优选结果显示:以15采区1518、1538工作面为先期试验区,以2和3号煤层(组)、7和8号煤层(组)为主,优选直井+定向井组合模式,形成不规则的丛式井组井网,矩形井网的长边方向与裂隙方向平行,井间距取值200~25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 赋存特征 地面预抽采 鲁班山北矿 体积法 煤层展布情况 储层物性特征
下载PDF
长庆油田深层煤层气储层的录井分类评价
16
作者 张文雅 刘建新 +3 位作者 范伟 胡海海 王习军 许玉青 《录井工程》 2024年第2期103-109,共7页
国内煤层气历经30年勘探开发,主要集中在1 200 m以浅煤层,随着浅层煤层气资源的逐步枯竭,深层煤层气资源的利用已成为必然趋势。鉴于深层煤层气评价在录井属于新领域,近两年针对深层煤层气多口新钻井围绕地质-工程“双甜点”评价开展技... 国内煤层气历经30年勘探开发,主要集中在1 200 m以浅煤层,随着浅层煤层气资源的逐步枯竭,深层煤层气资源的利用已成为必然趋势。鉴于深层煤层气评价在录井属于新领域,近两年针对深层煤层气多口新钻井围绕地质-工程“双甜点”评价开展技术攻关,结合之前在国内各浅层煤系气市场服务成果,通过优选适用于深层煤层气的录井技术系列,从岩性、脆性、烃源岩特性、含气性4个方面揭示储层的情况,形成了深层煤层气的录井分类评价方法。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长庆油田深层煤层气15口井评价和压裂选层方案设计,凸显了录井技术多信息综合评价的技术优势,满足了深层煤层气非常规储层勘探开发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煤层气 储层 录井技术 岩性 脆性 烃源岩特性 含气性 分类评价
下载PDF
铜龙煤矿煤层、煤质特征及工业用途分析
17
作者 苏胜会 余加伍 《山东煤炭科技》 2024年第3期150-154,164,共6页
根据铜龙煤矿勘探成果资料显示区范围内含有可采煤层3层(5号、7号及12号),总资源储量为3489万t,3层可采煤层均为较稳定煤层,且构造简单,开采技术条件中等,具有较强的经济开采价值。本文通过收集区域和铜龙煤矿勘探工作中所取得的煤层、... 根据铜龙煤矿勘探成果资料显示区范围内含有可采煤层3层(5号、7号及12号),总资源储量为3489万t,3层可采煤层均为较稳定煤层,且构造简单,开采技术条件中等,具有较强的经济开采价值。本文通过收集区域和铜龙煤矿勘探工作中所取得的煤层、煤的物理性质、煤岩特征、煤的化学特征、煤工艺性能等相关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矿区范围的5号、7号及12号均属无烟煤3号(WY3),煤层均属于中高硫煤、中灰煤、特低挥发分煤,适用于动力用煤及民用煤,为今后铜龙煤矿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和研究提供了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煤性 可采煤层 物理性质 煤质特征 工艺性能
下载PDF
高安建山-丰城曲江矿区煤层气储层研究
18
作者 石晓燕 《山东煤炭科技》 2024年第5期142-146,共5页
煤层气储层作为煤层气开发的基础,通过收集以往的煤矿区勘查资料及煤层气勘探开发地质资料,分析高安建山-丰城曲江矿区煤层含气量和煤层气储层物性特征,从而判定煤层气储层发育情况。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乐平组,且煤层发育,厚度稳... 煤层气储层作为煤层气开发的基础,通过收集以往的煤矿区勘查资料及煤层气勘探开发地质资料,分析高安建山-丰城曲江矿区煤层含气量和煤层气储层物性特征,从而判定煤层气储层发育情况。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乐平组,且煤层发育,厚度稳定,从B4煤层的结构、构造、吸附性、含气性、孔隙性、渗透性、储层压力及盖层等方面,可以确定区内煤层变质程度较高,含气量较高,且封贮、储藏等条件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储层 物性特征
下载PDF
埕岛东部斜坡带古近系东营组沉积特征及对物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昊清 袁静 赵广昊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3年第5期1-9,共9页
以岩心观察、粒度分析、薄片鉴定、物性分析等为基础手段,结合录井和测井等资料对渤海湾盆地埕岛东部斜坡带主力含油层段(Ed_(4)和Ed^(3)^(2))沉积特征及对物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埕岛东部斜坡带目的层段沉积体以埕北低凸起为... 以岩心观察、粒度分析、薄片鉴定、物性分析等为基础手段,结合录井和测井等资料对渤海湾盆地埕岛东部斜坡带主力含油层段(Ed_(4)和Ed^(3)^(2))沉积特征及对物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埕岛东部斜坡带目的层段沉积体以埕北低凸起为主要物源,同时存在东部和西南物源,发育湖泊背景下的湖底扇、近岸水下扇和扇三角洲相。湖底扇主要分布于第二坡折带附近,以中扇亚相辫状水道和中扇前缘微相为主,砂体连续性较强;近岸水下扇分布于断阶带附近,主要发育中扇辫状沟道微相,砂体连续性较弱;扇三角洲相主要微相类型为前缘水下辫状河道、河口坝和席状砂,发育南、北两个扇体,分别呈扇状和舌状展布。与孔隙度相比,储层渗透率更易受泥质含量和粒度中值的影响,分选系数与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均呈负相关关系。扇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席状砂物性最好、其次为扇三角洲前缘水下辫状河道、再次为湖底扇中扇辫状水道和近岸水下扇中扇辫状沟道,湖底扇中扇前缘物性相对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埕岛东部 斜坡带 东营组 沉积特征 储层物性
下载PDF
西北煤层气资源特征及开发潜力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峰 宋普洪 《能源与节能》 2023年第6期51-54,共4页
通过对中国西部低阶煤储层煤层气资源分布及赋存特征的研究,认为西北地区煤储层含气量较低,但因煤层巨厚特征导致它含有巨大的煤层气资源量,占中国低阶煤层气总资源量的53.1%。另外,煤层气资源分布极不均匀,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的准噶尔... 通过对中国西部低阶煤储层煤层气资源分布及赋存特征的研究,认为西北地区煤储层含气量较低,但因煤层巨厚特征导致它含有巨大的煤层气资源量,占中国低阶煤层气总资源量的53.1%。另外,煤层气资源分布极不均匀,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的准噶尔盆地和吐哈盆地。当前的开发实践显示,西北地区具有巨大的开发前景,但勘探开发主要集中在准噶尔盆地和吐哈盆地局部地区,仍需要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加强煤层气战略选区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低阶煤储层 储层物性 西北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